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周婷玉、周英峰、赵超)备受关注的削减死刑罪名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全国人大常委会25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个死刑罪名。

  我国现有68个死刑罪名,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施行后,我国的死刑罪名将减至55个。

  “这是我国严格限制死刑在立法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明祥说,保留死刑、严格适用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刑事政策,但修改法律明确减少死刑罪名,这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的第一次,凸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障。

  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说,减少13个死刑罪名,占我国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应该说,这次我们迈出的步子是很大的。”

  刘明祥指出,这次取消的死刑罪名,都是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传授犯罪方法罪就是一个在司法实践中没有适用过的例子。他同时指出,我国逐步减少死刑是一个稳健做法。

  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也认为,减少死刑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国际上废除或减少死刑的趋势,但完全废除死刑还不现实。牟新生委员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犯罪活动还比较多,因此还不能废除死刑。

  刘明祥说:“取消部分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不会影响社会治安大局。但减少死刑罪名,绝不意味着对犯罪的纵容。”

  据介绍,现在世界上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有90多个。从目前来看,国外废除死刑的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导致犯罪率上升。

  “预防犯罪的有效性并非越重越好,而是应做到有罪必罚。”刘明祥说,在取消死刑后应加重实际服刑期,以避免“生刑偏轻”。

  为此,刑法修正案(八)还着力调整了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严格限制缓刑,严格限制对累犯以及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减刑;适当延长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刑期,最高刑期从20年升至25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强调,减少死刑罪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严格把握死刑适用的标准,慎用、少用死刑。“通过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到最终完全停止死刑的实际适用,这是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上海2月19日电(记者陆文军)19日中午结束的上海2011年2月份私车额度拍卖会结果显示,本月上海私人、私企客车额度投标拍卖价格大幅上涨,拍卖均价和最低价双双突破4.4万元,均比上月增长近0.6万元。

  据了解,本月上海私车牌照投放额度7500辆,比上月减少500辆,实际投标达25104人,较上月投标人数30675人明显减少了5571人,实际中标7500人,中标率为22%,比上月略减4个百分点。

  本月上海私车牌照最低中标价达44200元,比上月38300元上涨了5900元;本月平均中标价为44627元,比上月38771元上涨了5856元。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位于卡拉加斯铁路沿线的亚瓦人社区。这条铁路大约建成于25年前。正是这条铁路把数千名非法伐木者带到这里
位于卡拉加斯铁路沿线的亚瓦人社区。这条铁路大约建成于25年前。正是这条铁路把数千名非法伐木者带到这里
一名头戴花环的亚瓦男孩
一名头戴花环的亚瓦男孩
塔特卡伦特克斯亚跟他的宠物猴子一起合影
塔特卡伦特克斯亚跟他的宠物猴子一起合影
亚瓦人的捕猎方式。森林被非法砍伐导致亚瓦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水果和动物日益减少
亚瓦人的捕猎方式。森林被非法砍伐导致亚瓦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水果和动物日益减少


 

  尽管这个部落一直在为保护传统生活方式不懈努力,但是他们与非法伐木者之间的斗争,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现在这个由360名成员构成的部落,仅 剩60到100人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要是他们受到外界影响,例如伐木者或其他移民,他们很容易染上疾病,由于这些部落人员的免疫系统非常脆弱,亚瓦部 落可能会因此而走上灭绝之路。该部落的生存离不开这片森林,现在他们的生存正面临威胁,他们越来越难在丛林里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位于卡拉加斯铁路沿线的亚瓦人社区。这条铁路大约建成于25年前。正是这条铁路把数千名非法伐木者带到这里
位于卡拉加斯铁路沿线的亚瓦人社区。这条铁路大约建成于25年前。正是这条铁路把数千名非法伐木者带到这里
一名头戴花环的亚瓦男孩
一名头戴花环的亚瓦男孩
塔特卡伦特克斯亚跟他的宠物猴子一起合影
塔特卡伦特克斯亚跟他的宠物猴子一起合影
亚瓦人的捕猎方式。森林被非法砍伐导致亚瓦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水果和动物日益减少
亚瓦人的捕猎方式。森林被非法砍伐导致亚瓦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水果和动物日益减少


 

  尽管这个部落一直在为保护传统生活方式不懈努力,但是他们与非法伐木者之间的斗争,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现在这个由360名成员构成的部落,仅 剩60到100人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要是他们受到外界影响,例如伐木者或其他移民,他们很容易染上疾病,由于这些部落人员的免疫系统非常脆弱,亚瓦部 落可能会因此而走上灭绝之路。该部落的生存离不开这片森林,现在他们的生存正面临威胁,他们越来越难在丛林里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2月15日电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最新抗旱农情调度信息指出,在降雪和人工浇水的共同作用下,2月13日8省市受旱面积和严重受旱面积比2月12日减少。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指出,目前北方冬麦区大面积旱情仍未根本缓解。

截至2月13日17时,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054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072万亩。在降雪和人工浇水的共同作用下,受旱面积和严重受旱面积分别比2月12日减少281万亩和318万亩。8省已累计浇灌麦田3387万亩次,追肥3204万亩,镇压2139万亩,划锄2600万亩,投入抗旱作业农机具484.5万台套。

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指出,目前北方冬麦区大面积旱情仍未根本缓解。据此,农业部要求各地要根据气温回升的情况,指导农民适时浇麦、科学抗旱。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势。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最新成果表明,利用多年遥感监测技术进行青藏高原冰川、雪线、湖泊、湿地等变化情况遥感调查表明,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中高原周边冰川面积消减最为明显,面积减小10%以上;高原腹地冰川面积减小近5%。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势。青藏高原边部现代雪线退缩强烈,腹地逐渐趋于平衡。退缩最大距离为350米,一般为100-150米;调查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和湿地出现明显扩张或新生,高原周边湖泊和湿地萎缩或消亡。青藏高原现有湿地总面积88715.5平方公里,总面积减少8731.6平方公里,占近1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监测报告认为,冰川退缩与雪线上升为高原及周边提供了大量水资源,短期内造成部分区域河湖湿地面积的增加。但随着高原冰川大面积减少和雪线不断上升,“中华水塔”蓄水总量正在下降。在不考虑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的前提下,预计到2050年冰川面积将减少到现有面积的72%,2090年将减少到现有面积的50%。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3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10年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联合国设立“世界水日”的目的是提醒公众重视水资源问题。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水资源看起来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实际上,地表水仅有2.5%是淡水。看到下面这组对比鲜明的照片,大家或许会明白,保护水资源及消除全球变暖威胁已刻不容缓。

  1. 美国码头

美国码头
美国码头

  上图,一男子站在码头一端远望,这个码头过去曾连着美国第一大人工水库——米德湖。这张照片是由美国摄影师乔纳森-瓦特曼(Jonathan Waterman)摄于2008年。下图则是米德湖在2006年的景象,摄于胡佛水坝附近。据瓦特曼介绍,米德湖是科罗拉多河沿岸一个用于水力发电的水库,原本作为“水银行”之一,为干旱的美国西南部的3000万居民提供淡水。

  然而,由于干旱和需求增长,那些“水银行”很快便消失了。总体而言,与日渐缩减的全球淡水资源相比,米德湖的湖水减少可能只是沧海一粟。2010年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世界水日”,美国专家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人口增长、工业污染和气候变化,地球上本就有限的淡水资源正在进一步减少。

  2.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

  专家称,如果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冰川因全球气候变化而消失,这座位于坦桑尼亚的非洲最高峰不久可能会创造新低。上图摄于2009年,下图摄于2003年。根据2007年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乞力马扎罗山的积雪可能并没有像科学家所担心的那么快屈服于全球气候变暖。该研究将乞力马扎罗山冰原面积减少归咎于非洲降雨量下降——“世界水日”的组织者警告称,由于淡水资源有限,非洲降雨量减少可能会影响非洲人的健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冰川学家郎尼-汤普森(Lonnie Thompson)在2009年11月表示,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原面积“在未来二十年会如科学家估计的那样不断减少,直至最终消失。”

  3. 委内瑞拉教堂

委内瑞拉教堂
委内瑞拉教堂

  你或许称之为无法抗拒的天意:委内瑞拉境内严重的干旱使得这座82英尺(约合25米)高的教堂矗立于荒原,而就在之前的一年,这座教堂还淹没于一片泽国之中,为一座建于1985年的水力发电站汇集水源。上图摄于2010年2月,下图摄于2009年1月。据路透社报道,因干旱造成的水资源短缺,这个水力发电站当前只能以相当于设计能力7%的发电量运行。图中的教堂现已成为委内瑞拉能源短缺的一个不祥的象征,该国68%左右的发电量都来自于水力发电。干旱甚至迫使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2010年2月宣布国家进入能源紧急状态,以应对严重的能源短缺。

  4.瑞士冰川

瑞士冰川
瑞士冰川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即便是瑞士的冰川都有可能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由于本地区温度不断上升,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隆河冰川(Rhone glacier)面积正迅速减少,上面两张照片分别摄于2004年9月(上图)和2008年8月(下图),冰川消褪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英国气象局下属气候研究中心——哈德莱中心(Hadley Centre)称,气象专家预测,到2040年,热浪将席卷欧洲许多国家,对淡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以隆河冰川为例,这条冰川的融化之水是下游约96英里(约合155公里)处的瑞士日内瓦湖的主要水源,还是周围城镇旅游收入的来源。据美宇航局地球天文台表示,每年炎热季节来到时,这些城镇都会竭尽全力保护隆河冰川。例如,居民们会用绝缘毯子盖住冰川前部,试图延缓冰在夏日的融化速度。

  5.中亚咸海

中亚咸海
中亚咸海

  从2006年(下图)到2009年(上图),中亚广阔的咸海(旧译“阿拉海”)面积急剧减少,正如我们在卫星照片中所看到的景象,东段湖水在四年内面积减少了80%左右。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淡水湖。根据美宇航局地球天文台的数据,在过去30年间,咸海60%的湖水被受困于水资源短缺的农民用于农田灌溉。据专家介绍,由于引不起政府重视,咸海南段可能不久会永久干涸。(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8.白鲸数量减少

白鲸数量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Kerry Johnson )
白鲸数量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Kerry Johnson )

  根据IUCN的报告,北极海冰流失严重影响白鲸的生存,原因就在于这种流失让人类更容易进入这种动物一度原始的栖息地。更多船只航行于北极海域导致更多撞船事故,同时带来噪音和化学污染,致使白鲸数量减少。报告指出,白鲸数量减少可能影响当地本土猎人的生存,他们依靠具有可持续性的捕杀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生存。

  9.考拉生存构成威胁

考拉生存构成威胁(图片提供:Anne Kaiser,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考拉生存构成威胁(图片提供:Anne Kaiser,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根据IUCN的报告,不断上升的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导致澳大利亚桉树树叶蛋白质营养成分减少,同时提高味道极差的丹宁酸含量。这意味着只以桉树叶为食的考拉不得不吃掉更多树叶,才能避免被饿死的命运。除此之外,由于澳大利亚的高温和干旱变得更为普遍,由此引发的数量更多的野火也会对这种标志性有袋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0.鹿角珊瑚最易受攻击

鹿角珊瑚最易受攻击(图片提供: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鹿角珊瑚最易受攻击(图片提供: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在IUCN公布的新名单中,最易受攻击的动物可能就是鹿角珊瑚。由于白化,它们变得更加脆弱,同时还受到酸性不断提高的海水侵蚀危险。温度更高的海水导致珊瑚失去共生藻类进而产生白化现象,白化中的鹿角珊瑚只能慢慢走向死亡。与此同时,酸性海水不断侵蚀珊瑚的骨骼。

  虽然专家们指出物种似乎可以适应一个温度更高的世界,但这取决于气候变化将以多快的速度出现。14日,哥本哈根草案谈判允许地球二氧化碳水平在2100年提高到650 ppm,也就是说,届时地球温度较现在相比提高5.4华氏度(3摄氏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非盈利性组织——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凯瑟·西格表示,这种升温幅度意味着文中提到的所有物种以及其它数千种物种将迎来灭绝厄运。(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国家地理杂志网站公开了一组图片,展示了气候变化下的大自然,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幼仔、企鹅、箭树、考拉、白鲸以及珊瑚。

  1.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

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图片提供: 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图片提供: 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这张照片摄于加拿大努勒维特地区,展示了在雪地上休息的一只斑纹海豹幼仔。与北极熊一样,斑纹海豹也依靠北极的夏季海冰才能生存下来。没有人知道,如果北极夏季海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彻底消失,斑纹海豹以及其它动物将会发生什么。专家们表示,到2040年,夏季的北极可能就要成为一个无冰的世界。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公布的一份新报告旨在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野生动物影响的差异性。报告列出了十大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北极狐、帝企鹅以及白鲸。斑纹海豹之所以能够跻身名单之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IUCN的新报告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公布。报告中的很多物种已因为其它原因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名单,这些原因包括栖息地遭受破坏以及过度捕杀。报告作者指出,气候变化对这些物种构成额外而重大的威胁。

  2.冰架提前破裂或溺死企鹅幼仔

企鹅在通气孔下方游动(图片提供:Maria Stenze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企鹅在通气孔下方游动(图片提供:Maria Stenze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一群企鹅正在一个通气孔下方游动。根据IUCN 2009年12月公布的报告,正在崩裂的南极冰架已经对帝企鹅的繁殖地带来不利影响。在温度较高的年份,大冰原提前破裂并且就在企鹅脚下,导致企鹅幼仔掉入海中溺水身亡。专家们表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6华氏度(2摄氏度),世界上的帝企鹅繁殖地将有近40%成为无法立足之地。

  3.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

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Debi Hanshaw )
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Debi Hanshaw )

  IUCN的报告称,不久之后,我们可能就无法在海洋中发现小丑鱼的身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珊瑚礁衰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正遭受栖息地不断减少的厄运。小丑鱼借助带刺的海葵护身,在珊瑚礁上繁衍生息的海葵能够帮助小丑鱼躲避捕食者。

  由于不断上升的水温导致珊瑚大面积白化——珊瑚失去共生藻类并最终走向死亡——小丑鱼的生存面临威胁。更少的活珊瑚意味着更少的海葵,小丑鱼的藏身之处也随之减少。除此之外,大气中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致使海水酸度提高,导致小丑鱼用于返回保护性海葵所在地的化学信号受到阻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逆戟鲸有时为了让自己的叫声盖过附近船只的噪音,不得不提高嗓音,在逆戟鲸寻找数量正日渐减少的鲑鱼时,这种做法可能令它们更加的疲惫。

  声音交流极为重要

  这项研究称,普吉特海湾的逆戟鲸在捕食期间会比长途跋涉时发出更多的叫声,这表明在捕食季节对逆戟鲸进行保护对它们的数量恢复至关重要。从专门欣赏鲸鱼的小船到大型游轮,各种各样的船只游弋在美国华盛顿州及邻近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岸附近水域。领导实施最新研究的西雅图西北渔业科学中心的马勒·霍尔特(Marla Holt)说:“逆戟鲸的声音交流极为重要,过往船只的噪音却有可能盖过这些叫声。”

  西雅图西北渔业科学中心隶属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霍尔特和同事之前一项研究表明,部分逆戟鲸会发出更大的叫声,以便在嘈杂的船只噪音中让同伴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像我们在鸡尾酒会上说话时必须提高嗓音一样。现在,霍尔特的研究小组认为,船只噪音可能使得普吉特海湾的逆戟鲸在捕食期间耗费更多体力,再加上它们最喜欢的猎物——王鲑(亦称大鳞大麻哈鱼)数量又在减少,这对逆戟鲸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

  在普吉特海湾,一小群被称为“南方居民”的逆戟鲸特别善于捕食只有鲸鱼牙齿大小的鲸鱼。它们不以海豹和其他哺乳动物为食。调查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南方居民”的数量谜一般地减少了近20%——从97只减至88只。今天,它们的数量只有85只。2005年,美国联邦政府将逆戟鲸列为濒危物种,受到《美国濒危物种法案》的保护。

  加速鲸鱼新陈代谢

  没人确切了解“南方居民”数量减少的确切原因,但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海洋渔业署西北区办公室的林恩·巴莱(Lynne Barre)介绍,这可能与鲑鱼数量减少、暴露于有毒污染物、过往船只噪音有关。巴莱所在的机构2008年初发布了一项恢复日渐减少的哺乳动物数量的计划,目标是在28年内让该地区哺乳动物数量以每年大约2%的速度递增。根据该计划,研究人员还将对过往船只对逆戟鲸的影响进行监控。

  据巴莱介绍,逆戟鲸是一种群居动物,通常以20至40只为一群在一起生活,它们以一种称为“族群标志”(group badge)的叫声相互交流,而这种叫声在每个逆戟鲸群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自2007年以来,霍尔特及其同事利用安设在圣胡安群岛附近的水听器对过往船只的噪音进行了记录。研究小组录下了距其3280英尺(约合1000米)以外的一群鲸鱼的声音,每隔10分钟对这群鲸鱼的捕食、休息、交往等行为进行记录。

  霍尔特说,他们的研究表明逆戟鲸在捕食期间的交流尤为重要。霍尔特将于今年10月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学双年会上公布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此外,据霍尔特介绍,之前有关鸟类的研究表明,动物在提高嗓音以盖过环境噪音时消耗更多氧气,令其代谢率激增,消耗储存的能量。逆戟鲸可能存在同样的现象,尽管得出这种结论还为时尚早。

  鲑鱼减少是症结所在?

  霍尔特的研究成果对现有证据是一种有力补充,那些证据已促使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提出了新的逆戟鲸保护议案,该议案提议途径华盛顿州的所有船只必须保持同逆戟鲸至少600英尺(约合180米)的距离。现行法律允许船只距离逆戟鲸300英尺(约合90米),有研究表明这对逆戟鲸的行为构成了影响。霍尔特说:“很多人不禁会问,为何非要将枪口对准这些船只?这是能对逆戟鲸保护立竿见影的一件事。”

  不过,位于华盛顿州星期五港的鲸鱼研究中心主任肯·巴尔科姆(Ken Balcomb)称,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提出的这项法案“只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巴尔科姆也在对圣胡安群岛的鲸鱼进行研究,他说,“根据我过去35年来的观测,鲸鱼确实不受任何事情的影响,包括过往船只。”

  巴尔科姆指出,科学家主要担心是王鲑的数量减少,尤其是加拿大弗雷泽河的王鲑。近年来,王鲑急剧减少,西北太平洋沿岸大坝以及建在幼年鲑鱼藏身之地的河口的房地产都在威胁曾经数量繁多的鲑鱼的生存。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鲑鱼数量减少的年份(即游到普吉特海湾下游的鲑鱼很少)通常也是鲸鱼数量减少的年份。巴尔科姆说:“如果它们连食物都找不到,对别的方面的担忧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巴莱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恢复鲸鱼数量的保护计划还支持恢复普吉特海湾周围水域鲑鱼数量的努力。例如,普吉特海湾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正在拆除沿岸大坝以提升鲑鱼数量,这一方法已在美国东海岸的大西洋鲑身上取得成效。如果数量得不到恢复,“南方居民”最终可能会离开普吉特海湾,这对于巴尔科姆来说是个悲伤的结局。他说:“我们希望在普吉特海湾看到它们的身影。逆戟鲸是我们健康的生态系统的象征。”(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