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马拉西亚遭遇巨浪袭击

  疑受台风、海底地震及金星凌日现象影响,马来西亚柔佛西部海岸及槟城北海遭大风浪袭击,一些地方出现4至5米高的巨浪,部分沿海房屋被毁,逾百人仓皇逃命,所幸无人受伤。

  在马来西亚柔佛,强风巨浪袭击海边休闲区,巨浪冲上沙滩及岸边的儿童游乐场,情景可怕,30多名游客、儿童及垂钓者竞相逃命。

  现场目击者说,当时风势很大,整个沙滩都被海水淹没,岸边餐馆的桌椅均被吹倒,民众纷纷躲进附近海事局的建筑物里。强风和巨浪维持了15分钟才停,沙滩上一片狼藉,茶杯和餐具都掉在地上。

  此外,马来西亚槟城也遇巨浪侵袭,浪高约5米,停放在岸边的车辆几乎没顶,路人纷纷避走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马来西亚气象局已发布橙色警报,劝告半岛北部的渔民暂停出海。气象局还预测,未来一星期,柔佛东部海岸将出现暴风雨,海浪最高达1.5米。柔佛西部海岸部分地区也将出现雷阵雨,海浪最高可达2.5米。

  相关阅读

  组图-摄影师拍最美夏威夷 金黄海浪演绎万种风情

  摄影师拍最美夏威夷 金黄海浪演绎万种风情(图)

  组图-夏季高温热浪来袭 盘点全球动物避暑高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超强沙尘暴袭击巴格达

  据外媒23日报道,伊拉克多名官员表示,首都巴格达机场已经赶在伊核会谈举行之前,于当地时间23日上午重新开放。

  此前一天,伊拉克航空公司官员称,首都机场因遭沙尘暴袭击被迫关闭。该官员当时表示,并不清楚沙尘暴是否会在伊核会谈开始前及时停止。

  今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德国代表将在巴格达与伊朗代表就核问题举行新一轮会谈。

  相关阅读

  美国宇航局每日卫星照 亚洲西南部的超级沙尘暴

  探寻八大行星多变气候 火星沙尘暴席卷全球(图)

  火星发现地下干冰库 60万年前或曾有沙尘暴(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011年5月3日,人们聚集在拉登被击毙地点附近。(左上为拉登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1年5月3日,人们聚集在拉登被击毙地点附近。(左上为拉登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今天是本·拉登遭美军特种部队击毙一周年 美国媒体整合相关材料勾画其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思考” ———

  “基地”组织前头目乌萨马·本·拉登在生命中最后几个月寻求“整编”“基地”及其附属组织,意欲改变袭击手法,以“重塑”形象。

  “基地”管家

  5月2日是本·拉登遭击毙一周年。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美国政府多名现任和前任官员,同时综合两本新书内容,勾画出本·拉登最后日子里的“思考”。

  美军特种部队去年潜入巴基斯坦,击毙本·拉登,从他藏身处查获大量文件、信函和电子备忘录。彼得·贝尔亨所著《追捕》和塞思·琼斯所写《阴影中的追捕:9·11之后追击“基地”》大量引述这些材料。

  《华盛顿邮报》5月1日报道,本·拉登被视作“基地”的“首席执行官”,全面介入各项事务,从应对财务危机到招募成员,从指挥前线作战到挑选遭击毙头目的替代人选……他有时因世俗琐事而烦恼,如索马里青年党应种植何种农作物。

  材料显示,本·拉登尽管藏身巴基斯坦,却与全球各地的副手们保持联络,许多方面“亲力亲为”,包括“基地”行动策划和战略思考以及向袭击者下达命令和提供建议。

  “他不是隐士,是一个全球恐怖组织的首席执行官,”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反恐官员、白宫反恐顾问布鲁斯·里德尔说,“他与分散在全球的‘基地’成员保持联络,指导他们发动恐怖袭击。”

  “闭门造车”?

  美军最近几年利用无人驾驶飞机空袭,炸死“基地”多名领导层成员。

  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4月30日说,本·拉登为如何招募恐怖“天才”发愁,认为“新出现的一些低级别头目缺乏经验,可能导致重复犯错”。

  不过,材料显示,他对曾是“基地”二号人物的艾曼·扎瓦希里比较冷淡,看重年轻新秀阿提耶·阿布德·拉赫曼。后者去年8月在巴基斯坦遭美军空袭身亡。

  美国反恐部门一名高级官员说,本·拉登控制的“基地”已丧失数十名核心成员,他最后实际已是“遭削弱的头目”。因手头“资源”减少,他规划恐怖袭击时变得有些“臆想”,一些大胆攻击性言论甚至遭下属非议。“那是典型的‘总部对前方’心理,”这名官员说,“总部认为,它知道更多,从而指挥前方做某些事。前方管理人员则说,‘老板,你不了解我们正面临何种压力’。”

  意欲整改

  本·拉登最后几年试图管理“基地”这一散乱网络,寻求重新掌控松散依附的各派别以及一些独行者,包括从也门到索马里的一些武装团伙。原因是,他认为后者玷污“基地”名誉,抹黑“基地”核心理念。

  阿提耶在本·拉登生命最后一年中扮演重要角色,试图帮助后者掌控发生在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袭击。他在本·拉登支持下开始尝试制定“基地”及附属组织的行为准则。美国政府机构研究“基地”的顾问布拉赫曼说:“直到最后,阿提耶一直试图控制中东地区的袭击。他和本·拉登仍痛恨西方,但觉得在穆斯林国家发动袭击有损他们的公共形象。”

  《华盛顿邮报》提及,本·拉登反对类似“像割草机割草一样”的袭击手法。“他对这种袭击感到不安,”一名美国情报部门前官员说,“他觉得,那与他规划中的‘基地’前景相冲突。”

  对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炸弹袭击未遂事件,本·拉登不满。作家琼斯说,那并非因为这名恐怖大亨担心平民丧生,只是不满嫌疑人费萨尔·沙赫扎德宣誓效忠美国后策划袭击。

  “大家知道,不允许对敌人说类似谎言,”本·拉登在一份材料中写到,那会对“基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琼斯说,全球部分地区一些武装人员因“违反誓词、不诚实”而受到质疑。

  ■文/李良勇(新华社特稿)

  链接

  本·拉登毙命一周年 美无可信袭击威胁

  新华社电 美国国土安全部4月30日说,眼下没有针对美国、可信的恐怖袭击威胁。

  国土安全部发言人布高说,没有确切、具体的情报表明,恐怖组织图谋在“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登遭击毙一周年之际发动恐怖袭击。布高发表讲话前,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一些美方官员担心,“基地”试图炸毁飞往美国的飞机;一些国家的机场加强警戒,美国联邦空中安全官员已奔赴一些国家,防止恐怖分子炸机。

  布高拒绝直接回应这一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天援引美国执法部门官员的话报道,没有情报表明“基地”将借本·拉登毙命周年之际制造混乱。

  相关

  美国将公布部分本·拉登文件

  本·拉登曾考虑给“基地”改名

  新华社电(记者 王丰丰 孙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与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4月30日宣布,美国将于本周公布部分在“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住所缴获的文件。他说,这些文件显示本·拉登对“基地”组织在美国持续压力下的生存感到担忧,并考虑给组织改名。

  布伦南当天在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表讲话时说,美国将于本周在西点军校打击恐怖活动研究中心网站上首次公布这些文件。这些文件是美军特种部队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本·拉登藏身住所带回文件的一部分。布伦南说,其中一份文件显示,由于“基地”组织大量中高层领导人被打死,本·拉登对接替他们位置的低层领导人感到担忧,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可能重复犯错。此外,这些文件还显示,本·拉登考虑过给“基地”组织更名。他认为,美国已基本停止使用“反恐战争”这一说法,转而用“基地”组织来指代恐怖主义,这为“基地”组织造成了“形象问题”。

  布伦南当天还称,美国政府利用无人机定点清除“基地”组织武装人员“合法”、“有效”。这是美国高级官员首次公开对这一秘密计划作出详细解释。

  布伦南说,利用无人机定点清除“基地”组织武装人员合乎法律,目的是为了防止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保护美国人生命安全。他称,这一行动除了合乎美国国内法律外,还合乎相关国际法律,因为美国与“基地”组织、塔利班及其相关组织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而处于战争状态,美国“有权根据国家自卫原则使用武力”。布伦南还称,美国政府在审核清除目标方面有严格的程序与标准,只有对美国利益造成“显著威胁”的武装人员才会遭到清除。

  由于无人机定点清除是秘密行动,因此在30日之前,从未有美国高级官员公开就此作出详细解释。布伦南说,他之所以对这一行动作出解释,是因为总统奥巴马要求增加这一类项目的透明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011年5月3日,人们聚集在拉登被击毙地点附近。(左上为拉登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1年5月3日,人们聚集在拉登被击毙地点附近。(左上为拉登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与反恐事务顾问约翰·布伦南4月30日宣布,美国将于本周公布部分在“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住所缴获的文件。这些文件显示,拉登最后几年试图管理“基地”这一散乱网络,寻求重新掌控松散依附的各派别以及一些独行者。

  □美国官方

  首曝拉登住所文件

  布伦南当天在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表讲话时说,美国将于本周在西点军校打击恐怖活动研究中心网站上首次公布这些文件。这些文件是美军特种部队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拉登藏身住所带回文件的一部分。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下令特种部队突袭藏身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的拉登。特种部队于2011年5月2日将拉登打死。随着拉登死亡一周年纪念日临近,奥巴马政府加强了相关宣传,为面临连任竞选的奥巴马争取选民支持。

  □文件内容

  拉登为种植农作物烦恼

  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美国政府多名现任和前任官员,勾画出拉登最后日子里的“思考”。

  《华盛顿邮报》5月1日报道,拉登被视作“基地”的“首席执行官”,全面介入各项事务,从应对财务危机到招募成员,从指挥前线作战到挑选遭击毙头目的替代人选……他有时因世俗琐事而烦恼,如索马里青年党应种植何种农作物。

  材料显示,拉登尽管藏身巴基斯坦,却与全球各地的副手们保持联络,许多方面“亲力亲为”,包括“基地”行动策划和战略思考以及向袭击者下达命令和提供建议。

  “他不是隐士,是一个全球恐怖组织的首席执行官,”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反恐官员、白宫反恐顾问里德尔说,“他与分散在全球的‘基地’成员保持联络,指导他们发动恐怖袭击。”

  建议副手躲避美无人机

  美军最近几年利用无人驾驶飞机空袭,炸死“基地”多名领导层成员。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与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说,从拉登住所缴获的一份文件显示,由于“基地”组织大量中高层领导人被打死,拉登对接替他们位置的低层领导人感到担忧,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可能重复犯错。

  材料显示,拉登对曾是“基地”二号人物的扎瓦希里比较冷淡,看重年轻新秀拉赫曼。后者去年8月在巴基斯坦遭美军空袭身亡。

  美国反恐部门一名高级官员说,拉登控制的“基地”已丧失数十名核心成员,他最后实际已是“遭削弱的头目”。因手头“资源”减少,他规划恐怖袭击时变得有些“臆想”,一些大胆攻击性言论甚至遭下属非议。

  此外,这些文件还显示,由于美方封锁,“基地”组织高层与其下级和分支机构沟通困难,拉登建议其主要副手们离开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接壤的部落地区,到没有美军无人机巡逻的地区去。

  拉登考虑给“基地”更名

  拉登最后几年试图管理“基地”这一散乱网络,寻求重新掌控松散依附的各派别以及一些独行者,包括从也门到索马里的一些武装团伙。原因是,他认为后者玷污“基地”名誉,抹黑“基地”核心理念。

  阿提耶在拉登生命最后一年中扮演重要角色,试图帮助后者掌控发生在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袭击。他在拉登支持下开始尝试制定“基地”及附属组织的行为准则。

  美国政府机构研究“基地”的顾问布拉赫曼说:“直到最后,阿提耶一直试图控制中东地区的袭击。他和拉登仍痛恨西方,但觉得在穆斯林国家发动袭击有损他们的公共形象。”

  对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炸弹袭击未遂事件,拉登不满。作家琼斯说,那并非因为这名恐怖大亨担心平民丧生,只是不满嫌疑人费萨尔·沙赫扎德宣誓效忠美国后策划袭击。

  “大家知道,不允许对敌人说类似谎言,”拉登在一份材料中写到,那会对“基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这些文件还显示,拉登考虑过给“基地”组织更名。他认为,美国已经基本停止使用“反恐战争”这一说法,转而用“基地”组织来指代恐怖主义,这为“基地”组织造成了“形象问题”。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4. 谣言四:玛雅人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

谣言四:玛雅人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谣言四:玛雅人认为2012年是世界末日

  不要再向阿波利纳里奥-皮克顿询问世界末日是否会在2012年到来这样的问题了。这位玛雅印第安长老向外界表示,他已被这个问题烦透了。一些考古学家认为,玛雅历法并没有结束于2012年,玛雅人也从来没有将这一年看作是世界的末日。不过,2012年12月21日确实是玛雅人的一个重要日子。玛雅文化研究专家、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凡尼介绍说,“根据玛雅历法,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即5125.37年。在玛雅文化的鼎盛时期,玛雅人发明了所谓的长历法,这种历法把最初的计算时间一直追溯到玛雅文化的起源时间。根据长历法,到2012年冬至时,就意味着当前时代的时间结束,即完成了一个轮回,然后重新从零天开始计算一个新的轮回。”

  5. 谣言五:太阳开始猛烈袭击地球

谣言五:太阳开始猛烈袭击地球谣言五:太阳开始猛烈袭击地球

  也有谣言称,太阳将于2012年产生强大、致命的太阳耀斑,对地球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剧烈的太阳耀斑确实会对地球上的通信及其他系统造成破坏。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至少在短期内,太阳活动产生的风暴不会强大到足以把地球烤焦的程度。莫里森表示,“事实证明,太阳的活动并非总是无规律。我们认为,这一周期可能不会在2012年达到顶峰,可能会在一两年后。”

  6. 谣言六:玛雅图画预言世界末日场景

谣言六:玛雅图画预言世界末日场景谣言六:玛雅图画预言世界末日场景

  如果玛雅人确实没有预言2012年为世界末日,那么他们究竟在预言什么呢?一些致力于玛雅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玛雅人并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记录预言2012年将会发生某种特定的事件。不过玛雅人确实留传下一幅关于世界末日假想的图画。这幅未标明日期的图画出现于著名的《德雷斯顿抄本》的首页,它描述了一个被洪水毁灭的世界。这种场景在许多文化中都曾经出现过,都曾被认为是一种世界末日的可能性。阿凡尼认为,《德雷斯顿抄本》中的假想场景,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要从中读懂人类的行为。他从长历法联系到人类的新年,并表示,“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必将伴随着许多狂热的活动和巨大的压力,随后则是一个新时代的诞生,许多人重新开始更美好的生活。”(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图为一种研发中的来袭导弹干扰系统“JETEYE”,它正被挂在机翼上接受测试图为一种研发中的来袭导弹干扰系统“JETEYE”,它正被挂在机翼上接受测试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正值9/11恐怖袭击发生10周年之际,新的世贸大厦重建工程正如火如荼。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在未来再次发生这样的惨剧呢?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恐怖分子冲进飞机驾驶舱时,地面反恐怖官立刻便收到了飞机发出的警报。他们立即使用远程遥控使驾驶室控制系统不受其控制,并自动进入无法人工干预的自动飞行模式,随后在地面远程控制下在一处安全的机场着陆。在那里,美国精锐的海豹突击队将发动突袭,逮捕或击毙恐怖分子。

  这可不是听起来那么遥远的事情,而是已经或即将变成现实的场景。根据政府文件披露的消息,以及报刊文章和反恐怖专家的看法,飞机远程遥控还仅仅是诸多防范措施之一。可能的防范措施包括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它能够截获疑似恐怖分子的信号,并激活非致命性武器或其它防护措施以保护驾驶人员,一次协助机组挫败劫机阴谋。

  但是专家同时也指出,仅仅考虑预防类似9/11一类的恐怖袭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恐怖分子永远会花样翻新地发动意想不到的袭击。基于这一观点,安全专家们已经制定了更加广泛的技术预防措施以帮助客机应对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其中甚至考虑了肩扛式火箭弹袭击这样的极端场景。现在技术人员正加紧研发攻击预防系统。

  不幸的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下一场恐怖袭击的出现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正如安全技术专家布鲁斯·薛内(Bruce Schneier)说:“下一场针对客机的袭击事件只是时间问题。这种事一直以来就有,以后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1、远程飞行遥控

  根据美国国家专利局的文件显示,航空业巨头波音公司已经开发了飞机远程遥控系统方面的技术。这至少在理论上可以预防再次发生像9/11事件那样的大规模恐怖袭击。那次恐怖袭击造成世贸大楼倒塌,五角大楼部分受损,超过3000人遇难。

  波音公司发言人道格·阿德勒(Doug Alder)表示,该公司目前并无生产这种技术设备的打算。而根据一家德国报纸的报道,德国电子巨头西门子公司也已经在全力进行着类似技术的研发。

  2、生物识别技术:防止灾难重演

  防止劫机事件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当然就是从源头上封堵缺口,从一开始就阻止恐怖分子登机。

  现在美国的民航班机已经全部安装了爆炸物探测装置,它能够对所有乘客的行李和手提包进行检查,甚至还装备了引发巨大争议的人体扫描透视仪,它能穿透人的服装,看到里面隐藏的武器或爆炸物。

  据已经退休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教授保罗·恩克曼(Paul Ekman)的说法,目前,科学家们还在研发的一种更加先进的设备是人脸情绪识别系统,它能从茫茫人海中识别出可能有着“欺骗性”表情的旅客。

  其它正在研发中的设备还包括能够从人群中远程识别出血压不稳或心率异常的技术,一旦这些新技术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将极大地提高机场预防恐怖袭击的监控能力。

  3、远程录像监控

  为了对付劫机企图,科学家们还有其它招数。

  如欧洲科学家正在研发机载监控系统,这是根据欧盟委员会欧洲未来航空安全环境项目提出的设想。这套系统将在飞机机舱内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这一复杂的设备可能还将有能力识别可疑乘客的面部特征信息,并察觉旅客的异常动作和其它行为。

  4、闪光枪

  根据2002年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显示的那样,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给民航机组配备类似闪光弹的非致命性武器。它能发出强光造成瞬间致盲,却没有任何生命危险。这样的武器将使机组人员有能力在不伤及普通乘客的情况下反击并制服歹徒。

  5、超薄贴身盔甲

  最后,还可以给机组人员们的人身安全加上最后一道防线,给他们的身体加上盔甲。

  如密歇根大学的化学工程学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开发一种超薄纤维材料,将300层粘土矿物和高分子聚合材料合成在一起。

  与此同时,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将常规的棉花和超强硬度的碳纳米管材料结合了起来,制成一种具有超级强度,但却柔软舒适的贴身衣物制作材料。虽然薄薄一层,其强度却相当惊人,它甚至可以抵御子弹的射击。

  6. 导弹干扰装置

  然而一部分研究人员则坚持认为我们正在往错误的方向上走,他们指出我们为了预防9/11恐怖爆炸这类的袭击事件上投入了过量的时间和资源。他们认为未来的恐怖分子不太可能再次采用劫机撞击大楼的方案,因为这样做已经失去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并且,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智囊机构“全球安全”创建者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派克(John Pike)的话来说,现在如果再次发生劫机事件,机组和乘客极有可能将发起剧烈反击。

  如2001年12月,当理查德·里德(Richard Reid)试图劫持一架美国客机时,他遭到了机上乘客的猛烈回击,一阵“鞋子骤雨”几乎让他抬不起头来,最终乘客挫败了劫持者的阴谋;同样的,2009年,当尼日利亚恐怖分子乌马尔·法鲁克-阿布穆塔布(Umar Farouk Abdulmutallab)试图引爆一枚藏在他内衣里的炸弹时,乘客们的奋起反击挫败了他的可怕企图。

  派克说:“上一次恐怖分子劫机得手是在什么时候?就是在9/11。”他说:“从符合逻辑的角度来说,恐怖分子不会再次尝试此类花样,除非他认为自己有较大的把握成功。”派克同样对恐怖分子的炸弹武器不屑一顾。他说:“他们在也门的炸弹专家只会生产三种类型的炸弹,而这些炸弹中没有一种是非常有效的。”

  他最担心的,反而是来自地面的威胁。恐怖分子可能会在机场附近埋伏,并使用肩扛式导弹直接向客机发动袭击。他说恐怖分子们可容易就可以得到此类武器,这些武器在乌克兰和尼日利亚的市场上可以随意买到。恐怖分子们可能拥有数千具这样的发射器。而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由于利比亚陷入混乱的局面,现在这种武器正变得更加容易得到。

  根据2005年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恐怖分子已经成功地在亚洲、非洲和中美洲使用肩扛导弹对航班构成威胁。派克指出,让事情更加糟糕的是,由于美国机场通常非常繁忙,有时候在空中盘旋等候降落的航班“就像是排成队待宰的鸭子。”

  不过派克表示,现在应对这一情况的技术也已经在研发当中,包括一种使用红外辐射来干扰来袭导弹制导系统,使其偏离目标的装置。不过,每一套这样的装置价值数百万美元,每年还需要花费数十万美元进行维护,这使得单机维护的费用变得让飞机制造商和政府部门难以接受这些设备的大范围部署。

  而这种局面正是派克所担心的,“只消一次导弹袭击得手,就可以让全球的商业航班瘫痪上好几年。”他说:“如果你周一击落了一架班机,周二又击落了一架,为了进一步扰乱秩序,周三你还需要击落几架呢?答案是不需要击落任何一架,因为这时候已经没有人敢再乘坐飞机出行了。”(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尼日利亚北部卡诺州首府卡诺市一所大学29日发生爆炸和枪击,至少15人死亡,10多人受伤。

  校园多次爆炸

  卡诺市巴耶罗大学历史学讲师穆罕默德·苏莱曼说,校园上午9时30分左右发生爆炸,30多分钟内多次响起爆炸声,校园和周边地区有枪声。

  一些目击者说,袭击者以校园内两处基督教活动场所为目标,一处设在户外,一处设在教学楼内。

  军方发言人艾克迪希·艾维哈说,学校一间阶梯教室遭爆炸袭击,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学生当时正在参加宗教活动。

  法新社记者看见大约20具尸体,其中6具中弹,10多具放在路边。路透社以目击者和安全部门官员为消息源报道,至少15人死亡,10至15人受伤。

  袭击者随意开枪

  一些目击者说,袭击者当时乘一辆汽车和两辆摩托车。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目击者说:“他们(袭击者)首先袭击医学院外的一处露天场所,扔炸弹,开枪,不少人恐慌。袭击者随后追赶人群并射击。”另一名目击者说,现场一片混乱,他看见两人在校园随意开枪。

  卡诺州警察局局长易卜拉欣·艾德雷斯说,警方赶到现场时,袭击者乘车逃离学校,可能躲藏在周边区域。警方已经封锁学校周边,搜寻嫌疑人。 刘锴(新华社专稿)

  ■ 追凶

  凶手可能是“惯犯”

  目前,没有团体或个人宣布“认领”袭击。一些分析师说,凶手可能是“博科圣地”人员,这一宗教极端团体多次制造同类事件。

  “博科圣地”2004年成立,仿效阿富汗塔利班,主张在尼日利亚实行宗教法律,一些成员据信关联“基地”组织。依照美联社统计,“博科圣地”袭击活动今年年初以来致死超过450人。“博科圣地”今年1月在卡诺制造多起爆炸和枪击,致至少185人死亡。

  本月26日,尼日利亚主要报纸《这一天》位于首都阿布贾和南部城市卡杜纳的两处办公地点分别遭炸弹袭击,至少9人死亡。袭击据信关联“博科圣地”。美国和英国政府本月早些时候警告,“博科圣地”近期可能试图发动更多袭击。 刘锴(新华社专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4月26日电 据外电报道,阿富汗官员26日称,数十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在25日夜间袭击了东北部巴达赫尚(Badakhshan)省的警方哨所,打死4名警察,并活捉至少16人。

  该省副省长沙姆斯(Shamsul Rahman Shams)表示,事件发生在通往巴基斯坦的瓦尔达(Wardaj)行政区,激战还造成2名警察受伤,3人下落不明。

  他说:“大量塔利班武装分子发动了这次袭击。警方寡不敌众。”

  “16名警察被塔利班活捉后抓走,另有3人下落不明,但是我们不清楚他们遭遇了什么事情。”

  塔利班武装分子截获了两辆警车,夺取了大量弹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我其实不喜欢(《魔兽世界》)这类游戏,但如果你想作模拟训练,它们挺不错。那一年,我每天打游戏的时间可能有16个小时,挺长……我玩了一整年。玩游戏、睡觉,玩游戏、睡觉。 ——布雷维克

  挪威爆炸和枪击案凶手安德斯·布雷维克19日在法庭上说,他原策划3起爆炸,试图杀死于特岛上所有人,打算把一名前首相斩首。作案前,他借助电脑游戏“演练”。

  斩首受“基地”启发

  庭审19日进入第四天。布雷维克回答检方提问时说,他原打算制造3起爆炸,前两起目标分别是首都奥斯陆政府办公区和执政党工党总部,第三起目标可能为一家报社、议会大楼、奥斯陆市政府或王宫。布雷维克说,这些袭击后,如果没有落网,他将制造多起枪击。最终,他放弃制造多起爆炸的企图,原因是袭击第一处目标的“难度比想象中大得多”。

  “我的目标不是在于特岛上杀69人,”布雷维克说,“我的目标是杀掉(岛上)所有人。”挪威警方统计,岛上当时有569人。不少遇害者身中多弹。

  布雷维克的另一个目标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布雷维克告诉法庭,打算在岛上抓住布伦特兰、斩首,把整个过程录制下来,上传互联网。事实上,布雷维克到达于特岛前,布伦特兰已离开。布雷维克说,斩首是受“基地”组织启发。

  或在虚拟游戏中迷失

  布雷维克用“很多时间”玩射击游戏。2006年,他用一年时间玩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他并非喜欢游戏,而是为行凶和逃跑作演练。

  布雷维克估计,袭击政府建筑后,自己可能被警察包围,“毫发无损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到5%”。“我训练在那种情况下如何逃脱。这就是我所模拟的。”“军训”期间,他不见朋友。他用挪威神话中出现的物品和人物命名杀人凶器。

  奥斯陆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许兰德·埃里克森认为,这类游戏可能使布雷维克处于幻觉状态。埃里克森告诉路透社记者:“他到于特岛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觉得仍在玩游戏……没能很好地区分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和现实。”

  惠晓霜(新华社专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这张4月18日摄于洛杉矶的照片显示,美国报纸《洛杉矶时报》曝光美军士兵涉嫌侮辱阿富汗武装人员尸体的照片。新华社/美联   这张4月18日摄于洛杉矶的照片显示,美国报纸《洛杉矶时报》曝光美军士兵涉嫌侮辱阿富汗武装人员尸体的照片。新华社/美联

  据新华社电驻阿富汗美军再曝劣迹,一些士兵与阿富汗袭击者尸体合影取乐。向媒体提供照片的士兵说,部队军纪涣散,危及自身安全。

  辱尸庆祝胜利

  辱尸照片共18张,由美军第82空降师第四旅一名士兵提供给美国《洛杉矶时报》。这家报纸18日在网站上发布两张照片。

  辱尸事件共两次。2010年2月,第四旅一个排的士兵受命前往查布尔省一个阿富汗警察驻地,采集一名自杀式爆炸袭击者尸体的虹膜和指纹样本,以鉴定身份。

  一张照片显示,两名美军士兵与袭击者被炸断的双腿合影,戴着墨镜,冲着镜头咧嘴笑,其中一人把双手放在胸前,竖起大拇指。

  数月后,同一个排的士兵再次前往一个阿富汗警察驻地,采集3名袭击者的指纹。阿富汗警察告诉美军,3人安置路边炸弹时被炸死。

  任务完成后,美军士兵在尸体残骸旁摆姿势照相,做鬼脸或咧嘴笑。两名士兵握着一名袭击者的手,竖起他的中指。另一具残肢旁放着一张这个排的非正式标志,写着“僵尸猎人”。

  提供照片的士兵说,照片中所有美军都有战友遭路边炸弹或“人弹”炸死或炸伤,因而他们看见袭击者尸体时,有一种“胜利和满足感”,特别是得知3名袭击者被自己安放的炸弹炸死。

  “伙伴被路边炸弹炸死,他们感到沮丧、恼火,”这名士兵说,“所以,他们在搞某种庆贺。”

  军方启动调查

  这名士兵告诉《洛杉矶时报》记者,部队领导不力、军纪涣散,危及安全。他提供这些照片,在于唤起军方关注,堵住安全漏洞,确保两起美军基地遇袭事件不重演。

  2010年,第四旅508团1营两座营地遭遇自杀式爆炸袭击,总共6名美军士兵和4名阿富汗翻译丧生。辱尸照上的美军士兵正是隶属这个营。

  这家报纸向一些军方官员展示照片,对方要求不要公开其中任何一张。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回应辱尸照时说,“所有阿富汗人可能在心中控告他们(辱尸士兵)”,这一事件也许会“煽起暴力,导致不必要的伤亡。我们已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任何可能出现的后果,保护我们的士兵”。

  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当即作出反应,试图“灭火”。五角大楼说,帕内塔“强烈反对这些两年前的照片所展现的行为”,军方将追查。他同时对《洛杉矶时报》披露照片感到失望。

  美国陆军方面说,已启动犯罪调查,确认了照片中多数士兵的身份,将对他们采取“适当措施”。

  阿富汗总统府19日说,阿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侮辱塔利班武装人员遗体,认为这一行为“十分不人道和具有煽动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