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5月5日,海淀区一栋办公楼顶的小实验间内,一名男子将一个带着16个电极的“薄帽子”箍在头上,然后在一张特制的床上躺了下来。

  这16个电极,分布在这名男子的额头、头顶、后脑勺、两侧太阳穴等部位的附近,分别要采集来自他大脑额叶、顶叶、枕叶、颞叶等脑区的脑电波。隔着床帘,研究人员在电脑上打开了一个系统,点击“开始测试”。电脑屏幕上,一个对话框中出现了16条颜色不一的波形图。

  不过,研究人员的目标并不是这16组波动、流淌的曲线。在流淌着的波形图旁,另一个对话框中的数据,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研究人员想从这些数据中,读出男子睡眠中的状态。包括他有没有做梦、做了什么类型的梦、能用什么方式去干预他的梦。

  这是一个“睡眠与梦的监测和干预系统”,由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和两名合作者研发。

  “啪-啪”两声测出正在做梦

  对话框被分成了5段,对应着“试睡期”、“浅睡期”、“中睡期”、“快速眼动期”和“深睡期”。它们正好组成了人体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当人体处于比较平静的状态时,就会出现平缓的阿尔法波。在“试睡期”,人会产生想睡觉的感觉,这时脑电波以a波为主,有一些散在的、比阿尔法波还要慢的德尔塔波。到了“深睡期”的时候,德尔塔波就会占主导。

  其中,“快速眼动期”最让研究人员感兴趣。

  因为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脑电波的节律会变慢,同时肌肉的张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小、体温也会下降。但在“快速眼动期”,眼睛会一秒钟一次的跳动,脑电图会一下子从德尔塔波等慢波,跳到“试睡期”,甚至接近清醒的时候。但此时,肌肉的张力和体温却和“深睡期”相差无几。

  在“快速眼动期”,90%以上的情况都会做梦。如果把睡眠中的人叫醒,大多数人都能记住梦境,内容往往与生活事件无关,伴随着恐惧等大的情绪变化。而在“中睡期”和“深睡期”,要是做了梦,大多也记不住;即使能回忆起来,内容也和白天的生活事件相关。

  在实验间里,只要被测男子进入了“中睡期”,研究人员就会通过系统,开始向他发出“啪-啪”的声音。这两个“啪”声的声调、音量完全一样,时间间隔大约在半秒钟。在第一个“啪”声响起之后,男子的脑区会在50毫秒左右作出反应,出现一个正波P。当第二个“啪”声响起的50毫秒之后,脑区会再一次作出反应。

  不过,大脑对第二个“啪”声的反应,会弱于第一次。这种现象在认知科学上有一个专业的名字——P50抑制。它被专门用来监测大脑的兴奋性水平。

  当人体处在睡眠中,P50抑制会表现得不兴奋。假如听觉皮层、视觉皮层、负责运动神经的脑区皮层出现了和清醒时一样的兴奋,就表明大脑在做梦。因为在夜间,人体不会有其他的心理活动让大脑产生兴奋了。

  脑电波“读”出梦的类型

  在后脑勺对应的位置,是大脑的枕叶所在,视觉皮层就主要分布在那里。如果熟睡中的人,视觉皮层表现出了兴奋,表明他正在做一个以视觉为主的梦。由于在白天,人们的五官中,视觉获取的信息最为主要,高达70%~80%,因此,以视觉为主的梦境十分常见,比如,遇见了一个久未谋面的昔日恋人。

  同理,如果分布在大脑侧方颞叶的听觉皮层兴奋了,就说明梦主要与听觉有关。在对应着头顶的顶叶和前额的额叶之间,是一个中央区,它是负责运动感觉的神经所在。在睡眠中,运动系统如果受到了抑制,长时间地保持一个姿势、身体的一部分被压住等,就会将信息传递到这里,做出与运动有关的噩梦。

  比如,人们会梦到自己被追赶,于是,拼命地往前跑;或者不知道什么原因,莫名其妙地就从高处坠落。其实,如果调整一下姿势,噩梦可能就会改变。

  研究人员点击了一下电脑上分析系统的按键;男子卧着的床开始缓慢地向右侧倾斜。屏幕上,显示着由床脚上方的摄像头所传来的画面;研究人员用鼠标调整着床体的倾斜角度。在电脑的控制下,这张床还可以上升、下降、左右倾斜,以及将床头扬起等。

  如果做了一个以视觉为主的噩梦,床尾一个盘状灯就会发出红、绿、黄、蓝等柔和的彩光,有节奏地闪动。

  国外有研究发现,温和的颜色会让人做愉快的梦;而强烈、刺激的冷色会诱导噩梦。虽然熟睡中的人不可能看清楚图像,但色温可以透过眼皮,被视神经捕捉、传递给相关的脑区,从而刺激脑区作出不同的反应,影响他的梦境。

  由于实验的时间已接近中午,躺在床上的男子并没有真正睡着。电脑屏幕上,记录5个睡眠阶段的对话框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用声、光、床位干预梦境

  目前,“睡眠与梦的监测与干预系统”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于今年3月底,在海淀区质监局通过了企业标准的备案。它具有睡眠质量分析、梦的分析、梦的诱导三个功能。

  研发者沈政希望,这一系统可以为那些受睡眠不良困扰的人们,解除苦恼。

  人在一夜的睡眠中,会有6~8个周期。每一个周期大约为一个半小时;从“试睡期”开始逐渐进入到“快速眼动期”、“深睡期”。而后,又开始从“试睡期”循环进入第二个周期。这期间,会出现4~5次梦。

  利用这个系统,就可以分析人们是在每一个周期中的哪一个阶段睡眠不好,这有助于明确睡眠问题发生的点。同时,还可以监测梦发生的次数、所占用的睡眠时间和比例;对于根据梦境中透露出来的情绪反应,读出梦的类型,以声、光、床位的调动进行刺激、诱导,改变梦中的恐惧、紧张、激动等情绪反应。

  不过,这些都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过程会十分麻烦。

  睡眠的实验不是躺下就可立即进行的,最好的实验时间是在夜里。要记录一个被试者的实验数据往往需要3~4天。因为有很多人一旦改变了睡眠环境,睡眠的质量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至少要两天的时间来适应环境。而每一次测试,也都得通宵进行。

  如果要进一步辨别美梦、恶梦,还需要用更多的电极来设置实验。

  情绪的波动与很多脑区都有关系。大体上,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主要与杏仁核关系密切,凡有危机生命的情形,杏仁核都会最快作出反应。对于愉悦的情绪,扣带回附近的脑区活动会表现得明显。

  要像测地震一样,测出脑电波的“震中”位于哪里,需要从鼻子插入电极,直到颅底;靠近眼眶上方、两个脑半球的位置,那是内侧前额叶的底部。而这会使得人难以忍受。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大熊猫圆圆最近出现食欲下降、睡眠时间变长等状况,园方认为圆圆怀孕的机率相当高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游客如果到动物园看不到大熊猫圆圆,千万别生气,因为圆圆可能怀孕了。台北市立动物园长叶杰生表示,上周圆圆的食量开始下降、睡眠时间变长、行为焦躁,是从未出现的状况,园方也致电给卧龙基地的专家,大陆专家们也都“合理怀疑,圆圆已经怀孕”。

  大熊猫团团、圆圆今年的2月7日至12日发情,虽然自然受孕没有成功,但母熊猫圆圆分别在9、10日进行两次人工受精,并在3月19日剃毛,每天进行超音波检查,而这周起却都排斥兽医靠近,拒绝接受超音波检查。

  据了解,熊猫宝宝非常小,只有100公克,若要照超音波确认圆圆怀孕,最快也得等到产前的2至3周;动物园表示,大熊猫的怀孕期最短是70天,最长可达300多天,如果圆圆确定怀孕,最快台湾第一只熊猫宝宝7月会诞生,最慢可能拖到年底。

  叶杰生说,圆圆这4、5天来食欲下降得非常明显,竹子的量从7、8公斤降为1.28公斤,胡萝卜从800公克降至100公克,睡眠时间从1天的10小时增加至15个小时,也都不到户外展场活动。

  对此状况,园方也如临大敌,这几天密集与大陆联系,并频频开会因应可能的喜讯;叶杰生说,圆圆这样的征兆,与它的母亲“雷雷”当初怀圆圆的症状很像,但由于超音波尚未照到熊猫宝宝,园方也不敢断言。

  动物园发言人赵明杰说,虽然圆圆食欲下降,但营养价值最高的窝窝头,它还是很爱吃,体重也没有下降;赵明杰表示,关键期是生产前的两周,那时候的母体才最需要营养。

  大陆专家建议不要强迫圆圆照超音波,因为它可能因荷尔蒙变化,性情变化大,之后再慢慢诱导接受超音波照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跑步机上突发心梗辞世,古月和高秀敏都是因为心梗而猝死。毫无疑问,人体“过劳死”无论是因哪种器官“罢工”,都会以心脏停止工作而宣告生命的终结。那么,“过劳”,对心脏有何影响呢?这个伴随人跳动一生的器官到底有无休息之时?

  人体的心脏跳动次数是定数吗

  只要人体能提供充足供血量心脏就会跳动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莫过于心脏,心脏一旦停止工作,生命也意味着即将结束,一切的生理极限也意味着终结。但是,人体的心脏不可能永无止境地跳动下去,它自身的运动也是有个极限的。曾经有些报道说,人的一生心脏跳动次数是有定数的,跳完了就生命结束了,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医生周悦告诉记者,一生中心脏跳动次数是没有限制的,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跳动的次数都不同,这跟人的生活环境有关,只要能提供足够人体运行的供血量就行。但是心脏跳动的频率是有一个极限的。

  周悦说,每分钟心脏射出的血量可以用心脏的跳动次数乘以每次跳动的血量来计算。人体最快心跳极限一分钟220次,这时候的人已经濒临死亡,而运动员最慢一分钟40多次,这样的跳动数字能够满足人体的供血需求。超过这两个最快和最慢的数值,心脏就不能继续完成正常的搏血功能。

  不过,当心脏停止运动后,也并不意味着人很快就死亡了,现代医学经常会用到电击方式,使得心脏恢复跳动。

  为何有些人在使用电击后能够使心脏复苏呢?周悦说,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体内的酶已经紊乱,需要用电击打散紊乱的酶,重新建立原来正常的生物链,才能重新恢复心脏跳动。一般情况下,心跳停止四分钟后是极限,人体可能由于脑部无法得到血液、氧气而死亡。

  儿茶酚胺会致心脏“过劳死”?

  其原理类似于“瘦肉精”,导致心肌细胞中毒

  南京的专家告诉记者,这与体内的“儿茶反应”有关系,如果人的情绪高涨持续太长时间,儿茶反应会释放出毒素,导致心脏骤停。说起这个道理,倒是与今年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主角还有点关系。

  鼓楼医院心脏科主任、主任医师徐标告诉记者:“很多人说过劳死的心脏病,就是心肌梗死,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过度疲劳的患者,有的确实会突然发生心脏骤停的事情,但是,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心肌梗死,而是应激性心肌病,也叫球心病。与心肌梗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得了这个病的患者,血管完好无损,但是心脏停止跳动了。”

  没有东西堵住血管,心脏为啥还是死机了?徐标说,我们身体内都有一种物质叫儿茶酚胺,这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对心脏冠状血管有舒张作用。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时,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血压的收缩压增高,出现脉压变小的改变。“如果有人过度劳累,那么神经有时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会释放过多的该物质,导致心肌细胞中毒,人的心脏会停跳,发生过劳死。”

  徐标笑着说,前段时间的“瘦肉精”跟“过劳死”的原理有点类似。瘦肉精就是一种兴奋类药物,该药能让猪兴奋起来,体内儿茶酚胺释放过多,能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但是这种东西吃多了,会让人也“兴奋”起来,心率就会失常。

  “兴奋剂有很多种,但是逃不出两大类,一是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合成等,一种就是儿茶酚类药物,能让人过度兴奋起来,有运动员吃了含瘦肉精的药物,就被认为吃了违禁药物。”

  瘦肉精是药物提高儿茶反应,而生活中,情绪的变化,以及繁忙的工作,都会促使儿茶酚胺释放过度。“所以心脏的保养,要一张一弛才最健康。”

  人的心脏终其一生都不能休息吗

  睡眠时间就是心脏的休息时间

  心脏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停地跳动,难道心脏终其一生都不能休息吗?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田乃亮副主任告诉记者,人的心脏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24小时下来,每天要搏动10万次左右。一般来说夜间睡眠的时间,人的心脏其实是在休息,因为这时它跳动的速度非常慢。

  既然说睡眠时心脏可以得到休息,那么充足的睡眠就显得弥足珍贵。而事实上,许多人的过劳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严重缺乏睡眠。

  青年科学家胡可心,2001年38岁去世时,已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熟悉胡可心的人,如此评价他平时的工作状态: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比如,他所在的声学所为照顾科研人员的身体,规定晚11点以后办公室必须熄灯。但如果没有人催,胡可心时常是一个通宵接一个通宵地工作。

  一项研究指出,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将是睡足6小时者的2倍。

  专家告诉记者,睡眠不足也是过劳死患者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长期睡眠不足可构成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长期睡得过晚可导致人体生物钟规律紊乱,引起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大和心肌重构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在此基础上,容易造成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发病率增高,并使得心肌梗塞、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紧张、劳累因何会让心脏“停机”

  免疫力低下让心脏容易遭受到侵犯

  田乃亮告诉记者,长期工作负荷重的人群如果突然紧张,就会产生交感性兴奋,体内会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如果引起心脏血管收缩,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或者主动脉夹层,甚至是动脉瘤。

  “我们有这样的案例,叫做应激性心肌病。最早发现在日本,典型的特点就是发病人群年轻化,大多在30到40岁之间,比如突然失去亲人,失业,病人突然应激,心电图的改变像是心肌梗塞,但是造影显示,血管是正常的,可心脏是扩大的,像个球。如果不及时到医院就诊,就容易发生猝死。”田乃亮说。

  另外,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病毒性感冒,侵犯到心脏,引起心肌炎。如果没有好好休息,就会引发恶果。南京市第一医院曾经接诊过一个大学生,感冒了不以为意,还是继续打篮球,突然栽倒在篮球场上,经过诊断是这位大学生感冒后没有好好休息,打篮球一劳累患上了重症心肌炎,造成猝死。

  白领为何患心脏病的几率高

  强迫兴奋的措施会引发恶性的心律失常

  田乃亮告诉记者,过度劳累的人通常都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他们为了节约时间经常进食快餐,而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久而久之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供血不足。另一方面,过劳死发生的根源和体内激素水平有关。为了使自己兴奋,精力充沛,很多白领长期喝咖啡或者抽烟,导致的结果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是个隐患,会引发恶性的心律失常。同时过度疲劳的人群会使防御体系不再灵敏,记忆力和准确度都有所下降,更易觉得累,人会变得抑郁沮丧。如果常年处于慢性压抑之下,血液中葡萄糖和脂肪酸都会升高,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自然也就大了。

  “心脏的问题”抢救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这类病人发病前的症状不是太明显。田乃亮建议,如果说最近经常感到疲劳、胸闷、心慌、胸痛、出汗、全身乏力,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排除一下严重的心脏疾病。一旦感到胸部疼痛难忍,呼吸困难,一刻都不能耽误立即去医院。

  过劳其实有征兆

  有研究者认为,在以下28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28.长期压力大

  预防过劳有对策

  按生物钟作息,并且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否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强化三餐营养,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

  学会主动休息,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善于劳逸结合,人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

  坚持合理运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 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

  保持心情舒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人每晚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能够同时应对多项任务。而且,源于基因变异,这些人积极、乐观、开朗,属于“不眠精英”。研究人员正研究变异基因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药物研发,增加人们清醒时间。

  基因变异令睡眠变少

  研究人员近日发现,睡眠少可能与基因相关。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大家庭里,一对母女习惯近午夜时入睡,第二天早晨早起,睡眠大约6小时,身体状况良好。
 

  基因测试结果显示,这对母女体内一个名为hDEC2的基因发生变异,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同一基因没有变异,睡眠情况正常。
 

  研究人员令实验室小鼠产生这一基因变异,结果小鼠难以入睡。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说,成年人为保持健康需要每天7至9小时睡眠。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
 

  有助于制药以减少睡眠

  研究人员认为,了解这一基因如何在无损健康的同时减少睡眠有助于开发新药,令人们每天增加数小时清醒时间。
 

  加利福尼亚大学睡眠专家付英辉(音译)称:“我的长期目标是有朝一日了解睡眠方式,以便对其加以操控,并且不损害健康。每个人都能利用更多清醒时间,即便只是用于看电影。”

  研究人员正着手征募“不眠精英”,希望进一步研究他们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研究显示,“不眠精英”中的多数人有一些共同点,譬如体重低于平均水平、不懈进取、耐受生理疼痛和心理打击的能力强。

  “不眠精英”只是少数

  研究人员之一克里斯托弗·琼斯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有典型意义的是,一次电话调查结束时,‘不眠精英们’承认能同时打字、上网冲浪和玩填字游戏,而晚上睡眠少于6小时,他们有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心理和生理能量。”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这类人是少数,每100个人中仅1至3人堪称“不眠精英”,如美国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莱昂纳多·达·芬奇。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和温斯顿·丘吉尔“不眠”能力稍逊,午后需要补眠片刻。
 

  你是“不眠精英”吗?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只要有机会就睡懒觉?如果是,那就不属于这一行列。(黄敏)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人每晚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能够同时应对多项任务。而且,源于基因变异,这些人积极、乐观、开朗,属于“不眠精英”。研究人员正研究变异基因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药物研发,增加人们清醒时间。

  基因变异令睡眠变少

  研究人员近日发现,睡眠少可能与基因相关。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大家庭里,一对母女习惯近午夜时入睡,第二天早晨早起,睡眠大约6小时,身体状况良好。

  基因测试结果显示,这对母女体内一个名为hDEC2的基因发生变异,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同一基因没有变异,睡眠情况正常。

  研究人员令实验室小鼠产生这一基因变异,结果小鼠难以入睡。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说,成年人为保持健康需要每天7至9小时睡眠。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

  有助于制药以减少睡眠

  研究人员认为,了解这一基因如何在无损健康的同时减少睡眠有助于开发新药,令人们每天增加数小时清醒时间。

  加利福尼亚大学睡眠专家付英辉(音译)称:“我的长期目标是有朝一日了解睡眠方式,以便对其加以操控,并且不损害健康。每个人都能利用更多清醒时间,即便只是用于看电影。”

  研究人员正着手征募“不眠精英”,希望进一步研究他们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研究显示,“不眠精英”中的多数人有一些共同点,譬如体重低于平均水平、不懈进取、耐受生理疼痛和心理打击的能力强。

  “不眠精英”只是少数

  研究人员之一克里斯托弗·琼斯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有典型意义的是,一次电话调查结束时,‘不眠精英们’承认能同时打字、上网冲浪和玩填字游戏,而晚上睡眠少于6小时,他们有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心理和生理能量。”

  不过,研究人员发现,这类人是少数,每100个人中仅1至3人堪称“不眠精英”,如美国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莱昂纳多·达·芬奇。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和温斯顿·丘吉尔“不眠”能力稍逊,午后需要补眠片刻。

  你是“不眠精英”吗?一个简单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只要有机会就睡懒觉?如果是,那就不属于这一行列。(黄敏)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美国的研究人员称,45分钟的小憩就能够有助于降低血压,此外白天抽时间打个盹可以改善心脏健康,特别是当你在晚上没能获得足够睡眠时间的时候。不仅是对健康有好处,一个短时间的睡眠还可以帮助你调整到较好的工作生活状态。


45分钟的小憩就能够有助于降低血压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的研究发现,那些每周至少有三次约30分钟午睡的人,将有助把患上心脏病死亡的风险降低37%。研究人员认为午睡可以有助人们放松和降低血压,对大脑有相当的益处。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参加试验的志愿者,那些经过午睡后的志愿者明显在一系列的笔试中比那些没有午睡的志愿者表现更好。

  该项研究的领导者马修-沃克(Matthew Walker)博士表示,适当的打盹对人的帮助是明显的。在对于民航飞行员的研究中发现,如果驾驶员在飞行途中能够稍微小睡约30分钟(在此期间,飞机由副驾驶操纵),睡醒后的工作状态和整体的警觉性可以提升约34%和54%,这将有助于保障飞机飞行的正常安全。


大脑能够利用小睡的这段时间,处理短期记忆

  研究人员认为,大脑能够利用小睡的这段时间,处理短期记忆(将其有效的转移到大脑中的长期记忆区域),以“腾出"空间来接受新的信息。之前科学网(kexue.com)也曾发表过相关文章,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大脑在睡眠时,要比清醒的时候更容易记住最近的记忆内容。在睡眠的最初几分钟,事件就开始由“海马区”(被认为是大脑存储新记忆信息的一块区域)向大脑的新皮层进行转移。只需40分钟的睡眠,很多记忆就已经“下载和存储”到大脑中,而不容易被新接收的记忆信息所扰乱。

  关于午睡的一些事儿:

  不同的午睡时长:

  6分钟:最近的一些新记忆信息开始转变成长期记忆;

  20分钟:心率减慢,有助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提升情绪。即便没有真正的睡着,只是静静的躺着也对你的心情相当有好处;

  40分钟:如果你昨晚没有睡好,40分钟的小睡就已经能让你到达快速眼球运动(REM)的阶段,REM睡眠亦称异相睡眠(Para-sleep)等。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在REM睡眠时醒过来的人会不同于在其他睡眠阶段的情形,会充满警觉心并且精神饱满;

  90分钟: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能够午睡1.5~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真正进入到了深度睡眠的状态。

  午睡的时间:

  如果你睡得太早会发现自己难以入睡,而睡得太晚则会影响晚间的睡眠。比较推荐的时间是:早睡早起习惯的人,午睡可以大约在下午1点,晚睡晚起的人,可以将午睡时间定在下午2:30左右。

  帮助午睡的技巧:

  选择一个光线阴暗的房间或者带上眼罩,保持躺姿;

  可以在睡之前喝杯咖啡,因为咖啡因大约会在20~30分钟后生效,那时你正好醒来;

  闭上眼睛,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慢慢的深呼吸。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二, 08 3月 2011 20:51

ipad影响你睡眠了吗?

  

记者 王远征 创意摄影

  iPad和笔记本电脑对睡眠的伤害比卧室里的电视、灯管更大?日前,美国CNN以“睡眠有问题?也许是你的ipad惹的祸”为题,报道了一位科 学家J.D. Moyer的体验。他喜欢各种电子阅读器,睡眠状况很差。于是,每天太阳下山后,他就把所有带亮光的电子设备全部关掉,包括冰箱等家电的电源指示灯,看能 否重建自然的睡眠规律。一个月后,他成功了。每晚9点左右,他就扎进梦乡,天亮时自然醒来,觉得全身舒畅。有时候,他无缘无故地感觉欢喜,只是因为睡得真 好。他说,高质量地睡上八九个小时,脑子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iPad和笔记本电脑对睡眠的影响大过电视

  光线会打扰睡眠模式并恶化已有的失眠症状,iPad和笔记本电脑之类对睡眠的害处,比卧室里的电视、灯管更大。因为ipad等自身发光,离眼睛 非常近,强光将直接、集中照入人眼里。“如果你临睡前使用ipad、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它们发出的光线足以刺激大脑,使得大脑处于清醒状态,这样就延 迟了入睡能力。并且,它会影响你的生物钟规律。”美国西北大学睡眠和生物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脑神经科学教授Phyllis Zee说。
 

  对失眠者来说,仅关闭电脑和iPad是不够的,想要一个好睡眠,就要让自己的卧室彻底黑暗,晚上去卫生间也不要开灯,以免扰乱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日落而息能规避人体疾病好发时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传授自己的亲身经验,在没有人工管线干扰时,她基本可以达到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她说,人体 在晚上九十点钟开始分泌大量褪黑激素,而有了亮光,分泌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而这种激素对于抗癌功能十分重要。睡不好觉,意味着各器官各系统都容易出现功 能障碍。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低的人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抑郁症等疾病的危险则有上升。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学组学术秘书、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睡眠中心负责人宿长军说,日落而息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人体内部生命活动与自然 规律吻合,也与疾病好发时间相关,比如消化性溃疡、哮喘和心肌梗死分别易发于凌晨2点、4点和清晨,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机体生长发育,削弱成 人免疫机制,加重原有的各种躯体疾病,并可能导致情绪沮丧、焦躁、抑郁等精神方面的问题,还大大增加了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心态是远离失眠的根本办法

  宿长军说,除了一部分器质性病变外,大部分的失眠都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尤其是由睡眠的过分欲望和对睡眠状态的不恰当认识所引起的失眠症状,比 如由于旅行时差、短期住院或有失眠的经历、或濒于失眠症的边缘、或对失眠痛苦有所了解,对失眠怀有恐惧心理,由过高的睡眠期望转变为对睡眠的过分专注甚至 担忧,结果适得其反;对睡眠与觉醒的界限混淆不清,将入睡后觉醒前的一些梦境样心理活动认为是未曾入睡,但通过多导睡眠图检查,实际上睡眠情况良好。这些 都需要患者多做些自我心理调整,必要时请医生以正确的认识方式对其进行疏导、解释、做认知治疗。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远离失眠、确保睡眠质量的根本办 法。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3月7日消息,很多人都听过女人抱怨自己的丈夫睡觉时打鼾声很大,使她们无法入睡,有些还会把男人轰到别的房间去。但其实打鼾并非男性的专利,很多男人也深受女性打鼾的影响。


调查发现男性更容易抱怨自己的睡眠被伴侣影响

  据国外媒体报道,专家表示,其实很多女性都有打鼾的问题,只不过她们通常不承认罢了。一项涉及14,000名夫妇的调查发现,男性更容易抱怨自己的睡眠被伴侣所影响。30%的男性抱怨他们被自己的同伴鼾声所吵醒,而这一比例女性只有20%。

  在英国大约40%的人有打鼾现象,比较常见于肥胖,酗酒及吸烟人群。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打鼾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堵塞。但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造成咽部组织堵塞,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引起振动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会暂时停止,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英国埃塞克斯大学(Essex University)的调查显示,男性出现打鼾的几率大约是女性的两倍。之前的一些研究也显示,面对鼾声许多女性选择试图忽略而不是推醒同伴。这一研究发现,女性往往在睡眠时更容易被吵醒。大约24%的人宣称每周只有3个晚上的睡眠较好,26%的女性感觉自己的睡眠质量比较差。

  这项研究还发现,工作时间更长的人,通常有更多的睡眠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受到压力的影响。根据英国打鼾研究协会的调查,在英国有450万女性和1040万男性打鼾者。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已经注意饮食和锻炼,为什么瘦不下来?意大利研究人员说,屋子里太暖和以及夜间缺乏睡眠可能是导致人们发胖的重要因素。这一研究的论文由最新一期《国际肥胖症杂志》发表。

  低温下更易燃烧卡路里

  都灵大学西蒙娜·博及其研究小组6年间随访上千名中年人,发现与那些居室温度在秋天和冬天不超过20摄氏度的人相比,生活在更暖和房间里的人发胖几率翻番。

  为何室内温度能够影响身材?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营养与肥胖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艾利森说,人体为保持体温稳定,会燃烧更多卡路里。因此,住在稍冷房间里的人,身体消耗的能量更多,不容易积累脂肪。

  常下馆子肥胖几率增大

  都灵大学研究小组发现,睡眠同样与发胖几率相关。他们的研究显示,每睡一小时,发胖几率下降30%。即使排除平时活动强度和看电视时间等因素,所获结果仍然相同。艾利森说,睡眠习惯属于生活方式的一种,人们可以调整睡眠,实现控制体重的目的。

  先前多项研究证实,超重与长期缺乏睡眠相关,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超重几率更大。一种解释是,缺乏睡眠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肥胖。另一种解释是,缺少睡眠的人为保持充沛精力,会多吃多喝。

  西蒙娜在论文中写道:“引发肥胖和糖尿病的因素中,有一些人们相对研究较少,譬如缺乏睡眠、室温过高、久看电视、常外出吃饭、使用空调以及服用抗抑郁及精神病治疗药物。”西蒙娜说,每周下馆子次数越多,肥胖几率越大。另外,饮食中摄入纤维少的人容易血糖过高。(荆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睡前用电脑五大危害:导致睡眠障碍易致癌

  科学网(kexue.com)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养生却是不可忽视的,但有一些不好的小习惯可能影响你的一生,在不知不觉中让你远离健康,以下是摘自台湾媒体关于日常生活中的20条禁忌:

  1,不要临睡前才洗热水澡

  体温太高也会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因此,临睡前才洗热水澡绝不明智。聪明的做法是,在睡前90分钟沐浴,这样等到临睡时,体温刚好降到最适宜睡眠的温度。如果迫不得已在临睡前洗澡,就在最后用冷水冷敷一下额头,也有助于体温迅速降低。

  2,租房前先消毒

  如果你还是租房族,那么一定要小心了!因为“二手屋”是大部分疾病传播的源泉,尤其在病毒最易传播的春季。在中国,几乎没有屋主会在出租房屋消毒房屋,而螨虫,流感病毒,乙肝病毒,霉菌等都能在常温下存活很久。尤其墙壁,床铺,衣柜,马桶,洗手池这些地方,都要仔细消毒,至于空调,洗衣机,饮水机更是要请专人来消毒。

  3,不要在健身房健身

  当然,这里指的是空气流动性不好的健身房。因为这样的健身房中充斥着他人呼出的废气,排出的毒素,而你在运动状态下,最易吸收进这些废气和毒素,不仅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让身体遭殃。所以,要么选择空气流动性良好的健身房,或者干脆在户外运动,尤其是绿植茂盛的公园。

  4,限量喝水

  香港中文大学陈楠医生说:每天喝水不是越多越好你的身体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你的肾脏每小时只能排出800 - 1000毫升水量一小时内喝水超过1000毫升!。 ,会导致低钠血症。

  5,别在疲劳时喝咖啡,抽烟

  尽量不要在身体特别疲劳时喝咖啡或抽烟来提神,否则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心悸,心慌就是严重的症状表现。尤其不要在疲劳时既喝咖啡又抽烟,否则不仅对身体的伤害是翻倍的,咖啡的独特香味和成分还会加重你对香烟的渴望!

  6,中午也要刷牙

  你坚持每天早晚刷牙,但睡眠时你口腔内细菌的繁殖速度其实只是白天时的60%,换句话说,白天你的口腔也需要护理,中午也要刷牙,但不要在餐后立即刷牙,最好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这样能防止损伤牙釉质。尤其是吃完薯条或薯片后,更要注意刷牙护理。

  7,服药期间一定要禁酒

  新西兰物理治疗师史密斯说,吃药期间一定要禁酒,哪怕你吃的只是简单的感冒药,维生素,哪怕你喝的只是最温和的香槟,红酒!因为酒精不仅会影响药效,还会将药物的副作用放大数倍,更有可能与药物相互反应生成毒物。

  8,一定要用温水洗脸

  一定要用温水洗脸,千万别图省事用凉水,否则毛孔受到刺激突然收缩,其中的油污就不能被及时清除,会导致粉刺。也不要用太热的水,否则面部皮肤迅速扩张,之后就容易早生皱纹。

  9,失眠是因为缺钙

  缺钙的恶果绝不仅仅是腿抽筋,健忘,走神,失眠也都是缺钙的副产物。因为充足的钙能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缺钙则会影响脑神经元的正常代谢。为大脑补钙的最佳食物是豆类食物,如黄豆,豆腐等,但豆奶的效果并不好,因为豆奶中含有的少量乳糖会影响钙在大脑神经元中的作用。

10,扔掉排毒药丸

  上火了?长粉刺了?服用那些排毒祛火药丸的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因为刺激肠道,反而可能会加重人体内的营养失衡。其实,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最有效的降火方法是暂时放弃饮酒和喝咖啡,多喝水并且少吃含有脂肪的食物。

  11,坏情绪让你生病

  坏情绪是比强力病毒更可怕的传染源!80%的疾病其实都是被精神波动激发,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和皮肤疾病,你很容易就会因为坏情绪而出现暴食,腹泻或皮肤过敏等症状。

  12,不要放弃食物中的脂肪

  首先,食物中的脂肪并不会全部转化为你身上的脂肪,其次,食物中的脂肪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你每天所需的25%〜35%的能量来自于脂肪。最后要说的是,适当地摄入脂肪,反而可以产生饱腹感,防止你饮食过度。

  13,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

  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更准确地说是不要把手机放在你的头部周围。因为即使是手机待机指示灯微弱的闪烁光,也会阻止你的大脑进入深睡眠,并且影响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直接导致你睡足了时辰却仍然疲惫不堪。

  14,不要赖床

  体内的生物钟每90分钟循环一次。如果早上自然醒来,就不要再继续赖床,因为继续入睡会重新进入一个90分钟的睡眠循环,所以赖床30分钟或40分钟醒来后,你反而会变得无精打采,甚至还会头晕恶心。

  15,饭后不要立即吃水果

  现在到餐厅消费,总能在餐后享受到一盘或精美或低劣的水果。但如果你消化功能健全,健康,就应该立即放弃这份馈赠。因为正餐从被你吃到嘴里到消化结束,需要至少2个小时。那么之后立即吃进的水果会停滞在胃里,以至于还没来得及被消化就在你的胃里发酵了。接下来你的胃里会产生不少气体,除了引起胃胀,还会放屁!

  16,晚上加餐没关系

  晚上偶尔加餐并不会导致发胖,除非你一天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了你平时的摄入水平。但不要选择薯片等油脂含量过高的食物。

  17,肌肉不会转化为脂肪如果停止锻炼,肌肉会变成脂肪吗?

  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发生!肌肉就是肌肉,脂肪就是脂肪。这两者之间是不会相互转化的。当你停止运动时,肌肉或许会变得有些松弛,但不会转化成脂肪。反过来,体育锻炼也不会使脂肪转化为肌肉,只会缩小你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

  18,长时间使用电脑不会损伤视力,长时间盯着电脑并不会损害视力!

  你的眼睛虽然会感觉有些酸胀,疲劳,但并不会对你的视力造成损害。要想保护好视力应该吃一些胡萝卜,其中的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对眼睛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19,复仇类电影使你元气大伤

  你喜欢看复仇类的电影?看到坏蛋受到应有的惩罚使你顿生快意。但是,这种复仇的滋味却会使你元气大伤!它很容易增加你患上心脏病,和其他一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的几率。

  20,巧克力对男人的健康也有好处

  巧克力对男人的心脏健康大有益处,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血管阻塞。购买时请购买那种颜色最深的巧克力,同时它也有最高的可可含量以及最少的热量。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