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昌4月30日电 题:北斗首发“一箭双星” 中国导航加速组网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30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表示,这对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下一步的建设与发展、尽快实现全球覆盖,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掌握“一箭双星”乃至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和能力,对加快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进程、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箭双星”提高组网效率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郭树人研究员说,2012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组网建设的最后一年,按照组网时间表,年底前将完成区域组网所需16颗卫星的发射,“一箭双星”方式将使组网效率大大提高。
“一箭双星”这种发射方式对于提高北斗系统的组网效率,降低整个组网经费的作用非常大。这次发射是北斗系统第一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组网发射,也是中国第一次对于高轨卫星实施“一箭双星”的组网发射。这两颗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高北斗系统的区域覆盖性能,包括精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将进一步验证中国对2万公里高度轨道卫星实施“一箭双星”发射技术的可行性。
郭树人称,今年中国还将发射3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完成亚太区域组网,在这3颗卫星中,有2颗仍计划采用“一箭双星”发射。今后,中国将更多采用“一箭双星”发射方式来实施中圆轨道(MEO)卫星的星座组网。
“长三乙”火箭使用6项新技术
“长征三号甲”系列中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也是发射高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说,为满足这次“一箭双星”发射任务需求,“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其标准型基础上有较大改进,使用了双星串联外支撑技术、双星发射轨道设计技术、双星轨道分离技术、中圆轨道发射技术等6项新技术。同时,火箭整体上还有26项适应性的状态变化,包括整流罩设计、火箭总体设计、双星分离系统设计、发射轨道设计等。
使用6项新技术并有26项状态变化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其研制过程经历方案设计、初样设计、试样设计3个阶段,整个研制过程中共进行26次大型地面试验,主要包括全箭的风洞试验、振动试验、模态试验、仿真试验,还有所有新研制部段的结构静力试验、噪声试验等。她说,“这次‘一箭双星’的发射涉及到的状态的变化包括新技术、新状态变化,都要通过这些试验来验证,这些地面试验是必须做的”。
姜杰表示,改进后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其一枚火箭可以完成两颗卫星发射,既提高了发射效率,也提高了发射能力,对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射场多举措确保北斗双星顺利升空
中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指出,这次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严格意义上第一次“一箭双星”任务,与原来曾经发射过一大一小顺便搭载小卫星的“一箭双星”有很大区别,此次两颗卫星的重量、性能完全一致,而且它们俩入轨后和火箭的分离时间有严格要求,对发射场的发射精度有很高要求。
为达到确保北斗双星顺利升空的发射精度要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方案制定、队伍演练和对航天产品测试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包括发射时段的窗口选择、推进剂的剂量确定、对所有参研参试人员进行针对性训练、严格测试航天产品等,“就是要把发射场五大系统的各项工作做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不带隐患上天”。
孙保卫表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今年还有两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要发射3颗北斗卫星。发射场系统将和航天产品研制部门一起制定方案、培训队伍,使所有设施设备的各项工作精确到位,以确保后续每次卫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完)
中新网西昌4月30日电 (张利文 孙自法) 北京时间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双星”,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第十二、第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顺利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已转入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并举的新阶段,并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专家表示,此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十二、第十三两颗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改善和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覆盖区域的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中国还将陆续发射3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以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扩大服务区域。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本次“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0次航天飞行。(完)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地球轨道里有超过50万个“太空垃圾”,美国宇航局已经提出一项“清理”近地太空的激进方法。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个科研组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利用气体“脉冲”射击太空碎片的新技术。
该技术会增加轨道垃圾的摩擦力,令其下降坠落到地球大气层里。太空垃圾的运行速度高达每小时1.75万英里(2.82万公里),很小一块这样的东西就能摧毁整颗卫星或飞船。这种情况还有引发“连串撞击”的危险,此时每一次撞击都会产生新碎片,引发更多产生碎片的撞击。碎片带已经致使很多轨道无法使用。
脉冲本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种新方法也不会在轨道里留下固体材料。很多以前提议的解决太空垃圾的“方案”存在缺陷,因为它们会产生更多碎片。其他计划包括瑞士设计的用来“清理”近地太空垃圾的“清洁工卫星(janitor satellite)”。这颗卫星会“捕捉”轨道里的碎片,并把它们扔进地球大气层,让它们在重返过程中燃烧掉。
这种被提议的新系统名叫太空碎片清除(SpaDE)系统,它将通过把大气气体脉冲发射到目标碎片必经路线上,清除轨道里的垃圾。这项研究将会产生描述技术结果的学术论文和报告,为包括模型、现场试验和最终部署太空碎片清除系统在内的未来研究打好基础。(孝文)
中新网4月20日电 据朝中社19日报道,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19日发表谈话。谈话指出,朝鲜科技工作者已经查明“光明星3号”未能进入轨道的原因,朝鲜将继续发射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实用卫星。
谈话称,从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3月17日公布发射“光明星3号”计划后迄今为止,赞同真理、爱护正义的世界进步人类一致表示赞叹和期待。但美日韩称,朝鲜发射的不是卫星而是远程导弹。
谈话说,在冷静地注视朝鲜的此次和平卫星发射过程前后出现的不同势力动向的基础上,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发表以下原则立场:
第一,为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发展民族的宇宙科技水平。
第二,为使宇宙科技进入正常轨道,在科技领域里也要粉碎敌对势力的种种阻挠活动,一定要彻底维护国家的自主权。
以坚决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自主权,来争取宇宙科技的平等发展,是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坚定不移的立场。
第三,朝鲜军民将沿着先军的道路,为和平利用宇宙而更加奋勇前进。
朝鲜科技工作者已经具体科学地查明了“光明星3号”未能进入轨道的原因。这次所获得的一切科技资料及珍贵的经验,将是今后宇宙开发的无比宝贵的资本、进一步的成功的可靠保证。
朝鲜有综合性的国家宇宙开发计划,包括根据高新科技的要求加强和扩大宇宙开发机构、继续发射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实用卫星。
据新华社电美国国防部与国务院18日联合发布一份报告,呼吁国会放松对卫星及相关产品出口管制,以方便美国企业在全球通信及遥感器材市场展开竞争。报告同时建议强化管制对华出口卫星及其部件。
呼吁放松出口管制
报告说,国防部与国务院对美国太空产品出口管制政策进行风险评估后认为,大部分通信与低性能遥感卫星及相关部件,可以从国务院管辖的美国军品管制清单中剔除,登上商务部管辖的贸易管制清单,不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
根据白宫的说法,军品管制清单上的商品出口管制很严。国会在1999年度国防预算授权法案中将卫星及相关产品列入这一清单,并禁止将其作为军民两用品处理。此后,美国总统便失去了按国家安全要求调整对其出口管制的权限,难以保证这些限制不会在无意中伤害美国卫星企业。与军品管制清单不同,贸易管制清单的限制并没有那么严格。
报告呼吁国会将确定卫星及相关产品出口管制管辖状态的权力还给总统,并给予国防部对单个出口案实施监管的权力,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代理副部长吉姆·米勒说:“这一报告显示,美国可以安全地修改对较常见卫星及相关部件技术出口管制,与此同时保留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系统及技术的严格管制。”他认为,实施报告的建议将帮助美国加强与出口伙伴的合作、增加美国出口、确保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竞争力。
达成史无前例共识
分管太空政策的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格雷格·舒尔特说,报告建议继续禁止由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同时更严格地管制对华出口卫星或相关零部件。
美国现行管制条例规定,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卫星所含美国产部件或技术比例不得超过25%。国防技术安全局战略问题处处长卢·安·麦克法登说,依照报告所提修改建议,美国企业今后出口任何用于制造中国卫星的部件,将违反管制条例。
一些中国专家认为,如果美国放松对华军民两用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将有助于显著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月下旬说,中方对美方一切有助于扩大中美高技术贸易的措施表示欢迎,但迄今未见美方采取实质性举动放宽对华出口限制。
这名发言人说,中方希望美方切实履行承诺,改变歧视性做法,在出口管制改革过程中公平对待中国,重视并解决中方重点关切,实质性放宽对华出口管制。
这份报告由国防部、国务院、商务部、情报机构和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联合撰写。五角大楼说,这些行政部门就部分放松出口管制达成“史无前例”的共识。
另外,舒尔特说,报告建议加强卫星或其部件出口管制的对象国还包括伊朗、朝鲜和叙利亚。
人民网平壤4月19日电 (记者周之然)据朝鲜中央通讯社19日报道,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发言人当天在平壤发表谈话称,不管美日及其追随者如何叫嚷,朝鲜的卫星将更加有力地腾空而起。
该发言人称,自朝鲜3月16日宣布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计划以来,美日就站在反对的第一线,李明博政府则紧跟其后。他们声称朝鲜发射的是远程导弹,严重威胁美国本土和日本列岛,是对联合国(微博)安理会决议的“违反”和对朝美协议的严重“破坏行为”。
该发言人称,在冷静观察各种势力在朝鲜此次卫星发射过程的动向后,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表明如下原则立场:1、为了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民族的宇宙科学和技术,必须尽早清除李明博政权;2、为了使宇宙科学和技术走上轨道,即使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必须粉碎各种阴谋策划,彻底守护国家的自主权;3、朝鲜军队和人民将粉碎美日等反动势力的各种阴谋活动,按照先军的道路,为和平利用宇宙而更坚强地前进。
该发言人称,不管美日等反动势力如何叫嚣,朝鲜的和平卫星将连续地、有力地向前宇宙空间腾空而起。
新华网华盛顿4月18日电(记者王丰丰 孙浩)美国国防部与国务院18日联合发布一份报告,呼吁国会放松对卫星及相关产品出口管制,以方便美国企业在全球通信及遥感器材市场展开竞争。
报告说,国防部与国务院对美国太空产品出口管制政策进行风险评估后认为,大部分通信与低性能遥感卫星及相关部件可以从国务院管辖的美国军品管制清单中剔除,登上商务部管辖的贸易管制清单,不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
根据白宫的说法,军品管制清单上的商品出口管制很严。国会在1999年度国防预算授权法案中将卫星及相关产品列入这一清单,并禁止将其作为军民两用品处理。此后,美国总统便失去了按国家安全要求调整对其出口管制的权限,难以保证这些限制不会在无意中伤害美国卫星企业。与军品管制清单不同,贸易管制清单的限制并没有那么严格。
报告呼吁国会将确定卫星及相关产品出口管制管辖状态的权力还给总统,并给予国防部对单个出口案实施监管的权力,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代理副部长吉姆·米勒说:“这一报告显示,美国可以安全地修改对较常见卫星及相关部件技术出口管制,与此同时保留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系统及技术的严格管制。”他认为,实施报告的建议将帮助美国加强与出口伙伴的合作、增加美国出口、确保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竞争力。
为推动美国出口,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改革出口管制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美国高技术企业抱怨,从冷战时期开始的出口管制令它们蒙受巨额损失。
喀喇昆仑山脉冰川面积增加
据外媒报道,法国观测卫星拍摄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扩大。这一观测数据对时下热议的全球变暖说是个反面例证。
报道称,扩大的冰川面积主要位于喀啦昆仑山脉,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西侧,处于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交界处。法国科学家表示,由于这一区域实地考察的艰难性,因此不得不依靠观测卫星进行研究。它们对比了1999年和2008年的观测数据,发现冰川面积有大量增加。
目前,研究人员尚不知这种现象为何出现。有一种说法是,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增加。而降雨若发生在寒冷地带,例如喀喇昆仑山等地,便会凝结成冰晶形成冰川。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史蒂芬教授表示,对第四世纪(新生代最后一个纪,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的新研究显示,这段时期会出现大量不确定性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不定的影响,也会影响冰川以往进行反应的过程。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从美国宇航局地球资源观测卫星(Landsat)的红外数据中发现,伊朗卢特沙漠2005年时达到了全球最高的70.72摄氏度,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地球上大多数极为炎热的地区温度都很高,但是其中部分地区远离陆基监测站的覆盖范围。
伊朗卢特沙漠的卫星图像
从往年的报道上看,世界上最热地方的头衔一般都由利比亚的埃尔阿兹兹亚(El Azizia)地区夺得,这些温度都由地球上的监测仪器所记录,但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观测显示,利比亚的埃尔阿兹兹亚并不是最高温度。早在1913年,加州死亡谷监测到134华氏度的温度,一举打破了之前记录的全球最高温度。在1922年9月22日,埃尔阿兹兹亚通过九个月的记录,监测到了高达136华氏度的温度,大约为58摄氏度,来自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风夹带着炙热空气使得这一趋势可持续保持数年。
美国蒙大拿大学(Montana)通过一项新的研究揭开了现今地球上最热的地区,他们使用了来自美国国家卫星遥感地质调查的数据。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该小组的成员斯蒂文介绍:大多数被认为是世界最热的地区事实上并不是地球上温度最高地点的候选者。斯蒂文和他的同事们在调查了由轨道卫星记录的地球上温度最高点的历史记录,结果发现在被审查的七年之中,伊朗的卢特沙漠的五年中达到了全球温度的极值。
但是过去的监测数据列表中并没有提及伊朗卢特沙漠,诸如撒哈拉大沙漠、北美洲的索诺兰沙漠都是温度极高的地区,更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得常规的测量方法以及气象站不能深入到沙漠深处,因此有些可能会达到最高温度的地区由于不可被直接测量而没有列入监测结果列表,该研究小组的成员大卫·米尔德思克勒尔(David Mildrexler)认为:地球上大多数“热点”地区并不能被地面监测仪器直接测量。
而轨道上的人造地球卫星可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可以在位于地球上数百公里甚至更高的地方扫描地球的每一块土地。科学家通过卫星采集地表温度的计划被称为大地皮肤温度监测计划,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监测地方的日照强度、大气以及其他地面热源的情况。而气象站监测的温度数据一般是高于地面数米的位置,而更贴近地表的地方可能存在更高的温度。
虽然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可能随着年份的变化而不同,但是总的环境以及各种外界条件是基本类似的,比如干旱、多岩石和地表呈现深色更有利于热量的吸收,而质量较轻的沙粒往往会反射更多的阳光。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Landsat)扫描了伊朗卢特沙漠,并生成了各地区自然环境色,科学家通过将其与红外图像的对比发现了较暗地区的温度为全球最高的159.3华氏度。
中新网4月18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白宫17日表示,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4月30日在华盛顿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这将是双方在朝鲜卫星发射后的首次会面。
白宫发言人卡尼称,奥巴马将和野田佳彦就广泛的双边、地区和全球议题进行讨论,包括美日安全同盟、经济和贸易问题以及深化双边合作。
此外,双方还将讨论全球和地区安全议题,预计朝鲜近日进行的卫星发射将会是内容之一。
此次会晤将是双方领导人第二次直接对话,也是奥巴马首次在白宫会见野田。
朝鲜此前的卫星发射使半岛局势紧张加剧,引起周边国家密切关注,美国已承诺将履行承诺,维护其在该地区盟友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