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图为三娘子画像(来源:人民网 摄影:杨易锋)

图为美岱召的三娘子和阿勒坦汗雕像(来源:人民网 摄影:杨易锋)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地人经常提起的古代英雄人物,除了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王昭君之外,还有一位不为外地人熟知的女杰——三娘子。据说,这位女英雄既能弯弓射雕,又谙熟蒙汉文化,有人称其为“女性成吉思汗”;她又像王昭君一样,为明朝中后期的民族团结以及北方地区的统一稳定作出过贡献。

三娘子是呼和浩特城最初的缔造者

据《明史》记载,三娘子是呼和浩特城最初的缔造者之一。寒风中,我在呼和浩特现代化建筑的缝隙里穿梭,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寺庙里徘徊,在洋溢着纯朴民风的小巷里流连,在当地人的言谈话语里寻访,但很难找到和三娘子有直接关系的景点或是遗迹。于是,我在内蒙古大学教授王俊川的指引下,前往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中的美岱召庙,寻访三娘子的“遗风”。

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洒在这座高大的城门上。连着城门的城墙竟然像长城一样,女墙犬牙交错、此起彼伏、连绵而去。“这怎么会是寺庙呢?这分明是一座城池!”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芭蕾舞《美人鱼》海报

图为芭蕾舞蹈现场

中新网武汉2月28日电 (艾启平 周媛媛)记者28日从武汉琴台大剧院获悉,改编自安徒生经典童话“小美人鱼”故事的芭蕾舞剧《小美人鱼》,将于4月3日、4日在武汉上演。该剧还同时汇集了西方音乐史上流行、动听的曲目,将为观众呈现出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

借“中澳两国文化交流年——澳大利亚文化年”在中国举办的契机,来自澳大利亚北部的顶级芭蕾舞蹈团——昆士兰芭蕾舞团,将于2011年3月至4月在中国举行为期三周的巡演盛宴。其中,该舞团最新作品《小美人鱼》,便是专门为家庭观众所创作。

著名艺术家弗朗索瓦 克劳先生,是该剧的编导及艺术总监。他善于运用独创的神奇芭蕾舞艺术技巧和形式,为观众编织出一个奇幻的艺术欣赏空间。这部全新的《小美人鱼》也吸引了不少芭蕾爱好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本地的芭蕾小舞者前来观看、学习。

另据了解,首部解密中国最后一个使鹿鄂温克部落的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也将于3月30日登陆武汉。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芭蕾舞《美人鱼》海报

图为芭蕾舞蹈现场

中新网武汉2月28日电 (艾启平 周媛媛)记者28日从武汉琴台大剧院获悉,改编自安徒生经典童话“小美人鱼”故事的芭蕾舞剧《小美人鱼》,将于4月3日、4日在武汉上演。该剧还同时汇集了西方音乐史上流行、动听的曲目,将为观众呈现出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

借“中澳两国文化交流年——澳大利亚文化年”在中国举办的契机,来自澳大利亚北部的顶级芭蕾舞蹈团——昆士兰芭蕾舞团,将于2011年3月至4月在中国举行为期三周的巡演盛宴。其中,该舞团最新作品《小美人鱼》,便是专门为家庭观众所创作。

著名艺术家弗朗索瓦 克劳先生,是该剧的编导及艺术总监。他善于运用独创的神奇芭蕾舞艺术技巧和形式,为观众编织出一个奇幻的艺术欣赏空间。这部全新的《小美人鱼》也吸引了不少芭蕾爱好者,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本地的芭蕾小舞者前来观看、学习。

另据了解,首部解密中国最后一个使鹿鄂温克部落的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也将于3月30日登陆武汉。(完)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美科学家公布<span name=
利用荧光蛋白成像技术制作出的果蝇神经系统图

图:美科学家公布果蝇神经网络最新图片
科学家利用荧光蛋白“双重大脑彩虹”成像技术描绘出的果蝇大脑

  2007年,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曾利用荧光蛋白成像技术制作出实验鼠的神经结构图。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2月27日报道,美国研究学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更多的改进,并描绘出果蝇的神经网络,公布的图片相当漂亮。

  通过激活神经元中的复合荧光蛋白,科学家们能够绘制出神经网络图,以研究生物的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美国果蝇学者使用的这种叫做“双重大脑彩虹”的技术要比之前的方法更为直观,它是用更多的颜色对果蝇的神经网络进行标记和描绘。

  从照片上来看,果蝇大脑横断面上方的很多神经元都显示得非常清晰。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修改”果蝇的基因来进行更精准的着色标记,这对研究神经元之间究竟如何“通讯”以及未来破解人类大脑的秘密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公布在上周的《自然方法》杂志上。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退烧药安全性争议不断 药监局评估结果尚未公布
作为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2011年春节刚过,登上创业板不到一年的康芝药业迎来了上市以来最大的危机,尼美舒利被媒体曝出“有数千例不良反应和数起死亡案例”。

  作为常见的一种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被爆出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康芝药业不得不在2月14日当天紧急停牌,随后指责可能有跨国企业在幕后策划。

  随后国家药监局也表态,称目前对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监测并无异常,要组织专家对尼美舒利进行安全性的进一步认证。

  媒体和公众的质疑并未停止,市场并不买账,康芝的股价在停牌后复牌的7个交易日内大跌将近两成(同期大盘上涨1.4%),国内部分药房也将尼美舒利下架。

  康芝口水战

  风波源于2010年11月26日的“2010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论坛发给与会记者的新闻通稿上写道,“尼美舒利在中国上市的6年里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并推荐了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烧的首选安全用药。

  这个论坛的会议记录显示,这个数据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教授陈慧中的演讲(截至发稿,本刊记者未能联系到此人),“2004年1月到2010年4月,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有4703例,其中死亡3例,当然这个资料,没有在文章上公开发表,但是死亡病例是确有其事的。”

  会议当天,中央电视台等数家媒体即在报道中引用了新闻通稿中提及的尼美舒利不良反应数据。不过,媒体的第一波报道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2011年春节过后,有市场化媒体介入,追踪“近日中央电视台曝光名为尼美舒利的退烧药致儿童死亡一事”,尼美舒利安全性问题由此掀起轩然大波。

  在国内的儿童退烧药市场上,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尼美舒利三分天下,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市场在大型医院,而尼美舒利在二级医院表现良好,这三种药物同属非甾体抗炎药,除了用于退烧,还可以用于止疼、消炎,儿童和成人都可以使用。

  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资料,国内虽有55家生产尼美舒利的厂家,但显然都不及尼美舒利对康芝药业重要,康芝药业董事长洪江游告诉本刊记者,主要成分为尼美舒利的瑞芝清是康芝药业的主要产品。康芝药业的招股说明书亦显示,瑞芝清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4.24%、73.01%和80.77%。

  而强生旗下同样有两款儿童退烧药品,一个商品名是“美林”,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另一个叫“泰诺林”,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从2010年5月至今,因为美国宾州工厂的生产监控问题,强生已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几个国家召回大量的泰诺和美林产品。不过强生表示,此次召回并不涉及中国市场。

  康芝药业的律师函称,这是“一些企业和单位通过媒体对尼美舒利颗粒进行无端诋毁的行为,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康芝药业的董事长洪江游还在2月18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炮轰强生公司,称可能是跨国公司强生在幕后策划,而且还听同行说,强生为“2010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支付了100万元的赞助费,并表示已经向康芝药业所在的海南省工商局举报强生“不正当竞争”。

  洪江游在接受《南都周刊》专访时也对强生公司表示了不满,“强生的网站上曾挂出了‘美林(不含尼美舒利)’的标语,还在尼美舒利的后面标注了一个禁用的符号。”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强生曾经是洪江游心目中的行业英雄和标杆。洪江游此前曾对媒体表示,“我心中一直有个目标,如果有一天,有人将康芝称为中国的强生,我们就真正成功了。”

  然而强生制药方面保持了沉默,强生制药公司新闻发言人吕晶的电话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她此前对媒体承认了在强生公司的网站上确实出现过禁用尼美舒利标志的图片,但对整件事件不清楚,需要核实。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前述论坛的参与者告诉本刊记者,这个论坛的赞助商确实是强生。“论坛主要就是说尼美舒利不好,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好。”

  另一位与会媒体记者则认为,“赞助商是强生不代表什么,因为这个论坛讲的东西还是比较科学的。”据业内人士分析,大型的制药企业赞助一些医学会议和论坛是常有的事情。

  值得玩味的是,上述论坛的主办方是国家药监局的医药国际交流中心,而且据该机构的官方网站披露,他们和强生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将要开展“第四个五年计划”。当记者就“2010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致电该机构时,对方工作人员在得知来意后迅速挂断电话。

  是不是“夺命药”?

  针对2010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研究人员提到的“数千例不良反应报告和数起死亡病例”,记者通过采访函向国家药监局询问数据的真实性,但至截稿时,国家药监局没有回复。

退烧药安全性争议不断 药监局评估结果尚未公布
2009年儿童解热镇病市场情况

  洪江游对《南都周刊》表示,他不知道这个数据来自何处,康芝没有这样的数据。

  因为在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数据掌握在国家药监局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数据库中,只有药监系统的人才能看到,不向公众公开,只是会定期公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虽然没有完整性的数据,在国内的公共媒体上,也未有关于尼美舒利安全性的报道,但在各类的医学期刊上,探讨尼美舒利安全性的论文和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的病例并不少见。

  本刊记者得到的一份来自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02年1月至2010年4月,尼美舒利在泛珠三角地区10个省市中有不良反应1099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28例,无死亡案例。

  另据发表在医学学术期刊《临床与实验病理学》(2008年第24卷第四期)上的一篇论文《尼美舒利引起严重肝损伤致死尸检一例》称,一名9岁的儿童因发热服用尼美舒利和氨酚伪麻黄片3天后,死于急性肝坏死导致的多脏器衰竭,论文的作者认为,与药物相关的可能性较大。

  “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是比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不良反应要多一些,但不像媒体讲的是一种夺命药,而且多数药都有不良反应有死亡案例,因为药在病人手上,不一定会按照说明书服药,”原海军总医院药剂科主任,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说,“目前看来,尼美舒利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难兄难弟,谁也不要说谁。”

  和孙忠实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药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曾繁典教授,他认为,从现有的监测数据看,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并没有超出安全的范围。尼美舒利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性差不多,没有其特殊性,任何药品都会出现不良反应,民众不需要产生恐慌的情绪,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尼美舒利仍然是安全的,但在给儿童使用时需要慎重。

  安全争议由来已久

  实际上,欧洲对尼美舒利安全性的争议也是由来已久。尼美舒利于1985年在意大利首次上市,此后相继在50多个国家出售。

  上市以来,陆续有尼美舒利可能损害肝脏的报道,早在1999年,尼美舒利在欧洲的说明书上就开始增加肝损害的黑框说明。截至2002年,芬兰陆续收到109份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中肝脏损害者66份,芬兰药监局在当年决定暂停尼美舒利的销售,并要求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重新评定尼美舒利的安全性。随后西班牙、土耳其等国也暂停了尼美舒利的销售。

  其间,有两项研究值得一提,Macia根据西班牙药物检测系统进行的尼美舒利风险/利益评估结果提示,尼美舒利比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易出现肝损害,而且程度严重。

  但是,2003年,意大利的一项对40万人的研究却有不同结果,尼美舒利引发肝病的风险很小,尼美舒利的肝损害发生率比其他非甾体消炎药仅略有增高。

  EMEA经过长达16个月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意大利40万人大样本的研究,得出结论,尼美舒利肝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非甾体消炎药相似,治疗利益高于风险,允许继续销售。但前提是使用时必须遵循以下限制条件:每日最大剂量为200mg,分两次使用,疗程越短越好;只可用于急性疼痛、骨关节炎、痛经;不可用于有肝病患者,并须添加有关严重肝脏反应风险的警示。

  2007年,爱尔兰又因6例肝损伤报告停止尼美舒利的销售,随后EMEA再次对尼美舒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论和2003年的一致,但限制了尼美舒利的疗程不超过15天。

  在另一个药品监管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美国,尼美舒利并未上市。

  我国药监部门也对该药采取过一定的监管措施。2008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曾下令修改尼美舒利的说明书,新增“严重凝血障碍者、严重心衰患者”的禁忌症,并对儿童用法用量作了明确限定:“明确仅用于1岁以上儿童。剂量为5mg/kg体重/天,分2至3次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1天2次。用于退热,疗程不超过3天。用于风湿病,疗程应遵医嘱。”

  但是,这个说明书与国外相比仍显不足。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编撰的《药品技术评价文集(第3辑)》中有一篇文章比较了国内外尼美舒利说明书的不同:国外说明书适应症仅限于“急性疼痛的治疗、疼痛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痛经”,而国内则较宽泛;国外说明书明确指出“小于12岁的患者禁止服用本品,12-18岁的青少年无须调整剂量”,而国内允许使用的年龄要小得多。另外,“国外说明书的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等项目的安全性信息亦非常全面,特别是在‘特别警告与注意事项’部分”。

  不宜作为儿童退烧药首选

  但欧洲的研究多针对成人,而有关尼美舒利在儿童安全性的评估数据较少,国内更无详尽的临床数据。北京地坛医院的医生孙凤霞就在一篇论文中认为,尼美舒利儿童用药安全性的资料不详,因此儿童患者尽量避免选择,EMEA还因此在2007年禁止了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印度从1995年开始将尼美舒利用于儿童,但最新的情况是,2011年2月印度卫生部也禁止了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

  国内多家大医院的临床儿科医生,则对尼美舒利持有更多的保留态度。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科的一位医生说,尼美舒利药效比较好,但自己医院用得不多。北京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专家胡仪吉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尼美舒利在儿科属于处方药,儿童医院不作为一线退热药物,风湿免疫专业也只用作二线用药,用量很少。

  另外,2009年,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爱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陈慧中等多位医生共同撰写的《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也认为,尼美舒利的安全性问题仍未在中国儿科临床引起足够重视,故在有效而更安全的退热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尼美舒利不宜作为退热首选药物。

  无论是学术界的争议还是商业利益的竞争,对康芝药业等尼美舒利制药商而言,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国家药监局的评估结果。

  截至发稿时,国家药监局的评估结果尚未公布。一位业内人士称,此次尼美舒利安全性风波,不仅是制药企业之间的纠葛,更拷问了国家药监局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应该公开和透明,对于争议药品也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评估体系。”(徐卓君 张峰)(崔略商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越大胆,越“前卫”?

一块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肉膨胀得冒起白泡,一侧挂有一张照片,医生拿起手术钳取下手术台上一名男子腹部的一块肉,说明了展品《植皮》的来龙去脉。那正是割下来的一块人肉,“炮制”于2000年,而手术台上的那名男子正是作者本人朱昱。

不施麻药,在背部切开两个一厘米深的刀口,将两棵根部经过消毒的青草植入。10年前的11月5日10点,杨志超在上海举办的“不合作方式”展览现场的二楼,临时搭了手术台,在一名外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了他的行为艺术作品《种草》。

以上看得人毛骨悚然、一次次挑战心理承受极限的画面,来自佩斯北京画廊近日举办的一场有关“行为艺术”的当代艺术群展——“伟大的表演”。充斥偌大展厅的其实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件件当属前卫艺术的“经典”,作者是30多位当下最活跃的艺术家。

难道有多大胆,就有多前卫?照此逻辑,“9·11”事件岂不成了当今世界“最震撼”的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非得视觉爆炸?

闹市区惊现一具裸体“男尸”,众人报警,这名“男尸”在被送到医院急诊后,竟然自己撕掉身上的塑料袋穿上衣服跑了;只穿一条裤衩,白漆涂满全身,步行街上一名男子沿路亲吻所见之物——电话亭、窨井盖、行人的脚、垃圾桶;男子用一百元大钞糊满全身,带着古代刑具——押解犯人的枷锁,游街示众;八达岭长城如织的游人中间,有一家三口突然匍匐在地,向前爬行……这年头,疯人都从医院跑出来了?不,这些统统是有策划的行为艺术。

哗众取宠、匪夷所思也就算了,如今的行为艺术还非要惊世骇俗,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恶心、血腥、暴力或是变态刺激人们的情绪,嘴里还振振有辞。张洹在《十二平方米》中,全身涂满蜂蜜,置身于一间无法忍受的肮脏厕所长达一小时之久,声称自己不仅与场地认同,而且融入其中;在《连体》中,孙原和彭禹分别坐在一对连体婴儿标本背后,从他们的胳膊里抽出血来,并通过医用输液管,分别输入婴儿嘴里,声称表达对婚姻的看法;在《献祭》中,朱昱将一条从集市上买回的狗与被引产出来的胎儿一同放置在桌子上,声称宣扬一种死亡美学。

“前卫”的道德底线在哪?

以“前卫”自居的行为艺术,源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指的是艺术家通过自身身体的体验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形式,行为艺术本来无可厚非,谁都可以用。这是一种与普通人贴得最近的艺术,它与生活的边界最容易模糊,操作起来也最简单。但是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水平有高低之分,反映的主题也有高低之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长江指出。他特别强调,“视觉爆炸并非行为艺术的本意,通过某种行为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才是有意义的。艺术家必须对行为本身有一种内在的理解,反原来的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在周长江看来,有意义的行为艺术作品应该是像《打卡》这样的。一位艺术家在1980年至1981年间,每小时都用普通打卡机自我打卡一次。这一年,这位艺术家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忙的人,无论吃饭、睡觉、工作,只要闹铃一响(一小时一次),他就立刻打卡。这件作品的意义不在于作品呈现的方式上,而在于作品所指向的批判对象上,以打卡作为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用时钟(时间)去衡量各种类型的工作。他也举例另一件行为艺术作品《绳子》具有启示性,一条约2.43米长的绳子将一对男女一栓便是一年,这个行为探索了亲密的界限,什么使得两个独立的人成为夫妇?他们如何面对另一人和周围的世界?自我在哪里结束?而他人又从哪里开始?两人能保持多么近的接触?始终保持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使双方都有陌生感?“可惜,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为艺术‘个人至上’,急于求成地恶搞,弃公共道德于不顾,消极影响不容小觑。一个没法认识公共环境与个体之间关系的人,谈何艺术实践?”周长江直言。

一位艺术评论家指出,无论社会怎么开放怎么自由,当代艺术,最核心的字眼还是艺术吧?至少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不能污染公众视觉!“艺术表现的目的或者在艺术欣赏者再创造后所造成的效果应该是美好的。比如余华前期小说的血腥和暴力,看起来是如此地不美好,但却展示了人性的恶与历史的恶,而最终惊醒被教条框定的人们,其结果是文明的发展。”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中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报道,国家统计局今天上午发布《2010年统计公报》,全面反映了201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就,专家表示,虽然在“十二五”期间,中央想把GDP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但“十一五”以10.3%的增速完美收官,也为“十二五”期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打下了厚实基础。连线中央台记者周晋竹。

  主持人:《2010年统计公报》有哪些重要的经济数据公布?专家有什么样的解读?

  记者:其实有很多数据在之前就已经陆续地公布了,不过统计公报的意义在于“全面”和“详实”。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0.3%,明显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

  专家表示,虽然在“十二五”期间,中央想把GDP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但是“十一五”以10.3%做为一个完美的收官,也为“十二五”期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基础。此外,外汇储备达到2万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4481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

  也有些专家认为,现在巨额的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人民币的升值虽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有所帮助,但是容易引起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也为我们“十二五”期间控制物价水平带来不小的压力。

  主持人:除了宏观经济数据,《公报》有没有一些我们关注的产业数据发布?

  记者:大家比较关心的房价涨幅在公报中也有显示。房屋销售价格全年呈现了先扬后落的态势,全年平均涨幅9.99%, 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全年平均涨幅在13.67%,在四月份的时候达到17.3%的高点,在年末的时候回落到8.5%。这个数字还是很符合大家的感受的,专家表示,涨幅在下半年有所缩小,与国家一系列的房价调控政策是分不开的。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指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3992亿美元。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本文来源:中国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3月1日电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国家统计局网站获悉,统计局今日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6%。

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迅速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各国中实现率先回升,2009年经济增长9.2%,与世界经济下降0.6%形成鲜明对照。2010年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升到10.3%,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增速。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负增长或停滞困境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5.7%,年均实际增长10.6%,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财政收入2007年超过5万亿,达到51322亿元;2008年超过6万亿,达到61330亿元;2010年超过8万亿,达到830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达到23992亿美元。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3月1日电 据“中央社”1日报道,美国国会两党对联邦政府预算争执不下,联邦政府警告,目前政府经费只够用到3月4日,如果国会在4日之前无法达成协议,联邦政府将被迫关闭。

  白宫发言人卡尼(Jay Carney)当地时间2月28日警告,预算争执若不谨慎处理,将影响到国家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他呼吁国会先通过短期支出预算,避免政府被迫关闭,同时提供国会足够的继续协调时间。

  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呼吁国会寻求共识,在经费用罄前通过预算协议。

  由于共和党于去年11月中期选举赢得众院控制权,从去年10月1日开始的2011年会计年度预算,至今尚未获得国会通过,联邦政府只能靠国会通过的暂时支出法案运作。这项暂时支出法案的经费只够用到3月4日。

  共和党控制众院后,要求政府大幅删减支出,并采取具体措施,降低已高达14万亿美元的国债。

  在共和党的支持下,众院于上月19日通过总额610亿美元的削减财政支出法案。但由于民主党在参院占有多数,法案获参院通过的机会不大。奥巴马也表示,即使参院通过法案,他也将动用否决权。

  上一次美国联邦政府因预算未过而被迫关闭的情况发生在1995年。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也因中期选举后面对由共和党控制的参众两院,预算过不了关,导致联邦政府于11月间关闭5天,12月到来年1月又关闭21天。

  联邦政府关闭期间,除白宫、国会和攸关人民安全与生活的国防部和运输部门外,其它政府单位的职员都被遣散回家休无薪假。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94 页,共 1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