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青年老黄历”微博发起晒体潮

“青年老黄历”微博发起晒体潮

“青年老黄历”微博发起晒体潮

今日宜什么?文身还是裸腿

记者陈宇浩

让美女心甘情愿地给你看大腿,放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微博的出现,让一切俗约都成了炮灰。最近,微博上兴起了“晒体”潮,在“青年老黄历”等名博主的号召之下,数百名网友勇敢亮出了自己的文身和大腿。昨天,情感专家、心理分析师罗俊勇告诉记者,这种从众式的集体展示,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有产物:“想秀出自我,但又不想暴露过多隐私,微博正好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

“青年老黄历”,是北京一个著名的博主,坐拥30多万粉丝。他的微博签名是“青年每日生活指导,邪恶枪版人间指南”,其在微博上开设的“青年问答”、“黄历小贴士”等多个栏目,一直受到网友们的追捧。

前天,“青年老黄历”在微博上“占卦”,其中提到一条“今日宜即兴文身”,当天就被转发了600多次,而各种稀奇古怪的文身,也汹涌@了过来。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如今,二月河因身体原因不再创作长篇小说。(资料图片)

二月河当兵时,已是“大龄青年”。

多年不变的板寸发型,普通的条纹衬衫,让67岁的著名作家二月河看起来像是一位“老兵”。昨日,这位有着11年军龄的“老兵”来汉,与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和华中农业大学的学子交流。光脚穿皮鞋、河南普通话充满乡土气息的他,一次又一次地逗得学子们大笑,由此充分验证了这位作家既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也是一位称职的“导师”。

昨日,二月河谈创作经历时幽默地说:“如果只看《清史稿》就能写康熙,那骑自行车也能上月球。”不惑之年才开始文学创作,他用了“力气、才气、运气”总结成名路。

因小学、初中、高中,二月河均留过级,到他1968年当兵时,已经成了一名“大龄青年”。

11年的军营生活,挖煤的经历是他人生的“低谷”:“当时好像就在锅的锅底,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向外冲。”这对他后来成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军人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不退缩的品质”,都影响着他的创作。

不惑之年涉足文学的二月河,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写完成了《康熙大帝》第一卷。“当时穷,没钱买电扇,晚上写作时为防蚊子咬,穿着裤子双腿泡在水桶里,胳膊上用毛巾裹着。”

凌晨3时睡觉,早上7时30分就要起床踩着自行车去上班,他路上只能买个烧饼当早餐,然后到办公室里再喝点开水。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在2012年到来的时候,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公布了一条让外界耳目一新的消息:该院教师的岗位津贴将不再与其短期业绩挂钩。
从2011年起,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的两个研究团队迎来“5年内不考核”的“学术特区实验”——团队成员的岗位津贴不与短期业绩挂钩,每人每年有15万元以上的收入保障,但5年后,必须接受国际排名前20位的专家评议。
外来压力为零,并不等于“放羊”,短短1年内,这两个平均年龄在35岁的团队,都有了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据悉,浙江大学从2010年起开始遴选求是青年学者,主要针对35岁以下,没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教师,入选后赋予研究生导师资格,扶持他们从事独立科研工作,给予10万至20万元的科研资助,每年直接增加工资收入5万元,为他们潜心科研提供经济保障。
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说,这是浙大近期推行的一项新政,以创造更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
记者了解到,浙大拥有2010多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部教师的56%。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浙大在转变教师评价体系、国际化培养、建设“学术特区”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浙大于2008年提出新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明确在申报高级职称时,不再统计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要求教师对“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或主要学术成就,进行客观的描述或评价”。2010年又推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改革方案”,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教师”的人才评价方式,鼓励教师按自己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并建立起教师分类发展的配套体系。
2011年,浙大启动新一轮的“新星计划”,选派35岁以下(人文学科放宽至40岁)的青年骨干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开展两年的合作研究。访问期间,入选教师每年可获8万至10万元资助,其工资、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常发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凤凰网文化讯:《青年电影手册》第四辑面世

姜文,贾樟柯,娄烨,王小帅四大天王推荐

9月19日,《青年电影手册》(第四辑)香港特辑出刊。据国内著名电影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透露,改版后的《青年电影手册》(第四辑)内容丰富,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四大天王”--姜文,贾樟柯,娄烨和王小帅首次集体出现在新改版的《青年电影手册》上。

《青年电影手册》第四辑

本期既有和导演姜文、王小帅的对话,也有第六代导演领军人贾樟柯亲自为《青年电影手册》撰写的文章《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以及即将解禁的导演娄烨亲自撰写的,让王小帅感动流泪的影评《希望日照重庆》。

本期首次选用姜文做封面,开篇选用主编程青松与姜文的对话《让梦想继续飞》。重点用《新香港电影趋势》、《合拍片大市场》、《变异中的港式情怀》和《香港电影新力量》四个篇章梳理了2000年以来的香港电影的变化与发展。此外还有深受读者喜欢的电影批评家崔卫平和郝建的文章,以及对独立电影导演王利波、刘健和赵大勇的对话,本期最后回顾了手册发起的中国最令人失望的电影颁奖礼,《金扫帚诞生记》。《青年电影手册》主编程青松说,无论是华语主流电影还是独立电影抑或是独立记录片,我们不光注重对电影本体的批评,更注重其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启示和思辨价值。

继上一辑台湾电影专题之后,台湾大师级导演侯孝贤力赞《青年电影手册》是一本“记录青年电影的创作与历程”的独立影评手册。除此之外,还有陈嘉上、尔冬升、姜文、刘晓庆、贾樟柯、王小帅、娄烨、张艾嘉、彭浩翔、戴立忍、焦雄屏、宁瀛、李玉、李少红、路学长、顾长卫、蒋雯丽、肖风、王超、范冰冰、姚晨、秦海璐、郝蕾、陈坤、黄晓明、佟大为、田原、姜宏波、郭晓冬、李亚鹏、黄璐、章明等华语影人的联名推荐。相信这本对电影充满热爱的书通过华语电影人们的大力支持,将传递给更多的热爱电影的人们!

陈嘉上,黄晓明,姚晨,苏有朋,李冰冰,戴立忍,爱戴力挺《青年电影手册》

9月19日,著名电影人程青松主编的《青年电影手册》(第四辑)香港电影特辑上市,大获好评,受到广大读者、影迷以及圈内人士追捧。

导演陈嘉上,贾樟柯,王小帅,李远,演员姚晨,苏有朋,李冰冰,爱戴,田亮,胡静,段钧豪,著名主持人田歌,制片人穆小勇,桃子,知名影评人谭飞等电影人自掏腰包购买,支持《青年电影手册》。著名演员黄晓明更是购买100本《青年电影手册》,曾出演过电影《七剑下天山》和《斗舞》的歌手爱戴也购买了20本《青年电影手册》。网友在微博上评价这期《青年电影手册》;在这个浮躁的商业影像时代,电影更深层的力量已日渐被大众忽视。但仍有这样一本刊物在坚持最初的电影精神。它记录着所有感动过你的电影,推荐着所有即将感动你的电影,《青年电影手册》是所有忠于电影精神者的圣经。

台湾导演戴立忍则对《青年电影手册》的坚持给予鼓励:“佩服程老师不曾间断地审视书写这一世代的华语电影,这个工作不见得有掌声,但不能没有”。两岸三地电影人纷纷肯定《青年电影手册》存在的价值。

《青年电影手册》为了方便读者购买,特意在微博上办理邮购,3天内500本《青年电影手册》销售一空。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张铁志

广州畅谈“台湾文艺青年与知识青年”

台湾作家、时评人张铁志近年常出现在大陆的各种讲座论坛,而去年在大陆出版的《声音与愤怒》、《时代的噪音》两书也引起了不少关注。日前,张铁志应南国书香节邀请,与台湾作家骆以军在广州学而优书店带来一场“我们这一代台湾文艺青年与知识青年”的对谈,探讨这个“经验匮乏的世代”的“年轻外省人”经历过的台湾变化对各自创作的影响。讲座后,张铁志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谈及他所爱的摇滚,他对台湾文化现状的看法及搭建两岸文化桥梁的愿望。

在张铁志于内地出版的仅有的两本书中,“愤怒”、“噪音”等字眼让他看起来像是个悲愤、黑色的“摇滚青年”,而事实上,张铁志已人到中年,他的文字犀利中带着冷静,摇滚吸引他的无非是一种不灭的热情,“这种热情非常重要,它使我心中还有一把火,还不肯服老,同时也给我一种面对世界,甚至想要改变它的动力。”他所了解的摇滚也并非大众眼前所见的疯狂和扮酷,“现在有一种愤怒是虚无的,它们就是一种姿态,骂几句脏话,好像这样就愤怒了,很有反叛的姿态。而我要挑战的就是这种空洞的反叛,真正的反叛应该是去做实事,去参与环保、关注贫穷、反对全球化等,对我来说,这个才叫酷。”张铁志这一趟大陆之行,七天走了五个城市,他毫不疲倦地穿梭其中,在不同的讲座和论坛中发声,讲他所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台湾,推荐他所喜欢的台湾文化和作家,“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台湾虽然很小,但其实是有内在的丰富性的。它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很多不同时代的创作者……”

对话 文字在台湾非常不值钱

新快报:骆以军讲过,在台湾没有办法用稿费养活自己,其实现在文学在台湾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张铁志:台湾是一个文字非常不值钱的地方,现在文章在报纸的稿费和20年前是一样的,一千字就300元到600元人民币,20多年都没有改变。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靠稿费可以过得不错,现在就活不下去了,这是文字极度贬值的时代。像我这样写时评的可能还好一点,但台湾副刊基本都是纯文学的,是文学青年主要的发表园地,这种稿费就更低。

新快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极度贬值呢?

张铁志:不重视是一方面吧。台湾的报纸是很少有书评版的,现在只剩下《中国时报》有,但是它的书评版也是越来越边缘,张数越来越少,所以我们看到大陆的报纸都很羡慕,这里几乎每种报纸都有书评版、阅读周刊等。另外,这可能是跟过去20年经济发展之后的过度商业化也有关系。但我不觉得这个能反映台湾的文化,而是台湾媒体的恶性竞争,视野窄小造成的,所以,只看台湾媒体,是不能反映这个社会的文化和深度的。

新快报:那你觉得台湾文化的深度在哪里?

张铁志:文学上,从白先勇那时候开始做现代文学杂志,然后就是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受不同的事物,尝试不同的方式,接下来是从现代到后现代,不同的实验写作方式。从更广义的方面来说,台湾的文化真正扎根是70年代开始的,那个时候政治开始有一点点的开放,一些文化运动开始出现了,80年代更是一个思想激荡的年代。所以我还是比较乐观,现在台湾也有很多年轻人在搞独立的艺术创作,办一些独立音乐刊物和文学刊物,可以有空间发表自己的音乐和诗歌。

新快报:在台湾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人多吗?

张铁志:挺多。我和骆以军也经常谈,我们特别希望台湾有更多的新一代小说家能进入大陆的视野。其实台湾现在有一批很好的70后已经出来了,在台湾也拿了一些奖,但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大陆的视野,我觉得应该快了吧。大陆的商业市场是很厉害的,今年的台北书展有好多的大陆出版社都去了。

新快报:有统计数据说大陆的80后作家加起来有3000多位,但是港台的80后作家似乎有点“出不来”?

张铁志:3000多人应该是一个比较夸张的说法,港台也有很多优秀的80后作家已经冒出来,只是大家没有看到而已。这就讲到彼此的局限。其实台湾对大陆的小说也非常不了解,没有人知道笛安是谁,韩寒的小说根本不能卖,郭敬明的小说完全没人看。同样的,大陆对台湾也是不了解,大家都是看到最上面的一线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那几位。所以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想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因为现在的文化交流看起来很多,但还是比较浅,我们还有很多新的东西没有看到。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快乐女声全国九强 快乐女声全国九强

  8月23日,云南保山的一些市民收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的一条短信,该短信号召市民为选秀节目《快乐女生》的保山籍选手段林希发短信投票。此前,共青团保山市委也以特急电文的形式发布《关于组织参与短信投票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短信投票活动。

  由政府办和团市委出面号召群众投票的方式经网络曝光后,引来部分网民的质疑,有网民担心会出现“公权私用”的情况。昨日,保山团市委对此作出回应称,团市委就是倡议大家能投的就投一下,并没有任何行政强制性。

  ■保山团市委发文组织投票

  近日,多家网络论坛流传一张共青团保山市委所发出的《关于组织参与短信投票活动的通知》的图片,这一文件号为保团电(2011)13号的文件等级为特急,签批盖章的为保山团市委书记茶春桥。

  通知中称:“我市青年段林希为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走上快乐女生的舞台,通过自己的努力,目前已成功晋级全国七强。段林希宣传了保山,推介了保山,也是我市青年的杰出代表,为支持其在全国赛上取得更好的名次,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现就组织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短信投票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随后,《通知》详细说明了投票方法,号召民众为其投票。

  据悉,21岁的段林希目前正参与湖南卫视的热门选秀节目《快乐女生》,且已进入全国六强,并将在今晚参与“六进五”的比赛。在六名选手中,段林希的关注度和短信支持票数排名靠后。

  ■市政府办公室发短信号召投票

  8月23日,不少保山市民收到了由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送的短信,短信中称:“保山快女选手段林希已勇闯六强,编短信06或段林希发送到……参与互动答题就能为她投上宝贵一票,1元/条。”

  随后,这一短信被网民发到网上,并引来诸多关注。而由保山团市委和保山政府办等官方部门来为选秀歌手拉票的方式也引来了一些争议,有网民担心这一方法容易导致“公权私用”情况的出现,甚至有网民猜测她在政府部门里有熟人。不过,也有一些网友反驳说:“政府为她宣传怎么啦?因为这个比赛有更多人知道保山。”还有网民称,家乡政府支持自己的儿女实现梦想很正常,小地方出个名人不容易,政府会希望帮助她成名,今后好为地方做宣传。

  ■团市委回应称并非强制

  昨日,记者致电保山团市委办公室了解此事。董姓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发文确有其事,不过并不是强制性要团员青年去为段林希投票,就是倡议大家能够帮忙投票就投一下,并没有任何行政强制性。她表示:“段林希是我们保山隆阳区人,也是我们的团员青年,在我们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城市,走到全国快女的舞台,而且现在能够进到六强,是很不容易的,团委只是服务青年的人民群体,无论在行政权力上还是财力、人力、物力上都没有办法对她的晋级与否有什么决定权,我们就是发挥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倡导一下。”

  而保山团市委书记茶春桥此前也表示,共青团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为青年服务,发电文的目的是号召大家给她多点支持和帮助,电文并没有强制性。

  此前,保山市政府办公室官员左键也就此事对媒体回应称,段林希在全国的舞台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号召大家支持段林希,政府是想通过快女这个平台更好地对外宣传保山的形象。

  ■文/本报记者 孙昌銮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为延揽外国优秀青年学者到中国内地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促进中外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和学术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09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试行)。2011年度该项目的第二次推荐工作已经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请人应为当年在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外国优秀青年学者,曾在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从事过3年以上基础研究工作或具有博士后研究的经历。
2.学校推荐人选要紧密结合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重大科技计划项目,“985”高校的推荐人选要紧密结合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985”工程创新平台。重点推荐美欧日俄等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现职青年学者。
二、支撑条件
1.申报高校应为申请人指定联络人,负责向外国青年学者提供政策咨询,科研合作,并协助进行基金项目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2.依托单位应当与申请人签订协议书,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课题名称以及研究方向、预期目标;依托单位为申请人提供的在研究项目实施期间的生活待遇以及所必需的工作条件;申请人承诺保证资助期内在依托单位的工作时间;知识产权归属的约定等。其中,协议中的来华期限必须涵盖本基金申请项目的执行期限。
三、名额和材料
1.各校申报数量不超过5项;
2.提交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材料应包括:申请人与依托单位签订的协议1份;申请人博士学位证书1份(该证书不得以其它材料或证明代替);两封推荐信(至少一封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学者);不超过五篇代表性论文的首页;申请人认为有必要附上的其它材料(可无);推荐申请书1份;推荐意见表2份。
四、截止日期
以上材料请于2011年6月24日前报送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综合处。
五、后续工作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将组织专家遴选并限额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推荐工作完成后,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将科学基金项目受理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通知有关高校,由高校通知申请人于2011年7月1日-8月15日期间通过该系统在线填写申请书。该基金实施方案、申请通告均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国际合作专栏(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96/30990.htm)浏览或下载。
联系人:铁晓锐 李楠
电 话:010-66096685 66096358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06年,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沿岸的一个海底洞穴发现了一具距今一万年的古人类尸骸。以下是一组考古学家在现场取证研究的镜头。

  1.测量古人类尸骸

测量古人类尸骸(图片提供:Eugenio Acevez,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测量古人类尸骸(图片提供:Eugenio Acevez,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考古学家正在墨西哥图卢姆小镇附近“Chan Hol”(玛雅语的意思是“小洞”)海底洞穴中对一块骨骼进行测量,这块骨骼来自于一具距今1万年的古人类尸骸。所谓“小洞青年”尸骸发现于2006年,今年8月底被从洞穴中打捞出来。

  2.“小洞青年”尸骸

“小洞青年”尸骸(图片提供:Jeronimo Aviles,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小洞青年”尸骸(图片提供:Jeronimo Aviles,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在8月底被打捞上来以前,“小洞青年”尸骸在海底洞穴静静躺了大约一万年。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那里研究和记录现场发现的骸骨,以便不会失去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3.对尸骸拍照

对尸骸拍照(图片提供:Jeronimo Aviles,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对尸骸拍照(图片提供:Jeronimo Aviles,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在墨西哥加勒比海岸附近图卢姆海底洞穴,考古学家对“小洞青年”尸骸拍照。

  4.在水下潜行

在水下潜行(图片提供:Jeronimo Aviles,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在水下潜行(图片提供:Jeronimo Aviles, 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ìa e Historia/Reuters)

  考古学家在发现“小洞青年”尸骸的海底洞穴潜行。今年8月底,他们将这具尸骸从那里打捞出去。洞口在水下约30英尺(约合10米)处,而“小洞青年”尸骸就发现于1880英尺(约合550米)深处。(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潜水人员就是在这个墨西哥海底洞穴发现“小洞青年”残骸的(图片提供:Jerónimo Avilés and Eugenio Acévez)
潜水人员就是在这个墨西哥海底洞穴发现“小洞青年”残骸的(图片提供:Jerónimo Avilés and Eugenio Acévez)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沿岸的海底洞穴中发现了美洲大陆最古老的人体骨骼之一,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科学家判断这具男性尸骸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这将对古人类最早移民到美洲的时间判定提供新的线索。

  海底洞穴惊现古人类尸骸

  这具尸骸属于一个考古学家称为“小洞青年”(Young Man of Chan Hol)的男性古人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尤卡坦半岛尚是半沙漠地区的年代,或许能帮助揭示第一批定居者如何到达美洲大陆,以及他们的来历。“Chan Hol”(玛雅语的意思是“小洞”)洞穴在距坎昆以南大约80英里(约合130公里)的地方,就像深深嵌入加勒比海岸的圆凿。

  2006年,在进入海底洞穴入口(位于水下大约10米处)以后,德国潜水者游了1800多英尺(约合550米),穿过布满岩层的黑暗隧道。他们在那里意外地发现了冰河时期的古人类残骸,立即通知了附近金塔纳罗奥州的考古学家。过去三年间,由墨西哥萨尔蒂略沙漠博物馆馆长阿图罗·冈萨雷斯(Arturo González)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一直在研究和记录现场发现的骸骨,以便不会失去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今年8月底,研究人员潜水进入洞穴,打捞出骸骨,放入盛满洞穴水的塑料袋中,然后密封于塑料箱中,以供在实验室进行研究。据研究人员介绍,大约一万年前,冰河时期的冰雪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了当年埋葬这些尸骸的地方。他们由此得出结论,在洞穴被淹没以后,人类根本无法在里面生存,这也是他们认为“小洞青年”的历史至少有一万年的原因。

  有助考证美洲早期定居者来源

  冈萨雷斯表示,骨骼的准确年代必须由正在实施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确定,这项工作应该可以在三到四个月内完成。“小洞青年”骸骨是研究人员在图卢姆小镇周围的海底洞穴发现的第四具骸骨,而在其他三具骸骨中,其中一具名为“纳哈伦的女人”或“纳哈伦的伊夫”(Eve of Naharon),据认为年代比“小洞青年”还久远,估计有1.2万年左右的历史。

  研究人员表示,“小洞青年”60%的骨骼保持完好,对于一具有一万年历史的尸骸来说极为罕见。尤其是他的牙齿,由于没有磨损,研究人员认为他在相对年轻的时候死去。据冈萨雷斯介绍,目前,这些骸骨封存于一个特制容器中,在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风干,矿物质随着时间变硬,从而令残骸不像现在这么脆弱。在此之后,研究人员将对它们进行扫描以制作三维电脑模型,这样就可以与其他古代美洲土著人残骸骨骼进行比较。

  冈萨雷斯表示,发现于金塔纳罗奥州洞穴的骸骨可能迫使科学家改变对美洲早期定居者的原有看法。例如,“小洞青年”和“纳哈伦的女人”的头骨结构特征表明,它们的主人应该是南亚人和印度尼西亚人的后裔,并非是像北美其他已知早期移民一样,来自于北亚。冈萨雷斯称,这项发现支持了一种观点,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好几批人通过曾经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但现已沉没的大陆桥,经白令海峡进入北美。

  死因尚难以确定

  据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地质学家沃尔夫冈·斯蒂尼斯贝克(Wolfgang Stinnesbeck)介绍,今天,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表面被雨林所覆盖,而在“小洞青年”生活在那里的时候,尤卡坦半岛是一片半干旱的大草原。斯蒂尼斯贝克没有参与冈萨雷斯的研究。他说:“尤卡坦半岛表面很干燥,没有江河湖泊。”斯蒂尼斯贝克指出,当时,古人类很难找到饮用水和阴凉处,只好躲避于地下洞穴,到那里寻找饮用水。

  冈萨雷斯表示,地下洞穴可能还起到精神上的作用。冈萨雷斯指出,研究人员发现“小洞青年”时,他的骸骨的姿势不同寻常:两腿弯曲,胳膊沿着身体两侧抱拢,这表明有人有意将“小洞青年”放在洞穴里,或许是作为葬礼的一部分。

  冈萨雷斯说:“我们目前确实不清楚‘小洞青年’的死因,但鉴于发现时他的奇特姿势,我们认为他是被人放到这里的。”他补充说,研究小组还在洞穴内发现篝火证据,这或许表明照亮洞穴是葬礼仪式的一部分。

  由于到处是钟乳石和石笋,发现“小洞青年”残骸的洞穴可能被选作他的安息之所。钟乳石和石笋都是圆锥形岩石,前者倒挂于洞顶,后者从地面突出来。冈萨雷斯说:“紧挨‘小洞青年’头部的是一组钟乳石,这可能让‘小洞青年’的亲人想到要将此地作为他的安息之所,或是死后重生之路开始的地方。”(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二, 24 5月 2011 17:54

中学生跪父母:礼还是愚?

这次下跪的是广东实验中学 初中部的学生。在五四青年节这天,该中学首创“青年礼”。经老师和家长委员会的讨论,“青年礼”采取“跪父母,接家书”的形式进行,理由是“跪是中国 的最高礼节”。

郑州一学校校长向学生跪赠《弟子规》。广东东莞一幼儿园 给老师行跪拜礼表示感恩。湖南娄底一中学教师向犯错学生下跪以期震撼和唤醒孩子。跪,成为中国校园 教育的一种特色,它的存在表明,孙中山所废止的跪拜礼一直还阴魂不散,时不时地窜出来招惹争议。

“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在封建社会的确如此,随着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跪拜礼早已被鞠躬、握手所取代,除了在寺庙烧香拜佛和长辈丧礼上还能见到这种大礼,跪拜早已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是思维停留在过去时代的僵化表现,也是完全和时代发展脱节的观点。

有家长和孩子因为跪礼而泪流满面,这恰恰说明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能时常给予孩子以拥抱等亲密表示,孩子也能与家长进行无障碍的思想交流,那么他们不会因为跪礼而流泪,只会为这种行为的蹩脚之处而感到好笑。举行“青年礼”的本意是好的,但采取拥抱的方式或会比下跪更适用于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跪文化中当中,有心甘情愿的崇敬与虔诚,也有难以言说的屈辱与无奈。广东实验中学的“青年礼”该如何举行,或许应该更多地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而非由老师和家长做决定。在独生子女精神孱弱成一大潜在社会问题的时候,家庭和学校应该时时想到如何让孩子站起来而非挟感恩之名让他们跪下去。而让孩子“站起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撑是,必须让他们的内心拥有无处不在的平等意识。

“父母皆祸害”的论调在去年流行一时,铸就这个观点在年轻人心目中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威权人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长和孩子普遍缺乏朋友式相处的背景下,一个莫名其妙飞来的“跪礼”,不但在形式上拉开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也在心理上为亲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家庭友好环境的营造,对于孩子的正常人格塑造至关重要,不注重平时的交流,以为一个“跪礼”就能解决问题,这是教育思维中不折不扣 的偷懒。

既然是“青年礼”,就意味着学生告别少年时代进入思想更活跃的青年时期,这个时候最该做的是支持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决定,而非是用包括“跪礼”在内的旧式绳索把他们捆绑在“乖孩子”定位上。

作者系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