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人社部副部长、国家外专局局长 张建国
国家外国专家局网站消息,国家外国专家局2月10日举行局主要领导任免仪式。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宣读了中央和国务院的任免通知,张建国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免去季允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党组书记职务。
张建国此前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协助局长负责日常工作及分管局办公室、局机关党委、局机关服务中心;负责牵头落实“友谊奖”、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等工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研制的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在雌性猕猴身上实验成功。实验结果表明,疫苗能够有效防止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美国最新一期《免疫》杂志上报告说,为了验证疫苗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对5只雌性猕猴进行了鼻部和肌肉注射。结果显示,在疫苗的保护下,雌性猕猴对阴道感染艾滋病产生了免疫,其血清化验始终呈现阴性。此外,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疫苗对预防普遍存在于欧美和印度的艾滋病B亚型和C亚型病毒效果明显。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摩根·邦塞尔表示,这种疫苗目前仅在雌性猕猴身上实验成功,而且获得这一结果的前提是实验对象的阴道没有创伤,如果要进一步确认疫苗的有效性,还需要对雄性猕猴展开实验。(李学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片片扇贝被封冰下,一池池海参、鲍鱼缺氧致死,去年黄渤海近30年同期最严重海冰卷走了山东渔业数十亿元的“真金白银”。面对“血的教训”,山东海洋与渔业部门、渔民今冬提前部署和防范,经济损失明显下降,但专家疾呼,我国海冰应急处置能力仍亟待提高。

  黄渤海海冰“高潮表演”谢幕

  黄渤海海冰冰情春节送出“大礼”,辽东湾于除夕解除海冰警报,莱州湾海冰警报从黄色降至蓝色。记者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5日发布的海冰警报示意图上看到,辽东湾海冰范围较1月下旬明显向北缩进,示意山东沿海海冰的黄色带状也明显变窄。专家认为,黄渤海今冬海冰冰情最严重时期已基本结束,海冰冰情总体进入缓解阶段,但局部冰情仍有可能加重。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郭可彩介绍,黄渤海海冰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黄海北部及胶州湾均有海冰出现,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于1月17日达到71海里,为今冬出现的最大值。

  但记者了解到,今冬黄渤海海冰冰情最重的不是纬度位置最靠北的辽东湾,而是山东沿海的莱州湾,其海冰警报于1月23日达到黄色,高于辽东湾的蓝色警报标准。记者近日在莱州湾的三山岛渔港看到,700多条渔船被封在白色的海冰中纹丝不动,只有在寒风中抖动的“一帆风顺”和“满载而归”的红旗示意这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

  对于黄渤海海冰冰情出现“北轻南重”的怪象,国家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说:“莱州湾出现较重海冰冰情的原因首先与持续低温有关。1月1日至26日,莱州湾受5次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常年偏低1.25摄氏度,最大降温7.6摄氏度。”

  于福江分析认为,莱州湾海冰冰情较重还可能与沿岸工程建设有关。国家海洋局专家在潍坊港10海里长的防波堤上所做两套数值试验表明,防波堤对海流影响很大,最大可达每秒20厘米,对海流流向影响则更大。由于沿岸工程的建设,影响了海水的正常流动和交换,容易引起海冰。

  海冰所致经济损失明显下降

  今年海冰冰情虽然较前几年暖冬相比仍然较重,但是与去年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海冰冰情相比,海冰对山东渔业造成的损失明显下降。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提建新介绍,莱州市去年海冰造成经济损失接近1亿元,今年初步统计受灾损失为1560万元。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海冰造成经济损失约1.5亿元,而去年这个数字是9亿元。

  烟台市三山岛村渔民施显彬说:“去年海冰来得早而且快,扇贝、海参和鲍鱼等都被冻死或者憋死,养殖户损失很重。今年大家一直都惦记着海冰,所以将扇贝养得更深一些或者提前收获,渔业局技术人员还专门在海冰来临前组织了贝类养殖技术的培训,今年基本没啥损失。”

  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副司长易晓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黄渤海沿岸省、市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海冰防灾减灾高度重视,海洋渔业部门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并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渔民和涉海单位;去年严重海冰灾害损失也向渔民敲响了海冰防灾减灾的警钟,加之媒体宣传与引导,公众整体对海冰灾害的意识得到提高。

  据了解,山东省提前为渔民印发了10000余册海冰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山东地方海洋与渔业部门坚持每天收集一次海冰信息并逐级上报;莱州市为渔民举办了三期培训班,讲解大棚保温、破冰增氧及海参和贝类养殖技术,增强企业和渔民抗灾自救能力。

  “此外,海冰监测预警也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易晓蕾说,“去年严重海冰结束后,国家海洋局重新梳理海冰应急响应体制,在大量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湾区分别设立了四个海冰警报标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利用卫星遥感、沿岸台站、飞机、应急监测车等设备,提前监测和预警,并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手段广泛发布海冰信息。”

  海冰应急处置能力仍是“软肋”

  虽然今年海冰造成的渔业等领域经济损失较少,但易晓蕾等专家表示,我国在海冰应急处置能力和预报监测能力方面仍亟待提高。易晓蕾介绍,目前我国仅有两艘破冰船,都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已经超期服役,远远不能满足海冰防灾减灾的工作需要。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和今年海冰冰情较重期间,山东沿海的潍坊港和莱州港等港口,只能用拖轮和吨位较大的船舶来破冰和试航;海冰监测方面,由于民用破冰船匮乏,离岸线较远的海冰冰情只能通过卫星和飞机监测,很难到实地查看。

  记者在春节前跟随国家海洋局专家一行走访时,海洋部门、地方行政官员及港口负责人均表示,国家应快速推进破冰船建造,防止近一两年发生类似1969年的“大冰封”,保证黄渤海沿岸煤电等重要物资的运输,提高快速处理海冰所致突发事件的能力。

  烟台市副市长王国群表示,目前海洋部门监测和预报的海冰是各大湾区情况,烟台市的具体情况没有渠道了解,希望在海冰监测和预报方面能更为精细化。郭可彩也表示,目前海冰监测技术手段和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海冰应急监测车仅有一辆,环黄渤海海洋监测台站不仅数量少,而且监测手段基本要靠目测。

  此外,国家海洋局专家分析发现,近岸海岸工程的建设影响海洋正常环流也是近两年海冰较重的重要因素,部分专家和地方官员建议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海岸工程建设前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减少海冰灾害的人为因素。(张旭东 徐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010年6月,国家大剧院自主制作的歌剧《茶花女》凭借国际著名导演海宁·布洛克豪斯光彩照人的“镜面”设计和八旬高龄的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亲自指挥,不仅成为了一时美谈,也是亚洲歌剧界难得的高水准制作。2011年2月13至17日,这部威尔第最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将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情人节“档期”里排出这样一部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连演五场,载誉归来的《茶花女》有什么新意带给观众?

最佳“法斯塔夫”加盟“镜版 ”《茶花女》

要说第二轮演出《茶花女》有何新意,最大的惊喜无疑来自两位重量级歌唱大腕胡安·彭斯和茵娃·穆兰的加盟——国际级的巨星让这版《茶花女》的主要演员阵容即便放在欧美主流歌剧院也当仁不让,在亚洲则堪称“奢侈”了。

胡安·彭斯和中国观众熟悉的里奥·努奇一样,都是蜚声世界的威尔第歌剧男中音。他是西班牙的国宝级男中音大师,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有“头号”法斯塔夫的美誉。他1980年在洛林·马泽尔指挥下在斯卡拉歌剧院登台演唱威尔第最后的喜剧《法斯塔夫》,赢得轰动,从此蜚声世界,今年65岁高龄的他已经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了超过三百场歌剧,更演过威尔第九部歌剧中的男中音主角,和里奥·努奇一样,是无可争议的威尔第男中音“专业户”。国际上两大威尔第男中音巨头先后亮相国家大剧院并主演重量级的威尔第歌剧,不可避免会引起乐迷的好奇心和比较,两者实力谁更胜一筹,等《茶花女》正式上演后,答案即将揭晓。

茵瓦·穆兰底气十足

作为《茶花女》的女主角,法国顶级女高音茵瓦·穆兰有着十足的底气。这位实力非凡的女高音还曾被著名电影导演吕克·贝松相中,为经典电影《第五元素》中的蓝色外星人配唱,而那一桥段也成为了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亮点。而歌剧《茶花女》也是穆兰的一颗 “福星”,一向能给她带来好运,从22岁初出茅庐时凭借《茶花女》一鸣惊人得以在阿尔巴尼亚歌剧院取得立足之地,到现如今三十年职业生涯中演出最频繁的歌剧,茵瓦·穆拉的底气来自于她对《茶花女》的驾轻就熟。从最复古、最经典的穿着皱褶裙的薇奥列塔,到极现代的短发造型薇奥列塔,茵瓦·穆拉都曾演过,她坦陈:“《茶花女》对我而言总是意义非凡,因为她是我的灵感源泉。”

此次参演大剧院版《茶花女》,令人想不到的是,事先院方此前征求穆兰的意见,想给她寄过去布洛克豪斯的这版《茶花女》的布景和服装资料以及视频作为参考,然而她却为了保留新鲜感,一定要等到排练时再揭开新版《茶花女》的神秘面纱。

还令穆兰感到惊喜的的,就是胡安·彭斯也会出现在舞台上。第二幕里,老阿芒要和茶花女薇奥列塔有一大段精彩激烈的对手戏,这也被茵瓦·穆拉认为是难点中的难点。可是当听说胡安·彭斯出演这个角色时,穆兰顿时觉得轻松异常,因为和这样一位旗鼓相当的大师级歌唱家唱对手戏,无疑是加上了一个双保险。

成熟的制作已万事俱备

除了茵瓦·穆兰和胡安·彭斯这两位国际级巨星的加盟,第二轮演出还有一位意大利俊朗小生莱奥纳多·凯米扮演男主角阿尔弗莱德,他虽然刚刚出道,可是赢得了洛林·马泽尔大师的大力提携,大师对他赞不绝口,在日本的威尔第歌剧巡演也用他担任男高音。首轮演出里的三位中国明星主角依然继续出演,张立萍、丁毅和廖昌永不仅联袂在2月13日的首场演出里登场亮相,还将分别和国外主角“混搭”,上演中外合作的主角阵容,这在过去的大剧院制作的歌剧里也是比较少见的。

经过第一轮首演的“实战”,这版国家大剧院自主制作的威尔第《茶花女》已臻佳境。第一轮演出时,洛林·马泽尔大师亲执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乐池里已经让人刮目相看,这次演出中,我国著名指挥陈佐湟将执棒大剧院管弦乐团,再度精彩诠释威尔第的不朽之作。

海宁·布洛克豪斯的这个《茶花女》制作对舞台技术要求极高,舞台上45度斜角镜面的调度、舞台地板上背景的切换、灯光的变化和调控,都需要分毫不差。第二轮演出时,这些舞台技术的细节都已经经过多次“实战演练”,已经达到了苛刻的要求,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在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学术界曾经产生过小小的分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应当把汉字作为宣传中国形象的载体;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发明曾经独领风骚,应当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从而唤起人们的自豪感和崇敬感;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把孔子和古代先贤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表。最近《中国国家形象——人物篇》在美国的播出,标志着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当代中国人”的风貌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

作为泱泱大国,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的内容众多。之所以选择中国人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公民是一个国家的主体,公民的形象最能代表国家形象。把当代中国公民介绍给世界,既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不能把改革的手段当作改革的目的,更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牺牲公民的幸福。正因为此,执政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向国际社会展示当代中国公民的精神风貌,不仅可以诠释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而且可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一些新闻媒体不断地丑化中国,试图把中国边缘化。将中国在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公民形象介绍给各国公民,不仅可以平衡西方新闻舆论,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朝气的中国。

从新闻传播的规律来看,通过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既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又可以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关注当下社会,既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创作理念。

对于外界的评价,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极端保守主义,害怕听到批评性的声音,千方百计地删除或者屏蔽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另一种则是崇洋媚外思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中国的新闻报道必须符合西方的标准,中国必须全面接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这两大倾向都无助于我们保持宽容开放的心态,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形象,也无助于坚持自主性,避免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附庸。

每个公民的形象都能体现国家的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引起的积极效应提醒我们,人的变化对表现一个国家的真实面貌是多么重要。中国发展还有许多改进空间,最重要的出发点,同样在于人。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周五, 11 2月 2011 22:09

剑门蜀道读三国(图)

天下雄关剑门关

从剑阁至川陕交界的棋盘关,两百多公里的剑门古蜀道上,三国文化遗址众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有“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皇柏古道”翠云廊,有原汁原味的古驿道拦马墙,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的昭化古城,有先秦古栈道明月峡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三国蜀道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精彩篇章。

剑门蜀道天下扬

“如果说天府之国是古人对蜀地风采的绝佳描绘的话,那么,剑门蜀道则是把锦绣天府向世界敞开的一扇最重要的门户。”剑门关风景区的导游介绍,1000多年前,诗仙李白题《蜀道难》,便使剑门蜀道名扬天下。剑门蜀道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蜀道的核心组成部分。

“古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据风景区导游讲,近年来,广元市正在全力打造“古蜀道文化”,古蜀道沿线地势险要,风光旖旎。沿蜀道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剑门关位于景区中段,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是兵家必争之地。”景区的导游透露,2004年5月,著名古建筑专家、国际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学

会会长罗哲文徒步考察剑门蜀道后说:“我走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还没有见到这么好的古道。文化内涵的丰富,自然生态的优美,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罗哲文并由衷发出感慨:“剑门蜀道无处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三百长程千万树

沿剑门关南行10公里,就来到国家AAAA级景区翠云廊。翠云廊是始建于西周的古驿道,以古柏夹道,青石铺路,两旁古树参天,千姿百态,古称“三百里程十万树”。

据古籍《阿房宫赋》记载: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修阿房宫时曾在蜀中大量伐木,使得四川的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息民愤,就倡导百姓在驿道上栽植松柏,所以翠云廊的柏树又有“皇柏”之称,历史上翠云廊经过六次大规模的植树,成为了现在著名的翠云廊,被誉为陆上交通活化石。清代诗人乔钵有诗赞“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千万树……”文/图华西都市报记者苗志勇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中国人的启蒙歌剧,经典歌剧《茶花女》将在情人节档期登陆国家大剧院;而这个来自法国的“茶花女”更是不一般,茵娃 穆兰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哼唱起了毛泽东语录歌曲。

作为《茶花女》的女主角,法国顶级女高音茵瓦 穆兰有着十足的底气。这位实力非凡的女高音还曾被著名电影导演吕克 贝松相中,为经典电影《第五元素》中的蓝色外星人配唱。

穆兰坦言,“《茶花女》对我而言总是意义非凡,因为她是我的灵感源泉。” 而这部歌剧一向能给她带来好运,从22岁初出茅庐时凭借《茶花女》一鸣惊人得以在阿尔巴尼亚歌剧院取得立足之地,到现如今三十年职业生涯中演出最频繁的歌剧,她的底气来自于她对《茶花女》的驾轻就熟:从最复古、最经典的穿着皱褶裙的薇奥列塔,到极现代的短发造型薇奥列塔都曾演过。

穆兰的父亲是阿尔巴尼亚知名歌手,对于中国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并且在她儿时教会不少中国革命歌曲。穆兰更是在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哼起毛泽东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歌曲的旋律,举座皆惊。

对于此次加盟“镜版”国家大剧院自主制作的歌剧,穆兰对舞美表达了极大的惊艳,“舞台上那面巨大的镜子,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置身场景中很容易进入角色,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眩目的万花筒”。

在“镜版”《茶花女》中,背景一张面积达264平米的镜面极引人注目,觥筹交错、莺歌燕舞、华服摇曳的茶花女家中,在镜子内外越发显得流光溢彩,也成为这一版本的最大亮点。

中国著名指挥陈佐湟将执棒大剧院管弦乐团,再度精彩诠释威尔第的不朽之作。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本报讯 据新华社报道,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至今已演出4个版本500多场;2011年初春,这部已经成为经典的小剧场话剧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度过它12岁生日。该剧讲的是:马路爱上明明后为了她做能做的一切,却依然无法改变对方的铁石心肠,最终在一个犀牛嚎叫的夜晚,以爱情的名义将明明绑架……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本报讯(记者李红艳)2月12日,钢琴家孙颖迪将与指挥家谭利华执棒的北京交响乐团携手,在国家大剧院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壮美乐章。

作为世界顶级钢琴赛事——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的首位华人冠军,孙颖迪25岁便正式跻身于世界一流青年钢琴家的行列。出色的炫技与纯熟的琴艺,使他被媒体称为继李云迪、郎朗之后,中国新一代的钢琴王子。获奖后的短短一年中,他就应邀在世界各地举办了60多场钢琴独奏演奏会。同时,对李斯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解读,还为他博得了“原色李斯特”的美誉。音乐之乡德国的音乐会组织者邀请他用李斯特留下的“爱琴”演奏,荷兰媒体更称他是“惟一一个能够完美无瑕地完成李斯特可怕的八度跳跃,并保持张力直到结束的钢琴家。”

2011年恰逢李斯特诞辰200周年,国家大剧院向孙颖迪发出邀请也是颇有深意。音乐会上,这位中国出品的“李斯特”将带给观众耳熟能详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这不仅是孙颖迪最擅长的钢琴作品,更是他最有体悟的曲目之一。2009年,孙颖迪曾跋涉13081公里,转战黄河流经的9个省份,每到一处皆在黄河岸边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从上游到中游、下游,黄河截然不同的面貌带给我不同的体悟。用三角钢琴的音量去模仿咆哮了五千年的大河滔滔,是大胆而不羁的。但那神韵,都已蕴含在《黄河》的旋律、节奏中了。”孙颖迪说。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北京的胡同让人印象深刻
北京的胡同让人印象深刻

打工子弟小学也上镜
打工子弟小学也上镜

画面为“角度篇”截屏
画面为“角度篇”截屏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制作的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目前已制作完成。该片将在春节期间通过“探索频道”等海外媒体对外播出,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新加坡、韩国、泰国、印尼等亚太国家。春节后,“角度篇”将在欧美等国播出。

昨天,记者专访了国家形象片总导演高小龙。

高小龙做导演已经20年,此前曾与张艺谋合作担任过北京申奥宣传片执行导演及奥运会开幕短片《笔墨纸砚》导演等诸多大型国家级形象宣传片导演。

他说:“这部宣传片为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拍摄内幕

自然呈现  “没教任何人怎么说”

“我们不教任何人怎么说,就是自然流露,在‘角度篇’中还有很多抓拍的镜头。”高小龙导演说。

高小龙说,其中很多都是摄制组在各地街头的随机采访,比如拍中关村地下通道里唱歌的歌手。当天现场,摄制组看到有位中年女性站在那里认真地听歌,听了很久都没走。很好奇,就一直在现场等,最后看到她满眼都是泪,就赶紧把这个用镜头捕捉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最真实、最自然,不是演员演出来的。”

“还有一次在鸟巢拍摄时,最初是找演员开车,车上悬挂国旗,然后让演员驾车围着鸟巢行驶,但是摄制组人员看到片子后都觉得不真实,最终放弃了这个片断,重新拍”。

高小龙指出,“人物篇”和“角度篇”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几十秒的广告,一个是17分钟左右的专题片,后者更加娓娓道来表达起来更从容。在“角度篇”的开头,创作者提出了“我们是谁”、“我们在想什么”、“传统是一种背负,还是一种推动发展的动力”等五个问题,为“角度篇”定下基调,整部片子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高小龙说,“角度篇”通过“开放而有自信”、“增长而能持续”、“发展而能共享”、“多元而能共荣”、“自由而有秩序”、“民主而有权威”、“贫富而能互尊”、“富裕而能节俭”8个章节系统、辩证地阐述了当下中国。

“‘角度篇’试图通过当下中国百姓日常生活常态的多样图景来论证这些观点,影片是在呈现一种状况,说明一些现象,并不想有任何的说教。”高小龙说。

据介绍,为了全方位呈现当下中国,摄制组兵分五路,“深入民间,捕捉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他们走遍了中国的边疆,去了数十个城市,拍了成百上千分钟的素材,最后选取了其中800多个画面,编辑成了17分钟左右的版本。

其中有北京公园里晨练的人、大兴安岭小镇上的国旗、地铁里卖唱的年轻人、打手机的喇嘛、骑摩托车放牧的人……这些场景和人物给高小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部分镜头都是抓拍或者偷拍,所以质朴而生动。”

突出普通人

“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高小龙指出,无论是“人物篇”还是“角度篇”,都并非只有精英,还有很多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令人尊敬事迹的普通人。

高小龙说,在60秒的人物篇中,有“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收养了不同民族的19个孤儿,体现了中国人的温柔与慈悲”的新疆的阿里帕大妈等等,他们都是普通人。

“角度篇”中普通人就更多了,“角度篇”在北京的拍摄景点就涉及近百处,包括故宫、天坛、景山、798、三里屯、鸟巢、湖广会馆、南锣鼓巷、金宝街、黄城根、西客站、潘家园、CBD、蓝色港湾、西单、国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银行、打工子弟小学等。

打工子弟小学,这个甚至在大多数国人的认知中都“不上镜”的元素,却入选了国家对外形象宣传片,这不能不说是突破之举。“我们试图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高小龙说。

回应质疑

“我们要体现人物气度”

当地时间1月17日,“人物篇”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以每小时15次、每天300次的频率播出。“人物篇”播放后有人批评其制作很简单,只是简单的形象罗列,而且面部表情僵硬。

的确,在总长60秒的“人物篇”中,59位名人在片中没有台词,也没有太多动作,只是以一组组的群像出现,还有配乐和字幕,比如每组群像都有一个定位,如姚明和丁俊晖等几名体育明星同时出现时,会打出相应的字幕介绍。

“这本身就是一个几十秒广告片的感觉,如果让这些人物在一组一组地呈现过程中有太多表情是滑稽的,有失庄重的状态,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样子。就好像我们在与人初次接触的过程中,你会喜欢这个人在你面前手舞足蹈挤眉弄眼的吗?我们需要表现的是一群大大方方、有教养、有气度的杰出中国人,杰出华人。” 高小龙说道。

回应国籍

“不要抹杀他们的功绩”

“人物篇”推出后,很快有网友质疑称,有人持有美国绿卡或是外国籍。高小龙认为这从逻辑上说是荒谬的。

“本来就是杰出华人,不能否认他们有中国人血统,不能因为郎平入了美国国籍,就把上世纪80年代郎平带给我们的那种激动和感触就抹杀了,好像她是美国人了,就跟我们中国人没关系了,这种意见都是非常没道理的,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就是咱们中国人。”高小龙说道。

国家形象片总策划人朱幼光也说,“经常会有土生土长的海外华人当选国外的市长或议员,咱们国内的人跟着高兴。宣传片要表达的是,我们是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一群有着优秀DNA的民族,我们愿意跟世界同行。”

高小龙说,“我们选的人物,他们的事业重心还在中国,不管他们是什么国籍,他们回来为中国服务,都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资金投入

不及商业广告投入的一半

形象片播出后,最受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资金投入。

“当然不是按纯商业广告,这个钱哪做得出来?”高小龙说道。“工作人员都是报酬减半甚至更低,凭着热情来的,要是按照广告片正常运作方式,我根本组织不起来这么多人参加这件事。就跟他们说,尽点义务吧,象征性地给点酬劳。”

尽管制作公司灵狮出于商业合同保密考虑,拒绝透露招标方给出的价格,但公司透露,包括人物篇60秒完整版、两个30秒剪辑版和另一个总长约17分钟的角度篇,总价不及一般60秒商业广告的一半。

高小龙说,“中国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进行国家形象的宣传和推广,这本身符合传播学的传播方法,而且政府部门很尊重行业规律,尊重广告人的建议,其间面对很多敏感问题时也都抱着积极的态度。”

文/记者 尹晓琳 来源:法制晚报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29 页,共 3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