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概况

  无齿龙是海洋爬行动物盾齿龙家族成员,身长可达到3英尺(约合1米),可利用喙状嘴后部的两颗上牙碾碎在海底栖息的贝类。喙状嘴呈方形,位于眼睛正前面,导致无齿龙的脑袋就像是一个盒子。从外形上看,无齿龙与海龟有几分相像,所不同的是,其由骨板构成的保护性壳在很大程度上呈长方形而非圆形,并且相对较为扁平。

  无齿龙长有充当短桨的四肢以及一条短尾巴。在大约2.28亿至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四肢和短尾允许它们在欧洲较浅的咸水泻湖湖床上潜行。无齿龙的四肢力量很弱,很难帮助它们在陆地上行走。它们需要呼吸空气,也可能是两栖动物。除了休息和繁殖这两个目的外,无齿龙选择登岸也可能是为了躲避水生捕食者。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身体:身长最高可达到3英尺(约合1米)

  无齿龙是已知唯一一种生活在非海洋环境的盾齿龙,曾一度生活在咸水或者淡水泻湖。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与一名身高6英尺(约合2米)的男子体型相当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20:12

海獭:爱干净的水中动物(图)

海獭从不知道晕船是一种什么滋味。它们在水中进食、睡觉、交配和孕育下一代。海獭是一种聪明的动物,会利用石块砸开贻贝。
    海獭从不知道晕船是一种什么滋味。它们在水中进食、睡觉、交配和孕育下一代。海獭是一种聪明的动物,会利用石块砸开贻贝。

  概况

  这种水生动物是鼬鼠家族成员,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和亚洲的太平洋沿岸。海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水中度过,游上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睡觉或者休息。海獭的脚生有璞,毛皮具有防水功能,这些特征帮助身体处于干燥和温暖状态。在水中活动时,它们的鼻孔和耳朵会闭合。

  海獭喜欢漂浮在水面上,安静休息时身体呈仰面平躺姿态。他们会以这种姿势睡觉,经常是集体共眠。海獭经常漂浮在海藻丛中,海藻纠结在一起,为海獭在海洋涡流活动时提供一个天然的停泊地。仰面平躺时,海獭要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睡觉。保持这种姿态时,人们经常看到它们用石块砸蛤蜊或者贻贝。它们将石块放在胸上,而后一次又一次地将贻贝砸向石块,直至裂开并露出里面的肉。除了贻贝外,海胆、螃蟹、鱿鱼、章鱼以及鱼类动物也都是它们的盘中餐。

  海獭只在水中繁育下一代。仰面平躺漂浮在水面上时,海獭妈妈会喂养它们的孩子。它们将幼仔放在胸上,喂它们吃东西,并很快教会它们游泳和捕猎本领。海獭是一种有洁癖的动物。吃完东西后,它们会在海中洗一个澡,用牙齿和爪子清理毛皮。清理毛皮并不光是为了干净,同时也可让它们保持防水性和抵御寒冷的能力。

  海獭长有厚厚的下层绒毛,能够“捕获”空气形成一个保温层,帮助身体抵御寒冷的海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并不长有保温脂肪。这件“保温外套”对海獭的生存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让某些人将猎杀之手伸向这些可爱的动物。由于为获得海獭皮而上演的捕杀行为,海獭家族的生存面临巨大威胁。20世纪,海獭的数量减少至1000至2000只。随着法律保护力度的加大,当前的数量已达到10至15万只。

  基本信息

  类型:哺乳动物

  饮食结构:饮食结构

  野外平均寿命:最长可达到23年

  身长:4英尺(约合1.25米)

  体重:65磅(约合30公斤)

  保护现状:受威胁物种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20:10

树袋熊:不是熊的“熊”(图)

一只树袋熊妈妈正和自己的孩子在树杈上休息。
一只树袋熊妈妈正和自己的孩子在树杈上休息。

  概况

  树袋熊通常被人们称为考拉。虽然名字中有个“熊”字,但这种招人喜爱的动物并不是熊家族成员,而是一种有袋动物。出生之后,考拉宝宝会留在妈妈的育儿袋内生活大约6个月。可以爬出育儿袋后,小家伙则会趴在母亲的背上或者依附在腹部。它们会与母亲共同生活大约1年时间。

  考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当地拥有大量它们最喜欢的桉树。考拉极少离开桉树,锋利的爪子和适于抓握的脚趾能够让它们轻轻松松留在树上。白天的时候,考拉会留在树杈或者隐蔽处睡大觉,睡眠时间长达18个小时。醒着的时候,尤其是在晚上,它们会痛痛快快地享受桉树叶。

  考拉并不需要摄入大量水,身体所需的绝大多数水分均来自桉树叶。一天之内,一只考拉便可消灭相当于自身体积的桉树叶,大约在2.5磅左右(约合1公斤)。有意思的是,考拉甚至会将树叶储存在育儿袋内。

  考拉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长长的消化道允许它们分解难于消化的桉树叶并且不被树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伤害。桉树叶中含有非常难闻的油,气味与止咳药片类似,由于吃喝拉撒都在树上并且每天吃掉大量桉树叶,考拉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一个“臭球”。

  上世纪20和30年代,大量考拉遭到捕杀,数量直线下降。在再引入计划的帮助下,考拉数量得以回升,但当前的数量仍然很少并且较为分散。考拉需要很大的生活空间,每只考拉需要分配到大约100棵树。在澳大利亚林地继续呈萎缩之势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考拉家族复兴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基本信息

  类型:哺乳动物

  饮食结构:食草动物

  野外平均寿命:20年

  身长:23.5至33.5英寸(约合60至85厘米)

  体重:20磅(约合9公斤)

  保护现状:受威胁物种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概况

  长喙龙是一种短脖蛇颈龙,拥有长长的船桨一样的脚蹼可以像企鹅一样划过水面,又长又窄的下巴,生有30至40只单排排列的牙齿,这样可以咬住猎物而不切断它,而是将其整只吞下。

  长喙龙的身长约12至15英尺,可能拥有光滑的皮肤,它像翅膀一样的小桨由密实排列的上百条骨头组成,在陆地上会显得僵硬笨拙,但在水中可以快速游泳。虽然长喙龙曾经能深潜入水找寻猎物,但是它们需要呼吸空气,因此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水面之上度过的。

  据推测长喙龙的天敌不多,不过都是海中最为凶猛的动物,如拥有像剃刀一样锋利牙齿的鲨鱼、巨型沧龙等,一个著名的沧龙化石肚中就残留着一只未成年长喙龙的遗体。在发现的长喙龙化石中,还发现了腹中未出生的胎儿,有确切证据表明其为胎生。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

  身体:高达15英尺(4.6米)

  现代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长颈鹿,都拥有7块颈椎骨,而长喙龙超过20块。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长喙龙与身高6英尺(2米)的人类相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概况

  魔鬼蛙学名Beelzebufo ampinga,可能是曾经在地球上出现过的体型最大的蛙类动物。这种两栖动物现在已经灭绝,它们的体型相当于一个充气球,身长可达到16英寸(约合41厘米),体重可达到10磅(约合4.5公斤)左右。在大约6500万至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魔鬼蛙曾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

  魔鬼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陆上度过。科学家表示,与其现存近亲——南美洲大嘴蛙(ceratophyrine)一样,魔鬼蛙也是脾气暴躁并且富有进攻性的家伙。专家们指出,大嘴蛙是一个擅长“守株待兔”的捕食者,会对身旁经过的任何动物发动攻击。魔鬼蛙可能以蜥蜴、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凭借超大号嘴以及强有力的颚,恐龙甚至也会沦为它们的盘中餐。

  2008年2月,科学家宣布发现魔鬼蛙,此时距离出土这种古蛙的第一批遗骸化石已过去10年之久。“Beelzebufo”这个名字来源于单词“Beelzebub”,在希腊语中意为“魔鬼”。“bufo”在拉丁语中意为“蟾蜍”。“ampinga”则意为“身披铠甲”,用于描述魔鬼蛙头顶上突出的头盖骨盾。

  马达加斯加岛曾有魔鬼蛙存在向生物地理学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疑问,即为什么只在南美洲发现这种巨蛙的现代近亲?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大约1.6亿年前超大陆冈瓦纳分裂过程中,马达加斯加脱离非洲,在此之后,它又脱离南亚次大陆,最后于大约8800万年前 成为一座孤立的岛屿。但魔鬼蛙以及带有南美特征的其它马达加斯加化石显示,南美洲、马达加斯加与南极洲之间的陆地连接可能一直持续到6500万至7000万年前。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动物

  身体:身长可达到16英寸(约合41厘米)

  体重:10磅(约合4.5公斤)

  魔鬼蛙仍旧健在的后代为大嘴蛙(ceratophyrine),由于圆形身体以及特大号嘴与老游戏《吃豆》中的形象非常相似,有时也被称之为“吃豆人蛙”。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大小相当于一名身高6英尺(约合2米)的男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逆戟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海豚科动物。它们以鱼类、海豹为食,有时也会猎杀鲸鱼,是令其它动物闻风丧胆的捕猎高手。
    逆戟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海豚科动物。它们以鱼类、海豹为食,有时也会猎杀鲸鱼,是令其它动物闻风丧胆的捕猎高手。

  概况

  逆戟鲸也被称之为“虎鲸”或者“杀人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海豚科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捕食者之一。它们主要以海洋哺乳动物为食,例如海豹、海狮甚至鲸鱼。它们的牙齿非常锋利,长度可达到4英寸(约合10厘米)。作为一名捕猎高手,逆戟鲸会突然冲破冰面捕食海豹,同时也会将猎杀之手伸向鱼类、乌贼以及海鸟。

  逆戟鲸经常在冰冷的沿海水域活动,有时也会在从极地到赤道的地区出现。捕猎时,逆戟鲸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群起而攻之,参与捕猎的逆戟鲸数量最高可达到40只。在一个逆戟鲸王国,既有常驻居民,又有临时居民。不同的鲸群可能采用不同的捕猎技术捕杀不同的动物。常驻居民往往喜欢捕杀鱼类动物,临时居民则将海洋哺乳动物锁定为攻击目标。所有逆戟鲸群均采取有效的捕猎技术,彼此之间相互协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狼群类似。

  逆戟鲸会发出多种用于交流的声音,每一个鲸群发出的声音都非常与众不同,成员能够在很远的地方进行辨认。它们利用回声定位法进行交流和捕猎,所发出的声音一直在水下穿行直至遭遇物体,被反射回来的声音能够揭示有关物体方位、大小以及形状的信息。

  逆戟鲸对幼仔关怀备至,其它处于青春期的雌逆戟鲸会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逆戟鲸每3到10年生产一次,妊娠期长达17个月。逆戟鲸身体特征非常明显,白加黑的体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它们也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并因此成为很多水族馆的明星。值得一提的是,从未发生过大量逆戟鲸被人类猎杀的事情。

  基本信息

  类型:哺乳动物

  饮食结构:食肉动物

  野外平均寿命:50至80年

  身长:23至32英尺(约合7至9.7米)

  体重:最高可达到6吨(约合5443公斤)

  群名:Pod

  与一辆公共汽车的体型对比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洲虎是南美最大的猫科动物,曾在美洲大部分地区出没。如今,只能在一些偏远地区看到它们的踪影。
美洲虎是南美最大的猫科动物,曾在美洲大部分地区出没。如今,只能在一些偏远地区看到它们的踪影。

  概况

  美洲虎是南美最大的猫科动物,曾出没于从美洲最南端到美墨边境等广大地区。如今,美洲虎的数量大大减少,只能在南美和中美偏远地区特别是亚马逊盆地看到它们的踪影。这些体态优美、力量无穷的野兽在美洲本土文化具有重要地位。例如,在一些传统中,“夜神美洲虎”(Jaguar God of the Night)是地下世界的强大领主。美洲虎的英文名字“jaguar”出自美国本地词汇“yaguar”,意思是“猎杀于一跃之间”。

  与其他许多猫科动物不同的是,美洲虎不怕水;事实上,它们是相当出色的游泳健将。江河湖海为它们提供了鱼、海龟、凯门鳄(个头不大、类似短吻鳄的动物)等诸多美味佳肴。美洲虎还猎食鹿、野猪、水豚、貊等大块头动物。它们有时爬到树上埋伏起来,待时机成熟狠狠咬住猎物,霎那间置对方于死地。

  大多数美洲虎为棕色或橙色。一些美洲虎的体色太黑,使我们根本看不到斑点的存在,只有走近的时候,才能看清。美洲虎是独行动物,排斥同伴,它们主要通过排泄物或在树上留下抓痕,划分方圆几平方英里的领地。

  雌虎一次产崽1至4个,小美洲虎刚生下来双眼看不到东西,无法独立生存。雌虎会与幼仔待在一起,提供全面的保护,不让任何动物靠近——即便是它们的父亲。幼仔通常会在母亲身边待两年甚至更久,学习各种捕猎技能。由于虎皮很具吸引力,美洲虎至今仍是被猎杀的对象。另外,由于这些不速之客有时会猎食家畜,农场主也不会放过它们。

  基本信息

  类别:哺乳动物

  食性:食肉动物

  野生平均寿命:12至15年

  体长:5至6英尺(1.5至1.8米);尾长:27.5至36英寸(70至90厘米)

  体重:100至250磅(45至113公斤)

  保护级别:濒危

  大小相当于一个6英尺(2米高)的男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已濒临灭绝,它们每天可吃掉约4至8吨磷虾。
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已濒临灭绝,它们每天可吃掉约4至8吨磷虾。

  概况

  蓝鲸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动物,这些庞然大物身长最多可达100英尺(30米),体重达200吨。单是舌头就有一头大象那么重,心脏大小堪比一辆汽车。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在一年中的某一时段,一头成年蓝鲸每天可以吃掉4吨鳞虾。

  蓝鲸属于须鲸类,这意味着它们具有鲸须。鲸须状似梳子质地类似指甲,附着在蓝鲸的上颌。蓝鲸捕食方式很独特,先是一口吞食大群磷虾,同时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后挤压腹腔和舌头,将海水经鲸须板挤出。当口中海水排出干净以后,蓝鲸吞下剩余的不能穿过鲸须板的磷虾。

  在水中,蓝鲸看起来呈蓝色,但浮出水面以后,我们看到它们是蓝灰色的。蓝鲸下腹部是淡黄色的,这是因为有数百万个微生物寄生在它们的皮肤上。蓝鲸头部宽而扁平,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蓝鲸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海洋中,虽然偶尔会结成小群,但通常都是单独或成对活动。夏天来临以后,它们通常在极地水域捕食;冬天到来时,它们会向赤道迁徙。

  这些优雅的“泳者”以每小时5英里(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游动,当它们感到不安时,速度会超过每小时20英里(每小时32公里)。蓝鲸是地球上发声最大的动物之一;它们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据认为,在理想条件下,蓝鲸可以听到1000英里(1600公里)外同类的叫声。科学家认为,蓝鲸不仅用这些发声进行交流,而且,结合非同寻常的听力,它们可以用声波系统在黑暗的深海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名副其实的“大宝贝”

  蓝鲸的孕期约为一年左右,幼鲸刚一出生,便已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之一:体重达3吨,体长25英尺(8米)。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幼鲸每天消耗约200磅(91公斤)的母乳。蓝鲸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科学家发现,通过计算死鲸如蜡一般的耳垢层数,可以大致确定它们的年龄。通过这个方法确定的最长寿蓝鲸约为110岁,而蓝鲸的平均寿命估计在80到90年左右。

  据估计,目前全球共有1万至2.5万头蓝鲸。20世纪的捕鲸船为获取鲸油,曾将蓝鲸赶到灭绝的边缘。1900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约有36万头蓝鲸遭到屠杀。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IWC)规定在世界范围内禁止捕猎蓝鲸,蓝鲸才因此受到保护,但它们的恢复速度缓慢。蓝鲸几乎没有天敌,不过确实存在蓝鲸遭鲨鱼和虎鲸袭击的例子,每年都有很多蓝鲸撞到大型轮船上受伤或死亡。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蓝鲸被列为濒危物种。

  基本信息

  类别:哺乳动物

  食性:食肉动物

  野生平均寿命:80至90年

  体长:82至105英尺(25至32米)

  体重:200吨(181,437公斤)

  知道吗? 蓝鲸呼气时,它的出气孔呼出的浪花接近30英尺(9米)。

  保护级别:濒危

  大小相当于一辆巴士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20:02

蒙大拿鳄

  概况

  蒙大拿鳄是生长在淡水区域的有甲爬行类动物,是目前科学史上已知的最早短吻鳄。它的化石首次在蒙大拿希尔湾一片古老的岩石中发现,大约形成于白垩纪晚期,它的生存期在大约6500万年前白垩纪第三纪导致地球上许多物种灭绝时期之前不久。蒙大拿鳄拥有短齿大嘴,比当时其它许多食肉动物的爆发力要强,其嘴部特征表明它应该还曾以猎食乌龟为生,后者在当时的希尔湾生态群中非常普遍。

  短吻鳄的祖先最早在2亿4千5百万年前进化而成,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鳄鱼出现,其中包括短吻鳄,如蒙大拿鳄等,还有其近亲鳄鱼和凯门鳄等。上述古生动物中的大部分都从白垩纪第三纪的大灭绝时期幸存了下来,只是目前人们仍不清楚它们能躲过那场大劫的原因。现代短吻鳄与其祖先的相似度极高,外表也与8千万年前变化不大。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

  身长:8至10英尺(2.5至3米)长

  大多数人不知道,现代短吻鳄与其8千万年前的祖先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图为蒙大拿鳄与身高6英尺(2米)的人类的大小对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三, 26 8月 2009 20:00

非洲象

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蒲扇般大耳朵帮助它们在酷热的非洲气候下保持身体凉爽。
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蒲扇般大耳朵帮助它们在酷热的非洲气候下保持身体凉爽。

  概况

  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比亚洲象稍大,可以通过大如蒲扇的耳朵将其同亚洲象区分开来。亚洲象耳朵更圆、更小。大象的耳朵可以散发热量,保持身体凉爽,但有时非洲大陆的温度实在太高了。大象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喜欢将水吸入象鼻,然后喷到全身。之后,它们常常会给皮肤喷上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泥土。

  大象长长的鼻子不仅可用来闻味、呼吸、吹号、喝水,还能用来抓东西,尤其是美餐。单单象鼻就有大约10万块肌肉。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非常敏感和灵巧,可以用来抓小东西,亚洲象仅有一个。雄性和雌性非洲象都有长牙,去寻找食物和水,将树皮从树干上撕下来。雄性将长牙作为攻击对手和自我防御的武器,但也为它们招来杀身之祸。

  由于象牙用途颇多,十分名贵,很多大象也因此遭殃,成为偷猎行为的牺牲品。尽管象牙贸易在今天是违法的,但这种活动屡禁不止,无法彻底根除,一些种类的非洲象仍被列为濒危动物。大象以草、水果和树皮为食,而且饭量极大,成年大象每天最多可以吃掉300磅(约合136公斤)的食物。

  大象睡觉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游逛,寻觅大量食物以维持其庞大身躯的运转。雌性大象与幼象在一起生活,成年雄性大象往往喜欢独自活动。怀孕对大象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大象孕期比任何哺乳动物都长,约为22个月,每隔2到4年产一幼仔。幼象一出生的体重就能达到200磅(91公斤)左右,高约3英尺(1米)。与亚洲象不同,非洲象不易驯化。

  基本信息

  类别:哺乳动物

  食性:食草动物

  野生平均寿命:70年

  肩高:8.2至13英尺(2.5至4米)

  体重:5000至1.4万磅(2,268至6,350公斤)

  保护级别:受威胁

  大小相当于一个6英尺(2米高)的男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3 页,共 4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