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68热线电话说,从6月5日起,小区自来水里就有一股类似樟脑丸的气味,而且味道越来越浓。“我向余杭水务公司反映过,对方说,正在检测。是不是自来水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都不敢喝了。”
与此同时,良渚文化村的万科住户昨晚接到紧急通告:因水质污染,提醒您3天内不要饮用自来水。在此期间,食街、公望会良渚会所暂停营业(6月7日至9日)。
昨晚,记者联系了余杭水务公司董事长李冰石。他表示,近日,他们陆续接到不少市民的投诉,反映自来水有异味。后经证实,除余杭镇外,瓶窑也发现自来水有异味。
余杭水务公司初步查明,有机污染物来自南苕溪上游的临安青山湖工业园区。经过杭州市专业检测部门的监测,苕溪原水中出现了约10种苯烯类有机物质。这类物质具有挥发性,但因为此前从未检测到这种物质,危害性尚不明确,而且这类物质不在卫生部门检测的国家饮用水规定的指标范围之内。
考虑到市民用水安全,余杭水务公司立即向余杭区政府汇报了情况,余杭区领导指示马上启动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我们在第一时间停止余杭水厂供水,余杭组团一带的供水全部由杭州水业集团承担,并在6月5日当晚,启用三白潭备用水源,确保临平副城、塘栖、崇贤、仁和、乔司、运河镇等地的安全供水。”李冰石表示,目前已经切断污染源,同时青山湖的泄水量加大一倍,以冲洗苕溪水源,预计消除污染需3天时间(至6月9日16:00)。
余杭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对南苕溪和东苕溪8个点进行了水质采样,并将水样送往了省市环保监测站进行监测。
昨天下午,余杭区政府发布了相关应对措施:
1、 余杭水厂停止制水,改用杭州水业集团供水。请广大用水户尽量做好生活用水储备。
2、 瓶窑水厂出厂水经市、区两级卫生部门分析,除“嗅和味”外,其余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为了安全起见,希望良渚镇、瓶窑镇广大自来水用户不要饮用自来水;区域内饮食、食品行业的企业、商户近日不得使用自来水进行生产活动,其他非饮食、食品行业用户生产、洗涤等可使用。
3、临平、塘栖地区的饮用水现已采用三白潭备用水源,水质安全可靠,可放心使用。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水,临平、塘栖地区内企业生产用水将采取限制措施。
4、 目前,余杭区卫生、环保、水务等部门已实施24小时现场监测,待水质恢复正常时,区政府将及时发布通告。
市民若有疑问,可电话咨询:96390(区水务公司)、96301(区卫生局)、86245678(区环保局)。
由于建德发生苯酚泄漏污染新安江事故,余杭不少市民担心,余杭组团一带的供水全部由杭州水业集团承担,杭州的水源水质是否能得到保证。
李冰石说:“目前,我们要求余杭市民也提前做好储水工作。”
他说:“瓶窑、良渚一带的供水没有备用水源,瓶窑水厂的取水口遭受污染后,用户这两天不要饮用自来水,以确保安全;食品生产、饮食服务行业的商家也不要使用自来水。临平副城、塘栖、崇贤、仁和、乔司、运河因为已经启动三白潭备用水源,所以饮水是安全的。”
截至昨晚发稿时止,余杭被污染水源的自来水异味有所减缓,根据最新检测,原水中已没有挥发性物质,但检测到一种半挥发性物质“四甲基联苯烯基”,具体情况还有待于最后的检测结果。
记者昨晚从余杭区教育局证实,从今天开始,余杭区瓶窑镇、良渚镇2个镇的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都将停课3天。高三和初三的学生正常考试和学习,所有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由当地消防部门提供。
新华网南昌6月5日电 (记者 郭远明)5日8时,江西省结束了5月30日启动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但持续集中的强降水促使江西出现罕见的旱涝急转,后期防汛形势严峻。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介绍说,6月4日开始的强降雨极大缓解了江西旱情。截至5日8时统计,江西全省耕地受旱面积335万亩,比降雨前(6月3日)减少279.8万亩;因旱饮水困难人口33万人,比降雨前减少2万人。
据江西省气象局介绍,进入6月以来,大气环流开始发生调整,6月2日开始,江西开始出现系统性的降水天气,特别是6月4日开始,江西省降水明显加强。根据统计,6月4日8时至5日12时,赣北、赣中北部先后有21个县市出现暴雨,14个县市出现大暴雨。江西余江县在5日2至8时的6小时内雨量达到105毫米。据悉,这次降水过程将维持到6月8日。目前,江西中北部仍维持大雨到暴雨。
据气象部门预计,降水还将在江西境内维持,6月9日至12日,江西又将出现一轮强降水过程,必须防范中小流域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由于强降水集中,且后期连续出现强降水,在山区极易诱发山洪和气象地质灾害,未来江西防汛形势严峻。目前,江西正紧急部署,应对已出现的旱涝急转。
魔方(科学网-kexue.com配图)
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与中国人发明的“华容道”、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被称为智力游戏的三大不可思议。近年来,魔方作为经典玩具,再度热门起来,并成为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和体育竞技形式——
今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约翰-康威被评为世界史上十大天才数学家之一。
这位全球顶尖群论专家、组合博弈论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最先闯入魔方领域者之一,并支持将魔方上升为一门科学。
在约翰·康威看来,魔方是最有教育意义的玩具,因为正是这些小方块将数学之美带给了全人类。
上市仅仅31年的魔方,已成为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玩具,至少有3.5亿个正版魔方被售出,叠在一起可以从南极排到北极。
教具成了玩具——
15年破译“上帝之数”
197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应用工艺美术学院。为了帮助学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年轻的讲师厄尔诺·鲁比克用了6周时间,设计出了一个教学用具:由26个小立方体构成一个大立方体,所有的小立方体用弹簧和螺丝连接,同时可以保证每个立方体都可以以某种方式转动。
鲁比克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个魔方。兴奋之余,随意地旋转了几下,却发现被扭乱了的魔方无法还原。为此,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各小方块的位置关系,最后才使魔方恢复原状。
1977年,第一批魔方在布达佩斯的玩具店贩售,但并不被看好。在玩具商眼中,这个教具实在太难了,谁愿意买一个挑战自己的挫折感的玩具呢?
数学家们却对魔方情有独钟。实际上,魔方的“魔”力在于它只有26个小方块,总的变化数却可以达到4.3×10的19次方。如果你一秒可以转3下魔方,你需要4542亿年转出魔方所有的变化,这个数字是宇宙年龄的大约30倍。
数学家们挑战的是,任意组合的魔方的最小还原步数究竟是多少?这个最小还原步数也被称为“上帝之数”。
剑桥大学曾运用群论的思想来指导计算机搜寻魔方特殊种类的变换方法。约翰·康威教授是世界顶尖群论专家,而群论是研究对称性的科学,特别是转动群理论和魔方更是有着近乎又近的关系。我们知道,玩魔方必然要转动,群论可以告诉操作者魔方转到什么状态了,从而可以帮助操作者找到原始态。
1978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的一次国际数学家代表会议上。匈牙利的数学家们把魔方介绍给与会的专家、学者,在大会上,约翰·康威还向数学家们表演了4分钟内还原魔块。这引起了数学家们极大的重视。
30多年来,魔方一直是数学家的玩具。去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科学家通过每秒运行10亿次的大型计算机,证明任意组合的魔方均可以在20步之内还原,将“上帝之数”正式定为20。他们在群论数学理论指导下,为此足足花了15年时间。
从流行玩具到遭遇抵制——
魔方成社会危险品?
上世纪80年代初,魔方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当时,玩魔方被认为是测验智力、锻炼思维能力的体育活动。
英国的大学里出现了第一批魔方理论研究小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魔方爱好者协会。1981年3月,《科学美国人》发表了第一篇关于魔方的论文,1981年5月,美国的《读者文摘》出版了关于魔方的故事。
破解魔方的书籍开始出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博士戴维德·辛格马斯特,出版了《“魔法方块”手册》,书中包括与魔方有关的整套符号,并提供解开魔方的方法。此后,他还建立了一个世界魔方交流中心,并出版《环球魔方》杂志。仅1980年和1981年两年,就有200多本面世。
13岁的英国男孩帕特里克·博塞特根据自己玩魔方的经验,写出了畅销书《你也能复原魔方》。该书被称为史上卖的最快的书,至少卖出了150万本,在当年占据了多个地区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在这类书籍的影响和鼓励下,人们有了复原魔方的信心。
1980年5月,魔方全球上市短短几周内,就风靡了世界,到当年秋天,就售出了超过2000万个。到1981年底,共有1亿个正版魔方被售出。在中国,魔方同样是80年代最抢手的玩具,如同今天孩子们玩“植物大战僵尸”和“疯狂的小鸟”一样。
从1980年到1982年底,“魔方瘟疫”统治世界。据说,当时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在玩魔方,而鲁比克的魔方与圆珠笔、安全火柴一起,成为匈牙利的伟大发明。魔方也和中国的“华容道”、法国的“独立钻石”,被称为智力游戏的三大不可思议。
然而,一股“抵制魔方”的情绪也开始滋生并蔓延,这缘于失败者们的绝望和愤怒。其速度,绝不亚于魔方的流行。市场上开始出售不同颜色的贴纸,不会复原魔方的人们在魔方上贴上统一颜色的贴纸,假装魔方被复原了;还出现了六个面都是同种颜色的魔方;更有甚者,有人发明了一种叫魔方击破器的木槌,用它可以把魔方敲碎。嘲弄魔方的书籍开始取代歌颂魔方的刊物迅速占领市场,魔方俱乐部也纷纷关闭。
甚至有医学专家声称,长时间转动魔方,会使拇指肌腱和手腕产生损伤,导致“魔方指”和“鲁比克腕”的病症,严重者甚至需要进行手术。为此,有的学校规定禁止学生玩魔方。
到1983年底,整个世界对魔方的癫狂状态基本结束。
再度流行开来——
怀旧催生魔方热?
2000年后,魔方又开始在一些欧美国家悄然兴起,随后2003年世界魔方协会成立,世界范围再度掀起魔方热。这一次,魔方被定位于一个永不过时的经典玩具。
这还受益于怀念上世纪80年代,魔方是当时许多孩子的第一个玩具。“成年人正在寻找这些东西,提醒他们试图复原当年的快乐时光”,魔方的发明者如是说。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魔方相关的数以百万计的网页和视频。有了视频教程和还原公式,将魔方六面还原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很多玩家在网上寻找到很多魔方教程,用心练习几个小时就能学会。网上的魔方论坛和交友群,将魔方变成了一种社交方式。北京魔方交友群就是一个魔友交流的网上基地,这里的成员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从中学生、大学生到公司员工都有,他们除了每天在网上交流,平均半个月还聚会一次。
随着魔方种类的不断增多,竞技形式的逐步规范,魔方成了新型的竞技项目。1982年5月,在布达佩斯举行了第一届世界魔方锦标赛。直到20年后的2003年,世界锦标赛重新开赛。中国最早的、经官方认证的国内公开赛是2007年才有的,随后魔方公开赛开始在国内各地展开,渐渐形成了规模,目前仅北京每年就会举办三四次魔方公开赛。
作为竞技的终极形式,世界魔方协会确立的官方比赛共有19个项目、33项世界纪录。许多单项更加刺激,如盲拧,指的是不用眼睛观看而将魔方复原,计时是从第一眼看到魔方开始,也就是说记忆魔方的时间也算在总时间内。这种玩法对一个人的记忆力和空间想像力有极大的考验。目前盲拧世界纪录由中国选手保持。单手转动魔方进行复原,对手指的灵活程度要求很高,目前世界纪录为11.19秒。
目前,在19个项目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已经获得了3个世界第一。
链接
“独立钻石”——
也叫单身贵族、中国称为孔明棋。源于18世纪法国的宫廷贵族,是一种自我挑战的游戏,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游戏玩法似中国跳棋,但不能走步,只能跳。棋子只能跳过相邻的格子到空位上,并且把被跳过的格子吃掉。棋子可以沿格线横、纵方向跳,但是不能斜跳,剩下越少棋子越好。
“华容道”——
是古老的中国游戏。游戏取自著名的三国故事,有一个带二十个小方格的棋盘,棋盘上仅有两个小方格空着,玩法就是通过这两个空格移动棋子,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出华容道。
科学网(kexue.com)讯 冰岛最活跃的火山之一——格里姆(Grimsvotn)火山当地时间21日开始喷发,让人担心一年前火山爆发瘫痪欧洲航空业的旧事可能重演。不过,专家表示,这样的事情应该不会重演。
据报道,冰岛气象局通报称,格里姆火山21日开始冒烟。冰岛当局已经把火山方圆220公里的范围划分为禁航区。
格里姆火山位于冰岛东南方向一座冰河下方,它上一次爆发已经是七年前的事了。
据报道,这次火山活动是预料中的事,地质学家说,喷发的规模不大。去年4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爆发,导致欧洲大部分地区航空交通大乱的状况,应该不至于重演。
一批冰岛专家22日将搭乘海岸巡逻队的飞机升空,到火山上方勘查,届时应该会有更准确的判断。
报道介绍说,人烟稀少的冰岛是全世界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火山爆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冰河融化,引发水灾,不过很少导致人员伤亡。(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图为漫画
从传说到现实的落差打破了文学的神话,让我觉得,文学其实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是可以触摸的。
我最开始读书,是从中国的传统名著开始的。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到五年级左右,就开始读《红楼梦》了,当然,不是儿童读本,是原本,半文不白的,那时候大多看不懂,但是也就那么看下去了。
所以,我最初对于文学的印象是古典名著式的,到了中学时代读当代作家的小说,惊讶地发现原来当代文学也能写成小说,可能这也是我走上创作路的原因吧,那种从传说到现实的落差打破了文学的神话,让我觉得,文学其实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是可以触摸的。
中学时代还有一件事情,我读完了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是那个时代大部分中学男孩子的必读书之一,这个必读是带引号的,因为它是课程之外的,而且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所不允许的,也可能正因为不允许,反而更好奇吧。
大学时代是一个分水岭,从当初懵懂的、自发地阅读转变成系统地阅读。同时,也重新读了很多书。大学时代我把四大名著整个重新读了一遍,这个时候对历史小说、神魔小说的评价就不那么高了,反而对多写风俗民情的《红楼梦》更喜欢,因此也读了《金瓶梅》。大学时代还试图重读金庸的小说,但是已经看不进去了,觉得这就是哄小孩儿的。
别水/整理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中部电力公司于13日凌晨开始,对位于静冈县御前崎市的浜冈核电站第4号核反应堆实施停止作业。这是根据日本政府提出的“关闭浜冈核电站”要求而采取的第一步行动。
据报道,日本中部电力公司13日上午发表的消息说,从当地时间凌晨3时半开始,发电机的发电数值开始下降,到上午10时许,整个反应堆的发电会处于停止状态。接下来,需要在原子炉内插入防止核分裂继续进行的“制御棒”,预定在下午3时,原子炉会完全停止。
浜冈核电站所在位置正好位于预测中的东海大地震的震源之上,日本政府担心,一旦东海大地震发生的话,核电站将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导致新的核泄漏事故发生。
之前工作人员只能在机组外围一定距离进行工作
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3日开始组装设备,准备开始修复该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恢复也是控制核电站反应堆的关键。
据报道,日本自卫队士兵进入福岛核电站10公里以内区域搜寻下落依然不明者。这也是自核泄漏以来,部队距离核电站最近的一次。
东京电力公司表示,核电站的控制或许要延伸到今年剩余的时间。东京电力公司称,已开始在放置涡轮机的建筑门口搭建特殊帐篷,方便员工出入。公司还在1号反应堆上安装了装有过滤器的风扇,以减少内部辐射水平。
东京电力发言人Junichi Matsumoto对记者表示:“我们想吸出建筑内的空气,并利用过滤器去除尘土中的辐射。”此外,有报道说,东京电力公司希望派遣员工,进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进行冷却工作。
如员工成功进入反应堆,这将是自3月11日地震及海啸后,首次有员工进入1号机组反应堆。
接纳猫狗 从“玩具”到“家人”
田金平儿子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脏病,手术费尚无着落
人物
旧毛衣、肥裤子,满身粘着狗毛,58岁的田金平头发上落着一层灰,手有点粗糙,但握起来很有力。
她管猫狗叫“孩子”,为救这些流浪的孩子,她花了15年。
情感
“玩具”看家护院主人感动
她最开始和狗打交道,是从妹妹家接来的5只狗宝宝,那时,狗对离异的她来说,只是“玩具”。
但一件事后,她把小狗当成了“家人”。
一天深夜,田金平和儿子已入睡,5只狗突然叫个不停,她起身走到门边,楼梯间里一阵急促的下楼声,打开门一看,门锁被撬坏了。
救助
通州租地 办猫狗收容站
她救的第一条狗,是车祸后被人遗弃在医院的“潇潇”。“尾巴和腿都断了,血肉模糊,我忍不下心不管,就抱回来了。”从此,救助流浪狗,便一发不可收。
遇到小区里的流浪猫狗,她就把它们带回家。
1998年起,已经收留了几十只猫狗的田金平把城里的房子出租。没了住处,田金平把儿子托付给前夫,带着“孩子”们,来到朝阳区一处独门独户的小院。那时,救助狗的费用来自她经营花店的收入。
随着捡的猫狗越来越多,2000年田金平放弃了生意,搬到通州,租了1亩7分地,一年4500元,自己盖的猫舍狗屋,“几十万的积蓄,都投到这里了。”田金平说,花费最多的,是给这些猫狗看病,“一只普通的外伤药膏,也得好几十。”
困难
儿子重病 手术费没着落
最难的时候,她身无分文,给狗看病没钱,她趴在屋里的抽屉上翻,“都是钢镚儿。”田金平觉得,那些难处都过去了,不愿多说。
田金平的儿子常说,妈妈在猫狗上花的心思,比在他身上花得多。
两年前,儿子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脏病,田金平才慌了神儿,原先被用于救狗的房租收入,田金平打算攒给儿子,用来做换心手术,“等着配型呢,万一有配型,没钱怎么办。”田金平说,她愧对儿子太多。
儿子患病的消息被关注她的网友得知,大家开始纷纷援助,“有不少人认养,还有不少人捐钱物。”田金平说,救助站的情况越来越乐观。
临走时,送狗粮的网友提出要合影,田金平拍了拍头上的灰,用手捋了捋头发,“他们老说我不注意形象。”照片中,田金平的裤子上沾着狗尿,脸上满是笑。
毛茸茸的北极熊似乎在问:你们在干什么
科学(kexue.com)网 北极熊看起来温顺的很,但当它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是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日前来自美国的摄影师汤姆就遭遇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幸亏他紧闭着车窗,随后司机发动汽车吓走了北极熊,否则很有可能遭遇到生命危险。
摄影师汤姆-利森日前在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的巴特勒岛进行野外拍摄,当时他们正在追踪两只北极熊外出觅食。这两只北极熊正在查看一头鲸鱼的尸体。汤姆说道:“它们看起来不是特别的恶,只是围着鲸鱼转来转去。”
眨眼之间北极熊就展现出了它黑暗的一面
可能是由于距离过近的缘故,一只北极熊突然发现了汤姆的车子,并开始走到了车窗前,汤姆被这一幕惊呆了,然后拍下了第一张照片。毛茸茸的北极熊等着大眼睛往车内看似乎在说:“你们在这干什么”。但是紧接着他展现出了黑暗的一面,开始用大声的咆哮,紧接着它又用它的前爪开始拍打车窗的玻璃。
此时汤姆依然饶有兴趣的拍车窗的外的北极熊,但是他的司机却似乎被吓坏了,立马发动了车子,轰鸣的汽车声惊扰了这头北极熊,它和它的同伴开始奔跑离开了这一区域。汤姆在过后接受采访时说:“我当时有些生气,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司机会如此的紧张,我甚至觉得他不应该惊扰北极熊。”
但实际上,汤姆也是知道如果当时北极熊拍碎了玻璃,那么他和司机都将会遭受到生命危险,野外的北极熊是残暴的,他们可不是动物园养大的孩子,凶残是它们在野外生存的利器,在它们眼中人类依旧是猎物。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