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中新网广州2月19日电 (廖丽丽 刘烨)二月的羊城,春寒料峭。19日,天空飘着小雨,此时的黄花岗公园略显冷清。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代表庄重地向烈士献上花圈,四十余位辛亥志士后裔共聚一堂,共忆先辈峥嵘岁月。

  19日上午,在拜祭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后,辛亥百年纪念论坛(黄花岗站)随之拉开帷幕,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埋骨之地举办的这次纪念活动,拉开了步入农历辛亥百年之后纪念活动的序幕,吹响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集结号。

  转眼间,辛亥革命已百年,往者已逝,待来者追忆。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有更多的声音在为如何发扬光大辛亥精神而呐喊。辛亥革命网的发起人陈木奎认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要纪念和缅怀辛亥志士为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所作出的流血牺牲,更要通过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秘书长郭月虹女士在谈起她的伯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郭继枚先生时说道:“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他们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下一个百年,我们更应当将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郭月虹女士对当前有些年轻人不了解历史感到担忧,她指出,现在拜金主义之风盛行,有些年轻人不理解先辈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精神,她认为对现在80后和90后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

  在论坛上,四十余位辛亥志士后裔聚首一堂,共同追忆先辈往事,其中包括了埋骨黄花岗上的温生才、郭继枚、黄鹤鸣、罗遇坤、秦炳等烈士的后裔。论坛上,温生才烈士后裔温国杰等几位志士后裔代表先后发言追忆了先辈革命事迹,对先辈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所做的努力表达敬意。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任田苹详细介绍了“广州三•二九起义”的经过,正是这次起义揭开了辛亥那一年跌宕起伏的革命序幕。论坛结束后,部分嘉宾参观访问了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重温那段峥嵘历史。

  据悉,本次论坛由由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辛亥革命网广州市黄花岗公园、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主办,广东省社科院、民革广东省委会、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单位嘉宾也参加了此次论坛。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梅兰芳的最后一次演出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一生演出的京剧、昆曲达数百出之多。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1904年8月17日,当时梅兰芳才9岁。梅兰芳最后一次演出,那是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61年5月31日。演出的剧目是新编的京剧《穆桂英挂帅》。演出地点并不在一般的剧场,而是在北京西郊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的礼堂。

京剧《穆桂英挂帅》改编自同名豫剧,完稿于1959年5月。但这件事的缘起要追溯到1953年。那年豫剧名角马金凤率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到上海演出《穆桂英挂帅》,正在上海的梅兰芳听说了,他以前演过《穆柯寨》等戏,但京剧里没有穆桂英挂帅这一出,他怀着新奇的心情去看了,而且一连看了三遍。戏中穆桂英老当益壮的精神,使梅兰芳深深感动,并产生了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最后一场戏结束,梅先生来到后台祝贺马金凤演出成功,同时特意邀请她到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先生家中深谈。梅先生告诉马金凤:“我看了不少戏,但像老穆桂英这个人物,还是第一次在豫剧中发现。我很喜欢穆桂英这个角色。”从此,晚年穆桂英的形象就经常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想:我老了,唱卖份的戏不合适了。还是搞些类似《穆桂英挂帅》那样描写古代中年妇女的新戏。1958年,豫剧《穆桂英挂帅》晋京演出,梅兰芳又去看戏。马金凤在舞台上展现的穆桂英的豪迈气和那荡气回肠的演唱,使梅先生为之动容,再一次激发起梅先生的创作热情。于是他决定把《穆桂英挂帅》改编成京剧,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作品。

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描写北宋名将杨继业以及杨家将故事的剧目数量极多。其中女将穆桂英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她与杨宗保的浪漫爱情,她在大破天门阵中的飒爽英姿等都成为世代传唱的经典故事。豫剧《穆桂英挂帅》是写穆桂英退隐二十多年后的故事,因西夏屡屡犯境,宋王又拟起用杨门女将。但穆桂英深憾于朝廷对杨家将的寡恩薄义,不愿挂帅出征,经佘太君劝导,勉以国事为重,重新燃起她一腔报国热情,乃毅然誓师挂帅,慷慨出征。“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了惊天动地、苍凉悲壮的浓重色彩!

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剧本改编由陆静岩、袁韵宜两位女编剧执笔。这次改编、排演,并非简单地把豫剧移植和搬演过来,而是一次新的创作。豫剧的剧本原来只有五场戏:《乡居》、《进京》、《比武》、《接印》和《发兵》。京剧本却有所丰富,加了三场戏。在《乡居》的前面加了一场《报警》,用以明场交代寇准进宫报告边关危急。宋王与寇准、王强商量对策,决定比武选帅等情节。在《接印》一场后面增加《述旧》一场,写杨宗保到校场之前,给他的女儿们讲述当年穆桂英如何英勇杀敌和令出如山。京剧本里的唱词,为了适合梅兰芳的声腔特点,多采用“人辰”的辙口,除了保留豫剧本中“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这两句点题性的唱词之外,其他唱词均重新编写。

这次排演《穆桂英挂帅》,由著名导演郑亦秋执导,徐兰沅设计唱腔,除梅兰芳主演穆桂英外,还有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梅葆玥、梅葆玖、夏永泉、杨秋玲等名角、新秀加盟,阵容十分坚挺。

1959年5月25日,《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同年10月初又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剧目在京公演。这个戏以其激励人心的思想内容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赢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这是梅兰芳解放后成功推出的第一部新作,也是最后一部新戏,它是梅派剧目新的巅峰之作。周恩来总理看了戏后,对梅兰芳说:“这个戏很好,看得出是你舞台生活40年的集中表演,也是你老年的代表作。在表演上,我没有意见,不过我听见台词里敌人是‘安王’,是否可改为‘西夏王’。”著名京剧作家景孤血在《“一个人演满台”——写在观摩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后》一文中称梅兰芳“一个人演满台”,就是说,梅兰芳以其那飒飒泱泱的演技,使整个舞台的每一个角落都笼罩在他的表演气氛之下。著名旦角演员于连泉(筱翠花)在《老当益壮》的文章中说:“梅先生的艺术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六十多岁的人了,还是嗓子是嗓子,扮相是扮相,腰腿灵活,身上、脸上,一招一式,坦坦然然,水袖清清楚楚,跑起圆场来,脚下轻、稳、快,叫人看了舒服松心,确实难能可贵。”

1961年5月5日,梅兰芳在北京人民剧场复演《穆桂英挂帅》。5月31日晚上,他又应中国科学院之邀,率领梅剧团到北京西郊中关村为科学家们演出了《穆桂英挂帅》。中国科学院的礼堂并不大,科学家们闻说梅兰芳要来演出,他们带着家属早早就来到礼堂,把礼堂挤了个满满当当。在观众席里有当代文豪、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他们之中不少是梅兰芳的朋友,当然还有许多京剧迷和梅兰芳的“粉丝”。戏的第二场“乡居”,梅兰芳出场了。由于朝廷寡情薄义,杨家辞朝回乡。穆桂英出场时穿的是蓝帔,梳的是大头,完全是青衣的装扮,但家庭妇女的服饰掩不住她的英武之气。梅兰芳虽然已67岁高龄,然而风采依然,她一出场,就是一个碰头彩。第五场“接印”,更加精彩。穆桂英上场,唱四句[西皮慢板],表达穆桂英盼儿心切,既急于要知道朝廷应敌的对策,同时又怕孩子遭到奸佞的迫害。“接印”一节,她在演穆桂英思想转变时,大胆采用[九锤半]的锣鼓套子,化用传统戏两冲、揉肚子的身段,以哑剧和舞蹈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她从顾虑中扭转了过来,终于听从佘太君的劝勉,答应挂帅,正准备改换戎装,耳听得聚将擂鼓之声,立刻振起当年奋勇杀敌的精神。水到渠成地捧着帅印唱出了“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豪言壮语。演到这里,全场观众被深深打动,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梅兰芳从1960年开始,就觉得身体不适,胸间隐隐作痛,还以为是胃病。但他只是服用些治胃病的药,照样辛勤工作。这次到科学院演出,同样十分卯上,“出兵”那场,扎上大靠上台,一派英姿勃勃的气概。演出结束,梅兰芳率众位演员谢幕,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登上舞台,与梅兰芳热烈握手,祝贺他演出成功。最后梅兰芳挽着郭沫若并肩照了一张相,几天后,梅先生收到科学院送来的合影照片,他还兴奋地在照片上题写了演出的年月日及小跋:“是日观众情绪热烈,而余演来亦酣畅淋漓也。”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竟是梅兰芳舞台生涯中最后一次演出,此时离他去世仅68天。但这次演出为梅兰芳的整个舞台演出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961年夏天,梅兰芳又感到胸部不适,后到北京阜外医院治疗,据医院检查是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7月30日下午,梅兰芳心绞痛突发,进阜外医院住院抢救。经首都医学专家会诊,确定为急性冠状动脉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症。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医院尽力抢救。8月8日清晨4时许,梅先生病况突然恶化,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虽然全力抢救,终告无效,一代大师于清晨5时与世长辞,享年67岁。

巨星陨落,举世哀悼。郭沫若先生怀着极大的悲痛,在8月10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在梅兰芳同志长眠榻畔的一刹那》的散文诗,他追述了观看梅先生最后一次演出《穆桂英挂帅》的情景,他写道:

今年5月31日晚上,你和你所领导的剧团,在西郊中关村为中国科学家们作过一次演出——《穆桂英挂帅》。

你把穆桂英真正演活了,大家都为你的高度优美的艺术风格而感到鼓舞,感到忘我的虔诚,感到陶醉。

中关村科学院的礼堂实在太小了,但有你在台上演出,使那小小的礼堂成为无限大的宇宙。

在那儿真是充满了光辉,充满了愉乐,充满了肃静,充满了自豪,充满了生命,充满了美。

真的,我们的民族有了你这个儿子,我们的党有了你这个儿子,难道不足以使人们自豪吗?不足以使人们高度地自豪吗?

中国的科学家们都在感谢你,都在衷心地感谢你,你虽然只替他们专程演出了一次,但那是永远的一次。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这是冲破原子核的回旋加速器,使人们发生着责任感的连锁反应。

是那一次,就是那一次,当我们上舞台向你和剧团的同志们谢幕时,你最后挽着我,让要我和你并肩照了一张相。

这是使我多么感到荣耀呀!你的左手紧紧握着我的右手,握得那么紧,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穆桂英的精神。

这是郭沫若这位大文豪对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由衷赞美;也是他对梅兰芳最后一次演出的由衷赞美。郭沫若歌颂的穆桂英精神就是《穆桂英挂帅》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在梅兰芳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老当益壮,当仁不让,不怕艰险,永远进取的精神!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调查称失眠者发生感情问题的机会是普通人的四倍

  英国精神健康基金会发表研究报告称,失眠可以引致男女感情关系变差、缺乏能量和无法集中精神。

  报告指出,失眠的人出现感情问题的机率是睡眠充足者的四倍,他们感到抑郁和集中力不足的机率也是睡眠充足者的三倍。这项研究透过网上问卷对将近6800名英国人进行了调查。此前估计,英国失眠症患者的人数占全国成年人的30%。

  失眠早已被认定为是导致抑郁症、免疫力失衡和心脏病的原因之一。精神健康基金会呼吁英国医学界把失眠视为重要的健康问题。领导这项研究的精神健康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罗博特姆医生指出,睡眠质量差可以引致精神病,继而让睡眠质量进一步恶化,让患者陷入恶性循环。

  罗博特姆指出,人们得认识改善睡眠的途径。雇主、学校与公共卫生机关也应当掌握辨认睡眠失衡患者,并给他们提供支持。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埃斯皮说,失眠影响到个人健康以至于国家经济,英国不能对睡眠问题置之不理。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26日分别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李振声家中,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看望这三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听取他们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1月26日是传统农历小年。隆冬的北京处处洋溢着迎接新春的喜庆祥和气氛。上午9时15分,习近平首先来到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的家中。刚一进门,习近平就紧紧握住王忠诚的手,亲切询问他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并为他送上鲜花。在客厅里,习近平同王忠诚坐在沙发上促膝谈心,高度赞扬王老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向王忠诚学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在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家,习近平关切询问孙老的身体和起居情况,对他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并认真听取孙老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说,“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航天工作者培育和发扬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不断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临近中午,习近平来到著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家中看望,对他培育“小偃”系列优良品种、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粮”问题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以充分肯定。看到李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习近平十分高兴。习近平说,民以食为天。推进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必须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李振声就发展现代农业和盐碱地治理问题谈了自己一些想法和建议,习近平认真倾听,不时与李老交流探讨。
王忠诚、孙家栋、李振声对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深表感谢。他们表示要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陪同看望。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看望活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三, 22 9月 2010 23:53

有一种美丽叫放弃

每一次默默的放弃,放弃某个心仪已久却无缘份的朋友;放弃某种投入却无收获的事;放弃某种心灵的期望;放弃某种思想。这时就会生出一种伤感,然而这种伤感并不妨碍我们去重新开始。
  
  在新的时空内将音乐重听一遍;将故事再说一遍!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告别与放弃,它富有超脱精神,因为伤感的美丽!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后来悟出:原来握在手中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继而明白人生很多时候需要一对宁静的关照和自觉的放弃!
  
  世间有太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们一直在苦苦的追求。为了获得,忙忙碌碌,真正的所需所想往往要在经历许多流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我们又因为常常得而复失的经历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夕阳易失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人生本是不快乐的!因为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也许又在重新获得。对万事万物,我们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如果致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外物继而走出自己,人生那种不由自主的悲哀与伤感会更加沉重!
  
  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脱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当若干年后我们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人人好好的生活,我们就会更加心满意足!“我不是因为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却是因为你而更加眷恋这个世界。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会默默的走开,却仍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感激上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创造的一首诗!”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了我们永远的答案。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不管红尘世俗的生活如何变迁,不管个人的选择方式如何,更不管掌握在手中的东西轻重如何,我们虽逃避也勇敢,虽伤感也欣慰!
  
  放弃不是后退,只是为了新的目标做出了另外的选择而已,人生本就是不断地追求,同时不停的放弃。我们像往常一样向往生活的深处走去,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逐步放弃,又逐步坚定!

发表在栏目: 情感驿站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