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美军神秘太空飞行器X-37B随运载火箭升空,迄今这次飞行试验的具体内容仍然保密。
这已经是无人驾驶空天飞行器X -37B的第二次试飞实验,去年它曾在太空轨道运行224天后成功返航。尽管美国方面将之称为“迷你航天飞机”,但X-37B实际上是一种“太空战机”,可执行太空侦察、修复卫星等任务,甚至具备摧毁敌方卫星和导弹的能力。
美国对于“太空战机”的积极态度触动俄罗斯神经,俄航天部队司令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也在研发类似的技术。
抢占制高点打卫星拦导弹
X-37B无人驾驶空天飞机是美军最高军事机密之一,外界对它的了解并不多,目前掌握的情况是它由波音公司旗下“幻影工厂”制造,重约5吨,长8.9米,高2.9米,翼展为4.6米,尾部有两扇竖尾翼,外形酷似跑车,大小是航天飞机的1/4。
X- 37B有两套动力装置,一套在大气层中运行,一套在太空环境中运行。发射升空阶段,X-37B由“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驮上太空并完成初步加速度,进入 太空预定轨道后,脱离运载火箭,并运用自身引擎加速,据说在真空环境中它最快可达到25倍音速,不过这一点尚未证实。但既然它可以飞到大气层以外环地球运 行,那么速度当可达到6~8倍音速。这种超高音速飞行状态,可让它轻易躲过雷达探测。
在环地球轨道上运行期间,X-37B执行了些什么任务,目前美军尚未透露,但根据之前发布的消息,它可执行卫星修复任务。而专家推测,太空侦察 当属现阶段X-37B最有可能执行的任务,此外,它还有能力对“毫无还手之力”的他国卫星大开杀戒。在未来,X-37B甚至可以携带武器从太空发起对地攻 击,或拦截洲际导弹。
简言之,X-37B“太空战机”是一个抢占了太空制高点、集侦察、通讯中转、对空对地攻击于一体的太空作战平台。
助美建成“两小时全球打击圈”
美国兰德公司防务分析专家彼特·威尔逊认为,“X-37B被认为是能将少量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执行一系列的军事任务,然后再返回地球的飞行器 雏形。”他说,该计划4年前由美国空军“应急反应能力办公室”秘密接管,这个办公室负责评估美国应付恐怖分子和一些国家袭击的快反能力等。
此前美国《连线》杂志曾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曾有过“两小时内攻击地球上任意一个目标的快速全球打击”的战略构想。有分析认为,“X-37”空天 战机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唯一武器。有专家称,美空军下达远程轰炸任务时,目前依靠基地和打击目标的位置,来决定派遣B-2远程隐形轰炸机还是B- 52轰炸机,而这往往需要12到24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空天飞机既能在外太空巡航,又能进入大气层直接执行打击任务,将使美国真正建成一个“两小时全球 打击圈”。
俄罗斯发展相应的太空战机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所长、美国国防信息中心太空安全计划前主任特雷莎·希金斯说:“X-37B会成为一个全球打击平台。国际上许多国家担忧全球打击概念。”希金斯表示,美国的竞争对手肯定不会降低对这一计划被用于太空武器的警惕,相应地会以反卫星武器作为回应。
俄罗斯航天部队司令奥列格·奥斯塔片科日前的表态印证了希金斯的担忧,他表示,俄罗斯也在研发一种小型的、机动的、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以与 美国空军的 X-37B展开竞赛。奥斯塔片科说,俄罗斯工业已经公布了飞行器的设计 ,他 补 充道:“至于我们是否会使用它,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美国空军新闻网指出,毫无疑 问 ,俄罗斯希望拥有自己的“X -37斯基”,从发射“卫星一号”(Sputnik)开始,莫斯科就和美国展开了太空竞赛,近几年还打算打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格洛纳斯” (GLONASS),以抗衡美国的G PS。而“X-37斯基”这样的飞行器则有助俄罗斯将“格洛纳斯”卫星送进轨道。
人类将进入“太空武器时代”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美籍专家香农·凯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严格意义上说,空天飞机可以称为是美国的“第六代”或者“第七代”战机。 因为目前美军所配备的最先进的战机,已经能够实现隐身、远程打击及超音速巡航等功能,可以说已经到达了“极限”。所以,未来的战机一定是空天战机。凯利 说,如果空天战机真的研制成功,那么对它来说,现有的其他武器系统不过是原始的弓箭和长矛而已。
凯利称,美军开发空天战机表明人类将进入“太空武器时代”,这比核武器可能更危险。
这张图片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照片合成的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把这些图片拼接在一起。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说:“这张合成图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完整的月球背面地貌图,它将为科学界提供一个宝贵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画面。”月 球地貌学是研究月球及其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门科学,其中包括陨石坑、山脉和其他地形特征。直到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飞船才首次获得月球背面 的照片。从地质学上来说,月球的远端和近端是两个不同世界。与月球近端不同,远端只有相对较少和较小的区域存在玄武岩火山作用,而且扁平的高地占据主导地 位。
以前用美国宇航局的“克里门汀(Clementine)”号飞船(1994年发射升空)拍摄的照片合成的月球远端图片,拍摄角度不利于看到被照 亮的月表地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距离月球50公里的轨道里以每小时3600英里(5793.64公里)的速度飞行时,拍摄到这些图片。它的成像系统由 两个窄角相机(NACs)和一个广角相机组成,前者负责提供高清图片,后者负责提供100米范围内的清晰图片。(孝文)
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核安全计划负责人、核工程师大卫·洛克博姆撰文指出,面对日本强烈地震和海啸导致的核事故,美国政府应当重新考虑自身的核安全策略。洛克博姆曾参与美国3座反应堆的制造,这些反应堆的设计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类似。此外,洛克博姆还曾担任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技术指导。
日本的核灾难仍在继续,尚无法对严重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也无法评估将对美国的核能政策产生何种影响。但洛克博姆指出,美国政府应该像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发生后的做法一样做出积极反应,对已发生的核事故进行评估,同时制定必要举措以更好地管理本国的核风险。
美国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包括:是否应对反应堆进行进一步保护,以应对断电和地震?消防措施方面的缺陷是否仍未得到纠正?是否应该扩大应急反应计划,以更好地应对区域性核灾难?
日本反应堆最初面临的挑战显然是由正常和备用供电设备遭破坏所致。在设计上,反应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坚持8个小时,如果在8小时内恢复正常或者备用供电设备,便不会造成大的破坏。日本反应堆并没有最终坚持住,导致出现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冷却反应堆芯。
美国的绝大多数反应堆在设计上只能在断电情况下坚持4个小时。为此,美国政府需采取措施提高在4小时内恢复供电的能力,同时寻找更为理想的冷却方式,以便在超出这一时间情况下提高反应堆的承受能力。
日本反应堆在设计上能够经受住地震和海啸考验。但由于地震和海啸的双重打击,大量应急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操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选择。日本核事故带给我们这样的教训:反应堆在设计上未能考虑地震可能产生的所有影响,因此也就无法在发生大地震时幸免于难。
我们知道地震可导致核反应堆发生火灾,美国反应堆安全研究指出火灾可导致主要以及备用应急系统损坏失灵,给反应堆芯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美国的数十座核反应堆已经在违反联邦消防法规情况下运转多年,并且近期内并未制定任何消除这种安全隐患的计划。
除了加强反应堆自身安全外,如何保护核电站附近居民也是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严重的核事故让日本的应急反应能力面临严峻考验。美国的反应堆应急计划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基础之上,即只需要足够的应急反应资源便可应对反应堆事故。日本发生的核事故再次提醒美国政府,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应急计划,以确保公众能够在各种灾难同时发生情况下获得必要的帮助。(shooter)
这张图片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照片合成的
这张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片是迄今为止获得的细节最好的月球背面图片,是用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在2009年11月到2011年2月间拍摄的1.5万多张广角相机(WAC)照片合成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把这些图片拼接在一起。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说:“这张合成图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完整的月球背面地貌图,它将为科学界提供一个宝贵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画面。”月球地貌学是研究月球及其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门科学,其中包括陨石坑、山脉和其他地形特征。直到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飞船才首次获得月球背面的照片。从地质学上来说,月球的远端和近端是两个不同世界。与月球近端不同,远端只有相对较少和较小的区域存在玄武岩火山作用,而且扁平的高地占据主导地位。
以前用美国宇航局的“克里门汀(Clementine)”号飞船(1994年发射升空)拍摄的照片合成的月球远端图片,拍摄角度不利于看到被照亮的月表地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距离月球50公里的轨道里以每小时3600英里(5793.64公里)的速度飞行时,拍摄到这些图片。它的成像系统由两个窄角相机(NACs)和一个广角相机组成,前者负责提供高清图片,后者负责提供100米范围内的清晰图片。(孝文)
波提切利封笔之作《三博士来朝》
“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中央美院开展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波提切利封笔之作《三博士来朝》终于来了,随之而来的则是乌菲齐博物馆馆藏的其他81幅画作。3月12日,“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开幕。包括波提切利、丁托列托和提香在内的艺术大师的82幅画作,分为风景画、静物画和肖像画三类,再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辉煌及总体面貌。
波提切利封笔之作首度展出
乌菲齐博物馆以收藏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名作而蜚声国际,因此有着“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其馆藏的提香的《花神》、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等杰作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尽管此次镇馆之宝不能前来,不过观众却能欣赏到波提切利封笔之作《三博士来朝》。画作中,波提切利画的是三位来自东方的博士到圣母面前庆祝圣灵诞生的情景。为了突出这一作品的珍贵,主办方专门为其开辟了特殊展厅。在该展厅中,总共展示了三幅巨幅油画,包括《三博士来朝》、丁托列托的《丽达与天鹅》、提香的《维纳斯与丘比特、狗和鹌鹑》。
据介绍,波提切利创作过两幅《三博士来朝》。第一幅创作于1475年至1476年,当时还年轻的他因这幅作品而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而此次来京展出的《三博士来朝》则是波提切利创作于1500至1510年。由于其创作于波提切利去世前夕,被认为是其封笔之作。不过当时他并没有真正完成此画的着色。
“文艺复兴大家族”露真容
此次展览也是文艺复兴大家族露出真容。在展厅除了波提切利、提香等明星艺术家外,观众也能看到斯蒂法诺·德拉·贝拉、班多夫·雷斯奇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对文艺复兴都会概念化地理解各家风格,但此次展览在选作品时却非常注重文艺复兴的流变及总体面貌。
为了突出文艺复兴总体面貌,82幅作品被分成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等不同部分陈列。观众一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肖像画,紧接着是风景画、静物画。对于这样的展陈顺序,王璜生告诉记者,主办方其实是别有用意。因为乌菲齐馆藏的肖像画非常多、非常精彩。尤为特殊的是,该博物馆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画像收藏,希望一开篇就能吸引观众。
坐落于佛罗伦萨的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家美术馆,由著名的梅迪奇家族创建,从创立之初即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丰富的艺术宝库,拥有大量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作品。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人类历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便是从这里萌生并臻至成熟的。王璜生认为:此次,乌菲齐博物馆将这样的艺术硕果和人文精神带到中国,将为两个不同而又具有共性的文明气质国度的文化交流及发展带进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德纲如果是相声界的“教父”,那么赵本山在东北二人转中的地位又该如何评价就不好说了。美国记者显然了解中国艺术圈里的很多内幕和文化形态,用“教父”形容郭德纲借用了中国人大多熟悉的美国电影《教父》,不必太多解释就心知肚明了。
成为一个相声界的“教父”很难,即便是郭德纲在若干年后有能力消除之前“否认师从”、“藏秘排油广告代言风波”、“力挺徒弟打人”、“指点侯家家产分配”等负面形象的影响,也无法对相声界有足够的控制力。
中国相声界两大派别的分野在京津两派,北京重于庙堂,郭德纲几欲跻身正统,却终因侯跃文英年早逝,计划落空;天津相声自成一统,虽有天津卫视力挺却很难融入天津草根层中,郭德纲也只是捞得个虚名,主流相声界留个郭德纲的生存空间并不多。
郭德纲的功夫与相声界同辈人中处于中上水准,却因为在两大派别中无立足之地而生生逼出了第三条道路——草根型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剥去郭德纲“戴墨镜”、“穿华服”、“随从众”的标签式外在元素后,很容易就能够看明白,郭德纲今日的种种“显贵”行为是因为昨天的“受罪”方式太多了——“等咱有钱了……”的潜台词昭然若揭,更让“友邦人士”误以为一个相声新秀有无比巨大的野心和令人咋舌的气派。
郭德纲在成名前结交了一批朋友,朋友们欣赏的是郭德纲身上的功夫,自然他们忽略了郭德纲的做人风格。在一个有前途的艺人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文化团队、推广团队早已经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相当成熟的共生模式,文化团队和推广团队里的人甘做人梯,为得是能够将自己最喜爱艺术方式得到传承。成功的模式在梅兰芳先生背后的“梅党”和程砚秋先生背后的“程党”都有范式可循。
对比来看,郭德纲并不太幸运,他的推广团队非常庞大,所以郭德纲有一夜成名的佳话,却因为缺少文化团队的支撑,郭德纲只能在其原来唱大鼓出身的夫人干预下对其进行形象设计,美国记者在旁观的情况下发现郭德纲不仅服饰上像极了教父,而且在餐厅里郭德纲接受外地朋友的“朝贺”场景也被误读成教父的证据了。
帮会文化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亚文化的一部分,主流文化既没有否认帮会文化的存在,也没有消灭帮会文化的愿望。从现代社会学角度是自由管理和组织自治的范例之一。郭德纲还没有能力成为“教父”式的人物,表现的东西暴露出郭德纲不可能成为侯宝林、马季式的相声界领军人物。
掐指一算,郭德纲过上好日子还不足十年功夫,连美国人都觉得郭德纲有着十足的有钱人派头和志得意满的状态,显然和那些痛恨郭德纲的国人一起有“仇富”的嫌疑——未富之前那个日日过着困顿生活相声演员郭德纲为何没有美国记者报道呢?
3月5日下午,美军神秘太空飞行器X-37B随运载火箭升空,迄今这次飞行试验的具体内容仍然保密。
这已经是无人驾驶空天飞行器X -37B的第二次试飞实验,去年它曾在太空轨道运行224天后成功返航。尽管美国方面将之称为“迷你航天飞机”,但X-37B实际上是一种“太空战机”,可执行太空侦察、修复卫星等任务,甚至具备摧毁敌方卫星和导弹的能力。
美国对于“太空战机”的积极态度触动俄罗斯神经,俄航天部队司令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也在研发类似的技术。
抢占制高点打卫星拦导弹
X-37B无人驾驶空天飞机是美军最高军事机密之一,外界对它的了解并不多,目前掌握的情况是它由波音公司旗下“幻影工厂”制造,重约5吨,长8.9米,高2.9米,翼展为4.6米,尾部有两扇竖尾翼,外形酷似跑车,大小是航天飞机的1/4。
X- 37B有两套动力装置,一套在大气层中运行,一套在太空环境中运行。发射升空阶段,X-37B由“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驮上太空并完成初步加速度,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后,脱离运载火箭,并运用自身引擎加速,据说在真空环境中它最快可达到25倍音速,不过这一点尚未证实。但既然它可以飞到大气层以外环地球运行,那么速度当可达到6~8倍音速。这种超高音速飞行状态,可让它轻易躲过雷达探测。
在环地球轨道上运行期间,X-37B执行了些什么任务,目前美军尚未透露,但根据之前发布的消息,它可执行卫星修复任务。而专家推测,太空侦察当属现阶段X-37B最有可能执行的任务,此外,它还有能力对“毫无还手之力”的他国卫星大开杀戒。在未来,X-37B甚至可以携带武器从太空发起对地攻击,或拦截洲际导弹。
简言之,X-37B“太空战机”是一个抢占了太空制高点、集侦察、通讯中转、对空对地攻击于一体的太空作战平台。
助美建成“两小时全球打击圈”
美国兰德公司防务分析专家彼特·威尔逊认为,“X-37B被认为是能将少量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执行一系列的军事任务,然后再返回地球的飞行器雏形。”他说,该计划4年前由美国空军“应急反应能力办公室”秘密接管,这个办公室负责评估美国应付恐怖分子和一些国家袭击的快反能力等。
此前美国《连线》杂志曾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曾有过“两小时内攻击地球上任意一个目标的快速全球打击”的战略构想。有分析认为,“X-37”空天战机无疑是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唯一武器。有专家称,美空军下达远程轰炸任务时,目前依靠基地和打击目标的位置,来决定派遣B-2远程隐形轰炸机还是B-52轰炸机,而这往往需要12到24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空天飞机既能在外太空巡航,又能进入大气层直接执行打击任务,将使美国真正建成一个“两小时全球打击圈”。
俄罗斯发展相应的太空战机
联合国裁军研究所所长、美国国防信息中心太空安全计划前主任特雷莎·希金斯说:“X-37B会成为一个全球打击平台。国际上许多国家担忧全球打击概念。”希金斯表示,美国的竞争对手肯定不会降低对这一计划被用于太空武器的警惕,相应地会以反卫星武器作为回应。
俄罗斯航天部队司令奥列格·奥斯塔片科日前的表态印证了希金斯的担忧,他表示,俄罗斯也在研发一种小型的、机动的、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机,以与美国空军的 X-37B展开竞赛。奥斯塔片科说,俄罗斯工业已经公布了飞行器的设计 ,他 补 充道:“至于我们是否会使用它,只有时间会给出答案。”
美国空军新闻网指出,毫无疑 问 ,俄罗斯希望拥有自己的“X -37斯基”,从发射“卫星一号”(Sputnik)开始,莫斯科就和美国展开了太空竞赛,近几年还打算打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以抗衡美国的G PS。而“X-37斯基”这样的飞行器则有助俄罗斯将“格洛纳斯”卫星送进轨道。
人类将进入“太空武器时代”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美籍专家香农·凯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严格意义上说,空天飞机可以称为是美国的“第六代”或者“第七代”战机。因为目前美军所配备的最先进的战机,已经能够实现隐身、远程打击及超音速巡航等功能,可以说已经到达了“极限”。所以,未来的战机一定是空天战机。凯利说,如果空天战机真的研制成功,那么对它来说,现有的其他武器系统不过是原始的弓箭和长矛而已。
凯利称,美军开发空天战机表明人类将进入“太空武器时代”,这比核武器可能更危险。
珠穆朗玛峰上空旋转的星空痕迹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星空对于人类永远都是那样的充满吸引力,许多摄影师都喜欢将自己的镜头对准美丽的星空。近期,一名摄影师就展示了自己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拍摄到的美妙星空画面。
这样照片的拍摄需要数小时的曝光时间
据国外媒体报道,23岁的摄影师安东-贾科维(Anton Jankovoy)花费数月时间在珠峰安营扎寨,等待合适的天气条件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为这一目标奋斗3年后,贾科维终于成功地拍到了这些美轮美奂的照片。这些照片都经过了数小时的曝光,背景中可以看到安纳布纳尔南峰(Annapurna South)和西温楚立峰(Hiunchuli)。
摄影师安东-贾科维
来自乌克兰的贾科维说:“我热爱摄影,观赏周围的大自然。一切都那样宁静。但由于拍摄这样的星迹照片需要长时间,所以需要很好的耐心。”他还表示自己学会如何用冥想的办法来克服严寒。他补充道,“尽管从9岁那年开始学习摄影,但在这样的高山上进行拍摄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从童年时代就梦想爬上高山摄影,梦想能来尼泊尔这个高山之国。”
“4年前,我省吃俭用1年半,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首次喜马拉雅山之旅。珠穆朗玛峰对我几乎像是一种启示录,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生活,对我来讲这里简直是另一个宇宙。这次经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贾科维补充道,”当我回到乌克兰,我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再去适应原本的生活。为了这些我确实付出了很多,也需要很大的耐心。不过看到这些作品是我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蒙斯)
叶永青画的一只鸟卖出25万,这在他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在网上却引来争议,许多人说,那样的鸟,我也能画,凭什么你就能卖出25万?
2010 年底,叶永青创作于1999年的《大鸟》以25万元人民币被拍走,被质疑“是在忽悠人,还是嘲笑大众不懂艺术?”叶永青说这是他“天真一点,稚拙一点”的作品。 (叶永青/图)
叶永青在1980年代中期迷醉于摹写西南风情,创作了一批浪漫、忧郁的绘画作品,《离开和留驻在最后一块草地上的两个人》便是其中之一,当时,他的同学好友已经在中国画坛声名鹊起,而他还寂寂无名。 (叶永青/图)
《伤痕》一类的叶永青作品被许多人质疑,却价值百万,被比尔·盖茨、林志玲等各色藏家收藏。 (叶永青/图)
“我请一个做生意破了产的老兄在这里吃面条,吃了一碗,这老兄不安地问我,我还能再添一碗吗?我说,别说两碗,三碗也没问题!”叶永青以很快的速度吃完了一碗面,又要了第二碗。
小饭馆在四川美院旁边马路边一条算不上小巷的狭窄旮旯里,墙上画了个“拆”字。老板是一个老头,在外面房檐下的锅灶上忙活。饭馆的地方太小,饭馆里放着四张小桌子,地上乱七八糟地扔着一些擦过嘴的餐巾纸团子。“环境不好,面条不错。”叶永青擦擦吃得满头大汗的光头。在四川美院读书和教书的20年,他是这里的老主顾了。
从饭馆出来,拐进街边的一个望江茶馆,这是重庆所留不多的破旧的、四面透风的下里巴人茶馆了。茶馆里还有一处高台,叶永青指着那里说,他常常把这里当课堂,他给学生们“瞎编”了一门“讲评课”,不是他给学生讲,是每个学生领到题目自己找材料,演讲5分钟。“艺术是让我们觉得人生有趣的那一部分,不是把我们训练成某一种人。”
四川美院所在的重庆的这片城乡接合部就是黄桷坪。
2011年1月3日晚上,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举着抖索的纸,站在寒冷的夜幕下,宣布叶永青在黄桷坪20年的回顾展开幕。罗中立比叶永青高一年级,但大10岁,一辈子都在油画《父亲》的巨大成功笼罩下艰苦地寻求突破。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据美国《纽约时报》3月14日消息,美国政府官员3月13日表示,美国“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日前赴日本参与救援时,穿越核反应堆释放出的放射性烟云,致使全体船员“被暴露”在辐射之中。美国士兵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所受到的辐射量,相当于正常水平时一个月的总和。
这名官员表示,预计五角大楼将很快公布上述消息。此外,还有几位美国官员称,美国参加救援的直升机在距离受损核反应堆以北60英里(约96.6公里)处执行任务时,机身被微粒状辐射性物质“覆盖”,不得不进行“清洗”。
报道说,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美军军事人员因为辐射而遭到致病性影响。日本附近海域的盛行风促进了辐射性物质的扩散,不过有官员表示,除非日本受损核电站的堆芯完全融化,否则飘到美国的放射性物质将不足以对人体构成伤害。
美国政府高级官员13日曾披露,日本核反应堆爆炸后不久,华盛顿就已经制定了“假想性计划”,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这名官员表示,自从有专家称放射性物质将漂至美国西海岸之后,美国的这项计划的目的“更多的是帮美国自己,而非帮助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