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 据日本共同社3月14日消息,日本宫崎县警方14日在牡鹿半岛发现了约1000具遇难者遗体。至此,日本特大地震中遇难的人数已超过4500人。目前灾区紧缺饮水、食物、汽油等物资,共约45万人在学校等临时安置所避难,但收容能力已接近上限。

  另据宫城县政府透露,截至14日南三陆町等地也找到了约1000具遇难者遗体。

  福岛县政府确认14日上午11点许太平洋沿岸发生浪高3米的海啸,自卫队也确认岩手县大船渡沿岸发生5米的潮位变动。沿岸地方政府呼吁民众到高处避难,但截止中午12点没有发生海啸。气象厅表示没有引发新海啸的诱因。

  据宫城县政府发布消息称,海上自卫队护卫舰在石卷近海营救了28人。各地方政府无法取得联系的居民多达数万人,目前正加紧确认他们的安危。

(编辑:SN012)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 (记者 谭利娅) 报道,据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刘迪自前方传回的消息,日本3月11日发生的9.0级地震目前已导致东北地区的宫城县约1万人死亡,这个数字已经得到确认。由于还有超万人下落不明,因此,此次日本地震导致的最终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数万人。

  据介绍,目前东京首都圈一都三县的电车都非常拥挤。由于日本政府推行的限电措施,很多交通机构都减少了运行的线路。有很多人因为交通堵塞已无法上班。

(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3月1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NHK电视台画面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前(下)后(上)对比图。   3月1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NHK电视台画面显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前(下)后(上)对比图。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方面14日表示,当天爆炸发生后,有7人失踪,3人受伤。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14日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电视画面显示,现场冒出白烟。

  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随后在记者会上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氢气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大量飞散的可能性较低”。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当天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氢气爆炸使反应堆容器受损的可能性较低。

  不过,该部门呼吁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20公里以内的居民躲入屋中。

(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国际在线专稿:据俄罗斯新闻网3月13日报道,当地时间3月13日,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建议俄罗斯政府同日本进行会谈,号召日本国民移居至俄罗斯。

  日里诺夫斯基称:“日本是一个处于危险中的岛屿。”“如果勤劳的日本人民加入我们,对俄罗斯也是十分有益的。”

  据悉,2月下旬,日里诺夫斯基还曾经邀请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移居莫斯科。他在给卡扎菲的信中写道:“来莫斯科吧,我邀请你来此长期定居。”(林静)

(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核心提示:为何日本人有独特的生死观?可能跟日本的自然灾害多有关,地震、海啸、台风等发生频率高,日常生活就处在“危机”中。另一方面,生死皆坦然是日本人固有的信念,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樱花飘落一样灿烂地死去是日本人追求的境界。

首先要从日本影片说起。譬如日本影片《入殓师》,说的是一个大提琴手因乐队解散,不得不回乡下找工作,意外地接受了“入殓师”的挑战。电影通过表现人类共通的感情——夫妻爱,父子、母子爱,还有友情,细腻地展示了日本的独特文化,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影片以“死”贯穿始终,突出了生与死的尊严,凸现了日本人的价值观。或许,唯有日本人,才能够拍出《入殓师》这样的电影;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把死描绘得如此美丽。

无独有偶,获得日本文学大奖直木奖的天童荒太的小说《哀悼者》,也是以“死”为主题的作品。主人公通过访问逝去者生前生活的场所,从而了解他人的人生。这部小说去年11月出版以来发行量一直位居日本图书排行榜榜首。小说作者称是受到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影响,为如此之多无辜的人被夺去生命而哀痛,感受生命的尊贵而决意描述逝者的人生。这部小说和电影《入殓师》的共同之处在于:真挚地面对死者。《入殓师》的编剧小山薰堂谈到写剧本的感想时说,体验生活时有入殓师告诉他一句印象至深的话:死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平等。如果不能直面死的话,那么也不可能平等对待生者。

淡然面对生死,是多数日本人的人生信念。如果有人初次到日本,会惊讶于日本人能够很好地与逝者“相处”——一些日本人的房子与墓地靠得那么近,推窗就可见一排排的墓碑,似乎那也是居所的一部分。日本的墓碑小巧玲珑,墓地与人居住的空间一样拥挤,但井然有序,墓碑前的花瓶里插着白色、黄色菊花,迎风微微飘摇,竟为墓地增添了几分雅致。“死”还能造就风景,当有人在交通事故或者事件中遇难,总有许多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把鲜花供奉在出事地点。

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还有,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日本人,面对电视镜头,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冷静而淡然地说:感谢营救人员作出的努力,感谢这么多人的关心。近年来,男高音歌手秋川雅史演唱的那首《化作千风》在日本也引发热潮,这首歌曲的本意是表达对死者的思念,但抚慰了生者的灵魂,并传递出生者与死者间的奇妙联系。“千年之风”就代表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寄托。歌中唱道: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我并没有睡在那儿,而是化作千年之风……

为何日本人有独特的生死观?可能跟日本的自然灾害多有关,地震、海啸、台风等发生频率高,日常生活就处在“危机”中。另一方面,生死皆坦然是日本人固有的信念,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樱花飘落一样灿烂地死去是日本人追求的境界。

了解日本人的生死观,说不定是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一个途径。一直以来引发中日争端的靖国神社问题,固然是不同的历史观在碰撞,其中日本人别样的生死观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他们认为,人死了罪也就没有了,他们相信“死成神”,“死者皆成佛”,对逝者就不问其生前的利害与怨恨。而这一点与中国人不同。

当然,电影《入殓师》的涵义是广泛的,它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呼吁人们重视老龄社会,因为现在日本社会对老人越来越淡漠。年长的观众看了影片尤其能够得到共鸣,他们的心灵离“死”更近些。

在这金融危机时代,别看日本政局一团糟,老百姓还是平静过日子,隐忍、节俭,并冷静地思考生死,进而珍惜生命,这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入殓师》的日文官方博客上,曾有位孕妇写下了这样的感想:我和未出生的小孩一起看《入殓师》,我希望他(她)从小就明白生和死是同样的尊贵,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一位即将当母亲的人,迫不及待地要向小孩灌输生死观,这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渔轮的残骸散落在海岸之上。

在岩手县大船渡市,一位老妇人坐在废墟中。

一位女灾民无助地望着四周的残垣断壁。

这是3月12日在茨城县拍摄的在地震中损毁的汽车。

这是3月11日海啸涌入日本海岸时的情景。

樱花含泪,富士黯然。地震、海啸,当这两个令人类闻之色变的天灾重叠在一起时,大自然才真正地显现出它罕见的狰狞。日本史上最大规模的强震以及其引发的特大海啸,将日本东北三县多个地区变成了一片废墟。

截至目前为止,至少已有2100人不幸身亡,还有整整数万人下落不明。四处散落的残垣断壁,无辜人们的哭泣呼号,救援人员的奋不顾身……这一切,都谱写着一出强震之后的悲歌。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本气象厅透露,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北京时间11日下午1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7.9级特大地震。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也已向俄罗斯及马里亚纳群岛发布了海啸警报。美国地质勘探局11日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修正为里氏8.8级。

经历了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之后,当下中国人对地震的态度并没有改变多少。网上对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没有表现出人的基本情感,更谈不上所谓的“人文关怀精神”。

还没有更多信息表现出日本此次地震中人员和财产的受灾情况,中国人在互联网上表现出的态度先是互问是否有震感,之后更多的则是调侃和与己无关式的漠然。

刚刚过去的新西兰大地震中,十几名中国人罹难并没有引起国内舆论的重视,大量信息集中在对新西兰地震后当局如何反应的报道中,湮没了十几名中国留学生逝去的信息。尽管中国派出了人道主义救援队到达了新西兰地震现场进行救援,却无法表达出一个大国应该的文化胸怀。

悲天悯人,感同身受。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并不缺乏对人类的关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在云贵川,西藏以及内蒙等地的原住民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界中万物的敬畏,一草一木栖神明的文化理念和人的日常生活共存。

无数人在汶川地震后高呼“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时候,精神的力量被瞬间放大到原子爆炸的当量,如果人们有足够的力量敬畏自然,日常生活中将地震、火灾等天灾人祸的防范作为日常修习的项目,汶川及周边震区逝者的数目不会以近十万计。

在地震面前,中国人当以日本为师并不夸张。岛国多震,民众对地震的了解以及防护既是敬畏自然又有科学指引,每遇地震都会有效自保,做到最小程度的伤亡。独特的日本地震文化中,日本民众既不会在日常疏于对天灾的防范,也不会在地震来临时惶恐不安。

不可否认,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彼此间的民间文化中有无法遮盖的愤青情绪,但在自然的力量面前,对生命的平等和尊重是不能以国家和政治作为衡量标准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没有学会对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生命的尊重,也不可能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

3月11日,媒体报道说:“从云南省盈江县政府获悉,截止目前该县境内10日中午发生的5.8级地震,已造成25人死亡,近30万民众受灾”,死亡的25人与汶川近十万的逝者一样应该得到国人的悲悯,但5.8级的地震轻易就被日本的8.8级地震的信息所覆盖了。

人们的记忆淡忘得太快了!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精致的日式美食

金碧辉煌的金阁寺

 享受日式宴席,要像古人一样席地而坐。

庭院式的室外温泉

兔年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们的心都被中国这个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拨动着,就在这个时刻我们来到了日本。也许因为带着这样的心情,在繁华的都市和现代化社会之中,我们常常遇到另一个日本一个传统的日本。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发现:可以欣赏一份独具特色的文化,偶尔还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中华文化千百年前的影子。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据共同社和路透社最新报道称,福岛核电站或发生第三次爆炸,辐射或将达100公里。综合外国媒体报道,受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2日被检测出“堆芯熔毁”(meltdown)现象,其中1号机组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更是严重超标。据日本广播协会介绍,“堆芯熔毁”是指核反应堆失去冷却水后,燃料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去除,高温会令燃料棒熔化,这是核电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态。日本至今已疏散约59万民众。东京电力公司社长(总经理)清水正孝13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最主要原因是海啸超出了设想的水平,设备因遭海啸破坏而丧失功能。

  日本政府正在紧急疏散福岛第一和第二两大核电站周边的21余万居民,截至目前已发现大约190人遭受核辐射污染。

  核电站冷却系统在地震后失灵,核电站内随后检测到的核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弗,相当于人体每年可承受的最大核辐射量。

  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中包括铯和碘。含有铯的芯块熔化温度大约为2800摄氏度。一些专家认为,检测到铯意味着核反应堆正承受高温,核燃料可能开始熔解。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3日说,正通过灌注海水、排气降压等措施,为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降温,不排除3号机组像1号机组一样发生爆炸,但即便发生爆炸,对周边居民健康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初步确定此次核泄漏事故为4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

  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运营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3日早晨通报政府,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出现“紧急状态”,但公司已经采取排气减压、灌注淡水等措施处理。枝野幸男13日下午在电视新闻发布会上说:“3号机组存在发生爆炸可能,就像1号机组的情况。”

  1号机组所在建筑12日爆炸,墙体和屋顶损毁。按日本政府和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说法,受损建筑物并不是反应堆唯一保护体,装燃料棒的金属容器未受严重损害,爆炸由容器内冒出的气体转为氢气后与外部氧气混合所致。

  枝野幸男说,3号机组聚集大量氢气,爆炸风险增大。但他说,即便发生爆炸,3号机组也可以像1号机组那样抵御住爆炸,不会发生核熔毁。这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中出现故障的第6个机组。东京电力公司先前通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第二核电站的1号、2号和4号机组出现故障。

  福岛、女川核电站

  紧急状态!

  12日早些时候,福岛第一核电站入口处附近放射性物质浓度是正常水平的70倍,1号机组中央控制室放射性物质浓度达到正常水平的1000倍。东京电力指出,当天下午3时29分,在1号机组附近检测到放射物剂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弗,已超出500微西弗/小时的污染物标准值一倍多。

  有日本核问题专家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当天短时间内产生的核辐射量,已经相当于日本一年遭受的剂量。负责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工作的东京电力公司当地时间13日上午11时,向日本政府做出紧急通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进入“紧急状态”。

  东京电力公司称,到当地时间13日上午8时20

  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辐射量数值已经超过了可控范围,达到了882。而日本的法律规定,一般人一年的核辐射量不能超过1000。报道说,这是地震发生以来,日本的核电站第一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日本政府正在紧急疏散核电站周边的20余万居民。但是,截至13日上午为止,只有5万人得以转移。

  路透社援引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消息,日本宣布因女川核电站危机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日本东北电力公司13日表示,日本世纪强震的重灾区宫城县女川市核电站发生异常,测量到的放射性物质辐射量是正常标准的400倍。11日下午初期报道称,女川市的核电站在地震发生后已自动停止运行。

  20万人,方圆20公里

  大撤离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初步确定此次核泄漏事故为4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日本官员表示,这个等级有可能会随着事态的发展而调整。目前,国际核事故按严重程度分为零至7级。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级低于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和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被定为5级,当时由于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定为最高级7级。

  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

  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显著不同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有15厘米厚的不锈钢护罩保护,爆炸发生后的视频画面显示,1号机组的混凝土保护体顶部和墙体消失,但反应堆不锈钢护罩没有受到破坏。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并没有安放在密闭容器内。此外,法国核安全局12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爆炸是“化学因素”引起,非核爆炸,因此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不可同日而语。目前,日本政府已把福岛第一核电站人员疏散范围由原来的方圆10公里上调至方圆20公里。

  一些专家称:

  “切尔诺贝利”不会重现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2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当天下午的爆炸损毁了核反应堆所处的混凝土建筑物,但核反应堆本身没有爆炸。一些专家说,这次核电站爆炸事故不会重蹈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覆辙。

  枝野幸男在紧急新闻发布会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当地时间15时36分(北京时间14时36分)爆炸,建筑物顶部和墙体损毁。受损建筑物并不是保护反应堆的唯一保护体。枝野幸男得到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确认,直接保护反应堆的金属防护罩没有在爆炸中遭受严重损害。

  他说,由于冷却剂水位下降,金属容器内部产生氢气,溢出至金属容器和混凝土保护壳之间的空间,与氧气混合后发生爆炸。枝野幸男说,与爆炸前相比,一号反应堆所承受压力已下降。日本消防厅13日说,在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10公里内的一家医院已确认15人受核污染。其中一些人核电站爆炸前在一所学校的露天操场长时间等待救援。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否认核辐射会立即威胁附近居民健康,称风会把放射性物质刮向太平洋。

  □最新消息

  联合国:已疏散59万人

  据法新社报道,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13日称,日本11日发生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后,至今已疏散约59万民众。

  人道事务协调厅在关于救援行动的最新报告中称,“约有38万民众从受到地震与海啸影响的地区疏散,他们正在2050个疏散中心栖身。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消息,当局已经撤出了居住在福岛核电站周围20公里的21万民众。”

  □本报连线

  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被记者厉声追问

  鞠躬谢罪

  日本地震救援工作正进入关键期,同时日本在地震中受损的核电站也进入“紧急时期”,华西都市报连线凤凰网前方记者,了解最新现场消息。

  华西都市报:关于核电站有没有更多的消息?

  凤凰网前方记者:在昨日上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藤本孝等六名高层人员鞠躬谢罪。当时有记者厉声逼问:“三号机组会不会核心溶解?!”藤本孝回答:“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回答让日本媒体相当不满,记者再次大声质询:“把话说清楚了!到底会不会!”“别含混言辞!”最后在没有具体情况说明的情况下,藤本孝回答:“情况是严峻的”。

  华西都市报:严峻到什么程度?

  凤凰网前方记者: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出,自卫队队员正在对受到核辐射人员进行清洁工作。受到核辐射人员全部被安排在帐篷内,身穿防护服戴有防护面具的日本自卫队防化部队则在帐篷外对被核辐射污染市民的衣物进行清除辐射污染作业。

  昨日下午,福岛县双叶厚生医院确诊有19名医护人员被核辐射!他们昨晚接收了90名大多从养老院转送来的市民,在做检查时,发现他们都遭了核辐射,医护人员立即帮助大家脱去附着了放射物质的外衣并进行紧急去污处理,但正因此,他们自己也经由患者身上的放射物质遭受了核辐射。

  此外,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昨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报告了三号机组排气前和排气后对周边环境中放射浓度的测定数据,并说“目前浓度在可控的安全的范围内”。但枝野承认:“三号机组反应堆释放出的气体中含有微量放射物质,目前正从排气塔上的排气口排出。”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

  核泄漏未影响台湾

  台湾原子能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谢得志13日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12日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台湾未受到影响。

  谢得志表示,由于福岛境内风向是由西向东吹往太平洋方向,而不是吹往台湾方向,因此台湾不会受到放射性物质影响。

  全台30个辐射监测中心的数据目前都正常。据悉,台湾当局将继续加强环境辐射侦测,严密监控环境辐射变化情形,确保民众安全。

  网友表露担忧

  一些网友幸运地与亲友重新建立联系,但也有人还在焦急地等待亲人的音信。

  “海啸过后,我一直没有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上,”东京索菲亚大学的一名女学生留言道,“我急需消息。”

  除充当“寻人中介”,互联网还成为一些网民表达忧虑的重要渠道。

  1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的消息传出后,一些民众表达对核泄漏的担忧。

  “经过令人沮丧的一夜,我早上8点回家,”东京一名23岁女性白领在一家社交网站上说,“现在又出现核泄漏,我们可能已经暴露在核辐射环境中。”

  “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明天是否还能活着,”她说。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中国日报》

  □名词“堆芯熔毁”

  “堆芯熔毁”是指流经核反应堆的冷却水大量泄漏,核裂变产生的巨大热量无法去除,致使核燃料所在的反应堆堆芯最终熔化的现象。为了避免“堆芯熔毁”,核反应堆里的水必须保持在相应的水平上,以便能够持续地对核燃料进行冷却。比如1979年发生在美国的三里岛事故,核反应堆里的冷却水最终丧失殆尽,从而酿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周围的严重后果。

  □关注

  辽宁三地未发现核辐射异常

  记者从辽宁省环保厅下设的核安全局了解到,在日本地震引发核电厂事故后,辽宁丹东、大连和沈阳3个辐射监测自动站开始24小时连续监测,截至13日10时,辽宁3地自动监测数据尚未见异常。

  辽宁省核安全局局长高魁告诉记者,3月12日,辽宁省核安全局分3个监测组,在丹东、大连和沈阳环保部门配合下开展取样监测分析,从监测结果看,目前数据正常,辽宁尚未受到影响。目前辽宁省核安全局仍全力开展监测工作,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遇难和失踪者已过2000

  日本气象厅3月13日上午宣布,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震级由里氏8.8级修订为9.0级。气象厅还宣布,13日起3天内发生7级左右余震的概率为70%。自11日地震发生以来,每天发生5级以上的余震约150次。气象厅13日下午宣布解除所有地区的海啸警报。

  截至13日记者发稿时,日本警方公布遇难和失踪者已超过2000人。重灾区宫城县警方表示,县内死者可能超过万人。据多方统计,因地震房屋倒塌、海啸等灾害从宫城、岩手等6个县疏散的人数已超过35万。眼下灾区最缺少的是饮用水、食品和毛毯等生活必需品。东京一些超市还出现了抢购蔬菜和食品的现象。

  防卫大臣北泽俊美13日透露,已接到菅直人首相的命令,要求自卫队参与救灾人数增至10万。

  核泄漏事故初定为4级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13日上午向政府通报称,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发生“紧急事态”,反应堆丧失冷却功能。当天上午3号机组周围的核辐射量每小时超出污染标准值500微西弗,并一度升至1204微西弗,快到14时时检测出1557.5微西弗的高辐射量,之后又有所下降。

  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3日下午在记者会上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的建筑内可能已充满了氢气,有可能发生爆炸。他同时强调:“不会导致堆芯熔化。即使发生爆炸,也不会对周边民众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日本政府初步确定此次核泄漏事故为4级,即造成“局部性危害”。

  福岛县政府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19名从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内撤离人员遭到核辐射。目前已确认有22人遭到了核辐射。据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估计,约有160人可能遭到了核辐射。

  日本经济财政大臣海江田万里13日表示,在东京电力公司与东北电力公司电网覆盖范围内“为防止发生突然的大规模停电,可能在各地区实施计划性(轮流)停电”。

  13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专题会商分析认为,未来三天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日本东部的北太平洋区域扩散,对中国无影响。

  暂未收到我公民伤亡报告

  当地时间13日12时2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日外务省副大臣伴野丰和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前往迎接。伴野丰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迅速到达表示欢迎。程永华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到来,是中日友好的证明。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尹光辉说,救援队将竭尽全力,发挥专业化水平展开营救。

  据悉,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于当晚抵达地震重灾区岩手县大船渡市,在该市一所中学的操场上扎营露宿,14日一早将投入救援行动。

  地震发生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分别向宫城县、茨城县派出工作组,驻新潟总领馆和驻札幌总领馆分别向福岛县、岩手县派出工作组。中国使领馆工作组在灾区走访、慰问和救护受灾地区中国公民,同时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了解中国公民受灾情况,并请日方协助确保受灾地区中国公民的安全。至今日本政府尚未公布在日外国人受灾情况。截至13日下午,中国驻日使馆没有收到在日中国公民伤亡的报告,使馆通过网页和电话确认平安的在日中国公民5500多人,收到求助信息 4400多件。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32 页,共 4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