CFP供图
2011年5月4日下午,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一场特别的青年礼在操场上举行。初二全体同学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不少同学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跪父母”。
在现场,主持人停顿了很久,操场上大部分学生还在互相观望,特别是男同学,有些面面相觑。主持人鼓励的话语再度响起:“同学们不要再犹豫了……”这时,才有更多的同学单膝跪了下来。
不过,家长们大多很感动,一位身着黑衣的爸爸之前一脸严肃状,但在女儿跪下的刹那,却哭得泪流满面。 “很感动,今天才发现她长大了,懂事了。平时对她关心太少,我很惭愧啊。”一旁的女儿也是眼眶红红,“以前爸爸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我很震惊……”女儿说,最初听说要跪父母时,同学们大多不愿意,“所以我们开始都在等,不过现在看来,真的很感动”。
记者了解到,这场青年礼是该校第一届青年礼,校长郑炽钦表示,青年礼源于一位普通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很好,今后每年学校都会办青年礼”。
(以上文字摘自2011年5月6日新闻晚报A1-12版)
孩子给父母下跪,原本无可厚非,自古以来,孩子下跪父母乃孝道的体现。但“给父母下跪”事件却折射出了多项教育的缺失,值得深思。
首先是礼仪教育的缺失。孩子下跪父母,是一件稀松平常事,但经过学校精心组织的集体“下跪”事件,却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礼仪教育的缺失。这好比“此地无银三百两”带给的启示。
其次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在校方组织的“下跪”活动中,一方面让学生下跪父母,另方面让父母准备好“家书”交给学生。许多家长表示,直到看到自己孩子下跪的那一刻,才感动不已,可见学生中向父母下跪过的寥寥无几。等到父母送“家书”时,许多家长却用打印好的“家书”,只有极少数家长用手写,当“家书”都变成硬邦邦的“印刷体”时,何谈“家书”的情感交流?这里让人看到的不是“家书”的温馨,更多的只是家长们完成学校交代任务的“应付”与“配合”,情感教育的缺失不置可否。
还有公民教育的缺失。在“下跪”事件中,校方不仅是策划者,还是组织者和施行者,学生方面对校方开展的活动,无疑缺乏相应的话语权。学校为在“五·四”节举行青年礼,组织初二全体学生向父母下跪,显然违背了起码的公民权利,也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即中学生也享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生是否愿意当众下跪,家长是否愿意写“家书”,这些因素校方显然缺乏基本的考虑,校方最直接的做法是,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只管参与即可,这种“决策性”活动已成多少年来教育的诟病。倘若学校自身连公民教育的意识都不具备,大谈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等也不过是自欺欺人,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公共陵园中有一个碑文上刻着“无名小孩”的坟墓,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这个“无名小孩”的真实身份。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他会激起世界科学界如此长久的兴趣?原来,他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上除杰克外最著名的乘客之一,近百年来,“无名小孩”是所有随“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幼小生命的象征。本世纪初,科学家们曾经做过90年的研究,在DNA技术的帮助下,确定他为13个月大的芬兰儿童埃伊诺-帕努拉。
而10年后的今天,最新一期美国《探索》杂志(Discovery)刊文称,之前的结论并不准确,这个“无名小孩”其实是19个月大的西德尼-古德温。
报道称,早在2001年,当科学家打开水手们为这个“无名小孩”建造的墓穴时,科学家们对遗体的牙齿进行检测,表明它们属于一名儿童。而后,科学家对“泰坦尼克号”所有6名身份不明的遇难儿童进行排查,并排除了4名年龄较大的儿童,最后剩下两个可能:一个13个月大的芬兰儿童埃伊诺-帕努拉、一个19个月大的英国儿童西德尼-古德温。当年,在多家美国电视频道的资助下,科学家找到了这些婴儿的活着的亲属,进行DNA对比测试。来自芬兰的退休银行职员玛格达被证实是“无名小孩”的亲戚。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沉没时,埃伊诺才13个月大。
10年后的今天,最新一期美国《探索》杂志揭开了一个重大发现,当年的研究并不准确,“无名小孩”其实应该是最后两个可能中的另一位,19个月大的儿童西德尼-古德温。报道称,加拿大安大略基因起源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席赖安-帕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牙齿和腕骨之外发现了一双属于这个“无名小孩”的皮鞋,从鞋子的大小来看,“无名小孩”不可能只有13个月大。为了再次确认,研究人员还又一次进行了更精确的DNA测试,而测试结果也与西德尼-古德温更为契合。
“欧洲青年用时尚的音乐、电影、街头艺术等来塑造和突出与众不同的自我,同时也注重自己与周边环境、社会群体的融合。”2月22日,正在北京参加“中欧青年交流年”活动的欧洲青年论坛主席彼特·马特加思克,在“中欧青年文化论坛”上这样表达了他对青年时尚文化的认识。
当天上午,作为“中欧青年交流年”中方开幕式系列活动首场活动的“中欧青年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青联副主席卢雍政和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高佑翰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和欧盟文化中心合作组织中国区主席米歇尔·康·阿克曼,分别就“中欧传统文化:现代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而来自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峰和欧洲青年论坛主席彼特·马特加思克,则就“青年时尚文化:从行为到观念”一题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在真诚、自由、坦率的气氛下,来华参加交流年活动的百余名欧洲青年代表与来自中国各地的百名青年代表积极交流、畅所欲言。有的关注“推进文化发展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之间的关系;有的认为“时尚意识代表着青年人的敏锐、追求和审美意识”;有的则相信“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接纳世界其他文化的同时,也要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
当天下午,“中欧青年交流年”伙伴活动项目洽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青联国际部副部长贾波介绍了中方对主要活动的设想,包括旗舰活动、伙伴活动、重点活动、媒体宣传活动四类;欧盟代表马兹娅·康德女士则介绍了欧方主要活动设想,包括接下来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青年周”活动、“欧洲志愿者”交流机制等。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任助理贾铁松详细介绍了“伙伴活动”项目的背景及中欧青年组织结对情况。
在之后的中欧青年代表分组洽谈中,双方青年思维活跃、想法创新,提出了“组建中欧青年长期、可持续交流的机制”、“组织一个‘让欧洲更了解传统中医’的交流活动”、“双方互派学生代表到对方国家进行两个月民宿”等一系列有趣又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中欧青年交流年”是中国政府与欧盟首次合作开展的主题年活动,也是一个让欧洲青年了解中国、让中国青年了解欧洲的人文交流活动,包括一系列较大规模、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青年互动活动。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中广网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姚东明 江苏台刘海涛)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刚刚选举罗志军为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选举李学勇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
罗志军简介:
男,汉族,1951年11月生,辽宁凌源人,1969年4月入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1968.02—1978.09海军北海舰队战士、文书、技师;
1978.09—1980.12北京医用射线机厂团委书记;
1980.12—1983.02中国青年报社干部;
1983.02—1985.01中国青年报社发行处副处长;
1985.01—1988.09中国青年报社副秘书长(正处级);
1988.09—1990.07中国青年报社秘书长;
1990.07—1993.02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管委会委员、副总经理;
1993.02—1994.01共青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1993.03高级经济师);
1994.01—1995.09共青团中央常委、实业发展部部长、中国青年实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其间:1994.01—1995.09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政治学专业委托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5.09—1996.11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6.11—2001.09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1.09—2001.10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1.10—2002.01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2.01—2003.04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04—2007.12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2007.12—2008.01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2008.01—2008.02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南京市委书记;
2008.02— 2010.12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0..12—至今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党的十七大代表,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一届江苏省委委员、常委,江苏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李学勇简介
1950年9月生,黑龙江铁力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简历
1968-1977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历任连长、副营长。
1982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系高分子化工专业。
历任北京化工学院教师,国家科委基础研究与新技术局干部,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处长,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国家科委条件财务司司长,中共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7年5月,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
1998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04年12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07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2007年10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江苏省省长候选人。
昨天,由尤小刚导演,俞灏明、石小群等主演的电视剧《8090向前冲》举行了看片会。尤小刚直言该剧不是童话式的偶像剧,与赵宝刚那些过于理想化的青年题材剧不同。尤小刚说:“我敢打包票,这部戏是青年题材剧中最具广泛代表性、最接地气的。”
《8090向前冲》讲述了两个80后家庭及他们身边朋友成长的故事。尤小刚说:“这是一部与《奋斗》完全不同的戏,它没有俏皮的台词和炫目的包装,而是一部真正接地气,反映80后真实生存状态的青年社会情感电视剧。这些人没有官爸爸、富爸爸,也没有横财和奇遇,很真实。”
让尤小刚惋惜的是,该剧进入后期制作时,俞灏明因拍戏被烧伤,因此没能回来配音。对于俞灏明的表演,尤小刚评价说:“虽然他没有经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但他很聪明,做事认真。剧中每个重场戏我都会亲自演一遍给他看,他一看就会。”该剧将于3月与观众见面。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06年,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沿岸的一个海底洞穴发现了一具距今一万年的古人类尸骸。以下是一组考古学家在现场取证研究的镜头。
1.测量古人类尸骸
考古学家正在墨西哥图卢姆小镇附近“Chan Hol”(玛雅语的意思是“小洞”)海底洞穴中对一块骨骼进行测量,这块骨骼来自于一具距今1万年的古人类尸骸。所谓“小洞青年”尸骸发现于2006年,今年8月底被从洞穴中打捞出来。
2.“小洞青年”尸骸
在8月底被打捞上来以前,“小洞青年”尸骸在海底洞穴静静躺了大约一万年。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那里研究和记录现场发现的骸骨,以便不会失去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3.对尸骸拍照
在墨西哥加勒比海岸附近图卢姆海底洞穴,考古学家对“小洞青年”尸骸拍照。
4.在水下潜行
考古学家在发现“小洞青年”尸骸的海底洞穴潜行。今年8月底,他们将这具尸骸从那里打捞出去。洞口在水下约30英尺(约合10米)处,而“小洞青年”尸骸就发现于1880英尺(约合550米)深处。(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沿岸的海底洞穴中发现了美洲大陆最古老的人体骨骼之一,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科学家判断这具男性尸骸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这将对古人类最早移民到美洲的时间判定提供新的线索。
海底洞穴惊现古人类尸骸
这具尸骸属于一个考古学家称为“小洞青年”(Young Man of Chan Hol)的男性古人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尤卡坦半岛尚是半沙漠地区的年代,或许能帮助揭示第一批定居者如何到达美洲大陆,以及他们的来历。“Chan Hol”(玛雅语的意思是“小洞”)洞穴在距坎昆以南大约80英里(约合130公里)的地方,就像深深嵌入加勒比海岸的圆凿。
2006年,在进入海底洞穴入口(位于水下大约10米处)以后,德国潜水者游了1800多英尺(约合550米),穿过布满岩层的黑暗隧道。他们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冰河时期的古人类残骸,立即通知了附近金塔纳罗奥州的考古学家。过去三年间,由墨西哥萨尔蒂略沙漠博物馆馆长阿图罗·冈萨雷斯(Arturo González)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一直在研究和记录现场发现的骸骨,以便不会失去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今年8月底,研究人员潜水进入洞穴,打捞出骸骨,放入盛满洞穴水的塑料袋中,然后密封于塑料箱中,以供在实验室进行研究。据研究人员介绍,大约一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冰雪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了当年埋葬这些尸骸的地方。他们由此得出结论,在洞穴被淹没以后,人类根本无法在里面生存,这也是他们认为“小洞青年”的历史至少有一万年的原因。
有助考证美洲早期定居者来源
冈萨雷斯表示,骨骼的准确年代必须由正在实施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确定,这项工作应该可以在三到四个月内完成。“小洞青年”骸骨是研究人员在图卢姆小镇周围的海底洞穴发现的第四具骸骨,而在其他三具骸骨中,其中一具名为“纳哈伦的女人”或“纳哈伦的伊夫”(Eve of Naharon),据认为年代比“小洞青年”还久远,估计有1.2万年左右的历史。
研究人员表示,“小洞青年”60%的骨骼保持完好,对于一具有一万年历史的尸骸来说极为罕见。尤其是他的牙齿,由于没有磨损,研究人员认为他在相对年轻的时候死去。据冈萨雷斯介绍,目前,这些骸骨封存于一个特制容器中,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风干,矿物质随着时间变硬,从而令残骸不像现在这么脆弱。在此之后,研究人员将对它们进行扫描以制作三维电脑模型,这样就可以与其他古代美洲土著人残骸骨骼进行比较。
冈萨雷斯表示,发现于金塔纳罗奥州洞穴的骸骨可能迫使科学家改变对美洲早期定居者的原有看法。例如,“小洞青年”和“纳哈伦的女人”的头骨结构特征表明,它们的主人应该是南亚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的后裔,并非是像北美其他已知早期移民一样,来自于北亚。冈萨雷斯称,这项发现支持了一种观点,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好几批人通过曾经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但现已沉没的大陆桥,经白令海峡进入北美。
死因尚难以确定
据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地质学家沃尔夫冈·斯蒂尼斯贝克(Wolfgang Stinnesbeck)介绍,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表面被雨林所覆盖,而在“小洞青年”生活在那里的时候,尤卡坦半岛是一片半干旱的大草原。斯蒂尼斯贝克没有参与冈萨雷斯的研究。他说:“尤卡坦半岛表面很干燥,没有江河湖泊。”斯蒂尼斯贝克指出,当时,古人类很难找到饮用水和阴凉处,只好躲避于地下洞穴,到那里寻找饮用水。
冈萨雷斯表示,地下洞穴可能还起到精神上的作用。冈萨雷斯指出,研究人员发现“小洞青年”时,他的骸骨的姿势不同寻常:两腿弯曲,胳膊沿着身体两侧抱拢,这表明有人有意将“小洞青年”放在洞穴里,或许是作为葬礼的一部分。
冈萨雷斯说:“我们目前确实不清楚‘小洞青年’的死因,但鉴于发现时他的奇特姿势,我们认为他是被人放到这里的。”他补充说,研究小组还在洞穴内发现篝火证据,这或许表明照亮洞穴是葬礼仪式的一部分。
由于到处是钟乳石和石笋,发现“小洞青年”残骸的洞穴可能被选作他的安息之所。钟乳石和石笋都是圆锥形岩石,前者倒挂于洞顶,后者从地面突出来。冈萨雷斯说:“紧挨‘小洞青年’头部的是一组钟乳石,这可能让‘小洞青年’的亲人想到要将此地作为他的安息之所,或是死后重生之路开始的地方。”(秋凌)
一名內地年輕漫畫家,近日獲日本出版社小學館邀請,在旗下青年漫畫雜誌內,刊載以三國時期英雄人物孫策為主角的作品,一改過往只有日本漫畫進口中國的情況。
今年二十五歲的河北青年劉衝(筆名L.DART),就讀小學時已熱愛日本漫畫,升讀大學後更開始創作自己的漫畫。他創作的作品更在中國漫畫雜誌《龍漫少年星期天》上連載,據讀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其作品受歡迎程度,已超越該雜誌翻譯刊登的日本人氣漫畫《名偵探柯南》;他更被小學館駐上海的工作人員,評選為中國十名最有希望的漫畫家之一。
小學館日本總部編輯部遂決定給予L.DART一個發表作品的機會,並安排一名責任編輯透過電郵,向他指導日本漫畫技巧,長逾一年時間。
以孫策為主角
L.DART將於下月二十六日創刊號的青年漫畫雜誌《月刊!SPIRITS》內,刊載長約六十頁的單篇漫畫《KILLIN-GI》(麒麟兒),該篇以孫策為主人翁的漫畫,除歷史元素外,亦融入了幻想要素。
L.DART表示,能夠在日本發表作品是一個巨大機遇。又說,在中國畫三國漫畫須遵循史實,但在日本則可自由創作;他又希望日本讀者喜歡其作品。
俄羅斯美女間諜查普曼繼早前加入「青年近軍」涉足政界後,近日又在電視機熒光幕上大放異彩,搖身一變成為主持人,主持一個以她名字命名的電視節目,主要探索世界神秘事件。
查普曼是於俄羅斯最大商業電視台Ren TV,主持一個名為《與查普曼一起探索世界奧秘》(Secrets of the World with Anna Chapman)的節目,該節目是透過實驗和調查,引導觀眾認識世界一些神秘現象。
可自選任何方式主持
據悉,製作單位為查普曼提供廣闊的空間,允許她以任何方式主持,並期望借助她的名氣,帶來可觀的收視率。
二十八歲的查普曼,自從去年七月被揭穿俄國間諜身份,遭美國驅逐離境,返回俄羅斯後,一直是當地的傳媒寵兒,經常接受訪問,她早前接受電視台訪問,獲贈一頭小獅子作寵物。她憑藉亮麗外貌、魔鬼身材,獲一本雜誌評選為俄羅斯百名性感美女之一,而男性雜誌《Maxim》更邀請她拍攝一輯內衣寫真。
除
了是傳媒寵兒外,俄國總理普京對查普曼亦甚為賞識,去年十二月更邀請她加入自己創辦的青年組織「青年近軍」,並擔任重要職位,正式涉足政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