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些已知鲶鱼种群具有毒性,其中一些毒性足以致人死亡。但对于有毒鲶鱼的普遍程度以及如何产生和释放毒素,科学家一直知之甚少。根据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产生和释放毒素这种能力在鲶鱼家族的普遍程度超过任何人的预计,已知鲶鱼种群中就有大约1500种具备这种能力。
整个过程中,杰里米·赖特共对158种鲶鱼的毒液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种群之间的已知关系,这位密歇根州大学研究生得出结论,至少有1250至1625种鲶鱼可能具有毒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因此感到恐怖,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北美地区的人来说。
赖特表示,北美有毒鲶鱼体内的毒液较为温和,中毒的人产生的痛苦与被蜜蜂蜇一下差不多。而包括受欢迎的扁头鲶在内的一些鲶鱼并不具有毒性。他说:“鲶鱼释放毒素是一种防御手段,而不是用于进攻。”
在感觉受到体型更大鱼类威胁时,鲶鱼会向外伸出身上的刺,加大身体宽度,使自己很难被捕食者吞掉。刺这种防御武器通常位于体侧。如果捕食者还是坚持一口咬下去,锋利的刺便会刺破它们的口腔。与此同时,受压的刺底部发生移动并撕裂附近毒腺上的皮。毒液随之喷出并进入捕食者口腔伤口处。
一些北美鲶鱼种群的毒液可能在它们幼年,也就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候进化成一种防御手段。赖特说:“随着身体越长越大,毒腺却变得越来越小。在一些成年后体重可达到60至80磅(约合27至36公斤)或者更大的鲶鱼身上,并没有发现任何毒腺存在证据。”(孝文)
智能手机找地雷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在世界各地有110多万种类型的地雷仍然隐埋在地下;而全球因地雷伤亡人数的85%是在阿富汗、安哥拉和柬埔寨。
扫雷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扫雷作业。他们用金属探测器全面扫过可能埋有地雷的地域。当在地面移动时,金属探测器不时发出响声,扫雷者可以根据提示音的模式辨认出地雷的形状和在地下的位置。不过,这位扫雷者必须训练有素、富有经验,还得有超凡的记忆能力。
拉希如·贾亚蒂拉克是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员,他与卡耐基—梅隆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开发一个称为“辅助地雷检测的模式增强工具”(PETALS)的应用程序,使用连接到金属探测器的智能手机帮助寻找地雷。
对应于金属探测器的每一声鸣响,系统会在智能手机的屏幕上显示一个红点,逐步组成详尽的图片,勾勒出地下有什么。哈佛校刊的新闻说,它将影像从扫雷者的头脑中解放出来,放到地图上,将地下埋雷的轮廓形象化。
拉希如说,在那些仍可找到许多地雷的地区,资源往往有限,PETALS系统需要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智能手机,安装在金属探测仪上。PETALS也不需要扫雷人员改变自己惯用的步骤和节奏,它只是增强了你的能力。“保持现有的设备,着眼于提高扫雷人员,这是改进排雷技术的新思考。”他说。
当然,新工具可以用来帮助培训扫雷新手。根据测试报告,使用可视化工具的扫雷新手的表现,比没使用该工具的高出80%。
科学家发现一种学名叫做“中沙锥”的鸟儿堪称动物世界中的长途飞行之王,能够一次性不间断地飞行数千公里,这是首次发现鸟儿具有如此强的长途飞行能力。
瑞典隆德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生物学通讯》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他们跟踪了一些在北欧和俄罗斯栖息,但迁徙到非洲过冬的“中沙锥”的飞行情况。
结果发现,这些鸟儿具备不间断超长距离飞行的能力,比如有一只“中沙锥”曾在48小时内飞行约4500公里路程,这种长距离飞行能力已经可以与一些飞机相比。
研究人员认为,“中沙锥”的长途飞行能力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备长途飞行能力的“中沙锥”,不仅能够躲避迁徙途中的天敌,也能减少因在陌生地区停留感染疾病的机会,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大增。久而久之,长途飞行能力成为“中沙锥”种群的普遍能力。
中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 (记者纪梦楠)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俄罗斯媒体日前透露,俄罗斯第四代军事指挥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列装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据了解,新系统整合了传统的授受指令、收集情报和检测发射准备等功能,并且能够保证自动切换重新定位目标。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发言人日前表示,战略导弹部队与军工企业共同协作完善这一新系统,现在已经完成了研制改进工作并开始将第四代指挥系统装备部队。邵永灵认为,这种新的指挥系统程序智能高效、抗干扰能力强。
邵永灵:俄罗斯给战略导弹部队换装的新作战指挥系统,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战斗指挥命令,它可以独立直接地传达到发射装置,也就是说最高指挥可以跟发射架直接联系,省略中间环节。
第二个是抗干扰的能力很强,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会对指挥控制系统构成影响,无法正常运作,新系统在这方面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它的每一套系统都有三套信号和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后备,就是说它其实有多个通道,不是单一的一个。
第三个是它可以自动切换执行任务,他把几个功能整合到一起,接受命令、搜集情报、监测发射准备等等,不同的任务之间自动去切换,不像过去一个系统会有若干个装置组成。
第四个就是可以重新定位目标,战时有的时候你要更换打击目标,这个是比较麻烦的,那么现在就具备了快速的重新定位目标能力。
“开工没有回头箭”,核导弹的发射一旦出现差错,轻则发生核事故,重则引发世界大战。邵永灵认为,俄罗斯不惜冒险前行是为让它的核力量有实战化的预警反击能力。
邵永灵:大家觉得它可能主要是一种威慑,因为核武器好像不太可能使用。即使是用于威慑,它也要求有实战化的能力,因为你没有实战化能力,就会影响到你的威慑效果。这样一个新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它具备的特点是相对于它过去的老系统而言的,老系统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因为它的通道比较单一,现在很多导弹是机动式的,你跟指挥所、指挥部之间的联系可能就麻烦一点。
新的系统就是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让俄罗斯的核力量有实战化能力。现在像美国、俄罗斯一直都是强调要预警反击,也就是说,你的核导弹还没打到我,但是你已经朝我打过来了,这种情况下我就要去反击你。所以,可以保证我有更多的核导弹打出去,而不是等我遭到了损失之后,我再去报复你,那么显然这个预警反击就需要快。对于这种情报、通信、指挥等,要求就非常高了,老系统很难完成预警反击的任务。
对此,有专家称这是俄罗斯恢复战略导弹大国雄风的一个有力步骤,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俄军的战略导弹外表光鲜,但指挥系统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邵永灵认为,俄罗斯新指挥系统的列装治标不治本。
邵永灵:你的核力量,你的整个作战能力,它是一个整体,但是你核力量的本身能力也很重要。从现在来看,俄罗斯核力量的衰落其实是一个整体的衰落,不是某个方面,它的指挥控制系统,计算机,通信能力等技术,长期以来就比美国落后,现在换装一个新系统可能会解决部分问题,但是真正想缩短和西方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差距,可能也不是那么容易。
另外,俄罗斯的核导弹数量,核导弹技术能力,这些方面其实也在下降,一个新的指挥控制系统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走下坡路的大趋势不会那么容易的就扭转。
座头鲸拥有着“超强导航能力”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4月22日消息,座头鲸每年洄游距离达上万英里,但从来不会迷路,而且路线几乎是直线行进的。科学家发现,座头鲸的这种超强“导航能力”可能利用了太阳,月亮及星星来为其导航。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坎特伯雷大学的专家指出,座头鲸可能结合太阳的位置,地球磁性和星图来导航。科学家曾在16只座头鲸身上安装跟踪设备,利用卫星技术跟踪其踪迹。这些座头鲸从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向北游动了数千公里,但科学家仍无法破解它们如此精确导航的秘密。座头鲸偏离洄游路线不会超过5度,在2003~2010年间跟踪的鲸鱼,尽管受到天气及洋流影响,但几乎维持着直线,偏离角度竟小于1度。
一直有观点认为很多动物在远距离迁移时利用地球磁场或太阳方位进行导航,但科学家表示这两种方法都无法解释座头鲸的导航能力,因为地球磁性变化太大,无法解释座头鲸的直线洄游,而在水里也无法找到太阳导航参考点,因此怀疑座头鲸采用组合导航的方式。
座头鲸夏季在极地水域捕食,冬季会迁移到热带海洋,在那里进行交配及分娩。座头鲸的游动速度相对较慢,具有精确的远距离导航能力。据了解,研究报告已经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生物学快报》中。
(KT)
北京时间4月21日消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依西恩·曼苏尔领导的工程师小组正在教电脑如何产生“悔意”,以提高它们的运行速度和预测能力。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相关程序,可要求电脑尝试做一些只会让它们遭受挫败的事情。通过了解希望的结果和无奈的现实之间的差异,电脑将学会“后悔”,进而想办法进行预防。
借助于这种能力,未来的电脑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将降低,进而提高效率。通过考虑所有可能的结果,电脑也可对未来进行预测,判断哪些事情最有可能发生。研究人员承认这种能力无法与科幻影片中呈现的人工智能相提并论。但在研制拥有人类情感的电脑道路上,他们已经迈出第一步。
这个电脑工程师小组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布拉瓦特尼克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曼苏尔领导。他开发的一种算法立基于机器学习能力,能够将电脑程序可能经历的憾事降至最低。这种算法将所处形势考虑在内,让电脑在运行过程中有效“学习”。曼苏尔指出,完成这项任务后,所获得的结果就好像你事先知道所有变量一样。
“后悔”程序可提高电脑工作效率,帮助谷歌等企业改善广告宣传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搜索巨头的工程师参与曼苏尔的研究。曼苏尔表示:“如果互联网服务器和路由器能够提前发现并评估所有相关变量,它们便可按照轻重缓急更有效地处理服务器资源请求、文件载入和网站访问。”
曼苏尔指出他的程序允许他们改变和影响电脑的实时决策。“它可以帮助电脑更快速地处理所有信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估,例如在线拍卖网站是否会出现竞价大战?媒体网站是否会突然出现流量高峰?在线销售的产品是否赢得消费者?”
科幻作品长久以来便预测称,电脑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感知人类的情感。《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类人机器人Data被植入一个“情感芯片”,使其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当然了,曼苏尔等人的研究成果也有黑暗的一面,出现类似《终结者》那样的灾难。在《终结者》系列中,电脑的人工智能达到一定程度后获得自我意识,企图消灭人类。(秋凌)
“有盐吗?”“没有了。”“什么时候进货?”“不知道。”
这样的对话今天在武汉大小超市高频率地发生着。
在中百仓储超市梨园店,四层标注“武汉食盐专营柜”的架子空空如也。孙婆婆10时30分接到女儿嘱咐买盐的电话,马上出门,但还是晚了一步,走了3个超市都没有买到盐:“牛奶没有我可以不喝,但盐是每个人都要吃的啊!”
该店负责人介绍说,上午发生抢购后,他们调集了10吨盐,还是被抢购完了。该负责人看到有顾客一下买了18包盐,他上前问原因。顾客回答说:“不知道,别人买我也买。”
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杨奶奶很庆幸自己抢购了5公斤食盐。而她的快人一步得益于在深圳工作的侄女一大早打来的提醒电话。
问及从何处获得抢购消息,有的人是从网上获知,有的是偶尔听到别人议论得知。而最快、最“有效”的传播渠道则是亲戚、朋友、同学间的人际传播。在各大超市,通过电话汇报“盐情”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媒体工作的余先生得知抢购消息后,很理性地给湖北省浠水老家打电话,叫家里人不要听信谣言。但令他惊讶的是,不上网、没有手机的老母亲早已获得信息,已经从镇上成功“抢购”了一箱食盐。
下午15时,湖北省商务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今日上午10时,全省部分市州出现食用盐脱销现象,少数门店出现断货。而据湖北省商务厅调查,目前湖北省有约万吨的充足食用盐库存。按全省月均消费2.1万吨计算,可以确保维持两个月以上供应。同时,湖北省是全国井矿盐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食用盐年生产能力114.5万吨,月生产能力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