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继6500万年前恐龙消失之后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科学家研究发现,目前地球上诸多生物种群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并且这种下降速度几乎达到了过去5.4亿年间发生过的5次大灭绝事件的程度。

在这项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参照过去5.4亿年间的生物灭绝情况,对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动物和其他生物物种所面临的潜在灭绝风险进行了评估。有关这一研究的论文将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

“如果你仅仅观察那些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哺乳动物——即在其繁衍三代以内,其灭绝的可能性高达50%的物种。如果我们将这部分物种视作即将灭绝,最快将在1000年左右的时间内从地球上消失。那么我们将非常明显的发现目前的物种濒危程度是非常不正常的,这也意味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大灭绝时期。”安东尼·巴诺斯基(Anthony Barnosky)教授说。

他又补充说:“如果那些目前生存受到威胁的物种,那些被官方认定为处于濒危状态或非常脆弱的物种真的全部灭绝了,并且这种灭绝趋势持续,那么在3~22个世纪的时间内,就将发生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然而,巴诺斯基教授同时表示仍然有机会去拯救这些濒临险境的物种,从而扭转这种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应对一系列的挑战,这其中包括生物的栖息地破坏、生物入侵、疾病,以及全球变暖等等。

“到目前为止,就我们所观察的所有这些物种之中仅有大约百分之一到二的物种实际灭绝了。因此看起来我们还没有在生物大灭绝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我们还有机会拯救很多生命。”

生物学家们估计,在过去的500年内,在全部5570种哺乳动物中,已经至少有80种已经灭绝。

不过,根据该小组的研究结果,哺乳动物的平均灭绝速度应当小于每百万年两种,很显然目前的灭绝速度是远远超过这一速度的。

对此,巴诺斯基教授表示:“看起来,目前的哺乳动物灭绝速度很像是大灭绝事件,即使是给所谓大灭绝事件给出较高的定义门槛之后依然如此。”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猎豹”机器人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过人类,速度可达每小时112公里
“猎豹”机器人的奔跑速度可以超过人类,速度可达每小时112公里
“大狗”机器人于2008年面世。在崎岖的山地上它可以帮助士兵搬运武器装备等。
“大狗”机器人于2008年面世。在崎岖的山地上它可以帮助士兵搬运武器装备等。
“阿特拉斯”机器人
“阿特拉斯”机器人


  “猎豹”机器人的奔跑速度将能够超过人 类,可达每小时70英里(约合每小时112公里)。根据计划,首个原型将于20个月内面世,速度达每小时20英里到30英里(约合每小时32公里到48公 里)。“猎豹”机器人将服役于美国军队,但美国军方目前尚未明确它的具体用途。
 

  据了解,波士顿动力公司正在全力为美军打造这款超人机器人。此前,波士顿动力公司曾经成功研制出著名的“大狗”机器人,“大狗”机器人目前已被应用于战场之上,在崎岖的山地上它们可以帮助士兵搬运武器装备等。
 

  尽管美国国防部已经与波士顿动力公司签署了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但军方仍表示目前尚未明确“猎豹”机器人的具体用途。波士顿动力公司总裁兼“猎 豹”机器人项目主管马克-莱伯特介绍说,“美国国防部并不关心它最终将如何使用,他们最关注的是关键技术的研发。”据了解,一旦军方决定投入生产,“猎 豹”机器人将成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机器人兵工厂重点项目之一。
 

  四条腿的“猎豹”机器人,拥有一个柔韧灵活的脊柱和铰链式头部。它能够快速奔跑,可以急转弯和蜿蜒前行,甚至还能够在极短的距离内急刹车停步。尽管军方并未透露这款机器人的造价,但根据数百万美元的合同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现实中的猎豹是地球上奔跑速度较快的动物之一,它们的速度可达每小时70英里(约合每小时112公里)。波士顿动力公司认为,他们的机器人也将 能够达到这一速度。该公司希望在未来20个月内先制造出一款速度达每小时20英里到30英里(约合每小时32公里到48公里)的原型“猎豹”机器人。
 

  此外,波士顿动力公司还在研制一款名为“阿特拉斯”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拥有一副躯体、两条手臂和两条腿,但没有头,它能够行走于崎岖的山地 上,可以挤过狭窄的小巷,必要时还可以手脚并用匍匐前进。该公司希望,“猎豹”机器人能够比此前的“佩特曼”机器人在技术上更加先进。“佩特曼”机器人主 要用于军方测试化学武器防护服的性能,它行走速度仅为每小时3英里(约合每小时4.8公里)。(彬彬)

 

 

相关阅读:

 

遥控战争:机器人,上! 

     20世纪70年代初,一些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国防部承包商及空军官员,组建了一个专业团体,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建造无需人工操控就能独立行动的机 器,并设法让公众和对机器人技术不情不愿的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高层相信,在战场上使用机器人是个好主意。

《环球科学》2010年第8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南美洲巴西阿马帕省

  根据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巴西亚马逊雨林面积在前几年受到当局保护获得减缓之后,去年毁林的面积又突然暴增10倍,除了滥垦与盗伐外,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民众任意饲养牲畜也是造成林地破坏主因之一。

  由巴西亚马逊人类与环境机构(IMAZON)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雨林面积消失约175平方公里,较前年同期16平方公里,增加 10倍以上,当地森林退化面积也扩散到541平方公里,但2009年全年受影响面积仅376平方公里,显示林地受破坏的速度相当惊人。

  世界自然基金会驻巴西代表荷姆表示,“巴西民众任意在雨林内饲养牲畜,也是破坏雨林面积破坏的元凶之一,”而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巴西国内约有4成的牲畜,饲养在雨林范围内。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石溪大学研究人员达瓦洛斯调查,南美洲哥伦比亚国内的森林消失速度也令人忧心,在2002年到2007年间,哥伦比亚南部的森林遭受破坏面积达14322平方公里,比牙买加全国面积还大,其中主因与当地民众大量种植可可作物有关。

  而在印度尼西亚方面,根据绿色和平所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印度尼西亚在2000年到2006年间,毁林面积虽已从过去每年2百万公顷降低至1 百万公顷,不过速度仍相当惊人,印度尼西亚分部代表麦特就表示,“如果再没有善尽保护,印度尼西亚未受保护的森林面积,预计在35年后恐怕就会完全消失殆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4日消息,幼豹或许没有强健的身体,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它们模仿母亲的行为。近日,摄影师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Kenya's Masai Mara)的Kicheche营地目击到了几只出生几周的小猎豹正尝试爬上母亲所呆的树顶。


摄影师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的Kicheche营地目击到了几只出生几周的小猎豹正尝试爬上母亲所呆的树顶(点击查看精彩组图)

  这只猎豹母亲每日每刻都在保持着警惕,尽管猎豹是哺乳动物中速度最快的动物,但是刚出生几周的小猎豹却没有这么强悍的奔跑速度。在野外,这些小猎豹很容易被其他食肉动物杀死。它们之中大约会有百分之九十会被狮子之类的动物袭击致死。 猎豹已成为全球濒危动物之一,整个非洲大陆也只有12500只野生猎豹。纳米比亚是拥有猎豹最多的国家,总数也不过才达到2500只。

  照片显示出,猎豹在爬树造诣上比其他猫科动物要高出不少。据目击者介绍,当时有一只小豹在爬到一半时,似乎是无法前进了,又不想回到地面,只能呆在树中间一个单独树枝上。然而另外有两只小豹比这只更颓废,竟然直接赖在了树下,朝着树上的"兄弟姐妹"们看了看,随后也加入到了爬树的队伍中。

  虽然小猎豹看起来很笨拙,但是当它们成年后,它们的奔跑速度会达到每小时75英里(约121公里)。并且在危险状态下,它们能在3秒内瞬间加速到每小时60英里(约97公里)。要知道,这样启动速度连普通汽车都无法做到。

  猎豹也是猫科动物中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一类,母亲通常会很机警地保护着幼崽,但是象这种爬树观望的方式,是十分少见的。摄影师戈尔茨坦(Paul Goldstein)幸运地拍摄了这组罕见有趣的爬树图片。要知道,猎豹是很少爬树的,因为这会磨损它们的利爪。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出生几周的小猎豹令猎豹母亲十分"头疼",将这窝猎豹带大会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一般只有1到2只能存活下来。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地球内核每1百万年增加1度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3日消息,地球内核旋转速度早在很久以前就被测算出来,但是那时的数据并不精准。科学家日前最新研究首次精确计算出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慢于此前的预计速度。

  据国外媒体报道,此前科学家评估地球内核每年旋转速度增加1度,但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这项统计并不精确。研究显示地球内核旋转速度比此前估计得更慢,大约每100万年才增加1度。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

  地球内核增长非常缓慢,新增物质来源于液体外层内核固化在内核表面的物质,在这一时期内,东西半球旋转速度的差异不可能存在于内核结构。该研究小组负责人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劳伦•瓦斯泽克说:“由于东西半球旋转速度的差异不会出现在内核结构,因此地球内核较快的旋转速度不与观测数据相符, 此前的理论存在较大的错误。然而,我们从半球结构的进化史中获得旋转速率,因而这项研究首次证实半球和地球内核旋转存在兼容协调共性。”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对比了震波穿过地球内核(地下5200公里)和从地球内核反射的传播时间,两种传播时间的差异证实了地球内核的旋转速度。之后他们将东半球和西半球内核旋转速度的差异进行了协调统一。

  首先,他们观测到东西半球在旋转速度上存在差别,之后在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上发现在深度上持续向东进行偏移。由于地球内核随时间推迟逐渐增长,因而内核中心区域相对年代更久远,两个半球之间分界线的改变将引起随内核旋转而进行变化。依据两个半球分界线的变化和内核增长速率,可计算出内核的旋转速度。

  虽然地球内核位于地下5200公里以下,但其产生的效应对于地球表面尤为重要。特别是伴随着地球内核增长,液体内核向外层传送对流凝固期间会释放热量,这种对流传送过程将产生地球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一旦没有地球磁场,地球将无法抵御太阳的辐射,生命会无法生存。这项研究是首次观测证实地球内核具有缓慢的旋转速度。这将用于模拟地球液体内核对流传送模型研究,使我们更好地洞悉地球磁场的进化。

  (科学网-kexue.com 水离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导读:对于应酬多的男人来说,酒是想逃又逃不了的必不可少的联络感情之物,可是喝酒伤肝醉酒误事让所有男人都很头疼,喝酒怎样才能护肝,如何解酒呢?

 对于应酬多的男人来说,酒是想逃又逃不了的必不可少的联络感情之物,可是喝酒伤肝醉酒误事让所有男人都很头疼,喝酒怎样才能酒后护肝,如何解酒呢?

  忠告一:按理想速度饮酒

  理想速度,即不超过肝脏处理能力的饮酒速度。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毫升,酒中所含的纯酒精(乙醇)的量,可以通过酒瓶标签上标示的度数计算出来。举个例子,酒精度数为16%的250毫升酒,用250毫升×0.16=40毫升,那么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

  如果一个人花4个小时喝完,那么平均每小时摄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刚刚符合肝脏的处理速度。按照这一速度喝酒,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酒精对肝脏的负担。

  忠告二:喝清水,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酒精有改变肌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体内水分的2/3都在细胞内,但是酒精增加后,细胞内的水分会移动到血管中,所以虽然整个身体的水分不变,但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了,也会觉得干渴。

  不论是哪种原因,充分摄入水分都是没错的。“醒酒水”自古以来就是缓解酒后不适的方法之一。在满满的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盐并一口喝下去,会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忠告三:饮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也有效

  过量饮酒的第二天早上醒来,嗓子常常感觉很干渴,此时体内残留有酒精和有害物质乙醛,应想办法尽早将其排出体外。

  含无机盐和糖分的饮料,除了有水分补给作用之外,还有消除体内酒精的作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效果就很好,特别是运动型饮料,其成分构成接近人的体液,易被人体吸收,不仅对宿醉有效,饮酒时如果一起喝,也可防止醉得太厉害。

  此外,用含有茶多酚和维生素C的茶,或者用柠檬和蜂蜜做成的蜜汁柠檬水,对于宿醉也很有效。

  需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饮料,如果太冰凉,有效成分都不易被吸收,所以应喝常温或温热的。

  忠告四:吃柿子,帮助分解酒精

  柿子是富含果糖和维生素C的水果,古时即被用作防止醉酒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甜柿中所含的涩味成分,可以分解酒精;所含的钾有利尿作用。

  柿子叶也含有相当于柑橘数十倍的维生素C,其鲜嫩的幼芽可以炸着吃,或者干燥后做柿叶茶喝。

  忠告五:多食贝类,强化肝脏的解毒作用

  以蚬贝为例,它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与鸡蛋相提并论,而且,由于含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不会对肝脏造成负担,能够促使肝脏恢复功能。

  贝类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牛磺酸和糖原;维生素B12和糖原对于促进肝脏的功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与胆汁酸结合后,可以活化肝脏的解毒作用。

  忠告六:喝芦荟汁,降低血液乙醛浓度

  芦荟带刺的绿色部分和其内部的胶质中含有多糖体、糖蛋白等物质,能降低酒精分解后产生的有害物质乙醛在血液中的浓度。因此,在饮酒之前,如果喝些芦荟汁,对预防酒后头痛和恶心、脸红等症状很有效。

  此外,芦荟中的苦味成分芦荟素有健胃作用,可治疗宿醉引起的反胃和恶心等。

  忠告七: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减轻肝脏负担

  蛋白质和脂肪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最长,所以最适合作为下酒菜。

  为避免摄入过多高蛋白质食物导致发胖,最好选择鱼贝、瘦肉、鸡肉、豆制品、蛋、奶酪等。含有优质蛋白质的牛奶和奶酪等乳制品、鸡蛋、豆腐、扇贝,以及用这些食物制成的汤,对肝脏功能有益,且不会对胃造成负担。

  有人喝酒后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如油分多的拉面,这些食物会给胃肠带来负担,延长醉酒的不适感。因此,应选择水果、加蜂蜜的牛奶、酸奶、鸡蛋等易消化且能提高肝脏功能的食品。

 如何解酒:

  1.蜜汁柠檬水:

  取适量的柠檬榨汁和蜂蜜放入杯中,注入温水搅拌混合,也可以用醋代替柠檬。

  2.柿叶茶:

  将洗过的柿叶嫩叶用强火煮2分钟;切碎挤干;阴干后放入罐中保存;取少量,用热水冲泡饮用。

  3.芦荟汁:

  准备洗净的芦荟,用擦菜板擦碎取汁;还可以在酸奶、冰淇淋、果冻等甜品中加入芦荟,去掉叶上的皮,将里面胶冻状的部分切碎食用。如果对它的苦味敏感,则可事先用糖水浸泡一下。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