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华网华盛顿3月4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航天局4日发表声明宣布,该局已经启动成立事故调查委员会的程序,以评估“辉煌”号地球观测卫星发射失败的具体原因。

  “辉煌”号4日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后未能进入预定轨道。遥感勘测显示,运送“辉煌”号升空的“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顶部的整流罩未在发射3分钟后按计划分离。

  声明说,“辉煌”号可能已经坠入南太平洋,但“具体位置仍然未知”。声明还提及2009年2月24日发射失败的“嗅碳”卫星“同样因整流罩没有分离而未能进入轨道”,但未说明这次事故调查委员会将由哪些人员组成。

  “辉煌”号原定于2月23日升空,但由于“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的地面支持系统出现技术故障,其发射被推迟。“辉煌”号配有最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器,美国航天局曾希望它能帮助科学家研究太阳和浮质对地球大气的影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3月4日电(记者 任海军)美国航天局4日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当天因发射故障而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的“辉煌”号地球观测卫星已经坠入太平洋。

  美国航天局发射主管奥马尔·贝兹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发射故障可能与运送“辉煌”号升空的“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顶部的整流罩未按预期分离有关,他们将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

  “这是个非常困难的时刻,”贝兹说,“所有指标显示,卫星和火箭目前在南太平洋某处。”

  “辉煌”号于美国东部时间4日5时9分(北京时间18时9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不过,在其升空约6分钟后,美国航天局即宣布发射出现故障。“辉煌”号由位于弗吉尼亚州的轨道科学公司研制,“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服务也由该公司提供。

  公司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回顾了两年前美国“嗅碳”卫星发射失败的情况。“嗅碳”卫星是美国第一颗专门用于研究和观测二氧化碳的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绘制完整的大气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科学数据。但这颗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发射升空后,同样因“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出现故障而坠毁在南极附近海域。

  “我们有很多专业人员,”这位负责人说,并表示一定会重整旗鼓。

  美国航天局负责项目的助理副局长迈克尔·卢瑟表示,尽管美国航天局失去了“辉煌”号,但在今后10年中,将发射至少13个与地球观测有关的航天器。

  “辉煌”号原定于2月23日升空,但由于“金牛座”XL型运载火箭的地面支持系统出现技术故障,其发射被推迟。“辉煌”号配有最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器,美国航天局曾希望它能帮助科学家研究太阳和浮质对地球大气的影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平壤3月2日电(记者高浩荣 赵展) 朝鲜中央通讯社2日的消息说,朝鲜在信息通信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建立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信息高速公路”,并确立了“朝鲜式的卫星通信体系”。这是近年来朝媒体首次报道朝鲜在信息通信领域取得的成就。

  报道说,朝鲜已在全国建立了光纤通信网,电话交换方式都已数字化,从而使电话的自动交换能力扩大了近20倍。这主要得益于平壤光纤通信电缆厂的建立,以及国家利用现代技术对原有通信机械厂的改造,使它们能批量生产精巧、高性能的通信设备和资材。

  报道指出,在上述基础上,朝鲜构建了“世界水平的高度信息化通信网”。在半年内,朝鲜邮电部门将中央和道(省)之间的信息传递网能力扩大了数百倍,并在1年内建立了“世界级的大容量信息高速公路”,将信息传输能力扩大了数千倍。

  高速信息通信网圆满保障了电话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服务等的运行。目前,朝鲜全国已建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可提供通话、短信、视频、多媒体传输等多样服务。

  此外,朝鲜还建立了“超小型卫星通信网”,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保证指挥通信畅通,从而保证国家经济管理的顺利运行。目前,朝鲜的卫星通信设备、电视转播设备已实现了数字化,能高水平保证国际通信和国际电视转播,且“朝鲜式的卫星通信体系”能高水平保障各种规模的国际会议等活动。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木星:大红斑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风暴相当于“卡特琳娜”飓风的10万倍,同时,这场猛烈的飓风并不会持续数日,而是数百年。木星大红斑最早发现于1655年,其颜色与化学物质磷十分接近。
 


太阳:美丽而危险的耀斑
 

  随着太阳活动周期的变化,其表面出现的耀斑呈现出炽热的火舌,在美丽的外表下却潜在着危险,太阳耀斑会对地球通讯卫星产生严重干扰,破坏地面通讯网络系统。
 


月球: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的足迹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花费了200多亿美元派遣宇航员登陆月球,这一费用相当于现今的数万亿美元。但是美国宇航局却并未拍摄到最壮观、最 具历史性的一幕——第一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壮(Neil Armstrong)的照片,但拍摄到第二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
 


火星:北极附近的陨坑部分覆盖冰水
 

  你是否想看看火星的真实面目?或许它的一些陨坑像镜子一样,部分覆盖着冰水物质。火星比地球略小一些,其形成之后温度骤降的时期要早于地球,因 此火星生命很可能早于地球生命,它们很可能以陨石的形式抵达地球。许多地面上发现的陨石来源于火星,一些微生物可能存在于陨石内部,在漫长的太空旅行中抵 达地球。
 


木星卫星:木卫二
 

  在木卫二彩色表面之下可能蕴藏着大量的水体,或许这里拥有太阳系最大的海洋。木卫二是一颗神秘的卫星,科学家猜测在未知的神秘地下海洋中或许孕育着生命,它们在完全黑暗的海洋中流动,由地下火山喷口提供热量。
 


木星卫星:木卫一
 

  木卫一被称为木星的“比萨卫星”,这颗炽热卫星的热量产生原理与人们反复挤压橡皮球的原理一样,木星引力作用导致木卫一被“挤压”。
 


天王星:有趣的命名由来
 

  1781年,德国音乐家威廉姆-赫胥尔(William Herschel)在自家花园里观测发现一颗新的行星,便对其命名为“乔治”。然而,法国人对此十分反对,这颗行星的名称与英国国王乔三世同名。最终,德国人采取折中方法,将这颗行星命名为“天王星”。
 


火星:奥林帕斯山
 

  火星拥有太阳系最雄伟壮观的山脉,像是奥林帕斯山脉(Olympus Mons)。该山脉大小相当于意大利面积,其高度是珠穆朗玛峰的3倍。奥林帕斯山脉有一个熔岩形成的陨坑,叫做“caldera”,直径大概为70公里,陨坑边缘高达3千米。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人民网2月4日电 伊朗最近公开展示了该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运载火箭和卫星等“科技新成果”。据悉,此举是为纪念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32周年而推出的“特别庆祝活动”。此外,广受西方关注的伊朗核技术最新进展更是本次展览活动的头号宣传主角。

  从本月4日开始,伊朗将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举办为期一周的“国产高科技博览会”,以便向外界展示,该国的科研工作并没有因西方的长期制裁而停滞不前。届时,将有120多家伊朗公司参展。虽然迷雾重重的核技术企业不会前往露面,但德黑兰仍希望观众从侧面了解伊朗核技术的潜力。

  知情人士介绍,即将露面的伊朗造新火箭和卫星各有两款。它们分别为 “使者”1-B型运载火箭、“探索者”-4型火箭、“黎明”号侦察卫星和“观察者”1号卫星。其中,“使者”1-B型运载火箭可将50千克的卫星送入距地300公里至450公里的椭圆绕地轨道。

  现在,各类精确制导炸弹、海军反舰武器、弹道导弹、太空计划,都是伊朗不惜重金开发的“看家武器”项目。伊朗早已拥有了射程350公里的“雷鸣”反舰导弹,完全能封锁国际原油输出通道波斯湾。德黑兰更拥有相当齐全的导弹计划,导弹射程正在稳步地增加。

  据悉,伊朗研制的短程“地震”型战术火箭和可打到欧洲的远程导弹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地震”火箭射程200公里,可携带500-600公斤的战斗部,能对正在进行集结的入侵伊朗的部队实施打击。伊朗更早已拥有了新型多级固体燃料推进的弹道导弹。

  一年前,伊朗宣称将一只老鼠、两只乌龟和一些蠕虫搭乘国产运载火箭进入太空。2009年,伊朗则首次发射卫星成功。目前,伊朗开发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进入了全球500强行列。伊朗副总统表示,这一超级计算机将为该国在核技术领域开发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不过,目前伊朗在保护本国工业,尤其是核工业设施免受电脑病毒打击的问题上依然存在较大漏洞。比如,伊朗布舍尔核电站的控制系统去年曾遭受“震网”电脑病毒袭击。外界普遍认为,这种杀伤力巨大的病毒是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开发的第一种投入网络武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战果”。

  人们在对“震网”病毒进行分析后发现,这种软件专门为袭击离心机而设计,该病毒能突然更改离心机中的发动机转速,并继续报告“工作正常”。这种改变足以摧毁离心机运转能力且无法修复。西方认为,“震网”病毒导致伊朗浓缩工厂内约五分之一的离心机因此报废。对此,德黑兰并没有做出直接回应。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近日表示,将继续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六国举行会谈。他说,伊朗核计划以和平为目的,不是西方所称的用于军事目的。发言人特别强调,伊朗在核问题上绝不会做出任何的让步。由于分歧巨大,上轮谈判没取得实质性成果。(高轶军)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俄罗斯航天工作人员2日与此前一天发射后失踪的一颗军用卫星成功建立通信,确认这颗卫星错入轨道。现阶段,地面控制中心正分析这枚在错误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否还有利用价值。

  已保持稳定通信

  “已确定卫星轨道参数,现在,我们与这枚卫星已保持稳定通信,”俄罗斯航天部队指挥官奥斯塔片科中将2日在一份经由国防部发出的声明中说。莫斯科时间1日17时,一枚“轰鸣”运载火箭搭载“Geo-IK-2”型“列舍特涅夫”号军用卫星升空。火箭发射升空后不久,地面控制中心与卫星失去联系。

  卫星没有按指定任务进入距地1000公里的圆形轨道,而是大幅度偏离进入一条椭圆形轨道,椭圆形轨道的近地距离只有330公里。

  路透社将“Geo-IK-2”型卫星定位为军民两用卫星。在军事层面,这枚卫星主要用于测定地球重力场,测绘地球三维地面图,潜在可运用于导弹弹道技术;在民用层面,这枚卫星可监测地球版块构造运动、冰山冰川形态和海洋潮汐运动。

  或成为太空垃圾

  找到卫星只是第一步,卫星是否还能完成指定任务、或者是否能“阴差阳错”地转作他用,是眼下俄罗斯航天人员关心的问题。

  国防部声明说,一个专家组眼下正在分析这枚卫星是否进入一条“无用的轨道”从而使卫星成为太空垃圾。同时,国防部希望尽快确定卫星缘何“错走太空”。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航天工业消息源报道,类似调查耗时长,分析难,特别是发射失败的原因分析通常需要数年时间。

  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2日告诉俄通社-塔斯社记者:“我们找到了卫星,获取了参数,但这枚卫星是否仍可处于受控状态眼下还不知道。”

  三颗卫星接连坠海

  这枚卫星原定于去年12月发射,但因位于俄罗斯北部的普列谢茨克发射中心发射架出现故障,发射被迫推迟。同在去年12月,俄罗斯发射3颗“格洛纳斯—M”型导航卫星失败,俄罗斯航天部门备受指责。3枚卫星陨落太平洋,使俄罗斯联邦政府损失1.68亿美元。

  更新扩建俄罗斯自主的导航系统卫星网,是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过去10年力推的太空项目。通常说来,建设一套完整的导航系统卫星网至少需要24枚导航卫星。去年12月发射失败的3枚“格洛纳斯—M”型导航卫星是俄罗斯更新24枚导航卫星的最后3枚。

  俄罗斯航天署先前宣布,已划拨资金8300万美元,定于今年5月、6月间补射3枚导航卫星。

  (新华社专稿)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中央时区1月20日下午9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纳米帆-D卫星在地球上空650公里处,张开了它闪闪发光的太阳帆,成为迄今首个绕地球运行的太阳帆纳型卫星。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纳米帆-D的主要研究人员迪恩·艾尔豪称这是个历史性时刻。


NASA工程师与其设计的纳米太阳帆(科学网-kexue.com 配资料图)

  此前,纳米帆-D在它的母舰FASTSAT(快速、经济、科学和技术卫星)上已飞了一个半月,FASTSAT于去年11月19日(美国东部时间)携带纳米帆-D和其他5项实验载荷发射升空。研究人员表示,在随后的几周里,纳米帆-D不知为什么固执地呆在甲板上不肯离开,让研究小组几乎放弃了希望。

  今年1月17日,纳米帆-D竟然自己弹了出去,工程人员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时艾尔豪正走进控制室,看到遥控屏幕后惊讶地说:“真是难以置信,我们的卫星自由飞翔了!”研究小组赶紧召集了一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阿兰·希格和斯坦·希姆斯在马歇尔航空飞行中心架起联系纳米帆-D的无线电台。

  “时机刚好,当时纳米帆-D正好循着轨道经过亨茨维尔上空,我有幸第一个倾听并分析了它传来的信号。”西格说。美国中央时区下午5点,他们听到了一阵微弱的信号。当卫星从头顶上空呼啸而过时,信号变得更强,操作人员能分析它传来的第一批信号,这证明纳米帆-D还“活着”,并且运行良好。

  历史性时刻是在1月20日下午9点,纳米帆-D真正打开了它的太阳帆。经甲板计时器激活,几秒钟内,太阳帆逐渐展开,它的聚合物反光材料薄膜扩展成一张薄薄的、近10平方米大小的帆。

  去年5月日本也发射了“伊卡洛斯”(IKAROS)探测器,靠太阳帆以太阳光压作为主要推进动力进行星际旅行,并于去年飞过了金星。而纳米帆-D则将保持离地球较近的距离,计划经过70天至120天后就以流星的方式返回地球。

  “我们的任务是环绕地球,研究能否用太阳能帆作为一种清理离轨老卫星和太空垃圾的工具。”艾尔豪解释说,如果纳米帆-D能清理近地轨道的垃圾,太阳帆可能成为一种未来卫星标准。任务结束后,将凭借它的帆靠空气动力的拖拉力量返回地球,在到达地面以前在大气层中无害地烧掉。专家表示,要避免这种航天器本身成为近地轨道的垃圾。

  纳米帆-D证明了一种简洁廉价的航天探测方法。艾尔豪表示,在纳米帆-D从轨道上掉下去之前的几个月,他们将一直监视着它,并检测太阳帆上的阳光压力。研究小组还将检查太阳帆为什么在FASTSAT上耽搁了那么久。(常丽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宇航局“纳米帆-D”在太空中展开太阳帆的艺术构想图

  美国宇航局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近日证实,2010年12月6日从“FASTSAT”微卫星上释放出去的纳卫星--“纳米帆-D”太阳帆飞行器现已成为一个飞行于地球上空的自由飞行器。美国宇航局希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能够协助跟踪“纳米帆-D”的动向。

  美国宇航局“纳米帆-D”太阳帆飞行器本来应按计划于2010年12月6日从其母舰“FASTSAT”微卫星上释放出去。但分析数据显示,这一过程可能并未发生。美国宇航局甚至自己都怀疑“纳米帆-D”是否已释放出去。不过,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工程师此后通过对“FASTSAT”卫星的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纳米帆-D”确实已脱离母舰卫星。美国宇航局近日宣布了这一发现结果。

  美国宇航局官方声称,地基卫星跟踪项目证实了这一结果。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FASTSAT”卫星项目经理马克-伯德雷克斯介绍说,“我们知道,舱门已打开,‘纳米帆-D’有可能已经自己弹出去了。今天早上,我们的飞行运营团队证实,‘纳米帆-D’现在已是一个自由的飞行物。这是一个惊喜。”

  “纳米帆-D”是否仍在工作?

  不过,工程师们仍不能确定“纳米帆-D”现在是否还在工作。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宇航局官方向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求助,请他们协助监听“纳米帆-D”的信号。“纳米帆-D”的信号频率为437.27兆赫。

  “纳米帆-D”研究团队希望,这颗纳卫星能够健康,而且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展示太阳帆系统的性能。美国宇航局官方表示,这一技术将推动未来太空任务中太阳帆的发展。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纳米帆-D”项目首席科学家迪恩-阿尔霍恩表示,“对于我们团队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我们正在焦急地监听关于‘纳米帆-D’健康的信号,想知道它是否按计划在运行。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纳米帆-D’健康运行,能够看到它展开自己的太阳帆。”

  展开太阳帆:三天倒计时

  从母舰卫星释放后,“纳米帆-D”在环绕地球运行时,其内部的一个计时器开始三天倒计时。当计时器计数为零时,太阳帆开始展开。在五秒种内,“纳米帆-D”将展开一个100平方英尺(约9.29平方米)的聚合物太阳帆。据美国宇航局官方介绍,如果展开成功,“纳米帆-D”将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70到120天。根据大气环境的变化,运行天数可能有所变化。

  2010年12月6日,美国宇航局按计划触发了释放动作,将“纳米帆-D”从“FASTSAT”卫星释放出去。在“FASTSAT”卫星上,还携带了许多其他的科学有效载荷。当时,研究团队证实舱门已打开,相关数据也表明释放成功。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实“纳米帆-D”位于低地球轨道上。因此,项目组曾经断定,“纳米帆-D”极有可能仍呆在“FASTSAT”卫星内部,释放失败。(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太空垃圾指的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无用的人造物体,这种高速运行物体很容易给正在运行的卫星和飞船造成危险,而由于其数量庞大,分布又无规律,如何回收和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网状的回收处理器材,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处理器材被称为“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由JAXA和一家名为“日东制网”的公司共同研制。研究人员设想,首先由火箭将装有“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的卫星发射到一定轨道上,然后由卫星的机器臂把这种长数公里的金属网状器材罩住要处理的太空垃圾,再将网与卫星切除。由于太空垃圾外面的金属网状器材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会自然带电,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被网住的太空垃圾就会缓缓下降,最终在大气层中烧毁。

  据介绍,这种“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的材料主要是铝线和不锈钢纤维,研究人员将这两种材料相互缠绕成直径约一毫米的银色的细丝,其不但导电性能良好,而且十分轻巧柔软。整个系统是由3根这样的细丝编制而成的网状结构,这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即使有一根断掉,也不影响整个系统的结构强度。

  这种系统由于在网住太空垃圾后可以利用磁力让其自然掉入大气层,具有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研究人员也希望用这种方法能够将太空垃圾“一网打尽”。(葛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太空垃圾指的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无用的人造物体,这种高速运行物体很容易给正在运行的卫星和飞船造成危险,而由于其数量庞大,分布又无规律, 如何回收和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日本宇宙航空开发研究机构(JAXA)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网状的回收处理器材,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处理器材被称为“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由JAXA和一家名为“日东制网”的公司共同研制。研究人员设想,首先由火箭将装有“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的 卫星发射到一定轨道上,然后由卫星的机器臂把这种长数公里的金属网状器材罩住要处理的太空垃圾,再将网与卫星切除。由于太空垃圾外面的金属网状器材在绕地 球运行的过程中会自然带电,在地球磁场的影响下,被网住的太空垃圾就会缓缓下降,最终在大气层中烧毁。
 

  据介绍,这种“太空垃圾清除系统”的材料主要是铝线和不锈钢纤维,研究人员将这两种材料相互缠绕成直径约一毫米的银色的细丝,其不但导电性能良好,而 且十分轻巧柔软。整个系统是由3根这样的细丝编制而成的网状结构,这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即使有一根断掉,也不影响整个系统的结构强度。
 

  这种系统由于在网住太空垃圾后可以利用磁力让其自然掉入大气层,具有操作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研究人员也希望用这种方法能够将太空垃圾“一网打尽”。(记者葛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9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