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7日7时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航天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对自主空间环境保障提出了日益迫切的需求。“子午工程”是我国“十一五”中期投资建设的一个能够在地面持续运行的、综合性的、跨区域的大型空间环境观测网络。工程综合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公里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参数,将为增强我国空间科技的创新能力,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做出贡献。
截至目前,“子午工程”已沿东经120度、北纬30度线布局建设了15个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站。其中位于海南儋州的海南探空部为功能最全的一个综合性站点。利用该站点的探空火箭发射基地发射气象探空和电离层探空火箭是“子午工程”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介绍,此次探空火箭试验任务,其运载部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定型产品天鹰3号C型火箭。其它各系统,包括鲲鹏一号探空仪、发射场、遥测、地面及科学应用系统等,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制。
本次试验搭载的鲲鹏一号探空仪,包括双臂探针式电场仪、大气微量成分探测仪、朗缪尔探针三个科学探测有效载荷以及箭载公用设备、箭上发射系统、姿态测量仪、高动态GPS接收机等设备。其中,双臂探针式电场仪以及由中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朗缪尔探针是在我国空间探测活动中首次应用。
据介绍,7日7时整,“天鹰3C”携带鲲鹏一号探空仪,在海南探空部火箭发射场沿北偏西45度方向、87度仰角发射。43秒时,火箭高度升至60公里,火箭转速稳定至约2转/秒,箭头与箭体分离,电场仪伸杆展开;至46秒,火箭高度升至65公里,朗缪尔探针伸杆解锁、展开;215秒达到196公里轨道顶点;420秒,再入大气层,飞行试验结束。目前科学数据正在分析中。(吴晶晶)
昨日7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发射场成功发射。这一试验的成功将为我国自主监测空间环境、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子午工程”是我国“十一五”中期投资建设的一个能够在地面持续运行的、综合性的、跨区域的大型空间环境观测网络。可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公里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参数,将为增强我国空间科技的创新能力,保障空间活动安全做出贡献。
截至目前,“子午工程”已沿东经120度、北纬30度线布局建设了15个地基空间环境监测站。其中位于海南儋州的海南探空部为功能最全的一个综合性站点。利用该站点的探空火箭发射基地发射气象探空和电离层探空火箭是“子午工程”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2011年5月5日消息,澳大利亚悉尼的摄影师马克·迪普尔最新拍摄“水下工程”系列曝光。在对“正常”的冲浪摄影感到厌倦之后,迪普尔开始了水下摄影工作。他在海底拍摄到很多水下波浪翻滚的瞬间,同时拍摄到游泳和冲浪的人在水下与水流“互动”的画面。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新华网武汉5月1日电 (记者田建军) 继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江苏太仓后,“十二五”起,中国将投资约180多亿元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实现长江口航道与南京以下航道的无缝对接,以进一步释放长江水运潜力,适应长江水运发展需要。
长江南京以下航道上起南京,下至太仓,全长311.6公里。据长江南京航道局副局长陈源华介绍,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十二五”中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工程,也是继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之后中国又一重大水运工程。工程分三期组织实施,一期工程对长江太仓至南通段实施航道治理,辅以疏浚维护措施,2011年底开工,2013年建成,基本实现太仓至南通航道水深达到12.5米;二期工程对长江南通至南京段实施关键控制和航道治理工程,结合疏浚维护措施,2012年开工,2015年建成,初步实现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目标;三期工程将根据河势变化等情况,适时实施太仓至南京段航道治理后续工程,进一步改善航道条件,保障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安全、稳定运行。
陈源华副局长说,工程建设由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共同投资,总投资约18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部140亿元左右。工程完工后,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长江江苏段货运通过能力翻一番,相当于沪宁铁路目前货运量的20倍,提前实现长江干线航道2020年规划标准。
根据《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长江干线航道2020年规划标准是:南京至太仓可通航3-5万吨级海轮和2-4万吨级船队;太仓至长江口可全天候双向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船,10万吨级散货船舶可满载乘潮通航。
新华网西宁5月1日电(记者 吕雪莉)记者自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在去年完成投资1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青海省计划落实三江源工程投资10亿元,确保在2013年前完成80%以上规划投资,实现三江源生态工程建设新跨越。
据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晓南介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实施了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
通过几年的工作,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湿地面积逐步扩大,曾经有“千湖县”之称的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又重现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草地生产能力逐渐恢复;黑土滩有明显改善,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20%提高到80%;三江径流增加,2006年三江源区出境水量仅为412亿立方米,到2009年出境水量超过了700亿立方米,且为优质标准。
与此同时,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李晓南说,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培育力度,落实15个后续产业项目,发展设施农业示范户277户,组织青壮年生态移民技能培训500人,组织开展劳务输出,确保生态移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本报讯 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251名小学生因食用蒙牛学生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截至昨天9时,251名出现不适的学生全部出院。榆阳区成立调查组,“问题”学生奶被封存,牛奶质量问题检测报告可能于下周三四出炉。当地教育局否认学校存管理问题。
救治
最后9名学生出院
昨日上午11时,榆林市一院、二院及星元医院急诊科和儿科,已不见学生奶中毒学生。榆林二院急诊科医生介绍,22日送医的小学生大多出现肠道不适,经过输液等简单治疗后,大部分已于当晚离院回家。
据介绍,事发的鱼河镇中心小学共971名小学生。记者从榆阳区药监局获悉,22日晨,牛奶由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统一发放到各班,共发放纯牛奶学生奶699袋,其中,50人未饮用,649名学生空腹饮用,没有饮食其他饮料或食物。
出现中毒症状后,多人被送医院治疗。22日夜,9人在医院观察治疗。到23日上午9时,最后9名学生出院。至此,251名学生全部恢复返家。
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尹增刚说,截至昨日下午6时,尚未接到不良反应报告。
善后
涉事牛奶封存停用
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尹增刚表示,事件发生后,区教育局要求全区学校自查,“包括蛋奶出库、进库,存货生产批号等问题。”此外,全区102所学校,立即停止食用同一批号“问题”牛奶。昨天,鱼河镇中心小学剩余牛奶130余箱已被封存。
“我们还将召开全区学校安全会议。”尹增刚说,严格按照榆阳区蛋奶工程安全制度实施。
此外,对于251名学生餐后不适送医产生的治疗费用,目前尚未统计。尹增刚表示,最后将视调查结果,是谁的责任由谁承担。不过,目前治疗费用由政府统一支付。
定性
检测报告可能下周出炉
榆阳区药监局局长韩生宝告诉记者,事发当日,该局成立15人应急领导小组,赶赴现场。经现场调查,学生当日饮用的是宝鸡生产部生产的蒙牛牌纯牛奶学生奶,两个批次,分别为“20110331G7”和“20110330G7”。
“这批牛奶于4月7日配送到学校。”韩生宝介绍,奶样于22日上午10时送榆阳区疾控中心检验,“预计检测报告或于下周三四出炉。”
榆林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学生奶事件性质将由最终检测结果决定。
尹增刚否认学校存在管理问题或漏洞的说法。
“蛋奶专人管理、专柜储存,正常通风,离地、离墙距离十厘米。”尹增刚说,这些工作都是按规定执行。此外,事件发生前一周,该局曾就“蛋奶工程”做过专项检查。
回应
“检测结果未出不下中毒结论”
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早晨空腹喝牛奶等诸多原因均可能导致腹泻
本报讯 (记者李静)对于陕西奶事件,昨晚,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已经痊愈出院,事件最新进展还要等待卫检部门的检测结果,在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
该负责人介绍,蒙牛集团总部已经由副总裁带队到当地现场调查情况,目前已经协助当地部门将相关产品封存完毕,当地卫检部门也已经取样进行检验,一切都要等检验结果出来再下结论。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蒙牛已经协助当地相关部门到宝鸡工厂进行调查。
“究竟是不是中毒,还有待卫检部门检验的理化指标出来再下结论。”该负责人说,“早晨空腹喝牛奶等诸多原因均可能导致腹泻。”
该负责人未解释为何出现集体不适症状。该负责人表示相关理化分析可能需要24至48小时,待结果公布后一切将明晰。
关于治疗费用,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等待检测结果出来才能决定由谁承担。
调查
事发当日首发纯牛奶
学生称该奶产自宝鸡;蒙牛两年前投标成“蛋奶工程”供应商
榆阳区的“蛋奶工程”,始于2009年秋季。
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尹增刚介绍,“蛋奶工程”,是对寄宿制学校住宿学生和部分贫困学生,每天早晨免费发放一袋牛奶和一个鸡蛋,费用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承担。
蒙牛中标“蛋奶工程”
分管安全工作的尹增刚介绍,牛奶供应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当时共有8个厂家参与供货投标。最后,伊利和蒙牛中标,伊利为城区学校学生奶供应商,蒙牛为农村学校提供学生奶。
尹增刚此前表示,“蛋奶工程”配货,由供货商专人专车送到各个学校,规格是200毫升盒装奶,外包装上有“学生专用”字样,不在市场销售。
尹增刚提供的数据显示,榆阳全区102所学校,2.9万余学生因“蛋奶工程”而受益。
事发当天首发纯牛奶
拥有971名学生的鱼河镇中心小学,也是“蛋奶工程”实施学校。
鱼河镇中心小学六个年级。据六年级部分学生反映,今年开学第一周起,学校并未向全校学生发放鸡蛋和牛奶。事发前一周,即4月上旬,榆阳区教育局到鱼河镇中心小学检查,从4月11日开始,学校开始给学生发放鸡蛋和牛奶。
该校学生告诉记者,学校发放蛋奶的方式是,周一没有蛋奶,周二、周四早餐发鸡蛋,周三、周五早餐发盒装蒙牛学生奶。
学生回忆,在事发前,学生所喝大部分是产自呼和浩特的酸奶。4月22日,六年级学生领到酸奶,一到五年级学生领到了产自宝鸡的纯牛奶。当天,学生出现不适,人群集中在1到5年级学生。该校校长庞国怀受访时曾证实,纯牛奶第一次发放学生。
不过,尹增刚否认蛋奶工程本月刚开始的说法。他表示,蛋奶工程有特定的对象,主要针对农村寄宿学生和部分贫困学生,各校从开学第一周便已开始,“不存在本月开始的情况”。
尹增刚说,受惠学生名单由区教育局和财政局核定,由专人检查。记者试图查看发放学生名单,尹增刚建议记者周一向学校索要。昨晚,记者拨通多名该校老师电话,大部分表示对“蛋奶工程”细则不清楚。
相关
奶协望乳企善待消费者
希望善待奶农和同行;35家乳企承诺不涨价
本报讯 (记者李静)昨日记者从中国奶业协会获悉,35家奶业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单位集体承诺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中国奶业协会同时希望乳制品企业善待奶农、善待消费者、善待同行。
奶协在不涨价约谈范围内
昨日,中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召开了“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要求重要消费品行业不涨价,奶业协会也在约谈范围之内。最近乳制品行业成本上涨,有涨价压力,所以,奶业协会发起这个倡议。
据了解,此次倡议着重规范乳制品企业的自身行为,要求企业维护合理价格水平,不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价格欺诈或变相涨价。
中国奶业协会建议,企业应通过改进生产经营管理、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化解成本上涨压力,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维护乳制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奶协要求杜绝虚假宣传
此外,协会要求企业准确发布与宣传产品信息,杜绝误导消费者的各种虚假宣传,同时希望乳制品企业善待奶农、善待消费者、善待同行。
据中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35家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单位均已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表示承诺响应。
本月初,为了确保价格总体稳定,国家有关部门近期约谈了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负责人,要求重要消费品不涨价。
公开资料显示,4月12日,由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三部委牵头的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结束,蒙牛生产工厂全部通过生产许可证换证现场审核,并获得质检部门核发的新生产许可证。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刘刚
中央纪委、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发出通知,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13个单位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优化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环境。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1年底前,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托政府网站,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信用档案,全面公开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初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实施意见》提供了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和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统一规定了项目信息公开的22项基本内容、信用信息公开的10项基本内容,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及时、规范地发布相关信息;以现有的电子政务建设为基础,依托政府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信息;对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依托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检索、查询等服务,并逐步实现项目统一编码,实现项目全过程信息查询服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统一链接本地区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平台。
责任编辑:NN026(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八闽最早书院之一蓝田书院的重建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并对外开放。记者14日在宁德古田县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着运输、安装材料。
在侨乡福建古田县水口闽江畔,鳌江之源的群山之中,有一个山村小镇叫杉洋,镇北二里有座蓝田书院。据考证,蓝田书院建于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是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后毁于兵火。宋乾道二年(1166年)由杉洋肇基者余仁椿后人余端卿发起重建。南宋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应邀前来讲学,并题“蓝田书院”四大字勒于石。从此,蓝田书院名耀八闽,后人为之立墨迹亭纪念。当年学子云集,盛极一时,蓍名的“朱子十八门人”就是此时形成,并为蓝田书院奠定了丰厚的文化沉淀。
蓝田书院历宋、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重建。民国十四年,占地已达941平方米,规模恢宏,历代名人学者造访不绝。但令人遗憾的是,蓝田书院在1975年12月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留下的只有朱熹亲书的“蓝田书院”四个大字的石碑。
2009年,古田县成立蓝田书院理事会筹备重修。项目负责人吴小龙说,重建的蓝田书院分三个层次,包括旁边的木字亭、回心阁,基本都是宋代的风格,力求仿建逼真,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实面貌。
新书院建于杉洋镇北,距原址不远,占地面积580多平方米,工程建筑总面积是98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人民币,规模与原书院相当。此处山清水秀,有“凤林栖霞、狮岩积雪、象峰夕照、马首嘶风、古洞流云、天池引月、一线洞天、云梯接汉”合称的蓝田八景及闻名的三井瀑布;当地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朱子一日教九斋”的传说。
蓝田书院理事会工作人员说,重建工程于2010年8月开始动工,至今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底完工。届时,将开展一系列文化研究活动,比如展示朱熹遗留的字迹、诗句、墨宝,让人们感受朱子文化,领略千年古镇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