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李舒瑜) 节假日的全天,工作日的中午、工作日的晚8时至次日8时将不得从事产生噪声的装修活动。昨天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议“二审”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草案)》作出这样的新规定,与“一审”稿工作日晚7时至次日7时不得装修相比,周边居民早上可多睡一小时。
记者了解到,该条例如审议顺利,拟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拟绘制城市噪声地图
源头控制是防治噪声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条例修订草案要求市政府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当结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合理规划各类功能区和交通干线,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增加了公众参与的内容,规定在制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时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得少于30日。
条例修订草案另一大亮点是引入国际上噪声监督管理的先进做法,规定环保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绘制本市城市噪声地图,并定期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市人大常委会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薇介绍说,环境噪声地图是一项新型的城市噪声预测方法,是将噪声源的数据、地理数据、建筑的分布状况、道路状况、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信息综合、分析和计算后生成的反映城市噪声水平状况的数据地图。由于噪声地图是从三维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较为全面地对噪声影响进行事前预测和评价,使噪声控制更为高效、透明、可靠、精准。
中午夜间施工须提前24小时公布
关于中午和夜间施工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修改中,条例综合考虑了市民意见和现实需要,明确规定只有4种特殊情况才能在中午或者夜间施工,包括: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按正常作业时间开始施工但因生产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因道路交通管制的原因需要在指定时间装卸、运输建筑材料、土石方和建筑废弃物的;抢修、抢险、应急作业的。
条例修订草案强化了中午或夜间施工的单位必须承担的噪声防护责任,如必须制定噪声防治方案、合理调整施工作业内容、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等。还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前24小时,在受影响区域的显著位置向周围单位和居民公布,接受监督等。
在条例“一审”稿规定了在中考、高考等特殊时期,环保部门可以对产生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时间和区域作出限制性规定的基础上,还根据深圳实际,将重大庆典、运动会等重大活动补充进来,并要求提前7日向社会公布。
机动车警报信号不得超过5分钟
我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近190万辆,机动车的噪声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必须严格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超过规定噪声限值的机动车,同时要求机动车辆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加强对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保持车辆技术性能良好,防止噪声污染。此外,还对机动车的使用作进一步规范,与交通法规相衔接,如在原特区内禁鸣喇叭等。
对机动车辆防盗报警器的使用,条例修订草案学习借鉴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做法,规定机动车发出报警信号持续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宠物噪声扰民要被处罚
在生活噪声方面,条例修订草案要求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从事宠物经营活动或家庭饲养宠物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噪声干扰他人。否则,将可对单位处1万元罚款,对个人处500元罚款。
此外,条例修订草案还充分发挥物业管理机构的作用,规定物管企业可以按照管理规约的约定对噪声扰民行为行使监督管理权,多次劝阻、制止无效的,可以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予以公示。
条例修订草案还在原有基础上对处罚标准进行了调整,整体上提高了处罚额度,加大了违法成本。比如,在中午或者夜间施工,未及时向周边居民公示的,罚款由2000元增加至20000元。又如,未按规定时间进行产生噪声的装饰装修和家具加工活动并拒不改正的,处罚也由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增加至3000元。
本报讯 (记者 钟晶晶)记者昨日从华城律师事务所获悉,此前该律所律师贾方义以个人名义向海南省高院提出的对康菲石油和中海油的溢油公益诉讼,要求设100亿赔偿基金,未获立案。“海南省高院没有给我们提出书面的回应,仅口头表示污染事实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贾方义律师的助手郭乘希律师表示。
在诉讼请求中,贾方义要求被告康菲和中海油设立100亿元的赔偿基金。贾方义认为目前溢油仍在发生、国家海洋生态遭到破坏,自己的生存权利受到了损害,因此以公民个人的名义对康菲与中海油提起公益诉讼。
8月16日贾方义还宣布也向天津和青岛海事法院同时提出了公益诉讼请求,尚未得到正式回复。
此外他还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海洋局提出行政不作为的行政诉讼,主要是由于国家海洋局没有第一时间通报蓬莱19-3溢油事故,而是延后了1个月,并且没有认定中海油也是事故责任方。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还未对是否立案予以回复。
■ 分析
个人诉讼难度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记者,诉讼或涉及申请对康菲石油进行财产保全,也就是在案件还未裁决时要求法院对康菲的资产进行冻结,此申请在实际中也很难操作。“因为一般而言,法院做了财产保全,起诉方也要拿出相应的资产进行抵押,鉴于康菲中国庞大的资产,个人是基本很难做到。”
五六月份,不少毕业生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开启全新人生,悠闲的校园生活被紧张的职场生活所代替。职场需要的不是“木头人”,不是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的黛玉性格,职场人当如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的薛宝钗。作为职场菜鸟,是当娇嗔自我的黛玉还是玲珑自信的宝钗?
“黛玉”式职场菜鸟
生活在职场,再没有类似爸妈的唠叨、老师的说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就像生活在贾府中的林妹妹一样,没有人会告诉你: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因而,有些职场新人浑然不知自己有哪些让别人讨厌的毛病,这些毛病,被称作菜鸟的职场“雷区”:
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虚心领教,盲目幻想早晚有一天会超越他们每个人,实则技能达不到企业要求。比如,很多毕业生都在学校制作过EXCEL文件,但实际工作中的EXCEL表格非常复杂,新人们仅仅凭借在学校中的所学,常常束手无策。
特立独行,不拘小节,用自己的方式行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认为他们已经OUT了。对于毕业生来说,求职前应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与要求,确定选择了一家公司,就表示认同公司的规定和企业文化,而一些毕业生并没有做好遵守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企业要求工作时段不穿运动鞋的规章,会表达出“为什么不能穿运动鞋”的想法。
自由散漫纪律意识差,总能够为自己的失误找到借口,不喜欢被别人管教和约束,工作没有积极主动性。比如,无法按时打卡,或者经常请假。菜鸟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打卡啊?
心理脆弱受不了批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在学校中是老师的宠儿,在家是父母的宝贝,因此有些毕业生比较娇气懒散。可是进入职场后,工作有时间和质量要求。有些新人被领导批评,可能领导说了一分钟,毕业生便要在卫生间哭上半天。
推卸责任,缺乏独立承担能力。一些新人总想找清闲,缺乏独立承担的能力。因此,刚入职的学生对于老板交代的工作只是为了做而做,并不知道老板希望将事情做成什么样。就如同在学校考试一样,只达到60分就满足了。这样容易被别人越落越远。
“宝钗”式职场达人
不违反劳动纪律。老员工总是有些福利的,小动作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进度,领导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很多新人觉得这不公平,感觉盯在自己身上的眼睛太多了,给同学打个电话,就被人“打小报告”。其实,身为新人,不要攀比这些福利,应做到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工作时不开小差。
争做小事印象好。有些机灵的新人,刚进入公司就争做办公室的事情,以积极的表现引起领导的关注,但过一段时间,新鲜劲儿过去了,往往就懒惰了,没有什么表现了,让人觉得前后不一,反而更容易引起反感。其实,身为新人,应该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而且一定要低调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比如,复印机没纸,悄悄加上,饮水机没水,主动打电话。
懂得沟通魅力。注意称呼,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务,不管对方和你的职位有多少级的差距,称“您”“老师”或“×姐”“×哥”比较适合。不刻意讨好,开玩笑要有“度”,学会友善地尊重别人。工作之外,要懂得和同事分享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或组织周末一起活动等。但是不要随便和谁过于热乎,在没有搞清楚人际关系前,不要轻易加入公司小团体。不谈论别人的是非及私生活,不过多地要求别人。
不害怕犯错误。一定要多向前辈们请教,虽然即便如此也难免会犯错误,但千万不要在接受领导和同事批评的时候,还借口连连。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按照别人的指点,弥补错误的损失,并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计较个人得失。身在职场,一切为了公司利益出发,尽管拿到的项目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满意,或许为了工作不得不舍弃在意的约会,但都不要将自己的损失或付出挂在嘴上、记在心里,须知只有将本职工作做好,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面对困难重重的工作过程、不平衡的金钱回报,不妨试着感激“这是对自己的历练”吧。(索知方)
据德国《焦点》杂志5月31日报道,起先,在德国汉堡发现的两根西班牙黄瓜被认为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毒源”,此后,汉堡卫生官员宣布,经检验虽然发现了大肠杆菌,但并不是目前在欧洲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西班牙随后要求立即恢复进口该国的蔬菜,并要求赔偿。
西班牙农业部长阿吉拉尔(Rosa Aguilar)要求德国,对所有因大肠杆菌疫情而遭受损失的西班牙农民进行补偿。阿吉拉尔称,由于德国取消进口西班牙黄瓜,西班牙每周损失2亿欧元(约19亿元人民币)。
德国的企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些农场已经关闭。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他们不断宣传产品没有大肠杆菌,但是每天的营业额仍减少了20万至25万欧元(186万至233万元人民币)。
欧盟农业专员达契安·乔罗什(Dacian Ciolos)要求欧盟各有关国家应该采取一切措施,尽量减少大肠杆菌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欧盟委员会准备启动必要的法律程序。
虽然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也宣布导致疫情的大肠杆菌并非来自西班牙,但他同时称:“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大肠杆菌的传染源。”对西班牙企业的土地、水源和产品的检测还将继续。(葛文元)
本报讯(记者钱卫华)“沉寂”一年有余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再生“波澜”。昨天,记者了解到,国家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四部委日前联合下文,要求整改当下电动自行车产业,限期淘汰在用“超标”车。在用的“超标”电动车要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等方式进行淘汰。
>>执行“老标准”
最高时速禁超20公里
继2009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暂缓执行后,四部委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电动车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生产、销售问题严重,大量“超标”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为此,在新国标暂未出台前,四部委要求各省按现有法规及GB17761标准制定整改规范。
现有的规定即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1999年颁布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其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大于20公里,整车重量不大于40公斤,电动机功率不大于240瓦。对于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整车重量大于40公斤的电动车禁止上路。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8条的规定: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
>>治理“超标车”
不达标不算非机动车
《通知》还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管理。要求各地警方认真核查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最高车速等是否符合国标。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按照非机动车注册登记。与此同时,《通知》还认同电动自行车“带牌销售”等方式,并提出以此为标准,查处电动自行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占用机动车道行驶、超速行驶、逆向行驶、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
通知明确提出,对目前在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鼓励群众主动置换和报废。要结合本地实际,要求政府设定“超标”电动自行车的过渡期限,限期淘汰在用“超标”电动自行车。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国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1.2亿辆,成为除自行车之外的数量最大的民生交通工具。仅2009年,电动车引发的事故造成死亡人员为3600多人,比2004年增加约6倍。
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继2009年底电摩新国标之争后,电动自行车近期再度进入公众关注视野,起因是今年3月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四部委下发的一道通知——要求限期淘汰在用“超标”电动自行车。然而记者发现,判定是否“超标”的标准,仍是12年前出台的已被公认过时的电动自行车老国标。
记者在公安部网站上看到这条通知。通知要求,对目前在用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各地公安、工业和信息化、工商、质监部门要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鼓励群众主动置换和报废。要结合本地实际,提请政府设定“超标”电动自行车的过渡期限,限期淘汰在用“超标”电动自行车。
央视近日报道,2009年,电动车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数约3600余人,相比2004年增加了约6倍。
■记者调查
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超标
记者注意到,按照通知要求,是否“超标”仍旧依据的是1999年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这一出台12年的旧标准被认为“过时”而呼吁修订已有经年,但因其中的重量(40公斤)和最高时速(20公里)两个指标业内争议较大,数次修订均未成功。
另一方面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电动自行车企业早已顺应市场需求而“抛弃”了国标,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绝大多数都已“超标”。
2009年末出现电动自行车“被摩托”事件。最后,国家标准委宣布,电摩国标中涉及电动轻便摩托车的内容暂缓实施。
各方分歧大致新国标难定
中国自协助力车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曾在电摩新国标“暂缓”后表示,将抓住这个“暂缓”的时机,抓紧修订电动自行车标准。去年,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修订遵循四项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行业发展留有空间;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在今年这一纸“限期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公文出台前,仍未有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明确消息,公文援引的标准仍是12年前的老国标。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迟迟不能出台,源于管理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分歧太大,时速和重量仍是修订过程中两个最敏感的数值。
长年被冰层覆盖的北极,原本被视为国际海域,但近年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紧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渐明显,北极已经引起多个国家的高度兴趣。2007年8月,一支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在北冰洋近4300米深的海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公开表明俄罗斯对北极的领土要求,一场激烈的“北极争夺战”序幕由此拉开,美国、加拿大等北极周边国家此后纷纷展开争夺行动。北欧国家丹麦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靠近北极圈的国家,但它也已经加入了这场竞争。丹麦日前被曝将在下个月公布自己的“北方战略”,拟对北极点以及北极圈内的多个地区提出正式的主权要求。这将是丹麦政府首次公开宣示对北极的主权要求。本网来连线本台驻欧洲记者涂贇,来了解丹麦即将公布的北极战略的相关情况。
北极已经引起多个国家的高度兴趣
记者:根据丹麦媒体的报道,在一份有望于6月公布的名为“北极战略”的文件中,丹麦政府将要求联合国承认北极是丹麦所属的北极圈岛屿格林兰岛的领土延伸。在这份文件中,丹麦一共对北极大陆架位于法罗群岛和格林兰岛周围的五个地区提出了主权主张。文件还显示,丹麦科学部已经开始收集数据,计划在2014年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申请。丹麦外交大臣埃斯珀森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这项战略还在审议中。
在北极圈内,丹麦一直寻求对格陵兰岛以外的土地主张主权,但这是丹麦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对北极的所有权要求。据悉,为了获得成功,丹麦将列出证据说明地理北极,也就是所说的北极点,是与格陵兰岛相连的,已经属于丹麦六百多年了。
主持人:2007年8月,丹麦政府曾派遣一支科考队前往北极,寻找丹麦拥有北冰洋海域经济开发权的证据,从而加入北极的“争夺战”,那涂赟,丹麦此次公开提出对北极地区所有权的要求,背后的原因应该与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有关系吧?丹麦为什么在时隔将近4年后才正式提出这一要求?
记者:是这样的,虽然丹麦在其文件里淡化了对北极主张主权的经济含义,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举动的经济目的不言而喻,因为北极地区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北极大陆架富藏煤炭、黄金、铜、镍、锡、铂等金属。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北极冰融化,欧洲至远东的路线将有可能因此缩短6000公里,因而提供了开辟新航运线路、渔场和油气田的商机。
事实上,对北极地区的领土争夺也由来已久,对领土的争夺归根结底就是对其所含资源的争夺。除了丹麦之外,对北极地区有领土主张的国家主要还有俄罗斯、挪威、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据报道在几年前就各自提出了有关开发北极地区的文件,有关国家的官员还在联合国框架下就制定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边界方案进行了多次磋商和会谈,但这些国家都不曾单独提出对北极点的领土主张。据悉,联合国将审议北极国家对大陆架地区的主权要求,申请必须在2014年前提交给联合国,这也是为什么丹麦要赶紧出台自己的领土主张文件的原因所在。
主持人:那么,目前参与争夺北极地区领土的国家,对丹麦的这一举动有什么样的反应?
记者:虽然这些国家对北极地区的争夺激烈,有的国家为了宣誓自己在北极地区的主权每年花巨资进行军演以加强对北极地区的控制,甚至不惜与其他国家交恶,但在面对丹麦的北极主权主张之时,其他相关国家的反应还都是比较理性的,反应还都比较温和,因为丹麦的主张也是在国际法规定的框架下提出的。
在北极地区有着长期利益的俄罗斯的国家电台“俄罗斯之声”采访了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律研究所的专家古苏尔亚克,他就表示赞同丹麦的做法。古苏尔亚克说,靠近北极地区的国家有权对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申请专属权,虽然丹麦要求得更多,正在准备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文件,但“丹麦的行动完全符合现行的有关北极地区问题的国际法”。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拜尔斯也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进展”,因为在国际法的框架下运作,“这类事情就是这样才得以解决的”。(涂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