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动画片中尖下巴的形象

胡可船长的尖下巴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0日消息,动画片中邪恶的形象往往会遭到小朋友的厌恶,与正面人物的英剧潇洒对比,邪恶人物往往丑陋、阴险,而无论什么卡通片,他们总有共同的特点--尖下巴。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近日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员研究发现,向下的三角形会叫人感到愤怒且有威胁,这也印证了反面形象尖下巴的特点。

  科学家们做了研究,他们相信这点不是巧合,尖下巴和眉毛朝中间倾斜的人往往一脸阴险。他们请来了30位志愿者,叫他们看不懂形象的照片,往往尖下巴的出现会是他们觉得不愉快。


101忠狗里的反面人物

现实中叫人厌烦的尖下巴

  心理学教授德里克-沃森(Derrick Watson)表示:“人的面孔是他人判断的最先依据,无论长的是否漂亮,简单的说就是几何形状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态,我们发现特别是向下的三角形,会给人传达负面情绪,我们也会把它看成威胁。相反如果是证三角形,甚至会有些正面的效果。”

  随后德里克也介绍:“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往往很经典,只要看到脸小朋友就能分出他是不是坏人,这不仅是绘画水平的问题,这是对倒三角产生副作用最好的证明。”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摄影师印尼海岸拍摄"卡通"小鱼 外表酷似辛普森

  猫咪堪称天生杀手 现实小鸟没有卡通中那般好命

  抓拍凶猛鲨鱼奇特瞬间 好似卡通片现实上演(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今日日本》5月23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2011年大海啸带来的情绪压力导致一些幸存者的大脑萎缩。科学家们将借此机会研究心理创伤对神经造成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研究人员选出42名健康青少年,将他们两年前的脑部扫描图与海啸三四个月后的脑部扫描图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那些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眼窝前额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有萎缩现象。眼窝前额皮质是大脑中负责控制决策和调节情绪的部分。

  领导此项研究的关口敦(Atsushi Sekiguchi)说:“眼窝前额皮质体积的改变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此前研究也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部会出现变化,但这项研究首次指出大脑哪个部位发生了变化。

  尽管这些发现的意义还不清楚,但已经可以令医生和患者获益。关口敦说:“我们认为这些改变不是永久性的,因为以前多项研究显示,在一些疗法或干扰因素影响下,大脑的改变是可以恢复的。”(李金良)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做梦可能是一个治疗过程,能够消除痛苦记忆。在最近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参与者首先观看可以激发情绪的图片,而后进入梦乡。此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在出现梦境的快速眼动期活跃性降低。

  研究人员表示,参与者第二天报告称这些图片对情绪造成的影响有所减弱,说明快速眼动期可能帮助我们消除生活中对不快经历的记忆。研究领导人、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系统科学家马修-沃克尔表示,我们为什么会做梦仍旧是一个不解谜团,睡眠与情绪健康之间的关系也令人难以捉摸。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轶事证据,证明睡眠具有治疗功效。所有人都知道,头天晚上睡得好,第二天才会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临床数据显示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情绪障碍能够导致睡眠异常。沃克尔说:“尽管研究显示情绪与睡眠相互影响,但我们对情绪和睡眠间关系背后的基本大脑科学原理仍知之甚少。”他进行的研究发现,治愈创伤的并非时间,而是睡眠过程中的快速眼动期。

  为了进行这项实验,沃克尔和同事将34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分成两组,每组志愿者观看150幅图片,而后给自己的反应打分。这些图片每间隔12个小时展示给他们一次,核磁共振扫描仪会在此过程中监视他们的大脑活动。

  沃克尔表示这些图片曾被用于数百项研究,有的展示台面上的水壶等普通物体,有的则展示事故中的伤者。一组志愿者早晨观看这些图片,晚上再次观看,中间不睡觉。另一组志愿者在晚上入睡前观看同样的图片,第二天早上再次观看。实验结果显示,在两次观看图片间睡觉的志愿者在第二次观看后对图片的情绪反应更温和。

  在志愿者快速眼动期进行的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大脑扁桃体的活跃性降低,可能允许额叶前部皮层弱化图片的影响。扁桃体是处理情绪的大脑区域。睡眠脑电图显示,与压力有关的大脑化学物质水平呈下降趋势。沃克尔表示,在经历影响情绪的事件时,与压力有关的化学物质释放,对这个事件进行标记并以优先顺序排列,而后在睡眠过程中提醒大脑处理这个记忆。研究发现刊登在11月23日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沃克尔说:“在最初经历这个事件和后来回想起这个事件之间,大脑耍了一个精妙的小把戏,将情绪与记忆分离,使得记忆不再带有情绪色彩。这是一个治疗过程。”但睡眠专家、美国密苏里州塞达利亚博斯韦尔地方健康中心睡眠医学部门负责人大卫-库赫尔曼表示,这个研究小组的结论可能有些草率。做梦并不能缓解所有情绪压力。虽然做梦能够帮助提高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但快速眼动期不太可能完全驱散不良记忆。他说:“这是在人为控制环境下在数量有限的研究对象身上得出的一项有趣的发现。”

  这两位专家都认为睡眠往往被医学界忽视,虽然研究发现睡眠拥有多种健康益处。研究领导人沃克尔指出,此项研究再一次提醒人们,睡眠并不是一个大脑停止活动的状态。研究显示睡眠拥有多种重要功能,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帮助我们保持情绪和心理健康。(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谷类食物营养丰富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变血液中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水平。所谓的神经递质,是一些可以携带一定身体信息的化学“信使”,它们来往于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各种各样的情绪信息。当身体摄入一些营养素之后,通过加工,可以形成相应的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它们在体内的浓度水平,最终影响人们的情绪。

  “开心”食物赶走抑郁

  如果在你为工作而抓狂的时候,或是陷入抑郁情绪中,以下食物,可能会有帮助。

  全谷类食物:全麦面包、红薯、糙米、胚芽米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以维护神经系统稳定,增加能量的代谢。

  蔬菜水果:据研究,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丰富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能改善大脑化学特性,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海鱼:例如鲑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含有一些对改善情绪有益的脂肪酸,特别是Ω3脂肪酸,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

  “不良”食物败坏心情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千万别选择以下败坏情绪的食物,否则它可能让你更增烦恼。

  油炸食物:油炸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肠胃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化,使本应供应大脑的血液转而供向消化系统,导致大脑反应变慢,注意力无法集中。

  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液内的胆固醇增高,令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支持,人就容易感到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

  高糖食物:糖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时,会产生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物,这些废物靠含维生素B1的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排出体外。一旦维生素B1不足,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将积蓄在人体内。如果在脑组织中积蓄过多,会使人的情绪出现莫名其妙的恼怒、冲动任性等坏情绪。

  提神食物好坏参半

  以下这些食物少量摄入时,有助于集中精神;可一旦过量,就会过犹不及。

  精蛋白食物:牛奶、鸡蛋、鱼类、贝类以及瘦肉等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之一的酪氨酸是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前体,可提高此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增加警觉水平,使人处于比较主动的情绪中。但另一方面,动物蛋白中的其他氨基酸会阻碍色氨酸进入大脑。脑中的色氨酸含量过低,会导致人有忧虑和好斗的倾向。

  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可以增加你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但咖啡因只会在人体的神经临界点起作用,过了临界点,人就会因为兴奋过度而无法维持正常思维。

  酒精:每天一杯红酒或啤酒会让你的心情得到放松,并且也有助于减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但千万不要贪杯。过量的酒精会刺激人的神经,导致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

  相关阅读

  必须警惕的12种常见食物 食用错误部位堪比毒药

  必须警惕的12种常见食物 食用错误部位堪比毒药

  血清素控制理智与愤怒 日常食物竟决定个人性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心情糟糕时总是喜欢暴饮暴食

  科学网(kexue.com)讯 当你感到心情沮丧的时候,有没有过拼命把食物塞到肚子里的经历?有些女孩在伤心时,喜欢吃冰激凌和草莓蛋糕来安慰自己,而另一些人则会吃辣到流眼泪的食物来麻痹自己,还有一些人难过时会把冰箱里的各种食物统统放进嘴里。究竟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饮食选择呢?

  康奈尔大学一项有关食品消费的调查发现,许多人在心情郁闷时都会比正常状态下吃更多的垃圾食品。研究人员让38名志愿者分别观看一部喜剧电影和一部悲剧电影。在观看两部片子时,研究人员为试验者提供了热黄油、咸爆米花和无核葡萄。在观看完电影后,研究人员发现,观看悲剧电影的试验者比观看喜剧电影的试验者多吃掉36%的爆米花。而那些看喜剧电影的人则吃掉更多的无核葡萄。

  研究人员进而发现,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当感到快乐时人们希望留住这种快乐,因此会选择一些感到舒适,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食物;而感到悲伤时,则希望尽快摆脱这种负面情绪,因此会选择那些味道较为浓郁的食物,这样可以借由食物带来的瞬间满足感转移负面情绪。

  为了进一步分析食物和情绪的关系,研究人员让试验者去完成各种任务,诸如抄写和阅读。当他们边做这些事情边吃爆米花时,那些觉得工作枯燥因而感到情绪低落的人吃的爆米花是那些工作愉快的人的两倍,这说明感到愉快的人会自发的降低食物消耗量。尽管我们都会选择让自己感到舒适的食物,只是当我们忧虑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吃的比较多。(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美味佳肴竟可改变心情 肥胖者定开朗不必再自卑

  音乐养生作用大:稳定情绪 调节心情 延年益寿

  研究发现压力过大易暴饮暴食 放松心情可减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人类的肠胃有多种细菌,对人体健康起到或好或坏的作用。这些细菌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爱尔兰和加拿大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一种益生菌能缓解焦虑情绪。

  有关肠胃细菌对人类大脑和行为的影响,科学界近年来有一些研究,但集中于有害细菌,对有益生菌的研究很少。爱尔兰科克大学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添加在食物中喂养实验鼠,持续6个星期。

  行为测试表明,与摄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样膳食的实验鼠相比,经过鼠李糖乳杆菌喂养的实验鼠较少表现出情绪压力和焦虑。例如在啮齿动物不适应的开阔环境中,它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被放进水里时,体内反映情绪压力的激素水平上升幅度较小。

  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实验鼠脑部GABA受体基因的活动情况发生了改变。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许多用于抗焦虑药物是针对它发挥作用的。研究人员说,鼠李糖乳杆菌喂养使GABA受体基因在实验鼠脑部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在另一些区域活动减弱,总体效果是减轻焦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薯片可以改变心情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科学家研究表示,经常食用可口的菜肴可以叫人产生好的心情,特别是那些容易发胖的食物,比如冰淇林和薯片,虽然都知道它们会引起肥胖,但它们还是最热门的零食,很多人都盼望着吃它们。

  科学家发现,这些食物中的一些物质,会令头脑产生一种舒适感,这也是为什么它们百吃不厌的原因。

  这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甚至可以揭开肥胖或者食欲不振的真正原因。

  比利时大学大学的研究员鲁文做了一个研究,找到一些志愿者服用生理盐水,另外一些则是服用脂肪较多的食物,之后给他们放悲伤的音乐,并给他们看一些凄惨的图片。

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的服用者有一半人情绪十分郁闷,而吃脂肪的志愿者中,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因为音乐或者图片而感到郁闷,依旧保持开朗的情绪。

 

  实验似乎表明不愉快的时候,美味佳肴确实可以提高你的情绪。

纽约的路易斯博士认为,肥胖更多是心理作用。那些肥胖的人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刺激,为了改善情绪,导致过量食用了高脂肪的食物。

 

  幸福感与高脂肪食物可以说是相互联系。肥胖的人不必在感到内疚,比起其他人肥胖者的心态显然更好。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陇南7月30日电 (记者 侯志雄)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委宣传部今日提供消息称,29日发生在当地的爆炸事件已致4人死亡,16人受伤,原因已查明,系施工队聚众斗殴。

  29日14时30分,在当地施工的武罐高速公路17标段与中交一航局管子岭隧道施工人员的车辆,因占道问题双方发生纠纷,继而引发斗殴。17标段技术人员将中交一航局的司机打伤。随后,该司机到工地集结20余人,手持铁棒、木棒到17标段项目部,将副经理代保库等人打伤。此后,17标段数十人,手拿铁棒、木棒等工具去中交一航局管子岭隧道口附近寻衅报复时,后者施工队民工将施工用的炸药引爆,导致前者4名职工死亡。其中,当场死亡2人,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人,受伤16人。

  事发后,当地官方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控制事态,抢救受伤人员,并召开相关会议要求双方稳定群众情绪,开展安抚工作。陇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玺玉就伤员救治、事态稳控、调查处理立即作出指示。陇南市常务副市长王月成赶赴医院看望受伤人员,并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伤员救治、事态稳控、调查处理等工作。

  陇南市武都区警方随即抽调精干警力赶赴现场,迅速开展事态稳控、案件调查侦破等工作。目前,事态已得到控制,辖区群众和双方施工人员情绪稳定,全部受伤人员已在当地医院得到及时救治,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惊悚的面具,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负面情绪有助记忆力提高

  据国外媒体报道,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进行完小测试之后,立即给参加人员观看这些充满负面情绪的图片,例如:一个血淋淋的屠宰场,一次严重的自然灾难等,实际上可以增强他们对测试材料记忆。这些研究数据首次展示了在成功获取了信息之后进行负面情绪刺激能够增强对这些信息的持续记忆。

  这一研究结果是违返直觉的,人们通常会认为,一个负面的场景可能会使之前所学的所有东西不复存在。相反,这些负面的情感增强了之前的记忆效果。博士后研究员布丽吉德-芬恩(Bridgid Finn)说:“记忆是动态且不稳定的,在回想一些事情之后,大脑仍然以某种方式处理这些信息。假设这样一种场景,在你刚刚参加完一个测验以后就用一把枪指着你,这也许不是最佳的学习环境,但因为在某些方面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情感和记忆、脑扁桃体和脑海马体之间等,所以情绪会影响记忆,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负面情绪可增强记忆力。”

  研究人员对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试验,他们让这些学生对比记忆斯瓦希里语对应的英语单词,例如lulu/pearl、ubini/forgery,一共十组,每组十对词汇,每学习完一组之后,对参与者进行回想测验,最终对这一百组词汇的记忆进行检测。在最初的测验中,每错一次,他们将会看到两种图片的一种,一种是可以产生负面情绪的图片,例如一把指向自己的枪;另一种是普通的图片,例如一把椅子或是一个空白影像。随后对他们进行一分钟的附加实验,清除短暂记忆的效果。最终的测验结果显示,那些获得最好成绩的学生看的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图片。

  最初的试验表明,回忆起这些词汇并不意味着记忆过程已经结束。第二步的试验是要找出影响提高记忆效果的局限,研究人员对第二组学生进行测试,在他们成功记忆之后,再给他们看两秒这些图片。问题是:记忆的过程在这两秒里是不是一直持续着?芬恩说:“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两秒的时间里,这些学生的大脑持续处理着记忆信息。对于负面情绪可以提高随后的记忆,这些试验表明,必须回忆这些信息,也就是说,必须去想这些信息,在没有回想的情况下,负面图片不会增强随后的记忆,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一研究成果不存在性别差异,研究人员没有考虑生理特性的影响,例如肾上腺素或荷尔蒙等的变化与负面刺激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其它的研究显示正面积极的图片不能增强记忆。例如,在一项研究数据中显示,这些正面的积极的图片可以回想起来,但对于那些词汇的记忆没有增强。

  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面探寻和了解各种促进记忆力的影响上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芬恩说:“我们已经确定在回想之后一段时间是长期记忆这些信息的关键时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找出哪种操作在这一时间里更有效,确定出记忆增强和记忆损伤出现的时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伦敦6月6日电(记者黄堃)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如果人们在有心脏病症状时表现出严重的害怕情绪,可能会使血液中一些易引起发炎的化学物质含量升高,从而加重心脏病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报告说,调查分析了208名病人的情况,他们都有一定的心痛和心律不齐的症状,在开始接受治疗时通过问卷报告了自己对病情的看法,其中约20%的人非常担忧病情会恶化,有的人甚至还害怕因此死亡,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多担忧。

  后来的分析发现,那些有严重担忧情绪的人,血液中一些容易引起发炎的化学物质的含量要比其他人高。而早有研究显示,这些物质含量高会加重心脏病风险。

  领导研究的安德鲁·斯特普托教授解释说,担忧和害怕不仅是心理问题,这些情绪还会引起一些生理反应,从而对病情造成实实在在的影响。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本次研究还只是观察到这种现象,对于具体的深层原因以及调节心情是否能有效改善病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