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江泽民新作《满江红》纪念江上青百年诞辰
资料图:江上青

满江红(图)

自古英雄,凭苍宇、江山点索。

酬壮志、铁窗寒彻,泮池磅礴。

史岭红梅花沥血,芦沟晓月天飞鹤。

擎玉虹,魑魅冷相看,惊魂魄。

歌颍上,旗旆烁。驱稔寇,飙尘恶。

诉声声杜宇,孛星凋落。

春水绿杨风曼暖,秋山红叶日彰灼。

清明日、持酒告先灵,神州跃。

附录:

1939年江上青赠江树峰七律

过隙光阴逝白驹,

十年患难早相扶。

雄心拼付三期战,

别绪全凭一雁书。

春水绿杨思故里,

秋山红叶走征途。

天涯兄弟成劳燕,

互问风尘老病无。

1938年王者兰赠江上青七绝

易逝年华不复回,

枕边泪湿鬓颜摧。

天涯奔走风尘客,

杜宇声声可忆归。

江泽民

书于辛卯年清明

相关资料

江上青(1911——1939),江苏扬州人,原名江世侯,曾用名蕃臣。父亲江石溪擅长诗文音美,尤精医学,有爱国民主思想。江上青早年在南通中学、扬州中学学习时,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27年11月在南通读中学时,由刘瑞龙、顾民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秋,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创作了大量追求革命理想的诗歌。两次被捕,在狱中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用以《前进曲》为代表的诗篇表达革命情怀。1931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到上海暨南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继续秘密从事学生运动。1932年2月,回扬州创办《新世纪周刊》。1936年,与于在春、顾民元等人创办《写作与阅读》杂志,宣传抗日主张。抗战爆发后,发起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编辑出版《抗敌周刊》。1937年11月,和陈素、莫朴等人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辗转4省17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11月起,利用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秘书,第五游击区政治部主任身份,在皖东北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担任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书记。他坚定执行党的统战政策,推动国民党六安县长盛子瑾抗日。创办《皖东北日报》;主办“皖东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建立由我秘密党员控制的抗日武装;作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人,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刘少奇同志高度评价说:“抗战初期,我党在皖东北与盛子瑾的统战,是一个成功的范例。”1939年8月29日,江上青在率队谈判返回途中,遭反动武装袭击,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江上青夫人王者兰,长女泽玲,次女泽慧。江上青长兄江世俊、长嫂吴月卿手足情深,按当地传统习惯,将次子泽民过继江上青为子。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摘要】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从1906年到1945年,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民族大移动”,被称为“满洲移民”。通过大量移民永久占有中国领土,奠定坚实的殖民地统治基础,无疑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重要目的之一。日本移民当局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满洲移民”的宗教信仰,既与日本本土一致,又有适合移民统治需要的特点。通过对移民宗教的探讨,既可以了解日本政府对移民的塑造方式与目标,更可以了解日本国民性的一些特点。

无处不在的移民神社

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伴随着移民来到东北,在东北各地修建神社。在日本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的过程中,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思想。神道思想原本只不过是日本古老的民族宗教,其自身并不具有法西斯主义的色彩,然而,在国家神道体制下的神道,其存在却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在日本国民当中排外主义、国家主义的浪潮进一步高涨。日本国民认为国家是国民生活的支持力量,期待着国家以发动战争并在战争中取胜来提高国民的生活。因此,作为日本国民精神寄托的神社也迅速增多。神社增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战争往往是胜败难测,日本国民在祈祷战争胜利和“武运长久”的名义下,祈求身边出征的士兵安全而且顺利返回。很多日本国民要到神社参拜,为此,必须大量修建神社。二是为了使战争这一国家行为完全正当化,日本政府以国家神道来强化国家利己主义。“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在日本各地最常见的所谓“祈祷节”迅速增加,他们极力宣扬国威,宣传武运长久,祈祷战争胜利。与此同时,在乡军人会、消防组、青年团、妇人会、小学、自治组合等,各个团体都进行着有计划有组织的动员,1932年春天,发展成为以战死者慰灵为中心的纪念活动。为了使这一活动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在各地陆续新建和扩建了数量众多的招魂社,修建费来自各市町村的税收。在战争中,神社作为守卫国家的宗教性机构的机能迅速增强,一系列祭典的举行和神社的修建无疑促进了国民的集体参拜,使国民在精神方面达到了统一。

随着日本政府向中国东北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满洲”各移民地区也陆续修建起神社,其建立的原则是一个移民团建立一个神社。一般来讲,修建神社比较早的是在移民到来的第二年,最迟也是在移入两年后就要修建。可见,修建神社是与移民团的建设紧密相连的。对于“满洲移民”来说,神社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移民居住地区修建的神社,大部分是以天照大神和明治天皇为祭神,至1936年末,在移民村落中修建了36所神社,其中35所神社供奉的是天照大神或明治天皇,或者同时供奉这两个神,另外一所神社供奉大国主命。

神道是日本人古老的信仰,神社则是包括“满洲移民”在内的日本人的精神家园。不论到哪里,神社都与日本人紧密相随,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以弥荣神社为例,说明“满洲移民”与神道信仰和神社的无法分割的联系。

第一个移民神社——弥荣神社

1933年2月11日,第一次“武装移民” 建立了弥荣村。同年10月14日,弥荣神社就修建完成,从弥荣村建立到神社修建完成仅仅经过8个月时间,修建神社速度之快,足见修建神社对于移民的重要性,这也是“开拓团”团长山崎芳雄为求安定团员精神而“努力的结果”。

根据《弥荣村要览》的记载:“昭和8年2月13日(先遣队到达永丰镇的第二天)早晨,在警察署的庭院,太阳升起之前,用喇叭将大家唤醒,全体成员在广场集合。国旗由青森小队的渡边拿着,向东方两拜、两拍手、一拜之后,三唱天皇陛下的繁荣。面向充满希望永丰镇的天地,在肃然的气氛中,感慨万千,默默无语。”①

这段记载说的是,在先遣队到达永丰镇的第二天,大家共同面向东方——日本的方向遥拜,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充分体现了移民的一种习惯与信仰。这件事被弥荣村移民作为“一生也无法忘记的事情”而被记入弥荣村史。

根据资料记载来看,除去移民具有强烈的神道信仰之外,促进弥荣村神社建立的直接原因是在异国他乡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第一次移民弥荣村所担负的任务不只是“开拓”,在日本人认为治安不好的“北满”地区,也担负着讨伐“匪贼”的警备任务。由于当地抗日武装力量的袭击,弥荣村曾经出现了几名战死者,为了安慰亡灵,团长山崎芳雄决定修建神社与忠魂塔。此外,在移民初期,移民面对艰苦的环境可谓“历经苦难”,尽快建立弥荣神社,确立弥荣村的中心标志以鼓舞士气是十分必要的。恰好在弥荣村中有几个移民是建筑技术者出身,以他们为主,从1933年9月动工修建,到10月14日就建成了弥荣神社。竣工之日正好是后续团员到达佳木斯的日子,因此,这一天被作为弥荣村的重要节日。

弥荣神社位于八里岗的高台,从永丰镇向东,过了种畜场,再过新泻区,去长野区的途中。之所以选取这一场所,原因在于各个村落到达此地都十分方便,而且位于高处,视线较好,移民可以遥拜或远望神社。这是经过精心选择后确定的场所。《弥荣村要览》中这样记载,八里岗最高部景致最好,位于中央地带,在此建立弥荣神社,成为日本精神的中枢。有关弥荣神社的祭祀活动,在《弥荣开拓十年志》中有如下记载:

弥荣神社以伊势为祭神,参拜时得到神符。而且在讲祝词时,因为神主不在团里,从团员中选择队员,并让他到日本国内学习……祭祀一年举行两次。春祭是在播种结束后,大致在5月。秋祭是在收获后,在10月末左右。祭祀活动与内地完全一样。大家聚集在神社,从夜里开始,唱歌跳舞,整个团都特别热闹。②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晨报讯(记者 陈琳)昨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将在吉林、广东、黑龙江三省低空开放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湖南、湖北、广西与内蒙古东部扩大试点范围。此前平谷区表示将打造通用航空制造基地,并引进小飞机生产线,但北京未列入试点,意味着北京上空暂时不能飞行私人小飞机。

  继去年中国政府公开了低空开放政策之后,空域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李家祥说,“十二五”规划中专门有内容提到空域的管理体制改革。计划到2015年,低空空域将完全放开。

  据介绍,低空空域为1000米以下,主要允许轻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等小型飞机飞行的空域。目前只有执行护林、飞播等任务时可以进行低空飞行,须提前申请并获有关部门批准。

 

发表在栏目: 科学
3月5日晚9点,从突尼斯杰尔巴岛撤离的最后一批三百多名中国公民搭乘南航的航班顺利抵达广州,至此,中国民航的空中撤离驻利比亚任务圆满完成。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3月5日晚9点,从突尼斯杰尔巴岛撤离的最后一批三百多名中国公民搭乘南航的航班顺利抵达广州,至此,中国民航的空中撤离驻利比亚任务圆满完成。中新社发 柯小军 摄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周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11天,中国民航共派出91班包机,接回在利比亚中国同胞26240人。期间,近万个航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旅客们对此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整个过程中,未出现一起和此相关的投诉。

  北京时间3月5日23时15分,中国政府协调派出的上海航空公司包机FM608航班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从马耳他接回最后一批中国从利比亚撤出人员149人。至此,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

  李家祥透露,他昨天也到机场接了航班。当时有撤出人员感慨说,利比亚周边已大概聚集了6万多难民,如果中国不发达不强大,我们也会沦落成和他们一样。

  李家祥介绍说,从2月23日起,中国民航共派出了91班包机,飞赴利比亚、希腊、突尼斯、马耳他、埃及、阿联酋等6个国家接回中国同胞。这些飞机都是由正常航班运营上撤下来的,直接影响1800多个航班,近万个班机受到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

  李家祥表示,这段时间,民航系统积极组织好旅客行程的签转,做好后续服务。旅客们也对撤离行动表达了高度的关心和支持,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和此相关的投诉。

  3万多名中国公民有序、迅速、安全地回到祖国怀抱的消息,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倍感兴奋。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撤离行动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让国民感到安全和自豪。

  当天,李家祥在自己所在经济界别讨论发言开头也谈到了上述有关情况,得到了委员们长时间的掌声。(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冒雨登机。中新社发 吴卫中 摄 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冒雨登机。中新社发 吴卫中 摄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周音) 中国民航局决定自3月1日起,在每天派出15架飞机的基础上,再增派5架飞机飞赴希腊克里特岛、突尼斯、马耳他和埃及四个国家接回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届时,每天在中国与地中海地区穿梭飞行的中国民航飞机将达到40架次,预计每天可接回同胞近6000人。

  记者28日从民航局获悉,新增运力安排是:国航再增派2架飞机赴埃及开罗,东航、南航各增派1架飞机赴突尼斯杰尔巴岛,海航增派1架飞机赴埃及开罗。至此,国航每天执飞总数达7架,东航、南航每天执飞总数各达5架,海航执飞总数达3架。

  民航局称,这是自新中国以来中国民航承担的最大规模的海外紧急运输任务。

  针对航线生疏、飞行量大、准备时间短、临时调整多等特殊情况,民航局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承担紧急运输任务的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家航空公司及各相关保障单位,要精心准备、精心检查、精心保障、精心实施,在尽快完成紧急运输任务的同时确保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

  民航局表示,为完成国家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尽快将中方同胞接回祖国的怀抱,承担飞行任务的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家航空公司均从各航线上紧急抽调了正在执行航班任务的大型飞机,对正常航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希望广大旅客能给予理解。完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1941年,张云逸(右)、陈毅(中)到安徽检阅部队时与彭雪枫留影

  张云逸:唯一拿元帅工资的大将

  ———张光东少将眼中的父亲

  口述 张光东  撰文 周海滨 

  在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极具传奇色彩。

  ———他年龄大,授衔时已63岁;

  ———工资高,是唯一拿元帅工资的大将;

  ———资历老,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  

  ———他戎马一生,却从未受过伤,人称“福将”。

  1  险成“黄花岗七十三烈士”

  1892年,张云逸出生在海南文昌县头苑区上僚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一双布鞋,经常舍不得穿。1908年,16岁的张云逸来到广州,在当军官的同乡赵士槐家里当勤杂工。当年春天,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招生,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次年,他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1年4月,张云逸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在800人组成的先锋队(敢死队)里,张云逸任炸弹队队长。

  1911年4月27日,“先锋队”随黄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激战大半天后寡不敌众,被迫退到街巷去与清军展开巷战。张云逸等人被困于一民宅中,炸弹已经打光,人员死伤甚众,奉命撤出战斗,但由于道口均被重兵把守,搜捕极为严密,即便化装也无法出城。

  第二天早上,张云逸挎起竹篮,假装去买菜,上街寻找突围的路口。再折返回来时,民宅被清军闯入,所有起义军同仁均被枪杀,喻培伦、林时爽、方声洞、李文甫、林觉民、徐广滔等人血染街头。张云逸藏在围观的路人中,加上身材矮小,相貌敦厚,清军从他身旁啸呼而过,竟未发觉。张云逸曾说:“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将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2  “胜之旅”

  1914年,张云逸以优异成绩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在速成班,张云逸与叶挺、薛岳是同学,薛岳还是他的同桌。张云逸被派到海南岛的龙济光军阀部队中就职,身负革命党的秘密任务。 

  龙济光是袁世凯的亲信,对革命党人严加防范,明令“反对袁世凯者,格杀勿论”。当时张云逸任排长,接管的是一支军纪涣散的队伍。队伍里有不得已扛枪吃粮的穷苦人,被强行抓来的壮丁,游手好闲的兵痞,还有龙济光的外甥和小舅子。

  张云逸在操练中训斥了龙济光外甥,用皮带抽打了龙济光小舅子。两人跑到龙济光家里告状,但张云逸并未因此受罚。

  从此,张云逸这个排,军纪严明,成为全营尖刀排。两个月后,龙济光到营盘视察部队,“尖刀排”表现出色,赢得了龙济光的赞赏,张云逸被升为连长。1921年,张云逸调离海南岛,进入粤军陈炯明部任营长。

  张云逸很早就展现出军事指挥才能,1924年成功地平定广州商团叛乱时,他在许崇智建国粤军中任旅长,他率领的旅被称为“胜之旅”。“胜之”是张云逸的别号。

  3  少将参谋长秘密入党

  东征陈炯明期间,张云逸调入张发奎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一独立旅当参谋长。在部队遇到困难的关口,他屡屡妙计获胜。

  蒋介石闻说,便想给张发奎换一个参谋长,意欲重用张云逸。张发奎听说,急得跟蒋介石嚷嚷道:“总司令,你不要拆我的台呀,你就是拿一个师来换胜之,我也不干!”从此,“张云逸是老蒋拿一个师也换不去的旅参谋长”便传开了。 

  1926年北伐时,张云逸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这年10月,张云逸在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34岁。 

  张光东说:“中苏论战的时候,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入党,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你太小,你不知道当时的社会多黑暗’。父亲说参加革命不是人逼的,他是自觉自愿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放弃优厚的一切。‘改变中国’这个信仰支持了他一生!”张云逸也曾回忆说:“我入党时年龄已经很大,薪俸相当高,我是为了解放劳动人民才来入党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的张云逸,仍留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秘密工作,积极支持和掩护25师政治部主任李硕勋和73团团长周士第率部参加南昌起义。

  “中央征求父亲的意见,是到苏联留学还是留在国内搞兵运工作。虽然国内革命处于低潮,他还是毅然选择了留在国内。”

  4  红七军军长

  1929年7月,张云逸被中央派往南宁。通过广东海军司令陈策的举荐,他利用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声望,打入广西军阀俞作柏、李明瑞的部队中,被任命为军官教导总队总队长兼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 

  1929年10月20日,张云逸和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在前往百色的途中第一次碰面。12月11日,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镶有斧头镰刀的红旗在百色城中升起。张云逸被任命为红七军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后来,红七军被迫离开了右江根据地,到达中央苏区,编入红三军团。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张云逸任八军团参谋长。年底,红军向贵州进发,他率侦察队先行,保障主力占领黎平。中央政治局接受毛泽东的主张,放弃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西渡乌江北上。张云逸亲自勘察地形、选择渡口;渡江时,他率工兵部队架设江界河浮桥,保障红一军团主攻部队和中央军委直属纵队渡过乌江。

  5  组建新四军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考虑到新四军的军长必须是国共两党都能接受的合适人选,军长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张光东说:“父亲在北伐战争中与叶挺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便主动去找叶挺,邀其复出参加抗战。” 

  叶挺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受党内“左”倾路线的排挤,离开部队避居澳门,一住就是10年。张云逸化装成阔佬,到澳门找到叶挺。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挂牌,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父亲主持新四军工作那段时期,后来被评价为新四军发展最快,执行党中央决定最好的一段时期。半塔创造了反摩擦战役的模式。”中共七大期间,陈毅去了延安,张云逸代理新四军军长。但在代军长时期,他都是以副军长的名义下命令,从来没有用过代军长的名义。

  淮海战役中,张云逸等人组织出动了民工543万人,他们不仅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所以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而当时国民党军队只有20万左右的后勤兵。淮海战役已作为经典战役列入美国西点军校教案,美国人至今还在分析:共产党60万部队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军的80万人?

  6  毛泽东也抽他的“飞马”烟

  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战士们常常用树叶、麻叶来代替香烟。张云逸时任淮南军区司令员兼新四军二师师长,他开会时看到有战士从地上捡烟蒂吸,大受触动。他与二师供给部长胡弼亮商量说:“能否办个烟厂,解决部队官兵抽烟问题?”

  供给部经调查后,提出与当地烟草公司合资入股,一来解决资金短缺,二来扶持破产企业。1943年3月,供给部部办烟厂开始生产卷烟。张云逸先是派人把这家濒于破产的烟厂盘活,又专门从上海找来专家,派人跟着学,并另建了一个烟厂,扩展生产,最后把两个厂合并,变成一个股份公司。从此有了新群烟草公司(山东青州卷烟厂的前身),并将原来的“神龙”香烟易名“飞马”。

  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飞马牌香烟。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抽飞马烟。

  为了将香烟销往敌占区,张云逸从上海精印了大批大英牌香烟空盒,装上飞马牌香烟运出去。此外,敌占区规定不许购买飞马牌香烟,人们还用白纸包起来买卖。这种烟被称为“四爷的烟”。“四爷”指的是新四军。新四军因此筹集了大量资金换药品、钢材等我军急需物品。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徐州等烟厂均生产过“飞马”牌香烟。上海卷烟厂名牌“飞马”烟,现在还在生产。

  7  李宗仁立正鞠躬

  组建新四军的时候,张云逸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谈判。当年他在孙中山大元帅府做参谋时,蒋介石也是参谋。“父亲比蒋介石小一些,由于是同盟会的元老,资历摆在这,所以谈得比较顺利。”

  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1965年,李宗仁回国,张云逸专门去机场接机,李宗仁也专程看望了张云逸。

  “李宗仁要来我家,父亲特意换了一套新家具。当时我因为在学校上学,没有亲眼见到李宗仁。但听警卫员讲,李宗仁便服来到我家,走进门,面对迎出的父亲,当时一个立正,深深地给父亲鞠了一躬。”张光东说:“父亲和李宗仁打了一辈子的仗,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张云逸与李宗仁是老相识。1937年5月,他从延安被派往香港进行统战工作。那时,蒋介石操纵纸票,令桂币低至四成,军民均有怨言。李宗仁、白崇禧正苦于无法应付,得知张云逸抵港后,即诚邀他入桂。那段时间,张云逸与李宗仁、白崇禧多次会面。

  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位于津浦铁路南段的张云逸部新四军和位于北段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一部,不断袭击日军,从战略和战役上配合了台儿庄作战。

  8  为广西要来出海口

  “父亲凡事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总是坚持实事求是。”张光东说,“解放战争时期,汪东兴带了一个排阻击了国民党一个团的兵力,打了一天一夜。毛主席问他用的什么招数?汪东兴说是游击战,红大的时候张云逸给讲的。毛主席感叹道,那个时候我正在下放,上面强调的是正规战,竟然还有人在讲我的游击战术!” 

  194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张云逸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12月14日,广西全境解放。张云逸进入广西后,指挥了大规模的剿匪行动,消灭土匪11万多人。

  当时,他还被称为“懂经济的军事家”。

  广西工业基础差不多等于零,连最基本的蜡烛、钉子都不能生产。初到广西的张云逸写信给陈毅和饶漱石,从上海把一批工业和企业搬迁到广西,技术、设备、人员、管理整体“连根拔起”。于是,大批上海人在广西安了家。一名广西报纸的编辑曾对张光东说:“就是你们家老头子把我们这一家子搬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前的广西一块海都没有,完全是一个内陆省区。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向叶帅从广东要了一块海,就是北部湾区域,孙中山曾经计划要在此建设民主中国的一个深水港。如今,张云逸要来的出海口,令广西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9  像普通老百姓一样

  有次客人来访,警卫员隔着门问话,张云逸知道了对他说:“你以后不要隔着门说话,隔着门不礼貌。你请他进来,坐着说。”他到山东农村做调查,老乡拿出大瓷碗,抹布往碗里一擦,准备倒水招待。警卫参谋把随身带的杯子拿出来放在桌上,张云逸立刻板着脸说:“拿走!”然后,他跟老乡捧起大瓷碗一起喝。

  出门后,张云逸说:“人家请你坐下,倒水给你喝,你还拿自己的杯子来,这样不就是嫌弃人家不卫生?我们打仗的时候,不要说给你水喝,请你进去坐坐已经很好了。现在人家倒水给你喝,你还嫌这嫌那的。”

  1946年,张云逸54岁的时候,张光东才出生。哥哥张远之比他大20岁。“我父亲和母亲,从百色起义到国共二次合作,差不多10年一直没有联系。1937年父亲出来做统战工作,通过地下党才知道母亲在做地下工作”。

  “老来得子,所以父母对我特别宝贝。但不是溺爱,无论做什么他都要求我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张云逸到北京工作,张光东从外地转学来京。有人提出让他到条件比较好的八一小学。张云逸说:“不必了,就让他去北池子小学吧,这样离家也近。”

  张光东和不少普通家庭的孩子交了朋友,“同学来家里,父亲叫警卫员不拦着,直接进来。”小学到高中,张光东履历表家长那一栏,都只填母亲的名字。1965年,张光东考入哈军工,关于履历表家长那一栏,父子有过一次对话。

  父亲说:“你填你母亲,不要填我。”我问:“人家都填父亲,为什么我不填父亲?”父亲说:“妈妈也是家长,这没什么问题。”我又问:“人家问我父亲呢,那我怎么办?”父亲支招说:“那你说你父亲出差了,不在这儿,不经常在北京”。

  小学毕业,张光东考入北京男四中。“我是实打实考进去的,两门课满分200分,我考了198分。当时干部子弟都分到俄语班,我却搞了‘特殊’,分到英语班,为的还是要我和普通同学打成一片。”

  10  你能回来吗?

  张云逸经常给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儿子写信,开头都是“吾儿”,但是突然来了一封信,称“光东同志”,让张光东很是震惊。“我入党后,他写信,把平时的‘吾儿’改成了‘光东同志’。父亲说,你入党了,我们就是同志了。这封信我印象特别深!”

  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四川山区的研究所去搞计算机,一去就是四年。“毕业分配的事情,父亲没有讲过一句话。”

  1973年,张光东调回北京工作。“我到301医院去看他,他看着我半天没说话,问我,‘你能回来吗?’那句话一讲,我眼泪都快出来了。那时候父亲病很重,我们已经没法去交流了。”

  1974年,是张云逸生命的最后一年。11月初,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到医院探望他,紧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是老战友,相识45年啦。”他当时说话已经困难,握着邓小平的手颔首示意,目送邓小平缓慢退出病房。11月19日,张云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回想起来,我甚至没有好好和父亲谈过心,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性格爽朗和善的张光东直率坦然,他说:“父亲那一代老革命家很少讲自己的故事,从不表自己的功劳,所以我当时对父亲的了解并不深。”

  张云逸去世后,“要筹划拍父亲的文献片,我和几十个老同志交流了很多。今天,我再去看父亲做过的那些事情,才真正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父亲那一代人非常好地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四, 23 12月 2010 11:10

302人染流感 受深切治療

(歐洲 )(本報訊)數據顯示,有超過300人因為感染流感,被送往醫院深切治療部。

        英格蘭衛生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有302人因為流感需入院治療。目前仍不清楚有多少人患上甲流,但估計為數不少。

         英國醫療保障部門在周四將發布流感和甲流死亡最新數字。

         衛生大臣凌士禮在周二早上向內閣交代流感情況時表示,國民保健署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可能上升的流感個案,首相卡梅倫在唐寧街十號的記者會上也表示,周二早上內關從衛生大臣取得了報告,掌握了流感的最新情況。很明顯,流感個案在上星期升了一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2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