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新华网联合国3月2日电(记者危玮 顾震球)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对记者说,联合国最近称白俄罗斯向科特迪瓦运送3架攻击直升机的说法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他对此表示遗憾并致歉。

  勒罗伊说,这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他对“这一不实消息给白俄罗斯带来的损失表示遗憾并致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月27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称3架攻击直升机正从白俄罗斯运往科特迪瓦,供支持科前总统巴博的安全部队使用。其中一架直升机已于当晚降落在阿比让机场,其余两架直升机将于2月28日到达。潘基文指责这“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对科特迪瓦武器禁运的制裁措施。

  勒罗伊说,潘基文发表的声明基于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行动团(联科团)的一份书面报告。勒罗伊承认这一说法并不属实,没有直升机降落。他说,有关白俄罗斯向科特迪瓦运送攻击直升机的消息最初来源于监督制裁实施的一个独立专家小组,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源”。目前联科团正在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白俄罗斯已重申该国“全面遵守”对科特迪瓦的武器禁运措施。

  科特迪瓦去年11月举行大选后,巴博和反对派领导人、前总理瓦塔拉都宣布自己获胜,并于12月4日分别宣誓就任总统,科陷入“一国两主”的政治僵局,此后暴力事件频发,科局势日益紧张。目前,联合国、非盟、欧盟等国际组织均表示承认瓦塔拉当选总统,但巴博拒绝下台。

(编辑:SN02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资料图: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资料图: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中新网2月25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军队高级将领25日称,俄方可能派遣一至两艘法国制造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前往太平洋海域,以保卫与日本存在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

  俄军参谋总长尼古拉·马卡洛夫对媒体表示,我们不排除向太平洋舰队增派一至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以应对包括南千岛群岛在内的诸多安全问题。

  1月25日,法国与俄罗斯两国政府在法西部港口城市圣纳泽尔签署协定,决定合作为俄建造四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其中在法俄两地各建造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排水量达2.1万吨,长约200米,同时具备远程兵力投放及两栖作战指挥功能,相当于一艘直升机母舰,可搭载直升机、水陆两栖装甲车、坦克等重型装备以及900名士兵。

  过去几周,俄日两国就争议岛屿问题的外交争端日趋升级。在日本重申对“北方四岛”拥有主权之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将加强岛上的军事防御力量。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蛇颈龙化石中发现大量鲨鱼牙齿或曾遭鲨群围攻
蛇颈龙化石中发现大量鲨鱼牙齿或曾遭鲨群围攻(图片提供:Kenshu Shimada)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芝加哥德保罗大学古生物学家Kenshu Shimada进行的一项新的化石分析显示,一群古鲨鱼曾在8500万年前围攻一头体型巨大的“海怪”。所谓的“海怪”是指一种史前爬行动物,被称之为蛇颈龙。

  据悉,用于此次分析的蛇颈龙骨骼化石是1968年在日本发现的。由于缺少可供比较的化石样本以及其它资料,科学家直到最近才对外公布有关这些骨骼化石的正式描述。德保罗大学古生物学家Kenshu Shimada回忆说:“在日本,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一些鲨鱼牙齿嵌入这只蛇颈龙的骨骼。根据公布的描述,大量鲨鱼牙齿残留在蛇颈龙化石中,数量超过80颗。”

  看过描述之后,Kenshu Shimada希望能够对鲨鱼牙齿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基于自己的发现,他推测当时至少有7头鲨鱼围攻这只蛇颈龙。在确认攻击蛇颈龙的鲨鱼种类时,Kenshu Shimada一下子陷入震惊之中——围攻蛇颈龙的居然是身长9英尺(约合3米)并且已经灭绝的古鲨鱼Cretalamna appendiculata。

  相比之下,遭围攻的蛇颈龙身长大约在23英尺(约合7米)左右,满嘴都是锋利的牙齿同时长有肌肉发达并且类似桨的肢体。撕咬猎物的时候,鲨鱼通常会在猎物体内留下很多牙齿。一生当中,鲨鱼的牙齿会不断脱落并重新长出。

  Kenshu Shimada及其同事发现,从蛇颈龙骨骼化石中取出的牙齿来自同一种鲨鱼,只是大小形状各异。德国斯图加特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尤尔根·克里维特表示,这说明多代鲨鱼曾撕咬蛇颈龙。在现代大白鲨中,年轻的鲨鱼会成群咬噬猎物,但在成年鲨鱼到来时,它们便立即一哄而散。他指出,古鲨鱼攻击猎物时也会发生类似现象。克里维特并没有参加Kenshu Shimada等人的研究。

  当前很难确定的是,古鲨鱼军团当时面对的蛇颈龙到底是死是活还是处于受伤状态。克里维特说:“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这种体型的鲨鱼攻击体型比它们大的动物。如果向体型超过自己的猎物发动攻击,鲨鱼往往会选择已经受伤的动物。”Kenshu Shimada表示,他认为这只蛇颈龙当时已经死亡或者处于濒死状态。“如果是一只健壮的蛇颈龙,它一定会痛击这些鲨鱼。”(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新西兰海豹小心翼翼地在一条大白鲨上方游动。大白鲨是海洋中体型最大的掠食性鱼类。不幸的是,海豹向来是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之一。

  2.参差不齐的牙齿

参差不齐的牙齿
参差不齐的牙齿

  大白鲨的拉丁文名称是Carcharodon carcharias,字面意思是“参差不齐的牙齿”,看一看这张图片,这一绰号就不难理解了。

  3.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大白鲨这样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十分罕见,因为会耗费大量能量。但是,在到处都是小海豹的南美洲水域,鲨鱼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水下展开攻击,未及猎物反应过来便将它们吞食。

  4.超乎寻常的嗅觉

超乎寻常的嗅觉
超乎寻常的嗅觉

  大白鲨利用超乎寻常的嗅觉,再辅以可探测到水中生物电动静的独特感觉系统,可以去寻找尚在数英里以外的猎物。

  5.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这条大白鲨的背鳍顶端暴露在水面,在一群小鱼的上方游来游去。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它们根本不值得作为猎捕的对象,因为实在太小了。

  6.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虽然我们对这种庞大的食肉动物充满了恐惧,但大白鲨的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大白鲨的大多数攻击都是试探性撕咬,以确定是否展开全面攻击。幸运的是,大白鲨通常不会将人作为攻击对象。

  7.上半身呈灰青色

上半身呈灰青色
上半身呈灰青色

  大白鲨上半身呈灰青色,在海洋环境下,对方根本无法看到它们的踪影。大白鲨的下腹呈白色,从下面也看不到它们。这样一来,大白鲨可以从任何角度对猎物展开突袭。

  8.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在南非一个海豹栖息地附近,一头大白鲨突然从水下一跃而起,扑向浮出水面的猎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19:59

大面甲龙

  概况

  这种恐龙是它们那个时代的“史前坦克”,因为它们身上都披有坚硬的甲壳,提供超级保护,免受它们的最强大的掠食者----暴龙的侵害。大面甲龙的身体表面布满成排的尖刺,头上还长着小角,全身的防御系统可谓全面而严密。掠食者唯一的办法只有将矮胖的四腿甲龙仰面掀翻在地,露出它没有防护刺的腹部,这里才是它最易攻击的弱点所在。

  另外,甲龙与众不同的甲片不仅可抵挡打击,还可以当作进攻武器使用。在它的尾巴末端,尾椎骨的上端有一片连结在一起的甲片,这种像球棒一样的尾巴可以发出强有力的一击,对掠食者相是一个严重的威慑。

  甲龙象鸟类一样的尖嘴小牙能够进食大量的草类,用以支持自身三至四吨体重的能量。大面甲龙在甲龙几大种类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重,身长可达33英尺(10米)。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草

  身长:25至35英尺(7.5至10.5米)

  鲜为人知的是,甲龙的脑部与身体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可能并不聪明。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悉尼西南部城镇班克斯镇(Bankstown)的俱乐部昨日收到燃烧弹袭击,俱乐部的一台卡机被销毁。

    据知情人透露,深夜十点半左右,一名男子在俱乐部附近徘徊,大约45分钟后,他点燃了两个装有汽油的塑料品,将其中一个掷向俱乐部的车道口,另一方面踢开了俱乐部的门,冲大厅扔出第二瓶,燃油大面积泄漏在瓷砖地毯上,并很快燃烧起来。

    该男子还随身准备了第三个燃烧瓶,不过却没有投掷出去,而大厅里面的火势很快被控制并被消灭,没有任何人因为突发事件而受伤。

    而肇事者则在同一时间逃之夭夭,警方目前正在通缉该名肇事者,该男子被描述成非洲裔,据了解,在攻击俱乐部的时候,该男子赤裸双脚和上身,架势吓人。

 


 


    雪梨网评论:班克斯镇是悉尼西南部地区的一个成分复杂的城镇,集聚着多种族多民族,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新州城镇,充斥着各色各样的人种,不乏黑民难民,治安一直是很大的问题,而种族问题更是让当地的治安者头疼不已,自然恐怖主义的袭击,也成了当地居民最为担忧的话题,而如今的事件发生,的确需要当权者警惕和小心,特别是在大选临近阶段。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第 3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