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近日,印度财长慕吉克公布了2011-2012财年预算案,在过去一年印度物价高涨,民愤不小的背景下,这份预算案包含了辛格政府保增长、控通胀、促民生等诸多目标。不过,这份总额12.57万亿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预算案要付诸实施,还得过“信息透明”,“议会审议”等诸多关口。

  政府大派“红包”,减税、建造保障性住房,提高个税起征点……对于印度民众而言,辛格政府公布的新一财年开支计划,的确令人欣喜。

  全力解决物价上涨

  “2011财年,印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控制通胀和减少赤字。”上月28日,印度财政部长慕克吉在公布2011至2012财年(从今年4月1日开始)财政预算时,如此表示。

  慕克吉表示,印度经济去年实现了8.6%的高速增长,增速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他对此感到满意。但在高经济增速的情况下,应对通货膨胀将是首要任务。

  去年,印度的食品价格通胀率高达17.2%,食品价格的连续上涨引发了印度底层贫民的愤怒。洋葱就是“物价上涨”的一个典型案例,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印度洋葱价格从每公斤15卢比大涨到85卢比。

  物价上涨将印度民众推上街头。1月底,印度各地爆发“洋葱革命”,抗议物价飙涨。2月23日,数千名印度工人在工会的组织下来到印度国会前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印度不断提高的食品价格、低工资和工作的无保障性。

  如果食品价格继续高涨,后果则很难预料。“今年我们的主要关注点是不断提高的食品价格,”慕克吉表示。

  这一关注在预算中得到了体现。新预算案包括了一项粮食福利法案,确保穷人买得起廉价的粮食。此外,从3月起,部分粮食和燃料津贴将折成现金,直接打进穷困者的账户。

  减轻低收入者税负

  新预算的主要侧重点是“扶贫”。政府大派红包,教育、医疗、农业领域得到的拨款增幅都超过了20%。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将增加17%,包括减少营养不良和促进健康卫生的计划,所需费用相当于总预算的36%。

  此外,预算案宣布,政府将增加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支持,其中包括将购买保障性住房的贷款上限从200万卢比提高到250万卢比,同时对建造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商实施减税政策,而那些贷款超过150万卢比的家庭,将可享受1%的利率补贴。

  “从政治治理的角度,我们期望政府宣布一些扶助贫民的救济措施,”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和雅表示。“比如说对低收入人群减轻税负。”

  这一期望在预算案中也得到了体现。今年,印度纳税人的个税起征点从原来的16万卢比提高到18万卢比,印度的纳税方式是以年薪来计算,由于印度纳税人的平均年薪仅为5.5万卢比,这意味着大部分民众都无需缴纳个税。此外,印度还计划将享受免税的老人年龄从原来的65岁放宽到60岁。

  预算还得接连“过关”

  不过,尽管新财年预算亲民,但要想付诸实施,并不是政府公布就能完成的事。

  透明,是新财年预算案必须过的第一关。预算透明的法律基础,是印度的《信息公开法》。2005年,印度通过了《信息公开法》,允许印度公民向除了议会和情报部门以外的其他所有政府部门申请信息公开,让政府作为透明化。如果官员拒绝透露信息,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为了实现政府开支的信息透明,印度专设了一个预算信息网站,供每一位公民查询。而印度民间更有许多公民组织,专门公开和分析政府预算细节,并向政府提交《公民报告》。如今,公民预算组织分布在印度各地。比较有影响力的组织有班加罗尔的预算与政策研究和公共事务中心、孟买的预算研究中心,以及以普耐为基地的国家促进研究中心等。

  信息透明之后,是“议会审议关”。按照法定程序,政府公布预算案后,将送交议会审议。首先由人民院对预算总规模及预算支出的各个项目进行审议,并进行修订,然后将人民院审议通过的草案提交联邦院批准。若联邦院没有批准,则需将草案退回人民院重新审议。若联邦院批准该草案,则预算草案成为财政法案。

  由于执政党联盟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料新财年预算不会在这里被拦下。但围绕预算的细节,执政联盟议员与反对派议员的唇枪舌战决不可免。

  对于新预算案,印度最大反对党人民党领导人贾特里已经表达了质疑。他称,这份预算“毫无想象力”,没有“好点子”,缺乏“视野”。另一名反对党领导人则表示,这份预算只能得零分,“对于穷人来说,我看不到他们能从预算中得到什么。所有的拨款承诺都显得空洞,我们都相信,这些钱依然会被官员们中饱私囊。”

  媒体质疑新预算成效

  更多分析人士则质疑新预算控制通胀的能力。“7次加息都未能控制住通胀,我看不出慕克吉还有什么好手段,”一位经济学家表示。还有分析人士担心,随着国际油价继续飙涨,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国,印度的物价难免不受油价影响。而印度的情况可能比邻国要更糟糕,因为印度的政策是,压低油价,并补贴汽油提供商。如果政府要继续控制油价,那么无疑会加大财政赤字。

  “不断高涨的物价是印度目前的头号经济和政治问题,”《印度时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但新预算案似乎没给出降低物价的治本手段。让穷人购买规定了价格的廉价物品,这是计划经济的过时做法,但我们的政府乐此不疲。”

  本报记者 颜颖颛

  印度公民自建组织监督政府预算

  印度民众自我组织起来分析政府预算始于1995年。

  当时,在圣雄甘地的故乡古吉拉特邦。一个名为“人类与社会交互行动发展创议”的非政府组织,开始从部落穷人视角,分析邦政府预算,以此维护贫困者的权益,增加穷人的收入和生活福利。这一公民组织的预算分析工作对古吉拉特邦的公共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仿效着这一成功典范,公民预算组织在印度各地纷纷建立。迄今,比较有影响力的组织有班加罗尔的预算与政策研究中心和公共事务中心、新德里的预算与治理责任中心等。2007年,当时的印度总理还亲自会见过向政府递交《公民报告书》的公民预算组织。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南美洲巴西阿马帕省

  根据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巴西亚马逊雨林面积在前几年受到当局保护获得减缓之后,去年毁林的面积又突然暴增10倍,除了滥垦与盗伐外,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民众任意饲养牲畜也是造成林地破坏主因之一。

  由巴西亚马逊人类与环境机构(IMAZON)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雨林面积消失约175平方公里,较前年同期16平方公里,增加 10倍以上,当地森林退化面积也扩散到541平方公里,但2009年全年受影响面积仅376平方公里,显示林地受破坏的速度相当惊人。

  世界自然基金会驻巴西代表荷姆表示,“巴西民众任意在雨林内饲养牲畜,也是破坏雨林面积破坏的元凶之一,”而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巴西国内约有4成的牲畜,饲养在雨林范围内。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石溪大学研究人员达瓦洛斯调查,南美洲哥伦比亚国内的森林消失速度也令人忧心,在2002年到2007年间,哥伦比亚南部的森林遭受破坏面积达14322平方公里,比牙买加全国面积还大,其中主因与当地民众大量种植可可作物有关。

  而在印度尼西亚方面,根据绿色和平所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印度尼西亚在2000年到2006年间,毁林面积虽已从过去每年2百万公顷降低至1 百万公顷,不过速度仍相当惊人,印度尼西亚分部代表麦特就表示,“如果再没有善尽保护,印度尼西亚未受保护的森林面积,预计在35年后恐怕就会完全消失殆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印度 加尔各答热浪滚滚的街道中挤满了行人、商贩和标志性的大使牌出租车。这座城市有1600万人口, 同时每天还有更多人从小镇涌入。1975年时,全世界只有3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如今这样的大城市已达21座,多数位于发展中国家。全球大部分新生人口都出现在这些国家的市区。
印度加尔各答热浪滚滚的街道中挤满了行人、商贩和标志性的大使牌出租车。这座城市有1600万人口, 同时每天还有更多人从小镇涌入。1975年时,全世界只有3座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如今这样的大城市已达21座,多数位于发展中国家。全球大部分新生人口都出现在这些国家的市区

英国 夜幕下的伦敦灯火通明, 仿佛一座火光熠熠的大熔炉。在燃煤驱动的工业革命中, 伦敦发展为世界最大都市。这场革命导致地球人口急速增长。富裕国家人均消耗的资源比穷国高出许多倍,但随着全球收入上涨,高消耗可能将比人口增长对地球造成更大压力。
英国 夜幕下的伦敦灯火通明, 仿佛一座火光熠熠的大熔炉。在燃煤驱动的工业革命中, 伦敦发展为世界最大都市。这场革命导致地球人口急速增长。富裕国家人均消耗的资源比穷国高出许多倍,但随着全球收入上涨,高消耗可能将比人口增长对地球造成更大压力

西班牙 巴塞罗那的锡克教节日集会上,印度移民济济一堂,这类移民为欧洲低迷的生育率注入发展动力。全球人口能否稳定,取决于世界各地年轻妇女在生育上做出的决定。调查表明,妇女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可能生育的后代数量就越少。
西班牙 巴塞罗那的锡克教节日集会上,印度移民济济一堂,这类移民为欧洲低迷的生育率注入发展动力。全球人口能否稳定,取决于世界各地年轻妇女在生育上做出的决定。调查表明,妇女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可能生育的后代数量就越少

  撰文:罗伯特 · 孔齐希 ROBERT KUNZIG

  翻译:陈昊

  1677年的一个秋日,在荷兰代尔夫特,布商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据说曾担任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作品《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中的长发模特)突然停止与妻子正在进行的动作,冲向工作台。列文虎克以布匹为业,但热情却在于显微镜学。他已经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五个子女(虽然其中四个早夭),因此制造后代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如他后来写给伦敦皇家学院的信中所说,“不过五六秒之后,”他已经在通过小小的放大镜观察取于自己身体的那保质期短暂的样本。镜片只有水滴那么大,却可把物体放大数百倍。这台仪器是列文虎克亲手制作,在当时属于无可匹敌的利器。彼时伦敦学界仍在试图证明列文虎克之前发表的一种言论的真伪——他说一滴湖水,甚至一滴法国葡萄酒中,生活着数百万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如今,他又有了更微妙的发现:人类精液中也有微生物。“一粒沙子大小的精液中,”他写道,“有时存在上千个(微生物)。”列文虎克像珠宝商一样,把镜片扣在眼睛上,观看自己生产出的微生物甩着长尾巴游来窜去。可以想象阳光透过窗格洒在他出神面孔上的样子,就像维米尔画中那般。在此对他妻子的遭遇深表同情。

  打那之后,列文虎克有些着魔。尽管小小窥镜使他有幸接触前所未见的微观世界,但他却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了观察精子上。颇为令人讶异的是,某天,他从一条鳕鱼身上提取了精液,正是在这一样本的启发下,几乎是在偶然之间,他开始估算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人。

  当时的人们对此都没有概念,也很少开展人口统计。列文虎克先估计荷兰人口为100万上下,然后,利用地图和一点球面几何学知识,他计算出地球表面有人类居住的区域面积是荷兰的13385倍。当时的荷兰人口已颇为密集,很难想象世界各地都像荷兰这般拥挤,所以,列文虎克得意地总结道,地球上的人口不会超过133.85亿——与一条鳕鱼体内的1500亿个精子相比,这实在是个小数目。种群生物学家乔尔·科恩在其著作《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中写道,列文虎克鼓舞人心的小小运算可能是企图以量化方式回答这一问题的首次尝试。而与17世纪时相比,这一问题现在更是迫在眉睫。但是,如今的答案已远不是当初那样鼓舞人心。

  当今历史学家估算,在列文虎克的时代,地球上只有5亿左右的人类。那时候,经过几千年的缓慢增长,人口刚开始进入迅速膨胀阶段。150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宣告发现人类卵细胞,当时的世界人口已经翻倍,超过10亿。又过了100年,1930年前后,数量又翻了一倍,达到20亿。从那以后,世界人口一直以令人瞠目的速度飞增。20世纪之前,还无人得以在有生之年见证人类数量翻倍,但如今,已经有人亲身经历过“×3”的过程。据联合国人口司称,2011年下半年某时,人类家族将扩充至70亿个成员。

  虽然这场爆炸式的增长势头正逐渐趋缓,但离结束还远得很。现在人类寿命得到延长,而且,尽管与前代人相比,如今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减少,但现在全球大量妇女(18亿)进入生育年龄,因此,至少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仍会持续增长。2050年,总数可能达到105亿,也可能停留在80亿——差距取决于每名妇女多生还是少生一个孩子。联合国人口统计学家采取中庸路线,作为他们的最佳估计值:当下他们预测2050年之前——也就是2045年,世界人口可能将达到90亿。最终数据究竟是多少,还得取决于每对夫妻在从事人类最亲密行为期间所做的抉择——也就是列文虎克为了科学事业而草率中断的那项行为。

  人口仍在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势必引起人们警惕。当今地球,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受侵蚀,冰川融化,鱼类逐渐灭亡,每天都有近10亿人忍受饥荒。几十年后,可能会多出20亿张吃饭的嘴,多数来自贫穷国家。将多出数十亿抱有脱贫愿望与权利的人,如果他们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砍伐森林、焚烧碳和油、随意施用化肥和农药,那么他们同样会对地球自然资源造成巨大压力。究竟该如何采取对策?人口警报早已拉响多年,得知这一消息或许能让我们略感欣慰。法国人口统计学家埃尔韦·勒布拉说,从一开始,人口统计学就笼罩在末世恐慌的情绪中。奠定该领域基石的部分论文发表于列文虎克的发现之后仅几年的时间内,作者是威廉·配第爵士,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估算出,等到《圣经》中所说的最终审判日(预期将发生于约2000年内),世界人口将翻六番。到那时,人口将超过200亿——配第认为,地球无力养活数目如此之巨的人类。“于是,如《圣经》所预言,必将发生战争、杀戮等等。”配第写道。

  勒布拉提出,随着关于世界末日的宗教预言势力消减,人口增长本身带来一种类似末日审判的替代机制。“它把古人对末日的恐惧甚至希冀具象化。”他写道。1798年,英国牧师兼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公开阐明了自己的人口定律:人口增长必定超过食物供给,直至战争、疾病和饥荒降临,减少人口。事实证明,马尔萨斯写下此话时,最后一批足以对世界人口造成重创的瘟疫已经结束。历史学家认为,14世纪的黑死病之后,世界人口就再也没有减少过。

  马尔萨斯宣称世界人口不会继续飞增,但此言发表之后的二百年中,趋势恰恰朝着与其言论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始于我们如今所称的发达国家,那时,这些国家仍处于发展中。玉米、土豆等来自新大陆的农作物得到推广,再加上化学肥料的应用,欧洲得以消除饥荒。起初,不断扩张的城市成为疾病滋生的温床,但从19世纪中期往后,开始出现下水系统,把人类排泄物与饮用水分开,之后再对水源进行过滤和消毒,因此大大减少了霍乱和伤寒的传播。

  同样是在1798年,也就是马尔萨斯发表论调悲观的宣传册的那一年,他的同胞爱德华·詹纳把一种天花疫苗公诸于世——是一系列疫苗和抗生素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这些药物,再加上更优良的营养条件与卫生环境,导致正在经历工业化的国家人均寿命翻了一倍,从35岁延长到今天的77岁。只有极端乖僻的人才会把这种形势视为悲观:“医学的发展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斯坦福大学种群生物学家保罗·埃利希1968年写道。

  埃利希的著作《人口爆炸》使他成为当代马尔萨斯学派中最富盛名的成员。20世纪70年代,埃利希预言道,“数亿人民将饥饿而亡”,并且做什么都为时已晚。“人口增长这颗恶性肿瘤……必须切除,”埃利希写道,“自愿方式行不通,就采取强制措施。”此言一出,美国的命运岌岌可危。虽然语言辛辣,或者说,正是由于其语言辛辣,这部作品得以成为畅销书,就像当年马尔萨斯的著作一样。而且,这一言论同样被证明只是一枚炸不响的哑巴弹。当时,结合高产种籽、灌溉技术、农药和肥料的农业革命已经开始,导致粮食产量翻倍。如今仍有许多人营养不良,但大规模的饥荒已十分少见。

  但有一点埃利希说对了,那就是,随着医学拯救众生,人口必将飞增。二战后,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的援助下,发展中国家迅速注入了一股预防医疗力量。青霉素、天花疫苗、滴滴涕(尽管后来引发争议,但仍拯救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性命)等,转瞬间通通登场。印度的人均寿命从1952年的38岁增长到现在的64岁,中国则从41岁延长到73岁。发展中国家有数百万人本有可能在幼年夭折,如今他们都活了下来,并有了自己的后代。这就是人口暴增蔓延全球的原因——因为众多将死之人被救活了。而且,妇女一度保持高生育率。在18世纪的欧洲或者20世纪早期的亚洲,每名妇女平均生育6个子女,但实际上其后代仅取代了她和配偶的位置,因为多数孩子都活不到成年。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后,夫妻们最终会减少生育后代的数量——但这一转变通常需要经历至少一代人的努力。当今发达国家,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生育率可保持人口恒定;而在发展中国家,要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更替生育率”则要更高些。出生率与死亡率渐趋平衡的过程中,人口已然暴增。

  人口统计学家把这一两段式的进化过程称作人口转型。各个国家在其各自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这一转变,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一个国家若完成这一变迁,就等于从自然手中争取到了至少一部分生杀大权。全球人口暴增是种无法避免的副作用,其作用如此强烈,以至于某些人怀疑人类文明能否抵抗得住。但实际上,当埃利希拉响警报时,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顶峰。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世界各地的生育率已开始以前所未料的速度骤降。从那时起,人口增长率已下降超过40%。

  生育率下降的现象如今正席卷全球。在不同国家,这一现象始于不同时期。法国属于最早的一批。17世纪中期,路易十四宫廷中的贵族妇女可充分享受性事,但同时生育子女不超过两个,她们依靠的办法与列文虎克从事研究时采取的方法相同:体外射精,也叫性交中止。各村庄的教区文书记录中显示,18世纪晚期,这一风潮已传播至农民阶级。19世纪末,在缺乏现代避孕手段的情况下,法国的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妇女3个孩子。法国人口研究所的吉勒·皮松说道,改革的关键不在于避孕手段,而在于观念的改变。启蒙运动以前,“生育后代的数量由上帝决定,人们无法想象自己也能掌握决策权。”

  其他西方国家最终赶上法国的势头,二战开始时,欧洲部分地区和美国的生育率已下降至接近更替水平。然后,经历了突然涌起的“婴儿潮”之后,又出现一场锐减,让人口统计学家们措手不及。他们原以为,在某种本能的驱使下,妇女们会维持足够的生育量,以保证物种的延续,但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洲生育率下降至1.4。“据我所知,妇女压根不关心物种更替之事。”乔尔·科恩说。

  婴儿潮过后会给国家带来两种重大经济效应。首先是“人口红利”——几十年的时间里,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口壮大劳动者行列,需靠人供养的老幼人口也相对较少,因此有大量余钱可作他用,人民生活幸福美满。随后,第二种效应开始出现:婴儿潮中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人们原以为可长期维持的人口发展秩序,却成了一场被迫终止的狂欢。美国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争论日益激烈,去年,法国为推迟退休年龄发生罢工,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供养老龄化的人口。“2050年的时候,工作人口创造的财富足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吗?”位于海牙的荷兰跨学科人口研究所负责人弗兰斯·维勒肯斯自问自答道:“答案是否定的。”

  工业化国家历经几代人的时间,生育率才下降到更替水平或更低,而当这一转变开始在其他地区发生时,其发展速度则快得多,让人口统计学家们惊讶不已。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尽管数量仍在增长,但已低于更替生育率,并且已经维持这一水平将进20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1979年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就在不久前的1965年,每名中国妇女仍平均生育6个孩子,而现在只有1.5个左右。在伊斯兰政权的支持下,伊朗的生育率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下降幅度已超过70%。同一时期内,信奉天主教的民主制巴西妇女生育率降低一半。“我们仍未弄清,为何在如此之多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群体中,生育率下降得如此之快。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联合国人口司负责人阿尼亚·兹洛特尼克说。

  “此刻,虽然仍存在高生育率的问题,但实际上这一现象只发生在世界16%的人口中,大多数都在非洲。”兹洛特尼克说。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生育率仍然高达每名妇女5个子女,而在尼日尔,这一数量达到7个。但另一方面,该地区有17个国家的人均寿命不超过50岁,并且刚开始进入人口转型期。然而在世界多数国家,家庭规模已骤然缩减。联合国预计,2030年世界人口生育率将达到更替水平。“总体来看,世界人口正朝着非爆炸型的方向发展——这是个好消息。”兹洛特尼克说。

  而坏消息是,现在距2030年只有20年的时间,而到时候,有史以来数量最庞大的一代青少年将步入生育年龄。即使这些妇女每人只生育2个后代,二三十年的时间内,人口仍将在其自身发展势头的驱使下飞增。人类是否已经大难临头?抑或是,那时的人们将学会以人道的、不毁坏环境的方式生活?不论如何,有一点确定无疑:到那时,近六分之一的人类将来自印度。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脑中理解人口激增的现象,直到几年前德里一个炎热的夜晚,我才真正对此有了切身体会……当时气温已过华氏100度(约40摄氏度),空气中烟尘弥漫。街道中到处是人,一片生机勃勃。吃饭的人、洗澡的人、睡觉的人、走亲访友的人、争执吵闹的人、尖声叫喊的人、把手伸进出租车窗乞讨的人、大小便的人、挂在公车外的人……满眼所见全是人。——保罗·埃利希

  1966年埃利希搭出租车造访时,印度约有5亿人口,而如今已是12亿。德里的人口增长速度尤其快,随着人群从小镇与村庄涌入不断扩张的棚户区,德里的人口已达约2200万人。去年6月初的一天,在这座酷热难耐的城市中,能够洗去尘垢的夏季风还没有到来,空气中弥漫着拉贾斯坦邦沙漠吹来的尘埃,不可计数的建筑工地上扬起的漫天尘土更是令其雪上加霜。新辟出的高速公路把人流引至规划混乱的都市,牛车占用了快车道。搭载四人的摩托车成群结队而过,女人们的头巾如旗帜般翻飞,怀抱中的孩童摇摇欲坠。三轮摩托如大黄蜂般披着黑黄相间的外衣嗡鸣而过,本限载两人的狭小车厢却塞了十几个人。拥滞不前的车流中,断肢的叫花子和孱弱的幼童大声乞讨。今日蓬勃发展的德里已与埃利希造访时大不相同,但另一方面,又似乎并没有太大改变。

  旧德里的街道混乱交错、人群密集,城区边缘坐落着洛克纳亚克医院。每天早上,人流从大门涌入,聚集在医院大厅中。“见到这种景象,谁能不为印度的人口问题感到忧心?”外科医生昌丹·博塔姆利说道。这天下午,他正努力穿过人群,前往自己工作的输精管结扎门诊部。“人口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博塔姆利摘下门诊部大门上的挂锁,进入狭小的手术室。

  屋内,两个男人平躺在手术台上,睾丸从绿色床单的孔洞中露出。天花板上的吊扇把中央空调的冷气吹送至房间各个角落。

  印度控制人口的运动已经开展了将近60年,而博塔姆利正奋斗在这场战争的最前线。1952年,就在脱离英国独立后的第五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人口政策的国家。从那时起,政府屡次设定野心勃勃的目标——又屡次失之千里。2000年采取的国家政策号召国民在2010年达到2.1的更替生育率。至少再过十年,这一目标都难以实现。根据联合国保守估计,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6亿。“必然出现的结果是,203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非政府组织印度人口基金会前负责人A.R。南达说,“除非发生大灾难,核事故之类的,否则这一事实无法改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索马里海盗18日劫持了一艘小帆船,并将一对美国夫妇和另外两名美国人扣为人质。获悉此事后,美国政府表示,正在考虑各种必要的“应对措施”。两天前,一名索马里海盗在美获刑33年,其同伙闻讯后扬言要实施报复。

  退休夫妇环游世界时被劫

  专门监控海盗行动的非政府组织“生态地球国际”表示,这艘小帆船是在18日被劫持的,归退休夫妇让亚当和斯科特亚当所有。此次途经印度洋是他们环绕地球旅游航线的一部分,本计划从印度赴阿曼的一个港口城市,当时船上另有两名美国人。

  据亚当夫妇的旅游网志显示,两人自2004年12月开始环游世界,计划行程长达8年至10年,今年路线途经斯里兰卡、印度、阿曼、吉布提等,预期4月抵达希腊克里特,不料18日却被劫持。

  小帆船遭劫持一事得到索马里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等秘书贾迈勒的证实。他呼吁索马里海盗尽快释放包括这4名美国人在内的所有人质。

  16日,纽约地区法院刚刚宣布,判处一名在2009年参与劫持美国货轮的索马里海盗33年徒刑。索马里海盗闻讯后扬言要对美国人进行报复。

  此次海盗们得手后通过卫星电话宣称,上述被劫持的小帆船正在驶往索马里北部沿海途中,并且预计将在20日靠岸。对此,美军承认,暂时无法透露将采取何种办法营救遇险公民。

  目前,共有31艘各国船只和660多名船员被索马里海盗扣为人质。

  2009年4月,悬挂美国国旗的货轮“马士基亚拉巴马”号遭海盗袭击。虽然船员奋起与海盗搏斗并击退海盗,但时任船长理查德菲利普斯还是被海盗绑架5天。最终,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狙杀3名海盗,救出菲利普斯,然而也由此与海盗“结怨”,所以,现在很难判断此次被掳的4名美国人将面临何种命运。

  海盗“年收入”超6000万

  美国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派特种兵进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结果大败而归,最终让时任总统克林顿下令从当地撤军。这段“走麦城”的经历就是知名电影《黑鹰坠落》的原型场面。此后,索马里国内局势更为混乱,盘踞北部的海盗和占领南部的穆斯林极端分子开始日渐猖獗。其中,海盗们一年的“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美元。

  负责反海盗事务的美国务院高级官员称,如果不在索马里建立稳定的政府,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海盗问题。

  索马里地理位置重要,扼守各国货船进入红海的非洲之角,是全世界40%原油和其他货物运输的必经之路。越来越多的索马里海盗利用这个优势,驾小船带武器出海,最远在距离海岸1600公里的地方劫船得手。 任民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NASA的月出计划将聚焦于月球背面巨大的南极—艾特金(SPA)盆地。(图片提供:NASA)
 
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K. Radhakrishnan所说,印度希望能够加入美国的月球样本返回项目。他宣布,作为印度的政策团体——空间委员会在2月12日决定批准为月出计划作出可能的贡献,在该计划中,美国试图在月球表面降落一架探测器,进而采集1千克的物质,并将其带回地球进行分析。印度将提供一架类似于其观测卫星月船1号的轨道飞行器,前者在2009年帮助确认了月球上存在水的证据。
新型的印度仪器将在几年中环绕月球运转,同时为通讯和成像提供帮助。ISRO希望能投资3800万美元用于研制这种400千克到500千克的仪器,它将搭乘美国的阿特拉斯火箭进入太空。
该项目的实施机构、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美国宇航局(NASA)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在计划于2016年进行一次发射,但尚未对月出计划搭载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其目标是对月球的地质学构造以及起源有更多的了解。根据NASA的描述,这项任务将“聚焦于月球背面巨大的南极—艾特金(SPA)盆地,它位于月球南极与艾特金陨石坑之间……SPA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最深的可观测到的撞击盆地,并跻身于太阳系中公认的最大撞击结构之列”。
ISRO的参与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的意义:此举将加强印美安全关系的转变。直到最近,美国的实验室和公司还被禁止与ISRO交换技术,此举是为了限制这些技术被用于军事目的。然而两个国家在这几年却走得更近了,并且两者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印度总理Manmohan Singh和美国总统Barack Obama在新德里会面并赞成建设战略伙伴关系。这两个国家已经准备联手进行一项大的空间任务。
(群芳 译自www.science.com,2月17日)
《科学时报》 (2011-2-18 A4 国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京报讯 (记者金煜)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月14日宣布了进入最后决选的作者名单,五位作家中,不出意外的依然有毕飞宇和大江健三郎,与另外一名日本作家和两位印度作家“鼎力三国”。

从去年年底评审团评出的十人初选名单中,五人进入了决选,其中,受人关注的中国作家毕飞宇凭小说《玉米》,以及日本作家,诺奖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凭借《换取的孩子》不出意外地继续挺进决选名单,另外三位入围作家为日本作家小川洋子、印度作家曼努·犹瑟夫(Manu Joseph)和印度作家塔毕瑟·凯尔(Tabish Khair),其中,印度记者作家曼努·犹瑟夫的入选作品《严肃的人》是他的首部小说。

五位作家中,四部作品都与家庭题材有关,毕飞宇的《玉米》讲述三个姐妹的命运,被评委称为“扣人心弦的爱情和家庭冲突故事不仅映照了个人的生命,更映照了整个社会。”大江健三郎的入围作品《换取的孩子》则被评委称为是“一部情节丰富、复杂的作品”。

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董事局主席大卫·帕克(David Parker)表示,五部作品各有优胜和过人之处,正好代表了三大亚洲国家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文化建树。

本年度的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有54部亚洲小说参选,三位杰出评审为小说家莫妮卡·阿里,哈佛大学文学评论家霍米·巴巴和作家张思敏,文学奖将于下月17日在香港宣布最终获胜者,并颁发3万美元奖金。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本报东京、新德里2月16日电  (记者于青、廖政军)日本与印度16日在东京签署了促进两国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经济合作协定(EPA)。根据协定,未来10年内,占两国贸易总额94%的产品的关税将逐步降至零。

  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与到访的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夏尔马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协定。前原表示,希望日印两国能以此为契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夏尔马说:“两国的伙伴关系对亚洲和世界都很重要。快速发展的印度经济欢迎日本企业。”这次签署的协定不仅涉及贸易与投资,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经济合作环境以及服务产业人员交流等领域。该协定在获得日本国会批准生效后,将成为日本迄今签署的第十二个经济合作协定。同时,日本也成为继韩国、新加坡等国之后与印度签署经济合作协定的又一个亚洲国家。

  根据协定,两国承诺在未来10年内陆续免除94%的产品的关税,其中日本对印出口的汽车零部件、钢铁制品和机械等有望实现零关税。但大米、小麦、牛肉和猪肉等部分农畜产品不在撤销关税范围内。同时印度也承诺向来自日本的企业无论投资前与投资后都给予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在印投资的日企将可享受印度本土企业的一切优惠政策,有助于刺激日本对印投资。

  日本和印度自2007年初开始进行EPA谈判。去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日期间,两国政府首脑正式就EPA达成一致。目前,日本是印度第五大贸易伙伴。而据印方统计,在2009至2010财政年度(截至2010年3月31日),印日双边贸易额为103.6亿美元,较上一年度下跌了5%。16日出版的印度《经济时报》认为,EPA正式生效后,印度的纺织、医药和服务产业将在日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但该协定也可能会给印度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去年11月日本内阁会议确定的政府“经济合作基本方针”中指出要加强经济合作协定相关工作。日本媒体分析称,该协议有望推动日本在印度这一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强与印度的关系,有利于扩大日本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印度舆论同样认为,印度正试图通过与亚洲各国签署经贸协定来拓宽贸易市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 俄罗斯《独立报》2月15日报道,尽管国际社会再次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但是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并不准备撕毁与伊朗的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在北南国际交通走廊框架内修建铁道直通印度洋的项目。

  据悉,合建铁路、实现三国轨道交通线的贯通,是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伊朗三国铁路发展的优先方向之一,主要用于确保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直到印度洋沿岸的往来货物运输。为落实这一合作项目,实现铁路干线的贯通,俄阿伊三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谈判,最近一次谈判日前在德黑兰进行,最终签署的三份合作文件将会加速推动项目的落实进程。三方商定共同努力修建从伊朗的拉什特市到阿斯塔拉市再到阿塞拜疆境内的阿斯塔拉市的铁路线,为此目的计划成立注册资金为300万美元的联合企业,负责铁路的设计、建设和使用,三方按照同等比例参与项目投资。

  阿塞拜疆国有铁路公司总裁阿斯克罗夫表示,从经济角度来看,该项目非常有利,目前已有17个国家宣布参与该项目并非偶然。其实质在于延长从芬兰赫尔辛基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的泛欧交通走廊,使用多种运输方式(铁路列车、油罐车、集装箱、公路拖车)把货物经阿塞拜疆运送到伊朗、印度和海湾国家。

  专家们认为,北南国际交通走廊项目的实现将会带来一系列明显的益处,无论是对项目参与国,还是其他国家。首先,从欧洲到印度洋的陆上交通线将会缩短800公里,初期该方向的货运总量能达到每年500万吨,今后会增至2000万吨;其次,与途经苏伊士运河的货运路线相比,经此铁路干线运送货物的费用将会下降10-15%,时间则会缩短20天;另外,北南交通走廊实际上将成为新的运输物流干线,甚至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现有格局。

  因此,项目参与国准备积极加速落实进程,目前的主要建设工作将在伊朗境内进行。至于阿塞拜疆方面,应当改进从与俄罗斯交界的亚拉姆站到与伊朗交界的阿斯塔拉站全长500多公里的铁路线,建成4条各长1050米的站线,以及相应的海关、检查站、101米长的铁路大桥。预计整个项目造价约为4亿美元,在物价日益上涨的情况下,最终造价可能会适度提高。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2月11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10日报道,印度军方在距印度海岸500公里处海域抓获的28名索马里海盗移交给孟买警方处置。

  这些海盗去年四月劫持了一艘有24位船员的泰国渔船,索要900万美元赎金,但2月6日被印度当局捕获。

  本周二(8日)一艘装有价值2亿美元原油的超级油轮在安曼沿海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加剧了对海盗活动能力持续增强的担忧。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胡唯敏):印度一些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6日晚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劫持了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6名工作人员,目前印度警方已派人前往营救。

  据印度阿萨姆邦警方7日对媒体透露,劫持事件发生在阿萨姆邦的马纳斯国家公园。当时,大约20多名蒙面武装分子参与了劫持,被劫持者中有3名妇女。据悉,这6名被劫持的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工作人员是为了调查当地老虎和大象的生存状况前往马纳斯国家公园的,当时与他们同行的还包括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保护者。

  目前,有关被劫持者以及武装分子的详细情况都还不清楚,但地方当局已经派遣警力前往该地区设法营救。

  马纳斯国家公园是印度野生虎的主要保护区之一,这里除了生活着大约70头老虎之外,还包括大象、黄金叶猴和独角犀牛等珍稀动物。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5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