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示意图 示意图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外交部了解到,截至当地时间25日,已有至少1300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撤离回国或暂时转移至较安全的第三国。

  25日凌晨2时21分、上午9时25分,中国政府2架民航包机已分别从的黎波里和开罗飞抵北京,分别搭载224名、227名我撤出人员。另有部分人员自利比亚撤出后,已搭乘商业航班返抵国内。

  截至25日中午,中方租用的4艘船舶已经累计接应1万多名中国驻利人员从海上撤离。

  而中国驻马耳他使馆租用的另一艘希腊籍高速客轮预计26日凌晨抵达班加西港。

  另有1000余人和460余人已分别从陆路撤至突尼斯和埃及境内,还有数千人正在利比亚与突尼斯、埃及边境通关出境。

  中国政府正在协调飞机,自利比亚和希腊、马耳他、突尼斯、埃及等周边国家接回我已撤出人员。我租用的多艘大型邮轮正驶向利比亚港口,大客车车队正在突尼斯、埃及与利比亚的边境迎候。我前方工作组和各使领馆工作人员正在各个关键地点组织撤离、接护行动。

  外交部希望仍在利比亚的中资企业和人员继续与中方工作组和使领馆保持联系。

  中方对有关国家以各种方式对中国撤离人员行动提供的帮助与便利表示感谢。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月24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后鼓掌致谢。当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2月24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后鼓掌致谢。当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 25日凌晨2时15分和上午9时25分,450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分别搭乘中国政府的两架包机陆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此同时,中方租用外籍船舶接运在利中国公民的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埃及:455名中国公民已回国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领事部主任张志忠25日说,当地时间25日8时左右,新一批276名在利比亚的中资公司员工在埃及萨卢姆口岸办理手续后,乘坐使馆组织的7辆巴士赶往开罗机场。使馆工作组正积极联系航班,争取将这批中国公民尽早运送回国。

  据中国驻埃及使馆提供的信息,截至25日晚,已有731名驻利比亚的中资公司人员经埃及与利比亚边境陆路撤离至埃及,其中455人已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或搭乘外国航空公司航班回国。

  希腊:租用客轮再赴利比亚班加西港接运中国公民

  经过17个多小时的航行,中国驻希腊使馆租用的“希腊精神”号客轮于当地时间25日中午12时40分许再次抵达利比亚班加西港,接运2000多名滞留当地的中国公民。另一艘客轮“奥运冠军”号于当天下午也抵达班加西港。

  中国驻希腊使馆租用的“韦尼泽洛斯”号客轮载有数千名中国公民已于当地时间25日上午离开班加西港,26日将抵达克里特岛。

  中国驻希腊大使罗林泉25日表示,使馆方面正与国内联系,等待国内派包机尽早将24日撤到克里特岛的约4200名中国公民运送回国。

  突尼斯:突利边界利比亚一侧中国滞留人员全部撤离

  24日晚,第二批从利比亚西部地区撤出的920余名中国公民顺利进入突尼斯境内。此前已有近千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西部撤至突尼斯境内。至此,在突利边界利比亚一侧已没有中国滞留人员。

  据记者了解,中国南航从26日起,每天将安排一班大型客机,飞赴突尼斯杰尔巴岛,接运中国公民回国。南航赴突尼斯的首架飞机将在北京时间26日12时从广州起飞赴突尼斯。

  马耳他:中国驻马使馆租用四艘客轮接运在利中国公民

  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政务参赞傅智敏25日说,使馆方面已租用四艘客轮前往利比亚接运撤离的中国公民。其中,首艘客轮25日早晨已从利比亚班加西顺利离港。首艘客轮共载有中国公民2216人。受天气影响,这艘客轮航行时间将延长,预计于26日中午前后抵达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港。

  为确保首批抵马人员顺利安全回国,使馆方面正积极准备,随船工作组正进行人员登记和其他服务工作。另外,使馆还积极协调马警方、医疗和码头、机场等部门,寻求支持与配合。根据安排,中国东航两架前往马耳他接运中国公民的飞机将于26日抵达马耳他。(综合新华社记者梁业倩、刘洋在利比亚班加西港,李来房、蔺妍在开罗,冯康在埃及萨鲁姆口岸,马震、王强在希腊克里特岛,康新文在突尼斯拉斯杰迪尔口岸,王昀加、王庆钦在马耳他圣朱利安斯报道)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开罗2月24日电(记者李来房 蔺妍)当地时间24日18时许,中国政府派遣的第二架撤离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包机从埃及开罗国际机场起飞回国,机上共搭载了227名从利比亚撤到埃及的中国公民。

另有30人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安排下乘坐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于24日下午启程回国。使馆正帮助联系其他航班将剩余人员在25日运送回国。

24日14时许,从利比亚撤离至埃及的第二批中资公司人员共有372名。记者了解到,这批驻利比亚的中方人员绝大部分是中国水电公司员工,他们在利比亚的一些工程营地在骚乱中遭到暴徒袭击,并有人员在抵御袭击中受伤。

在中国水电二局贝达房屋建设项目工地工作的高健指着身上的蓝色工作服说:“宿舍被烧光了,就剩当时身上穿的这身衣服。”他又指着脚下的一个大包说:“这个包里全是使馆发的水和饼干。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与他同车抵达的工友们大多情况相似。他说,使馆对他们照顾得很好。

中国驻埃及使馆工作组24日清早即赶到开罗机场,在机场大厅一侧挂起了五星红旗和中国驻埃及使馆工作组的牌子,进行接应准备工作。

24日一早就来到机场负责接应和安排工作的中国驻埃及使馆参赞董满意说:“只要能把从利比亚撤离的同胞平平安安地送回国,我们就放心了。”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来房 蔺妍)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月24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后鼓掌致谢。当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2月24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后鼓掌致谢。当日,从利比亚撤至埃及后乘卡塔尔航空公司航班飞抵上海的33名中资公司人员安全抵达江苏省海门市。新华社发(许丛军 摄)

4600多名我人员撤离利比亚路线示意图 新华社发 4600多名我人员撤离利比亚路线示意图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新华社记者) 2月24日,从凌晨到午夜,一次空前规模的海陆空行动横贯万里,渐次展开。

  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一次非常复杂的协同行动--大幕渐启。

  北京,许多部门灯火通明,多个部委参与撤离工作人员彻夜不眠;的黎波里、班加西、亚历山大港……一个个万里之外的地方牵动着无数颗中国人的心。

  千方百计、争分夺秒,中国政府的表态体现出刻不容缓的紧迫,也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上下一心齐动员

  2月16日以来,利比亚出现动荡,各地出现了一些打砸抢烧事件,一些中资公司的项目营地遭到暴徒袭击,一些人员受伤。近几天,利比亚局势依然紧张,撤离工作日益紧迫,但通讯不畅、驻地分散、安全保障等因素给撤离工作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中国同胞能否从利比亚安全顺利撤离,牵挂着政府和人民的心。国务院于23日成立的应急指挥部和同时启动的中国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应急机制高速运转,各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外交部、商务部、国资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国内相关部门和中国相关驻外使领馆以及中资企业,密切配合,投入到撤离行动中。

  ——连续几个夜晚,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奔波忙碌,彻夜不眠。

  ——商务部组织大量生活物资和医疗救援物资。包括饼干、方便面、午餐肉等物资随包机起飞。其他物资也已备齐,正待命起运。

  ——交通运输部成立人员撤离、船舶安全保障两个工作组,全力协助中方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

  ——中国民航局启动应急程序,选派业务骨干,调派飞机执行任务。并已做好运力备份,随时待命,一旦有更多的任务需要,国航包机可迅速出动。

  ——中资企业积极开展自救互救。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企业积极参与协助撤离中方人员。中国建筑、中国水电、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有序进行撤离行动。他们相信远在异乡的同事一定能回到祖国怀抱。

  ……

  此时此刻,所有部门都发出同一个声音: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做好在利比亚人员的撤离工作,全力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全面协同大撤离

  从北京到中东的空中通道已全面打开。

  北京时间24日凌晨2时28分,第二架中国政府民航包机起飞。

  10时,43名中国公民乘航班抵达北京。

  13时50分,23日出发的首架包机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机场起飞。

  14时,40名中国公民乘航班抵达上海。

  ……

  跨越地中海成为撤离的重要通道。

  24日上午7时,4000余人乘坐中国驻希腊使馆租用的两艘大型邮轮离开利比亚,已抵达希腊克里特岛。为了保证撤离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中国驻希腊大使馆随船工作组和当地中资机构负责人一起,将登船人员编成小组。所有人员从登船到下船、入住酒店及最后离境,会一直以小组为单位移动和安置。为接待好抵达克里特岛的中国公民,中国使馆和希腊政府及旅游部门协商合作,已经准备好10家酒店的6500个床位,并租用了55辆大客车用于运送撤出人员。

  截至24日中午,交通运输部调派的中远集团两艘货轮和中海集团三艘货轮已抵达利比亚班加西港外锚泊待命,中方租用的第三艘希腊渡船抵达班加西港载客。

  从陆路撤到埃及是撤离利比亚的另一条重要通道。

  当地时间24日凌晨,第二批从利比亚撤离的中国公民已经从萨卢姆口岸进入埃及境内,并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协助下连夜前往埃及首都开罗。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新闻发言人陆竞春介绍说,这批中国公民有372人,均为在利比亚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

  据最新消息,已有4600多人通过海、陆、空撤离利比亚,在中国相关驻外使领馆协助下回国或转移至较安全的第三国。

  外媒对中国的撤离行动印象深刻。美联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之一。法新社认为,中国为撤离中国公民,“启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行动,动作迅速”。

  祖国关怀暖人心

  回家,中国人可以踏破万里征程,但“回家”两个字永远珍藏在心底深处。

  24日11时,43名刚刚抵达北京的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技集团)员工首先看到的是公司欢迎他们的横幅“欢迎利比亚员工回家”。

  回家了。拄着拐杖的戴惠东才一跨出机舱就哭了,刚刚过去的6天不堪回首。

  19日,利比亚图卜鲁格市陷入无政府状态。中技集团正在这里营建利比亚图卜鲁格市大学项目,中技集团的工地和生活区都遭到歹徒持枪抢劫。“那边的情况很危急。有人会闯进家里,拿着刀和枪抵住我们要抢东西。”戴惠东的工友回忆说。

  21日晚,外交部通知中技集团迅速组织员工撤离。

  “从2月21日接到通知从利比亚撤出,到24日返回祖国,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离不开祖国的支持。”63岁的陈宝华说。

  “离开利比亚的时候,我们确实很担心,但当我们在埃利边境见到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后,心里就有着落了。中国驻埃及使馆帮我们办理了相关过境手续,并联系了两辆大巴送我们前往亚历山大国际机场登机回国。”翻译杨庭宏说。

  23日,到达亚历山大国际机场的中技员工们心里已经很踏实,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感谢。

  “中国驻利比亚和埃及使馆不分昼夜,24小时为我们服务,时刻与我们保持联系,他们的关怀使我们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持。”陈宝华说,“危难之时,国是我家,这是我们这几天来最深切的感受。”

  利用在亚历山大机场的上网机会,许多员工把QQ的签名档改为了“感谢政府”、“感谢党”。

  “回家的感觉太好了,昨天在埃及和家人都通了电话,报了平安。”抵达上海后,董淑宝说。

  身在异国他乡,危难突然来临。海外儿女深深体会到祖国才是坚强后盾。

  撤离行动还在继续。25日凌晨,将有更多的中国公民乘坐中国政府民航包机从利比亚返回……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环球网记者梁旭报道 路透社报道称,埃及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当局已批准伊朗两艘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的申请,出航日期定在2月23日早晨。

  报道称,伊朗两艘军舰原定2月21日当地时间早六点通过苏伊士运河。但埃及方面将 出航日期改在周三。目前不清楚推迟日期的原因,但气象部门表示地中海东部出现强风暴。伊朗两艘军舰现已靠近苏伊士“南大门”。

  据悉,这是伊朗军舰32年来首次获准通过苏伊士运河。路透社称,埃及当局是在2月18日批准伊朗军舰通航申请,该批准由埃及军事委员会做出。但是,2月19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处还否认伊朗军舰获得批准。19日晚,埃及当局又宣布批准了伊朗方面的申请。德黑兰方面表示,这两艘军舰是“前往叙利亚参加军演”。美国和以色列方面认为,伊朗此举是在 “挑衅”。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一, 21 2月 2011 14:34

中东北非动荡负面效应凸显

  20日,埃及各大银行在停业4天后再次开放,银行门口一大早就聚满了人,等待进入办理业务。然而,埃及股市仍未正式开业。埃及局势动荡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受正在巴林、也门、利比亚等国爆发的示威活动影响,中东北非地区一些国家在经济上的负面连锁反应也都开始显现。

  多国股市大跌,投资大量撤出

  19日,沙特股市下跌将近100个点,至6383.88点,跌幅达1.59%,除水泥业之外的多数行业在盘中急跌,跌幅居前的板块是金融和石化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沙特股市的此次下跌与周边也门、巴林等国政治局势不稳、商业环境恶化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不乏对埃及过渡政府前景不明朗的悲观预期。

  在上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里,由于受到对局势的不安和恐慌心理影响,突尼斯股指也出现较大跌幅,整个证券交易所仅有8只股票上涨。与此同时,科威特、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和迪拜股市指数也都下跌超过1.3%。但巴林中央银行的金融机构监管主任巴卡拉表示,该国示威活动对于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影响有限,“示威活动与金融市场没有直接关系,投资者目前尚未产生恐慌情绪”。

  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统计,仅2月份第一周,全球新兴市场受中东北非国家政局不稳的影响,损失已超过70亿美元。此外,统计还显示,大量资金已经从包括这些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撤出。但沙特商会主席萨利赫·凯麦勒表示,他没有冻结对埃及的投资,并强调根据沙特—埃及工商会的要求,将在开罗开设一家拥有10亿埃镑(1美元约合5.879埃镑)资本的沙特发展银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中东金融市场研究专家尹振涛博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股票市场被认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更是政治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政局不稳,前景不明是最近中东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的诱因。随着金融发展与创新的不断深入,金融脱媒现象明显,金融市场更加依靠信心予以支撑,因此,要改变目前极端不稳定的状况,就必须从稳定市场信心入手。同时,金融市场本身所固有的高传染性和联动性也注定中东及其他国家不可能坐视不管。随着政局的趋稳与事态的明朗,相信中东金融市场会逐步趋于平稳。

  埃及三大产业受损严重,旅游损失高达70亿埃镑

  19日,众多投资者呼吁示威者不要于20日在埃及证券交易所前示威,并要求证券交易所取消他们在1月26日、27日两天的交易活动,因为随着那两天埃及证交所市值缩水16%,投资者也遭受了巨大损失。

  埃及中央公众动员和统计局日前表示,受示威活动影响,埃及旅游、基建、制造业1月29日至2月5日的8天之内就损失了至少129亿埃镑。其中,制造业损失37亿埃镑,受影响比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城市、大开罗和亚历山大等地,主要工业区产能下降造成的损失占到了全部损失的60%。食品制造业遭受损失的比例最大,约为20%,而受损最严重的地区是大开罗地区,损失在40%以上。基建行业的损失总共达到了12.5亿埃镑,产能闲置情况影响到了全国90%的基建部门。

  损失最大的是旅游业,约合70亿埃镑。其中近60亿埃镑的损失来自旅游收入的下降,仅在1月最后一周,就有21万外国游客离境,直接导致了1.78亿美元的损失。而2月份取消酒店预订的损失就达8.25亿美元。据埃及旅游局介绍,2009年,埃及的沿海旅游以及古迹旅游收入达到110亿美元,占到了GDP的10%以上。然而,由于游行示威活动导致很多国家发出了禁止前往埃及旅游的警告,对旅游业造成重创,在前总统穆巴拉克辞职之前,埃及政府就表示,已经有大约100万游客离开埃及。

  失业率继续攀升,埃及政府面临巨大压力

  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撒米哈·法奇日前发表声明称,埃及的动乱现在已经平息,投资、增长和发展将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他承诺贸易和工业部保证提供开放的经济政策并积极支持私营部门,承诺继续尊重与履行国际协议,并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创造对中小型企业更加有益的经济环境。

  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正在对损失进行统计和调研,并着手制定补偿方案。他认为,在示威活动中遭受损失的成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可称为虚拟损失,包括房地产、当地货币、黄金储备、股票和债券,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损失,这些损失是可以在恢复稳定之后得以弥补的。另一种成本则是无法弥补的,包括商品部门、服务业、教育、卫生和农业等。

  埃及经济专家纳齐夫教授表示,假如埃及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3%,失业率将会上升1个百分点,达到9.5%,也就意味着全国的失业人口将达到245万,这将给政府增加新的巨大压力。

  (人民网开罗2月20日电)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之前政局动荡导致外国游客骤减,埃及旅游业遭受重创。

  新华社电 埃及吉萨金字塔等旅游胜地20日重新开放,多家银行在停业将近一周后于当天重新开业。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和吉萨金字塔等旅游胜地在关闭大约20天后首次向公众开放。

  之前政局动荡导致外国游客骤减,埃及旅游业遭受重创。

  在开罗,数家国有银行分行门口当天一早便有民众排队,私人银行也正常营业。

  路透社报道,20日埃及镑对美元比价略微下跌。当天比价收于5.883埃镑兑1美元,上周日为5.877埃镑兑1美元。

  2月6日早盘期间,埃镑对美元比价一度跌至5.96埃镑兑1美元,创过去6年来新低,在埃及中央银行干预下,比价最终回升。

  将重新开放拉法口岸

  新华社电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名官员20日说,埃及方面已决定重新开放埃及通往加沙地带的拉法口岸通道。

  法新社援引哈马斯边境部门负责人加齐·哈马德的话报道:“口岸将于22日重新开放,每天通过300人次。”

  拉法口岸是埃及与加沙地带间的唯一通道,受埃及控制。埃及几座城市1月底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埃及政府自1月30日起关闭拉法口岸。

  拉法口岸关闭后,数以千计巴勒斯坦人滞留埃及,包括一些学生和到埃及治病的病人。

  本月11日,哈马斯发言人萨米·阿布·祖赫里呼吁埃及新政府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希望埃及能永久开放拉法口岸,让民众自由往来。

  2007年6月,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和哈马斯在加沙大规模冲突,哈马斯随后宣布占领加沙地带。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综合新华社电 埃及多家媒体18日传出消息,埃及政府已于当天同意伊朗军舰经由苏伊士运河驶入地中海。

  申请说军舰未带武器

  “埃及同意两艘伊朗军舰驶经苏伊士运河,”埃及中东通讯社当天报道。

  按伊朗官员说法,这两艘军舰按计划前往叙利亚参加训练。此前有伊朗通讯社说,这些军舰将保护“伊朗货船以及油轮”免受索马里海盗袭击。

  苏伊士运河管理部门官员说,这将成为1979年以来伊朗军用船只首次驶经这一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交通要道。

  一名运河管理部门官员告诉法新社记者,埃及政府为伊朗军舰“放行”并不意外,因为只有在战争状态下,埃及才有理由拒绝伊朗军舰驶经运河。

  中东通讯社报道,伊朗在递交埃及的申请中提及,军舰没有携带武器、核材料和化学物质。

  先前有消息传出,伊朗取消“借道”申请,但埃及外交部一名官员18日早些时候证实,伊朗方面已将申请递交埃及国防部。

  驶经运河多为商船

  眼下尚不清楚两艘伊朗军舰何时抵达位于运河北部的塞得港。

  伊朗半官方通讯社法尔斯新闻社以海军高级指挥官为消息源报道,两艘赴叙利亚舰艇均为英国制造,分别为排水量3.3万吨的“哈尔克”号补给支援舰和排水量1500吨的“阿勒万德”号巡逻护卫舰。“哈尔克”号额定载员250人,最多可搭载3架直升机,“阿勒万德”号可装备鱼雷和反舰导弹。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为海上战略运输要道,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亚洲和欧洲水路交通。

  驶经苏伊士运河的多为商业船只,而军舰多来自美国、法国和英国。去年,以色列海军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从苏伊士运河通过。

  以色列外交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先前指责伊朗军舰经由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是“挑衅”行为。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事件最新进展,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伊加尔·帕勒莫尔告诉法新社记者:“我们对外长(利伯曼)的话没有补充。”

  ■ 相关新闻

  运河管理局尚未收到命令

  以色列媒体对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一事十分关注。主流报纸《耶路撒冷邮报》19日引述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官员的话说,他们还没有收到军方批准伊朗军舰通过的命令。

  根据这名埃及官员的说法,目前两艘伊朗军舰既没有抵达苏伊士运河的南部入口,也没有在这一区域等待停留。

  不过他同时表示,虽然不知道何时能收到军方的命令,但原则上,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收到。一旦收到命令,运河管理局就会给伊朗军舰放行。

  英国《每日电讯报》分析称,伊朗在穆巴拉克刚刚辞职就提交通过运河的申请显然另有目的。因为在穆巴拉克当政时期,埃及国防部没有给予伊朗军舰通过运河的许可令。如今伊朗的“试探”预示着另一场角逐的游戏开始了。(张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开罗2月19日电 (记者李来房 冯康)据埃及中东通讯社19日报道,一名政府官员说,埃及将在6个月内取消已经实施了近30年的紧急状态法。 中东通讯社援引这名官员的话说,紧急状态法目前仍在适用,仅仅局限于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但这一法律在6个月内将被取消。

  这名官员还说,自1月28日以来实施的宵禁也将很快被解除,由沙菲克总理领导的看守政府即将局部改组,涉及三四名部长。 埃及宪法修改委员会主席比什里19日说,宪法修改工作已接近完成,不久将公布修改情况。

  1月25日开始,埃及持续发生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造成至少365人死亡。2月11日,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委托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国家事务。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2月13日发表声明,宣布暂时中止现行宪法并成立修改宪法委员会,宪法修正案随后将付诸全民公决。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人民网开罗2月18日电 (记者 黄培昭)据埃及官方电视台刚刚播出的消息,埃及同意伊朗两艘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此前,埃及一直否认允许让伊朗军舰通过这一重要水域,而伊朗坚称,其军舰过河一事已经获得了埃及的同意。

  据称,这将是自1979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军舰第一次过苏伊士运河。伊朗媒体称,这两艘军舰只是负责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的,旨在保护伊朗货船和油轮安全。不过,以色列对此反应异常强烈,认为是“公然挑衅”。

  按照埃及的相关规定,外国商船要过苏伊士运河,得提前两天提出书面申请。军舰需要提前几个小时向埃及的国防部和外交部申请,两部再周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同时,凡是进入苏伊士运河的船只,都需要通过运河管理局护航队的安排,编组成船队一同航行。直到10分钟之前,埃及还否认有伊朗军舰要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消息。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5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