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志愿者正在努力营救这头体长44英尺(13.41米)的抹香鲸,它被冲上克利夫兰雷德卡海滩后,最终不幸死亡
志愿者正在努力营救这头体长13.41米的抹香鲸

人们无法营救这头20吨重的海中巨兽,或者把它拖向海里。营救人员表示,任何想让它重新漂浮起来的尝试都很残忍
人们无法营救这头20吨重的海中巨兽,或者把它拖向海里

  一头长达44英尺(13.41米)、重20吨的抹香鲸由于迷失方向游向海岸,31日黎明后不久在英国雷德卡海岸上搁浅。尽管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想要拯救它,但都无济于事,最终它在上午9点后死亡。

位于东北地区的这片海滩上的异常景观。在地平线方向是一艘集装箱船,在海滩上是一群人正在围观一头搁浅的鲸
位于东北地区的这片海滩上的异常景观。在地平线方向是一艘集装箱船

有备而来的家庭正在这头抹香鲸周围拍照,营救人员认为它在北海迷失方向后搁浅在这里
有备而来的家庭正在这头抹香鲸周围拍照,营救人员认为它在北海迷失方向后搁浅在这里

  英国潜水员海生救援队的理查德·艾德敦接到求救电话赶到现场,他表示,北海的环境对这种庞大的生物来说非常糟糕,任何想让它重新漂浮起来的尝试都会很残忍。尽管消防人员在不断向它身上喷水,但是这头有一个部分身体淹没在水中的抹香鲸最终还是停止了呼吸。艾德敦说:“虽然北海也生活着鲸类,但是这里的环境不适合抹香鲸,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不在这里。这头被困鲸鱼没吃东西,它已经开始营养失调。由于没有饮水,它已经脱水。鲸从食物里获得水分。这种情况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最终将会导致悲剧发生。”

靠近这个庞然大物,你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它的威严
靠近这个庞然大物,你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它的威严

抹香鲸的身体在晨光下闪闪发光,头顶上空是碧蓝的天空,由于北海没有食物来源,这头抹香鲸已经开始脱水
抹香鲸的身体在晨光下闪闪发光,头顶上空是碧蓝的天空

  他表示,营救人员能让重达5吨的鲸重新回到海里,但是这头鲸比这个上限重4倍。“如果我们能重新把它放归海洋,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在重新把它推向饥饿,这么做非常残忍,这是我们不愿意做的。尽管它现在已经死了,但这是更好的选择。”许多人闻讯来到这片海滩,只为一睹它的风采。58岁的马丁·尤恩家住北约克郡瑟斯克,目前正在享受期中假的他在广播上听说抹香鲸被困的消息后,特意跑过来看一看它。他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它还活着,会更有趣,然而不幸的是,它已经死亡了。大自然很奇妙。”

最初消防人员认为往它身上喷水会对它有帮助,但是结果证实,这么做无济于事。
最初消防人员认为往它身上喷水会对它有帮助,但是结果证实,这么做无济于事。

  史蒂夫·古德斯温负责雷德卡和克利夫兰委员会的社区安保事务,他表示,他们拉起了警戒线,因为这可能会对健康有危害。这头鲸会通宵呆在海滩上,由保安看护,1日动物学家将会进行验尸。警方、委员会、消防人员、潜水员海生救援队、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和海岸警卫队均参与了这项营救活动。古德斯温说:“从环境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保持海滩清洁卫生。显然死亡动物给该社区带来了健康风险,我们必须把这种风险降至最小。”(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最近有人在刚果维龙加国家公园拍到自然界发生的感人一幕:一只山地大猩猩母亲像人类一样哀悼死掉的孩子,满脸流露出伤心和不舍。

  1.哀悼孩子的大猩猩母亲

哀悼孩子的大猩猩母亲
哀悼孩子的大猩猩母亲

  上个月,护林员伊诺森·姆布拉努维在维龙加国家公园拍摄到初为人母的鲁祖兹的这些画面,它显然正在哀悼出生不足2周的死亡幼儿。据姆布拉努维说,这只雌性大猩猩带着死去的孩子长达一周时间,像往常一样悉心照顾它。我们早就知道大猩猩会照顾死者。例如姆布拉努维至少看到过3次与鲁祖兹类似的行为。

  维龙加兽医简·拉梅尔说:“虽然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它们的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但是一些大猩猩确实表现的很悲伤,或者不愿接受个体死亡的事实。去年当一只成年雌性大猩猩死亡时,它的3个儿子在它身边守了24小时。我认为它们很伤心也很困惑,与我哀悼死者时的感受一样。”拉梅尔是山地大猩猩兽医项目的区域负责人,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山地大猩猩。

  2.家庭事务

家庭事务
家庭事务

  今年4月,鲁祖兹(中)在亲人的陪伴下,把孩子的尸体放在它身旁。鲁祖兹属于由38只大猩猩组成的卡比里济家族一员,这是维龙加国家公园里最大的一个大猩猩群体。同该公园的很多大猩猩一样,鲁祖兹的名字是根据一名因公殉职的护林员的名字命名的。护林员姆布拉努维表示,孩子夭折可能对大猩猩打击很大。雌性大猩猩的妊娠期很长,而且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导致山地大型每6到8年才能成功养活一个猩猩婴儿。鲁祖兹的幼仔的死亡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姆布拉努维表示,新生大猩猩夭折的事情非常常见。他说:“它们在玩耍时可能会踢伤对方。”像鲁祖兹这样初为人母的大猩猩“有时并不知道该如何保护小宝宝”。

  3.像人类一样聚集在一起

像人类一样聚集在一起
像人类一样聚集在一起

  4月,年轻大猩猩和成年雌性大猩猩聚集到鲁祖兹和夭折的婴儿周围,像是在对它表示同情,甚至是举行哀悼仪式。护林员姆布拉努维表示,有时家庭成员会发出轻轻的哭泣声。有时“它们似乎是在试探性的看一看幼小的猩猩是不是还能醒来”。科学家反对把人类的情感表现强加在动物身上。但是他表示,看到大猩猩照顾死亡婴儿的画面,很难不认为大猩猩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它们确实跟人很像。”

  4.休息处

休息处
休息处

  4月,鲁祖兹躺在死亡幼仔的旁边,另一只雌性大猩猩和它的幼仔陪在它们身边。拉梅尔说:“很多大猩猩母亲会继续带着死去的幼仔长达很多天,但是有些会在幼仔死亡不久后放下它们独自离去。大猩猩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名抢修人员14日上午突感不适,不治身亡。这是这座核电站发生辐射物质泄漏以来首名抢修人员死亡。按照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的说法,男子年过六旬,并非死于过量辐射,死亡原因有待调查。

  医生称或死于心脏病

  东电没有介绍猝死男子的具体身份,只是说他并非东电职员,而是“合作企业”即次级承包商的一名雇员。

  这名男子当天早晨6时开始与另一名作业人员在储存辐射污水的集中废弃物处理设施内搬运电锯等器材。大约50分钟后,他报告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随后晕倒。7时过后,他被抬入核电站医务室,已经失去意识。8时35分左右,他在附近福岛县磐城市急救中心接受抢救。9时33分,医生确认他死亡。

  “他受到0.17毫希辐射,”东电发言人森吉典(音译)说,“但他身穿防护装备,体内没有发现辐射物质。我们还没有确认他的死因。”磐城市急救中心一名医生说,“死因极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不大可能是辐射。

  男子所受外部辐射远低于日本政府规定的紧急作业辐射量安全上限、即累计承受250毫希。东电介绍,其他作业人员没有抱怨健康问题。

  抢修人员多次中暑

  从东电介绍的情况看,这名男性工人可能属于“过劳死”。

  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以来,抢修人员需要穿着密封性强、较为沉重的防护服,戴防护面罩,携带辐射量测定器,不易补充水分,上厕所更不容易。尽管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时间一般定在较为凉快的6时至9时,但身着全套防护服装备,如同身处蒸笼,每次作业会出一身大汗。日本《每日新闻》14日报道,抢修人员已报告多起中暑病例。

  抢修人员同时面临心理恐慌之类“看不见的敌人”。从以往记录看,东电是否向非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足够安全培训或心理咨询,存在疑问。

  抗震楼内无医生

  东电本月4日说,打算改善抢修人员作业环境,措施包括在核电站内常驻医护人员,为工人提供健康诊断,每天早餐提供面包,午餐和晚餐提供盒饭,搭建预制板房作为临时宿舍,提供双层床和淋浴设施。

  然而,东电14日晚些时候承认,猝死男子晕倒时,普通工人、工程师等抢修人员临时居住的抗震楼内没有医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州立大学一座停车场10日晚发生枪击案,包括枪手在内的3人死亡。

  校警曼努埃尔·阿瓜约11日说,停车场为一幢6层建筑,惨剧发生在5层。校警和当地警方10日20时30分(北京时间11日13时30分)左右接警,赶往现场。

  美联社报道,两人当场死亡,一名伤员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按阿瓜约的说法,凶器在案发现场找到。受害者和枪手互相认识,枪手并非随意杀人,但与黑帮犯罪无关。

  调查人员没有说明受害人和枪手是否系这所大学学生,也未给出枪手作案动机。

  圣何塞州立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成立于1857年,是加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公立大学。(新华社专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马德里消息:西班牙东南部穆尔西亚自治区11日发生两次震级分别为里氏5.1级和4.4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10人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这是西班牙半个多世纪以来遭遇的人员伤亡最严重地震。

  里氏5.1级的地震发生于马德里时间11日晚上6点47分(北京时间12日凌晨0点47分),首都马德里也有震感。4.4级的地震在两小时后发生。到目前为止尚无中国人伤亡报告。

  西班牙首相府发布的公报说,地震目前造成至少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公报透露,地震发生时,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正在和国王卡洛斯会谈。在得知地震消息后,国王和首相立即指示救灾,萨帕特罗向灾区调遣了部队。

  穆尔西亚自治区的洛尔卡市在地震中受损较重,多座建筑倒塌,当地目击者说,在倒塌的建筑中有很多伤者。震中附近地区约有万人已被西班牙当局疏散。

  西班牙国家电视台的视频显示,洛尔卡市的教堂钟楼坍塌,将多辆汽车砸毁。很多人因担心余震选择在外露宿。当地居民形容到处是瓦砾,城镇已完全陷入混乱。洛尔卡市市长要求当地超市向灾民提供食品和饮用水。

  美国地质勘探局专家贝里尼指出,此次发生的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仅有1公里,属于浅层地震,虽然震级并不太高,但却能造成较大的破坏。他还说,洛尔卡的建筑老旧,也不容易抵御地震。

  西班牙上次发生的较严重地震是在1956年4月,那次地震震中位于西班牙南部格拉纳达地区,造成至少十余人死亡,70多人受伤。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班牙也曾遭遇过不少里氏4到5级的地震。完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5月11日电 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报道,最近,韩国首尔一家大型医院接收治疗即将分娩或刚刚分娩的7名孕妇,她们接连罹患不明原因的重症急性肺炎,其中1人因治疗无效于10日死亡。目前,该不明病毒让韩国的孕妇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对此,韩国卫生当局表示:“尚未查明致病病毒。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查明确切原因。”

  据报道,韩国疾病管理总部已召集流行病学调查专业委员、感染学会等各路专家,着手调查病毒真相。据卫生当局透露,原本健康的孕妇同时患上急性肺炎,出现严重呼吸衰竭症状,在国际上也算是史无前例。其中,35岁的B某3月末出现感冒症状,随后症状迅速恶化,12日被送往A医院接受了约1个月左右的治疗,但治疗无效死亡。

  报道称,重症呼吸系统疾病专家、蔚山医科大学教授高允锡说:“病患的共同症状是,先出现咳嗽、有痰等症状,然后以气道为中心,双侧肺出现迅速纤维化的现象。”这种肺炎与普通肺炎不同,出现“肺纤维化症”,肺部像干瘪的蜂窝一样变得脆弱,肺部功能渐渐退化。他还说:“每年能遇到2至4例产妇出现严重肺损伤或死亡的病例,但像这次一样同时发病实属罕见。”

  据悉,卫生当局正在面向韩国全国40家大学医院调查,是否有类似症状的产妇。据预测,肺组织检查需要两周,病菌DNA分析需要8周以上。韩国疾病管理总部感染病管理中心负责人梁秉国表示:“在国外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也占三成。其实,产妇并不是肺炎的易感染群,再说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出现相关病例流行的迹象,因此分娩前后的女性无需恐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拉登之死使他们再次感受无辜受害者之死的无比沉重,而不是杀死拉登的狂欢与愉悦。

5月1日晚,孩子从纽约打电话来,告诉我说本·拉登死了,奥巴马马上要有电视讲话。我旋即打开电视机,看了奥巴马的讲话,还有数百民众涌到白宫前庆祝。同一天晚上,我所居住的旧金山湾区联合城的“9·11”纪念馆前有数百民众聚合,他们手持蜡烛和鲜花,追思“9·11”死难者,气氛凝重。

看电视时,除了奥巴马的讲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报道员提到一位“9·11”罹难者的家属对杀死拉登的感想。这位家属说,有人死了,我不会觉得高兴,但这件事实在太特别了。

第二天,我读到另一则报道,提到一位名叫谢波德的妇女,她是“9·11”事件时从世贸中心大厦逃生出来的幸存者,“‘我不想为某个人的死而庆祝,我接受的不是这样的教育。’谢波德太太说,‘但这件事非常profound,非常profound。’”她用一个难以译成中文的字,一连说了两次,表达她的感受。

我在上课时问学生,你们怎么理解profound这个字,有可以代替这个字的吗?不止一位同学说“deep”。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译成中文的字,勉强可以译成“感触很深”。

伊拉斯谟说,成语或习惯语的表达往往只能用原来的语言,翻译以后就会言不达意。同样,那些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感情表达,往往也最难用其他语言翻译。我想为我接触到的美国人对拉登之死的感受寻找一个合适的字眼,这时我发现,我所熟悉的汉语说法,如“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大快人心”等,都派不上用场,而偏偏是这个“profound”出现在我的脑际。

“拉登之死”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这件事发生时,却又联系在一起。拉登的死,令许多美国人想到的,是“9·11”事件中以及在这之前,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被拉登组织策划的恐怖袭击所杀害的无辜死者。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拉登之死使他们再次感受无辜受害者之死的无比沉重,而不是杀死拉登的狂欢与愉悦。

哪怕在杀死敌人时,哪怕在处死极恶罪犯时,真正尊重生命的人,也无法感觉到快感和陶醉,这是对死亡极深的(profound)恐惧和厌恶,没有这样的恐惧和厌恶,也就不可能对生命本身怀有真正的敬畏。拉登就是完全漠视死亡恐惧和生命敬畏的人,其他恐怖主义分子也是如此,他们因此才会把死亡当作手段,去攻击那些无辜的人们。

当然,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能像谢波德太太那样看待拉登之死。就在我班上同学谈论这则新闻时,有位男同学很义愤地说:“我要把这些恐怖分子全都杀光。”无人接腔附和。大家不言语,那是因为,很多人知道,在大庭广众前,满不在乎地表现对死亡的兴奋,是“在坟地上跳舞”,很不得体。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011年4月16日开始,飓风袭击北卡罗来纳州,造成至少20人死亡

  美国南部地区7个州4月27日遭到龙卷风与强风暴袭击,迄今已造成至少350人死亡,数千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居第二位的严重龙卷风灾害。美国政府4月30日加强采取措施,为数千名无家可归的灾民提供紧急援助。

  星期五(4月29日)视察了重灾区亚拉巴马州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本周末又派遣了多名高官赶赴灾区,加强联邦政府对灾区的援助。

  数千名风灾幸存者被迫在已毁住家的框架内露宿,搬进帐篷或在朋友家栖身。

  巨灾风险评估公司(EQECAT)预测称,这次风灾造成的保险财产损失估计将在20亿到50亿美元之间。

  受灾最重的亚拉巴马州4月30日将该州死亡人数下修为249人,最初的报告称255人死亡。其他6个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乔治亚州、弗吉尼亚州与路易斯安那州——至少101人丧生。

  数千人在这次严重龙卷风灾害中受伤。

  这次风灾成为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居第二多的龙卷风灾害,预计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1925年,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伊利诺斯州与印第安那州发生的龙卷风灾害造成747人遇难。

  当地时间4月29日晚间,奥巴马签署命令,宣布密西西比州与乔治亚州为重灾区,此前他只为亚拉巴马州签署了重灾区令。此项决定宣布后,美国联邦政府将加大对这两州的援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7日,美国亚拉巴马州,声势浩大的龙卷风逼近塔斯卡卢萨市

  美国南部地区7个州27日遭到龙卷风与强风暴袭击。死亡人数已上升到至少306人,其中受灾最重的亚拉巴马州有204人死亡。

  部分核反应堆自动关闭

  据统计,截至28日晚,亚拉巴马州已确认204人死亡,密西西比州确认33人死亡,田纳西州确认33人死亡,佐治亚州确认14人死亡。在亚拉巴马州,人口只有9万多的小城塔斯卡卢萨受灾严重,目前已有至少37人死亡,其中包括数名学生。

  美联社援引国家气象局暴风雨预测中心的话报道,截至28日晚间,接到上述地区共计137起龙卷风报告。

  强风暴导致美国南部地区近100万用户断电。风暴还导致亚拉巴马州一家核电站电力供应受到影响,部分反应堆自动关闭。美国核能安全部门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事故进展情况。

  截至目前,亚拉巴马、密西西比、田纳西、弗吉尼亚、阿肯色等州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动员国民警卫队参与搜救和善后工作。

  37年前龙卷风曾致死315人

  白宫28日发表声明宣布,总统奥巴马将于29日前往亚拉巴马州视察灾情,会见州长罗伯特·本特利及其他地方政府官员,并看望受灾民众。

  受灾最严重的亚拉巴马州28日自称遭遇“重大灾难”,州长本特利说,已派遣200名警卫队成员前往灾区搜寻失踪人员。

  “你不能预防一场F5级(龙卷风强度最高等级)龙卷风,”本特利说,国家气象局和气象预报员们能做到的只有预警。

  国家气象局气象学家戴夫·伊米说,这次龙卷风致死人数是1974年以来最多的一次,那年的龙卷风致死315人。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

  ■救灾

  重灾区实行宵禁防哄抢

  遭受强风暴袭击的美国南部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市市长沃尔特·马多克斯28日宣布,从28日晚开始在城区实行宵禁。在这一命令颁布之前,塔斯卡卢萨市出现哄抢现象。

  根据马多克斯的命令,塔斯卡卢萨市区28日22时至29日6时实行宵禁。宵禁在29日晚8时至30日早晨6时将继续实行。违反宵禁令者将被逮捕。

  人口只有9万多的小城塔斯卡卢萨是近日席卷美国南部的风暴重灾区,眼下已确认有37人死亡。27日晚龙卷风在市区造成巨大破坏后,该市就出现了哄抢现象。据新华社电

  ■亲历

  龙卷风来袭“像是火车驶来”

  谈到这场风灾,中国福建籍移民杨正说,龙卷风袭来时,发出轰隆隆的声音,让人感觉像是火车驶来,四五分钟后,整个屋子被掀翻。杨正一家因为躲在屋内一角而幸免于难,但是温暖的家已经不复存在。

  在亚拉巴马大学留学的几名中国学生说,亚拉巴马大学地处重灾区,校园内的一个体育馆已经被临时改为受灾人员收留中心,中国留学生尚无伤亡情况,只是有一些同学的宿舍被风摧毁,财产遭受一定程度损失。

  受断电的影响,入夜,塔斯卡卢萨漆黑一片。小镇通往伯明翰市的高速公路上不时有穿梭于灾区之间的工程车呼啸而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骆驼墩遗址发掘现场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瓮棺葬用的釜,里面装有婴儿遗骨
 
 


 装有婴儿尸骨的瓮棺 


 骆驼墩遗址中的人体骨架 


 平底釜 


 圜底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位于宜兴市新街镇的一座砖瓦厂在骆驼墩一带取土时,工人们从土中挖出了大量石器、陶器和玉器,这些造型各异的器具都是当地居民们未曾见过的,后来文物部门来此普查,认定其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就是骆驼墩遗址。

  在遗址中,考古学家挖出了很多奇怪的瓶瓶罐罐,而在有的烧饭的罐子里,竟然出现了婴儿的尸骨。为什么婴儿会出现在这里?是野蛮的祭祀,还是遇到了“食人族”?除了这些,遗址中还发现了一处约300平方米的贝壳堆积物,先民们要用它们来干什么?近日,宜兴市文化部门将邀请全国知名文保考古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进一步论证骆驼墩遗址的考古价值,为人们揭开这里更多的秘密。

  谜团一

  婴儿为什么要埋在炊具里?不排除是一种亲人烹饪煮食的墓葬文化

  骆驼墩遗址南北两区发掘面积总计1309平方米,包括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52座,瓮棺葬39座,灰坑5座,房址3座,大型贝壳类堆积遗址1处,祭祀遗址4处以及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墓葬和灰坑多座。另外还发现较为丰富的广富林文化遗存和印纹陶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石器、陶器、骨器等400余件,各类动物骨骸标本2000余件,碳化稻米2000多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评选为2002年度全国六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随着遗址的挖掘,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生活场景由此一一被呈现在世人面前。“骆驼墩考古发现,最为独特的就是瓮棺葬。”虽然已有十年,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至今仍对这个奇特的现象记忆犹新。

  那些装有婴儿尸骨的陶罐叫陶瓮,高20多厘米,宽10多厘米,不打开盖子,没有人会知道,里面竟然装着婴儿的尸骨。专家说,这些陶瓮是当时人们专门用来埋葬婴儿的“棺材”,所以这种棺材又被称之为瓮棺,他们从骆驼墩一共发现了39座瓮棺葬。

  在宜兴存放骆驼墩出土文物的库房,林留根打开其中一个陶釜,里面露出了一具婴儿的尸骨,林留根向记者指点,“这是婴儿的头颅、这是他的手臂骨和腿骨。”令人揪心的是,这名婴儿的腿骨居然只有一根小树枝那么纤细。瓮棺葬的主人竟然都是几个月大的婴儿!

  “婴儿的骨骼有的保存相当完整。我们从骨骼上判断,他们的年龄都不到一岁,甚至有些可能是还未发育完全、流产的胎儿。”林留根说,婴儿的性别已无从知晓。

  这些婴儿究竟是怎么夭折的?林留根认为,他们死亡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应当不是被用于祭祀。“原始社会人是第一生产力,当时的生活条件差,人的寿命短。一旦出生率过低,部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因此当孩子夭折后,大人尤其感到痛惜,就用陶釜把婴儿的遗骸装起来,在一个墓葬区里集中安葬。”在一个陶釜的上端,记者看到有十几个小孔,“这可能是故意钻的孔,可以让婴儿的灵魂升天,转世重新投胎。”

  据介绍,用作瓮棺的葬具都是陶釜。在当时这些陶釜都是作为炊具使用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被装在陶釜中?林留根认为,原始社会有食人的风俗,因此不能排除婴儿死后,亲戚朋友将他们烹饪煮熟后分而食之,仅剩下骨头落葬,以此作为一种纪念。也有的风俗认为,将敌人吃下,可以让自己更勇敢。

  谜团二

  为何有6具尸骨是俯身埋葬,有一具还站着葬?和信仰、祭祀有关

  在骆驼墩遗址中,除了这39座婴儿墓葬外,还有52座成人墓葬,这52座墓葬和马家浜文化差不多处于同一时期,墓主多为成年男女,老、中、青壮年都有。奇怪的是,其中6座墓葬的主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俯身葬,和我们后来看到的面朝天的仰身葬不同,为什么这些人都是俯着身埋葬的呢?原来,在同一时期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那里的人们都是俯身葬,这可能和当时的信仰有关,是对大地的一种敬重。

  但到了骆驼墩遗址这里,大部分墓主实行的就是仰身葬了,并且头向均朝东偏南方向,约为108度。为什么葬礼的规矩又改了呢?宜兴市文管办主任黄兴南认为,墓葬风俗应当与宗教信仰有关,先人崇拜太阳,因此朝天仰身埋入土中,并且头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他们希望自己在阳光下获得新生。他同时认为,头向还可能朝着部落的标志物或吉祥物。从现场来看,东南方向是山,先民们从山上狩猎获取食物,山对他们来说是生命的依赖,也是他们的吉祥地。

  出土的墓葬中大多没有随葬品,仅出现几具猪、狗的骨架。“这说明当时的先民们没有出现剧烈的阶层和财产分化,贫富差距不大。”林留根说,地层中曾发现大量的动物骸骨,其中以大型动物为主,有牛、麋鹿、梅花鹿、猪、狗等,水生动物有黿、鲤鱼以及大量的贝类。随葬的猪、狗从嘴部等骨骼来看和野猪、野狗已经有区别,说明当时的先民们可能已经掌握了驯化技术,将这两类动物圈养。

  此外,在祭祀遗迹中还发现一具侧身四肢弯曲,身体斜向插入地层之中的人骨,与墓葬群的头向不同,这具人骨的头向东北。从他特殊的落葬姿势,黄兴南分析称,这应当是祭祀人牲,“此人可能是部落交战的俘虏,被作为人牲杀死后祭祀。”

  链接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3000年

  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4000年

  崧泽文化:承接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承接崧泽文化

  骆驼墩文化:距今7300~3000年

  谜团三

  300平米的贝壳堆有什么用途?用来制陶、铺路、盖房子

  在遗址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处贝类及螺壳的堆积物,实际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左右,中心最厚处深有1.6米。堆积物表面不平,周边还有人为取用形成的凹坑。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鉴定,这些都是吃剩的废弃物。而先民们为什么将它们集中堆放在一起呢?

  原来,这些螺壳磨碎了可以被用做制造陶器的掺和料,先民们发现,这些磨碎的贝壳有助陶土成形、透气,经过高温烧制不易变形;烧成灰或砸碎后用来铺地铺路、造房子,还可以干燥防潮。这在当时是非常好的建筑和制陶原料。

  除了贝壳,先民们还发现来自火山岩缝中的一种特殊物质,这被考古学家称作“原始沥青”。 将它涂在器物的表面,可以美化气孔,不渗水,不被吸附。即使在几百摄氏度高温下,只有在器物底部的部分“沥青”被熔化,器物的四周仍然保留着。

  “可见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懂得并且实践环保、低碳经济。”林留根说,陶器破了,人们会打两个孔粘起来使用,不轻易废弃;把蚌壳磨成刀具、用动物的骨头做成针线、椎子、匕首……生活中的用品几乎都可以循环利用,人与自然有机和谐地相处。

  原始先民的炊具有讲究,已考虑燃料的多少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炊具不仅仅是人们做饭的工具,伴随着相应的饮食习惯,更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而奇怪的是,这里挖掘出的烧饭工具“釜”几乎都是平底的,平底釜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直筒形、罐形、尊形等。而在骆驼墩附近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流行的可都是圜底釜,圜底釜底部是圆的,需要借助石块等三角架支起来才能使用。

  平底釜和圜底釜各有优缺点:平底釜放在地上更稳当,考古人员还发现平底釜有专门配合使用的灶。灶的造型是直口斜腹,腹部圈足之上有灶门。灶门上檐及下沿都向外挑,下沿用来防止烧柴脱落,上檐上翘遮掩灶门,可以防止烟熏或釜内食物溢出浇灭火焰。同时也起到装饰作用。灶口内还贴有泥条,为的是与釜的接触部分留出缝隙,增加空气的流动有利于燃烧。林留根说,有了陶灶,釜就可以移动使用,不再局限在某一处挖坑烧火,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的半径明显扩大。

  虽然平底釜使用方便,但由于受火面积大,煮同样多的食物,所需时间比圜底釜长,燃料也用得多。“不过正是由于这里的资源丰富才使得平底釜能大量使用。”

  骆驼墩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发源地

  骆驼墩遗址分南北两区,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仅1309平方米。此前考古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在遗址至今仍可以看到半环围绕的河道,它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河道,当时应当是作为这一中心部落的护城河,一方面用来排涝,也可作为水源,同时还可围界并抵御外敌入侵。这里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河道,既深又阔,在淤积层中还有倒塌的大树等。太湖是在8000年左右前形成的,而骆驼墩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7300多年前。林留根等一些考古学家对骆驼墩遗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太湖西岸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它的发现推动了太湖西岸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时确立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新的文化类型骆驼墩文化类型,丰富了马家浜文化,重新划分了马家浜文化的次文化区。

  他认为,骆驼墩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共同开发了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加速了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最终导致良渚文化踏上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8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