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喻菲) 中国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及实地考察,确定了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源头,并对这4条国际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进行了量测。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均是世界著名大河。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测绘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对这4条河流的源头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它们的长度和流域面积等重要数据也非常混乱,成为世界地理学界悬而未决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说:“这4条大河与长江、黄河、澜沧江、恒河等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世界著名大河一起,为世界上约13亿的人口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确定这4条大河源头的准确位置、长度和流域面积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刘少创说,这4条大河的源头是按照国际地理学界普遍接受的“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的。河流长度和流域面积量测时使用了分辨率为15米和30米的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及分辨率达2.5米的法国SPOT卫星遥感影像。

  为了对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所属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成联合考察队,分别于2007年9月、2008年9月、2009年6月和2010年9月对源头地区进行了4次实地考察。

  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和实地考察验证的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的上源为马泉河,它是由杰马雍仲曲、库比藏布和马攸藏布汇聚而成。杰马雍仲曲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昂色冰川,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昂色东东。源头坐标:东经82°03′20″,北纬30°22′06″,源头海拔高程5319.7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848公里,流域面积712035平方公里。

  印度河的上源为狮泉河(森格藏布),它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东北方向的切日阿弄拉山口西侧,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邦果贡。源头坐标:东经81°48′42″,北纬31°18′44″,源头海拔高程5469.8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600公里,流域面积1001549平方公里。

  怒江的上源为桑曲,它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的将美尔岗尕楼冰川,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源流名为将美尔曲。源头坐标:东经92°13′58″,北纬32°43′48″,源头海拔高程5432.5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3562公里,流域面积266037平方公里。

  伊洛瓦底江的上源为克劳龙,它是由日东尔美和嘎达曲汇聚而成,日东尔美为伊洛瓦底江正源,它发源于伯舒拉岭南部金拉山口的拉卡错,源头位于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境内,源头溪流名为金通。源头坐标:东经97°52′21″,北纬28°44′04″,源头海拔高程4760.9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长度为2288千米,流域面积420934平方公里。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刘少创就开始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与源头地区的实地考察相结合,确定全球主要大河的源头和长度,以解决世界大河源头和长度数据混乱的问题,目前已完成15条世界著名大河的源头确定和长度量测,其中包括尼罗河、亚马逊、长江、黄河等10条长度超过和接近5000千米的大河。这些数据已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国际湄公河委员会等机构采用。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泪别故土。南阳市淅川县村民由政府集中安置,登上大巴车,搬迁至别县安置点新村。 泪别故土。南阳市淅川县村民由政府集中安置,登上大巴车,搬迁至别县安置点新村。

  本报讯 (记者石明磊)18日、19日两天,河南南阳,8128名移民将家当搬上货车———这是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工作最后的移民群之一。到10月底,南阳16.2万移民将全部离开世代居住的丹江口库区。届时,南水北调中线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结束,2014年秋汛后,水位抬高10余米的丹江水,将在淹没移民的数十万亩故土后,沿南水北调中线,奔流1277公里抵达北京团城湖。

  调水工程移民34.5万

  南阳淅川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介绍,丹江口库区农村移民总搬迁人数为16.2万人,目前已经累计搬迁14.56万人,计划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移民搬迁。这场大规模的移民潮,仅南阳市就涉及11个乡镇、168个村,预计被淹土地21万亩。加之湖北等地,总计34.5万人因调水工程离开故土。

  搬迁强度超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搬迁强度,超过三峡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三峡库区农村移民近40万人,先后搬了18年,年均搬迁2万多人。而南水北调工程的34.5万移民搬迁,却要在短短的两年多内完成。“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工作人员称,需要大规模移民是因通水后,丹江口水库大坝将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

  调水进京改善城区水质

  河南南水北调办公室介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最终抵达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2014年将输送到北京的丹江水,目前保持在II类以上标准,即可直接饮用。未来,丹江水的水质不仅继续保证II类水质,还将会逐步提升。同时,调水进京减少了北京地区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使得北京城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 安置

  已建141个安置点新村

  淅川县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介绍,目前,已完成141个安置点新村建设,建移民房屋21539户320多万平方米、学校85个、卫生室71个、修建供排水管道676公里、供电线路450公里。

  移民搬迁到安置地后,由各安置地落实移民临时生活保障,为每户发放米、面、油、肉等生活必需品,满足移民一周基本生活需要。移民搬迁后7日内,对安置点人口进行张榜公示,采取一户一折办法,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及时发放过渡期生活费。及时将移民纳入国家后扶规划,落实每人每年600元政策补贴。

  ■ 探访

  七口人6间房 新家“挺宽敞”

  20日晨,南阳唐河县桐寨铺镇移民安置点,村民黄建成背着手,在新居院外踱步。“今年6月搬过来,新房是二层小楼,家里七口人住了6间房,挺宽敞,住得还习惯”,黄建成说,安置点移民都是从淅川县瑫河乡梁庄搬来。

  屋中家具不多,“新日子刚开始,要重新规整规整,新房里的一些东西,俺还没用习惯”,黄建成说的,是新装的煤气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家中最显眼的是一口直径1米的大缸,“用好几辈了,舍不得扔,以后用它存红薯”,黄建成说,“现在就差耕地分配了”,按移民补偿标准,每人能分到耕地1.4亩。

  ■ 保障

  库区搬迁后“净地”两年

  南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库区搬迁后的土地将被实施两年的“净地”工程,清空管线,搬迁坟墓、庄稼,平掉房屋,进行集中消毒和绿化。此外,河南省将加快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 数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长1277公里,其中河南段731公里。主体工程将于2013年完工,2014年秋汛后全线通水,设计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

  届时南水北调应急供水日供水量占北京城区自来水供应总量的65%左右,将有效缓解北京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俄罗斯老人自制的飞行汽车

  科学网(kexue.com)讯 莱特兄弟从小时候开始不断地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制造出来了飞机。当今飞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不过,现如今,人类早已着重于更高水平的研究,希望日常生活用的汽车可以上天入海,是汽车变得更加方便。俄罗斯的一位老人完成了这样的壮举。72岁的俄罗斯前飞行员布尔加科夫自己努力研制,目前制造了一辆飞行汽车,并以自己的名字将飞机命名为“V·布尔加科夫”。

  布尔加科夫住在位于莫斯科西南部150公里的卡鲁加。在他的后面研制出这样的飞行汽车,他用一辆1987年出产的Tavria汽车进行改装,车门等换成轻质材料并安装好机翼,一辆飞行汽车就这样轻松的诞生了。这辆飞行汽车采用四悬臂翼设计,以提高空中飞行时的安全性。飞行汽车想起飞的话需要在地面加速大概20秒,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60英里,不过高度不高只有3米左右,目前最远飞行过180米。

  布尔加科夫制造飞行汽车完全出于自己的爱好与梦想,目前他已经在莫斯科的汽车展上展出。目前不会有公司购买这款飞行汽车,布尔加科夫也不准备将它卖掉,他不是为了赚钱,他的目的是让“V·布尔加科夫”帮助训练飞行员,练习起飞和降落。


混合动力飞行车

  不过布尔加科夫制造飞行汽车仅仅可以飞高3米,比起其他的设计来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前不久美国著名设计师伯特·鲁坦设计了一款混合动力飞行汽车。这款汽油-电动双驾驶舱飞行汽车空中飞行距离可达到760英里,陆上行驶距离可达到1319公里,工作原理与雪佛兰沃特类似。电动马达提供推进力,两台汽油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保证电力供应。


此款飞行汽车即将上市

  还有一款飞行汽车更是高调,目前已经投入了市场。也是美国的建造的名叫Transition的飞行汽车。这款车可以再找到518公尺长的起飞地点后,30秒内完全展开机翼,启动车后的螺旋桨后就可起飞。Terrafugia Transition在空中飞行的时速约为185公里,加一次油可飞行644公里的距离。预计Terrafugia Transition飞行车将在明年开始上市销售,售价预计在19万4千美元。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混合动力飞行汽车问世 巡航时速能达到160公里

  组图-首款飞行汽车设计揭晓 折叠机翼可坐两人

  美国批准飞行汽车行驶权限 一辆大约20万美金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在这张美国宇航局卡西尼探测器拍摄的图像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巨大的箭头性云层结构,位于土卫六赤道地区上空。它显示了这颗土星最大卫星上发生的季节性变化。这张图中可见的箭头状云层部分东西延伸超过12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
 图像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巨大的箭头性云层结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9日消息,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土卫六云层中观测到的神秘箭头型结构之谜或许已经被解开了,看起来这可能是一股扫过土卫六大气的波动所致。研究人员们表示这一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大气中发生的类似现象,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处于气候转变的时期,显得更加可贵。

  2010年,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土星飞船首次观测到土卫六上空的这一奇特云层结构。这块云非常巨大,延伸超过1500公里。为了弄清这样一个奇特的云块是如何形成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行星学家乔纳森·米歇尔(Jonathan Mitchell)和他的同事们借助计算机三维气候模型进行土卫六大气运动模式的推演。

  神秘的波动

  他们发现土卫六赤道附近的震荡波可以导致此种形状的云块出现。如果要更形象地理解这种震荡波是如何出现的,请想象一只葡萄酒杯发出纯共振音的景象。

  米歇尔告诉记者说:“酒杯的震动受到其内部结构的限制,因而只能发出特定的声响,土卫六也是一样,”他说:“这就是整个系统发生的天然震荡,这一奇特的箭头状云块也仅仅是响应这种特征振动波的必然反映。”

  这种反常的云块结构会造成比常规降水强度强20倍的强降雨,从而对土卫六地表过程的塑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量的“雨水”造成剧烈冲刷侵蚀,这可以解释土卫六表面存在的一些宽阔的冲刷深谷。但是土卫六上的“雨水”可不是水,而是碳氢化合物。

  更多神秘云块?

  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米歇尔表示可以综合整个卡西尼项目收集的数据来寻找其它独特的云块结构:“很有可能我们可以再次找到类似的云块结构并重复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土卫六气候模式的理解。”

  与此同时,这些来自土卫六的研究同样可以对地球有所启发,因为从本质上而言,土卫六和地球非常相像。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土卫六大气表现出的一些特征和地球赤道部分热带大气的性质非常相像。只是在地球上仅仅局限在热带地区的现象在土卫六上似乎扩展到了全球的范围。

  “这种全球性质的波动形成了土卫六上的狂暴降雨云团,这和地球热带地区大气产生风暴的过程非常类似,尽管在地球上这种过程没有土卫六上那么明显,”米歇尔说:“我希望针对土卫六的研究将最终有助于我们弄清地球气候变化中出现的天气模式。”(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人民网东京8月10日电 据《读卖新闻》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通过观测发现,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致使1万3000公里外的南极冰架发生崩裂,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冰山。

  NASA研究小组推测地震引起的大海啸可能对南极冰架产生了影响,于是对卫星画面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地震发生18个小时后,海啸到达新西兰南侧的南极地区,致使该地区保持了46年稳定状态的冰架发生崩裂,生成了一座长约10公里、宽约6公里的冰山。冰山从冰架上分离后,开始在洋面上漂流。

  研究小组成员、芝加哥大学教授道格拉斯·麦卡洛称:“该事例表明,地震与南极冰山分裂乍看之下并无关系,但其实两者间有着内在联系。”(邢俏 编译)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卫星拍台风梅花(左)及热带风暴苗柏同现太平洋(右)


美宇航局“大地”卫星在8月4日国际标准时2:20(北京时间10:20)拍摄到台风“梅花”(Muifa)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Aqua卫星周五拍摄的两张热带气旋照片显示,同样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梅花的规模几乎是热带风暴“苗柏”的两倍。

  Aqua卫星上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中午12:35(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0:35)在日本冲绳群岛附近拍摄到了台风梅花,并在西太平洋远东地区拍摄到了热带风暴“苗柏”。通过对比很容易发现,梅花的形态比苗柏要规则得多。虽然有云层覆盖,但仍然可以看到梅花的风眼,但苗柏却没有。

  8月5日,台风梅花的最大持续风力将近80节(约合148公里/小时),台风风力扩大到距离台风中心70英里(约合113公里)的地方,热带风暴的风力扩散范围则达到了220英里(约合354公里),使得梅花成为了直径达到440英里(约合708公里)的超级台风。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上午5点(北京时间5日17时),梅花距离美军嘉手纳空军基地西南方向仅45海里(约合73公里),给该岛带来了暴雨、台风和大浪。台风中心接近北纬25.8度/东经127.2度,并且正在以将近7节(约合13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到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点(北京时间5日20时),梅花的中心已经离开嘉手纳空军基地,距离该岛西南偏西方向55海里(约合102公里)。最大浪高接近36英尺(约合11米),海上航行环境十分危险。梅花有可能转向西北或正北方向,绕过中国东部沿海,并在韩国登陆。

  热带风暴苗柏目前正在北太平洋开阔水域移动,不会威胁陆地区域。该风暴位于威克岛西北偏西方向675英里(约合1086公里),接近北纬26.8度/东经155.3度。苗柏的最大持续风力为50节(约合93公里/小时),热带风暴风力范围达到距离中心120英里(约合193公里)处,直径达到240英里(约合386公里)。苗柏正在以8节(约合14.8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产生的浪高达到21英尺(约合2.44米)。

  苗柏在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增强,有可能在减弱并折向东北方向前达到台风强度。(鼎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广网深圳8月4日消息(记者李强)根据交警部门最新统计,截至昨日下午5时,我市参与“绿色出行,停用少用,给力大运”活动自愿申报停驶的车辆已经超过30万。

  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目前汽车总量超过200万辆。深圳现有道路里程6164公里,机动车密度为320辆/公里。大运赛事要保障2万多名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的出行,每日需开行专用交通线路300多条,每日投入交通班车最高达600多辆,交通出行的需求量非常大。按照大运申办的承诺,所有场馆都要保证1小时内到达,交通保障的标准高,保障难度大。要保障赛事交通正常运行,就必须采取一些交通管理措施,消减交通流量,如果减少三分之一的交通流,即60万辆,将可有效保障赛事交通和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段呼和浩特东再次遭遇堵车 新华社发 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段呼和浩特东再次遭遇堵车 新华社发

  中广网呼和浩特7月30日消息 (记者 白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9日),内蒙古听众张先生拨打400-800-0088中国之声新闻热线电话反映说,他驾驶大货车途径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方向的103省道时遭遇堵车,上万辆车拥堵在路上已经30多个小时,司机们用餐、饮水出现困难。

  司机张先生常年驾车经呼准公路即省道103线往返于呼和浩特和准格尔旗之间。据他介绍,这条103省道全长120多公里,其中,呼和浩特至托克托县的公路两侧有上百家煤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地的运煤车辆都要从这里经过,每天的车流量大概有2万左右,现在发生双向拥堵的就是这一段,他此时正停在103省道70多公里的地方,他认为,造成这次大堵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张先生:这条103省道从呼和浩特市出来0公里一直到新营子镇60多公里,路两边全是煤场,好几百家煤场,我们这些车一天过来的流量就有两三万台。以前正常的时候这些拉煤车允许上高速,是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的代号叫031的一条省际高速。这几天,呼和浩特市开一个昭君文化节,一开文化节,那条高速不许带挂车上了。加上这段时间京藏高速修路,就把这些车都赶到下路上来了。这条103省道压力就大了。

  张先生介绍,由于堵车时间长,附近村民已经卖起了高价水和高价饭。

  张先生:这个地方一堵车,当地老百姓骑着摩托车,开着三轮,卖饭,卖高价饭的,卖盒饭的,卖矿泉水的,这都形成经济了。普通的一碗方便面最低是5块,盒饭卖10块,20,矿泉水正常咱们买1块钱一瓶的,到这里就买到2块,3块。

  堵在103省道54公里处的高先生昨天告诉记者,从凌晨到午后的10多个小时里,他的车只往前走了100多米。堵车的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吃饭,喝水都很困难。

  记者:从昨天到现在,你们吃饭喝水的问题怎么解决的?

  高先生:没有啊,有时候我们怕堵车,车上会买点饼干,蛋糕,咸菜的。今天这里下雨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来卖饭的,我就昨天中午卸货的时候吃了点饭,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吃饭呢。

  103省道40公里处的曾先生告诉记者,从周三到现在,这条路已经堵了3天,其间,事故不断,秩序混乱。

  曾先生:这个地方车流量太大,高速不让上,走低速,低速路又窄,车又多,没法走,每天都有肇事,昨天就有3个车肇事,一发生交通事故,就更加堵车了,而且没有人管。

  记者:您现在是在往呼和浩特方向走是吧?

  曾先生:对。

  记者:您估计多长时间能够开出堵点?

  曾先生:最乐观就是要看晚上,如果继续堵的话,晚上都到不了。

  前段时间,中国之声对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路段堵车情况进行报道后,高速公路堵车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103省道严重堵车长达几十个小时无法缓解。那么,当地的交警部门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治堵呢?

  记者拨通内蒙古托克托县交警大队电话,杨警官告诉记者,他们所辖范围内的103省道80公里至35公里路段一头连着托克托县,一头连着呼和浩特市,目前拥堵较为严重的就是这一路段。

  杨警官:车流量挺大,现在民警都在路上,一共20多人,晚上,白天都有值班的,每天都在疏通。

  记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杨警官:呼市那头堵的挺厉害,我们这头就是慢慢的放,呼市那头要是堵的不太严重的话,我们这头就…。。那个……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反正就是车流量太大,车都是缓慢的走着呢。

  记者:今天有司机跟我讲,从今天凌晨到现在才走了几十米。

  杨警官:对,就是,就是缓慢行走着呢。

  杨警官分析,这次堵车原因可能和京藏高速公路修路有关。

  杨警官:也不知道最近这几天怎么回事,车就一下子就多到没法统计,我估计和修高速有关系,因为以前那段时间不这样堵车。

  记者:这次堵车你们觉得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呀?

  杨警官:估计高速修好了就能结束了。

  记者:有司机说现在买不到东西,车上现在没有水,没有吃的了。

  杨警官:这个我可以跟我们大队领导反映一下。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美国宇航局“曙光”号太空探测器与小行星“灶神星”遭遇。这是科学家对一颗小行星最佳的观测机会。“曙光”号太空探测器的发现成果将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揭开太阳系内成千上万小行星的神秘面纱。包括“灶神星”在内的大多数小行星都居住于一个像油炸圏饼的小行星带中,这个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尽管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观测中,人类观测到的小行星数不胜数,但是其中最著名、最怪异的七颗小行星却不得不提,它们分别是:最大最重的小行星谷神星、恐龙灭绝的杀手巴普提斯蒂娜星、最大的特洛伊星赫克托星、呈狗骨头形状的艳后星、地球生命的可能传送者西弥斯星、无法预测的扭曲状天体托搭提斯星以及传说中将可能导致世界末日的太空岩石阿波菲斯星。

  1. 谷神星:最大最重小行星


谷神星:最大最重小行星

  谷神星发现于1801年,是最早发现的小行星,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小行星(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它为什么会最早被发现)。谷神星的质量占整个小行星带三分之一。这颗小行星是如此之重,以致于它也是唯一一颗用重力将自己拉成球体的小行星。由于谷神星很圆,因此它也被认为是一颗矮行星。“曙光”号在完成对灶神星的探测任务后,将继续飞往谷神星,预计将于2015年抵达那里。抵达谷神星后,“曙光”号将搜集科学家关心的数据,如谷神星的化学成分等。谷神星还可能是一颗最潮湿的小行星,其内核可能以冰的形态存储有大量的水资源。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其表面之下有一个液态层。

  2. 艳后星


艳后星

  艳后星即克丽欧佩特拉(著名的埃及艳后)星。不管你相信与否,许多小行星都拥有卫星,有的甚至有两颗卫星。艳后星也拥有两颗卫星,它们分别是阿历克斯太阳神星和克利奥月神星。最奇特之处在于,这颗金属小行星还拥有逼真的狗骨头形状。艳后星长、高、宽分别为217公里、94公里和81公里。它的两颗卫星直径分别为5公里(阿历克斯太阳神星)和3公里(克利奥月神星)。

  3. 赫克托星:最大的特洛伊星


赫克托星:最大的特洛伊星

  与艳后星一样,赫克托长度很长,长宽分别约为370公里和200公里。赫克托也有卫星。不过,与艳后星不同的是,赫克托并不是在主小行星带中,这颗暗红色的天体与木星共用一条轨道,属于特洛伊星,而且是特洛伊族中最大的一颗。特洛伊族位于L4和L5拉格朗日点之间。它们的名字来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战争。

  4. 巴普提斯蒂娜星:恐龙灭绝的杀手


巴普提斯蒂娜星:恐龙灭绝的杀手

  巴普提斯蒂娜的著名之处在于,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杀手。巴普提斯蒂娜是小行星带中最年轻的小行星家族成员之一。小行星家族是指共享轨道特点的一群小行星,它们以最突出的成员命名。根据计算机模型,巴普提斯蒂娜和它的家族成员产生于大约1.6亿年前,是由一个直径约为60公里的天体与一个直径约为170公里的天体相碰撞产生。这次碰撞形成了数百个较大天体碎片,其中许多都闯入了地球的怀抱。在大约6500万年前,其中一颗或多颗碎片撞向地球,造成了恐龙的灭绝。这次撞击形成了奇克苏卢布陨石坑,如今陨石坑被埋于尤卡坦半岛和墨西哥湾之下。巴普提斯蒂娜的家族成员同样没有放过月球。大约在1.09亿年前,巴普提斯蒂娜家族一个成员撞向月球,在月球上形成了著名的第谷环形山。

  5. 西弥斯星:地球生命的可能传送者


西弥斯星:地球生命的可能传送者

  西弥斯星是一颗较大的主带小行星,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颗,也是唯一一颗表面有冰的小行星。2009年,红外线观测数据证实了该小行星表面冰体及含碳或有机分子的存在。这些特点使得这颗有冰的小行星与主带彗星一样,可能是将水或碳等生命必要物质于40亿年前送到年轻、酷热、干旱的地球上的传送者之一。

  6. 托搭提斯星:无法预测的扭曲状天体


托搭提斯星:无法预测的扭曲状天体

  托搭提斯星是最畸形的太空岩石之一。它不是一颗以轴为核心形成的普通模样天体,它呈现一种混乱的扭曲状。这种形状的形成,一部分原因在于托搭提斯是由两个几乎不可能互相连在一起的部分组成,另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地球和木星引力的影响。托搭提斯的飞行路径会掠过地球。但是,由于它的轨道是无规则的,因此它的确切路径以及与地球究竟有多靠近,数百年来一直到现在,仍然无人能够预测。

  7. 阿波菲斯星:传说中将导致世界末日的太空岩石


阿波菲斯星:传说中将导致世界末日的太空岩石

  阿波菲斯曾经与地球近距离擦肩而过。2004年,它与地球的距离仅约为161万公里(约为地球与月亮距离的4倍)。有许多太空岩石曾经与地球近距离擦肩而过,但阿波菲斯是引起天文学家最警觉和公众最关注的一颗太空岩石。阿波菲斯发现于2004年,以埃及神话中著名的灾难和破坏之神命名。阿波菲斯有可能将于2029年再次向地球飞来。科学家曾经计算过,它未来与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高达1/40。不过,后来的测量数据将这种可能性几乎降至零。2004年12月,阿波菲斯得到的杜林危险指数为4分。杜林危险指数是指一套用作衡量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10分制指标,10分代表天体明确会撞向地球并导致世界末日。尽管阿波菲斯2029年飞来时撞向地球的可能性已几乎降为零,但它与地球表面的距离将可能会缩小到大约30万公里。(彬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媒体报道,新西兰北岛西海岸上近日多了个“天外来客”,一只南极小企鹅因为迷路而穿越3200多公里来到了这里,一时成为当地的“大明星”。

  6月20日,在这里生活的克里斯汀·威尔顿遛狗时发现了这只企鹅,她说:“(在新西兰)看见企鹅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像什么人把它从天上扔下来似的,它一定是来错了地方。”

  这只从南极来的小家伙是只雄性帝企鹅,可能有10个月大,高80厘米,重约10公斤,目前健康状况还算不错,体形丰满。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头最高、体重最大的,它们最高可达122厘米,最重可达34公斤,且生存和繁殖能力很强。

  专家估计,这只帝企鹅可能是在觅食时迷路了。南极企鹅上次出现在新西兰还是在1967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