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在上周的新闻里,“回归”成了关键词。在这个匆忙的社会,很多东西真的临到失去了才感受到它的重要。而回归,让迷失了的记忆慢慢浮回脑海,让那颗失魂的心又寻着了归宿。

清查会所

故宫建福宫事件一波未平,万寿寺又被指租给风水先生敛财。上周,国家文物局终于坐不住了,一纸通知,要求各地文博单位清查私人会所。故宫到底是谁的宫,博物馆究竟是谁的馆?原来,这些地方都是我们普罗大众的,不是某些特权阶层的“天上人间”。

名画合璧

分开了三百多年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如今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图》的“庐山真面目”终于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家余秋雨说,现代人靠着自己的小聪明撕裂了很多东西,他希望最终可以靠着爱把撕裂的东西弥合。的确这幅作品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终于愈合上了两岸悲欢离合六十多年的裂口。

“神马”扣分

“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上海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在这个e时代里,新新人类已经把我们的中文说成了“鬼话”。当年上海流行“洋泾浜英语”,有个翩翩男厨和外国女主人论工钱和食宿,说:“Twenty dollar one month,eat you,sleep you。”意思是月薪20元,吃你的,住你的。一句话说得女主人春心荡漾。这个是反面教材。扣分,其实就是要提醒我们莫把中文妖魔化。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傀儡人


长方嵌石镀金鸟音笼


“刘海戏蟾”泥人

  “到了清晚期,宫廷里的玩具一度数量剧增,这是因为荣登宝座的同治帝只有6岁、光绪帝才4岁、紧接着的溥仪又以‘承继同治帝载淳,兼祧光绪’为由,年仅3岁就登基,他们虽贵为天子,但其实还是个小孩儿,为了让小皇帝开心,用各种玩具哄逗他们就成为后妃、太监、宫女们的锦囊妙计。”5月31日,故宫官网在微博上发布了专门为小朋友们和保持着童心的大朋友们制作的虚拟文化专辑“皇宫里的玩具展”,展示了宫廷里的玩具,网友笑称:故宫此举乃是“卖萌,很可爱”。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故宫、私奔,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双双成为近期最火爆的热点。虽然表面并不相关,但二者引发的话题和现象,却存在着悖论一般的内在关联——理应“公”的老想“私”,本该“私”的,却偏偏成了“公”。

一个,明明是属于全民共有的公共文化遗产,却被用于谋求“私利”、成为少数人享受的“私人会所”,而最应该对大众有交代、有说法的社会公共领域话题,却一直被躲闪回避、遮掩压盖;另一个,明明是属于私人生活范畴的个人行为,却通过高调曝光和公共网络传播,迅速扩大为全民的狂欢,并且由于当事人的不断“直播”和对前妻、现妻的爆料,使“私奔”赫然成为一场全民围观、如同行为艺术的“公奔”。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扭曲、倒错和纠缠,折射出的,正是当代社会的种种怪现状。

在故宫还不叫故宫的年代里,劳动人民建造的紫禁城并不属于大众,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政治中心,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1925年之后,紫禁城被称为“故宫”,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不断修缮的故宫才终于属于了人民。而“故宫博物院”只不过是一个委托管理机构,替所有纳税人管理着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人类文明载体的故宫,并不意味它对故宫拥有所有权和一切处置权。

但是,正如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条微博所言:“小时候,故宫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庄严在那头。长大后,故宫是一集集的电视剧,我在外头,皇阿玛在里头。而现在,故宫是一个不锁门的保险柜,我在外头,文物在里头。再后来,故宫是一个错别字,我捍这头,你撼那头。其实一直,故宫是一个会所,我在外头,富人在里头。”作为故宫主人的人民大众,对笼罩在神秘面纱背后的故宫内幕始终知之甚少。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除了将建福宫打造成私人会所的故宫下属企业北京故宫宫廷文化有限公司之外,前身是故宫商店的故宫文化服务中心,被故宫博物院授权拥有大量带有故宫标识、名称的知识产权,还拥有食品流通许可证、文化经营许可证等特殊行政许可进行自身经营;同时,故宫文化服务中心还是故宫对外合作经营的投资以及出资参股平台所在。另外,作为故宫博物院直属单位的紫禁城出版社还成立了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些“围绕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周边裙带关系公司所产生的经营性收入,才是除每年超过5亿元的门票收入之外,故宫商业版图的隐蔽核心所在。”

饱经风雨的紫禁城虽然不再被封建统治王朝据为己有,但依然难逃被商业漩涡席卷的厄运。各种商业行为都在利用、消费着故宫的品牌,用国民共享的公共资源和文化遗产谋求自己的私利。多年前,苏文洋在担任本报文教口记者时就曾发表大量文章,推动禁止在故宫进行影视剧拍摄的政策出台。但此后,把文化遗产变成文化生意之举仍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星巴克的入驻;首饰、汽车等各种商业品牌的发布展示;各种书、画、工艺品,都打着故宫的旗号,不是号称仿自故宫珍藏,就是得到故宫特许、限量编号,因此价格高昂得令人咋舌。2004年底,一套重印的《四库全书》,更是加盖了已经封存223年的乾隆御用藏书印“文渊阁宝”和“乾隆御赏”原玺真印,进入拍卖市场……这些行为,都得到故宫主人们的允许了吗?

故宫博物院还举办了数次以私人博物馆藏品或个人作品为主题的展出,被质疑会造成私人藏家借助故宫抬高身价。收藏家马未都就曾亲口告诉记者:“通过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举办展览,比利时收藏家的私人藏馆‘侣明室’中的藏品价格至少翻了四倍。”而这次发生“失窃门”的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故宫的失窃展品仅投保31万元,之后在被犯罪人销赃时又被金银玉器店老板认定为假货。且不说这些私人藏品真正价值几何,正如苏文洋在快评《故宫须防“狸猫换太子”》中所言,私人藏品出入故宫造成安保隐患,为可能发生的“调包”大开方便之门。

从让人大跌眼镜的“憨”贼、令人心“寒”的安全措施;到锦旗上出现“罕”见错字,令人“汗”颜的解释;再到“撼”动高层的私人会所曝光以及至今让人遗“憾”的态度……故宫从丢物到丢人的一连串风波,如同一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电视连续剧,充满了悬疑、刺激和争议,也将中文“han”字的含义拓展得淋漓尽致。

但故宫本身何罪之有?无论是它曾经承载的历朝各代的风云变幻,还是如今接二连三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它只是一座默默承受百年劫难、多舛命运的古代建筑、一个承载了太多历史文化的符号象征。而真正有问题的是故宫背后的人。若在有些国家出现类似问题,早就会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甚至引咎辞职。但至今仍没有人替故宫担当,只有对责任的推卸和逃避,任凭近六百岁的老故宫一夜蒙羞,成为举世嘲笑的天大笑话。

我猜想,若真能选择,最想私奔的应该是故宫,哪怕放弃它所拥有的万千宝物,奔到一处山清水秀人烟罕至的地方,远离这些名利纷扰恩怨是非,只有岁月和回忆做伴。但只可惜,它不能。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一条“建福宫变成全球富豪专属会所”的微博令故宫博物院深陷商业化漩涡,尽管故宫方面已出面澄清,但故宫该如何开发的争论仍甚嚣尘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

自发生失窃案以来,有关故宫的争议一下子“刹不住车”了。要探讨故宫当下之困,不得不先剖析其“财路”。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设立。在此后的86年时间中,故宫博物院衍生出了枝系庞杂,但却结构清晰的完整商业体系。据媒体报道,2005年是故宫博物院设立80周年,这一年,一家名为益诚投资的香港企业出资700万元,与故宫博物院下属企业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成立合资公司———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据知情人士回忆,当时香港益诚提出了两个主要的经营方向,一是含有故宫字样、标志的各类专有名称和商标的使用权,二是在故宫内举办活动及其场地的经营权。知情人士称:“当时故宫方面认为商标和专有名称的合作较为保险,所以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只对商标和专有名称的使用进行了约定,而对于场地的经营,在具体工作中再行磋商。”

2007年前后,故宫宫廷公司的业务开始向经营故宫内的场地以及活动延伸。有媒体了解到,被经营的故宫内场地主要包括漱芳斋、午门、建福宫和宁寿宫四处。而在4年之后成为漩涡中心的建福宫,只是诸多“内场经营”的冰山一角。于是,有业内人士表示,围绕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周边裙带关系公司所产生的经营性收入,才是除每年超过5亿元的门票收入之外,故宫商业版图的隐蔽核心所在。

有文物专家指出,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属于国家所有,其公益属性决定了一切相关的经营行为仅止于一种手段,服务于管理和维护的最终目的。将公共文化资源变相兜售给特权、富豪消费的行为,都已超越了国家对文保单位管理者的授权范围,更背离了管理者不得以其为营利目的的立法宗旨。专家称:“故宫必须约束有关单位的过度经营行为,还文化遗产应有的公共属性。”

尽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但一位博物馆馆长仍表示:“博物馆的公益性和商业化并不冲突,国际上成功的例子如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都有很好的商业运作经验。” 这位馆长还表示,政府一直以来亦鼓励博物馆积极创收,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如此看来,故宫开发是否触犯“天条”仍有待定性。或许,问题的核心出在其经营活动的决策过程中缺乏一个规范化的决议机制。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故宫建福宫又开了扇“解雇门”。有消息说,因怀疑泄露建福宫修建豪华会所的机密是内部人所为,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除了所有员工。倘若消息确实,也不令人奇怪,我们文化中的那些恶劣成分使然。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天价酒”曝光之后,他们不也是毫无反思悔过之举,相反却热衷追查“内鬼”吗?故宫的庭院之深是人所熟知的,但“庭院深深深几许”?还要开启几扇“门”才能“触底”?有形的自然谁看得到,而无形的,从目前来看显然还是个未知数。

当然,就算真的开除了所有员工,也像“错字门”一样,都是下属干的,领导没什么责任。可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就一个建福宫变身私人会所也就罢了,偏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从承德、从南京分别传来了性质一模一样的消息。承德避暑山庄的蒙古包,经过“抢救性修复”之后变成了“避暑山庄皇家会馆”,今年6月中旬就要试营业了,目前正在招募尊贵会员,首批限量发行会员卡100张,每张价格初定为20万元。该会馆倒是“好汉做事好汉当”,毫不隐讳地对外宣称他们那里拥有总统套房、豪华商务套房、特色豪华蒙古包等各类房型40余间……皇家御宴、法式大餐,饕餮奢华餐品,至尊体验,会员独享。相形之下,南京美龄宫像建福宫一样有点儿偷偷摸摸。美龄宫把二楼原本的会客室变身成为一间开阔的宴会厅,以“蒋、宋喜爱的特色菜肴”为招牌,且已存在七八年之久,但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订餐电话,只有直接联系经理才能订餐。避暑山庄、美龄宫与故宫一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啊,就这么被那些有“尊贵癖”的极少一部分人给霸占了?虽然霸占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也不行吧。

黑色幽默的话,故宫的“失窃门”才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坏事变成好事”。由它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可谓“拔出萝卜带出泥”。首先,我们因此知道故宫还有建福宫的“变质”问题;其次,因为建福宫的问题,我们才知道避暑山庄、美龄宫同样如此或已然如此。很遗憾,像官员的落马往往出自意外或偶然一样,这三起性质并无二致的事件的曝光,也都与主管单位了不相涉。眼皮子底下的事情硬是看不到,还能看到什么?由此也可推知反腐败的难度,那可是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呢。不过,难道他们今后就只是通过网友爆料才去被动地发现问题、才不得已地去正视问题吗?他们当定了鸵鸟,把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无事,或者翘着二郎腿理所当然地“民不举、官不究”吗?

我不大相信全国只有这三起“变质”事件,果真如此,倒是国之大幸了。我国有文物普查制度,借此发现未知的文物,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及最后厘定保护级别。现在,文物保护单位显然需要借鉴之,进行另一种普查,那就是全国究竟有多少文保单位“变质”,先查查问题有多少,再查查问题有多严重,就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起好了。总之,我们不能在讲“文化”的时代,不断闹出没文化的笑话来。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应当说,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无意”之中帮了犯罪嫌疑人两个大忙。根据警方最新通报,据犯罪嫌疑人石柏魁交代,案发前,他曾在电视上看到过故宫的介绍,产生了盗窃文物的念头,并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作案前,石柏魁曾到故宫博物院,以参观展览为名查看博物院内部和外围筒子河的地形,并留意了故宫博物院每天的清场时间。根据口供分析犯罪嫌疑人有盗窃故宫国宝、国家文物的主观故意。然而,事实上犯罪嫌疑人在故宫偷窃的不是国家文物,而是相当于工艺美术作品之类的个人收藏物品。被盗物品无论是从年代还是性质上讲,均与国宝级国家文物不能等量齐观,而只是作案地点发生在收藏国宝级国家文物的地方。故宫和犯罪嫌疑人做梦都没有想到,故宫失窃了,偷的和丢的却不是国家文物,这无疑会让偷窃与失窃双方的责任都相对减轻。

另一个大忙是香港两依藏博物馆7件展品只投保了31万元。据北京日报昨天报道,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被窃物品价值三千多万元。但警方表示,刑事案件涉案物品价值需要由物价部门专业鉴定机构一件件逐一认定。目前,该项工作还没有结果。不管未来专业鉴定机构如何认定,也不管是否如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自称,“出于对故宫安保的信任,香港方面为这7件展品只象征性地投保了31万元,离其真正的价值相距甚远”,就法律认定而言,这个31万元投保是收藏人在事发前自我认定藏品价值的铁证,任何后来或外来的再认定都难以“撼”动。这就在客观上“无意”中帮了犯罪嫌疑人一个减轻罪责的大忙。这当然也是香港方面和犯罪嫌疑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另外,犯罪嫌疑人9日上午在海淀区一收购金银玉器的门店销赃,门店老板称其所有的物品为假货,石柏魁气恼之下将展品丢弃,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所盗物品价值不大。我倒很想知道这个老板当时是“打眼”了,还是这几件被千辛万苦冒着风险偷出又被扔掉的物品果真就是“假货”?这个老板出于什么原因判断为“假货”,值得深入探究。警方如不探究,相信石柏魁的辩护律师也要探究。

我在昨天今日快评《故宫须防“狸猫换太子”》一文中,提到此次事件暴露出来的最大安全隐患是私人藏品出入故宫。无论故宫方面主观故意如何,客观上是在为可能发生的“调包”大开方便之门,让故宫国宝、国家文物处于高度不安全的状态。对于故宫博物院这种自“撼”国宝安全的行为,主要负责人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究竟属于失职,还是渎职,应当由检察机关予以调查、认证。锦旗出现错别字可以解释为“未交院里检查”而推卸责任,建福宫变富豪私人会所可以解释为下属公司“在未经院里审批的情况下,擅作主张”而推卸责任,“引进临时”私人藏品展览的责任大概不能说“未经院里检查”、“未经院里审批”。因为有这个“引进临时展览”,小偷未能偷窃国家文物,似乎让故宫自己还帮了自己一个大忙。但这只能减轻而不能改变故宫自“撼”国宝安全的责任。故宫该当何责,自应公断。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五, 11 3月 2011 14:18

沈阳故宫文物具有满族特色

珍宝总动员:沈阳故宫文物具有满族特色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疑似岳飞书法的条屏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 蒋芳)一幅疑似岳飞书法的条屏近日在江苏扬州某艺术品销售中心现身。虽然年代久远,字迹依旧清晰。更难得的是,这幅条屏上还有明代谏臣杨继盛的题款、明代名将史可法和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有专家从纸张的碳化程度及多枚印章沉垢、书写时的流利程度,初步认定此墨宝为岳飞真迹。故宫博物院专家将来扬州作最后鉴定。

这幅条屏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几行刚劲有力的字迹仍清晰可辨,即“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据了解,这句话出自于《后汉书·耿弇列传》,是东汉皇帝表扬当时建功立业的大将耿弇的。岳飞当时写下这句话时,应该同样是希望自己的战功也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岳飞的题款旁,有一枚方印,经仔细辨认为“鹏举士”,正是岳飞的字。

在这幅条屏的左下角,“武穆真迹嘉靖二十年椒山杨继盛书”的字样清晰可见,经考证为明代谏臣杨继盛作为首个收藏者的留字。紧靠着杨继盛留字的,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题跋。

而在条屏的上方,一段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内容则清楚地介绍了岳飞条屏传世的来龙去脉,写道“岳忠武书,如天马行空不著羁勒,为南渡诸君子之冠,世少传本,据闻宋鼎革后,元相府购公书者不惜重金搜括无遗,此卷墨迹为分宜家所藏,后归吴中汪氏,近为阁相某公家所得,后嗣凌夷,欲效 ,求事传观数过,不禁叹为神品。”此墨宝还曾被清代著名收藏家、画家何兆祥收藏,上有何兆祥印、簑翁两枚印章为佐证。

此墨宝经香港和大陆多名书画家鉴定后认为,从纸张的碳化程度及多枚印章沉垢、书写时的流利程度等来看,初步认定为岳飞真迹。杨继盛、史可法、蒋廷锡的墨宝也均为真迹。故宫博物院专家不久将来扬州作最后鉴定。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疑似岳飞书法的条屏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 蒋芳)一幅疑似岳飞书法的条屏近日在江苏扬州某艺术品销售中心现身。虽然年代久远,字迹依旧清晰。更难得的是,这幅条屏上还有明代谏臣杨继盛的题款、明代名将史可法和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有专家从纸张的碳化程度及多枚印章沉垢、书写时的流利程度,初步认定此墨宝为岳飞真迹。故宫博物院专家将来扬州作最后鉴定。

这幅条屏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几行刚劲有力的字迹仍清晰可辨,即“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据了解,这句话出自于《后汉书·耿弇列传》,是东汉皇帝表扬当时建功立业的大将耿弇的。岳飞当时写下这句话时,应该同样是希望自己的战功也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岳飞的题款旁,有一枚方印,经仔细辨认为“鹏举士”,正是岳飞的字。

在这幅条屏的左下角,“武穆真迹嘉靖二十年椒山杨继盛书”的字样清晰可见,经考证为明代谏臣杨继盛作为首个收藏者的留字。紧靠着杨继盛留字的,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题跋。

而在条屏的上方,一段清代大学士蒋廷锡的题跋内容则清楚地介绍了岳飞条屏传世的来龙去脉,写道“岳忠武书,如天马行空不著羁勒,为南渡诸君子之冠,世少传本,据闻宋鼎革后,元相府购公书者不惜重金搜括无遗,此卷墨迹为分宜家所藏,后归吴中汪氏,近为阁相某公家所得,后嗣凌夷,欲效 ,求事传观数过,不禁叹为神品。”此墨宝还曾被清代著名收藏家、画家何兆祥收藏,上有何兆祥印、簑翁两枚印章为佐证。

此墨宝经香港和大陆多名书画家鉴定后认为,从纸张的碳化程度及多枚印章沉垢、书写时的流利程度等来看,初步认定为岳飞真迹。杨继盛、史可法、蒋廷锡的墨宝也均为真迹。故宫博物院专家不久将来扬州作最后鉴定。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代文物,寓意成双成对。


红底描金喜喜字碗:清代文物,同治皇帝大婚用器。

  “给目前仍单身者,希望今年都能交上桃花运。”昨天,故宫微博上晒出多件象征美满姻缘的藏品,并称情人节特供。故宫这种别致的宣传藏品方式,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网友们纷纷表示,“宫哥太给力了。”据了解,故宫微博自今年1月1日开通以来,粉丝已超过160万。

  微博新晋红人“宫哥”全名叫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网页上,“宫哥”自我介绍如下:“男,1925年10 月10日出生,天秤座,现居北京东城。”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85年后,它又以微博的形式,进一步贴近公众。记者了解 到,自今年1月1日开通以来,故宫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160万。

  记者了解到,这个微博实际是由三人团队在管理,两男一女,他们都是故宫博物院办公室负责公共信息方面的工作人员。“我们现在一有时间就要上微博和网友交流,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工作人员常凌星告诉记者,开通微博是为了构建一个交流平台,更好地向公众介绍故宫。

  记者看到,情人节当天,故宫特意推出几件象征美好姻缘的藏品。“子刚”款青玉合卺杯,为双筒相连式, 是明代文物。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寓意成双成对。红底描金喜喜字碗,是清代文物,同治时期生产的“喜喜”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 大婚用器,以餐具为主。故宫微博推出此碗,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故宫微博推出的情人节特供藏品,粉丝们的评价是:“宫哥太给力了。”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除了微博以外,故宫还有QQ空间、豆瓣小组和淘宝官方旗舰 店。他们希望能尝试各种新媒体,拉近游客和故宫之间的距离,把历史知识和服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让百姓知道。以平民的姿态与游客互动,用平实幽默而非晦涩的 学术语言为粉丝答疑解惑。 (记者 王歧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