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8日电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日前中央决定,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2月28日,中科院召开干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宣布了中央关于中科院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任命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主持会议。
刘延东指出,这次中科院主要领导的调整,是中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大局考虑,慎重研究决定的,体现了中央对中科院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和重视。
刘延东指出,路甬祥同志长期在教育、科技界从事领导工作,多年来为促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路甬祥同志团结中科院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刘延东指出,白春礼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熟悉中科院的全面情况,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科技教育领导工作经验。中央决定由白春礼同志接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既是对白春礼同志的高度信任,也是对中科院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相信白春礼同志一定会按照中央要求,带领班子成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负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刘延东强调,中科院作为我国最大的国立科研学术机构,是代表中国科技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和引领中国科技发展的“火车头”,是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在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中科院承担着重要职责。
她对中科院提出六点希望:第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第二,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加快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水平;第三,加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增强科技发展的活力;第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第五,建设国家高端思想库和智囊团,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第六,提高机关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
路甬祥在讲话中表示,衷心感谢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科院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衷心祝愿中科院在白春礼同志为院长、党组书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弘扬传统,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求真务实,团结奋进,顺利实施“创新2020”,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实现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实现“四个一流”,更好地发挥“火车头”、“思想库”作用,将中科院进一步建设发展成为党、国家和人民更加可以信赖、更加可以依托的科技战略队伍,在国际上更加有影响的国家科学院。
白春礼在讲话中衷心感谢中央的信任、肯定和重托。他说,中科院13年多来在路甬祥同志的领导下,及时抓住国家发展机遇启动并成功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衷心感谢路甬祥同志为中科院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白春礼表示,面对新的使命深感任重道远,面对全院同志自觉信心百倍,决心虚心向中科院历任领导学习,向全院干部职工学习,向实践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负重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附:白春礼简历
白春礼,男,满族,1953年9月生,辽宁人。博士。
1996年任副院长,党组成员;
2004年任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美国、英国、瑞典、丹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微纳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等。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家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他还是若干化学和纳米科技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的共同主编或国际顾问编委。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家宝](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温家宝]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温家宝]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温家宝]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温家宝]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温家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温家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温家宝]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掌声)
[温家宝]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温家宝]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温家宝]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温家宝]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温家宝]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激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
[温家宝]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新华网平壤3月3日电(记者高浩荣 赵展)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3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近日在视察平壤蔬菜研究所和花卉研究所时强调,朝鲜劳动党把科学技术作为建设强盛大国的生命线,两个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证明了这一政策是正确的,有生命力的。
金正日在视察中说,只要科研人员坚决贯彻朝鲜劳动党提出的“突破尖端”的思想,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提高各部门的科技水平,在建设强盛大国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实现划时期的转变。
他要求科研人员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把科研工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特别关注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的问题。
金正日还要求在各地大力建设温室和花房,向人民提供更多的新鲜蔬菜和各种花卉,使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更文明。
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等陪同视察。朝中社的报道没有透露视察的具体时间。
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朱光亚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参与组织了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突破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晚记者上午了解到,朱家灵堂已于昨晚布置完毕,今天早上开始接受社会各界前往吊唁。
上午现场
灵堂布置完毕 开始接受吊唁
上午10时,法晚记者核实了解到,位于北二环外朱光亚院士家中的灵堂已于昨晚布置完毕,今天早上开始接受社会各界前往吊唁。在记者等待采访期间发现,陆续有各种车辆进入大院进行吊唁。
法晚记者了解到,朱光亚的后事可能由总装负责操办,由其设治丧委员会。
朱老家中灵堂虽然连夜布置完毕,但是并不能接受所有人的吊唁,需要有人接应或者得到许可方能进入灵堂。
据了解,朱老常年居住的家中设置的灵堂,今天供其生前的老领导、老部下和曾经工作过的单位的同事前来悼念。
上午,北京飘起了雪花,但仍有不少领导、亲朋前来吊唁。
吊唁活动从上午8时开始,阴沉沉的天空似乎在向朱老致哀。由于不是公开悼念,记者没有获得直接向朱老悼念的机会。
据参与吊唁的总装备部工作人员介绍,今天悼念的人主要是朱老生前工作过的单位的老领导、老部下以及生前好友。
据了解,朱老的灵堂设在家中客厅位置,灵堂正中挂着“沉痛悼念朱光亚同志”的横幅,下面摆放着朱老面带微笑的彩色遗像。遗像下方摆放着鲜花绿植,周围环绕着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整个灵堂显得十分简朴、肃穆。
两弹一星元勋 于敏前来吊唁
上午8时开始,总政治部、总装备部、核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的领导陆续前来吊唁。
上午10时许,85岁的“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专家于敏前来吊唁。
于老曾和朱老共事多年,《于敏院士文集》就是由朱老作序。
现场,于老走到朱老遗像前,三次深鞠躬,默立良久。随后,于老向朱老家人表示了慰问,并仔细询问了朱老的病情发展。得知朱老临去时神态十分安详,于老表示很欣慰。在前来吊唁的人中,还看到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身影。
朱老的老伴许慧君及家人在现场守灵,接受社会各界的慰问。据知情人透露,朱老的追悼会初步定于3月2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文/记者 王贺健 李洪鹏 郭媛丹
延伸阅读
23位“两弹一星”元勋 还有10人健在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光亚走了,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奋斗的“两弹一星”元勋们又陨落了一颗。细数共和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还有10人健在。
23位“两弹一星”元勋情况授勋时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此后过世(6人) 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目前仍健在(10人)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王大珩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整理/实习生王小贝
他的为人
低调 捐百万奖金不许张扬
1996年10月,朱光亚荣获了“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头一天,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要把全部奖金捐出,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
100万港币对于任何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存在银行,当时的年利息少说也有10万,况且他的经济状况并不特别宽裕。
于是,有人试探性地建议他说:您实在要捐出的话,是不是从中拿出一部分,比如说50万,这也不少了。朱光亚听后十分平和地说:“工程科技奖助基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海外友好人士捐助的,如果我们也能捐献出一点,虽然为数不很多,也算是做一点工作和一份贡献。”
在捐出了100万元港币后,朱光亚又反复叮嘱周围的人,这件事千万不要张扬出去。不宣传不张扬自己是朱光亚的一贯风格,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他不希望因此给其他人造成压力。
认真 公费购书离任一册不带
有一段时间,工程院用房较紧张,他不同意为自己的警卫和司机安排休息的房间,所以他们只好各处打“游击”,有时警卫只好站在走廊里值班。
工程院搬进科技会堂后,中国科协领导人曾提出请朱光亚和几位副院长到小餐厅用餐,又被朱光亚等领导谢绝了,他们一定要坚持和大家在一起吃份饭。
1998年朱光亚离开中国工程院领导岗位时,他又再三叮嘱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办公室里所有用公费购买的书籍、资料,一册也不许带走,一定要一件一件整理登记后交上去。
幽默 板门店谈判学会吐烟圈
沉默寡言的朱光亚,也有幽默的一面。有一次,在核武器研究院开会,休会时他抽空点燃一根烟,吐出一连串又圆又大的烟圈。
身边同事十分好奇,朱光亚幽默地说,能吐出如此“高难度”的烟圈,这要归功于板门店谈判。
抗美援朝时期,他在板门店停战谈判中担任中方代表团的外文秘书和高级译员。
由于谈判陷入僵持阶段,双方保持沉默,一言不发,中方看着美国人一支接一支吸香烟、一口接一口吐烟圈,于是也相互递烟。朱光亚就在这时学会了抽烟和吐烟圈。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报道整理/记者李洪鹏
朱光亚生平
1924年12月出生 湖北武汉人
1950年4月 参加工作
1956年4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6月入伍
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85年、1988年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曾获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4年12月,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历次原子弹、氢弹的试验,后又相继组织实施了核电站筹建(如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的生产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计划,并参与了“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整理/记者李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