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我们能给自己超级视力、超级力量和超级速度吗?科幻小说被以机器装置强化人体的主题弄得连七八糟。在20世纪70年底的经典电视连续剧《无敌金刚》中,主角宇航员史蒂文-奥斯丁在一场试飞事故中受伤严重。他成了濒死之人,但是正如这个标题所描述的,科学家能够拯救他。

  “先生,我们能够改造他,而且我们有这种技术。我们能够制造世界上第一个仿生人。史蒂文-奥斯丁就将是那个人,比他以前更好、更强壮、更快速。”他升级的部分包括一只拥有变焦和红外视线功能的眼睛,能够与小汽车赛跑的仿生学双腿和一只拥有推土机力量的胳膊。

  与此同时,当我们一直在研制仿生学身体部件的时候,仿生学正在真实世界中转变着角色。人造心脏植入胸部能够维持病人存活,直到进行一场器官移植手术。人工耳蜗帮助那些曾经耳聋的人恢复听力。仿生学眼睛给予盲人视力,而一系列的手、手臂和腿正在恢复人们失去的运动能力。但是重点是保持人们存活或者修复失去的人体功能。那么有可能提高能力会怎么样呢,什么是人体机能增进呢?一个无敌金刚曾经被创造过吗?

  西雅图预见分析师理查德说:“首先将花费比六百万更多的钱,但是有许多进行中的技术都非常接近于现实。”他说:“我看到了力量,当然,我想说的是相当于他拥有的仿生手臂,那种力量当然会随着时间而成为现实。他拥有仿生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方式而且用于修复视力的视网膜植入剂有了发展。我确定随着时间推移,那种技术将带来进一步的能力。

  无论如何,以60英里每小时(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会怎样?他说:“从物理学上讲,这显然是可行的;实际上,考虑到其中的难度我真的很怀疑。”两足运动不是为那种奔跑速度设计的。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移动显然更有效率。我不清楚克服60英里每小时的奔跑速度的困难后是否有足够的收益。我完全相信非常认真的增强和扩张的能力将被人类用于公众而且肯定是军用水准。

  在力量、耐力和感知能力方面都有着重大进展,所有的这些必然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人类机能增强的挑战之一就是人体仍然相当脆弱。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很容易受伤,从准备晚餐到踢足球。或许可以附加一条有着能够举起小汽车的仿生手臂,然而事实上这样做会将身体的其它部分致残,以60英里每小时奔跑时摔倒同样也能受伤。

  目前的替换身体部分的仿生学部件能够模仿人体功能,但是在进入一个机能增强的时代之前需要巨大的技术发展。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的安德鲁-桑德伯格博士告诉BBC记者说:“我确实认为很容易的改造人体并进入无敌金刚状态是可能实现的。”在接下来的十年,他认为这个领域将达到“相当棒的修复学”水准,但是随后将开始比原始部件更加优良的水准。

  他说:“我认为本世纪中期,如果周围没有出现许多的移植物和功能增强现象我会相当惊讶。”他的观点包括感知机能增强、以红外线实现或者紫外线增强我们感官的方法或者增强听力。他认为有一天配备人造视网膜的盲人将不仅获得视野,而且就像一部智能手机一样,一系列的应用程序将浮现出来让他记录、变焦和增强真实性。他说:“最终你会达到一种程度,能够开始做一些普通人不能够做的事情。”

  在准备韦尔科姆收藏馆超人展览的艾米丽-萨金特辩论说:“很可能当我们有点担心科幻小说的最终结局的时候,我们平静的接受了它的版本。”她引用介绍试管授精的例子,一开始让人非常的紧张,而很快我们就变得习以为常。

  谢菲尔德大学的诺尔-沙基教授不认为机制增强将永久流行:“你获得了相当完美的腿和手臂;我不确定人们是否想要附加其它的东西。我认为很可能人道主义将对其进行回击,我一点也不想增强能力,我是个人类,我喜欢做一个人。”

  不管怎样,他能理解增强能力来自于外骨骼,从根本上说就是机器人装备。这已经唤醒了人们想要像《惊奇漫画》中的超级英雄钢铁侠一样飞行的想法,但是一些装置已经在制作当中。日本Cyberdyne公司已经研制了一种名为Hal的装备,它能通过接收神经中的电信号并转换成为装备的指令来帮助不能行走的人们恢复行走能力。

  沙基教授的其它观点是通过思维控制的装置,但这并不是人体的一部分。他说:“如果我想要一个真正强壮的手臂,但不想把它连接到我的身体上,最好就是它就在我的身边跟随我的移动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我想你可能会看到。因此我能想象,比如说未来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穿着这些连带着工具的外骨骼装置,不需要按按钮什么的就能够完成他们想做的工作。”那么他认为存在一个无敌金刚吗?他说:“我认为,不存在史蒂夫-奥斯丁,但是换句话说,我不能排除他出现的可能。”(过客/编译)

  相关阅读

  美国海军研制仿生机器水母 在水中自如伸缩游动

  英推出史上功能最强仿生手 造型逼真可美甲(图)

  直击-能说会唱 日本科学家研制仿生喉咙机器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染色体端粒的磨损度可以大致预测你的寿命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8月1日消息,染色体端粒是医学方面最热门的话题,这些体型微小的家伙虽然不足一米长的百万分之一,但是它却可以清楚无误的表明你现在的实际年龄。目前,一项新的血液测试正在悄然兴起,通过这个测试,可以大致预测你的寿命还有多久。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有一个名叫“生命长度”的公司,该公司由玛利亚-布拉斯科博士合作创办,她声称通过自己严密的测量,你可以确定你身体的危险程度,以及将来可能遭遇到的危险状况。

  尽管布拉斯科博士声称她的理论非常的准确,但是由于其公司非常小,因此迄今只能容纳500人的资料,很多人不得不进行预约,而根据公司相关人员的标示,目前已经排号到了10月份。至于测试的费用也是价格不菲,测试一次需要大概需要5-7千人民币。

  布拉斯科博士说道:“这项测试有助于你了解你的未来是否有可能会患有心脏病或者老年痴呆症,这类风险通过测试染色体端粒的磨损度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来。”换言之,在测试过你的染色体端粒的长短之后,如果你还是按照你的生活方式继续下去,那么你的寿命是可以大致能够判断出来的。

  当然,如果你的染色体端粒磨损度较高,那么通过通过锻炼身体、服用富含omega3成分的鱼油也能增加染色体端粒的长度。当然,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戒烟和减少饮酒量都有助身体机能的恢复,让染色体端粒变长。

  布拉斯科博士建言到:“虽然在未来染色体端粒的测试会变得司空见惯,但是在现在那些发现身体机能有些不对的朋友,应该早日来参加这项测试,因为这有助于你延缓衰老,更好的和家人以及朋友享受生活。不要看外表,也许你是三十岁,或者是四十岁,但是染色体端粒测试能够更清晰的帮你了解你身体的真相。”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前段时间,信阳某公司招聘采茶女一事,招来网上一片非议。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须处女之身,胸部大小为C罩杯。据说采茶流程是少女用口唇衔采下茶芽,然后放入置于胸间的小竹筐内,以使茶叶混合少女的体香。公司解释说,这是为了传承传统习俗。据我检阅到的资料,所谓口唇茶、体香茶之类,基本停留在民间传说层次,大多是为了神化某名茶的起源,从来就不是采茶劳作的实际过程。而在此公司的“民俗主义”式运作下,女性的身体被作为了茶叶制作中的具体工序。此茶若制成,想来定是天价;而这天价的理由,公司自然会列出处女、口唇、乳香等稀有因素。这些女性身体之特征和意象,成为茶叶之外更具魅力的欲求对象和消费对象,从而具有了极大的商业价值。

关于女性身体的这种运用方式,在我们的文化表述中是颇有传统的。也就是说,女性的身体往往不是作为女性自身主体性的表达,而是被抽离了女性自身的意志,作为客体、作为对象物,成为他人或曰主流社会(通常是男性和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之观念和价值的体现。若从性别对照的角度审视,我们会发现,男性的身体则很少这样被物化为客体。这是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男性是凝视者、行动者,女性则是被凝视的对象,是男性价值观的体现者。在此观念流传久远之意义上,信阳公司所说的“传承传统习俗”,倒也不谬。

这就让我从“口唇”想到了“缠足”。这一后天形塑出的女性身体部件,在不同时期都密集地汇聚了不同的象征涵义,几乎成了各种观念或价值观的容器。

大约起源于五代时期的缠足,对其起因,后人有各种解释。一为贞节说,谓缠足目的在于限制女子的活动范围,以体现内闱与外界的界限(这里,缠足成为男女-内外划分之象征);另一为审美说,谓缠足在于使妇女的姿态更为美丽,所谓纤足所产生的“步步生莲花”之妙。至少从后人对缠足的描述看来,审美意味一直是很重要的因素。此后,“三寸金莲”作为混杂着审美与情欲的赏玩对象,逐渐成为女性美的标志。到清代,金莲崇拜竟至发展到“今人每入花丛,不仰观云鬟,先俯察裙下”的地步。

自宋以来,女人小脚的物化程度是在逐步加深的。这一方面表现为赏玩对象由足而转移至足上之鞋履。因此,各式的鞋样、华丽的弓底,鞋面的滚边和绣花,在明代以后尤其成为赏玩目光的焦点,清代甚至发明了以妓女之绣鞋(内的酒杯)行酒之乐。另一方面的表现为,小脚这一原本体现妇女娴静之“内”德的标志居然成了公开展示物。据说直到晚清时,大同还保留着一种叫“亮脚会”的习俗,妇女坐在自己家门口,伸出穿着各种精致绣鞋的双脚让过路人观赏品评(也有一种说法是说在春秋两季的庙会上举行“赛脚会”,妇女们坐在搭成几级的高台上,伸出双脚供游人品评甚至把捏)。18世纪末期,模仿妇女缠足形态的“跷”开始登上京剧舞台,成为公开表演样式,风行了近一个半世纪。

小脚被赋予的这种审美性的文化尊荣,使之前还是一种都市化风尚的缠足,到清代逐渐演变成了一般妇女惯常的实践。以至于清初清廷虽下令禁止,但鲜有成效。清代文人钱泳描述当世的情形称,“举世之人皆沿袭成风,家家裹足,似足不小,不可以为人,不可以为妇女者”。一位女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缠裹扭曲之足所达到的标准。

然而,女性在这整个过程中的个人经历、主观感受,在主流话语中往往是阙如的。高彦颐是位致力于在中国历史脉络中倾听女性主体声音的美国学者,可以想见,这类研究包括很艰苦地搜寻非常见文献及去除种种历史遮蔽的工作。她的研究使我们多少能窥见女性“身体自我”的主体感受。这其中包括女性对男性社会鉴赏标准的认同,因此女性会忍受很大的身体痛苦去追求脚的弓、纤塑性,会花费很多的心力去制作各式鞋样,并以此确立自身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在“美”的表面下,又掩盖着“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的女性之呐喊,这里既包含伤筋断骨的身体剧痛、裹脚布内溃烂腐肉的伤残,也包含着“脚小鞋尖难行走”的困苦。

明末清初女人的缠脚实践被赋予了另一种政治象征意义。此即“男降女不降”(男人屈从满人的剃发习俗而女人继续保留汉族的缠足习俗),女子的缠足成了延续汉人习俗的民族气节之象征。此说法虽在民间早有流传,但大张旗鼓地得到宣扬,根据夏晓虹教授的考证,则出于晚清反满志士,旨在将其作为现实反满斗争的历史及思想资源。在此宏伟的现实需要下,女人的小脚被构建成了汉人不亡的旗帜,至于这是否是清代妇女缠足的本意,想来是志士们无暇也无需顾及的。

到了清末,尤其是到民国初年,在面临亡国灭种以至急切追求现代化的危机感下,女性的小脚再一次被主流话语提升到政治层面。这一次,它是“国耻”的象征。缠足与男子纳妾、吸食鸦片等一并作为腐朽的旧文化之标志,为进步人士痛加鞭挞,以为非根除此,中国将无法列于文明社会。因此,民间的放足运动、官方的反缠足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些运动中,女子的脚(包括裹脚布、脚部模型和照片)再次被展示在稽查员和大众面前,不过这次,不再具有文化上的荣光,而是作为铭刻于女性身体上的耻辱。而女性在国家机器和传统习俗间经历的缠与放的心理挣扎,她们的身体在放足过程中经历的痛楚之类,在进步话语中是蔽而不见的。

不管是作为女性美、民族气节还是文化耻辱的象征,女性的身体在主流话语层面总是被作为“物”,在抽离了女性自身的主体性后,成为某些文化观、政治观乃至商品观的承载物。以此视角回视当下,媒体对美肤、瘦身、丰乳之女性形象的打造,不正回响着三寸金莲的余音么?

延伸阅读: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高彦颐著,苗延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夏晓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亚马逊河流域的树栖蚂蚁能够使用臀部有效地控制空中滑翔的方向。


亚马逊流域Cephalotes atratus蚂蚁可利用臀部和腿部控制滑翔方向,实现安全着陆

  滑翔又被科学家称为“定向空中下降”,此前科学家曾观测蛇和松鼠存在着类似的机能,能够实现无翅膀滑翔飞行。但这种蚂蚁拥有奇特的“滑翔秘笈”,它不同于其它滑翔物种,并没有特殊的身体附属物来控制下降过程。然而这种奇特的蚂蚁却可使用后腿和臀部来控制空中下降路线。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尤娜坦-穆克(Yonatan Munk)称,其它滑翔物种具有一些身体特征可解释其“潜在的空气动力学”,例如:松鼠的尾部和蛇摆动的躯体。但如果你看到这种蚂蚁,你不会相信它们具有空中滑翔能力,肯定会从空中直线坠落。

  据悉,穆克用4年时间旅行亚马逊河流域,细致充分地研究这种树栖蚂蚁“Cephalotes atratus”。使用特殊设计的垂直风洞,他和同事们能够拍摄和分析该蚂蚁控制滑翔的精确性动作。

  当这些蚂蚁从树上栖息地跳下时,将在空中利用后背“翻筋斗”,伸展腿部抬起自己的身体,之后降低自己的臀部或者后半段身体。在这种情况下,体形微小的蚂蚁能够充分实现空气动力学,在没有翅膀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滑翔过程。

  穆克说:“它们的滑翔过程非常类似于人类跳伞运动员,其原理机制是近似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名使用者正在试用Solowheel,该车的最大时速是12英里(19.31公里),充电一次需要45分钟,充满电可使用2小时。


这种独轮电动车的零售价是975英镑(1586.81美元)。

  如果你嫌有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太笨重,不妨试试Solowheel。Solowheel是世界最小的自平衡独轮电动车。它由1000瓦特电动机驱动,时速可达12英里(19.31公里),适合每日的城际交通(daily commuting)和周末闲暇使用。

  使用者把脚分别放在轮子两侧的折叠式踏板上以后,轻轻向前倾斜身体是前进,向后倾斜是停止,向左和向右倾斜身体是转弯。身体向前倾斜的越厉害,Solowheel的速度就越快,车内的一系列回旋装置确保它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该车充电一次可以使用2小时,每次充电需要45分钟。Solowheel能在坡度高达15%的山路上行驶。在走下坡路或减速时,它使用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甚至能重新获得能量。这款车的设计和制造者是54岁的谢恩·陈(Shane Chen),他为所在公司Inventist研制了30多种体育相关产品。

  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该公司发言人说:“Solowheel是我们发明的最小、最环保、最便捷的载人工具。我们的新型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比任何折叠电动自行车都更紧凑,而且使用时更有趣。由于它有陀螺仪传感器,具有左右调控能力,因此你只要把脚放上去就能走,使用起来很简单。Solowheel非常轻便,重量只有20磅(9.07公斤)。你可以把它带进商店、饭店、电梯、办公室、影院、教室,带上公交车或火车。它不像电动自行车,你不用把它锁起来,因为它能随身携带,不容易被偷。Solowheel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实用的代步工具。”Solowheel售价975英镑(1586.81美元),下个月进入英国市场。(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婆罗洲国家公园一条饥饿的响尾蛇正在吞食一只无助的树蛙


响尾蛇将尖牙刺入树蛙的身体,想将树蛙整个吞入口中


一顿美餐:响尾蛇将树蛙的头部吞入口中


响尾蛇紧紧地咬住树蛙的后臀

  青蛙或许并不适合烹饪,但在野生环境中却是响尾蛇的一顿大餐。近日,摄影师在婆罗洲国家公园拍摄到一条饥饿的响尾蛇吞食一只无助的青蛙,在响尾蛇嘴角残留着青蛙的双腿。

  一条响尾蛇卷曲着身体等待着猎物,它以惊人的速度袭向一只毫无察觉的树蛙,并将牙齿深深地刺入树蛙的身体内。树蛙当时便无法动弹,很快它便被响尾蛇吞食下去。

  这一幕被摄影师尼古拉斯-雷桑斯拍摄到,他记录下了响尾蛇吞食青蛙的整个过程,从响尾蛇瞬间冲向青蛙,至15分钟内完全将青蛙吞食。

  雷桑斯是西班牙马德里市一位机组乘务员,当时他一直观看着这只青蛙,直至悲惨的一幕上演。他说:“当时我正在观看这只可爱的树蛙,身旁一位野生动物观测员朋友突然惊叫,当响尾蛇将尖牙刺向树蛙的身体时我惊呆了,紧紧地咬住了树蛙的后臀。这只树蛙看上去非常疼痛。”

  雷桑斯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观看响尾蛇将树蛙吞食的全过程。婆罗洲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是世界上第三大岛屿,由于该岛屿植物和生物多样性,成为专业和业余野生动物摄影师最向往的地点之一。

  雷桑斯称,对于拍摄到的这一幕,我感到非常吃惊,毕竟这在欧洲是不会出现的。(卡麦拉)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俗话说:“三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夏天来了,不少年轻女孩减肥的心情更加急切。有听说过节食减肥、药物减肥、运动减肥,但是,如今却流行起“蛔虫减肥法”,不少商家在网上宣传“你想怎么吃都不会胖,而且一个月能瘦十几斤。”

  蛔虫减肥是一种病

  据悉,这种减肥方法十年前曾在香港盛行,这也是娱乐圈女明星“骨干身材”的不传之秘,如今更是受到不少年轻女孩的追捧,许多不满自己身材的女生也在网页上询问或者寻求虫卵。很多医院门诊也反映,有不少女孩来向医生打听此法是否安全可行。蛔虫卵一般行情为200—600元不等,更甚者有卖活蛔虫,3元每条。

  据悉,面对不少“卖家”所说的人工饲养经验丰富,保证安全性和成功率,甚至是“长出来的虫子傻傻的,只会吃”的标语,采用此法减肥的人对其反映也各不相同,一部分人大肆宣称效果很好,减重很成功,另一部分人则称自己的体重完全没有改变,肚子还经常不舒服。那么,蛔虫减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查询网站,发现有河南“卖家”在网上发帖“要想买蛔虫卵,先打电话联系”,笔者顺藤摸瓜打电话咨询了一下该蛔虫卵卖家,其介绍到吃虫卵减肥是非常有效的,“一般蛔虫卵在人体内的存活率是70%,所以只要虫子存活了,减肥的几率是100%,就是基本上平均可减20到30斤。”

  当笔者问及这样减肥是否有利健康时,该“卖者”回答:“它就是利用人体的营养不良来减肥,压根就对身体不好,这就是一种病!”但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该“卖家”又说:“这比吃减肥药好,减肥药通过加强人体肝和肾脏的新陈代谢,一般女孩子吃了可以瘦,但到了更年期状况就慢慢出来了。而且得蛔虫病开刀的机会是千分之三,只要是减下去了,病可以慢慢治好。”

  对此,南京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金小晶表示:“蛔虫一直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过去很困扰人们的健康,现在由于我们使用有机化肥代替粪土肥料,截断了蛔虫的传染源,蛔虫病似乎也离我们很遥远了。确实有人来医院咨询蛔虫减肥的相关问题,但从医生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疫病。”

  “疾病可以慢慢治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蛔虫寄生在人体内,确实可以让体重下降,但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最直接的,蛔虫可以寄生在整个消化道内,包括食道、胃、肠、胆囊等。患者通常会感觉肚脐周围隐隐作痛,这就是蛔虫蠕动引起的。而且蛔虫吸收人体的营养,越长越大。”

  蛔虫对人体危害很大

  金小晶介绍:“肥胖者想让多余的营养被蛔虫吸收掉,但是蛔虫有钻孔的特性,喜欢在人体肠道系统内四处钻动,很有可能会钻入胆道等部位。而且单纯的为了减肥,不吃打虫药,任蛔虫在体内生长,最后蛔虫被养的肥肥,导致肠道梗阻。当蛔虫钻入阑尾或肝脏,导致蛔虫性阑尾炎,此时病人服用驱虫药就已经无效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另外,如果有昏迷的病人,蛔虫会从喉部钻入气管,引起窒息,甚至危害生命。”

  北京同仁医院营养科张谦医师听到这种减肥法后,直呼“真不敢相信,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减肥的”,她介绍说:“用这种方式来减肥是不对的,这大大摧残人的身体。蛔虫属于寄生虫,在肠道内会造成肠梗阻以及消化障碍之类的疾病,作为一个营养科医生,我认为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蛔虫也会引起人体慢性营养不良。”

  “过去,由于食物的不洁,卫生条件和设施的限制,人们容易患上蛔虫病。现在,通过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肥胖者的体重下降,但同时体内的维生素、矿物质、身体蛋白等也都会下降,破坏身体营养机能和免疫功能,损害人体健康的基础。”张谦还认为:“这种减肥不会造成身体体重迅速的下降。”

  健康才是根本目标

  对于利用吞食蛔虫卵甚至生吞蛔虫的减肥方法,张健告诉笔者,减肥应当采取健康合理的方式:“从营养上讲,我们应当追求健康体重,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和方法来减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膳食调整,均衡饮食结构以及合理运动,例如,女性一天卡路里的需求是1800千卡,但是通过营养搭配,摄入相对少量的食物——女性每天1500千卡,并结合少量活动,就可以实现较好效果的减重。”

  金小晶也介绍说:“肥胖的根本原因就是吃的多而运动的少,肥胖靠蛔虫可以缓解,但只是暂时的。多吃少动永远是肥胖的病因,所以我们不能纵容病因,而应该针对病因来治疗,如适当限制饮食,增加运动,这才是科学合理的做法。不然通过蛔虫,体重减下去了,人们贪吃的喜欢没有改变,最终还是无法解决肥胖。”

  “所以我们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病因上采取根本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蛔虫减肥还是其他的减肥药减肥,都可能会造成人体体质下降,营养紊乱,健康遭到损害,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平衡。在蛔虫减肥和减肥药减肥这些方面,他们所追求的是‘形体的美丽’,这仅仅是瞄准了人体的外形。但是人生的目标是健康,我们不能偏离这个目标。”金小晶意味深长地告诫道:“蛔虫减肥,方向是迷失的,身体健康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彭鑫)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0年夏季,秘鲁生物学家在南美亚马逊雨林中新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食木甲鲶鱼物种。这种食木甲鲶鱼至今未被命名,它们身长可达80多厘米,长有甲壳,以吞食水中的木材为生。

  1. 食木甲鲶鱼

食木甲鲶鱼
食木甲鲶鱼

  本图显示的这种怪异鱼类是近期发现于南美亚马逊雨林中的一种食木甲鲶鱼(图片为水下拍摄)。这种食木甲鲶鱼以2006年倒落于秘鲁圣安娜河中的一棵大树的木材为食。

  其他所谓的“吸口鲶”物种大多是利用它们独特的牙齿从淹没于水中的木材表面刮下有机物质进食。但是,这种新发现的、至今未命名的食木甲鲶物种则是已知的以吞食木材为生的十几种鲶鱼物种之一。不过,食木鲶鱼大多数并不会吸收木材,只有木材上一些相关的有机物质,如藻类、小型植物、动物和其他残骸才有可能被食木鲶鱼吸收,而木材会从食木鲶鱼体内直接穿过,并以废物的形式排出体外。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多诺万-杰曼致力于食木鲶鱼消化功能的研究。杰曼介绍说,“在不到四个小时内,这种食木鲶鱼就可以将一段木材吞食完毕直到最终排出体外。对于那些以消化木材的动物来说,这一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人们或许认为,在它们的体内或许含有数量惊人的微生物群帮助它们消化木材,但事实上我们从未发现过。那些微生物实际上是河水中的木材本身携带的微生物。”

  2. 刚刚抓获的食木鲶鱼

刚刚抓获的食木鲶鱼
刚刚抓获的食木鲶鱼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科学家保罗-佩特里举起一条罕见的食木鲶鱼。这是2010年夏季最新发现的食木鲶鱼物种,是由秘鲁生物学家罗伯托-奎斯比在库兰哈河和普鲁斯河交汇处发现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多诺万-杰曼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不过,杰曼介绍说,此前的一些食木鲶鱼标本已被捕获它们的人晒干了。因此此前所有可利用的研究对象都是那些较大的干标本或较小的单个食木鲶鱼。此次发现的这种未命名的食木鲶鱼物种,在科学上是一种全新的物种。对于亚马逊地区的当地人,尤其是秘鲁人来说,这种鱼是他们常见的食物之一。杰曼表示,“他们用它来做汤或烧烤。这种鱼长有甲壳,甲壳看起来像是一个倒扣的碗。因此,当地人把鱼的内脏掏出后,再将整条鱼烹煮,最后将鱼肉从甲壳中挖出来吃。”大多数食木鲶鱼都属于巴拉圭鲶,包括这种新发现的物种,它们至少可以长到80厘米长。

  3. 独特的身体构造

独特的身体构造
独特的身体构造

  这种新的食木甲鲶鱼物种是于2010年夏季在秘鲁的亚马逊雨林中发现的。它们拥有勺子一样的牙齿和具有吸引力的嘴唇,这些独特的身体构造可以帮助它们挖出圆木的碎屑。

  科学家认为,食木鲶鱼这种独特的进食习惯是在与亚马逊盆地河流中其他鲶鱼的捕食竞争中长期进化形成的。杰曼介绍说,“在这些鲶鱼生活的亚马逊盆地,岩石并不多见。那里更多的是泥浆、水和木材。因此,木材是鱼类获取食物的一个来源。”在亚马逊盆地,共生活有大约700多种鲶鱼物种,它们以刮食木材等物体表面的有机物质为生。通过吞食木材,食木鲶鱼可以利用木材纤维之间的空间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和微生物副产品。杰曼认为,“这种挖掘的能力已成为一种优势,因为它可以帮助鲶鱼获取其他水面捕食者所不能获得的食物。”

  4. 食木甲鲶鱼头部3D图

食木甲鲶鱼头部3D图
食木甲鲶鱼头部3D图

  这是新发现的食木甲鲶鱼头部的3D图片,本图是将食木甲鲶鱼送进一个特制的CT扫描器中制作而成的。图片中,四个强健有力的颌骨清晰可见。

  杰曼解释说,“一旦它们用嘴唇抓住猎物,它们的牙齿就会将木材表面纤维扯得七零八落,直到木材成为一片碎末。它们并不会吞下大型的碎片,只会吞食小型的刨花和木材颗粒,因为上面有各种微生物和微生物的副产品。”

  5. 多刺的身体

多刺的身体
多刺的身体

  许多成年食木鲶鱼的鳍部和头部长满了刺,比如图中这种于2006年发现于秘鲁的食木鲶鱼。该项研究负责人、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生物学家纳森-卢简表示,“这种像刷子一样的特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牙齿。它们被用来作为吸引异性的展示或用来作为领地独占的威胁。”(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19:59

大面甲龙

  概况

  这种恐龙是它们那个时代的“史前坦克”,因为它们身上都披有坚硬的甲壳,提供超级保护,免受它们的最强大的掠食者----暴龙的侵害。大面甲龙的身体表面布满成排的尖刺,头上还长着小角,全身的防御系统可谓全面而严密。掠食者唯一的办法只有将矮胖的四腿甲龙仰面掀翻在地,露出它没有防护刺的腹部,这里才是它最易攻击的弱点所在。

  另外,甲龙与众不同的甲片不仅可抵挡打击,还可以当作进攻武器使用。在它的尾巴末端,尾椎骨的上端有一片连结在一起的甲片,这种像球棒一样的尾巴可以发出强有力的一击,对掠食者相是一个严重的威慑。

  甲龙象鸟类一样的尖嘴小牙能够进食大量的草类,用以支持自身三至四吨体重的能量。大面甲龙在甲龙几大种类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重,身长可达33英尺(10米)。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草

  身长:25至35英尺(7.5至10.5米)

  鲜为人知的是,甲龙的脑部与身体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可能并不聪明。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爱丽丝梦游仙境海报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一项虚拟现实实验“爱丽丝仙境”使人能够产生一种错觉,变成了芭比娃娃大小或者是长大成4米高的巨人。就像爱丽丝喝酒或者吃下奇怪的 东西之后身体变大变小一样,实验的被试志愿者们也在实验中“变身”了。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早期关于身体交换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调整,进行了这项实验。

  这种错觉的产生是给参与者一个虚拟现实耳机,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拥有一个人工假体。

  身体影响环境感知

  当“模特”的假腿和真人的腿同时被触摸时,会让大脑误以为,假体才是真实的。这项新的研究。这项实验表明,身体的大小对人们感知周围空间有着很重要的影 响。小的躯体会感受大的世界,反之则会感受到空间的渺小。这项研究的牵头人汉瑞克·赫森博士说,他在自己身上也进行了错觉的实验。即使我们知道周围人们的 大小,错觉还是会让我们觉得周围的他们是个“巨人”。

  有助研究脑控机器人

  该实验 结果已经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的电子杂志上公布。这项研究通过给测试者估计不同物体的大小之后,再闭着眼睛走向这些物体的方式,得出被试对空间概念的改变。赫 森博士解释,在我们心目中的大小和距离基本上是一个大脑如何解读不同的视觉信号。这些发现有助于发明利用人类神经控制的机器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