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请别给我建议!

“白头笑星”斯蒂夫·马丁曾多次主持奥斯卡颁奖礼,因此他觉得有资格给被质疑是否能胜任此角色的艾迪·墨菲提点建议,咱们看看他都给出了什么贴士。

日前,美国影星艾迪·墨菲被定为明年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的主持人。外界质疑,以墨菲的平素表现和个人风格,他能胜任奥斯卡主持人的角色吗?其实,奥斯卡前主持人、“白头笑星”斯蒂夫·马丁也有此忧虑,这位曾多次主持奥斯卡颁奖礼的热场高手,在自己的网站上给墨菲写了一封公开信,“尽管你没打算从我这里听取建议,并特意对我说:‘请别给我建议’,但我还是想给你一些小贴士!”

贴士1:别和其他人搭伙主持

幽默的马丁一上来就用自己的“惨痛教训”掏心掏肺:“不管你做什么,千万不要找人和你一起主持。他们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痛苦,最后还会超越你在《周六夜现场》的主持纪录。”——— 此番话暗指2010年和马丁本人合作主持奥斯卡的阿莱克·鲍德温,他打破了马丁主持《周六夜现场》次数的最高纪录。

贴士2:累了可以找嘉宾撑场

那么,如果一个人独挑大梁时,感觉到闷场怎么办呢?马丁提议道:“如果主持到一半觉得很累,不妨给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以唱演俱佳著称)一罐红牛,再丢给他几张乐谱。”言下之意是可以请在场嘉宾帮忙撑场。

贴士3:现在就该开始减肥了

他还在形体方面直言不讳地挑墨菲的刺:“现在就可以开始减肥了。在《诺比特》(Norbit)这部电影里,你看起来就有点肚腩了。”(吴莎)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中新网新疆精河9月20日电(记者 孙亭文)和蒙古族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承载着蒙古族文化和历史的蒙古族长调,现在却面临着传唱者不多,而且传唱者多以老年人居多的局面。近年来,新疆多个蒙古族聚集生活的州、县投入人力、财力等保护这一文化瑰宝,民间老艺人也开始招徒授课,自发地传承和创新,以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长调繁衍生息。

“由于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再加上我们自发地在全县招收徒弟,现在精河县的蒙古族长调传唱者开始增多了,有点‘复兴’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蒙古族长调传唱者塔·曲尔东20日如此告诉记者。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生活着蒙古族察哈尔部和土尔扈特部,长调也在这里的草原上代代相传。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其特点是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更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塔·曲尔东曾经从政,退休后致力于蒙古族长调的收集和整理,以及组织会唱长调的蒙古族民众收徒授课。“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传下去不行的。”他从2002年开始和当地作家、诗人等收集整理蒙古族长调550余首。

据悉,精河县为保护长调文化,出资30余万元人民币将收集的长调翻译成汉语,首部全面反映精河蒙古族长调的民歌集《十三种毛色骏马》得以付梓印刷,一同出版的还有《马背长歌的记忆》一书。

塔·曲尔东说,现在他组织50余名会唱长调的蒙古族人,在全县16个教学点进行招徒授课,进行长调民歌的传承。“都是自发的,将自己周围的人召集起来,进行教课。小孩子也有、中年人也有,都喜欢学。”

造成长调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何?精河县文联秘书长陈晓波认为,城市化进程是最大的因素。他认为,现在水泥城市中,很少有人再有闲暇时间来学习和交流长调。他告诉记者,蒙古族长调很多是唱给父母、兄弟姐妹等,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放牧,唱长调也就成了一种亲情纽带。

塔·曲尔东对此表示认同。他还认为,长调的传承也需要创新,需要注入新的血液,不能死守着老祖先流传下来的那些长调,还需要新的长调出现,创作长调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据悉,他已经创作了17首长调。

其实不仅仅是在精河县蒙古族长调面临危机,在新疆博湖县、和硕县等蒙古族聚集地,记者见到长调的传唱者大多在50岁以上,年轻人很少。但好在各地政府开始行动进行保护。近年来,博湖县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共收集“蒙古族长调”共200多首,录制民间艺人演唱的“蒙古族长调”磁带4盘;和硕县举办着蒙古族长调等蒙古族文化遗产传承培训班。

塔·曲尔东说,现在精河县的蒙古族长调越来越受到关注,传唱的人也开始增多了,希望长调还能代代传唱下去。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中新网8月24日电据英国广播公司24日报道,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表示已经开始将其总部从在班加西的据点向的黎波里迁移。

  该机构发言人说,委员会几个成员已经在首都的黎波里,其它成员也正赶往的黎波里。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在班加西的记者说,的黎波里仍然有卡扎菲的支持者进行抵抗,国家过渡委员会似乎并没有下决心全面迁移。

  同时反叛证实他们对的黎波里的攻击是长期策划的同北约的联合行动的一部分。

  在班加西受过培训的反叛武装被悄悄派遣到的黎波里等待时机发起进攻。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科学网(kexue.com)讯 目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世界各地的动物们也开始想出避暑高招,而一项新研究发现,现在有许多动物开始向北迁徙。

  上周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数据,现在发现有大概2000种的动物正在远离赤道,平均每天超过15英尺的速度想北方前进,速度差不多每年一英里。也有一些品种的动物开始向山上前进,选择避暑方式,不过速度相对较慢,平均每年4英尺。


蝴蝶向北迁徙

  这些物种大部分来自北半球,甚至是植物。他们移动的速度不一,忽走忽停,但最近十几年下来,平均每小时可以前进8英寸。研究此项动物迁徙的负责人,来自纽约大学的克里斯表示:“迁徙速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它们比我们想象的快很多。”

  研究中显示2003年,那时开始,只有少数的动物向北活动,数量可以说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每一年它们移动的也不是很远,最多每年可以向北前进两英尺。来自德州大学的卡米尔教授说:“现在新的数据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现在数据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出的,那时候远远没有现在热。”联邦气象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里,2005年与2010年时并列最热的年份。二氧化碳变多,也是的热气在气体中滞留。

  从2000年开始,就有不少动物物种开始研究哪里更加凉快了,特别是欧洲城市中常见的铜蝴蝶和在瑞典最多见的帝王紫霞蝶。研究员托马斯说道:“在过去的21年里,大不列颠的逗号蝴蝶向北移动了大概135英里。它们可以确认气候的变化,如同天气预报一般。现在在英国发现移动最快的动物应该是一种小蜘蛛silometopus,他们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向北移动了大约200英里,平均每年移动8英里。”


鼠兔向山上迁徙

  而生长在山上的动物也有像山上迁移的表现。斯坦福大学的特里博士研究发现,黄石公园里的美洲鼠兔以前生活在海拔7800英尺的地方,但现在,它们开始在9500英尺的地方出现。

  托马斯博士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仔细查看了动物的运行轨迹,发现它们是以温度变化的高低决定迁徙的速度的。好像同温度赛跑一样。他还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了整个地球的野生动物,这会在不久显现出来,或许在你自己的花园里你就可以发现变化。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全球性遭遇千年罕见酷热 罪魁祸首人类难辞其咎

  白熊幼崽死亡率上升原因 气候变暖或为罪魁祸首

  美称气候变暖致磷虾密度下降 威胁南极企鹅生存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网络“草根译者”正在译界异军突起,如即将出版的《乔布斯自传》、美国前总统布什自传《抉择时刻》等一批政商界重量级人物的自传中文版,均出自那些活跃于网络的小人物的译笔。自《哈利·波特》网络“私译”风潮始,这些草根终于修成正果,开始影响整个译界的格局。

受宠:出版社频频示好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市面上销售的由草根译者翻译的作品不小几十种,其中不乏“大作者和小译者”这样存在巨大反差的组合,让人不免认为,网络译者终于咸鱼大翻身。

其实,网络译者从来就不甘寂寞。《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英文版首发后,因为中文版往往要等3个月才能上市,按捺不住的这些草根便开始自己动手翻译,然后供人们免费阅读,这惹得罗琳勃然大怒,甚至动了打官司的念头。但草根依然我行我素。从“地下”走到“地上”差不多是去年开始的。去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的类型小说《龙争虎斗》就是一位草根译者姚向辉翻译的,是出版社见他在网上很活跃,而主动找到他的,他自然乐得接受。

出版社对草根译者的青睐在今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果说,姚向辉的被发现还是靠出版社编辑的眼光,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网上公开招募译者的地步。据记者了解,像布什的《抉择时刻》就是由出版社在网上招募到的6名译者同时开译。难怪已经有人惊叹,译者的神秘和崇高已经完全被打破了,译者也许就在你的身边。

影响:改变了译界格局

网络译者具有一切草根的特性:从事其他职业,却在某一兴趣爱好上格外突出。据记了解,网络译者大多是文学爱好者加外文爱好者,有的人对外语作品涉猎极多,其知识面和文笔甚至并不专业译者之下。比如姚向辉,从事IT行业,从小受到很好的英语教育,在网上私译已经小有名气。

所以对出版社而言,将草根译者“招安”也就成了一件何乐而不为的事情。译文出版社一位编辑对记者说,“译者荒”已闹了多年了,因为稿费低(千字七八十元),很多学院派不愿意译书,留下来的学院派要么架子很大,要么因忙而将翻译工作转交给学生做,质量难以保证。“还不如交给网络译者做,他们态度积极,效率又高。”而对于草根们来说,能被“招安”是最好不过的事,原本私译都是免费分享的,现在能有稿费赚,还能正儿八经地出书,谁能抵御得了诱惑呢?

错过了《抉择时刻》,也错过了《与自己对话:曼德拉自传》这样的重量级图书,不能不说是学院派译者的一大损失。在以往学院派一统译界的年代,这个领域似乎是怨声载道,抱怨稿费低者众多,现在好了,随着草根译者被广泛吸纳,译界突然有了活力,译界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提醒:尚无力主挑大梁

然而,草根译者如此迅速占领阵地,大有取代学院派而成为主流之势的时候,业内又开始产生担忧,因为草根显然还太“嫩”。以《抉择时刻》为例,6位草根译者,每人分译8万字,在20天之内完成任务。不要说在这么短时间内,对书中的人名、地点和事件,草根难以把握,就连文字风格估计也难以统一。按照一般的看法,草根显然更适合于翻译类型小说,而对一些专业性的图书,他们一时间很难完美把握。

出版社从对学院派译者完全依赖,转向依赖草根译者,速度显然过快,这可能会造成已广受诟病的中国译作翻译质量的再一次大滑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草根进军译界,任何一家负责任的出版社都得稍稍放缓“开闸”的速度。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前“北漂”至新西兰北岛海滩的一只南极帝企鹅因出现“水土不服”症状,24日被送至惠灵顿动物园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北岛居民克里斯蒂娜·威尔顿20日晚出门遛狗时,发现了这只高80厘米、约10个月大的帝企鹅。专家认为,它可能是在南极觅食时迷失了方向,至少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才到达新西兰北岛。这是44年来,自行造访新西兰的第一只野生帝企鹅。

  这只帝企鹅自在海滩出现后就吸引了许多动物爱好者。为防止它受到干扰,新西兰资源保护部工作人员在它周围40米处设置了警戒线。

  然而从23日开始,帝企鹅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它不再像刚上岸时那样精神饱满并好奇地四处张望。24日,它更是大部分时间无精打采地俯卧在海滩上。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继去年八达岭长城北段安装避雷针后,近期八达岭长城南段所有敌楼也将安装避雷针,以保障长城和游人安全。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计划7月底前完成。

  “长城墙体上既不能打钉,也不能凿洞!”八达岭长城工作人员介绍。前两天,施工人员开始在位置较高的敌楼施工,先在敌楼上安装一个铁箍,再在铁箍上安装高约6米的避雷针,铁箍和避雷针颜色与城墙颜色一致。而游人较多的城墙上,不新增设施。施工对游客参观长城没有影响。

  去年,八达岭长城北段安装了避雷针。安装避雷针的敌楼,比城墙高几米到十几米,可以“优先”吸引雷电,将其导入地下,避免雷击事故。近日,经市文物局批准,八达岭长城南段也开始安装避雷针。工程结束后,八达岭长城所有开放段,就全部有了避雷针。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摄影师捕捉到花园里悄悄偷蛋的狐狸,它的鼻子几乎碰到相机的镜头。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20日,智胜一只狡猾的狐狸需要额外的技巧。41岁的德国野生动物摄影师霍斯特(Horst Jegen),试图拍摄一张不断试图偷他小猫晚餐的狐狸的照片。由于发现一个完美拍摄照片的机会,霍斯特先生将一个隐藏的按钮、一个鸡蛋和相机装在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尝试性的留住它偷鸡蛋的画面。


德国41岁得摄影师Horst Jegen,做了一个精心的陷阱,涉及一个隐藏的按钮,一个鸡蛋和他信赖的相机。

  霍斯特先生自从发现狐狸进入花园拼命寻找食物之后开始建立装置,他把鸡蛋放在一个掏空的安装了摄像按钮的园木中,若小狐狸一触发就被连接到他的相机快门,从而呈现出偷鸡蛋的狐狸鬼鬼祟祟的从园木中探出头来。这只被偷拍的小狐狸看起来很惊讶,它睁大眼睛,吃惊的表现完全被捕获,鸡蛋被放在它嘴里,爬出花园,逃回到树林的家中。


我的晚餐,小狐狸往空心的园木中伸出爪子。

  住在德国埃菲尔地区霍斯特先生说:“我在花园里发现野生狐狸每天晚上都来寻找食物,甚至有的狐狸大胆到偷我的猫的晚餐。狐狸被吓到的真正原因是它们真正的是野生动物,并且它们很八卦。由于我将不同的食物放在不同的地方,因此它们必须找到食物。这一次我觉得很幸运的是,用鸡蛋做诱饵得到了它的特写图片。它们几乎总能找到食物,也许只有一两个地方没有找到食物,不过我非常有信心能捕捉到它们偷东西的照片。”


嘴里叼着鸡蛋的狐狸被相机强大的闪光惊吓到了。

  霍斯特先生15岁开始进行拍摄,现在是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这次精心制作的陷阱是的他能够拍到小狐狸令人惊讶的照片,他很开心。“我看见它几次蹑手蹑脚进园觅食。有一次,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睛,我以为它要逃跑了,破坏我的拍摄机会,幸运的是它没有。”现在,这群狐狸更像是我的家庭成员,我们有一个叫做狮子的狐狸伙伴,我开始训练它从树上跳到木块上。我常常把食物放在那里,一开始树和木块的距离仅20厘米,但是现在每隔几天我就隔出更大的距离,现在已经达到了两米左右。


摄影师霍斯特(Horst Jegen)先生。

  (科学网-kexue.com 玛格)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萨那6月10日电(记者 王秋韵 尹炣)也门执政党网站10日报道说,正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接受治疗的也门总统萨利赫已经脱离重症监护,并于当天开始进行康复运动。

  报道援引一名跟随萨利赫前往利雅得的也门官员的话说,沙特医生确认萨利赫目前状况良好,已经开始进行康复运动,并称这是萨利赫康复的重要迹象。

  一名也门官员8日向新华社记者确认,萨利赫全身烧伤面积达40%,并坚称萨利赫将在两周内回国。

  也门总统府3日遭到爆炸袭击,袭击造成11人死亡,包括总统萨利赫、总理穆加瓦尔等多名高官共185人不同程度受伤。

  也门执政党谴责以反对派领导人艾哈迈尔为首的部落武装发动了袭击,而也门国防部谴责“基地”组织发动了袭击。

  此外,一些在袭击现场的政府官员说,有证据显示这是一起由萨利赫同父异母的兄弟阿里·萨利赫·艾哈迈尔发起的针对总统萨利赫的报复刺杀行动,据悉目前阿里·萨利赫·艾哈迈尔已被逮捕。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鲸和其他所有陆生动物的共同祖先是一种状如蜥蜴的扁头四足动物,在约3.6亿年前从海中拖着身体来到泥泞的岸边。它的后裔逐渐改善了自己的原始肺部机能,鳍变成了腿,又粗枝大叶地调整了下颚关节,以听取空气里而不是水里的声音。事实证明,哺乳动物是所有陆生动物中最成功的种类之一,到6000万年前它们已统治了地球。鲸属于极少数来了个进化大掉头的哺乳动物,它把适应陆地生活的身体又做了翻新,使之能在水下感知、进食、行动和交配。

  这一巨大的转型是怎样完成的,就连最优秀的科学家都曾摸不着头脑。查尔斯· 达尔文意识到,这个难题是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于是,他在《物种起源》的第一版中便试图对鲸的来历做出解释。他指出,早就有人注意到,黑熊能张着嘴巴在湖面游好几个小时,吞食水上的浮游昆虫。“我认为,如果有一种熊,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身体构造和习性越来越往水生方向转变,嘴也越变越大,这种转变应该没什么困难。”然后达尔文做出结论,“长此以往,它便能变成像鲸一样的庞然巨兽。”然而,这样的图景却引来一片响亮而欢快的嘲讽之声,达尔文不得不在后继的版本中删除了这部分文字。

  过了差不多100年,20世纪杰出的古生物学家乔治· 盖洛德· 辛普森,还是没能在他那棵其他环节都井然有序的哺乳动物进化树上给鲸类找个合理的位置。“总的来说,鲸是最奇特、最脱离常轨的哺乳动物了,”他恼恨地说,“在‘自然阶梯’里没有合适的位置。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从相邻的任何动物门类朝不同维度延伸出去的结果。”

  反进化论者认为,既然科学解释不了鲸的转变历程,那么,这种转变说不定根本就没发生过。他们论述道,开始适应水中生活的陆生动物,很快就会变成外形不伦不类的东西;倘若鲸类确然曾经历过这一巨大的转变,那么能证明该过程的化石在哪里?“鲸和陆生哺乳动物的解剖学差异是如此之大,所以,在鲸出现之前,必然曾有无数的过渡物种在远古的海洋里游弋。”1989年首次出版的通俗神创论教科书《熊猫与人类》的作者写道,“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找到过这些过渡形式。”

  20 世纪70年代中期,菲利普· 金格里奇无意中接下了这桩挑战。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到怀俄明州的克拉克斯河流域进行挖掘考察,那里记录着哺乳动物在始新世初期——即恐龙灭绝1000万年后——的飞速兴起。1975年,他为了跟踪哺乳动物自亚洲到北美的迁徙途径,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及西北边境省(现名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对中始新世的岩层进行考察。他失望地发现,自己选择的目标——5000万年前的沉积带并不是干燥的陆地,而是古地中海东边缘的海床。1977年,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些盆骨,大家开玩笑把它们归为“走路鲸”——这是个荒唐的概念。那时候已知最好的鲸类化石被认为是跟现代鲸相似:有着成熟的水下听觉机制,强有力的尾巴和宽阔的尾叶,体外没有后肢。

  时间来到1979年,在巴基斯坦的一名科考队员找到了一颗头骨,大小跟狼差不多。但跟狼头完全不一样的是,顶部和两侧的骨头呈帆型,以稳固强健的下巴和颈部肌肉。更奇怪的是,它的脑容量比一颗核桃大不了多少。那个月,金格里奇又在印度的勒克瑙和加尔各答的博物馆偶然看到一些古鲸标本。“那时,我开始明白那小脑壳究竟是怎么回事了,因为早期的鲸头骨大,脑髓却相对较小,”金格里奇回忆说,“我开始猜想这种没多少脑子的生物是一种非常早期的鲸。”

  等金格里奇回到密歇根大学的实验室,把头骨从坚硬的红石头里剥了出来,他发现头骨基座的位置有一枚葡萄大小的硬实骨块,这叫“听泡”,上面还有S型的骨冠,这是鲸的两大解剖特征,是用来帮它们在水下听声音的。可是,这颗头骨上缺少现代鲸水下定向听觉的其他几种适应特征。他的结论是,头骨的原主大概是半水生的,花大量时间待在浅水里,但要回到陆地上栖息和繁殖。

  发现这种已知最原始的鲸(金格里奇叫它“巴基鲸”)之后,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鲸。“我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鲸类完成的巨大环境转型,”他回忆道,“这种动物一开始是陆生,后来却脱离了地面。从那时起,我便着迷地搜寻着鲸从陆地回到海洋这一大飞跃中的各种形态了。我想把它们全找出来。”

  80年代,金格里奇把注意力转向了鲸之谷。他跟同为古生物学家的妻子B · 霍利· 史密斯,还有密歇根的同事威廉· 桑德斯一起,开始在比发掘出巴基鲸的海床年轻1000多万年的岩层里寻找鲸类遗骸。后来三人挖掘到了完全水生的龙王鲸,还有个头较小、5米来长的矛齿鲸的部分骨骸。这些鲸种有着硕大的密实听泡和其他水下听觉适应特征,有流线型的长长身躯,拉长的脊柱,还有能大力纵向划水,推动身体在水下前进的强壮尾巴。鲸之谷里到处都是它们的骨骸。“在鲸之谷没待多久,就觉得自己到处都能看到鲸,”史密斯说,“再过一阵子,会意识到真是这样。我们很快就明白,要把所有鲸化石都收集起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开始把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标注出来,只挖掘最有研究价值的样本。”

  直到1989年,研究小组才几乎是歪打正着地发现了鲸与其陆生祖先之间的联系。考察快结束的时候,金格里奇正在研究一副龙王鲸的骨架,他找到了已知的第一枚鲸类膝盖骨,与之相连的腿骨位置比他预想的更接近脊柱尾端。这下他们知道到哪里去找腿了,便把以前标注过位置的化石遗址全部重新探查了一遍,很快找到了一根大腿骨、一块胫骨和腓骨,以及构成脚和脚踝的一簇骨块。最后一天,史密斯发现了一副完整纤细的脚趾,约2.5厘米长。看到这些小小的骨头,令她热泪盈眶。“知道这些体型巨大、完全水生的动物仍然有着功能性的腿、脚和脚趾,意识到这对鲸的进化意味着什么,真让人情不自禁。”她回忆说。

  尽管这样的腿不能在陆地上支撑龙王鲸的体重,但尚未完全退化。它们表面附有强健的肌肉,还有运作自如的踝关节,膝盖部位也有复杂的锁定机制。金格里奇推测,它们或许是在交配期间起刺激或导向作用的。“龙王鲸的身体像蛇一样,长长的,下半身离脑袋太远,要控制那儿的动作肯定很困难。”他说。

  不管龙王鲸的小短腿到底是干嘛用的,它们证实了鲸的祖先的确曾经在陆地上行走过、小跑过、疾驰过。但这些祖先的身份仍不明朗。古鲸的某些骨骼特征,尤其是它们庞大的三角颊牙,跟中爪兽(始新世的一种有蹄食肉动物)很像。20世纪50年代,免疫学家发现鲸血液里的特征,显示它属于偶蹄目的一支后裔。偶蹄目包括猪、鹿及其他蹄子为偶数的哺乳动物。到了90年代,分子生物学家研究了鲸类动物的遗传密码,他们的结论是:与鲸亲缘最近的现存动物正是有蹄动物中的一种——河马。

  与其在现存动物间进行分子结构比较,金格里奇和其他许多古生物学家更信任骨骼化石这实实在在的证据。他们相信鲸是中爪兽的后裔,但为了检验这一理论,金格里奇需要找到一块特定的骨头。踝骨是偶蹄类动物骨骼的最突出特征,因为它呈异常的双滑轮形,骨头的顶部和底部都有轮廓分明的凹槽,就像拉绳子用的滑轮上的凹槽一样。较之其他四足动物的单滑轮形状,偶蹄类动物靠着双滑轮形的踝骨具备了更好的跳跃力和灵活性。(当然,现在的鲸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踝骨。)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2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