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人们对广告的反感主要来自情绪的延续性被突然打断。植入广告在时间上看起来是延续的,但也会让观众从“纯粹的故事”回到了庸常生活本身,于是在情绪上形成了“被暴力”掠夺的愤懑。

《变形金刚3》(下称《变3》)7月21日在国内首映。中国的“品牌军团”不惜重金,在《变3》中植入广告,引发关注。片中角色穿着中国品牌T恤,喝着中国的舒化奶,用着中国品牌电脑。不少中国观众把这部大片当成了“数中国品牌游戏”。

此前,植入式广告在国内几成过街老鼠。虎年春晚由于植入式广告过多,引发恶评,以至兔年春晚时,央视以“绝不植入广告”来表示决心。这与《变3》的情形大相径庭。在情节设置上,《变3》的植入并不特别高明———植入非常密集且简单直白。不可思议的是,据媒体报道,观众均未对此表示反感!这些明目张胆的“植入”广告不仅没有令影迷们大倒胃口,反而成为津津乐道的时髦话题!玄机何在?

人们常常以为,植入式广告是近年来新兴的广告手法。但就本质而言,广告本身即是对生活的植入。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广告构成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外在于生活。广告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运转动力之一,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的风向标。广告以无所不在的形式,如商标、店面、招牌等等,构成我们都市生活空间的主要部分。一位美国学者形象地说:“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确如此,数据表明,我们每天接触广告超过一千条。

从广告接受心理上说,人们对广告的反感主要来自情绪的延续性被突然打断。插播广告在时间上生生地掐断了观众对精彩电视的观看,而植入广告在时间上看起来是延续的,但也会让观众从“纯粹的故事”回到了庸常生活本身,于是在情绪上形成了“被暴力”掠夺的愤懑。

春晚在“植入广告”上承受巨大压力的根源,即是因为它自设了一个严肃的话语规则———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虽然这个年夜饭盛满了娱乐的馅,但它的仪式性决定了它的话语方式,其结果就是人们不能承受植入式广告。同样的,去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密集植入式广告陷入质疑漩涡也是如此原因———你怎么能一边大打“灾难悲情牌”,一边又如此招摇地在背后数钱呢?

话说回来,《变形金刚》是什么?是来自好莱坞的狗血大片,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娱乐至死的味道。007若不开宝马车,影迷还不答应呢。可见,电影与其他任何艺术形态一样,并不避讳生活本身,但还是遵循自己的逻辑。伊利当初曾提出让大黄蜂喝牛奶的要求,被导演拒绝了,“导演的原则是变形金刚不能和牛奶有关联,因为违反电影角色本身的逻辑。”正如《变形金刚3》导演迈克尔·贝狡黠地宣称的那样“生活中充斥着商品,你们会碰到不同的商品……我郑重告诉大家,这不是在做广告,它们主要承担的是喜剧的元素,是激发表演灵感的道具。”

我们厌恶的并非植入广告,而是厌恶那些暴力打断我们和制造情绪落差的拙劣的植入广告。植入广告将来肯定会被多数观众以平常心看待。

□胡易容(广西 学者)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这只狒狒先是用牙齿反复的咬断长长的指甲,而后还用工具去清除脚趾甲下的脏东西

  修甲是在人类中十分流行的一种服务,脚趾甲和手指甲的美观和干净被很多人所重视。人们原以为,修甲的行为是人类的一种“聪明的”行为,动物们才不会注意到指甲的卫生和美观。但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博士里卡多—帕西尼(Riccardo Pansini)近日却无意中抓拍到了一只巨大的雄性狒狒修脚趾甲的有趣场景。

  据悉,该只狒狒的修甲手法十分在行,先是用牙齿反复的咬断长长的指甲,而后还用工具去清除脚趾甲下的脏东西,样子十分认真熟练。面对研究人员的镜头,这只狒狒却没有感到尴尬,继续修自己的脚趾甲,仿佛像人们暗示,我们要比人们之前预想的聪明得多,可不要小看我们!在以前,人们曾发现猩猩们会制作出属于它们自己的“钓鱼竿”,但从未想到狒狒也会做出这种复杂的行为,这不禁让研究人员感到有些吃惊。


人们从未想到狒狒也会做出这种复杂的行为,这不禁让研究人员感到有些吃惊

  帕西尼博士表示道,他当初将相机摆放在狒狒的“领土”中,是为了获得关于狒狒的生活细节相关资料,但这个修脚趾甲的狒狒着实令他感到意外。而被“囚禁”是狒狒做出此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它们不用将注意力投注在觅食和交配上,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做些闲杂事情。因此,人们在动物园中偶尔就会看到动物们做出一些古怪的行为。他认为,狒狒修脚趾甲的行为也许并不复杂,由于狒狒多用脚趾甲来挠耳朵,这或许只是它们为了防止耳部细菌感染的一个必要方法,同时也是卫生方面的一个重要行为,对于在野外生活的狒狒来说更是如此。而研究人员们也借此发现,弄清楚了关于狒狒们的一些生活习惯。

  而来自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博士阿曼达—西德(Amanda Seed)则表示,她并不确定狒狒修理脚趾甲的特殊行为是为了清洁脚趾甲中的赃物。比如说大猩猩,它们有时会将树枝专门改造成独特的“牙刷”,可它们将该“牙刷”树枝伸进牙齿中的目的却并不是为了刷牙,而是为了吸引一些白蚁。同样,她认为,狒狒的修脚趾甲的行为,也许并不是为了清洁,而是为了其他不为人知的目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6号墓中的象牙梳有“太极图”

  在不久前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内,有一把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这是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象牙雕刻精品之一。令人惊叹的是,在梳身雕刻的“S“形图案颇像后世的太极八卦图,就是这把梳子将“易学源于商周之说”提前了两千年以上。著名的考古专家、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学海研究员讲述了这把梳子的发现过程和它非同寻常的意义。

  施工发现史前墓地

  大汶口文化惊世呈现

  年近八旬的张学海先生曾主持过齐鲁、薛故城和大汶口、东海峪、城子崖等遗址以及明鲁荒王墓等多项重要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是研究东夷文化的著名专家。

  据张学海介绍,1959年,在修建京沪铁路的过程中,在泰安大汶口镇的施工工地上挖掘出了一些年代久远的陶器碎片和墓葬,于是文物部门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随着大规模的发掘,一个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发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安市的大汶口镇,分布在大汶河两岸,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6200至4600年,跨度达一千六七百年,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属于父系氏族社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上千件,其中有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异常精美。生活用具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

  张学海说,大汶口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文物所反映出的文化总体水平,在全国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名列前茅。大汶口出土文物中有诸多骨牙制品,其中有两件象牙梳。

  一把精美的象牙梳

  暗含八卦玄机

  张学海说,在发掘的10号墓中,随葬品达100多件,是最富有的墓葬,墓主可能是一位老年女性,其中出土了一件象牙梳,没有雕刻花纹和图案,仅留存了三齿。

  与10号墓紧邻的26号墓也是一座大墓,出土了60多件器物,它的年代比10号墓早些,墓主人是成年人,骨架未作性别鉴定。就在这个26号墓中,也出土了一件象牙梳,象牙梳完好无缺,有繁复镂孔雕刻图案,异常精美。这把象牙梳,背厚齿薄,整体略呈长方形,约有17厘米长,顶端有四个小缺口,其下透雕三个圆孔,梳身中部用平行的三行条孔组成类似“S”形(亦称作“8”形)的透雕装饰,内填T字形花纹,在“S”字形装饰的左右两侧刻出对称的三个条孔,上方刻有一道条孔,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装饰画面,条孔为刻具一次刻成。象牙梳的下端有15个(不算两边)细密的梳齿。张学海告诉记者。这把象牙梳是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件象牙镂孔工艺品,反映了大汶口的雕刻艺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梳身上雕刻的“S”字形图案颇像后世的八卦太极图。“刚开始,人们只是认为这件梳子雕刻精美,没考虑到花纹有什么含义。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些学者开始猜测,这件梳子上刻画的是原始的八卦符号!”张学海说。

  “太极图的祖形”

  伏羲生活在大汶口时代?

  在中国上古传说中,一直流传着伏羲始做八卦的传说。《系辞传》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于是始做八卦……”难道伏羲生活在大汶口时代?

  据张学海介绍,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逄振镐先生是研究东夷文化的专家,他认为,这把梳子上刻画的图案就是原始的八卦符号的源头,它与原始八卦、与伏羲(太昊)“始作八卦”的传说和记载可能有关系。他将象牙梳上“S”形和其中的“T”形(其中的“—|”形释为上、“|—”形释为下,与金文同)视为阴阳鱼太极图的祖形。他认为,东夷居民有太阳崇拜的观念,这是“太阳的象形”。“S”下面则是直条纹的梳齿,这密密的梳齿正好是海水的象形。上为太阳,下为海水,上为乾,下为坤。

  张学海还告诉记者,临沂市博物馆的李玉亭从事《易传》研究,他认为:八卦符号源于先民观察天象,以摹画鸟兽足迹之文为鉴,摹画天地、星辰运行的轨迹,由此推衍出天、地的卦形,并由考古发现象牙梳上的刻画得以证实。李玉亭的观点是,象牙梳上的三个圆孔,象征着日月星“三光”,“S”形是由乾卦组成的,象征天道运行的规律。两边的条孔是坤卦,象征地。上下相对的“T”形,是甲骨文、金文中的“上下”两个字,有天地的意思。李玉亭认为,古人观察天体运行,这是太阳从地面、海上升起、降落,生生不息的象征。

  刻画天地之数

  象牙梳是神器

  记者注意到易学专家、云南大学教授黄懿陆的观点,他也认为这是一个太极图。黄懿陆认为:象牙是非常坚硬的。6000年前,人类社会尚未产生金属制品,要把象骨刻成梳齿,并凿穿形成三个孔,那是非常困难的。可想而知,这并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品,而应该是一件精致的神器。所谓“梳齿”,当然有梳头的作用,但平时主要是便于携带,以其齿插在头上发间,随时准备计算,作为仰观天象、俯察万物使用的神器。诚如《易·系辞下》所言:“仰则观天象,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文解字》“示”字条也说:“天垂象,见(现)凶吉,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古代先民的阴阳八卦天地图,所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他还认为,这是刻画在象牙骨上的天地之数,是海上日出之后的天地阴阳图。在这把“骨梳”的上部,用三个圆孔表示易学中“太极生两仪”之义,大汶口的古人在“骨梳”中间部分继续用四种“两仪”的表达方式,完成了“两仪生四象”的生成转化过程。

  “以上观点如果得到证实,八卦的发明时间应该是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不是周朝时期带有神话色彩的河图洛书学说。虽然人们可以这样推测和想象,但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还需要严谨的证据和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出土文物来佐证。”张学海说。

  这些观点是否只是想象和推测,有没有足够的证据来佐证这一观点呢?这一时成为悬念。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佛山河宕古人生活场景复原陶俑。图/何波(除署名外)

  时间大约是4000年前,我们所在的珠三角平原仍是一个古海湾,而在这个海湾的西侧岸上,人类文明之火早已燃起。这里,生活聚居着一个人类群体,他们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懂得使用陶制瓶罐,打磨石斧,圈养动物,甚至还开始人工培植水稻。他们所创造的一切,后世称为“古椰贝丘遗址”。

  2007年初,中国2006年十大考古结果公布,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上榜,成为佛山首个荣登这一殊荣的考古遗迹。而该遗迹给我们展现的,正是佛山远古祖先,在4000年前的丰富生活状态。不仅是高明的古椰,4000年前的佛山已经出现多个原始人聚居点,比如说澜石的河宕、顺德龙江,有考古专家分析,那个年代珠三角各地发现的古人类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族群,但与当时的中原文明对比,那时期的珠三角古人仍落后一点。

  大猜想

  4000年前他们或这样生活……

  时间大约在4000年前,当时的珠江口仍是一个大海湾,这个海湾的西岸是一片连绵的崇山峻岭,茂密的原始森林绵延到海边,而在山脚海边较为平缓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群古人——古椰古人。这是一个人口不少的原始部落,他们已经懂得使用木器,一名少年正手持一块削过的木头用力撞击一颗坚果,然后美美地品尝着里面的果仁。而在不远处,几名壮年男子正在用石片切割一头大象的肉,这是部落壮男们在之前一天奋力捕获的大猎物,足够大家吃上好长一段日子。除了大象,牛、鹿、野猪以及一些鱼类都是他们喜欢捕猎的食物,在这片栖息地中,拥有丰富的生物群。

  古椰古人的部落里,不仅会打猎,同样也会培植。在村落前的一片空地上,种植着一片水稻,他们懂得怎样去种植,当然也懂得怎样去吃这些水稻。从那时开始,种植水稻已经不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古人的专利。

  佛山古人参加“凿牙”仪式

  同样是4000年前的一天,我们把目光稍微东移到禅城区的河宕村。一名女性古人照例起了个大早,吃完昨天采集上来的生蚝早餐后,坐在织布机前为家人缝补准备过冬的衣服。丈夫此时走出位于河宕附近的圆形茅草屋的家外,拿着一把矛,往丛林走去,希望能打上一头野猪,好为接下来的几天准备丰盛的晚餐,庆幸的是丈夫也不孤单,有好几户邻居家的壮丁一齐陪同打猎,她放心不少。她心想,如果打不到猎物,就让丈夫多去烧点陶器,到附近的水边采集生蚝,也可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一边摆弄手中的织布机,她一边回忆起前几天丈夫参加的部落成人礼。她站在人群中,看着部落长拿起手中的石器,狠狠往丈夫口中凿去,一颗大牙应声而下,她心里如小鹿般乱撞。按部落的习俗,丈夫正式参加完“凿牙”的礼仪,就算正式长大成人了,可以娶妻生子。一想到自己的身份也从此改变。不知不觉,她的脸上泛起红晕。

  这也许是4000年前,佛山古人最稀疏平常的一天。

  珠三角多处发现三四千年前古人遗迹

  东莞村头遗址:

  在珠江虎门入海口东岸,虎门镇村头村西大山园,有一块神秘的台地。在这块面积达到万余平方米的台地之下,一个古村落静静地躺在那里。这就是村头村遗址,3500年前的贝丘文明。1989年至1993年间,广东省博物馆和东莞市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东莞市博物馆分别两次对这个遗址进行了抢救式发掘,发掘面积达到3375平方米,发现商代和明代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商代遗存最为重要。在村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可修复的大型器件就有200件之多。

  据了解,当时出土了陶质小口折肩罐、釜、豆、器座等生活用品和石铲、石斧等遗物,出土的陶片之丰富,为当时广东省考古发现之最。

  肇庆高要茅岗遗址:

  高要茅岗遗址位于金利镇茅岗村茅岗山南北面的山脚下的鱼塘中,年代为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近五万平方米,1978年10月被发掘。经专家考证,是广东近江河最大的一处先秦时期水上木结构建筑遗址。现在遗址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文化层厚约1米,堆积中含大量贝壳及动物遗骸。

  茅岗遗址最大的特色就是发现水上建筑的遗址,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三组干栏式水上木结构建筑遗址,呈长方形。

  溯源佛山两大遗址

  古椰贝丘“广东河姆渡”

  2006年,由于广明高速的兴建,深埋地底数千年的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出现在世人面前。考古人员在古椰贝丘遗址中发现三件尚未腐烂的人类加工木器,在岭南地区尚属首次。其中第一件木器为木槌状工具,手柄处有明显的砍削痕迹,经判断该器具为古人敲击坚果的木器。第二件木器为一根圆形木棍,前端已被大火烧去大部分,这是古椰古人用来生火和烤食物的工具。第三件木器和新制造的木器没有区别,光鲜如新,该方形木板上有数个人为钻出的孔洞,专家初步分析怀疑为古人划船用的船桨。

  古椰贝丘考古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莫过于20粒形态稻谷,这些稻谷在密封的胶土层和积水中完全没有炭化,保存完好。当时的考古专家表示,在古椰贝丘发现稻谷的考古意义不亚于河姆渡遗址从出土稻谷的形态来判断,这批稻谷为人类栽培的,这为研究岭南稻作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专家发掘了解到,4000年前的古椰古人已经开始捕猎大象作为食物,当时这一区域动物、植物遗存保存之完好,简直是一个奇迹。

  河宕遗址让佛山制陶史前推两千年

  佛山河宕遗址贝丘文化位于佛山市澜石河宕乡河南村旧墟,北江支流东平水道从遗址西南流入潭州水道,西边是一片低矮山岗,东南是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该遗址是一个土墩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距今约4000年。

  1977年开始,广东省博物馆和佛山市博物馆联合对这里进行了挖掘。发现了大量生活居住遗迹和文化遗物,获得各种石锛、斧穿孔铲形器、凿、矛、镞、砺石及石环、石环芯等600多件;可复原陶器近20件。河宕遗址还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墓葬77座,经科学鉴定其性别、年龄和体质特征达57座,发现其中19个男女为人工拔牙个体,是我省目前发现的拔牙个体数量最多的一处。

  禅城区文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宕文化的出土还原了四千年前佛山人在这里生存和繁衍的风貌。以往说佛山的制陶业或者制陶史,都是始于唐代或者唐宋的,而河宕遗址中制陶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200~3500年前,也就是说,佛山制陶业的历史往前推进了至少2000年。”

  专家:

  3500年前珠三角古人迈入文明门槛

  1、三四千年前上述各地的古人是不是同一族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表示,近年来珠三角各地陆续挖掘出3500~4000年前的一批古物,从考古学文化范畴来看,均属佛山河宕贝丘文化的一部分,而珠三角当时的居民很有可能来自同一个大族群。可惜,考古学家目前手头上掌握的资料仍未充足,待进一步挖掘探测。

  2、对比当时的中原文明,3500年前南粤文化是否先进?

  邱立诚认为,3500年~4000年前,当时中原地区已进入商时期。“当时的珠三角古人可以说他们刚刚迈入文明的门槛。”

  不过,邱立诚表示,3500年前,珠三角古人虽然已经会使用如戈类这种兵器,表示已经进入文明状态,但同时也保留了原始部落的生活习性。“从佛山、东莞、肇庆等地的遗址资料显示,人们生活的居民区和墓区两者没有分开。此时,中原地区已步入青铜时代,人们的居民区和墓地是严格分开,这一点上,珠三角古人仍未开始全盘接受。”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未经证实的亚马逊原住民部落,生活在稻草覆盖的小屋里


这个不明印第安人部落据信属于帕纳语族


这个原住民社区靠近秘鲁边境,栖身于面积巨大的野猪谷保护区。野猪谷保护区的面积与葡萄牙不相上下,至少生活着14个不与外界接触的部落


这个部落据信自己种植玉米、香蕉、花生以及其他作物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巴西政府官员表示,他们已经证实亚马逊雨林存在一个不与外界接触的原住民部落。在此之前,卫星发现了这个共有大约200人的部落。本周,亚马逊西南部靠近秘鲁边境的3个面积巨大的空旷地带得到证实。在当地政府部门——国家印第安基金会的考察队搭乘飞机获取更多数据之后,这个迷失部落的存在最终得到证实。

  国家印第安基金会之所以利用飞机是因为不想打扰这个与世隔绝的部落。对于这种部落,巴西的政策是不与之进行接触,但采取措施防止他们的土地遭到入侵,以保护他们的自治性。据国家印第安基金会估计,亚马逊地区共生活着68个与世隔绝的部落。

  这个最新得到证实的部落生活在4座大型稻草屋顶建筑内,种植玉米、香蕉、花生以及其他作物。初步观察发现,这个部落可能属于帕纳语(pano)族。帕纳语族的足迹从巴西亚马逊地区一直延伸到秘鲁和玻利维亚丛林。

  这个原住民社区靠近秘鲁边境,栖身于面积巨大的野猪谷保护区。野猪谷保护区的面积与葡萄牙不相上下,至少生活着14个不与外界接触的部落。国家印第安基金会野猪谷协调人法布里希奥-阿摩林表示:“证实与世隔绝的部落存在并对其进行保护是巴西公共政策的一部分。证实这些部落的存在需要长达几年的系统性工作。”

  阿摩林称,这一地区不与外界接触的部落较为集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居住区。除了已知的14个部落外,国家印第安基金会还通过卫星图像或者实地勘察,证实另外8个部落的存在。阿摩林说保护区内的原住民人数大约在2000人左右。他们的文化和生存受到非法捕鱼、狩猎、采伐和采矿的威胁,此外,农民的生产活动、传教士活动以及巴西边境一带的毒品走私同样对他们的生存构成威胁。秘鲁亚马逊地区的石油勘探也破坏了这一地区的稳定。

  尽管面临这些威胁,绝大多数巴西原住民仍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传统。很多原住民多年来为了保护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顽强斗争。他们最终获得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并写入巴西1988年宪法。根据宪法规定,所有原住民祖先留下的土地都要在5年内划分界线并移交给原住民部落。迄今为止,11%的巴西国土以及近22%的亚马逊地区移交给原住民部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对体重影响较大,如看电视、吃薯片、喝含碳酸饮料、熬夜能稳步增加体重。

  研究人员认为,与其发胖后痛苦减肥,不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阻止发胖。

  饮食影响

  研究小组分析3项大型健康研究中近12.1万名美国人的数据,探求饮食、运动和睡眠习惯对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对体重影响最大。

  这3项研究每4年调查一次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和体重情况,延续20年。研究伊始,所有研究对象体重正常,身体健康。随时间推移,他们体重逐渐增加,平均每人每4年增重逾1.5千克,研究结束时平均每人增重7.6千克。

  体重增加较多的研究对象,平均每天摄取薯片0.76千克、土豆0.58千克、加糖饮料0.45千克、未加工红肉0.43千克和加工肉制品0.42千克。

  路透社22日援引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流士莫扎法里安的话报道:“体重逐步增长,而且历经这么多年,研究人员和个人难以发现致胖的特定因素……是这些细小选择的效果叠加所致。”

  应重品质

  莫扎法里安说,防止发胖或许比让肥胖人士减肥更为有效。

  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和近17%的儿童属于肥胖人群,罹患Ⅱ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增大。治疗肥胖相关疾病一年耗费1470亿美元,占美国医疗支出将近10%。

  研究人员发现,体重减轻或长年保持稳定的研究对象较少食用加工食品。莫扎法里安说:“如果你多摄入水果、蔬菜、全麦和坚果,体重会减轻,这可能因为它们取代了其他食物。”

  研究人员说,并非所有食物只要适量摄取就有益健康,食物同样有好坏之分,摄取食物应注重品质。

  莫扎法里安说,不同食物对身体影响各异,同样是1卡路里,不同食物对饱腹感、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和其他机体生物反应的影响不同。

  其他习惯

  除饮食变化,其他生活习惯同样影响体重,如每天看电视一小时,每4年会增重0.14千克。

  睡眠有一定的影响。每天睡眠6小时至8小时的研究对象体重不易增加;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8小时的人则容易增重。

  另外,时常锻炼身体的研究对象在20年研究期间体重增加较少。

  研究论文由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发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社会学研究早已发现城市居民更易因压力大出现精神疾病,而一项最新科学研究又为此提供了证据,其结果显示,在面临压力时,常在城市生活者和常在乡村生活者的大脑会有不一样的反应。

  英国《自然》杂志23日的封面文章说,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试验。32名学生志愿者参与了一项较难的数学测试,并且在测试过程中会从耳机里听到来自研究人员的负面消息,说他们的进度落后于平均水平,可能难以通过考试。在受试者处于这种压力较大的环境时,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测了他们大脑中不同部位的活动情况。

  结果发现,那些当时正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大脑中的杏仁核活动增强,而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另一个名为扣带皮层的部位活动情况也与城市生活背景有关,在城市中生活时间越长,这个部位的活动就越强。由于杏仁核和扣带皮层的功能与负面情绪有关,“城市人”大脑的这种特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他们更易出现精神疾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最近摄影师丹尼尔·考克斯在南极洲里塞-拉森(Riiser Larsen) 冰原上拍摄到大量皇企鹅附身低头,集体悼念死亡幼仔的画面。从照片上看,可以感受到它们对小企鹅的死感到非常悲伤。


在南极洲,大量皇企鹅附身低头,集体悼念死亡幼仔。

  考克斯过去25年一直在地球两极奔波,给北极熊和企鹅等拍照,每天近距离接触它们。他说:“他的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在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壮观美景的同时,也得接受生命逝去的残酷事实,看到皇企鹅像人类一样俯下身体,集体悼念死亡的幼仔,令人感到很痛心。它们弯着腰,看似很悲伤,它们在冰面上四处徘徊,试图找到它们的幼仔。小企鹅的死亡原因不明,但是科学家告诉我说,他们以前从没听说过这种事情。天气和饥饿等可能是导致幼年企鹅大批死亡的原因,缺少食物是会引发这种不幸的。”


躺在Riiser Larsen冰原上的小企鹅的遗体。

  不过考克斯的工作也有很多开心的时候,他已经在加拿大花了大量时间,用来观察生活在那里的野生生物。他说:“过去25年我拍摄的最令我满意的照片,是一只雌性北极熊出现在距离相机镜头仅有数毫米的地方,样子非常可爱。我利用一辆苔原雪车(Tundra Buggy)从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的一个基地出发,这辆车是北方边境探险捐献给慈善机构北极熊国际(PBI)的。”


在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哈得孙湾,一只好奇的北极熊凑到相机镜头前。

  考克斯说:“这辆车是为北极熊国际在北极寒冷环境下捕捉动静画面特意设计的。通过车下的一个舱口,我的照相机能放得更低一些。在这次考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只北极熊和它的两个孩子。相机激起了熊妈妈的好奇心,为了一探究竟,它用舌头舔了舔透镜,结果我花了20分钟才把它的唾液擦干净。如果为了拍摄一张以前从没见过的精美照片,你在自然环境下惊扰了北极熊,你可能会遭到致命攻击。要是你受到攻击,那只北极熊就会被打死。作为一名野生生物摄影师,我认为这是违背常理的。”

  考克斯来南大洋这个地方至少已有3次,已经与地球上这片最荒凉的土地有了感情。他说:“在南极洲拍照很困难。它那像沙漠一样整齐划一的风景非常漂亮。不过我捕捉到的这张最好的野生生物照片,是在崎岖不平的南乔治亚岛上拍摄的。站在数万只帝企鹅中间,是件非常奇妙的经历,这就如同亲眼看到一头重达2000磅(907.18公斤)的海象在展示自己的力量一样。”


在南极,丹尼尔·考克斯手持相机站在一群企鹅中间。

  就像在北极一样,考克斯在南极洲也看到野生生物面临的生存威胁。50岁的他说:“过去20年我在北极环境看到的巨大变化,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考克斯生活在美国蒙大拿州波兹曼镇。“北极熊需要在冰上寻找食物,1987年北极熊能在11月中旬返回冰面。然而去年直到12月7日它们才得以重返冰面。这意味着北极熊又有整整一个月无法觅食。据科学家估计,生活在加拿大哈得孙湾西区的北极熊可能会在未来30年全部灭绝,或者是数量急剧减少。”


一只北极熊幼仔爬上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附近的一棵树。

  阿尔伯特大学教授和北极熊国际资深成员安德鲁·德罗彻宣布,今年海冰变薄将导致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并指出这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他说:“这对北极熊的种群数量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冰层变薄后,北极熊将无法获得充足食物。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北极熊主要捕捉环斑海豹、髭海豹,部分地区的北极熊还吃格陵兰海豹。”


两只北极熊在加拿大马尼托巴丘吉尔摔跤,丹尼尔·考克斯把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瞬间拍摄了下来。

  据生物多样性差异中心(Centre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与考克斯密切合作的科研组说,现在哈得孙湾西部的海冰开始融化的时间已经比30年前提前大约3周。该科研组称,从1987年到2004年间,生活在该海湾的北极熊的数量已经下降22%。生物多样性差异中心发出警告说,地球上的19种企鹅面临灭绝危险,其中包括生活在南极洲的企鹅,例如著名的皇企鹅。(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种蜘蛛叫做“潜水钟蜘蛛”,它们能在水中有效地呼吸,每天仅露出水面呼吸一次,它们可以在水下捕捉猎物

  目前,科学家揭示一种完全生活在水下的神秘蜘蛛物种的隐密生活。

  这种蜘蛛叫做“潜水钟蜘蛛”,它们能在水中有效地呼吸,每天仅露出水面呼吸一次空气。每只潜水钟蜘蛛都在水面植物上编织一个蜘蛛网,再被自己束缚在其中,蜘蛛网中充满着空气,可附在蜘蛛腹下。

  潜水钟蜘蛛一生都在水下度过,甚至也在它状如潜水钟的蜘蛛网内产卵。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罗杰-西摩(Roger Seymour)和来自德国洪保德大学的同事斯蒂芬-赫特兹(Stefan Hetz)发现这种蜘蛛使用蜘蛛网相当于鱼类的腮,这使得它们可以从水中提取氧气,而一直逗留在水中栖息猎食。

  这两位研究人员从德国艾德河中捕捉到几只潜水钟蜘蛛,然后将它们放置在一个水温适宜、水草丛生的滞水池塘中进行观测,希望揭晓它们神秘的猎食策略。当蜘蛛网编织完这个闪烁发光的蜘蛛网之后,科学家刺破蜘蛛网中的氧气囊,潜水钟蜘蛛便离开了这个水下蜘蛛网。

  他们发现潜水钟蜘蛛可从多数滞水池塘,甚至是炎热的天气下吸取氧气。同时,他们还发现水下蜘蛛网中的气泡在氮散布在水中之前可持续1天多时间。

  西摩博士称,而之前的研究报告显示,潜水钟蜘蛛必须每天每隔20分钟到达水面呼吸空气。他强调指出,这种生活方式有利于蜘蛛长时间地逗留在水下,而期间无需到水面呼吸新鲜空气,这不仅保护自己免遭掠食者攻击,而且不会引起附近猎物的警惕。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期刊上。(叶孤城/编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五六月份,不少毕业生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开启全新人生,悠闲的校园生活被紧张的职场生活所代替。职场需要的不是“木头人”,不是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的黛玉性格,职场人当如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的薛宝钗。作为职场菜鸟,是当娇嗔自我的黛玉还是玲珑自信的宝钗?

“黛玉”式职场菜鸟

生活在职场,再没有类似爸妈的唠叨、老师的说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就像生活在贾府中的林妹妹一样,没有人会告诉你: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因而,有些职场新人浑然不知自己有哪些让别人讨厌的毛病,这些毛病,被称作菜鸟的职场“雷区”: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虚心领教,盲目幻想早晚有一天会超越他们每个人,实则技能达不到企业要求。比如,很多毕业生都在学校制作过EXCEL文件,但实际工作中的EXCEL表格非常复杂,新人们仅仅凭借在学校中的所学,常常束手无策。

特立独行,不拘小节,用自己的方式行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认为他们已经OUT了。对于毕业生来说,求职前应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与要求,确定选择了一家公司,就表示认同公司的规定和企业文化,而一些毕业生并没有做好遵守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企业要求工作时段不穿运动鞋的规章,会表达出“为什么不能穿运动鞋”的想法。

自由散漫纪律意识差,总能够为自己的失误找到借口,不喜欢被别人管教和约束,工作没有积极主动性。比如,无法按时打卡,或者经常请假。菜鸟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卡啊?

心理脆弱受不了批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在学校中是老师的宠儿,在家是父母的宝贝,因此有些毕业生比较娇气懒散。可是进入职场后,工作有时间和质量要求。有些新人被领导批评,可能领导说了一分钟,毕业生便要在卫生间哭上半天。

推卸责任,缺乏独立承担能力。一些新人总想找清闲,缺乏独立承担的能力。因此,刚入职的学生对于老板交代的工作只是为了做而做,并不知道老板希望将事情做成什么样。就如同在学校考试一样,只达到60分就满足了。这样容易被别人越落越远。

“宝钗”式职场达人

不违反劳动纪律。老员工总是有些福利的,小动作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进度,领导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很多新人觉得这不公平,感觉盯在自己身上的眼睛太多了,给同学打个电话,就被人“打小报告”。其实,身为新人,不要攀比这些福利,应做到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时不开小差。

争做小事印象好。有些机灵的新人,刚进入公司就争做办公室的事情,以积极的表现引起领导的关注,但过一段时间,新鲜劲儿过去了,往往就懒惰了,没有什么表现了,让人觉得前后不一,反而更容易引起反感。其实,身为新人,应该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而且一定要低调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比如,复印机没纸,悄悄加上,饮水机没水,主动打电话。

懂得沟通魅力。注意称呼,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务,不管对方和你的职位有多少级的差距,称“您”“老师”或“×姐”“×哥”比较适合。不刻意讨好,开玩笑要有“度”,学会友善地尊重别人。工作之外,要懂得和同事分享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或组织周末一起活动等。但是不要随便和谁过于热乎,在没有搞清楚人际关系前,不要轻易加入公司小团体。不谈论别人的是非及私生活,不过多地要求别人。

不害怕犯错误。一定要多向前辈们请教,虽然即便如此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千万不要在接受领导和同事批评的时候,还借口连连。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按照别人的指点,弥补错误的损失,并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计较个人得失。身在职场,一切为了公司利益出发,尽管拿到的项目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满意,或许为了工作不得不舍弃在意的约会,但都不要将自己的损失或付出挂在嘴上、记在心里,须知只有将本职工作做好,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面对困难重重的工作过程、不平衡的金钱回报,不妨试着感激“这是对自己的历练”吧。(索知方)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8 页,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