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位于 加利福尼亚的圣西蒙海滩 已经容纳了15000头海象。

整个海滩已无落脚之处。

拥挤的海滩导致海象脾气暴躁,经常发生冲突。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每年的5、6月份都是海象脱皮的季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便出现了这样一片壮观的景象,15000头海象拥挤在一个小小的海滩上。

  圣西蒙海滩位于加利福尼亚,这里已经拥挤的无落脚之地。小海滩容纳了15000头大海象,这些海象每年会在海洋中游荡10个月,脱皮季节时就会回到这片海滩。一些冲浪团体近期都远离了这片海滩,因为海滩上堆满了海象脱掉的毛皮,他们只好等到海象脱掉毛皮返回深海之后再光顾此处。

  这一惊人的现象标志着附近海洋生物保护工作的胜利,上个世纪由于猎人的捕杀,附近海域的海象数量急剧下降,直至1990年,海象数量降到了24头。(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家园因全球变暖冰崩瓦解 数万海象南迁上演惨剧

  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挪威海象 庞然大物表情可爱

  北极地区海冰融化 使阿拉斯加大批海象上岸(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月17日电(记者黄堃)小小细菌能造成大面积感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会“集团作战”。英国一项新研究说,细菌之间能够“互通声气”,等到细菌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集体释放毒素,从而更有效地造成感染。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干扰这个过程也许可带来新的抗菌疗法。

  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利用绿脓杆菌进行了实验,这是一种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研究人员通过控制培养环境,培养出一些含个体细菌数量不等的菌群,结果发现,细菌在群体大小不等的时候释放毒素的行为并不一样。

  研究人员斯蒂芬·迪格尔说,这些细菌采取了一种“集团作战”策略,即在菌群中细菌数量较少的时候,它们并不释放毒素;而当细菌数量达到临界点,它们就开始集体释放毒素,这样可帮助它们攻克一些比较“难对付”的免疫防御机制。

  对于个体细菌如何判断群体数量是否达到临界点,研究人员认为,个体细菌之间也存在交流沟通的机制,它们可能会发出一些特殊分子作为信号,彼此能够探测到其他细菌的存在并估计群体数量的多少。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如果能像现代战争中的“信息战”一样,干扰细菌之间的通信机制,让它们无法判断群体数量的多少,就可以减少菌群释放毒素和造成感染的能力。研究人员将据此开发新的抗菌疗法。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研究人员9日报告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北太平洋海域的塑料垃圾密度在过去近40年增长了百倍,这将威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说,北太平洋海域每平方公里塑料垃圾的数量如今已达1.3万块,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相比增加了百倍,“如此大的增幅令人非常惊讶”。他们指出,大量细小的塑料垃圾随环流系统在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汇集,以塑料垃圾为主要成分的“太平洋大垃圾带”面积如今已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相当。

  研究人员说,在阳光和海浪冲击下,塑料垃圾会逐渐分解成直径不足5厘米的碎片,但始终不会沉至海底,这些垃圾为海洋昆虫—海黾提供了栖息地。他们发现,在塑料垃圾愈多的海域,海黾数量也更多。他们警告说,如果塑料垃圾密度持续扩大,海黾数量也会持续增加,浮游生物或鱼卵将进一步减少,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

  海黾捕食浮游生物和鱼卵,本身则是海鸟、海龟及鱼类的食物。它们在海面度过一生,产卵时需要坚固的表面,先前只会在浮木、浮石及贝壳表面产卵。

  相关研究报告当天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生物学通讯》上。研究人员还指出,大量塑料垃圾也会导致海鸟和海洋生物吞食而中毒,同样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他们估计,北太平洋的鱼群每年吃下的塑料在1.2吨至2.4吨之间。

  相关阅读

  日强烈地震引发后续效应 太平洋惊现庞大垃圾带

  英男子自家花园堆积巨大垃圾山 从太空竟可看到

  NASA清除太空垃圾再出新招 气流脉冲令其焚烧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马尼拉5月8日电(记者 谭卫兵)菲律宾独立研究机构社会气象站8日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菲律宾忍饥挨饿的家庭数量再创新高,达到480万个,占比23.8%。

  这项3月10日至13日的调查结果显示,这480万个户家庭在此前3个月里有过忍饥挨饿的经历,所占比例高于2011年12月的22.5%和2008年12月的23.7%,饥饿家庭数量比去年底增加30万个。

  菲政府官员认为,饥饿家庭数量再创新高的原因是前一段时间菲律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其中包括去年12月袭击菲南部和中部地区的热带风暴“天鹰”。

  菲社会气象站说,饥饿家庭中忍受轻度和严重饥饿家庭的数量都有所增多。轻度饥饿是指有过一次或几次饥饿的经历,严重饥饿是指经常吃不饱。

  菲社会气象站上周发布的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5%的菲律宾家庭,即1100万个家庭认为自己贫穷,创2010年6月底以来新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每年,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都会出现大量火烈鸟集结的壮观景象,数量排在全球前列每年,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都会出现大量火烈鸟集结的壮观景象,数量排在全球前列
几百万火烈鸟前往这里繁殖,将博格里亚湖变成一片粉红色的海洋几百万火烈鸟前往这里繁殖,将博格里亚湖变成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博格里亚湖比较浅同时阳光明媚,孕育出大量藻类,成为最吸引火烈鸟的一个所在博格里亚湖比较浅同时阳光明媚,孕育出大量藻类,成为最吸引火烈鸟的一个所在
52岁的摄影师史蒂文-加维将这一壮观的景象永远定格在镜头中52岁的摄影师史蒂文-加维将这一壮观的景象永远定格在镜头中
几只火烈鸟正在飞往有着“火烈鸟城”的博格里亚湖保护区几只火烈鸟正在飞往有着“火烈鸟城”的博格里亚湖保护区
这只火烈鸟即将在博格里亚湖降落,加入巨大的鸟群这只火烈鸟即将在博格里亚湖降落,加入巨大的鸟群
几只火烈鸟在岸边徘徊几只火烈鸟在岸边徘徊

  北京时间5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52岁的苏格兰摄影师史蒂文-加维捕捉下百万火烈鸟集结在一起的壮观景象。每年的这个季节,数量惊人的火烈鸟都会飞到博格里亚湖,形成罕见的自然奇观。亲眼目睹到这壮观的景象时,加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博格里亚湖国家公园的火烈鸟数量排在全球前列,也因此获得“火烈鸟城”的称号。每年的这个时候,有多达200万只火烈鸟飞到这里繁殖,形成世界上最令人惊异的自然奇观之一。博格里亚湖比较浅同时阳光明媚,孕育出大量藻类,成为最吸引火烈鸟的一个所在。它们的到来将博格里亚湖变成一片美丽的粉色海洋。

  加维家住苏格兰丹弗姆林。他说:“我与妻子和女儿到肯尼亚度假。我们已经决定了,下一次还来博格里亚湖。在此之前,我们就来过这里,但并没有看到如此惊人的景象。这一次,我们终于如愿以偿。抵达博格里亚湖时,我们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博格里亚湖的湖水呈生动的绿色,数量惊人的粉红色火烈鸟在湖中聚集,那种景象让人永生难忘。”

  加维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火烈鸟的数量在150万到200万之间,博格里亚湖的环境很好,因此吸引了如此多的火烈鸟。虽然博格里亚湖中并没有鱼,但我还是问到一股淡淡的好像鱼一样的气味。由于数量惊人,耳朵来传来的火烈鸟叫声非常吵杂,但那也是一种非同一般的体验。不过,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叫声,而是火烈鸟的粉红色与湖水的绿色勾勒出的视觉奇观。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完全被惊呆了。架好相机拍摄时,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周边聚集着200万只火烈鸟。能够目睹这种自然奇观是我们此次非洲之行的最大收获。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国外媒体报道,爬行动物出现已经有大约3亿年了,地球史上我们曾见过相当数量的巨型动物。也就是说,只有少数起源于爬行动物黄金时代的庞然大物现在仍然存在。下面是地球上最大的五种爬行动物。

咸水鳄
咸水鳄
咸水鳄
咸水鳄

  1. 咸水鳄(种类:鳄目动物)

  咸水鳄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体长超过6米。这些食肉巨兽能够咬碎牛的颅骨,而且轻轻松松就能吃掉一个人。澳大利亚鳄鱼数量最多的区域被清晰标出,这样人们就能避开鳄鱼经常出没的地方,以防变成鳄鱼的美餐。咸水鳄的分布范围从东南亚到澳大利亚。正如它们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样,它们甚至能够生活在海洋里,并曾到达遥远的日本海。鳄鱼的历史甚至比恐龙更加久远,因此咸水鳄会让我们对它的巨型史前祖先的太平盛世有一些了解。

棱皮海龟
棱皮海龟
棱皮海龟
棱皮海龟

  2. 棱皮海龟(种类:龟鳖目)

  棱皮海龟的体长最长可以超过2米,鳍状肢展开体宽近3米,由于没有坚硬的骨质外壳,它们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龟类。它们的像皮革一样的脊状壳能够迅速生长出来,因此它们也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龟,同时也是最大的一种龟。在海洋里长途航行和下潜到1200米深的海洋深处时,快速的生产力和大量脂肪组织为其保暖。棱皮海龟的饮食主要是水母,它们的种群数量对水母的数量起到控制作用。然而不幸的是,它们经常误把塑料袋当成水母,很多棱皮龟因吃下塑料袋而丧生。马来西亚、泰国和加勒比部分地区食用棱皮龟卵。这对这种海龟也会产生致命影响。棱皮龟信托基金会是一个致力于保护这种易受攻击的爬行动物的组织。

网纹蟒
网纹蟒
网纹蟒
网纹蟒

  3. 网纹蟒(种类:有鳞目)

  你知不知道巨蟒是个游泳行家,它们能在海里自由航行,因此让它们的身影得以遍布印澳群岛的不同岛屿?然而,网纹蟒除了能在水中生活以外,它们还是攻击性很强的大蟒,它们通过缠绕令猎物窒息死亡,然后把它们整个吞下。网纹蟒可靠的最长记录是6.95米,比咸水鳄稍长一些,不过二者的体重都差不多。

  有人声称绿森蚺甚至更大,这导致网纹蟒举世无双的长度遭到质疑。有关蛇的传说和影片确实让它变成一种非常可怕的食肉动物。有人发现体长6.6米的水蟒,只比网纹蟒短了一点点。尽管故事里的水蟒让我们不寒而栗,但是网纹蟒可能比它更可怕,有记录显示网纹蟒会杀死并吞吃人类。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4. 科莫多巨蜥(种类:有鳞目)

  从学术上来说,蜥蜴和蛇属于同一种类,但是大部分蜥蜴都有腿,而蛇没有,因此我们提供了4条腿的有鳞目。科莫多巨蜥这种蜥蜴之王是致命猎手,体长可达3米。这些坏男孩喜欢在下午捕猎,利用尖锐的爪子、强壮的尾巴和满嘴有毒的致命细菌伏击猎物。术语“dragon”显然用在这些凶残可怕的巨型怪兽身上在适合不过。

  虽然科莫多巨蜥显然不会喷火,但是它们的唾液含有有毒细菌,而且这些细菌的生长速度异常迅速。被科莫多巨蜥咬一口,这些细菌就会导致脓血症和致命感染。与神话传说中它们不会受到自己喷出的火影响一样,科莫多巨蜥不会因它们自己的有毒分泌物而感染。科学家迄今还未发现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因此他们还需要进行实地研究。

斑点楔齿晰
斑点楔齿晰

  5. 斑点楔齿晰(种类:喙头目)

  北方斑点楔齿晰可能在其他获胜的庞然大物面前算是个小个子,但是作为唯一幸存的喙头目成员,它是世界上现有最大的斑点楔齿晰。虽然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近亲是蜥蜴和蛇,但是斑点楔齿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中生代,那时它从与它截然不同的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像蜥蜴,但是斑点楔齿晰实际上拥有与两栖动物非常类似的腿和大脑。它们的每只眼睛都有三个眼睑,它们头顶上的第三“顶”眼,可能是用来探知昼夜更替的。它们的脊椎骨与鱼类的类似,它们的肋骨更像鸟类。它们的多刺的尾巴和背板与鳄鱼更像,而不是蜥蜴。这种动物是当代爬行动物界里的一个怪物,它们只生活在新西兰的海上小岛上。

  虽然澳大利亚咸水鳄现在的数量很大,但是很多其他爬行动物因受到栖息地减少和捕猎的威胁,需要加大保护力度。要想了解爬行动物的保护情况和数量多少的信息,可以查看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公布的数据。(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推测进入星际空间支持生命的地球喷射物数量惊人科学家推测进入星际空间支持生命的地球喷射物数量惊人

  北京时间4月13日消息,大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是10公里、质量超过1万亿吨的小行星撞上地球。现在我们知道,这次撞击事件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包括超级海啸、超热灰烬引发的全球性野火,当然还有陆生动物的大消亡。但是近几年天体生物学家开始研究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后果:这次事件把几十亿吨支持生命的岩石和水喷射到太空里。据一些科学家估计,这次喷入太空的物质的质量与那颗小行星的质量不相上下。令他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所有这些物质最终的归宿?

  现在日本京都产业大学的原纱彻也(Tetsuya Hara)及其同事给出了答案。这些人表示,从地球上抛出的数量惊人的物质不仅降落到月球和火星上,而且有可能被抛到了更远处。他们还推测了这些物质降落的似乎可供生命生存的其他地方有多少,它们包括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土星的卫星土卫二和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类地系外行星。他们得出的结果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首先,他们通过推算认为,落到木卫二上的喷射物几乎与落到月球上的一样多:一些推测结果是10^8块地球岩石。这是因为木星周围巨大的引力场会吸引岩石,当被捕获的岩石围绕这颗行星运行时,它们又会被木星的卫星清理干净。然而最令人吃惊的可能就是穿越星际空间的物质的数量。去年我们查看的计算结果显示,进入星际空间的地球喷射物数量比其他所有行星的总和更多。

  原纱彻也及其同事进一步估算了会有多少地球喷射物降落到Gliese 581上,这是一颗距离地球大约20光年的红矮星,据悉有一颗位于可居带边缘的超级地球正在绕其运行。他们表示,大约有1千块地球岩石进行了前往Gliese 581的旅行,它们用了大约100万年抵达目的地。当然,没人清楚微生物是否能在这种长途旅行中幸存下来,或者是在前往木卫二和土卫二的更短距离的旅行中存活下来。但是原纱彻也及其同事表示,如果微生物能在此类星际旅行中幸存下来,它们至少将会在位于可居带里的一颗超级地球上繁衍生息。

  这引出了另一个有趣问题:支持生命的地球喷射物多久能够传遍整个银河系?原纱彻也及其同事通过计算得出,这些物质需要大约10^12年才能传遍银河那么大的一片宇宙空间。但是由于我们的星系只有10^10岁,因此一次喷射事件还无法传遍整个星系。然而他们表示,如果生命在已有10^10 岁的星系里的25个不停地点进化,从这些地方飞出的喷射物现在应该已经充满整个银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推论。原纱彻也及其同事称,如果这种设想确实发生了,“那么我们太阳系里至少会有一处被起源于外太阳系的微生物造访过”。(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死亡怪圈:一些动物会陷入这样无止境的盲目转圈之中,直至死亡死亡怪圈:一些动物会陷入这样无止境的盲目转圈之中,直至死亡
军蚁会按照其他同伴留下的信息素辨识方位,然而如果它们的群体中有足够数量的军蚁跟丢了气味,那么它们便只能紧紧跟随前一只蚂蚁向前行走,于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形成了  军蚁会按照其他同伴留下的信息素辨识方位,然而如果它们的群体中有足够数量的军蚁跟丢了气味,那么它们便只能紧紧跟随前一只蚂蚁向前行走,于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形成了
尽管有些残忍,但是你只要将它们放进一个封闭的空间,如一个花盆里,就可以让它们形成一个死亡怪圈  尽管有些残忍,但是你只要将它们放进一个封闭的空间,如一个花盆里,就可以让它们形成一个死亡怪圈

  北京时间3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多数蚂蚁会依靠视觉辨识方向,但是一些军蚁却完全没有视力。它们有时会迷失方向感并陷入永无止境的转圈之中,直到因为筋疲力尽而亡。这是自然界中一种最奇特的现象之一。

  军蚁会按照其他同伴留下的信息素辨识方位,然而如果它们的群体中有足够数量的军蚁跟丢了气味,那么它们便只能紧紧跟随前一只蚂蚁向前行走,于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形成了。一旦这样的绕圈行为形成之后就很难破除,因为它们缺乏视力,于是它们只能不断地原地转圈直到活活累死。

  人们可以很轻易地人为地让这些军蚁陷入这种“死亡怪圈”,当然对于这些蚂蚁而言,我们这样做是很残忍的。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将它们引入一个封闭的空间,比如一个花盆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死亡怪圈”直径达1200英尺(约合366米),其中的每一只蚂蚁走完一圈需要两个半小时。

  然而,尽管如此,在它们没有陷入死亡怪圈的时间里,这种军蚁是动物世界中最具杀伤性的物种之一。这种蚂蚁一般生活于南美洲,它们会群体猎食,每次有超过20万只蚂蚁共同行动,每天可以杀死超过10万只其它生物。它们几乎会吃掉沿途发现的一切食物,其它动物几乎完全无法抵挡它们的攻击,因为它们的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家西恩·布兰迪(Sean Brady)在研究南美洲的蚂蚁时描述了这种动物奇特的行进行为:它们在丛林中行进时可以保持绝对的安静。他说,不过你可以从其它动物的反应上来发现蚁群的接近。他说:“其它昆虫会惊慌失措,当它们试图逃离时就会发出声响。而一些鸟也会跟随蚁群行进,以便找机会吃一些蚁群吃剩下的残羹冷炙。当蚁群靠近,你会听到很多昆虫发出的声音,你会发现很多昆虫和其它动物四散奔逃。因为它们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21日报道,美国保健机构斯克利普斯健康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发作是可以预测的。这些研究人员指出,在心脏病发作前,患者动脉中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会大量增加。这也就是说,医生可以根据这一理论,预知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时间。

  研究表明,在心脏病发作前数周,患者体内的循环内皮细胞很有可能会因为动脉破裂而被释放出来,导致血液中的该细胞数量骤增。随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具有警告性的现象将被医生察觉出来。目前,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指出,能够预知心脏病发作时间被誉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也使医生能够对急诊室中病患的病情予以判断。

  在这项研究中,斯克利普斯健康机构的专家对50名心脏病人进行检测后发现,他们体内每毫升血液中含有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平均为12到51个,而正常人的含量大约是2到5个。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之一拉加夫·格拉普蒂博士说:“在急诊室中,这是判断病人是否马上或在未来两周内爆发心脏病的理想测量标准……目前,我们只能检测病人现在或以前是否经历过心脏病发作。因此,加上一些其他的检测数据,这种方法有望在未来一两年中投入商业使用。”

  不过,斯克利普斯健康机构的这项研究引起一些英国专家的争议。这些专家指出,之前已经有多项欧洲研究得出了预知心脏病发作时间的方法,他们认为这些方法更为可靠。此外,他们还对美国最新研究结果的功效提出质疑。

  伦敦大学学院心脏病专家约翰·马丁教授说:“我对任何在心脏病发作前进行抽血化验的预测方法深表质疑。同这项研究结果相比,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聚集会导致心脏病发作这一说法的论据更有说服力,也是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原理之上的。”

  相关阅读

  科学详解熬夜对身体危害 心脏病等各种疾病隐患

  美医生用离心泵取代心脏 患者变无心人依旧生存

  伟哥除带激情也可治病 助心脏恢复治疗心力衰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1月11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说,银河系中行星的数量远远超过之前的想象。这增加了其中至少有一颗可能包含生命的可能性。
不久前,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十几颗外行星,然后增加到几百颗。目前的数量为700颗。
但英国《自然》周刊发表的这项新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在银河系中行星数量超过恒星的证据。
巴黎天体物理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报告的两作者之一丹尼尔·库巴斯说:“我们过去认为地球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目前看起来,实际上有数十亿颗质量和地球类似的行星在银河系中围绕恒星运行。”
在过去20年搜寻那些太遥远、太黯淡而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外行星有两种主要方法。一种是测量某颗行星对寄主星的万有引力影响;另一种是观察恒星的亮度,因为当某颗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在这颗恒星前面经过时,恒星的亮度会稍微变暗。
这两种方法都更适合发现体积大、离恒星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行星。这留下了大量“盲点”。
库巴斯及其同事阿诺·卡桑领导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使用一种名为“万有引力显微透镜”的方法。这种方法观察寄主星的万有引力场和行星本身如何联合起来发挥像透镜一样的作用,增强背景中另一颗恒星的亮度。
如果发挥透镜作用的恒星有一颗行星,那么这颗行星看起来将使背景恒星的亮度稍有增加。与其他方法相比,显微透镜方法的一个优势是,能够发现大小与我们的地球类似而且离它们炙热的恒星较远的较小行星。
这项研究针对与恒星相距7500万至15亿公里、质量至少是地球5倍的行星。这个距离在太阳系中相当于从金星到土星的距离。经过6年,研究小组用设在南半球———从澳大利亚、南非到智利———的环球望远镜网络观测了数百万颗恒星。
卡桑对记者说,除了发现3颗新的外行星,他们还算出,银河系中的每颗恒星平均有1.6颗行星。不知道其他星系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
卡桑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数据显示,在我们的星系中行星比恒星更普遍。行星是普遍现象而非例外。我们还发现,较轻的行星要比较重的行星更普遍。”
在所研究的恒星中,有1/6具有一颗质量与木星类似的行星,一半的恒星具有质量接近海王星的行星,近2/3具有所谓的“超级地球”,即质量是地球10倍之多的行星。(来源:新华网)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