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称有部分人员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一事,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4月6日对记者表示,根据两次调查结果,目前可排除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
  
据介绍,2009年6月以来,陆续有群众向卫生部反映称自己出现了类似艾滋病急性期症状,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未知病毒。卫生部对该人群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机构积极开展接访、调查和咨询等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解答他们的疑问。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还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方式解答他们的疑问,介绍了相关知识。
2009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开始启动相关调查工作,但因匿名的原因,该人群基本情况不甚清楚。2009年9月—2010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通过网络与该人群取得联系,并招募了59名自愿接受调查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了第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该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证据。考虑到调查对象自述症状与XMRV病毒(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症状相似,59名调查对象均检测了XMRV病毒,结果均为阴性。
中国疾控中心将检测结果和初步结论向该人群作了说明,但未得到该人群认可。后中国疾控中心又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美国相关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目前美方反馈称,已经检测的样本艾滋病抗体均为阴性,尚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
在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卫生部又组织专家制订了“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并于2011年2月—3月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广东6省(市)开展了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目前共调查了40人,其中包括曾参与过第一次调查的15人。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散在分布于不同的市、县,未呈现聚集性,也未发现调查对象之间存在共同的体征和互相传染的情况;调查对象和密切接触者无共同的特异性感染症状和体征,未发现传染病传播的因果关系。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血常规结果基本正常,无感染性疾病的特征性变化;免疫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CD4细胞基本正常。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表明,未发现调查对象有与感染相关的器质性病变,主诉症状与临床体征不相符合。大部分调查对象及密切接触者均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一年内仅2人因扁桃体疾病住院,未出现因其他严重疾病而住院或死亡的情况。
综合两次调查结果,“卫生部专家认为,目前可排除该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邓海华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感染弓形虫者发生车祸的几率是普通人的六倍

  试着想想这样的场景:早上和老婆大打出手、到公司又和同事恶语相向、下班回家又撞了车。发生这些恼火的事只是因为心情不好吗?有没有想过可能是脑部感染寄生虫才改变了你的行为?

  听起来很恶心,不过事实如此:脑部感染会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寄生生物的生活习性令人感到恶心———这些生物侵入宿主机体后,在宿主体内生活,以宿主的组织为食。

  在这些寄生生物中,有一些格外奇异和恐怖。他们不仅蚕食着宿主的身体,而且劫持了宿主的大脑,使宿主的行为方式改变而更符合这些寄生生物的需求。

  已知能改变宿主思维的寄生生物有几百种。幸运的是,它们大多数只寄生在昆虫身上。

  比如虫草,这是一种真菌,在其昆虫宿主体内发育到特定阶段时,会“命令”宿主攀爬到更高的地方,像一片高大的草叶上。而且宿主爬到高处后,就把自己紧紧贴在那里死去。然后,昆虫的尸体上会慢慢长出真菌的子实体,最后真菌的孢子会散落下来。真菌“命令”昆虫爬到高处,是为了把自己的后代传播得更远。

  每种真菌只会攻击一到两种特定的宿主物种,以后就会长出各种形状的虫草,很多品种很美,恐怖的美。

  金线虫选择食草动物作为宿主,它们会驱使宿主往水里跳。宿主淹死后释放出金线虫的后代,新一轮的劫杀行动又开始了。吸虫类寄生虫感染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后,会让淡水螺爬到更明显的地方,容易被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吃掉,这样这些寄生虫就自然进入其下一个宿主体内。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它对宿主行为变化的影响可能是最微妙的:感染老鼠后,刚地弓形虫选择性地攻击老鼠的杏仁核,老鼠就不再害怕它的主要天敌———猫。而且,受弓形虫影响的老鼠还会追寻猫尿的气味。

  有趣的是,弓形虫不会影响老鼠对其他物体的恐惧:老鼠还是会害怕开放的空间,也能学会躲避点击。被弓形虫寄生后,老鼠唯一不再害怕的恐惧对象就是最爱吃老鼠的猫。不过,要知道猫可是弓形虫最喜爱的宿主,老鼠为何发生这样的改变就容易理解了。

  弓形虫引人注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和大多数影响宿主行为的寄生生物不同,弓形虫不仅感染具有高度复杂神经系统的哺乳动物,它甚至可能影响人类。放心,它不会让我们爱上猫尿的味道,但可以通过某种和杏仁体有关的方式干扰我们的脑电活动。

  感染弓形虫的人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和神经过敏症,也更愿意从事冒险活动。最新研究发现:感染弓形虫者发生车祸的几率是普通人的六倍。

  既然感染弓形虫让我们的脑子更糟。你可能想问:某个人怎么会受到感染呢,这么奇怪的事情肯定很少见,对不对?

  很不幸,答案刚好相反。20%到60%的美国人已经被弓形虫感染。一朝感染,终生相伴。

  很难解释弓形虫为什么会和改变老鼠一样改变我们人类。这个问题可能无解,因为人类很少会被猫吃掉,除了非洲狮、印度豹那样的大猫。很可能是误伤,入侵的弓形虫折磨我们是因为错以为我们是比老鼠更可口的猫粮。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比老鼠幸运多了:只是脑子里住了些寄生虫,而不是被什么东西扑上来吞掉,一命呜呼。(魏天悦)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孟加拉国流行病学、疾病控制和研究协会会长拉赫曼14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一名13个月大的女童经医学测试后确认感染禽流感病毒。

  拉赫曼说,这名女童来自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部,她此前因为发高烧被送往当地的流感监控中心进行身体检查,医护人员抽取了她的唾液和鼻腔分泌物样本进行医学测试后确认她感染了禽流感病毒。这名女童的家人也接受了相关测试。

  拉赫曼还说,这名女童目前仍在接受相关治疗,并已脱离危险期,身体状况稳定。

  据孟加拉国流行病学、疾病控制和研究协会介绍,这是孟加拉国有记录以来发现的第二个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病例,第一个病例是在2008年发现的。(黄亚男)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法国医学界日前向外界宣布,他们通过“人造支气管”移植手术成功治愈了一名肺癌患者,这一治疗方法乃世界首创。

  支气管在呼吸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向左右两片肺叶运送养气的作用。在以往的病例中,如果支气管肺癌患者的肿瘤长在肺部中间位置,医生往往采取切除整个肺和病变支气管的办法治疗。即便如此,手术后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仍然活不过三个月,术后感染的比例非常高,仅三分之一的患者可以活过一年。

  2009年10月28日,法国巴黎博比尼医院(Bobigny hospital)的一组医护人员,对一名78岁的病情十分严重的肺癌患者实施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将一段人造的支气管移植进患者的肺部。在主治医师伊曼纽尔·马丁诺德教授的带领下,医疗小组只切除了患者肺部长有肿瘤和已出现癌细胞的组织,包括患者的支气管;然后将一段事先人工培植的支气管移植进剩下的肺中。整个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

  据悉,医疗人员是在人体器官移植用组织库中找到了相对匹配的一段主动脉,再利用管状金属作为支架,人造了一段支气管。事后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因为没有完全切除肺,术后没有出现排斥反应,不需要应用抗排异反应的药物,也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马丁诺德教授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种治疗方法是长达10年的研究成果,直到现在才宣布是为了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患者现在恢复得很好,能够自如行走了。不过他还需要定期接受检查。”

  目前医疗小组决定以同样的方法实施20-30例手术,以便考察这种方法能否广泛应用于肺癌临床治疗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女性患宫颈癌的罪魁祸首。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男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人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属,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为了解男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几率,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莫菲特·李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对1100名18岁至70岁的男性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结果发现,男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几率高达50%,与女性感染率十分接近。此外,每年约有6%的男性会新感染人乳头瘤病毒16型,该型病毒是引发女性宫颈癌的最常见病毒,它可以导致男性患其他类型癌症。
领导研究的安娜·朱利亚诺说,研究表明,男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理机制与女性类似;所不同的是,部分女性可通过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将感染病毒清除,但男性不具备这种能力。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柳叶刀》医学杂志上。
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女性已开始接种能够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疫苗。专家建议,由于男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几率也比较高,他们也应该接种这种疫苗。(来源:新华网 高原)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前天,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负责人肖永红在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透露,在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至少有1/3以上是和抗菌药有关。近日卫生部将出台抗生素相关使用标准,用量超标严重的医院,甚至将从三级降为二级。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过度使用抗生素;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高达30万人;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

肖永红介绍,随着超级细菌横空出世,日益加剧的抗生素滥用现象越来越引起重视。卫生部2004年曾出台过一些技术法规,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作为技术指导,这些规定只要求医生在患者患有某种疾病时使用某种药物,而对于更多的管理规定并没有跟上。

“目前,卫生部正在制定抗生素相关使用标准,其中对于医院、医生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肖永红透露,比如针对现在医院抗菌药使用比例过高的不合理现象,将对医生抗生素使用水平进行调查,总量不能超过一定标准。如果超标,医院在未来的评审中,质量管理方面不能达标,甚至还会与医院评级挂钩,如果一家三级医院滥用抗生素,就会被降到二级。“这对于我国公立医院来说,应该是比较有约束力的,对医院也可以形成压力。”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头孢、红霉素等,而医院门诊的抗生素大概有30种左右。在滥用抗生素现象中,最普遍的莫过于人们感冒发烧时自己吃的消炎药。对此,肖永红表示,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感冒更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的作用是抗菌,当没有细菌时,吃这些药一点效果都没有。”

他表示,一般来说,感冒完全没必要吃消炎药,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休息、多喝水。“是药三分毒,滥用抗生素不仅能导致耳聋、耐药性,还可能会引起人体菌群失调,对未来的影响更是难以估计的。”

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及吃药引起的疾病,这当中40%是死于抗菌药的滥用。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在前15位的药品当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到30%。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秋萌 陈荞)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一项国际研究发现,常用的糖尿病药物格列本脲可帮助人体免疫系统对付某些细菌感染,如在治疗类鼻疽时,可将死亡率降低约一半。
英国剑桥大学2月23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和泰国、新加坡等国的同行调查了泰国东北部1160名类鼻疽患者的情况,其中许多人还患有糖尿病,并服用了糖尿病药物格列本脲。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服用了格列本脲的患者,死亡率只有28%,而未服用格列本脲的类鼻疽患者的死亡率约为50%。
类鼻疽是一种流行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地区的疾病,由类鼻疽菌引起,其症状包括败血症和肺炎等,死亡率较高。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容易感染类鼻疽,但与其他患者相比死亡率却偏低。
本次研究揭示了这背后的原因,即糖尿病患者常服用的药物格列本脲具有抗菌功效。研究人员认为,格列本脲并不具有直接的抗菌效果,而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发挥抗菌功效,这意味着它对其他一些细菌可能也有类似功效。
剑桥大学的沙伦·皮科克教授表示,非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格列本脲,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探清这背后的机理,并在其基础上研发对所有人都安全的抗菌药物。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临床传染病》杂志上。(来源:新华网 黄堃) 更多阅读 《临床传染病》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科学家20日表示,有证据显示口交确与癌症有关,有必要投入更多相关研究,检视人类乳突病毒(HPV)何以成为白种男性口腔癌上升的主因。

  在美国,HPV感染现已超越抽烟,成为口腔癌元凶。但在全球其它国家,香烟仍是引发口腔癌的主因。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吉力森表示,研究人员发现,美国从1974到2007年间,口腔癌病例暴增225%,且患者多为白种男性。

  吉力森说:“当把口腔感染病患与未感染的人做比较,最大的单一原因是口交伴侣人数。”吉力森从事HPV和癌症相关研究已长达15年。

  吉力森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会议上告诉记者:“口交伴侣人数增加,风险也随之升高。”

  她说,先前研究已发现,一生有6位以上口交伴侣的人,头颈部HPV相关癌症的风险是口交伴侣少于6人的8倍。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国网2月16日讯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从6方面提出进一步落实艾滋病防治政策,力争到2015年实现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到2020年全国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

通知从6方面提出进一步落实艾滋病防治政策,扩大防治工作覆盖面: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几率。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水平和可及性。加强血液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重灾区防艾“一把手”负责

围绕健全防治工作长效机制,通知强调,疫情严重地区要实施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政府工作重要内容,摆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通知说,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继续落实国家现行艾滋病防治政策,并与性病防治工作相结合,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2015年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到2020年全国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

保障艾滋感染者入学、就业等合法权益

通知要求加强医疗保障,减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医疗负担。发展改革、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艾滋病治疗需要和医保基金、财政等各方面承受能力,在基本药物目录中适当增加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和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种类,扩大用药范围。

要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消除社会歧视,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在就医、就业、入学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强艾滋病防治定点综合医院及传染病医院的学科和能力建设,提高综合诊疗能力,保障感染者和病人的诊疗权益。

(本文来源:中国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柏林2月14日电 (记者郑启航)中国艾滋病反歧视纪录片《在一起》14日在第61届柏林电影节上首次与海外观众见面,该片通过朴实的镜头展现了艾滋病感染者的艰难生活。导演赵亮说,希望这部影片对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有所帮助,他们的生活处境非常艰难,他们像双面人一样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因为社会上的歧视,很多人都只能在网上互相安慰、互相支持、互相倾诉痛苦和困境。

《在一起》为第6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影片。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5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