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新华网巴格达2月12日电(记者 徐俨俨 宋聃)伊拉克北部重镇萨迈拉12日发生针对什叶派穆斯林朝圣者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导致至少28人死亡、22人受伤。

  萨迈拉所在的萨拉赫丁省安全行动指挥部消息人士对新华社记者说,当天下午,一辆载有什叶派朝圣者的巴士在穿越萨迈拉城外一个检查站时,一名自杀式袭击者贴到车上,并引爆了身上的炸药。

  据了解,这些什叶派穆斯林当时正准备到萨迈拉参加重要宗教活动。连日来,上百万名什叶派朝圣者步行前往萨迈拉的阿里·哈迪清真寺,准备参加纪念什叶派宗教领袖伊玛目阿斯卡里忌日纪念活动。

  萨迈拉是伊拉克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的宗教圣城,而阿里·哈迪清真寺则是葬有什叶派穆斯林历史上第10伊玛目阿里·哈迪和第11伊玛目哈桑·阿斯卡里的重要宗教圣地。2006年和2007年,该清真寺两次遭逊尼派极端武装分子炸毁,直接引发伊拉克长达两年多的血腥教派冲突,导致数万人死伤。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加沙2月11日电(记者赵悦 杨媛媛)一伙不明身份武装人员10日深夜袭击了埃及安全部队位于埃及与加沙地带交界的地区哨所,双方发生交火。

  目击者说,武装人员向埃及安全部队开枪并发射炮弹,交火和爆炸声持续了约半小时。目前尚无法得知伤亡情况。

  事件发生后,目前控制着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封锁了边境地区,禁止任何人员进入,并对事件展开调查。当地安全部门人士说,拉法地区分布着众多通往埃及的走私地道,袭击者有可能是地道走私者。

  近期,埃及部分地区发生反政府抗议示威活动后,埃及政府关闭了通往加沙地带的拉法口岸,禁止巴勒斯坦人从该口岸出入。埃及安全部队也加强了对该地区的警戒。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巴基斯坦西北部马尔丹市一处军营2月10日上午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27名士兵丧生。 巴基斯坦西北部马尔丹市一处军营2月10日上午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27名士兵丧生。

  综合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月10日,一名少年自杀式袭击者在巴基斯坦西北部马尔丹市一处军营引爆身上的炸弹,目前已经造成至少31名士兵死亡、42人受伤,其中多人伤势严重。

  巴军方高级官员透露,10日上午8点半左右,一名身穿校服的少年步行进入营区,实施了爆炸袭击,炸弹据信被藏匿在他随身携带的背包或者身穿的背心内。当时,士兵正在进行早晨的常规训练。

  当地居民称,爆炸声十分大,几乎响彻整个城市。

  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在爆炸发生后迅速严密封锁了现场,甚至连警方也一度难以进入。安全部队在进行救援工作的同时,还在周边展开搜捕行动。而救护车也已赶往现场将伤者送至马尔丹军方医院和附近的白沙瓦医院接受救治。

  当天晚些时候,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发表声明对此次袭击进行强烈谴责:“如此懦弱的袭击行为不会削弱安全部门的斗志,更不会打击国家消灭恐怖主义的决心。”吉拉尼还在声明中对遇难者的家属表示了深切同情,并要求相关部门为伤员提供最好的医疗救护。

  目前,巴基斯坦塔利班分支组织TTP已经宣称对袭击负责。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军营此前曾两次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袭击。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马尔丹军营遭袭事件表明,尽管近年来巴基斯坦军方多次展开军事行动打击巴阿边境的塔利班据点,但塔利班以及其他与基地组织相关的武装分子仍有力量进行反扑。同时,军营应该戒备森严,而这名身穿校服的少年“人弹”居然能够如入无人之境般轻松混进去引爆炸弹,恰恰暴露了巴军方的安保工作还存在很大缺陷。

  (来源:中国日报网 谌融 编辑:刘纯萍)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喀布尔2月7日电(记者章建华 闫亮)阿富汗警方7日说,阿东部霍斯特省一区长当天上午被杀害。

  霍斯特省巴克区警察局长古尔在事发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巴克区区长赛义德今天早上前往办公室途中遭不明身份者枪击,当场死亡。赛义德随行保卫人员和路人未受伤害。”

  古尔对实施此次谋杀的“和平的敌人”表示谴责。阿富汗官员一般将塔利班指称为“和平的敌人”。

  在袭击事件发生后,塔利班对媒体记者发表声明,称此次袭击事件系该组织所为。

  霍斯特省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东南约150公里处,紧邻巴基斯坦,是塔利班武装长期活动的地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新华社电 丹麦一家法院4日判处袭击一名丹麦漫画家的索马里人9年监禁。

  法院同时判决,被告穆罕默德·吉勒服刑完毕后,将遭驱逐,永远不得返回丹麦。

  陪审团前一天认定,吉勒恐怖主义和杀人罪名成立。

  吉勒29岁,去年1月1日,携带斧头和刀,闯入丹麦漫画家库尔特·韦斯特高的住所,企图行凶。韦斯特高躲入浴室改造的避难室并报警。

  检方希望法院判处吉勒12年监禁并永久驱逐出境。检察官基尔斯滕·戴曼满意判决结果。

  辩方律师尼尔斯·斯特劳斯当即宣布上诉。斯特劳斯认为,不应将袭击单个人视为恐怖主义行为,刑期不应超过6年,不应驱逐出境。吉勒在法庭上坚称,他仅仅想吓唬一下韦斯特高。法庭则认为,吉勒恐吓公众,破坏社会稳定,构成恐怖行为。

  丹麦《日德兰邮报》2005年9月刊登12幅讽刺漫画,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为主题。韦斯特高是其中一幅漫画作者。

  这些漫画受到不少伊斯兰国家指责。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一些宗教极端组织扬言“追杀”韦斯特高。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社北京2月5日电 埃及向以色列输送天然气的管道5日被炸毁起火。埃及军方目前正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埃及官员5日向埃及国家电视台透露,袭击者当天炸毁了埃及北部阿里什市的天然气 管道。该管道为以色列提供天然气。事发地在西奈半岛,距离加沙地带仅有10公里。

  以色列公共电台引述埃及官员的话说,袭击发生在当地时间5日上午,袭击者用小型爆炸装置摧毁了天然气管道。他说,大火已持续燃烧了3小时,火势初步得到控制,但埃及对以色列和约旦两国的天然气供应仍然中断。

  尚不清楚此次事件是否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是否与埃及开罗等地的反政府示威活动有关。以色列《耶鲁撒冷邮报》形容这是一次“恐怖袭击”,并称以色列官方正在密切监控局势发展。

  目前以色列40%的天然气是由埃及供应的。去年12月,4家以色列公司与埃及方面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天然气进口合同,合同有效期长达20年。

  以色列官员担心,埃及最近爆发的民众示威可能殃及埃以关系,并严重影响以色列的能源需求。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等反对埃及向以色列提供天然气。

  以色列总理内坦尼亚胡本周支持埃及向西奈半岛增派800名士兵,以维护当地的稳定。西奈半岛曾被以色列长期占领,埃及通过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收回了西奈半岛。

  袭击者的身份尚在调查中。而《耶路撒冷邮报》援引伊斯兰网站的消息称,西奈半岛的贝都因人发动了这次袭击。

  埃及与以色列关系十分复杂,并对中东政局具有深远影响。埃及曾多次与以色列交战。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宣布与以色列停火,并在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见证下与以方签署“戴维营协议”。埃以于1980年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萨达特随后被认为“背叛了阿拉伯世界”,于1981年遇刺身亡;穆巴拉克同年继任总统,他一方面打击伊斯兰极端分子,一方面谨慎处理和以色列的关系。

  埃及和约旦是仅有的两个和以色列保持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目前埃以总体关系较冷淡。穆巴拉克去年12月批评以色列,称其应对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滞负责。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曼谷2月3日电 (记者 张秋来) 泰国南部北大年府一所茶馆2日晚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据当地媒体报道,北大年府巴那历县警察局局长瓦洛3日说,巴那历县一所茶馆当地时间2日晚23时许遭到人数不明的武装分子开枪袭击。事件发生时,茶馆内聚集了众多顾客,袭击造成5名顾客当场死亡,另有3人受伤。

  瓦洛指责泰南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制造了这一袭击事件。

  2004年1月,泰南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在那拉提瓦府抢劫一座军火库后,也拉、那拉提瓦和北大年三府和宋卡府部分地区不断发生爆炸、枪击、绑架等暴力活动,迄今已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一, 03 1月 2011 11:40

“人弹”袭击埃及21人遇难

  事发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事发前近1000位科普特人在基督教堂内迎新

   埃及在2011年第一天就遭遇了恐怖袭击。当地时间1日凌晨,一名“人弹”袭击了该国北部港口城市亚历山大的一座教堂,造成21人死亡,80多人受伤。

  袭击发生前,大约1000位科普特人在亚历山大的基督教堂内进行迎新活动。刚过零点,活动结束后,当信徒们走出教堂时,停在门口的一辆汽车发生了爆炸。

  埃及内政部的声明称,爆炸是由“人弹”制造恐怖袭击。埃及官员认为自杀式袭击者混入了人群,目睹教徒们走出教堂后引爆炸药。

  科普特人认为自己是古代埃及人的后裔。他们组成了中东地区信仰基督教的最大族群,约占埃及总人口的10%。(张乐)

  ■ 局势

  基督徒与穆斯林发生冲突

  穆巴拉克呼吁基督徒和穆斯林要团结

  目击者介绍,爆炸现场非常恐怖,如同看到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巴格达。

  在亚历山大圣灵教堂主持迎新仪式的神父梅纳·阿德尔躲过了一劫。他向媒体回忆“人弹”袭击时还是感到非常震惊。“人们身上刹那间都烧着了,那种震撼难以表达。”

  截至当地时间1日5时左右,教堂外的秩序基本恢复,但是警车和救护车依然停留在现场。教堂的墙上能看到爆炸后黑色痕迹。不少身穿黑衣的科普特人聚集在教堂外祈祷。

  爆炸发生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第一时间做出表态。他在讲话中希望基督徒和穆斯林要团结起来反对恐怖主义。

  不过,由于在新年第一天就发生了教堂遇袭案,引发了很多基督信仰者的不满。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亚历山大市就发生了数起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冲突事件,甚至还发生了少数族裔和警方对峙的事件。(张乐)

  ■ 声音

  元凶疑为“基地”分支

  亚历山大市长否认袭击源于国内教派冲突

  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制造这起袭击事件。

  亚历山大市长阿德尔·拉比卜指责“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制造袭击。他告诉埃及国家电视台记者:“‘基地’对埃及境内教堂发起袭击。”

  不过,难以确定拉比卜是否握有确凿证据。他否认袭击由国内教派冲突引发。

  “基地”伊拉克分支近来在伊拉克针对基督徒频繁发动袭击。2010年10月底,他们劫持正在教堂弥撒的教徒,杀死数十人。新年前夕,巴格达发生针对基督徒家庭的炸弹袭击。

  一些媒体分析,“基地”分支发动袭击与两名埃及妇女改变信仰相关。两名妇女为与丈夫离婚,脱离基督教。埃及一些本土宗教人士指责基督教会拘禁这两名妇女、强迫两人回归。但基督教会否认这一说法。

  “基地”伊拉克分支随后要求埃及基督教会释放这两名妇女,威胁发动袭击。朱晟(新华社专稿)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二, 28 12月 2010 12:12

尼日利亚平安夜袭击38亡

西非国家尼日利亚24日晚遭遇多起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8人死亡,另有70多人受伤。

 军方出面维持秩序

 平安夜爆炸案主要发生在中部高原州首府乔斯市。24日晚,乔斯市的一所基督教堂和商店街区接连发生了7起爆炸,造成32人死亡,74人受伤。军方随即接管了乔斯市的治安,目前该市的局势已经平静,警车在街上到处巡逻,并不时拦截过往车辆盘查。

 同一天晚上,北部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两座教堂遇袭。30多名武装分子纵火焚烧教堂,并殴打、屠杀教职人员,6人不幸遇难。据称袭击者来自一个极端主义组织,专门以教堂为目标。

 警方怀疑,爆炸和纵火都涉及到宗教之间的冲突。

 当地宗教冲突频发

 高原州州长约纳赫·大卫称,爆炸的目的是想激起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仇恨。仅2010年一年,就有1500多人死于宗教冲突。

 此外,南部港口城市哈科特也发生了数起炸弹袭击事件,军方将其认定为“恐怖主义行为”,目的是破坏明年4月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目前尚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系列袭击案负责,不过当地警方指出,被称为“尼日利亚塔利班”的“博科圣地”可能是元凶。(张乐)

 ■ 分析

 政治分歧或为冲突根源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北部主要是穆斯林,南部主要是基督徒,而宗教冲突频发的高原州和乔斯市正好是南北教派混居之所,一些极端主义组织常在当地挑拨宗教矛盾,因此当地局势时常紧张。

 尼日利亚执政的人民民主党内,来自南北不同地区党员的矛盾突出,也使得该国宗教局势走向颇为微妙。

 由于前总统亚拉杜瓦今年5月病逝,乔纳森接替了他出任总统。亚拉杜瓦来自北方穆斯林地区,而乔纳森是南部的基督徒。人民民主党内的规定是,总统在南北方交替产生,每位坐满两届任期,而亚拉杜瓦在第一任内去世,因此执政党内不满乔纳森的力量暗流汹涌。很多穆斯林党员对基督徒党员的立场公开提出了质疑,一些反对乔纳森的穆斯林民众也曾经举行过公开抗议。(张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 “包裹炸弹袭击多国驻意大利使馆”追踪

 意大利首都罗马23日发生两起包裹炸弹伤人事件,驻罗马瑞士大使馆和智利大使馆成为袭击目标。随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团体声称制造了两起包裹炸弹袭击事件。

 曾制造多起炸弹袭击

 当天,多起“诈”弹事件骚扰欧洲节前气氛,真真假假的炸弹事件使原本紧张的神经进一步绷紧。瑞士驻罗马大使馆首先传出消息,出现包裹炸弹,一名正在打开包裹的收发室员工手臂严重炸伤。瑞士使馆爆炸约3小时后(北京时间22时左右),智利驻罗马大使馆也收到类似包裹炸弹,一名打开包裹的馆员受伤。

 意大利安莎通讯社报道,在两处爆炸地点中的一处,有人发现一张装在小盒内的字条,上面写道:“我们决定用语言和行动,让(政府)再次听到我们的声音”,落款“‘非正式无政府主义者联合会’成员‘兰布罗斯·丰塔斯革命小队’”。

 “非正式无政府主义者联合会”由多个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组成,先前制造2005年针对意大利警察局的一系列炸弹袭击;兰布罗斯·丰塔斯据传与希腊多个极端组织关系密切,今年3月在希腊遭警方击毙。

 恐怖活动针对外国使馆

 罗马检察机关已对包裹炸弹事件展开调查,称袭击可能“出于恐怖主义目的”。罗马市长詹尼·阿莱曼诺称爆炸事件为“一波针对外国使馆的恐怖主义活动”。

 罗马警方加强安全保卫,检查所有驻罗马外国外交使团所在地,急救部门待命。

 意大利外交部长佛朗哥·弗拉蒂尼谴责两起袭击事件。他说,这是对所有驻罗马外国使馆的“严重威胁”。另外,他提醒意大利驻外国使领馆加强安全意识。

 罗马警察局长弗朗切斯科·塔利恩特说,驻罗马所有外国大使馆均已提升安全警戒水平,“我们正与炸弹处理专家合作,避免缺乏经验者打开(可疑)包裹”。

 郭洋(新华社专稿)

 ■ 相关新闻

 圣诞临近 “诈弹”增多

 圣诞临近,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加强安保,谨防恐怖威胁。各国警方不仅需处理实实在在的炸弹袭击,有时还需搞定一些“诈”弹袭击。

 瑞士驻罗马使馆传出炸弹事件前,罗马地方政府办公大楼就出现两枚“假炸弹”;智利使馆收到包裹炸弹后不久,乌克兰驻罗马使馆又传出消息,称发现可疑包裹。不过,乌克兰使馆随后证实,包裹中未发现危险物品。

 瑞典警方23日说,首都斯德哥尔摩一座地铁站当天晚上发现一件可疑包裹,警方随后对地铁站实施全面疏散。警方24日证实,这个包裹是一枚“诈弹”。“诈弹”大小类似牛奶盒,外边用银色胶带缠着电线,电线还连接着一部手机。

 (新华社专电)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5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