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戴维·古滕费尔德 DAVID GUTTENFELDER
撰文:露西尔 · 克拉夫特 LUCILLE CRAFT
翻译:陈昊
放眼望去,浪江町似乎一切正常,这或许是此地最令人心痛的一点。蓝绿色的草地茂盛生长,缓缓流动的高濑川和请户川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理发店、火车站和煎肉餐厅都似乎随时准备接待来客。与北部海岸浩劫后的满目疮痍相比,这里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在宫城县和岩手县,冲到岸边的钟表上的时间停止在下午3 :15,正是海啸吞噬座座城镇的时刻;而在浪江町,钟表的指针仍在滴答走动。
政府把距福岛第一核电站20公里内的区域划为禁入区,有两市、五町和两村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位于该区内,浪江町便是其中之一。如同其他位于核辐射隔离区内的地方一样,浪江町从本质上来说已不复存在,其2.1万居民中的7500个已经流落至日本各地,还有1.35万个住在福岛地区临时搭建的住所里。这场自切尔诺贝利以来世界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导致7万人流离失所,沦为“核难民”,浪江町的民众们也难逃此厄运。
浪江町真正意义上的灭亡在3月11日地震来袭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已经开始。
浪江町形状似领结,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向西北方向延伸。民众们从电视上和当地官员口中得知有关核泄漏事故的消息后,纷纷开车逃往领结中部的高地。向山区逃命是日本人在数百年来与海啸斗争的经验中养成的求生本能,但这次,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十分不合时宜。逃难的人们一头扎进携带着放射性碎片的烟云,他们在缺乏食物供给的情况下住在拥挤的避难棚中,直到3月15日,又一场爆炸发生后,他们被迫向更西面的二本松市逃去。
日本大众杂志《文艺春秋》7月刊把浪江町形容为“遭遗忘的城镇”,因为这里的人们一直没有接到官方要求撤离的指示,即便是1号和3号机组氢气泄漏引起的爆炸把有毒颗粒喷洒到福岛各地时,浪江町也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居民们偶尔会套上白色防护服和口罩,由大巴车运回禁区抢救出一些贵重物品,同时查看一下自己的房子。旅程很短暂——通常只有两三个小时,为的是将暴露在核辐射中的时间缩到最短。今年7月26日,当清水顺子和清水谕吉回到家中时,却只是不知所措地在宽敞的房间里缓慢踱步。清水夫妇与儿子一家住在一起,还有个两岁大的孙子。
62岁的谕吉一面望着自己心爱的花园(如今已是杂草丛生),一面给窗户贴上封条。59岁的顺子拂去佛龛上的灰尘,收拾起几样允许带出禁区的小东西:照片、中草药和女儿的和服。她把祖先的牌位留下没有带走。“再也没有别人能保卫我们的家了。”她说。
浪江町政府流亡至二本松市的临时办公场所,官员们仍在颁发出生证明、记录渐行渐远的居民们的行踪,并向专家咨询有关放射性铯的信息——正是这种元素导致浪江町222平方公里的土地无法居住。
薄暮的柔光为闹市区街景染上温暖色泽之时,海上吹来的微风翻动我们身上让人透不过气来的防护服。就在这短短的一刻内,我们得以忘却就在沿着6号公路向前几公里的地方,盖革计数器探测出的辐射强度已达正常水平的600倍。清水谕吉原先在这里种稻并从事建筑行业,如今只能哀伤地环视自己心爱却已了无生气的家园:“在这里生活真的就那么不安全吗?”
相关阅读
在日本,最初有能力豢养锦鲤的,多是王公贵胄,他们拥有占地广阔的园林和鱼池,长到一米左右的巨大锦鲤仍可在池中恣意遨游,再加上日本对鲤鱼雄健躯干所体现出来的力量感推崇备至,锦鲤才得以维持原初的纺锤形体态和巨大的体型,进而保持了为玩家所着迷的活泼个性和雍容游姿。
如此看来,无论体型还是花纹,锦鲤最终出落成什么样貌完全取决于人类的审美,每一条锦鲤都是为着人的需要才存在的。如今它们受人追捧,身价过万,似乎也是应得的回报了。
为了得到理想中的锦鲤,人类对锦鲤的遴选相当严格,最苛刻的是“五选”原则:一选,在20万条鱼苗中剩2万条;二选,剩2000 ;三选,剩500 ;四选,剩100 ;五选,只剩20条。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锦鲤的花纹和颜色都有很大变化,有的三个月大时看着不错,长到一岁时突然在不恰当的地方生出几片鱼鳞,观赏价值因此骤减。
在“五选”的过程中,落败者随淘汰随卖,一选时经常碰到一胎产出二三十万条锦鲤中没几条令人满意的状况,这些被淘汰的鱼苗由于过小,大多被剁为鱼食,或者倒入下水道,“胜者昌,败者寇”,虽是同胞生,境遇却有霄壤之别。遴选到最后阶段,每个养殖者都会特别谨慎,为了挑出最好的鱼,他们会拿着尺子和放大镜挑选,每条都得看上几分钟。
撰文:张凌健
我和锦鲤是相熟的。名字中的“鲤”提醒我,它与我儿时常常吞入腹中的灰黑色游物,应是同一种淡水鱼,用妈妈的话说,这种河鱼虽廉价却非常有营养,“对脑子发育很有帮助”。
我和锦鲤又是陌生的。它褪去了灰袍,换披如锦似缎的华丽外衣,身价动辄上万,甚或数十万,在观赏鱼界有“观赏鱼之王”的美誉,拥趸遍及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南非、新加坡、以色列、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同样是纺锤体身形,仅颜色、花纹、体量发生变化,锦鲤便成功地从“食用鱼”跃出龙门,跨界进入“观赏鱼”,身价倍增,摇身蜕变为万众追捧的“美人儿”。鲤鱼,生来是平等的,但不同的际遇,让一部分鲤经过再造有了另一番生命轨迹。
1800年的一个严冬,日本新泻地区的一位农民在饲养食用鲤鱼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背部泛蓝、腹部染赤的突变个体。他将这些外貌特异但似乎又颇具观赏价值的“花鲤鱼”挑出来,进行杂交繁育,于是更多的“花鲤鱼”出现了。这种“花鲤鱼”因为形态美丽,被日本人奉为“神鱼”,在1830年,日本已有高价买卖的记录。新泻地区的农民们因此大规模养殖“花鲤鱼”,并有意识地进行人工选择,剔除不讨喜的个体,为那些惹人爱怜的鱼儿获得更多的繁育机会。1867年,“花鲤鱼”有了新的名字——“锦鲤”,今天市场上称之为“浅黄锦鲤”。在日语中,“锦鲤”与“喜爱”为同音异形字,由此也可看出“花鲤鱼”当时在日本受宠爱的程度。这是锦鲤起源的一种说法,还有人认为是1983年,日本从中国引入江西的红鲤、浙江杭州的金鲤,再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才培育出锦鲤。30年来,锦鲤以其雄健的身躯、绚丽的色彩、华丽的斑纹、潇洒的泳姿、温顺的习性,赢得了“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等美称。
如今,通过杂交培育,锦鲤已经发育出13大类的126个品种:在颜色上,锦鲤有单色、双色及多色之分;花纹上,有大块斑纹、小块点染和花纹堆叠之别;鳞片上,可分为正常鳞片的日系鲤和少鳞乃至无鳞的德系鲤……为了达到观赏的需要,人们几乎是用数学方法,将锦鲤以不同颜色、不同花纹、不同鳞片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排列组合,把可接受的形貌一网打尽,并逐一反映在某个具体的品种上。
比如丹顶锦鲤,全身纯白,只有头部顶着一块圆形绯盘(红斑),看似天然,实则人工选择的产物。倘若它不是像极了太阳旗,倘若不是由日本人选育,恐怕它早就在一次次遴选中被淘汰掉了。
中新网10月5日电 综合报道,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鹿野道彦4日表示,日本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继续开展南极海域的捕鲸项目,并称,为防止活动分子的阻挠,此次行动将采取更为严格的安保措施。
近年来,日本捕鲸船和反捕鲸团体“海洋守护者协会”之间冲突不断。最近的一次捕鲸行动就因为双方在公海上的多次对峙而被迫中止。此前,许多人认为日本今年将不会继续进行捕鲸活动。
然而,鹿野道彦4日表示,今年的捕鲸将照常进行,并且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保护捕鲸船只的安全。预计捕鲸行动将在12月开始。
商业捕鲸自1986年起已被禁止。而日本称其在南极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行动是科研捕鲸。国际社会允许以研究为目的的少量捕鲸行为。日本政府称其捕鲸项目能为国际社会提供鲸鱼数量的资料,以便作为修改商业捕鲸禁令的参考。日本希望通过科学调查完全取消捕鲸禁令。
而反对者称日本的科研捕鲸仅仅是为维持其国内日渐萎缩的捕鲸产业而打的幌子。“海洋守护者协会”多次尝试阻挠日本的捕鲸行动,并表示也将努力阻止今年的捕鲸行为。
去年,一艘“海洋守护者协会”的船只在与一艘日本捕鲸船相撞后沉没,船长被捕,并被带往日本接受审判。
新西兰外长麦卡利5日发表声明,强烈批评日本政府将继续在南极海域的科研捕鲸行为,称其“完全没有尊重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国民表现出来的强烈担忧。”麦卡利指出,日方以科研为目的在南极海域捕鲸“非常可疑”。另一方面,针对“海洋守护者协会”表示此次也将继续干扰一事,麦卡利警告称应避免相互危害人身安全的行为。
澳大利亚政府也已发表声明,批评日本继续科研捕鲸的方针。
动画中场景
现实中无人岛屿
现实中无人岛屿
科学网(kexue.com)讯 许多人喜欢看宫崎骏的动漫作品,想必都知道一部经典的动画片《天宫之城》,而所有人都梦想这可以生活在那样的无忧无虑的世界。而现在,这么一座无人岛屿就被发现了,在日本和歌山县一座无人岛友岛上,这里因为酷似宫崎骏经典动画天空之城中的场景,意外成为宫崎骏粉丝的朝圣之地。
长期无人居住的小岛呈现出美丽的景色,植被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惬意"的生活,长时间形成了这样的景观。据了解,友岛位于日本和歌山县西侧的无人岛,为当地濑户内海国立公园的一部份。很早以前这里就成了军事重地,日本军在此建立炮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友岛一直被当作军事要塞,禁止民众入岛,甚至没有出现在地图上,非常神秘。
友岛在战后被纳入濑户内海国家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岛上的军事设施保存状况良好,炮台还成为许多电影和杂志取景的地点。宫崎骏迷将友岛列为酷似天空之城的实景之一。
喜欢动漫的人不难发现,日本动画流行将实景作为剧中故事情节,也因此造就许多动画观光景点。不过这座小岛与《天宫之城》有没有关系还不得而知,至少没有得到作者宫崎骏的肯定。唯一经由宫崎骏承认的地点,是英国威尔斯的大矿坑地区。
《天空之城》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于1986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天空之城》的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都是由宫崎骏来担任,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宫崎骏的理念。出现在《天空之城》中的空中城堡拉普达(Laputa)一般被认为是来自于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知名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飞岛国。
无人岛是许多追求自然人士的向往,而目前拥有无人岛追多的国家当属马尔代夫。马尔代夫群岛由26组珊瑚环礁和近1190座岛屿构成,堪称印度洋岛国的“海报男孩”。这些珊瑚环礁通常被分割为5至10座有人岛和20至60座无人岛。这种独特的地理学特征赋予企业家开发马尔代夫群岛旅游资源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荒岛上建造度假胜地,吸引外国游客临时居住,让他们好好过一把鲁宾逊漂流记的瘾儿。
(科学网kexue.com 瑞恩)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氧化铁化合物制成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吸光率是以往硅酮制太阳能电池的100多倍。
据冈山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池田直介绍,除可见光外,这种太阳能电池还能够吸收以往太阳能电池无法利用的红外线发电。因为能够产生热量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因此各种发热设施都可能成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来源,而且在雨天和夜间也能发电。
制造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氧化铁化合物呈粉末状,可以薄薄地涂抹在作为媒介的金属上,因此新型电池形状更加多样,而不仅是平板状。
池田直说,争取2013年让这种新型电池达到实用水平,并把制作电池的成本降至每千瓦1000日元(约13美元)。(蓝建中)
北京时间9月22日消息,8月,美国发生一场地震并导致一座核电站关闭。一个月后,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学家成功测试了一个地震预警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在探测到断层断裂产生的第一个能量脉冲时发出早期预警。
这个地震预警系统由加州大学研发,目前还没有推向公众或者企业。也就是说,在发生地震时,只有一组科学家能够接到警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预警系统将投入使用,为美国公众提供预警服务。8月,弗吉尼亚州路易莎县发生5.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距离震中10英里(约合16公里)的一座核电站关闭,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类似的地震探测系统已经在日本、墨西哥、台湾和土耳其出现。在3月11日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时,日本的预警系统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由于这一系统,东京居民在高层建筑开始摇晃前10到30秒收到警告。借助于早期预警系统,大约有12辆列车立即刹车,避免灾难发生。美国采用的一种预警系统允许空中交通管制员及时终止飞机的起降。
9月1日,加州发生4.2级地震,加州大学地震学家伊丽莎白-科克兰利用这个机会测试预警系统。她说:“如果不是得知发生地震,我会认为是一辆从附近经过的卡车。”早期预警系统的支持者表示,由于很难预测地震,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让居民和商业部门在地面晃动前做好准备。即使能够争取短短5秒钟也是非常宝贵的。
加州大学项目参与者理查德-艾伦表示:“你一定希望在墙壁倒塌前钻到坚固的桌子底下。我们不希望人们慌忙跑出建筑。”早期预警系统能够感知到断层断裂后产生的第一个能量脉冲,根据有限的信息评估地震强度。由于地震波的移动速度存在差异,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部署在地下的传感器网络可以探测到快速移动但破坏性较小的P地震波,P波之后是破坏性较大的S波,警报将在S波到达前发出。
预警系统能够争取到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具体取决于与震中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远,时间越长。项目负责人道格-加文表示,如果预警系统取得成功,列车可以及时刹车,飞机会被及时禁飞,发电厂可以做好准备,学生也会被撤离到安全地带。预警在地震源头无法发挥作用,因为震动几乎立即扩散。
在1995年6.9级神户地震之后,日本开始投入巨大努力,研发公共预警系统。具体研发工作开始于2000年。在投入5亿美元和历时7年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早期地震预警网络。除了日本外,墨西哥、台湾和土耳其同样部署预警系统,但先进程度远不及日本。
3月,日本地震预警系统接受“实战考验”,当时的大地震袭击日本东北部地区并引发海啸。在传感器首次探测到地震发生迹象后8秒钟,日本政府通过电视、电台和手机向公众发出警告。数百万人收到警告,争取到5到40秒时间,具体取决于他们与震中之间的距离。东京距离震中大约230英里(约合370公里),在收到警告大约10到30秒后,东京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摇晃。十几辆列车及时刹车,避免灾难发生。在地震后一周举行的众议院附属委员会听证会上,美国地质勘探局负责人玛西娅-麦克努特对议员表示,日本的预警系统挽救了数千人的生命。(秋凌)
相关阅读
被命名"掌声"的蓝色玫瑰
科学网(kexue.com)讯 玫瑰总是呈现红色或白色,然而在美国市场,红白玫瑰可能就要变成陪衬了,因为蓝色的玫瑰在这个秋天终于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了,并将逐渐登陆各国。今年的11月初就会陆续登陆各地区指定的花店。
蓝色玫瑰被命名为"掌声",蓝色的玫瑰的是利用基因改造合成染料而研发的,而且它有可能会变色为紫色,它是近些年来科学发现的最接近蓝色玫瑰的。
此前,蓝色玫瑰一旦遇到其他颜色总是会变成白色,这是因为大自然中无法产生蓝色色素,所以市面上存在的所谓"蓝色妖姬"的玫瑰都是一些月季经过染色加工而成的。然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日本Suntory Ltd公司终于在2009年取得了突破。此后,在日本便开始出售蓝色玫瑰,每支的价格在15-20英镑,它们有非常特殊严格的场合要求。
在日本研发出来之前蓝色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蓝色玫瑰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确实,在一些文化中,花朵象征着不可能,它们也可以经常代表帝王的尊严与荣耀。
蓝色玫瑰在各类文化中也经常被提到,Rudyard Kipling就曾写诗赞颂,在日本漫画里也是重要元素。(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9月17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日本科学家研发充电公路,如果他们的梦想成真,未来的电动汽车将由充电公路充电。随着这项技术的投入使用,电动汽车将从此与笨重的电池说“再见”。电池不仅增加了汽车重量,提高燃耗,同时还需要经常充电。
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打造充电公路的想法。此前的尝试将充电线圈植入公路,形成电磁场,电磁场通过与一个线圈发生反应,为汽车充电。日本爱知县长久手丰田中心研发实验室的花泽正纮(Masahiro Hanazawa)表示:“由于线圈必须面对面排列以达到较高的能效,这项技术可以用于为停车场的汽车充电,但永远无法为行驶中的汽车进行高效充电。”
目前,花泽正纮和爱知县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大平村上(Takashi Ohira)正在研发一个系统,能够通过轮胎之间的钢带和公路上的金属板传输电量。花泽正纮说:“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利用一对轮胎输电,轮胎始终与路面接触。”
为了测试电量在穿过轮胎橡胶时的损失程度,花泽正纮和大平村上进行了一项实验室实验。实验中,他们将金属板放在地板上和轮胎内。大平村上说:“电路中的能量损失不到20%。”在5月于京都举行的无线供电国际学会微波研讨会上,研究小组公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平村上表示,借助于足够的电量,这一系统能够为典型乘用车供电。目前,研究小组正在研制一个小规模原型,验证这一充电系统的有效性。他承认这项技术的能量损失远远高于普通电池。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电气工程师约翰-伯伊斯指出,如果采用这一系统,公路金属板的电压需要达到5万伏,才能满足汽车的充电需要,这一电压与泰瑟枪需要的电压相同。他说:“你绝对不愿意开车行驶在这样的公路上。”此外,在满足所需能量水平情况下,电路板将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导致严重的射频干扰,可能让所有电气系统陷入混乱之中。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丹尼尔-弗里德曼表示:“对现有公路进行改造和安装必要的基础设施费用极高。”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在主要高速路上采用金属板,其他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仍旧使用电池。(孝文)
洋流示意图
日本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青山道夫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14日公布了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铯137在太平洋的流向预测图。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4日于札幌市举行的日本地球化学学会上,日本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青山道夫等和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小组预测称,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流入大海的放射性铯137在随日本暖流向东扩散后,将会沿顺时针方向在北太平洋中循环,20至30年后回到日本沿岸。
此外,估计直接排入海内的铯137到5月底为止有3500太贝克(TBq),而排入大气中后又落入海中的铯137则有10000太贝克,总量为13500太贝克。研究小组通过海水中检测出来的浓度等数据计算了铯137流出量,结果是东电公布数据的3倍以上。这大约是过去的核试验残留在北太平洋的放射性物质的百分之十几。
青山以核试验后检测出的放射性物质的数据等为基础,分析了本次事故中流出的铯137在海中的扩散情况。从福岛县附近海到北太平洋,铯137将在较浅的、水深200米不到的海水中向东扩散。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西南方向,铯137会在400米深的海水中流动。部分会在菲律宾附近海域随日本暖流北上、回到日本沿岸。
经过菲律宾附近海域后,部分铯137会通过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洋,40年后到达大西洋,另一部分则会沿赤道向东,在太平洋东端越过赤道后,在赤道以南地区向西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