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热封安在背鳍上的塑料螺栓
2008年,墨西哥海岸附近,探险队队员怀特-埃文斯用喷灯热封塑料螺栓,以保证跟踪天线紧紧裹在大白鲨的背鳍上。这种高科技跟踪标签由迈克尔-多梅尔开发,可以传递最多12万条信息,使用寿命长达6年。据多梅尔介绍,以前他依赖于传统卫星跟踪装置,“你只能将其插在鲨鱼身上,而且,它们只能对鲨鱼实施9个月到10个月的跟踪。”而最新设备则可以绘制鲨鱼迁徙图,如果是雌性鲨鱼,则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这种迁徙图。多梅尔指出,由于新天线设备需要用螺栓连接,“我们必须捕上来活的鲨鱼。”
5.观察大白鲨动向
探险队领队迈克尔-多梅尔看着一条大白鲨被放进升降机中,重新放归墨西哥瓜达卢佩岛附近水域。瓜达卢佩岛距下加利福尼亚(墨西哥最北部的州)大约160英里(约合260公里)。每年,许多大白鲨聚集于瓜达卢佩岛,猎捕海狗和象海豹。雄性大白鲨每年都回到那里,但成年雌性大白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多梅尔在谈到雌性大白鲨时说:“我们希望了解它们的去处。我们已经知道,它们会出现在太平洋中心地带,然后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6.咬住诱饵的大白鲨
2008年,墨西哥太平洋海岸,一条大白鲨掉入探险队设下的陷阱——串在没有倒钩的钩子上的大块金枪鱼肉。钩子安在绳子上,而绳子则与浮标相连(这种办法在电影《大白鲨》中并未奏效,以便令大白鲨精疲力竭,最终再将大白鲨抬上升降机。探险队领队迈克尔-多梅尔说:“将这些鲨鱼抬出水面,令我获得了一个检查它们的前所未有的机会。”(孝文)
6.俄克拉荷马州皮谢尔的陷坑
长年开采锌矿和铅矿让俄克拉荷马州与堪萨斯州交界附近皮谢尔的地面布满陷坑,包括2008年所拍照片中的这个陷坑。一些矿在挖掘过程中距离地面太近,顶部无法支撑上方土壤的重量,最终导致塌陷。密苏里州的格乌泽说:“密苏里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煤矿附近也曾出现过陷坑。我们的建矿技术越来越高,顶部足以支撑上方土壤的重量。”
7.冰岛陷坑
冒险家米克·科伊纳和他的皮划艇沿着冰岛第二长河——乔库尔萨河上游一个陷坑的坑壁下降。乔库尔萨河的河水来自一条冰川的融水,这个深150英尺(约合45米)的倒扣漏斗形陷坑由下方地热喷口喷出的上升蒸汽所致。
8.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
一群游泳爱好者在伊克·基尔天然井蓝宝石色的水中享受游泳乐趣。这个天然井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奇琴伊察的古玛雅遗址附近。在海平面出现的陷坑会充满水,深度与地下水位相当,形成著名的清澈蓝色水池。玛雅王室会在水池内放松身心和举行祭祀仪式。
9.葡萄牙里斯本的陷坑
2003年拍摄于葡萄牙里斯本,一辆不幸的巴士成为街道上一个大陷坑的“午餐”。密苏里州的格乌泽表示,能够导致水流入地下土壤的任何因素都能加速陷坑形成。在很多城市,下水道、光缆等公共基础设施埋入填满松散料的沟槽内,这些充填料会随时间推移被最终冲走。在某些情况下,一段路面会最终变成一个下方基本上空空如也的混凝土桥。格乌泽说:“此时的路面无法承受上方驶过卡车的重量。”
10.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
照片拍摄于1998年。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是一个石灰石陷坑,深度大约在50英尺(约合15米)左右,里面生活着罕见的蕨类植物。上世纪90年代,一群探洞者买下了这个陷坑,通过这种方式为子孙后代保护这个自然奇观。
喀斯特地貌通常由石灰石或者白云石岩床溶解形成。美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密苏里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阿拉巴马州北部、德克萨斯州以及佛罗里达州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标志性特征为下沉的溪流、伏流、大型泉水、洞穴以及陷坑。(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展示了正在燃烧和下沉的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深海地平线”漏油事故正在演变成一场生态灾难,迄今为止采取的一系列堵漏措施均以失败告终。
1.燃烧中的“深海地平线”
4月22日,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开始下沉。这幅罕见的照片展示了4月20日发生的爆炸导致的可怕后果。墨西哥湾当前正在上演的大规模原油泄漏事故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焦点。
国家地理频道有关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纪录片《海湾漏油》于美国东部/太平洋时间5月27日晚上10点举行首映。观众可以在片中看到有关此次爆炸的更多画面。爆炸发生时,共有126人留在距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大约50英里(约合80公里)的“深海地平线”上,11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在4月22日燃烧的钻井平台开始下沉时,将钻井平台与5000英尺(约合1500米)深的油井连接在一起的管道也发生破损。现在,弯曲破裂的管道每天都将数千桶原油喷入墨西哥湾。
2.人间地狱
这幅独家照片4月22日拍摄于墨西哥湾,展现了救火船奋力扑救“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大火的景象。在《海湾漏油》中,美国海岸警卫队上尉里姆回想起从空中接近钻井平台的经历。他说:“在90英里(约合145公里)外,我就看到燃烧的钻井平台发出的炽热光芒。我知道这是一场非常严重的事故,就像是一个人间地狱。”
3.倾覆的钻井平台
4月22日,“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开始倾覆。无论是对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还是奋战近两天试图让它继续浮在海上的救援人员来说,这都是一个无情的打击。救援工作负责人吉姆·维特在纪录片《海湾漏油》中表示:“当你失去一条船,那真是一个非常昏暗的时刻。在失去的同时,你也产生一种挫败感。不幸的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在打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除非切断漏油,否则的话,任何人都没有太多措施可供选择以阻止我们目睹的可怕后果。”
4.被大海吞噬
4月22日,灭火船全力扑救“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的大火,但最终只有墨西哥湾自己才能熄灭这场火灾。27日,也就是在这场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故的爆炸发生后一个多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了最新评估报告,认为发生在墨西哥湾的这场灾难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露事故。(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组照片展现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造成的可怕后果。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环境毒理学家指出,漏油形成的原油球块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照片拍摄于5月8日,一名海滩常客手拿一块被冲到阿拉巴马州多芬岛的凝固石油或者说原油球块。根据路易斯安那州大学为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进行的“主要生物标记物比较”,在多芬岛上发现的原油球块据信由墨西哥湾的大规模漏油事故所致。漏油开始于4月,当时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沉没。
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环境毒理学家罗纳德·肯德尔表示,原油球块是石油泄漏事故的常见副产品。当海面浮油在海浪影响下聚集成块状,这种粘性物就会形成,随后又被海水冲上岸。肯德尔指出原油球块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他说:“虽然不会像粘到羽毛或者皮毛上的浮油一样具有毒性或者造成大的危害,但如果吞入体内也同样具有毒性。”
5月10日,清理人员在阿拉巴马州多芬岛的海滩上收集原油球块。原油球块可能由墨西哥湾的漏油形成。美国联邦政府与石油业已联合起来应对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目前已尝试包括派遣水下机器人、使用化学石油分散剂以及圆顶形巨型防泄漏系统等多种方式,以延缓或阻止海底石油泄漏。但迄今为止,应急反应人员仍无法控制泄露。肯德尔说,必须采取一切可能方式清理被冲上海滩以及其他地区的原油球块。
照片拍摄于5月9日,戴手套的清理人员手拿一块被冲上阿拉巴马州海滩的原油球块,宽度为5英寸(约合13厘米)。清理人员将原油球块撕开以进行检验。与液态石油一样,原油球块很难从动物的羽毛和皮毛上清除。不管以何种形态出现,石油都对植物的生存构成威胁。肯德尔说:“石油拥有不利于生物栖息地的物理属性。如果落到草或者海生植物上面,便会导致植物死亡。”
5月5日拍摄于路易斯安那州沿岸,微红色的石油漂浮在墨西哥湾的海面上。肯德尔说,清理人员正使用化学分散剂分解海面浮油,使油滴沉入海水。“鱼类尤其是仔鱼将命丧油滴之手。如果有毒油滴沉入海底,螃蟹和海生蠕虫等底栖生物也将深受其害。”
5月7日拍摄于墨西哥湾南部的福里梅森岛,一名男子手拿装满石油和海水的塑料袋。福里梅森岛是路易斯安那州香德勒群岛的一座岛屿。截至5月13日,“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仍以每天估计5000桶(21万加仑或者79.5万升)的速度向外泄露石油。根据一项新的独立评估,实际泄露速度至少是这一速度的10倍。
肯德尔表示漏油所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非常复杂,泄露的石油数量越多,复杂程度也越高。他说:“数量决定毒性强弱,当前墨西哥湾泄露的石油数量非常巨大。”(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墨西哥考古学家近日在墨西哥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遗址之下发现一座无头男性玛雅人的坟墓,这位无头男性玛雅人残骸旁边还有一些玉制饰物。新坟墓的发现为博南帕克壁画提供了实物证据。
坟墓发现于墨西哥恰帕斯州博南帕克的一座玛雅神庙之下。这座神庙的三个厅堂内有鲜艳的玛雅壁画,因而被称为画厅。坟墓就是在其中一个绘有酷刑壁画的画厅之下。科学家推测,这位无头男子有可能是一位被俘虏的勇士,进而被作为祭品埋葬,他也许就是壁画中的受害者之一;他还有可能是该城市统治者的亲属之一。墨西哥国家人类学暨历史研究所人类学家伊米利亚-加拉加-穆里塔表示,“不管他是谁,但这个埋葬的地点告诉我们,埋葬在这里的人绝对很特别。”
在壁画产生的年代,也就是大约公元790年,博南帕克已经是一个拥有数千人口的城市。如今,博南帕克最重要的遗址就是位于恰帕斯州一大片热带雨林中间的一座已被部分挖掘出的古城。在通往古城的途中,有一座著名的玛雅神庙,也就是这座新发现的坟墓所在地。
这座神庙共有三个画厅。第一画厅的壁画主要介绍了一位年轻的继承人。第二画厅壁画的内容就是关于对被俘虏的勇士实施酷刑的情形,其中包括被折断的手指、被拔出的指甲以及无头尸体等。这座无头男尸的坟墓就发现于第二画厅之下。第三画厅壁画主要介绍一次重要的放血仪式。
博南帕克壁画被外部世界发现于1946年。壁画的发现使得一些学者长期以来坚持的观点不攻自破,他们此前一直认为古代玛雅帝国是由一些温和、善良的天文学家或牧师所统治。新坟墓的发现再一次证实了玛雅帝国统治者的残暴。
2005年到2007年间,墨西哥境内发生了一系列地震。地震过后,考古学家开始致力于修复和保护博南帕克遗址。在最近的一次雷达探测中,考古学家发现,在酷刑壁画之下存在一个墓穴。考古学家于1月8日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加拉加认为,在玛雅神庙或金字塔之下埋葬死人,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他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根据这座坟墓能够有什么发现,那里有什么祭品以及埋葬于此的究竟是谁?”
坟墓中的这具无头男尸困扰着考古学家,男尸的头颅去向成为未解之谜。据加拉加介绍,这座坟墓非常简陋,大小只够容纳一具尸体,而且上面仅仅覆盖了一块平滑的白色石膏板。通过对尸体残骸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他应该是一位35到42岁的男子,而且患有某种关节炎,但他的头颅已经不见了。加拉加认为,这位受害者可能是被斩首的。斩首在古代玛雅战争中是非常常见的做法。
在墓穴的地面上,还有一些玉制的耳环。它们应该是从尸体的耳朵上脱落下来的。这又为考古学家提供了一条关于头颅去向的线索,这具男尸的头颅可能是被分解到其他地方的。
不过,加拉加排除了盗墓者将头颅偷走的观点。据加位加介绍,首先,这些玉制耳环,还有项链和手镯等贵重物品仍然留在墓穴中。盗墓者本来极有可能同时将这些物品掠走。此外,这名死者身上还戴有各种贝壳类饰物。这种贝壳类饰物呈橙紫色,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它们都属于高级饰物。
加拉拉认为,排除盗墓者将头颅偷走的另一个原因是,“证据显示这个墓葬是一个独立事件。博南帕克的统治者密封了这个墓穴,并将整栋建筑建造于墓穴之上。因此,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没有任何人开启过这个墓穴。”
在墓穴里,男尸身边还有两块陶瓷板、一个雪花石膏花盆和一把石制刀具,其中花盆底部还有一个小孔。研究人员认为,有孔的花盆和石制刀具表明,它们是玛雅人的祭品,尽管并不一定是斩首仪式的祭品。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利用碳定年法对男尸残骸的样本进行分析,以确定他所生活的年代。同时,科学家们还对他的DNA进行检测,以澄清这名男子与博南帕克玛雅人群体的关系。
墓穴中的物品可以表明,这名男子是一位重要人物。但是,他究竟是谁?他是属于哪一方?加拉加认为,“根据墓穴中发现的随身物品,我们认为他是一名高级勇士,来自一个反对阵营。但是,他被俘虏后,又被当作奉献给神庙的祭品。问题是,这具残骸与位于迪奥帝华肯的羽蛇神神庙附近所发现的尸体并没有紧密联系。”迪奥帝华肯是曾经存在于今日墨西哥境内的古代玛雅都市。羽蛇神神庙附近所发现的尸体被认为是战俘祭品。
考古学家认为,这名男子也有可能是大约公元8世纪时玛雅古城博南帕克城的统治者查恩-穆安二世的亲戚。博南帕克壁画就形成于查恩-穆安二世统治时期。比如,墓穴中的那些贝壳类饰物就与第一画厅中壁画上的博南帕克贵族相配。
不过,即使该男子是博南帕克城的内部人士,也无法排除他是被作为奉献给神的祭品的说法。加拉加认为,他也有可能是死于一场战争中或死于自然原因。研究人员将继续研究该男子的死因。加拉加表示,“不管哪种假设是正确的,这座坟墓的发现为壁画上的场景提供了实物证据。”(彬彬)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根据最新一项研究,恐龙灭绝可能是遭小行星“双重打击”所致——两颗大陨石相隔数十万年分别撞向墨西哥和印度。
数十年来,一种在科学界颇受欢迎的理论认为,一颗距今6500万年前落在墨西哥境内尤卡坦半岛的小行星是造成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这颗小行星直径6英里(约合10公里),在尤卡坦半岛附近留下了希克苏鲁伯(Chicxulub)陨石坑,同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最终造成一场物种大灭绝事件,恐龙就是在这次事件中从地球上消失的。
但是,最新理论却认为,恐龙其实是因另一颗小行星撞击而走向灭绝的。专家称,该小行星直径为25英里(约合40公里),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形成约30万年后,它撞向印度西海岸。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桑卡尔·查特吉(Sankar Chatterjee)说:“恐龙非常的不幸。”
查特吉认为,这次撞击在印度洋海底留下了一个直径300英里(约合500公里)的陨石坑,他的研究小组从1996年开始对这个陨石坑进行研究,并将其命名为“湿婆”(Shiva)陨石坑,湿婆是印度教中的毁灭之神。查特吉说:“如果我们的推测正确,那么这将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陨石坑。”
据查特吉推测,“湿婆”小行星撞击强度巨大,将附近地表的所有物质蒸发,使得地幔物质喷涌而出,形成了“湿婆”陨石坑高高的锯齿状边缘。此外,查特吉的研究小组还认为,这次撞击还使得印度次大陆的一部分与其脱离,漂流至非洲,形成了塞舌尔群岛。同时,撞击可能还对发生在现为印度西部的火山喷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些科学家推测,印度火山(称为德干岩群)喷发释放的有毒气体是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查特吉说:“有人认为,是这次撞击引发了火山活动,这种观点可能不正确。看上去,那里的火山活动已经发生,湿婆小行星撞击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查特吉的研究小组本周将在俄勒冈州波特兰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公布他们的研究发现。(孝文)
一个在当时非常先进、繁荣的文明社会为什么会突然神秘销声匿迹,居民弃它而去呢?对此阴谋理论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离奇解释,其中包括外星人绑架,但是下面这几个文明社会的消失原因更加平凡,它们不外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外族入侵和经济相关问题。目前我们仍不清楚,可能永远也不会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柬埔寨高棉王国、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或者美国的两个远古文明突然消失,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文明
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是远古世界最伟大的人造建筑奇迹的所在地,它是各大陆最大的早期城市住宅区之一。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4500年前它非常繁盛,但是随后很快它就被世人遗忘了,只有在当地传说里才会听到它的名字,直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遗址被挖掘出来,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文明社会包括著名的古代城镇遗迹摩享约达罗(Mohenjo-daro),它的设施完善、技术先进,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卫生系统,而且有证据证明这里的数学、工程学和原牙科等技术水平非常了得。到公元前15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遭弃,这可能是因为印欧语系部族入侵或者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无法继续下去。
2.柬埔寨高棉王国
柬埔寨高棉王国
高棉王国曾是东南亚最强大的一个帝国,它从现在的柬埔寨一直延伸到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高棉王国可以上溯到公元802年。不同于石刻碑文,它没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因此我们对它的了解是通过考古学研究、庙宇墙壁上的浮雕和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的记录结果一点点拼凑在一起的。高棉王国信仰印度教和佛教,修建了结构复杂的庙宇、佛塔和其他建筑物,其中包括用来供奉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吴哥窟。外族入侵、瘟疫导致大量死亡、水管理问题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皇室家族内部的斗争冲突可能导致这个文明社会最重走向没落,并在公元1431年被泰国人占领。
3.美国新墨西哥州阿纳萨齐(Anasazi)
美国新墨西哥州阿纳萨齐(Anasazi)
阿纳萨齐是现代人对古普韦布洛人的称呼,这些人居住在位于犹他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科罗拉多州的交界处。他们的文明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出现,他们沿悬崖峭壁建设的石头和土坯建筑最为著名,其中包括弗德台地国家公园、白屋废墟和位于查科峡谷北边的波尼托(Pueblo Bonito)遗址。这座建筑物是一个多层住所,很多房间需要借助绳子或者梯子才能进入。古普韦布洛人根本没必要“消失”,然而他们在公元12世纪和13世纪不知因何离开了他们的家园。很多专家和现代普韦布洛人称,滥伐森林和干旱导致古普韦布洛人发生内讧和战争,他们被迫逃离家园,移居到其他地方。
4.墨西哥奥尔梅克文明
墨西哥奥尔梅克文明
现在位于墨西哥中部偏南的热带低地的韦拉克鲁斯和塔巴斯科,曾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一个文明社会所在地,这里有著名的“巨石头像”、人祭行为,创造了零的概念,是随后出现的所有中美洲文明的基础。奥尔梅克文明可能还是西半球第一个出现书写体系的文明,它可能发明了指南针和中美洲日历(Mesoamerican calendar)体系。奥尔梅克文明出现在大约公元前1500年,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历史学家“发现”。它的没落与火山爆发、地震或者农业体系受到破坏引起的环境变化有关。
5.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王朝
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王朝
阿克苏姆王朝是罗马帝国和古印度的主要贸易对象,包括埃塞俄比亚在内的非洲东北地区都受它的控制,它在大约公元前14世纪形成。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希巴女王的家乡。阿克苏姆王朝拥有自己的字母表和笔直耸立的巨型方尖石塔,其中包括阿克苏姆方尖碑(Obelisk of Axum),目前它仍耸立在原地。阿克苏姆王朝是第一个皈依基督教的主要王朝。它的没落原因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其原因是这个伊斯兰教王朝的扩张导致经济孤立,还有人认为是外族入侵或者是气候变化改变了尼罗河的洪水发生模式。
6.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是按照传奇人物诺迈斯(Minos)王的名字命名的,直到20世纪才有人发现这个文明社会的遗址。米诺斯文明在大约7000年前形成,大约公元前1600年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2700年变成商业中心,由于这里非常繁华,虽然经历一系列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和希拉火山爆发),但是很多大型宫殿选择在这里修建,并一再重建。其中一座宫殿是克诺索斯,它是与传奇人物诺迈斯有关的一座迷宫,现在是一个重要考古学遗址和旅游胜地。但是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发生的一次未知灾难,显然使它再没恢复生机,米诺斯文明开始走向没落。米诺斯手稿《Linear A》至今还未被破译。
7.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Cucuteni-Trypillians
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Cucuteni-Trypillians
欧洲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居住区是由位于现在的乌克兰、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Cucuteni-Trypillians建设的。这个神秘的文明社会在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2750年非常繁荣,它因其独特的陶器图案和每隔60到80年就会把自己的村庄完全烧掉的古怪习俗而著称。村庄被一次又一次重建,建在被烧毁的废墟之上。目前已经确定的Cucuteni-Trypillian考古学遗址有大约3000个,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盐场。跟很多其他文明一样,Cucuteni-Trypillian可能也是毁于气候变化,但是其他一些理论指出,他们逐渐与其他群体融合在一起,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文明。
8.约旦纳巴泰 (Nabateans)文明
约旦纳巴泰 (Nabateans)文明
古纳巴泰文明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占领约旦南部地区、迦南和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区,当时说阿拉姆语的纳巴泰游牧民族逐渐迁移到阿拉伯半岛。佩特拉把他们的技能概况地雕刻在约旦山脉的大石头上,后世因其精湛的水力工程、管理复杂大坝、运河和水库系统的技术而记住了他们,这些技能帮助他们在这片干旱的沙漠地区不断壮大、繁荣发展。人们对其文化了解甚少,没有书面文字遗留下来。公元前65年他们被罗马人打败,后者在公元106年完全控制了这里,并重新更名为阿拉伯彼得雷亚王朝。大约在公元4世纪,纳巴泰人不知因何离开了佩特拉。有人认为,经过几个世纪的外族统治,纳巴泰文明逐渐消失,纳巴泰人的土地在完全被阿拉伯入侵者占领前,他们皈依了基督教。
9.美国伊利诺斯州卡霍基亚(Cahokia)
美国伊利诺斯州卡霍基亚(Cahokia)
很少有美国人意识到,美国伊利诺斯州也有失落的古代文明遗址。卡霍基亚土墩群历史遗址完全是一个本土密西西比河文明的遗留物,该文明在大约公元600年形成。卡霍基亚居民似乎并未保留书面记录,但是这个遗址却保存了一系列用玻璃罩罩住的人造“土堆”和陶器及其他文物。卡霍基亚曾是墨西哥中亚美利加洲最大的城市中心区,公元1250年的人口一度达到4万,比1800年以前的英国伦敦或者除费城以外的其他美国城市的人口都多。大约在欧洲人到达北美洲100年前卡霍基亚遭弃,这可能是由环境因素或者外族入侵造成的。
10.希腊迈锡尼文明
希腊迈锡尼文明
跟之前的米诺斯文明不同,迈锡尼文明并非只通过贸易一种方法发展起来,他们不断侵略,逐渐壮大自己,慢慢形成一个赶超希腊的帝国。它大约是在米诺斯文明没落之时达到鼎盛,迈锡尼文明占据统治地位长达5个世纪后,并于大约公元前1100年走向没落。据希腊传说记载,迈锡尼占领了神话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考古学家在远在爱尔兰的地方发掘出这个文明留下的文物。事实上,这个文化先进、经济富有的文明社会给后世留下了大量艺术品、古建筑物和文物。迈锡尼文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是自然灾害摧毁了它,但是大部分专家认为,不是外族入侵,就是内部冲突导致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社会走向没落。
11.秘鲁莫契 (Moche)文明
秘鲁莫契 (Moche)文明
大约公元100年到800年,莫契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在秘鲁北部沿海建造了自己的宫殿、金字塔和复杂的灌溉渠道。虽然他们没有突出的书面语言,留下的有关他们的发展史的线索少之又少,但是他们是一群具有艺术气息和很擅长表达的人,他们留给后世很多精美陶器和纪念性建筑物。2006年发现的一个莫契墓室显然是用于人祭的,里面有大量人的骸骨。关于这个文明是如何消失的,存在很多理论,但是最受欢迎的解释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这是一种极端气候模式,最大特征是洪水期和极端干旱期交替出现。也许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莫契文明会用人祭这种血腥行为祭祀神灵。
12.北美洲克洛维斯文明
北美洲克洛维斯文明
人们对克洛维斯文明的了解少之又少,这是史前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他们被认为是北美洲的第一批居民。考古学家试验性的对在新墨西哥克洛维斯附近的一个考古遗址发现的文物进行鉴定,确定它的制造时间大约在放射性碳测年法出现11500年前,大约相当于13500历年。文物、骨骼和石质刀片是现有唯一线索。过去30年发现了可能更加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但是,不管他们是不是出现在北美洲的第一批人类,他们的消失确实非常突然。据一些人推测,克洛维斯人由于过度捕猎,他们的食物来源减少,另外气候变化、疾病和捕食者导致他们大量死亡。其他一些人认为,克洛维斯人并没完全消失,他们只是融入了其他群体。(孝文)
海洋深处隐藏着大量不为人知的宝藏,下面是4个深海油田,其中包括北极波弗特海的近海油田和巴西卢拉油田。
1.融化的北极冰下蕴藏着大量石油
融化的北极冰下蕴藏着大量石油
阿拉斯加州波弗特海的海面上漂浮着大量冰,下面蕴藏着丰富石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的石油总量占世界上还未发现的石油总量的13%,通过现有技术在北极大约能开采900亿桶石油。但是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还不清楚传统石油开采方法是否管用,还需要进行检测。科学家认为,北极大部分还未发现的石油位于深不超过1640英尺(500米)的近海区域,它们是世界上最偏远的一些地方。距离波弗特海最近的美国海岸警卫队航空站,位于大约950英里(1530公里)外,最近的大港口距离这里也有1300海里(2400公里)。
这些偏远地区拥有极低的气温、远海、强风、漆黑一片、海冰和最小可见度,在这里进行钻探非常困难。环保人士担心,这些地区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可能很难或者无法应对石油泄漏问题。本土阿拉斯加人和环保人士的一项法律挑战(legal challenge)拖延了必要的联邦清洁空气许可证的发放,因此壳牌集团原打算今年夏季开始在波弗特海开采石油的计划,被迫推迟到2012年。在美国所属水域以外的北极地区,石油开采已经开始。
2.非洲开启石油新时代
非洲开启石油新时代
2010年12月15日,加纳总统约翰·埃文斯·阿塔·米尔斯为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打开朱比利(Jubilee)项目的总阀门。这座近海油井位于大约3300英尺(1000米)深的水下,有望生产多达20亿桶石油和8千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同这家美国公司和其他石油公司合作,在这个项目中拥有13.75%的股份,该国希望借助这次契机走向繁荣,但前提是在石油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腐败、暴力和环境退化。
位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边界附近的朱比利油井和其他阿纳达科石油公司的油井,可能会凿穿一个700英里(1100公里)深的海下盆地的石油系统,开采出数亿桶深海石油。这些和其他项目正在帮助一些西非新国家加入到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等石油大国的行列。
3.墨西哥湾更远更深处
墨西哥湾更远更深处
壳牌集团的帕迪多项目位于墨西哥湾德克萨斯州近海200英里(322公里)处,它是世界最深和距离海岸最远的深海钻探地点。就在距离海岸更近的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3周前,帕迪多油井才从超过8000英尺(2438米)的水下开采出石油。
帕迪多成为第一个在墨西哥湾的第二大油田——“下第三系油气地质层”开采出石油的项目。要从已有6000万年历史的远古岩石里抽出石油,它需要比常规墨西哥湾钻井平台距离海岸更远,而且需要钻得更深。开采下第三系油气地质层的石油时,我们需要拓宽知识面,提高技能,以便应对一些新问题,例如影像效果差、炙热高温和深处存在的巨大压力。但是对能源公司来说,丰厚的回报值得它们这么做,专家认为这些岩石下面蕴藏着几十亿桶石油。
4.巴西开采近海石油
巴西开采近海石油
2010年10月,前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兴奋地举起双手,手上沾满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深海油田开采出来的第一批石油。卢拉油田蕴含大约65亿桶石油。这个油田只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巴西石油经手的部分深海石油项目,该公司总共能从所有项目中开采出大约480亿桶原油。发现这些宝贵资源确保巴西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孝文)
佛勒斯特·特拉维尔卡(中)和维斯恩基金会的管理员凯西·诺曼正在检查一只被冲上路易斯安那州弗尔雄港附近海滩的死海豚的遗体
左图显示的是事故发生两个月后“深海地平线”钻探平台周围的水漆黑一片,从上周拍摄的右图中看,很难发现这里有灾难性事件发生的迹象
工人借助起重机清理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县海岸线上的油污,这里受到石油泄漏的严重影响
在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县的一根吸油拖栏前,受到石油泄漏事故影响的沼泽地里长出一棵小草
英国石油公司(BP)的漏油事故过去1年后,一些科学家认为墨西哥湾的“健康”水平已经恢复正常。但是鉴于一些明显问题,科学家对这一地区的未来仍很担心。
可能潜藏巨大问题
以1到100为评分标准,有30多位科学家给墨西哥当前的生态情况打68分。这个分数只比去年夏季同一批研究人员给发生漏油事故前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分得出的71分稍低一点。他们指出,海床、海豚和牡蛎的关键健康指标显著下降。许多墨西哥湾专家在采访中强调了他们的忧虑,指出有数百只幼年海豚和海龟离奇死亡、出现颜色怪异的螃蟹以及海床上出现“死亡区”。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表示,墨西哥湾的情况“比人们料想的更好,不过该科研组不清楚最终结果会怎样”。她说:“现在说事态是好是坏还为时尚早。有很多出其不意的事情接踵而来,我们发现很多死亡的年幼海豚。”跟去年4月20日“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1.72亿加仑石油流入海洋前的情形一样,墨西哥湾现在仍是争论的焦点。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但是潜在的巨大问题可能隐藏在很深处,例如隐藏在很难进入的沼泽地和反应缓慢的食物链里。其中一些情况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会被发现。
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韦斯·图内尔为美国联邦仲裁者写了一份报告,他说:“当考虑到墨西哥湾的整体情况时,我认为这里的自然还原能力已经恢复到接近漏油事故发生前的水平。”图内尔的打分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故前的得分是70分,现在他给这里打69分。为什么事故发生前这里的生态环境并没受到足够重视,那是因为墨西哥湾一直是一个环境受害者,这里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开采出来的石油和自然渗出的石油污染、过度捕捞、飓风和密西西比河沿岸美国农业和城市废水导致的耗尽氧气的巨大死区。
十几位科学家经过评估,认为现在墨西哥湾的生态情况的得分同石油泄漏发生前一样高。其中一人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艾德·奥弗顿,他对石油泄漏问题具有丰富经验。他最近去了阿拉巴马州海湾海岸(Gulf Shores),他说:“我在海滩走了半英里,那里已经看不到焦油球,周围环境跟我以前看到的一样好。”在这项调查中,红鲷鱼和大西洋马鲛等一些种类的得分甚至比事故发生前还高,这主要是因为数月来局部地区禁止捕鱼促使它们的数量大幅增加。虽然这听起来是个好消息,但是海床的平均得分从事故发生前的68分下降到57分。
这张图表显示,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从佛罗里达州富兰克林县到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交界处,被冲上岸的死鲸类动物(海豚和鲸)的数量大幅上升
这张图表显示了大部分海豚和鲸搁浅在或被冲到距离“深海地平线”最近的海岸上
路易斯安那州弗尔雄港附近的海滩仍覆盖着一层烂泥、垃圾和焦油球
由于受到“深海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的影响,路易斯安那州的大量渔民只得停止捕鱼,其中包括路易斯安那州戈尔登梅多的牡蛎产业
海洋深处发现死区
海豚最初看起来情况还很不错,但是后来有越来越多的尸体被冲上岸(自事故发生以来,已经发现大约300只死海豚),它的得分从石油泄漏前的75分下降到66分。牡蛎的得分也降低了10分、螃蟹的得分降低6分。整个食物链从以前的70分下降到现在的64分。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萨曼塔·乔伊在发生爆炸的钻井平台附近充满油污的海下发现死区。去年“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11人丧生。她说:“一些地方可能一切正常,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地方都正常。石油还没消失,只是它们都隐藏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乔伊表示,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前她会给海床打90分,但是现在她只给它30分。她说,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已经从事故前的80分下降到现在的50分,不过她是所有研究人员中最悲观的一个。在过去的5次探索活动中(最后一次发生在去年12月),她和同事们收集了250个海床土样,对2600平方英里(6733.97平方公里)的海床进行了研究。乔伊表示,对在水里和海底看不见的石油留下了化学痕迹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是由英国石油公司的泄露事故产生的。她的照片显示,通常呈橙红色的海底居民——螃蟹和海蛇尾等,现在颜色变淡,或者已经死亡。
石油被泥沙掩埋
还有一些问题确实存在,只是我们很难发现。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沼泽地学家尤金·特纳已经对路易斯安那州巴拉泰瑞盆地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大量石油被掩埋在烂泥和沙子下面。特纳说:“你闻不到气味,也看不到它。但是这并不说明这种黑色的油污已经消失,其实它们还在那里。”只有几个地方的油污比较明显,其中最严重的是吉米海湾。现在该海湾的沼泽地上仍覆盖着数英里长的一层油污,吉米海湾非常偏远,只有渔民和石油工人偶尔会去那里。
然而与去年夏季海滩和沼泽地上覆盖的一层黑色的粘稠物或者人造卫星都能看到巨大的彩色油层相比,这些算不了什么。那些画面和无助地尊在沼泽地里、嘴上滴着油滴的塘鹅和海鸥的照片现在已经成为历史。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卢布琴科说:“即使一些海岸地区受到很大影响,但实际情况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严重。”尽管有照片为证,但是佛罗里达州莫特海洋实验室的达纳·维特泽尔说:“任何人说墨西哥湾现在的状况很好,都是未经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油污隐藏在我们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着事情已经结束。”
左图显示的是一只死海豚躺在路易斯安那州弗尔雄港附近的海滩上,右图显示的是科学家正在该海滩挖掘被沙子掩埋的石油沉积物
去年4月,消防船正在努力扑灭“深海地平线”发生爆炸引起的大火
事故发生6个月后,一只全身沾满油污的棕色塘鹅痛苦的蹲在路易斯安那沿岸的东大渔村岛(East Grand Terre Island)的海滩上
海豚死亡数量增加
虽然英国石油公司已经拿出很多钱用于紧急清理工作和赔偿,但是因为破坏环境产生的更多费用和联邦罚款的总数仍不得而知。联邦政府正在收集相关数据,不过其中大部分对外界科学家保密。因此,一些最重要的细节就像高筹码的扑克牌游戏里的扑克一样,属于机密。罗伯特·哈达德负责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这项科研工作,他表示,努力量化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的受损情况,“绝对不会错”。他说:“爱克森瓦拉兹海难(Exxon Valdez)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想很快评估出这里的受损情况。”石油泄漏持续了将近3个月。接着是清理工作,然后联邦官员宣布,大部分(并不是全部)石油已经被清理干净、被微生物吃掉或者被海水冲淡了。
今年2月卢布琴科曾表示:“尽管大部分石油已经清除掉,但是这里仍有石油,这种说法并不自相矛盾。”事故过去1年后,科学家现在开始寻找由此引发的长期问题的迹象。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说,自1月至今,人们已经在墨西哥湾的海滩上发现155只死亡的年幼海豚和小鲸,这比通常情况下多4倍。据一项最新研究估计,每有一只死海豚被冲上岸,就有50只未被发现。也就是说,在今年前3个月就有7500多只海豚死亡。该局海洋哺乳动物调查协调员布莱尔·马瑟表示,从2010年2月开始,即英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发生前,海豚的死亡总数开始上升。不过11月开始下降,但是今年1月海豚的死亡率变得比事故发生前更高。
寻找异常现象
今年科学家在15只死海豚身上发现石油,国家海洋和大气局进行的化学检测显示,其中6只的死因与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有关。然而并非只有海豚死亡。该局的报告显示,今年前几个月有141只濒危海龟搁浅,这比通常数量更多。另外,阿拉巴马州达芬岛海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蒙迪·格雷厄姆发现今年的水母数量比去年更少。他说:“我们正在查看食物链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认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可以证明该系统正在变化,大型海洋动物变得更缺乏食物。” 杜兰大学的科学家卡罗林·泰勒正在研究螃蟹幼虫里出现的非常奇怪的橙色液滴。她的科研组收集了数千只螃蟹的样本,但是目前他们还未开始对这种变异进行分析。
杜兰大学人口学家杰西卡·亨克尔正在捕捉小鸟,以便收集它们的排泄物、血样和羽毛样本,查找它们受到的不会立即致命的影响。她表示,与发现对整个群体产生的慢性影响相比,“在海滩上发现死塘鹅更容易一些”。密西西比州北墨西哥湾研究所(Northern Gulf Institute)的首席科学家约翰·哈丁说:“我们的方法比爱克森瓦拉兹海难采用的方法更好,我们有吃石油的微生物。” (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去年4月,“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时至今日,事情已经过去1年,现在墨西哥湾的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曾有灾难性事故发生的明显迹象,但是科学家表示,这次漏油事故远没有结束。
1. 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
2010年4月, “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事故发生2周后,在路易斯安那州尚德卢尔海峡,一只宽吻海豚露出漂着油花的水面。石油、有毒气体和化学分散剂污染对数千平方英里的海洋和海岸栖息地造成污染。很多动物被杀或者变得奄奄一息,然而漏油事故过去一年后,科学家仍不清楚这次事故对大部分生物产生了多大影响。
自2010年2月至今,墨西哥湾北部水域的宽吻海豚突然大量死亡,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从今年1月到现在,已经有68只早产、死胎和新生海豚被冲上岸。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AOA)东南海洋哺乳动物搁浅网络的协调员布莱尔·马瑟3月表示,科学家猜测最近海豚大量死亡与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有关,但是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科学家仅发现少量明显沾有油污的海豚。但是据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估计,因这次漏油事故死亡的海豚和鲸的实际数量可能比官方的清点数据高50倍,也就是说迄今已有数千只海豚和鲸死亡。
2.海龟
海龟
2010年6月24日,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一家诊所的野生动物复健员正在给一只身上沾上油污的肯普氏海龟做检查。这次石油泄漏事故对生活在墨西哥湾的5种海龟造成致命威胁,所有这些海龟都是美国濒危物种。据2月中旬美国海洋和大气局(NOAA)统计,事故期间有近1150只海龟搁浅或被营救,其中超过半数死亡。
搁浅的海龟很少看到明显油迹,然而它们的死亡数量远远超出往年,这表明这种情况与漏油事故有关。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的发言人莫尼卡·艾伦说,该局目前仍在努力确定这次事故到底对墨西哥湾的海龟造成多大影响,并估计有多少死亡没有计算在内。为了让小海龟远离油污,成功孵化出来,去年7月科学家把大约275个龟巢从墨西哥湾转移到佛罗里达州东海岸。到去年夏末,近1.5万只在这些巢里孵化出来的小海龟进入大西洋更安全的水域。
3.棕色塘鹅
棕色塘鹅
在这张未注明日期的照片里,3只刚刚孵化出来的小塘鹅蹲在路易斯安那州巴拉塔里亚湾(Barataria?Bay)的巢里,身上沾满油污,变成了棕色。美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局(U.S.?Fish?and?Wildlife?Service)已经证实,有超过900只塘鹅成为这次漏油事故的受害者。去年夏季,羽毛因浸满油污变成棕色的塘鹅画面非常常见。
国家奥杜邦学会(National?Audubon?Society)墨西哥湾海岸鸟类保护主管梅勒妮·德里斯科表示,这种动物成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受害者的典型代表,因为就在事故发生5个月前,它才摆脱濒危物种的名声。今年,棕色塘鹅已经重返这些受石油污染地区的巢,它们的食物供应情况受到多大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4.厚嘴鸻
厚嘴鸻
在这张未注明日期的照片里,一只厚嘴鸻正在佛罗里达州迈尔斯堡附近的海滩上觅食。目前仅剩大约6000只,它们对它们的海滨筑巢地的变动特别敏感。美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局仅对大约8000只受影响厚嘴鸻中的两只做了标记。不过可能有更多死鸟未被发现,这是因为清理工作就在这种鸟的筑巢地附近进行。
德里斯科说:“悍马、全地形车和卡车在海滩上跑了跑去,对搜寻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现在漏油事故的威胁仍在继续,大量焦油球冲上路易斯安那州的海滩,被春季温暖的阳光晒化。厚嘴鸻和其他鸟类在觅食时可能会把焦油吞下肚,或者油污粘在它们的脚和羽毛上,等它们返回鸟巢时,又会把油污粘在敏感的鸟蛋上。
5.海底无脊椎动物
海底无脊椎动物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已经导致生活在海底的无脊椎动物产生重大伤亡。乔治亚大学海洋学家萨曼塔·乔耶通过去年12月份进行的一系列潜水活动,证实了她所谓的“无脊椎动物死亡墓地”的说法。海底有大量死珊瑚虫和海蛇尾,以及充满石油粘液的管虫。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海参。即使有些动物还活着,也是病恹恹的,行动非常怪异。乔耶认为是嗜油菌产生的垃圾导致它们窒息或中毒身亡。在很多地方,海底沉积物表面覆盖了一层粘液,这种物质显然还未降解。
6. 大西洋金枪鱼
大西洋金枪鱼
在濒危名单上的大西洋金枪鱼可能会被这次石油泄漏事故彻底摧垮。自事故发生至今,这种美味的海产品的数量已经下降了80%。专家表示,作为最坏打算,如果墨西哥湾的油污正好在金枪鱼的产卵季污染它们的产卵地,那么敏感的卵、幼虫和成年金枪鱼都将接触到有毒原油和化学分散剂。
美国迈阿密国家海洋渔业局已经退休的资深科学家威廉·理查兹已经对金枪鱼幼虫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表示,现在这次事故对金枪鱼和墨西哥湾的其他鱼类产生的影响还不得而知。去年,用来收集幼年金枪鱼和样本的工具受到干扰,未能估算出它的总数量。今年4月底科学家将再次收集幼鱼样本,不过最终结果要在2011年底才会公布。
7.蝙蝠鱼
蝙蝠鱼
在石油仍在继续从破损的油井里倾泻而出时,科学家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两只名叫蝙蝠鱼的怪鱼。这种鱼像手掌那么大和扁平,它们利用强壮的鳍在海底“行走”。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鱼类生物学家比洛桑塔·查克拉巴蒂是发现这种鱼的人之一,他表示,其中一只是在受墨西哥湾油污污染的区域里或其附近发现的,对它来说,这次事故不是什么好兆头。
他说:“这种鱼类并不常见。”自漏油事故发生以来,他还没听说有谁又捕到了蝙蝠鱼。另一方面,这种鱼生活在相对较浅的水域里,这些地方的油污已经被清除或者降解掉,因此它们可能已经度过最糟糕的那段时间。
8.不同昆虫和蜘蛛
不同昆虫和蜘蛛
据休斯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史蒂文·佩宁斯说,生活在沼泽地的蜘蛛和昆虫,例如食草动物光蝉(Prokelisia?marginata),受到墨西哥漏油事故的严重打击。他和研究生布列塔尼·德罗彻收集了生活在墨西哥沿岸被石油污染和原始沼泽地上的节肢动物样本。该科研组发现,在受污染沼泽地最靠海边的地方的沾满油渍的植被里,根本看不到昆虫和蜘蛛的影子。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科学家发现更远的岛上的节肢动物数量也比未被污染的地方减少了50%到75%。他说:“你不能仅通过观察植被来确定这里是否曾受过石油影响。植被可能非常健康,但是那里的大部分食物链已经消失。”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这些爬行动物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重回恢复过来。不过幸运的是,受石油污染的沼泽地显然比人们认为的数量更少。
9.牡蛎
牡蛎
2010年8月9日,一名海洋学家正在路易斯安那州格兰德岛的牡蛎产卵地收集它的样本。这种甲壳类动物是墨西哥湾北部地区的一种主食和重要经济来源,它们一直受到污染、栖息地遭破坏和过度捕捞的威胁,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又把它们的数量推向新低。原油导致牡蛎养殖场里的大量牡蛎死亡,导致人类食用者产生不适。政府部门为了防止石油流进河口,把内陆的大量淡水释放到海洋里,打破了牡蛎生活环境的盐平衡,冲走了牡蛎的栖身所,导致它们大量死亡。今年早些时候,第一项事故后恢复计划包括恢复阿拉巴马州和其他地方的牡蛎栖身所。志愿者把一袋袋牡蛎壳放在海岸边的泥滩上,希望幼年牡蛎能在上面安家落户,形成新暗礁。
10.佛罗里达海牛
佛罗里达海牛
2009年,一头佛罗里达海牛在该州水晶河的淡水温泉里游泳。对海牛来说,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发生的时间很不合时宜,因为刚刚过去的寒冷冬天导致近400头海牛丧生,这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事故发生时,一些勇敢的海牛开始游到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附近,这里都是严重污染区。
然而据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环保组织说,至今还没有关于这种动物受到石油泄漏事故直接影响的报告。通过生活在墨西哥湾的大部分动物,“深海地平线”事故产生的长期影响将会慢慢显现出来。据该环保组织说,他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是石油和化学分散剂是否将会长期存留在这个环境里,或者污染海牛的主要食物供应——海草。
11.深海珊瑚虫
深海珊瑚虫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去年11月宣布,他们在距离爆炸油井7英里(11公里)处大约4600英尺(1400米)深的水下发现两个已经死亡和垂死的深海珊瑚群体。这些珊瑚已经褪色、分解,表面覆盖着一层棕色物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是导致它们死亡的元凶。
然而据北卡莱罗纳大学威明顿分校的海洋生物学家史蒂夫·罗斯说,幸运的是,虽然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至今他们并未发现有其他深海珊瑚相继死亡。他对墨西哥湾最大和最有活力的一些深海珊瑚进行了研究。他考察的其中一些珊瑚距离受损油井仅20英里(32公里),但是照现在看来,它们依然很健康。
罗斯说:“我们已经在这些地方进行了多年研究。我们清楚它们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它们看起来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不过一些影响可能需要数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他说:“关于这次事故造成的可能的长期影响,确实有很多需要担心的地方。”(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