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3月28日,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的朝阳陵园。守墓队员每晚两三人一组,隔几个小时巡查一遍陵园。本报记者 周亦楣 摄   3月28日,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的朝阳陵园。守墓队员每晚两三人一组,隔几个小时巡查一遍陵园。本报记者 周亦楣 摄

  ■ 人物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的朝阳陵园,有一支80后美女守墓队,共由9名女孩组成。此前,她们曾做过网通客服,厂矿医院护士,还有学校老师。如今,她们在这里守墓,最长9年,最短2年。

  每天晚上6点,灯火初上,当大多数人准备下班时,她们换上深蓝色的西服套装,打着手电和探照灯,开始上山巡查,山上安葬着上千名逝者的骨灰。

  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消除火灾隐患,保持陵园整洁,接待夜访客户。每晚两三人一组,隔几个小时巡查一遍陵园。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对讲机向山下的男保安求助。

  她们的职业叫守墓人,工作地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的朝阳陵园。

  3月28日晚上8点多,在洛阳北郊邙山,与北魏孝文帝皇陵遥遥相望的朝阳陵园,夜里一片静寂。

  守墓队队长刘文朋和队员吴红娟从山下往墓群走,开始值班巡查。细碎的脚步声,引来墓区看养狗的吠叫,她们打开手电朝着吠叫处晃了晃,狗吠声渐息。

  刘文朋和吴红娟是这片陵园的守墓人。“别总说这是墓地。其实,这是块宝地。”深夜走在安葬着上千逝者的墓群中,刘文朋平静地说,“人都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然而,在最初做陵园守墓人时,这批80后女队员们并没有这么淡定。

  不顾父亲反对去应聘

  尽管父亲默许了,吴红娟刚到墓地工作那一阵,回到家还是会遇到父亲的“戒备”

  “为啥去给人家守墓?”吴老汉想不通。怎么着女儿吴红娟也是去城里见过世面的人。

  五六年前,吴红娟去广州学习美容美发,每次回来都穿得很美。大红,艳黄,她都敢往身上穿。没事儿,还在牛仔裤上铰几个洞。

  村里人都和吴老汉说,城里转了一圈回来,就是不一样啊。吴老汉听着欢喜。

  可咋转了一圈转去墓地工作呢?吴红娟跟父亲说,这没啥,守墓就是殡葬文化。

  “啥子是殡葬文化?”吴老汉听不懂。他这辈子没出过远门,只知道祖祖辈辈都葬在村东头的小山坡上,那里也从没人去守墓。

  父亲不让吴红娟去。

  “那你给我找个活儿,不用出门打工,每天能照顾孩子,一个月还赚2000块钱,我就不去。”在吴红娟坚持下,父亲不做声了。在孟津县,月收入2000块钱算是“高收入”,类似收入的工作并不好找。

  父亲只好默许。

  尽管父亲默许了,吴红娟刚到墓地工作那一阵,回到家还是会遇到父亲的“戒备”。

  那一段时间,天蒙蒙亮,父亲就会戳在家门口的院子前,吸着烟,等下夜班的吴红娟回家。吴红娟一到家门口,父亲便指挥女儿:“把外套脱下使劲抖抖,再把头发拍拍,跳两下。”做完父亲规定的这些动作,她才能走进家门。父亲对因为她工作的地方,心里犯忌讳。

  每次这样,吴红娟只能苦笑,应承着老人做。

  招一群女孩来做守墓人,是朝阳陵园管理处副处长邓雯的主意。不过,招聘之初,考虑到这份工作的特殊,她要求应聘者必须和家里说明工作性质,征求家人同意。因为像吴红娟一样,最初选择这样一份工作,遭到家人反对,并不少见。

  不能说的秘密

  队员们都会谎称,做销售的,民政局的,自由职业者,就是没有人公开说自己是守墓人

  与吴红娟最初遭到父亲的反对不同,28岁的队员马丽雅是在老公的怂恿下做了守墓人。

  2010年的一天,老公带回来一份《洛阳日报》,让刚休完产假的马丽雅看朝阳陵园的招聘广告。

  马丽雅看着老公发愣,怎么会给自己找这么一份工作?

  生孩子前,马丽雅在洛龙区龙门镇一所煤炭子弟小学做数学老师,月收入两千多元。不过,学校离家较远,每天需要三四十分钟的路程。

  老公给马丽雅分析,除了听上去不那么体面,守墓这份工作的各项标准都符合马丽雅的要求——离家近,安静,能在家照顾孩子。

  马丽雅也想换换环境。她说,在学校教课,一周16节,扯得嗓子都哑了。到陵园上班,“就是听上去不好听,钱也少不了多少,还不那么费脑子。”

  想清楚后,她打电话给爸妈商量。没想到,学医的爸妈没有阻拦,“去吧,生老病死都是正常的事情。”

  不过,马丽雅平时也不愿公开自己的身份。工作两年多,守墓的事儿她只告诉了几个好朋友。直到现在,很多亲戚都不知道她在做守墓人,以为她还在当老师。

  有时,她出去逛街,也有人会问起身份。她和队员们都会谎称,做销售的,民政局的,自由职业者,就是没有人公开说自己是守墓人。

  马丽雅说:“解释起来太麻烦。他们会盯着你左看右看,问来问去,像个异类。”

  其实,她很羡慕表姐的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到上海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在郊区贷款买了套小房。过年回家,亲戚们围着表姐夸奖,工作好啊,大城市来的。那时,马丽雅就低着头不说话。

  同样,最初,守墓队员张晓辉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刚和老公谈恋爱时,张晓辉不敢告诉未来的公婆自己是做什么的,“怕他们忌讳,不同意这门婚事”。老公跟他爸妈说,晓辉是在民政系统上班的。直到俩人结婚前,才慢慢说出这个事实。

  来陵园祭拜的人李女士认识张晓辉这群女孩已有三四年,李女士说,“姑娘们长得俊,勤快,待在这儿心细。”李女士很喜欢这几个姑娘,不过,她说,如果自己闺女或媳妇儿做这个,她也不同意,“怕被周围的闲话淹着。”

  安抚夜访“客户”

  “女孩子心细,更适合安抚工作。”这正是陵园当初招女孩子来守墓的初衷

  “说不怕那是假的。”吴红娟说,来陵园守墓除了怕被人说闲话,第一次上山守墓时也很怕,她回忆说,当时她攥着同伴的手,沁满了汗,双腿发软,“总是担心有什么从那里面冒出来。”

  有一天夜里,队员张晓辉正在巡查,突然听到墓地隐隐传来一阵唱戏声,声音似乎是从墓碑和松柏间传来的。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张晓辉心里发紧,赶紧向总部求援。

  巡查后,在墓碑前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原来他想到老母亲生前喜欢唱豫剧,晚上就跑到墓地,带来一台录音机在母亲墓前播放。

  还有一次,一个人中了彩票,突然深夜跑到墓地和逝去的亲人分享喜讯,自己哭成了泪人。遇到这些夜访客人,她们都会去做一些安抚。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陵园已经关门,刘文朋和张晓辉一起值班。远远地,她们闻到一股刺鼻的酒味,去巡查发现一个男人踩着大门前的狮子雕像要翻进来。她们以为是不法分子,赶紧喊保安。

  经询问,这名男子是酒后想来祭拜亲人。男子进来后,女队员把男子扶到办公室休息。

  在她们面前,男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了一个小时。女队员在旁边不停地递纸巾。酒醒后,男子对她们感激不已。后来与她俩还成为了朋友,时常会问候。

  这正是陵园当初招女孩子来守墓的初衷,“女孩子心细,更适合安抚工作。”朝阳陵园管理处副处长邓雯说。

  忍得住委屈

  在这里待久了,看尽死亡,对人生的参悟不再计较,会更豁达,更珍惜当下

  然而,在工作中,她们也并不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可。

  刘文朋说,2009年某天夜里,一名客人在给逝去的亲人送“还魂汤”(按洛阳当地风俗,在每位逝者“五七”那天晚上,家人要带一碗米汤熬制的还魂汤来祭拜逝者)时,发现香炉倒了。他指着一个女队员破口大骂,还诅咒她的家人。

  女队员忍不住,当场哭了。刘文朋拍着队员的肩膀,跟着流泪。

  为此事,一连几天,刘文朋心里堵得慌。“年纪轻轻,又不是找不到其他工作,凭什么让一家人跟着招这种忌讳的辱骂?”

  当时,她就想辞职。那几天,整个守墓队爆发了离职危机。刘文朋关了手机,报了个“一日游”旅行团去爬山。在山上,冲着空旷的山谷,大吼大叫。

  副处长邓雯察觉后,她找到刘文朋谈心说,这里是人生的后花园,谁都避免不了走向那一天。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你们是为逝者服务的。

  刘文朋是这批队员中第一个来的,她想想这些年的工作,只有这一个特例,大多数祭拜者还是不错的,有时还给她们送水果。后来,她给队员们开小会说,其实,外界生活复杂得多,在这里,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委屈”。

  吴红娟说,在这里待久了,看尽死亡,对人生进行参悟,会不再计较,更豁达,更珍惜当下。

  在洛阳,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不过,9名守墓女孩却更喜欢山脚下的白玉兰——满树全是纯白的花朵,连片叶子都没有。她们说,在这待久了,心境变得很平和,就像山下绽放的玉兰花一样,“无所谓计较,也就纯粹了”。

  □本报记者 周亦楣 洛阳报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将首次登陆太空。3月31日当天,“地球一小时”推广大使、荷兰宇航员安德鲁·库珀斯将从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熄灯的照片,并通过欧洲航天局发布相关照片以及现场评论。

  “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是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这项全球性的活动于2007年在悉尼首倡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到去年为止,全球已有约4000个城市加入,其中中国86个。今年,石家庄成为中国首个正式加入“地球一小时”并做出环保承诺的城市承诺在2012年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

  今年,WWF更将这一活动延伸到了国际空间站。往年,熄灯1小时前后的城市夜景给人们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随着参与城市不断增多,这次WWF将尝试在太空中为“熄灯的地球”留影。宇航员库珀斯激动地说:“在茫茫宇宙间为美丽地球的未来行动起来,这是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绝好的方式!”

  相关阅读

  科学家观测到最亮超新星 爆炸十一小时点亮宇宙

  组图-全球标志性建筑熄灯 地球一小时深入人心

  组图-地球一小时启动仪式现场 齐心协力为环保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明星关注地球一小时

  北京,3月30日 ——全球规模最大的自愿环保行动“地球一小时”再创新高,截止3月30日,全球共有147个国家和地区确认参与“地球一小时”,共同宣布为地球可持续发展而行动的决心。

  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的灯光将在3月31日晚上八点半熄灭,其中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布丹和法属几内亚是首次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国家。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纽约联合国大厦将熄灯一小时,以此声援全球20%生活在没有电力的世界里的人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Irina Bokova 宣布正式加入“地球一小时”,并呼吁全球所有的世界遗产都在3月31日晚上熄灯。除联合国之外,地球一小时还得到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斐济总统Ratu Epeli Nailatikau、宇航员Andre Kuipers和国际空间站、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欧足联(UEFA)、曼联等名人和机构的支持。

  “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地球的改变做出自己的贡献。当全球的灯光依次熄灭,许下你对地球的环保承诺,并号召你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采取行动吧!”“地球一小时”联合发起人、执行主任Andy Ridley表示。

  由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调整,今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仪式将从去年最后变暗的萨摩亚群岛开始,最后在库克群岛进入尾声。

  据悉,纽约时代广场、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伦敦大笨钟、悉尼歌剧院、日本东京塔等著名景观都将在31日晚上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今年参与“地球一小时”的中国城市也再创新高。截止3月30日,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

  湖北武汉、黄石等16个城市承诺: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健全落实减排预警、约谈等制度,实行“区域限批制”、“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完成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2011年削减2%、1.5%和1.5%,氮氧化物零增长的年度减排任务。

  青海西宁、海东等8个地市州承诺: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环境质量为优良水平。

  辽宁沈阳、大连等14个城市承诺:辽河干流及10条主要支流按21项指标考核达到IV类标准,其余支流达到V类水质标准,提前“摘帽”。

  上海市承诺继续完成新建绿地1000公顷,继续推进1000个小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石家庄市承诺: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稳定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扬州市承诺:每月11日政府机关除特殊公务外,其他车辆(包括公职人员私家车)停开一天;同时在全市推广“今天不开车”活动,动员广大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

  许多地标性的建筑也将加入“地球一小时”:

  八达岭长城、北京的最高建筑国贸三期及国贸建筑群、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玲珑塔3月31日晚将熄灯一小时。

  上海人民广场区域(市政府大楼、上海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厅、喷水池等)和各区县政府大楼都将熄灭景观灯光一小时。此外,陆家嘴金融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震旦国际大楼等)、静安区(静安寺、百乐门、久光百货等)、世博园一轴四馆(世博轴、世博中心、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世博展览馆和中国国家馆)也将加入熄灯的行列。

  从武汉的黄鹤楼到南昌的滕王阁,从西安的大雁塔到长沙的天心阁,许多著名的景点也将熄灭景观灯。

  同时,超过1400家企业注册加入“地球一小时”,许多企业、明星和媒体都承诺了自己的环保改变,超越地球一小时:

  企业界积极承诺将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玛卡西尼男装承诺在未来一年中,致力于天然棉麻面料的使用,在商品总体占比达到60%以上,实现80%的裤类产品无重度水洗,实现辅料配饰(纸质类)100%环保化。万科集团承诺 发动全国超过30个城市200个社区30万户业主,以社区为单位落实可持续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海尔集团承诺坚持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文化的绿色战略,通过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消费者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企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蒙牛集团承诺50亿包牛奶使用可持续森林认证环保包装,年输出绿色能源利用沼气发电1,000万度,绿色生产年净化污水1,500万吨。

  WWF“地球一小时”全球推广大使李冰冰、中国区推广大使羽泉、李宇春纷纷亮出自己的环保承诺,并号召自己的粉丝共同为地球做出一个改变。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亚婕、篮球运动员马布里、歌手李霄云、演员黄海波、张歆艺作为明星志愿者加入到“地球一小时”中。

  “地球一小时”战略媒体合作伙伴旅游卫视承诺继续执行“碳清零”行动,在所有节目片尾公示该节目的碳排量,并承诺“碳清零”。

  相关阅读

  科学家观测到最亮超新星 爆炸十一小时点亮宇宙

  美史上最快无人机将试飞 伦敦到悉尼只需一小时

  组图-全球标志性建筑熄灯 地球一小时深入人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大雾中的北京

今晨突降春雪

  一场持续的大雾,昨天全天笼罩京城,严重影响了交通和航运。截至晚6时40分,首都机场延误航班为51架次,取消107架次。随着冷空气的到来,今天北风会吹走水汽,雾气彻底驱散,天空转晴。

  三个月以来首发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我们没考虑到雾会这么浓,没预计它会进入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根据前日傍晚的预报,市气象台预计昨天早上会出现轻雾,最高气温能达到14℃。孙继松表示,这是因为从前天天气会商判断,昨天的雾不会这么厚,还是能有一点阳光照进地面,形成升温的。不过,随着天空形势的变化,一场笼罩华北平原的大雾同样也在渗透京城。

  昨天凌晨2时55分,市气象台发布了三个月以来的首个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昨天凌晨到中午,北京将出现大雾天气。11时和下午5时,市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随着夜间全市性降雨出现,能见度明显好转。至晚9时,预警信号解除,“黄色预警”持续了18小时。

  孙继松表示,昨天北京地区能见度最差的是10时之前,不少地方能见度在500米以下,中午到傍晚,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1公里上下。

  预报称最高气温14℃,实际仅5℃

  此次笼罩京城的大雾,属于平流雾,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大。而另一种雾“辐射雾”,往往在太阳升起后水蒸气就蒸发了,很快消散。大雾与湿度关系密切,昨天京城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形成大雾,在北京周边地区,有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的,形成浓雾。

  随着上下层大气湿度不断增加,昨天下午后也开始逐渐落雨,多处为毛 毛雨,东北部地区雨量稍大。至夜间,全市性的降雨出现,雨量不大。至晚8时,全市平均降雨量为0.8毫米。昨天白天受雾气影响,太阳辐射到地面的升温作用受阻,所以昨天天气也很冷,最高只有5℃。

  北京城区深夜降下小雪

  从昨晚11时起,北京城区已由小雨转为小雪(点击观看小雪影视作品《C+侦探》)。首都机场的降雪将会持续至今日凌晨3时左右,能见度1公里至2公里。天气情况会给今日首都机场早高峰运行带来很大影响。

  空气质量

  PM2.5超标近一倍

  24小时均值达到131微克/立方米

  今天偏北风明显,预计白天空气质量可恢复“优”或“良”

  本报讯 伴随着超高的湿度,京城再次出现雾霾天。根据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市环保监测中心车公庄站的PM2.5日均值昨日超过标准近一倍。

  昨天单站PM2.5污染为“红色”级别

  根据市环保监测中心车公庄站公布的PM2.5浓度,昨天至晚6时,24小时均值达到了131微克/立方米。

  根据本月环保部新出台但尚未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要求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将在今年开始实施新标准),PM2.5的24小时浓度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下时才达标。也就是说,在这个浓度限值以下,空气污染才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同期新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24小时浓度在115到150微克/立方米之间时,空气质量指数介于150到200,属于四级“中度污染”,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用“红色”来描述这一程度的污染,介于“绿”、“黄”、“橙”和“紫”、“褐红”色之间。根据新的评价体系,红色级别的“中度污染”会“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一般人群也应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不过目前北京只公布了一个单站的PM2.5浓度,判断全市范围的PM2.5污染程度,还需等到各PM2.5监测点建立并发布之后。

  从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来看,昨天的空气质量同样超标,但描述程度没有这么重。前天12时至昨天12时,空气污染指数为144,主要污染物是PM10,属于“轻微污染”。

  市环保监测中心前天下午发出预报,预计昨天北京整体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利,空气质量持续转差,建议易感人群尽量停留在室内。

  PM10浓度曲线变化较为“波折”

  从市环保监测中心发布平台看,昨天PM2.5浓度变化曲线较PM10更为稳定,大多介于100微克/立方米和200微克/立方米之间,浓度最高时间出现在昨天凌晨2时至3时,午后浓度缓慢下降。

  相比之下,各区县PM10的浓度曲线变化就较为“波折”,以朝阳区农展馆为例,PM10浓度昨天在100微克/立方米到300微克/立方米之间变化,高峰值出现在昨天凌晨4时和晚6时。房山区的PM10小时浓度基本都超过了200微克/立方米,最高峰值是昨天8时,达到了400微克/立方米。

  目前,北京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一般占PM10的50%到60%,当出现雾霾天时,该比例会增大。市环保监测中心预报,今天偏北风明显,污染扩散条件转好,预计白天空气质量可恢复到“优”或“良”。

  相关阅读

  美阿卡卫星拍摄画面 北京上空覆盖阴霾污染严重

  北京将首次滚动发布 空气质量单站监测实时数据

  组图-回顾2011真实的自然 北京上空出现地震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流星雨频繁光临地球

  爱许愿的流星雨发烧友有福了。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天象预报:10月9日、10日、21日,天龙座、南金牛座、猎户座三大流星雨要“登台献演”,并且流经天顶的流星颗数都将迎来极大值。月底的“木星冲日”也是天空闪亮看点。

  据天文专家介绍,活跃在10月上旬的天龙座流星雨,1933年、1946年曾经出现过每小时数千甚至上万颗的爆发。虽然天龙座流星雨的预报有许多不确定性,但目前世界各国多位天文学家普遍观点是,今年“天龙”将在北京时间10月9日凌晨4时左右爆发,ZHR(每小时天顶流星数)值在200颗左右。对于中国境内爱好者来说,8日晚至9日黎明前的观测条件较佳。

  专家表示,说到南金牛座流星雨,就不能不提它的“同胞兄弟”北金牛座流星雨。它们的母彗星同为2P恩克彗星,正是通过不断观测、总结,天文学家对它们的了解才逐渐加深。

  今年国际流星组织预报,南金牛座流星雨从9月10日开始活动,要持续到11月20日,其中爆发可能出现在10月10日。而此时,该流星雨的辐射点与金牛座还有一定的角距离,位于双鱼座的天区内。因为流量小,预报的南金牛座流星雨爆发时间也不会太精确。

  猎户座流星雨是知名度较高的流星雨之一,是全球每年10月最值得关注的流星雨。作为哈雷彗星每年带来的两个流星雨之一,猎户座流星雨的流量比较稳定,每小时天顶流星数最大值通常在25颗左右,而近几年更是一度超越了50颗。

  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预报,今年猎户座流星雨大爆发将出现在10月21日,具体时间并不确定,21日凌晨开始下弦月将对观测产生一定影响。“猎户”特点是爆发时状态平缓,可能持续一天,甚至更长时间。流星体速度可达66千米/秒,属于快速流星。

  到了月底的29日的“木星冲日”,日落木升,日出木落,木星与太阳方向相反,整夜可观。今年冲日期间,木星正从白羊座逆行至双鱼座,这部分天区没有什么亮星,把它分辨出来非常简单。

  专家提示,想拍出好的木星照片并不困难,公众可以使用飞利浦TouCam这类可设参数的摄像头连接望远镜,对它拍摄一段1000帧左右的视频,再使用RegStax叠加处理成图片。这样既可以提高信噪比,又能减少大气抖动,使得在地面上拍出清晰、漂亮的木星照片成为可能。

  相关阅读

  中秋佳节请遥望美丽星空 先看流星雨隔天再赏月

  组图-英仙座流星雨八月来袭 数百流星划过天空

  研究行星演化过程 失败的木星或为超级地球起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只小松鼠安静地睡在救护中心的床上。狂风将它们吹出树梢上的巢穴,而后被一名过路人发现 
4只小松鼠安静地睡在救护中心的床上。狂风将它们吹出树梢上的巢穴,而后被一名过路人发现
这些小家伙只有5周大,现住在志愿者艾琳-威尔什的家。照片中,它们正在威尔什的手臂上玩耍 
这些小家伙只有5周大,现住在志愿者艾琳-威尔什的家。照片中,它们正在威尔什的手臂上玩耍

一只小松鼠亲另一只的面颊一只小松鼠亲另一只的面颊

小家伙正在喝羊奶。威尔什每3小时给它们喂一次奶
小家伙正在喝羊奶。威尔什每3小时给它们喂一次奶
 
小松鼠贪恋地喝着羊奶,全然不顾羊奶滴在脸上小松鼠贪恋地喝着羊奶,全然不顾羊奶滴在脸上

  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上周,英国遭遇卡蒂亚飓风袭击。狂风将树梢上一个巢穴中的4只红松鼠幼仔吹走。幸运的是,它们在坠地之后仍然活着。狂风过后,一名过路人发现了这些只有5周大的小宝宝。随后,这些幸存者被送往诺森伯兰郡阿林维克附近的一家兽医诊所接受救治,而后又被送往莫珀斯附近乌尔哈姆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中心负责人吉姆-奥尔森表示,如果不是被人发现,这些小家伙会在短短几小时内死亡,很可能被野猫吃掉。获救的松鼠幼仔体重只有70克,坠地之后休克,一动不动。那位好心的过路人并没有发现它们的妈妈,救护中心担心松鼠妈妈可能仍在寻找自己的孩子。

  在将这些小松鼠放归野外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它们进行24小时护理。目前,4只小松鼠住在志愿者艾琳-威尔什的家,由她全权负责小松鼠的护理工作。威尔什用小奶瓶喂羊奶给它们吃,每3小时喂一次。小家伙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度过冬季。

  威尔什说:“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松鼠会收集食物储藏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即使我们在11月将它们放归野外,它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收集食物。我们打算在来年春季将它们放归野外,选在诺森伯兰郡的一个隐秘地点。现在,小家伙们的身体非常健康,它们很活跃,也很淘气。”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专门收容和救治受伤及遭到遗弃的野生动物,以及没人要的牲畜和宠物。目前,生活在中心的动物共有150只。此外,中心还经常组织儿童参观,教育孩子们养成保护动物的习惯,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动物的习性。

  这家救护中心由49岁的奥尔森和丈夫艾伦-帕特森1993年成立,一年的运营成本高达7万英镑(约合11万美元)。由于筹集资金难度很大,奥尔森担心中心将在不久后被迫关闭。她说:“我们可能是整个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动物收容中心。我们收容了大量野生动物,其中包括獾幼仔、小狐狸以及受伤的鸟类。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中东部地区的野生动物将面临一个非常暗淡的未来。”(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资料照片:西单磕头王

视频截屏:西单磕头王

在街头、景点等人多之地,看到有老年和重度残疾人行乞,我通常会给个硬币,但见年轻力壮者,尤其是背包蹲跪地上乞讨“路费”、“饭钱”的,“给父(母)治病”之类的“学生乞丐”,一概不给。因为如今的职业乞丐特别是诈乞者,越来越多。

不过,昨日江西电视台《新闻早报》播发,经多家网站视频转播的“西单磕头王”,引起了网络的高度“围观”。据称,该男子在路边磕头乞讨,“最多时一个小时磕头磕出4000多元”。女播音无不感慨:拿工资的每天8小时工作,一个月辛苦下来连人家一个小时的收入都没有,实在是有些惭愧。她说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就按平均每小时1000元、每天干5小时、每月工作20天算,年收入120万啊,还不用缴税,每个施舍他钱的人都没他富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今后遇到乞丐到底还给不给钱?这是一个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但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以及很多人想问的问题是,真有这么个“磕头致富”的乞丐大王吗?屏幕和视频上,观众可以看到的“真相”,只是一张该男子赤膊跪在路边乞讨的照片,而且照片上的行人都是顾自匆匆前行,没人给他钱,更见不到他身边有什么钱,地上只有几件包包裹裹。除此之外,只听到播音员一个人在解说:他带着母亲和两个儿子纵横北京西单,多年来收获颇丰,家里有4辆私家车、几套北京房产,他母亲浑身金银首饰,儿子更是一身国际名牌……

如果这不是天方夜谭的话,“传说”起码也算得上吧。真的一个小时能乞讨4000元,那多套房产、多辆私车也不为稀奇了。问题是,一张跃出屏幕的图片就演绎成一个离奇的致富故事,跟道听途说、听风是雨没啥两样。反正我是不信。

不信的理由基于小学算术:1人给1元,1小时中得路过4000多人;就算每人给100元,那也得40多人,即每1.5分钟有1人施舍。可能吗?可信吗?

有网友评论,一天讨400元可以信,一小时4000元要么是抢劫了。更有网友直截了当,这是个假新闻,就凭一张图片谁信啊。甚至有网友称,这是在误导人们不要去同情与施舍弱势群体和真正需要善行帮助的乞讨者。我想,片图只语在当今网络“泛信息”时代,已经很难告诉我们它们全都是真相,很多时候“哥只是个传说”。当我们在种种传说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是否忽略了生活的真实与本真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水焚葬公司创始人山迪·苏利文站在尸体液化机器旁,他声称这种机器是“卫生的,经过消毒的”水焚葬公司创始人山迪·苏利文站在尸体液化机器旁,他声称这种机器是“卫生的,经过消毒的”
绿色环保?这种液化机器可以在不到3小时内彻底液化一具尸体,而且使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最低限度  绿色环保?这种液化机器可以在不到3小时内彻底液化一具尸体,而且使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最低限度

  北京时间9月20日消息,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殡仪馆最近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尸体液化。他们希望这一服务能给死者带来除了埋葬和火化之外的第三条选择。

  这种不锈钢机器能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内将一具尸体完全液化,变成某种“蜜糖般的棕褐色液体”。随后,这些液体将被倾倒进城市排污管道。液化处理后剩余的死者骨骼残骸则可以提取出来交由其家人保留,这和火化方式很类似。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水焚葬(Resomation)这一英语单词源于希腊语中的“resoma”,意为“躯体的重生”。这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于土葬或火化而言更加环保的尸体处理方式。而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安德森-麦克奎尔殡仪馆也几乎同时地推出了尸体水焚葬的服务,这一时间仅比佛罗里达成为美国第7个核准此项服务的州晚了数天。目前他们正准备在接下来的数周内尝试提供数例此种服务。

  这种碱水解设备最早是由英国格拉斯哥的水焚葬公司提供的,他们将尸体放入一个充满水和氢氧化钾的容器中,随后加压并加热至180摄氏度,保持2.5~3小时。这样做的结果是尸体被分解,产生少量的绿灰色液体,其中的成分是氨基酸,多肽类,糖分,盐分以及柔软的,呈多孔状很容易压碎的骨骼残骸。随后,这些骨骼遗骸便可以被移交给死者的亲属留作纪念。至于这些液体,可以让它重新融入生态系统循环,运往纪念公园或森林中,或者直接排放入城市下水管道。

  水焚葬公司创始人山迪·苏利文(Sandy Sullivan)说:“让我们面对它——没有什么离开的方式是漂亮的。你的躯体只能变成灰烬和骨骼残骸,不管你用火化还是液化手段,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结果。”他说:“当你站在火化炉前,感受到那烈焰和高温,你会感觉那是很残酷的。而当你站在水焚葬炉前,这里是非常安静的。处理器采用不锈钢制成,经过卫生消毒。这看上去更加体面一些,死者的身体将被很快分解。”

  苏利文继续说到:“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其实和自然界细菌分解尸体的办法是一样的,只是在自然状态下这种过程需要数月的时间,而我们将它缩短到了3小时之内。”

  根据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殡仪馆在接受了19例水焚葬法殡葬服务之后停止了该项目,因为俄亥俄州没有核准这种服务。

  水焚葬公司宣称这种新方法可以减少尸体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达35%,并且防止汞污染,这主要是死者镶牙的物质,会在焚化时释放出来。而一位科学家也告诉BBC记者说,将尸体分解后的液体倾倒入城市下水管道是绝对安全的。目前英国政府正在认真考虑核准在本国提供这项服务。(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不少烟民爱在大清早吸一口烟抖擞精神,觉得这样可以为自己带来充沛的精神。但这样的做法则是相当错误的。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指出,清晨尤其是起床后1小时内吸烟,患癌症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清晨起床吸烟或会吸入更多尼古丁及其他烟草毒素,亦更容易使人上瘾,生成更强的尼古丁依赖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医学院研究人员对4,775名肺癌患者及2,835名没患癌的烟民进行分析,发现与起床1小时后吸烟相比,起床后31分钟至1小时内吸烟,患肺癌机率高31%;起床后半小时内吸烟,患肺癌的几率则高出79%。

  研究人员向患头颈癌的烟民作相同实验,亦发现起床后31分钟至1小时内吸烟,患头颈癌机率高42%;起床后半小时内吸烟,患此癌的机率亦高出59%。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前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能够按需储存和释放热能。以这种材料制成的储热设备不但能量存储密度大,还具有成本低、运输方便、储能时间长的特点,有望开创一种捕获和存储太阳能的全新方式。相关论文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在寻找一种能以化学形式储存太阳能而非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材料。但相关研究直到近年才取得了一些进展:201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杰弗里·格罗斯曼揭示了二钌富瓦烯的独特性质,并提出了液态储热材料设想。

  二钌富瓦烯分子在被阳光照射时,内部结构会发生改变并将能量存储起来,形成一种亚稳定结构。当需要时,这些热量又能在特定催化剂的作用下被释放出来,同时其分子也会恢复为放热前的形态。这一过程可以不断重复。通过这种方法可在甲地存储热量,乙地释放热量;也可以用产生的热量驱动蒸汽发电机发电。

  但这种材料的缺点在于,所含的钌元素稀有且昂贵,且由其制成的储热设备在能量密度上还不及传统锂离子电池。这使这项技术一直无法获得大规模应用。

  日前,格罗斯曼和他的同事艾拉克斯·库帕克借助碳纳米管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完善,制造出了一种可取代二钌富瓦烯的新材料。这种材料由偶氮苯和碳纳米管组成,除了具备二钌富瓦烯的优点外,还有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能量密度上更是超过了锂离子电池。

  研究人员将偶氮苯分子“捆绑”在碳纳米管上,形成一种碳纳米管化合物,实验显示该材料的能量差(基能态到高能态之间的差值)和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都较为理想。实验显示,新材料在能量密度上可达690瓦小时/升,超过了传统锂离子电池(200—600瓦小时/升),相对于仅采用偶氮苯的能量密度(90瓦小时/升),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格罗斯曼说:“这种材料非常有效,便宜却仍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其优势在于将能量捕获和存储集成到了一个步骤当中,用一种材料就能同时完成转化和存储两项任务。其缺点是只能提供热能而非电能,但这可以通过热电装置或蒸汽发电机来弥补。”

  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金井洋介说,通过化学键来实现太阳能可逆存储近年来广受关注。新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创建了可以用碳纳米管来制造这种材料的纳米模板,这为今后采用其他材料进行类似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2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