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日本的“信息通讯研究机构京阪名研究所”(位于京都府精华町)25日宣布,已成功研发一项技术,无需专用眼镜即可在200英寸的大屏幕上观看3D影像。据悉,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裸眼3D屏,有望在公共大楼等场所使用。


迄今全球最大的裸眼3D屏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该研究所介绍说,在此之前,如果屏幕增大,那么图像会出现色斑和亮斑,或是画面模糊。因此,研究人员特地通过投影仪调整了亮度和配色,通过屏幕调整了光的散射及投射方向,提高了精确度。

  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裸眼3D电视机通常由约10个方向拍摄的影像构成,而新技术则采用了共64台投影仪投映不同拍摄视点的影像。根据观众所站的位置,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到相同的影像。

  该研究所表示:“目前只能放映电脑图像,希望今后可以播放实拍的视频。”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

  “当初我以为这只是一项实验,而且,用43亿个IP地址来做实验已经够了。”他说,“谁会知道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

  “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

  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文顿·瑟夫日前指出,全球IP地址即将在“几个星期内”用尽。

  这句话绝不是耸人听闻。由于互联网必须给任何接驳入网络的终端分配独享的IP地址,随着网络终端多样化,互联网IP地址分配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种压力的最终结局就是:互联网IP地址全部用完。

  43亿个地址快用完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协助设置互联网、把全球电脑联系起来的文顿·瑟夫指出,他所创建的43亿个IP地址快要用完,是他的“失误”。

  他说:“当初我以为这只是一项实验,而且,用43亿个IP地址来做实验已经够了。”他说,“谁会知道到底需要多大的空间?”

  瑟夫目前是美国谷歌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顾问,他在1977年创建互联网通信协议“IPv4”,让全球电脑可以互相连线。据悉,这是他当时在美国国防部任职时所进行的一部分实验。

  瑟夫表示,他从来没有预料到这竟变成了一项“永无止境”的实验。

  IP地址是分配给每台电脑、网站或其他连网设备的一系列号码,每个IP地址都是独一无二的。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电话等移动终端进入互联网,引发数字拥堵。美国谷歌公司工程师洛伦索·科利蒂22日形容说:“有时,我们就像开着车往墙上撞一样。”

  有专家预计,随着运营商和厂商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智能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未来IP地址的需求量将是现有规模的十倍。(晓诗)

  出路

  IPv4转换成IPv6

  可拥有海量空间

实际上,“IP地址将用完的说法”已不止一次出现。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公关总监欧内斯托·马卓去年12月就发出警告称:“互联网中心 IP地址将于2011年1月分配完毕”。“本周又分配掉了4批,目前只剩5批未分配,根据相关决议,这5批IP地址将分给全球5大域名注册机构。”

  “可让每粒沙子,都有IP地址”

  为了解决此危机,相关技术专家正在计划,利用更新版的互联网通信协议IPv6创造出数万亿个IP地址,以解决IPv4的地址短缺问题。

  据了解,现在使用的IPv4协议,即43亿个地址,全球每人分不到一个地址,而IPv6协议可以提供2的128次方的海量地址空间,确切地说是“34后面36个零”。

  这个数字的概念是,如果全球有1800亿亿网民,每人拥有1800亿亿互联网终端,所有这些终端同时上网,IP地址仍有富余。有人甚至称使用IPv6后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拥有一个IP地址。

  未来

  谷歌、脸谱今年6月率先改造

  据新华社电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负责全球互联网IP地址分配,功能类似于公路交通监管部门中的车管所。

  现阶段,这个“网络车管所”将所有IP地址分配给全球五大地区,局部地区IP地址少于终端数,最终只能靠多个终端共享一个IP地址的方式来解决,但这种方式不仅钳制网速,也引发网络安全隐患。

  “网络车管所”总裁贝克斯特罗姆说,IP地址用完后,如果互联网终端用户持续增加,将可能出现共享IP地址用户网速变慢的情形,“但互联网不至于瘫痪”。

  由IPv4向IPv6的协议转型是个巨大工程,除所有终端用户都必须更换终端接驳互联网的路由器或调制解调器外,所有网站及互联网运营商都必须全面改造,提供适用于IPv6终端接入网站的“入口”。

  改造工程不取决于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单方面行动。

  自格林尼治时间2011年6月8日零时1分开始的24小时将是IPv6协议系统的第一个试用日。届时,网络搜索引擎谷歌公司、社交网站“脸谱”等网站将率先启动IPv6协议系统,为用户及工程师提供测试和分析平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6.DNA揭开埃及少年法老图坦卡蒙死因

DNA揭开图坦卡蒙法老死因DNA揭开图坦卡蒙法老死因

  公众常把图坦卡蒙法老想象为优雅的少年法老,事实上,在统治期间,他并不像照片上看上去的身材伟岸的“太阳神”。相反,根据2010年2月公布的一项研究,图坦卡蒙法老身体羸弱,遭受疟疾、骨骼疾病的困扰,而图坦卡蒙父母近亲结婚可能是导致他罹患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原因。

  7.全球12处文化遗址濒临消失

全球12处文化遗址濒临消失全球12处文化遗址濒临消失

  蒂格兰霍尼茨(Tigran Honents)的圣格雷戈里大教堂受损壁画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土耳其中世纪古城阿尼受人类忽视的故事。阿尼古城坐落于土耳其与亚美尼亚边境附近的军事区。根据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全球遗产基金2010年10月公布的一份报告,阿尼古城是世界上12个处于崩溃边缘的文化遗址之一。

  8.二十五年后再探“泰坦尼克”号

25年后再探“泰坦尼克”号25年后再探“泰坦尼克”号

  在这张2010年9月1日公布的照片中,冰柱状铁锈像瘟疫一样遍布“泰坦尼克”号沉船船首栏杆和锚上。1985年9月1日,海洋探险家罗伯特· 巴拉德带领的探险队在纽芬兰岛附近的北大西洋海底发现了沉没于2.4英里(约合3.8公里)深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沉船。这张照片和其他在8月底拍摄的 “泰坦尼克”号照片均属于正在进行的“泰坦尼克”号探索任务(Expedition Titanic)收获的第一批成果。这次任务的目标是,利用声成像、声纳和3D摄像等技术保存“泰坦尼克”号现状资料,帮助确定沉船会被冲走多远,以及还能存在多久。

  9.百年前南极探险队藏身木屋

百年前南极探险队藏身木屋百年前南极探险队藏身木屋

  在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船长探索南极近百年后,专家正竭尽全力保护这位英国探险家搭建的木屋和另外三处遗址,避免它们被南极暴雪永远掩埋。木屋长50英尺(15米),宽25英尺(约合7.6米),可容纳33人。斯科特及其队员曾藏身木屋,躲避南极刺骨寒风。1912年1月,他们开始乘坐“特拉诺瓦”号深入南极探险。遗憾的是,斯科特船长不仅在竞争中败给挪威探险家罗纳德·阿蒙森,还与另外四名队员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10.埃及法老墓室秘道

埃及法老墓室秘道埃及法老墓室秘道

  2009年,在一个连接法老塞提一世古墓的神秘隧道内,埃及古文物最高管理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站在木头台阶上拍照留念。此次发掘工作始于 2007年,将大量碎石和文物通过轨道车运到地面。考古小组2010年7月宣布,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挖到一堵墙。这项考古研究发现,古埃及人似乎在卢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岩石中开凿了一条深达572英尺(约合174米)的隧道后,突然停止了这项工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环保车需求,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开发新型电动车(EV)、混合动力车(HEV)以及插入式混合动力车(PHEV)等能够极大改善汽车油耗、有效抑制尾气排放的车型。以下即是11款已经投产或即将投产的环保车型,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的产品榜上有名。

  1.雪佛兰Volt

雪佛兰Volt(图片提供: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雪佛兰Volt(图片提供: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美国通用雪佛兰Volt混合动力车从11月11日开始投产,有望在年底前与多个州的经销商达成协议,它是2010年到2013年间计划投产的一系列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中启动最早、最引人注目的车型之一。同其他许多新技术一样,电动车要想在大众市场取得成功还需要克服诸多障碍。

  最早购买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将要面临许多困难,例如,车价相对较高,充电设施有限,长期耐久性存在不确定性,转售价值,无法在近便的充电装置充电就上路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汽车制造商为解决这些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希望在未来几年赢得数以千计用户的青睐。

  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厂商,将会推迟推出纯电力驱动车型,转而选择插入式油电混合技术,同时将内燃机作为备用选择。有时,像即将问世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限制电池组大小或也有助于降低成本。事实上,所有即将投产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最初都以高于传统车型和混合动力车(HEV)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例如,雪佛兰Volt的售价预计在4.1万美元左右。

  据通用汽车公司介绍,雪佛兰Volt行驶头25至50英里(约合40至80公里)时使用存储于锂离子电池组中的电量驱动,在此之后,小型气体燃料发电机将启动,使雪佛兰Volt再行驶“数百英里”。正如市场研究机构Kelley Blue Book分析师詹姆斯·贝尔(James Bell)所言,雪佛兰Volt会让你“在希望的时间开进外婆家或拉斯维加斯”,即便是美国高速公路上的充电选择非常少,而且相隔遥远。

  雪佛兰Volt时速最高达100英里(约合160公里),还具备更高端的功能,例如显示导航和车辆信息的7英寸触摸屏、Bose话音系统、遥控启动功能,以及为期五年的OnStar“方向和连接”(Directions and Connections)升级服务。通用汽车公司表示,使用标准110伏充电站,雪佛兰Volt可在10小时内充满电,而使用220伏充电站,则仅用4个小时。

  CalCars.org网站创始人、电动车长期支持者菲利克斯·克拉默(Felix Kramer)说:“它在每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不足之处是,售价相对较高,只有四个而非五个座位。另外,T型电池组位于车厢中央位置,让人不舒服。”贝尔表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只要不去拉一条船,或是家里人太多”,雪佛兰Volt是一款不错的替代车型。

  2.尼桑Leaf

尼桑Leaf(Tomohiro Ohsumi,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尼桑Leaf(Tomohiro Ohsumi,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尼桑Leaf将于今年12月在美国某些城市上市销售,贝尔认为,这是一款会给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型:“当你第一次看到它从身边静静驶过,就会牢记于心。”贝尔表示,与具有汽油燃料模式的雪佛兰Volt相比,纯电动尼桑Leaf是“更优良的城市机器”。尼桑Leaf五座,也有一个7英寸导航显示屏,最高时速为90英里(约合145公里)。

  据尼桑公司介绍,在城市环境下,尼桑Leaf每充一次电可行驶100英里(约合160公里)。使用标准110伏充电装置,尼桑Leaf有望在20小时内的充满电,而换作220伏充电装置,则可能用8个小时左右。尼桑Leaf起价32780美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价格最低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之一。克拉默表示,它可能是“每个美国家庭在选购第二辆车时的完美选择。”

  政府的激励政策将有助于缓解最早使用电动车的车主的担心。为解决充电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日本、欧盟和北美都在大力发展充电设施。另外,美国加州和其他世界号召使用污染更小车辆的地区,将会进一步出台鼓励购买电动车的措施。据派克研究机构的分析师介绍,除了这些因素以外,油价不断上升的预期,将使得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2010年至2015年全球销售达到310万辆。

  不过,有些分析师警告称,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应政策,油价不出现大幅升高的趋势,降低成本和充电时间及延长里程的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则大批用户很难放弃传统动力乘用车,转而选择插入式电气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例如,据全球知名市场调查机构J.D. Power & Associates最近预测,2020年,混合动力车、插入式电气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全球销量大概为520万辆,仅占乘用车全球市场的7.3%。

  根据该公司的预测,这其中,仅有131万辆是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10年间的增长速度迟缓。J.D. Power & Associates预测,今年全球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销量为100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2%。汽车制造商和电车支持者之处,随着充电设备不断增加,电池技术不断完善,以及批量生产使得价格下降,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市场可谓存在诸多变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东西伯利亚海表面漂浮的冰块,甲烷气泡从下面不断冒出
东西伯利亚海表面漂浮的冰块,甲烷气泡从下面不断冒出
北极表面水体中被溶解的甲烷浓度图
北极表面水体中被溶解的甲烷浓度图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北极海底正在释放大量甲烷气体,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海底永久冻土是一个庞大但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温室气体来源。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直接联系。

  以前的研究发现,北极湿地和湖泊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气体。不过,科学家当时认为,遍布冰冷深海的永久冻土仍将继续保持冰冻固体状态,令数量不明的被捕获的甲烷气体释放不出去。领导实施最新研究的美国费尔班克斯大学生物地球化学家纳塔莉娅-莎克霍娃(Natalia Shakhova)表示:“如今,情况已经变了。永久冻土保存这种气体的能力确实在下降。”

  事实上,根据莎克霍娃和同事的估计,东西伯利亚海每年大概将800万吨甲烷释放到大气,加剧了人们对全球变暖趋势加速的担心。2003年至2008年,莎克霍娃的研究小组先后六次远赴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实地考察,细致测算水体中的甲烷含量。

  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面积为77204平方英里(约合200万平方公里),表面存在多处深度不足164英尺(约合50米)的浅海,而永久冻土层遍布整个大陆架。研究人员发现,海拔高于大陆架的部分水体充满了甲烷,这种气体正被释放到大气中。此外,莎克霍娃的研究小组还发现,当前北极大气中的甲烷含量是最早可追溯至40万年前的几个气候循环所记录的甲烷含量的三倍。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并不限于东西伯利亚海。如果东西伯利亚海的永久冻土正在融化,那么北极大陆架沿线的所有浅海应该也会遭受同样的影响。为寻找答案,莎克霍娃和同事计划明年春天在海底永久冻土钻孔,建立一个区域性监控网。目前尚不清楚人为诱发的气候变化是否是引起北极大陆架水体释放甲烷的原因。

  莎克霍娃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正在加速本应是自然进程的气候循环的步伐,产生一个反馈环路:永久冻土释放的甲烷令地球温度进一步上升,地球温度上升使得更多的永久冻土融化,进而释放出更多的甲烷,整个过程往复循环。莎克霍娃说:“这种人为因素或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是最后一击,加速或引发了整个循环。”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华盛顿暴风雪
华盛顿暴风雪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2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家表示,美国要做好准备适应更大的暴风雪。不过,导致美国暴风雪的原因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

  随着美国东海岸数州从暴风雪的掩埋下重见天日,科学家表示过去一周的“暴雪末日”预示着未来严酷的冬季即将来临。非常令人奇怪的是,全球变暖可能是罪魁祸首,不过一些科学家对此并不认可。

  厄尔尼诺作祟

  气象学家乔·巴斯塔迪说最近的暴风雪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冬季更为寒冷、多雪,这与上世纪60、70年代非常相似。巴斯塔迪在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学院AccuWeather气象预测机构供职,他认为2月份创纪录的降雪更多是因为去年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而非气候变化。

  当靠近南美洲西北海岸的太平洋海水温度过高时,就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这一天气现象毫无规律可循,因此难以预测,不过每隔3到7年就会发生。

  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巴斯塔迪说目前的厄尔尼诺现象“非常强大,导致美国中大西洋地区暴风雪频发。”厄尔尼诺还改变了高空风的正常流动,推动冷空气从加拿大北部移动到美国上空。

  全球变暖火上浇油?

  巴斯塔迪向国家地理杂志表示,气候的周期性冷热循环预示着美国的冬季将变得更加严寒,这与全球气候变暖长期趋势是相矛盾的。他说:“我们知道地球的气候循环正在发生改变。太平洋正在变冷,在未来几年大西洋也将变冷。厄尔尼诺再加上寒冷的太平洋,因此美国东部出现了酷寒的冬季。”

  然而,一些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是导致2月份美国东部暴风雪的罪魁祸首,而且在将来的冬季仍会导致更多暴雪。将暴风雪归咎于气候变暖似乎是矛盾的,但是气候科学家阿曼达·斯塔特说尽管气温保持在冰点以下,但相对温暖的天气使海洋里更多的水分蒸发,空气湿度更大,所以暴风雪频发。

  需要更多证据证明全球变暖

  至于今年的“暴雪末日”,位于弗吉尼亚州雷斯顿的国家野生动物联盟的斯塔特表示:“很难衡量全球变暖对某一次暴风雪的影响,不过在一个冬季有如此大的暴风雪确实十分不寻常。”比如今冬华盛顿的降雪量达到2到3英尺(60到91厘米),斯塔特说这是300到400年一遇。

  同巴斯塔迪一样,斯塔特也认为目前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了今冬美国暴风雪肆虐,不过她认为气候变化所起作用更大。斯塔特将气候变化看成是明显且现实的威胁。

  斯塔特说:“我认为有压倒性的证据证明全球变暖正在发生,人类活动难辞其咎。”

  对于那些相信全球变暖正在发生的科学家,巴斯塔迪说:“我尊重他们的观点,他们或许有其道理。”但是巴斯塔迪认为,需要经过更多的冬季,人们才能确定全球变暖是否正在发生。他说:“我强烈地感觉到再过20年到30年我们将得到答案。”(唐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一, 24 1月 2011 23:50

蘋果Apps下載 突破100億次

蘋果公司○七年推出智能手機iPhone及相關的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後,隨iPhone在全球掀起熱潮,下載Apps的次數亦不斷增加,上周六更突破一百億次。

        蘋果上周六宣佈,iPhone及iPad Apps的下載次數突破一百億次;而App Store提供的應用程式和軟件數目,亦超過三十五萬種。蘋果特意向第一百億次下載Apps的用家送上獎品。

        幸運兒獲厚禮

        幸運兒是來自英國肯特郡郊區奧爾平頓鎮的戴維斯,她是在App Store下載免費遊戲軟件「Paper Glider」而獲獎,蘋果向她送上一張價值一萬美元(約七萬八千港元)的禮品卡,戴維斯可用它在App Store購買Apps,或在iTunes內購買歌曲、電影或電視節目。

        自從蘋果○七年推出第一代iPhone以來,已在全球各地累積售出數以億部,他們並繼續擴展iPad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式和軟件。該公司的網上應用軟件商店已吸引一大批軟件發展商加盟,希望利用他們的成功,與蘋果公司分享收益。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日, 16 1月 2011 08:25

全球必訪地 杭州平遙上榜

《紐約時報》列出本年度「全球四十一個必到之處」,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美國華盛頓州聖胡安群島、泰國蘇梅島位列三甲,而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山西省平遙古城亦入選,分別排名三十三及三十七位。該報特別點名推介排名二十的曼徹斯特,形容它是「重新展現昔日著名音樂的工業城市」,並稱讚曼徹斯特,自冰冷工業城市轉變成繁榮文化中心。

发表在栏目: 旅游
周四, 30 12月 2010 19:00

日推壽司認證 保正宗料理

日本壽司風行全球,但壽司由人手握製,若廚師處理食物不當,顧客隨易「食菌入肚」,日本全國壽司聯合會決定新一年推出「壽司知識海外認證制度」,由國內壽司界師傅級人馬,在全國各地舉行研討會,向國外廚師講解手握壽司的處理方法,如何做到新鮮、生又好吃。

        構想出「壽司知識海外認證制度」的壽司主廚風戶正義表示,愈來愈多日本壽司主廚擔心,若因缺乏正確知識與技術,導致世界各地傳出吃壽司而食物中毒的個案,壽司地位不但大大降低,甚至被定位為「危險食物」,故有需要推出認證制度。

        下月星洲辦首場研討會

        他舉例,大部份餐廳將製作壽司地方,視為一般處理肉類廚房,隨意放置食物極不生,強調用刀切海魚等魚生時,廚房裏必須長開水喉,保持潔淨環境。

        聯合會推出認證制度後,首階段是舉行研討會,教導外國廚師如何處理壽司,預計下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將會在新加坡舉辦第一屆研討會,明年將擴至倫敦、洛杉磯及三藩巿等各地舉辦相關活動。

        過去日本也推廣過類似的認證海外正宗壽司活動,被反對者批評當地猶如擔任獨斷獨裁的「壽司警察」,全權決定海外餐廳是否日本正宗料理,但全日本壽司聯盟表示,今次只是為了促進食品生。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二, 28 12月 2010 10:10

美国空军“追踪”圣诞老人

 【趣事】

 据新华社电 为延续一项50多年的传统,美国空军打算24日对圣诞老人从北极开始的虚拟路线,展开一年一度的“追踪”。美国空军将使用一种特殊雷达实时“锁定”圣诞老人位置及下一站目的地,将信息公布在网站上。按照传统说法估算,圣诞老人每年于格林尼治时间24日7时(北京时间15时)开始,乘坐驯鹿拉的雪橇,从北极启程,穿越俄罗斯、南太平洋,向西横穿全球。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