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5月9日在沪开幕的2011年世界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上,最出风头的要数上海交通大学的机器人群体——当你走进餐厅,为你提供全套服务的竟然是一群智能机器人,还有诸如助行机器人、教学娱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深海水下机器人等,俨然成了一个“兄弟连”,它们正逐渐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机器人炒菜端菜

  在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发的智能餐厅里,迎宾机器人会笑容可掬地把客人引入餐厅,介绍当日的特色菜和价格,客人点菜后烹饪机器人立即在厨房里大显身手,送菜机器人则负责将做好的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端上餐桌。整个过程涉及到机器人的定位导航、路径规划、运动控制、无线通信、机器视觉、多机器人协作、语音识别等各个通信技术领域的问题。据研发专家介绍,其技术支撑是第三代机器人技术,即泛在机器人技术,就是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技术组件,通过网络协作实现单个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系统设三个层级

  假如你出门在外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而此时你忘了家里的窗户是开是关,怎么办?现在,有了上海交大的泛在机器人系统,将解除人们的许多生活烦恼。

  泛在机器人技术的整个系统被设计成三个层级。底层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和执行设备,当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上一级的服务层后,数据会被立即派发到一个个的独立子系统里,而最上端的应用层则负责调度多机器人共同协作,完成在智能环境中的特定工作。比如,出门忘了关窗,你就可以发送一条“查看窗户”指令到服务层,服务层会迅速指示数据采集服务,让监控摄像头拍下窗户的实时图片,再返还到你的手机上,你可以再发送“关闭窗户”的指令,应用层就会将指令下达给机器人,替你把窗户关掉。

  机器人会否“失德”?

  在由国际电机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办、上海交大承办的此次世界机器人“群英会”上,交大的机器人“兄弟连”成了抢眼的明星。比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在操作辅助、行走辅助、康复辅助和感知辅助等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技术和广阔应用前景;比如,智能陪护机器人,配备了高精度的定位和自主导航系统,能够适应人员流动的复杂动态环境,提供大范围可移动式的陪护、导游和导购服务;再比如,“海龙”水下机器人,是目前我国下潜深度最大、功能最强的无人遥控机器人,可用于海洋钻探、水下电缆检修以及海上救助打捞等各种深水作业。

  不过,随着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能干,来自中国、日本和德国的一批专家已经分头准备好了相关材料,要在大会上对智能机器人的“道德”问题做一番审视与研判,亟待达成的共识是,主宰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人类,而不是机器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光触媒据称是当今世界上治理污染最理想的产品之一,它有氧化还原病毒细菌的作用,从而达到氧化空气、杀菌、除臭等目的。自1972年诞生以来,光触媒技术已经在室内净化等多个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新观念的汽车保养后服务时代的到来,光触媒技术也渐渐在汽车美容店里悄然兴起。但这样的绿色清洁新技术在实际使用中情况如何呢?就此,笔者走访了北京一些4S店和汽车美容店。

  光触媒除菌清洁在日常生活中可行

  在北京一家路边的汽车美容店铺,工作人员正在使用上海一家公司的汽车光触媒除味喷剂来清除甲醛。笔者看到喷剂瓶身的说明上写道:“车用除味剂采用纯天然植物萃取精华液以及含产生强活性羟基自由基(-OH)的物质,并独特添加了纳米级TiO2及抗菌材料和芸香等中草药成分,经特殊工艺生产而成的一种车内空气净化产品。能快速、彻底分解车内的甲醛、苯、氨、TVOC等有毒气体。彻底消除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的氮气化合物(NO、NO2)以及含硫化合物(SO2)等有毒气体。同时具有消毒杀菌、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传播。本品对人体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

  据工作人员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用喷雾法将其喷在可直接喷涂在汽车仪表盘、及出风口、风档玻璃、座垫套车厢顶部和底版上。它具有快速杀灭细菌,分解有害物质除去异味,净化车内空气的功效,用量差不多每平方米15—25ml。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赵老师告诉笔者,运用光触媒除菌清洁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可行的。“二氧化钛在光能的作用下产生电子和空穴,这里的正电子就会氧化有机物成二氧化碳和水。”病毒也是有机物,也的确会被氧化还原,起到强大的杀菌效果。

  但北京来宝汽车美容公司的董事长李文强表示,一般顾客对汽车清洁的要求只限于清洗,不会提出用光触媒除菌杀毒的清洗“高要求”。

  宣传略有夸大

  笔者查阅光触媒净化原理的相关材料了解到:在光照射下,光触媒能吸收相当于带隙能量以下的光能,使其表面发生激励而产生电子和空穴。这些电子和空穴具有很强的还原和氧化能力,能与水或容存的氧反应,产生氢氧根自由基和超级阴氧离子。这些空穴和氢氧根自由基的氧化能大于120kcal/mol,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几乎能将所有构成有机物分子的化学键切断分解。因此可以将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恶臭物质分解或无害化处理,达到净化空气、抗污除臭的作用。也就是说光触媒将病毒和细菌也“顺便”氧化掉了。赵老师认为,使用这样的光触媒技术清洁汽车还是比较绿色环保的。

  李文强介绍说:“光触媒技术其实我们四五年前都听过,但是业内用的也不太普遍,可能是成本过高的原因。”他的汽车美容公司有两种清洗机:一种是清洗桑拿机,清洗消毒二合一;另一种是消毒、净化空气。

  经过光触媒高科技产品清洗的车,据说清除了细菌和病毒,“空气清新指数”可以大大提升,但是一些汽车美容机构关于光触媒的介绍宣传也不免掺水,夸大其词。

  比如说某机构的宣传中“长久产生负离子”“产生负氧离子,清新空气”,赵老师认为这是言过其实,“光触媒这样的反应只是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不会有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生成氧离子。”高效除尘、脱臭、消毒、杀菌、分解甲醛、苯、二甲苯、氨气、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对于光触媒清洗的车能保持多久,李文强坦言不会很久:“一般宣称会持续一年,一般的话肯定到不了一年,除非是很注意卫生的女性车主。如果像我这样每天吸烟的,能保持2—3个月就不错了。”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时报 计红梅报道]5月5日,英特尔公司宣布,自50多年前硅晶体管发明以来,3-D结构的晶体管首次问世。该公司推出的三栅极(Tri-Gate)3-D晶体管设计成功实现了22纳米制程技术的突破,从而推翻了摩尔定律即将走到尽头的判断。
据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亚洲区发言人柯必杰介绍,这款3-D三栅极晶体管代表着从2-D平面晶体管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为摩尔定律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表示,要在22纳米制程时代延续摩尔定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通过采用3-D结构,英特尔终于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对于22纳米三栅极晶体管的大小,他举了两个形象的例子:一个针头上就可以容纳超过1亿个22纳米三栅极晶体管;而要想用肉眼看到它,人们必须把一块芯片放大到比房子还大。
对于这项成果,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的评价是:“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已经看到晶体管尺寸缩小所面临的极限。今天这种在基本结构层面上的改变,是一种真正革命性的突破,它能够让摩尔定律以及创新的历史步伐继续保持活力。”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与3-D三栅极晶体管相比,传统“扁平”的2-D平面栅极被从硅基体垂直竖起的3-D硅鳍状物所代替。鳍状物的每一面都安装了一个栅极,而不是像2-D平面晶体管那样,只在顶部有一个栅极。更多的控制可以使晶体管在“开”的状态下让尽可能多的电流通过,而在“关”的状态下尽可能让电流接近零,同时还能在两种状态之间迅速切换。
据悉,与之前的32纳米平面晶体管相比,22纳米3-D三栅极晶体管在低电压下可将性能提高37%,在相同性能的情况下电量消耗将减少50%,而其造价仅提高2%~3%。
当天,英特尔还向记者展示了全球首个研发代号为Ivy Bridge的22纳米微处理器。这款处理器的适用范围可小到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式设备,大到台式机、服务器等大型设备。据悉,基于Ivy Bridge的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将是首批采用3-D三栅极晶体管进行批量生产的芯片。Ivy Bridge预计将在年底前投入批量生产。
柯必杰还向《科学时报》记者透露,下一步英特尔将着力突破14纳米制程技术,届时,有可能继续采用3-D结构的设计,也有可能再度进行革命性的创新。
《科学时报》 (2011-05-06 A1 要闻)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5月5日在西安开幕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樊代明获颁“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每人获得奖金100万元。
据记者了解,2010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共收到4家单位推荐的最高成就奖候选人4人,52家单位推荐的参评项目472项。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陕西省政府批准,决定授予张锦秋院士、樊代明院士“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授予“MG900/2210-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等35项科学技术成果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液晶显示驱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等92项科技成果和“1QFYM-100A1型烟草四位一体机改进研发和推广应用”等117项科技成果分获二、三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建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建筑大师。近50年来,她主持完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芙蓉园、西安世园会长安塔等许多优秀建筑作品。其作品集民族精神、时代风貌、科技创新和艺术魅力于一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是我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长期从事消化系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工作,在胃癌的诊断与预防研究、终末期肝病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以及新药研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由他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为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中华预防医学会利用“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技术要点筛选和普及研究”课题,将项目成果延伸,制作了“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知识库”网站(www.cpma.org.cn/cdcfz),便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和公众随时浏览、学习和下载。
据悉,知识库中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技术知识库》28个疾病的培训教材和《公众常见多发传染病防治科普知识库》23个疾病的防治基础知识,并以目录、要点、全文及图片(各类图片共248幅)的形式展示在网站上。通过网站,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普及传染病防治技术,使其能够早期发现、诊断、报告和治疗传染病,以减轻传染病对人们造成的健康损害,减少传染病进一步扩散。同时,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公众中广泛普及预防医学知识,使受益人群更加广泛,获取防病知识更加便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期,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能源组组长方真研究员接受国际知名期刊《生物燃料技术》(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主编Helen Whitaker博士的邀请,成为该杂志编委(编辑栏:http://www.biotechnologyforbiofuels.com/about/edboard),主要负责Development of plants for biofuels production、Plant deconstruction和Pretreatment and fractionation 等方面研究论文的推荐与审阅。方真研究员同时还担任The Open Fuel Cells Journal期刊编委(http://www.benthamscience.com/open/tofcj/EBM.htm)。
《生物燃料技术》于2007年创刊,2010年首次影响因子为4.12,是国际上生物燃料领域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杂志。《生物燃料技术》旨在认知和推广新的应用生物技术,从可再生木质纤维素及生物质(植物及其它生物转化系统)出发,经绿色工艺生产替代燃料,同时关注国际上相关领域经济、环境和政策方针的动态变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由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陈宁生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编写的专著《泥石流勘查技术》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6章、40万字,系统的介绍了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和泥石流勘查实践。
全书汇集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40多篇论文成果,40多个泥石流勘查案例,详尽的介绍了泥石流现场勘查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具有丰富的泥石流勘查实践经验实例,是一本特别适合从事泥石流勘查技术人员使用的工具书,可供国土资源、水利水电、交通、铁路、环保、建设等部门的工作技术人员和有关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地质、地理、水文、水工、资源环境、水土保持等专业师生作为参考教材使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正式发布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中国动漫年产量已达22万分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但也有业内人士称,动画产量很多是花钱买来的垃圾产品,我们的3D技术跟国外的3D技术相比,差距至少有20年。(《大河报》5月4日)

这两年我时常陪儿子看动画片,每每发现儿子看境外动画片时要兴奋得多,一直笑呵呵的,看国产动画片则一声不吭,常常半途而废。相比而言,境外动画片情节简单舒缓,角色关系也单纯,画面简洁、形象鲜明可爱,看上去赏心悦目,接近小孩子的理解水平,能给他们带来愉悦的享受。而国产动画片,往往情节复杂而纠结,基本是成人化的连续剧套路,一环扣一环,不连着看根本就没法弄明白,小孩子哪里能理解得了?画面也乱,动辄打得乌烟瘴气,叫人看着眼晕。技术水平落后,故事内容以及内涵差得更远。

而且,很多国产动画片总是喜欢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样子,不是讲大道理,就是生硬地植入教育内容,哪里是动画片,分明是图解教科书而已。更糟糕的是,竟然有纯粹为商品做广告的,蹩脚得叫人看着别扭。儿子很不喜欢看,看不了几分钟就走开了,如果第二天接着看,他就会说看过了,跟上次的一样。动画片连三岁的小孩子都哄不住,更别说像国外经典动画片那样老少皆宜、百看不厌了。

显然,国产动画片的大跃进,并没有带来质量的全面提升,技术的确在进步,但制作者服务儿童的意识还差得太远。不客气地说,国产动画片的制作者对动画片的认识存在问题,恐怕太功利化了,基本是把动画片看成一个很赚钱的产业,商业化的思维主导了创作。产量是上去了,大概也赚得盆满钵满,可是,究竟有几部国产动画片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留在孩子们的记忆深处?又有几部国产动画片能拿到国外竞争,站稳脚跟并且打响品牌?

对引进及播出境外动画片设置门槛予以限制,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国产动画无力抵御国外动画,人家进来你比不过,你又如何走得出去?为什么境外一些动画片附加值那么高?为什么人家的动漫副产品简直无处不在?“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因为那些动漫形象深入人心,国产动画片何时能做到?

我很希望国产动画片能走向世界,但也很想提醒一句,动画片究竟是要给儿童带来快乐,还是要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不是一再提倡“以人为本”吗?那就请动画制作者本着为儿童创造快乐的首要目的,再不要自以为是地炮制热闹有余而忽略童心的“连续剧”了。产量可以少一点,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有儿童化,才有产业化。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中国电信对实现机上通话和上网达成合作协议,国航表示,在飞机上打电话和上网将在两年内普及。为了搞清其中的技术原理,记者联系有关方面进行咨询。

  国家民航总局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记者:“这个事情两年前就有报道了,在试航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考虑到空中安全问题,现在还是不允许使用。”

  早在去年6月,就有媒体报道说,在技术上中国移动已经完成安全实验,几家航空公司与之签订了机上手机通讯软件开发的框架协议,并将经营许可权申请上报给工信部和民航局。但因为涉及到航空监管问题,所以该“高空业务”的开通还有待时日。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同样不愿具名的一位教授向记者解释,技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飞机上布一个小网络信号中转站,将接收到的手机和互联网信号转到地面站,实现空中与地面的移动通讯。虽然在飞机上接转信号的技术复杂一些,但这个道理与在地面小区里设立信号中转站是一样的。”

  这位教授解释说,整体技术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上述提到的机载信号中转站。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快,手机和网络信号在快速移动中通讯频率会发生变化,与地面的信号中转站发生偏差,不可能通讯。机载信号中转站的作用,就是将快速移动的信号准确地转发到地面,实现空中与地面的对接。二是随着地面信号中转站的增加,现在手机和网络的发射功率已经降低了,过去的“大哥大”发射功率比现在使用的手机功率大约高出100倍以上,这么大的功率会对飞机上的载航仪器产生干扰,影响飞行安全,而现在的手机和网络服务功率是一个量级,不仅功率小,使用的多谱勒频道与范围也是与飞机分开的,不会对飞行仪器造成干扰。

  对于信号中转技术的成熟度,这位教授进一步解释说:“这个技术主要由西门子、诺基亚等制造商提供,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技术,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机场得支持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在机场建立机站。”他分析,届时飞机上也有可能使用专用电话,禁止乘客使用自带电话。

  对于媒体报道的“目前运营商与航空公司正在商讨具体运营模式”,这位教授认为,技术可行并不代表可操作。(赵雪)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图为这只可爱的太平洋乌龟。

  “相亲啦,相亲啦,它是只龟公子,很通人性的,我想为它找个配偶。”昨天上午,家住南京华侨路附近的市民顾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一只养了20年的乌龟,很通人性,跟自己朝夕相处,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想给它找一个伴。

  顾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一只太平洋乌龟,他养了20年,从一点点大养起,如今,养成了一只大龟。在日常的喂养与交流中,这只乌龟已有点通人性了。比如,顾先生要是出门上班,它会追着一直送到门口,好像是送他上班;而下班到家时,只要在门口的脚步重一点,打开门就会发现,它已爬到门口等候,好像迎接他下班似的。

  “而且它能辨别出我的脚步声,不会出差错,真的很神奇。”顾先生说,这只乌龟小的时候,带着它坐车,居然还晕车。而且见到生人也害怕,吓得躲了起来。而现在不仅不晕车,也不怕人了,对着不喜欢的人,它还会追着咬。而它喜欢的人,也会用嘴咬,但不会让你觉得疼,而是觉得痒。

  此外,这只乌龟还特别爱干净,如果顾先生两天没有给它洗澡,它会以绝食的方式抗议,直到洗完澡,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顾先生说,和这只龟相处久了,越看越喜欢。顾先生告诉记者,这只龟还喜欢在夏天趴在他的脚背上,和他一起,抬头有滋有味地看电视。有时,它还会用小脚乱蹬,好像是在手舞足蹈,像是看懂电视一样。

  “正因为它懂事,我就想给它找个伴,让它多下点蛋,好孵出更聪明的下代来。”顾先生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0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