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新华网惠灵顿3月4日电(记者刘洁秋) 据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报告,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东北地区4日凌晨发生里氏4.7级地震。警方说,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4日凌晨2时19分(格林尼治时间3日13时19分),震中在距惠灵顿东北40公里处,震源在地表以下30公里处。惠灵顿地区有明显震感。

  这也是过去3天来,惠灵顿地区发生的第二次地震。3月1日晚,惠灵顿曾发生里氏4.5级地震,震中在距惠灵顿西北20公里处。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南昌3月2日电(何柳斌 肖发标)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首次水下考古正在紧张进行。日前,江西省水下文物调查组在九江星子县、都昌县等地考察,欲解开老爷庙附近水域沉船之谜。

老爷庙附近水域素有“中国百慕大”之称,很多船只在此沉没。据星子县文管所所长査小荣介绍,抗战后期一艘日本军舰在此被盟军击沉,此事载于1945年的《民国日报》,后来星子县的一位老先生在南京档案馆看到了这条消息,就将其摘抄下来。

査小荣讲述的比较详细,说当时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早已获得情报——日本的军舰将从此处经过,于是提前做好准备。这次轰炸任务具体由陈纳德的飞虎队执行,最后将侵华日军军舰炸沉于老爷庙附近水域。

都昌县两位老人段炎松和吴春松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段炎松介绍说,他祖辈八代居住在老爷庙,祖父以打渔为生,对航道特别熟悉。自己小时候跟随祖父打渔,了解的沉船地点有两处:一是老爷庙斜对面,在拦砂坝下游1公里处,这里沉没有一艘瓷器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段炎松的叔叔就在此打捞过瓷器。

另一处在沙包头斜对面,在拦砂坝上游3公里左右,此地沉没有一艘樟木船,祖父曾在此打捞樟木用来做家具。但是随着后来航道变迁,这些沉船没了踪影。

吴春生介绍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在老爷庙附近打渔,现在也偶尔在这里打渔,掌握的沉船有3艘:一条在坝下游1公里处,为一艘瓷器船,自己曾在此打捞到高足碗;另外两艘在坝上游,其中一艘长度接近40米,船板距离水面不到2米,上世纪70年代的冬天,自己还到过这里打渔。

调查组专家向两位老人询问有关日本军舰的事情,两人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此事。两位老人还表示,上世纪80年代曾有潜水员到老爷庙附近水域进行过打捞,但是没有什么结果。

江西省考古所所在樊昌生表示,基本可以确定老爷庙附近水域肯定有沉船,并且有些为运输瓷器的船只。而且基本锁定沉船范围主要在现在的拦砂坝上、下各3公里的水域,这就大大缩小了以后要进行磁法勘察的范围,减少了工作量。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有日军军舰在此沉没。调查组还将继续查找资料来源,尤其是原始资料——1945年4月16日的《民国日报》。

此外,对于老爷庙附近水域还要加强调查,尤其是注意收集群众打捞上来的出水文物信息,为判定当地沉船的年代以及为6月份的沉船定位工作奠定基础。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011年1月14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成吉思汗广场。早报见习记者 管开吉 图 2011年1月14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成吉思汗广场。早报见习记者 管开吉 图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跳空”建设引发配套短板

  “鬼城”谜局

  造城运动

  鄂尔多斯

  尽管新区人气逐年增加,在鄂尔多斯康巴什北区“雍景紫臺”等3个小区,早报记者看到的夜晚亮灯情况仍参差不齐,有的小区每单元(基本为10-12户的多层)有2-6户亮灯,但有些平均只有一户,多个单元没有一户亮灯。

  “买个衣服、电器什么的,还得赶到25公里外的东胜去,这里只能买到蔬菜、牙膏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早报记者在康巴什采访居民时,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新区配套不足。

  早报记者 仇锋平 发自鄂尔多斯  

  李素洁为3年前的决定而庆幸,她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市府南街租了间70平方米街面房开饭店,当初的合同定死租金3年不变,这为她并不兴隆的生意压缩了最大的成本。

  外媒此前连发报道,质疑康巴什是座现代化的空城,计划作为100万人新家的新区却鲜有人居住,将这个北方小城推入聚光灯下,令其陷入“鬼城”质疑的沙尘暴中。虽然康巴什的人气在逐渐增加,李素洁也认为自己这家小店最荒凉的营业期已经过去,可新区人气能否在短时期内赶上老城区,她心里并没有底。

  “鄂尔多斯”意为“众多的宫殿”。13世纪,成吉思汗途经此处,将这里定为他的长眠之地。2009年,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44万元,直逼香港。雄厚的财政成为康巴什这座沙漠中崛起的新城的背后推手。

  中国房产泡沫的样本?

  外媒这样描写:“康巴什是最荒凉的鬼城。最初为100万人居住、生活和娱乐而设计的这个地方却几乎没有人居住。”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中部,境内分布库布齐、毛乌素两大沙漠,曾一度为国家贫困地区,2000年时地区生产总值为150亿元,财政收入1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0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453元。后来因“羊、煤、土、气”而扬眉吐气,鄂尔多斯煤炭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6。按鄂尔多斯2009年约3.38亿吨的煤炭总产量计,该市的煤能挖约500年。

  康巴什位于鄂尔多斯老市区以南、机场以北,与它们分别相距25公里、15公里,被乌兰木伦河三面环绕,原为沙漠中的一个乡,当地人口四五千人,均为农、牧民。2000年12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4月更名为康巴什新区,同年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定位为鄂尔多斯新的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和轿车制造业基地。规划控制面积15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为32平方公里。2006年7月起,鄂尔多斯市政府和51个市直机关陆续迁入。

  媒体去年初开始提出“鬼城”质疑,认为康巴什的清洁工比行人多,城内鲜有行人。外媒甚至作出了这样的描写——“康巴什是最荒凉的鬼城。最初为100万人居住、生活和娱乐而设计的这个地方却几乎没有人居住。偶尔出现的行人,看起来就像幻觉,拖着沉重的脚步沿着人行道走着,仿佛恐怖电影中大灾难过后1名孤独的幸存者。只用5年时间就建成的康巴什,设计初衷是要成为鄂尔多斯对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却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去年首现人口增长高峰

  当地人口约为5万。去年,随着华泰汽车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的投产,以及市一中等学校的迁入,成为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今年1月10日晚上8时,气温达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早报记者在康巴什新区中心——鄂尔多斯市政府正门口的成吉思汗广场看到,10分钟内步行经过广场的人不足10人。在康巴什北区“雍景紫臺”等3个小区,早报记者看到亮灯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小区每单元(基本为10-12户的多层)有2-6户亮灯,但有些平均只有1户,多个单元没有一户亮灯;南区的康城小区灯火密度最高,物业公司经理钟大志表示,该小区是康巴什最早交付的小区,1期444户于2007年12月交付,2期386户于2008年5月交付,2期的入住率虽然超过85%,可其中近一半为候鸟型住户,一般只在周末居住。自鄂尔多斯最好的中学——市一中于去年迁入康巴什后,小区入住率才出现最大增幅,较往年多了约100户。

  早报记者发现,集中在居民区的沿街商铺,已有80%开门营业。据李素洁介绍,他们餐厅的顾客主要分为四类:学生、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建筑工地工作人员以及到工地办事的人。此前,餐厅只靠他们夫妻俩和1名厨师“照顾”,但去年春开始,顾客显著增加,夏天时还雇请了1名服务员。去年10月之后,建筑工人陆续放假,餐厅生意趋冷,服务员被辞退。按去年的生意增幅,预计到了今年夏天的旺季,餐厅需要增加2名服务员。而能如此扩张的“底气”,很大一部分基于房租3年不涨,仍为6万元之故。

  另一条街上的蒙恩饭店老板表示,经在康巴什承包建筑项目的亲戚介绍,去年举家自浙江转行来此开餐厅。约300平方米的营业房,年租金较1年前的10万元涨了1倍。房东虽然也愿意签署3年合同,但租金必须每年协商。“新区人气逐年增加,房东也想每年涨房租。”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位于康巴什阳光大道,41670平方米的建筑体略显巍峨,曾被外媒质疑为“鬼城”的代表建筑之一。今年1月14日(周五),早报记者发现,该图书馆1楼宁静的阅览室内有10多人在看书。工作人员表示,该馆2009年7月搬迁到康巴什,现有藏书30多万册,迄今已接待读者72万人次,办理借阅证3000多张。

  据康巴什新区管委会统计,包括流动人口在内,当地人口约为5万。去年,随着华泰汽车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的投产,以及市一中等学校的迁入,成为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康巴什计划在“十二五”末期将面积扩展到155平方公里,加上老城区东胜、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镇,人口总和将达到100万。

  新区配套设施仍不成熟

  每公里人口密度只有达到1万人,才能形成成熟的配套。可按照康巴什目前32平方公里、约5万人的现状,以及未来155平方公里、100万人的目标,可能距离成熟的城区会有一定差距。

  “买个衣服、电器什么的,还得赶到25公里外的东胜去,这里只能买到蔬菜、牙膏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早报记者在康巴什采访居民时,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新区配套不足,甚至没有一个大型的超市和商场,除非是赶往东胜。然而,往来东胜和康巴什的公交车只有K21路,运行时间为每天早晨7点至晚上6点半。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国内新区一般按照1万人/公里规划。换言之,每公里人口密度只有达到1万人,才能形成成熟的配套。可按照康巴什目前32平方公里、约5万人的现状,以及未来155平方公里、100万人的目标,可能距离成熟的城区会有一定差距。

  据介绍,很多新区建设“失败”,原因之一便是超前建设,对未来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估计过高,其次是注重大空间、大景观环境、大路网,它们能令新区看起来宏大、壮观,但忽略了最能形成生活氛围的街道等建设。在康巴什,成吉思汗广场高大的雕塑耗费了400多吨青铜;道路基本都是6-8车道,没有形成密度较大的路网,难以在此形成浓郁的生活气息。

  “超前构筑”现发展短板

  经济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鄂尔多斯必须着眼长远、超前构筑城市发展框架,为经济社会大发展构建新的载体。

  对于外界描述的“鬼城”纷扰,康巴什管委会负责人称,“九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年均增长20.3%,“十五”头三年增速高达25%。经济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鄂尔多斯必须着眼长远、超前构筑城市发展框架,为经济社会大发展构建新的载体。当时,市府驻地东胜区人均道路、绿地面积仅为17.11平方米和6.34平方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上拓展城市规模,难以满足人口和产业集聚的需要,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康巴什新区土地平坦开阔,坡度在5度以下的面积达到60%以上,且地质构造稳定,无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无矿产资源开采区,有利于城市建设和绿化。这里北距东胜25公里,南距伊旗阿镇3公里,3座城镇相向发展,顺应了世界城市形态由“单一中心”向“组团式”演变的发展趋势。

  鄂尔多斯市规划局人士表示,鄂尔多斯的跳空发展也因老城区的诸多限制,如老城区水资源有限,且城区西面是山体,北、东两侧均是矿区,南面又是高达50米的沟壑土坡,城市发展空间被限死。相反,跳空发展一下子拉开了城市框架,为今后的城市扩张留足了空间。而选址康巴什,原因之一是距阿镇仅3公里,可借力缓解新区配套不足的缺陷。

  康巴什官方对新区的建设颇感自豪,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5000元提高到2010年的9380元,年均增长13.4%。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制定出台惠民政策60多项,如实施12年免费教育,40岁以上农民免费体检、全民免费公交服务。管委会党群部副部长李宏表示,4800平方米的“万力商场”已经开业,2万平方米的“日兴商贸”、7000平方米的“德荣超市”和5000平方米的“东方商场”也在陆续跟进。

  去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巴特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驳斥了“鬼城”之说,表示康巴什会很快繁荣起来,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南美洲巴西阿马帕省

  根据一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巴西亚马逊雨林面积在前几年受到当局保护获得减缓之后,去年毁林的面积又突然暴增10倍,除了滥垦与盗伐外,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民众任意饲养牲畜也是造成林地破坏主因之一。

  由巴西亚马逊人类与环境机构(IMAZON)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雨林面积消失约175平方公里,较前年同期16平方公里,增加 10倍以上,当地森林退化面积也扩散到541平方公里,但2009年全年受影响面积仅376平方公里,显示林地受破坏的速度相当惊人。

  世界自然基金会驻巴西代表荷姆表示,“巴西民众任意在雨林内饲养牲畜,也是破坏雨林面积破坏的元凶之一,”而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巴西国内约有4成的牲畜,饲养在雨林范围内。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石溪大学研究人员达瓦洛斯调查,南美洲哥伦比亚国内的森林消失速度也令人忧心,在2002年到2007年间,哥伦比亚南部的森林遭受破坏面积达14322平方公里,比牙买加全国面积还大,其中主因与当地民众大量种植可可作物有关。

  而在印度尼西亚方面,根据绿色和平所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印度尼西亚在2000年到2006年间,毁林面积虽已从过去每年2百万公顷降低至1 百万公顷,不过速度仍相当惊人,印度尼西亚分部代表麦特就表示,“如果再没有善尽保护,印度尼西亚未受保护的森林面积,预计在35年后恐怕就会完全消失殆尽。”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5日消息,到处是坑洼的月亮依旧受天文学家们关注。近日,天文学家已经制成有史以来最清晰的月球照片,天文爱好者可在网络上把它放大,详细查看月球的每个位置。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张巨大的照片主要着眼于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和裂缝,它们看起来就像近在眼前,但实际上它们距离地球有24万英里(38.62万公里)。看图的人 还能沿着月海和裂缝向前移动,这在以前只能专家或天文学家才能做到。这张照片是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上的广角照相机拍摄的1300张小图合成的,可以在网络上免费查看。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沿着一条极轨道围绕地球运行。

天文学家已经制成有史以来最清晰的月球照片,天文爱好者可以在网络上把它放大,详细查看月球的各个位置。
天文学家已经制成有史以来最清晰的月球照片,天文爱好者可以详细查看月球的每个位置。

这张照片是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上的广角照相机拍摄的1300张小图合成的,它主要着眼于月球表面的陨石坑和裂缝,这些月球表面特征看起来就像近在眼前,但实际上它们距离地球有24万英里(38.62万公里)。
这张照片是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上的广角照相机拍摄的1300张小图合成的

  这张照片的大小是2.4万像素×2.4万像素,与之相比,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只有2000像素×1500像素。放大功能意味着天文学家一直 感兴趣的很多月球特征,现在普通人都能清楚看到。它们包括云海(月球表面的一个大平原)和波西多尼乌斯(Posidonius)陨石坑(由数千年前的一颗 小行星撞击形成)。另一个显著特征是“风暴洋”,它是由远古火山爆发形成的一个占地150万平方英里(388.50万平方公里)的平原。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由美国宇航局操作,沿一条由北向南的轨道围绕地球运行。它只有2磅(907.18克)重,体积很小,一只手甚至就能容纳下 它。但是别看它小,它的清晰度很高,能显示出直径1公里物体的详细特征。马里兰州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格雷戈里•诺依曼博士称:“该设备将被用 来制作月球的数字高度和地形图,为将来的科学和人类探索任务提供基本信息。经过1年的收集,我们已经从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月球轨道激光测高仪收集到近 30亿个数据点。我们希望在未来2年的任务期间和以后的探索中,继续以这个速度进行测量。”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要想得到这么清晰的图片,阳光必须直射在月球上。但实际上这个时候月 球正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因此这种照片很难拍摄到。不管怎么说,这么清晰的图片为查看月球和用以前无法做到的方式研究这颗卫星创造了机会。

  另外,据诺依曼博士介绍, 目前他们仍不知道月球表面的一些陨石坑的倾斜度。譬如,‘沙克尔顿’(Shackleton)陨石坑几公里长的斜坡的倾斜度是36°, 这样的倾斜度是很难横穿过去,这显然是由山崩造成的。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名机器人选手挑战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力争4天内走完

  24日,全球首场以双足步行机器人跑完42.195公里为目标的“机器人全程马拉松大赛”在大阪市亚太贸易中心开赛。5个机器人力争在4天内抵达终点。

  参加比赛的有3个团体。机器人们将在每圈100米的室内跑道上24小时不间断赛跑。参赛机器人必须能自行站立,比赛中可以更换电池和零件。无需遥控器就能行走的机器人通过识别跑道上的线条在弯角处转弯。

  比赛从每天上午10点至晚上8点向公众开放展示。也有视频直播网站提供24小时直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原地重震”缘何损失惨重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22日遭遇里氏6.3级地震,大量建筑物坍塌,多人丧生。

  这座南岛最大城市半年前遭遇强震,却未致人员死亡,被总理称为“奇迹”。

  原地重震,缘何损失惨重?地震学家分析,22日地震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更近,震源更浅,不少建筑物在上次强震后尚未来得及完成修复。

  新旧对比

  去年9月4日凌晨,克赖斯特彻奇遭遇强震,但没有致使人员死亡。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当时飞抵克赖斯特彻奇视察灾情时慨叹,无人在地震中丧生“绝对是个奇迹”。

  但本月22日再次抵达灾区时,他告诉媒体记者,地震致使至少65人死亡,死亡人数可能上升。

  按路透社的说法,就受损程度而言,新西兰22日遭遇自1931年以来最惨重一次地震。1931年,新西兰北岛城市内皮尔遭遇里氏7.8级地震,256人丧生。

  地震学家分析,22日地震致使人员死亡的部分原因是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西南方向10公里处,而去年9月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公里。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地震学家加里·吉布森分析,另一“关键因素”是这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5公里,而去年地震的震源深度是33公里。

  雪上加霜

  经历去年9月那场地震及此后数百次余震后,克赖斯特彻奇不少建筑已不堪一击。

  “这次地震严重得多,也许强度并不大,但损失更多,大量人员受困,”一名消防部门发言人说。

  一名当地居民告诉新西兰电视台:“与这次地震相比,(9月的地震)算不了什么。”

  22日地震发生前,一些建筑仍在重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自然灾害研究实验室研究员詹姆斯·戈夫说,一些建筑在去年那场地震中受损,经不起二次打击,更何况是这样的浅源地震。 

  智利先例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每年记录超过1.4万次地震,大约20次震级超过里氏5.0级。

  南美洲国家智利同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本月早些时候,智利中南部地区遭遇类似“原地重震”,所幸损失比一年前那场强震小得多。

  智利中南部比奥比奥近海2月11日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中位于比奥比奥地区首府康塞普西翁以北45公里处,与去年2月那场里氏8.8级强震震中相距不远。智利内政部次日发布声明说,地震没有致使人员伤亡。

  2010年2月27日,康塞普西翁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触发海啸,致死500多人,大批民房及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美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Hang Ken洞中,流石形成的巨大穴柱巍然耸立,下方的探险者正游过洞内的深潭。Hang Ken是去年越南新发现的20个洞穴之一。
在Hang Ken洞中,流石形成的巨大穴柱巍然耸立,下方的探险者正游过洞内的深潭

  黑暗中传来一个声音:“过了狗爪,小心恐龙。”我听出那是乔纳森·西姆斯惜字如金的英式军队腔在说话,但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我的头灯照到了他,这家伙正独自坐在洞壁下,一顶遍体鳞伤的头盔下蜷曲着那部灰白的连鬓络腮胡子。“接着走伙计!”西姆斯吼道,“我歇歇伤脚。”

  我们俩刚刚用绳索横越了奔腾咆哮的Rao Thuong地下河,翻越了6米高、边缘如刀刃般锋利的石灰岩,抵达一片沙岸。我伴着头灯光柱,沿着去年的足迹独自继续向前。2009年春天,西姆斯作为韩松洞(又叫河山洞)探险行动的一员曾到过这里。这个洞穴藏在越南和老挝边境地势崎岖的峰牙己榜国家公园之中,是安南山脉中150多个岩洞(很多都无人勘察过)织成的网络当中的一部分。第一次入洞探险时,小队在韩松洞中摸索了4公里,被一堵60米高的方解石泥墙挡住了去路。他们将这堵墙命名为“越南长城”。他们隐约可以看到泥墙之上有开阔空间和些微光线,但是无从得知墙的另一面到底是什么。一年之后,七个勇悍的探洞者、几名科学家和一队挑夫组成的探险队重新回到这里,打算攀上这堵高墙——如果办得到的话——以及测量洞中走廊,并尽可能向前推进,直到洞穴的尽头。

  在我跟前,一堆难走的落石令道路消失无踪。落石是从洞顶掉落的,都有房屋大小。转头向后望去,微不足道的头灯光线被巨大的洞穴空间吞没,我就像是在仰望没有星辰的夜空。队友曾告诉我这个洞室空间巨大,足以容纳一架波音747客机,但我根本无从知晓。黑暗好似一只睡袋套在我头上。

  为了体验一下那黑暗的深邃,我关掉头灯。一开始,什么也见不到,但随着瞳孔逐渐适应黑暗,我惊奇地发现前头有一片幽幽的光亮。我在碎石间择路向前,因为兴奋几乎跑了起来,脚下的石块四下滚动,声音在这看不见的洞室内回荡。爬上一段陡坡,翻过一道石梁后,我不由自主停下了脚步。

  一道光柱犹如瀑布般注入洞穴。洞顶透入阳光的洞口大得让人难以置信,直径将近90米。深入洞穴的光线第一次向我揭示了韩松洞那震撼人心的体量。洞中走廊大约有90米宽,洞顶距地面将近240米高。这样的空间足够容纳一整个由40层高楼组成的纽约街区。洞顶甚至可以看见屡屡云彩。

由40层楼高的建筑物组成、长1公里的城市街区都可以装进韩松洞这处被光线照亮的空间内。韩松洞很可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走廊。在附近的 Loong Con洞内,攀登者沿着投入洞中的光柱向上爬升。
由40层楼高的建筑物组成、长1公里的城市街区都可以装进韩松洞这处被光线照亮的空间内

  流泻而下的光线照亮一座高耸60米的方解石柱,它周身覆盖着蕨类、棕榈和其他雨林植物。钟乳石挂在那巨大天坑的边缘,好像石化的冰柱。几百米长的藤蔓从洞顶垂下,燕子在阳光投下的明亮光柱间俯冲穿梭。乔纳森·西姆斯赶上来了。我们和洒满阳光的通道之间伫立着一座石笋,侧影看上去好像一条狗的蹄爪。

  “起名叫‘上帝之手’的话太老土了,”西姆斯指着石笋说,“叫狗爪岩贴切,是吧?”他关掉头灯斜身站定,以便减轻受伤脚踝的负担。

  “我第一次到达这个天坑的时候,和另一个探洞者搭伴。我们刚好都有四岁大的儿子要哄,所以我俩堪称恐龙故事专家。而眼前这幅景象整个让我想起了柯南道尔的小说《失落的世界》中的场面,”他说,“当时我的队友向前走进阳光里,我对他说‘小心恐龙’,这句话就这么成了这地方的名字。”

  20年前,这支探险队的首领霍华德·兰波特和他妻子黛比成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批造访越南的探洞者。那时候,这个国家的洞穴都还未经探索,富于传奇色彩。1941年胡志明在河内北面的PacBoCave策划了抗击日本人和法国人的革命,而在越战期间,成千上万的越南人利用洞穴躲避美军的轰炸。兰波特夫妇是来自英格兰北部约克郡山谷地区的探洞者,经验丰富。他们设法和河内大学取得了联系,在办妥各种许可之后,两人终于在1990年进行了一次探险。从那时起,他们已经完成了13次探险之旅,不仅发现了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洞穴──19公里长的HangKheRy,还帮助越南人创立了占地800多平方公里的峰牙己榜国家公园。目前这个公园每年吸引25万名越南和外国游客前来,极大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游客蜂拥参观公园的核心景点峰牙洞,洞中设置了光源,效果好像一场梦幻摇滚音乐会。

  这里林木稠密,如果没有当地人的帮助,兰波特夫妇是不可能找到洞穴的。“科安从一开始就和我们在一起,”霍华德说道,冲着正在营火旁抽烟的瘦小男人点了点头。我们围着火堆蹲在HangEn洞的入口处,这个1.5公里长的洞穴处于群山环抱之下,是进入“失落世界”的门户。“没有他,我们干不成事,”霍华德说。科安一家生活在附近的村子里,他的父亲在战争中不幸遇难,使他年纪轻轻就要在丛林里艰难求生。他在边境地区的乡间打猎多年,洞穴是既是他躲雨的地方,也阻绝轰炸的屏障。

  霍华德说:“我们经过三次探险才找到了韩松洞,科安小时候发现过洞口,但是他忘记了位置在哪里,直到去年才把它再次找出来。”

  竹林和其他植被覆盖着起起伏伏的石灰岩,使得这个地方几乎人力难至。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地貌学家达利尔·格兰切介绍说,地表之下,越南的这个地区就是一整块巨大的石灰岩。“4000万到5000万年前,当印度次大陆撞向亚欧板块的时候,这个地区被整体向上推挤。”韩松洞形成于200万到500万年前,那时流过石灰岩地带的河水沿着一条断痕越陷越深,在群山之下冲刷出宽阔的隧道。在那些石灰岩脆弱的地方,洞顶坍塌造成天坑,如同打开了巨大的天窗。

洞穴中还有丛林?韩松洞多年以前塌陷的一片洞顶使光线能够进入,植物便紧随其后。当瑟威尔向地表攀升的时候,其他队员正在被戏称为“伊旦园”的地方艰难跋涉。
洞穴中还有丛林?韩松洞多年以前塌陷的一片洞顶使光线能够进入,植物便紧随其后

  德国探洞者、生物学家安妮特·贝彻在韩松洞中发现了身体全白的木虱、鱼和千足虫,这对于生活在黑暗中的生物是常见现象。越南科技学院的植物学家戴印武鉴定了天坑下洞底的植物,发现它们和天坑之上的森林里的植物有基本相同的物种构成。但这次探险的重点并不是这些田野研究,而是探索洞穴。对于像兰波特夫妇这样的探洞者来说,发现像韩松洞这样巨大的洞穴,就好像找到了一座前所未知的“地下珠穆朗玛峰”。2003年,峰牙己榜国家公园因其众多的森林和洞穴而被列为世界遗产地,霍华德认为“我们才刚触及这地方的皮毛,还有太多的探索工作要做。”

  当霍华德和德比第一次看见这些巨大的洞内空间,他们就确信自己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洞穴──他们很可能是对的。有比韩松洞更长的洞穴──美国肯塔基州的猛犸洞穴系统,以全长590公里的长度保持着记录。也有比韩松洞更深的洞穴──格鲁吉亚西高加索山脉中的Krubera-Voronja洞,也称“乌鸦洞”,深入地下2191米。但是说到巨大的洞中走廊,没有什么可以和韩松洞媲美。兰波特夫妇发现韩松洞时,婆罗洲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中的“鹿洞”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走廊,其最新的测量数据是:长2公里,宽150米,高120米。但是探险家们用精确的激光测距设备测定韩松洞时,发现韩松洞走廊连续空间的长度超过4公里,宽90米,某些地点的高度将近200米。

  “实际上我们没有特意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洞穴,”德比说。但这个洞穴新获得的荣耀头衔有助于改善本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这叫她欢欣鼓舞。

  经过五天的跋涉、拖拽和爬行,探险队在洞道里才只走了一半的路程。算上所有的探洞者、科学家、摄像摄影人员,还有挑夫,我们的队伍有二十多人,似乎正是这样的大队伍拖慢了我们的行程。此外攀爬“小心恐龙”塌陷区的时候,前进变得很危险。在湿滑的岩石上一失足,就可能掉落30米的深渊。

  当我们抵达第二个天坑“伊旦园”(这名字又是探洞者的冷幽默)的时候,发现它比前一个天坑还要大,几乎和大型体育场的穹顶一样宽。天坑之下,又是一座洞顶落石堆成的大山,上面生长着森林,满是高达30米的大树、藤蔓植物和蛰人的荨麻。这时,我们的时间和给养都行将告罄,霍华德决定是时候派一支先遣队到“越南长城”去,看看是否有发起冲刺的可能性了。那堵泥墙位于1.5公里之外,在一条V字型洞穴走廊的尽头,通道底部是水沟,积水有半米来深。通道两侧的墙面也布满泥泞,像芝麻酱一样粘稠,高十几米。在水沟里不可能正常行走,只能蹒跚前进。到达“越南长城”后,人身上裹带的泥浆之厚,就好像刚在巧克力布丁里游过泳一样。探洞者们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艰苦惨烈的“帕斯尚尔”堑壕战的典故为这段洞道命了名。

  攀爬从上方悬垂下来的60米高的泥墙是个技术活儿,而且相当危险,所以你需要找到疯狂得恰到好处的人。幸运地是,霍华德已经亲自挑选了加雷斯·瑟威尔和霍华德·克拉克两人作先遣队。这两位在英格兰最凶险难缠的洞穴里一起探洞有20年了。克拉克的本职是公牛精子推销员,而瑟威尔是位法务专家,他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说服太太卖了他们唯一的汽车,以便可以继续出来探洞历险。

  到达“越南长城”的第一天,克拉克负责拴绳保护,而瑟威尔开始无畏地向上开路,一个接一个地钻孔。几乎所有的孔都太松动,无法固定拴绳索的登山钉。12个小时里他们不断用富于感情的约克郡方言发出各种牢骚──“该死的废物东西上面都是泥巴!”瑟威尔说。但他们没对这个任务的真正危险说过一个字。如果那些15厘米长的锚钉中任何一个弹出来,瑟威尔赖以悬挂的绳索就会脱落,他很可能会把其他锚钉也挨个儿带出来,然后一头跌死。

  攀登第二天,我们在“长城脚下”宿营一晚后,瑟威尔回到了他上次攀爬的最高点。很快他钻孔的声音又回荡在黑暗的穹顶下。他越攀越高,我们只能隐约看到他头灯的微光。下午两点钟(当然在日日夜夜从不变换的黑暗里,钟点已没有意义),经过20个小时的钻孔和攀登,瑟威尔终于消失在泥墙顶端,几分钟后,我们听到有人在喊:“啊噢噢噢噢!!”克拉克沿着绳子第二个攀上去,然后向下对我喊:“嘿,你还不快点上来?”

  在“越南长城”顶上,我们看见了隧道尽头的光明,开始欢喜鼓舞地放声大叫。探险队的其他队员事后告诉我们,在洞里两公里外都能听到我们的喊声。在墙头进行的测量显示,从“帕斯尚尔”的沟底到洞顶有将近200米高。只有我们三个在探索,没有人在此前到达过这里。我们从“长城”背面降下,然后开始攀登一段岩石阶梯,向出口前进。

  “看看这个!”克拉克喊道,他跪在一片干涸的水塘旁边,瑟威尔和我围拢过来。在头灯照耀下,我们看到塘中满是穴珠。当洞顶的一滴水落下,击中石灰岩地面并溅起一小粒砂石的时候,穴珠就开始形成。这个颗粒随着每次水滴的打击在它的石窠里不断翻滚碰撞,水滴带来的碳酸钙层层累积,几千年下来,一颗实心的,近乎浑圆的方解石珠就形成了。

  穴珠十分罕见,多数情况下都比玩具玻璃球还小。但这里的穴珠却有棒球般大,比任何探洞者见过的穴珠都要大。它们非同寻常的个头可能和洞顶水滴下落所经过的巨大距离有关。“我在此将这里命名为珍珠港,”克拉克宣布。

  再前行20分钟,我们快速攀爬,走出了洞穴。外面正在下雨,我们在树丛里劈荆斩棘,走了相当远才确认这里不是另一个天坑,我们的确找到了韩松洞的尽头。瑟威尔和克拉克太谦虚,没有明讲,但实际上,我们很可能完成了对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走廊的首次全程探索。

  撰文:马克 · 詹金斯 MARK JENKINS

  摄影:卡斯腾 · 彼得 CARSTEN PETER

  翻译:刘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符拉迪沃斯托克2月21日电(记者吕国栋)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海岸附近海域21日清晨发生里氏6.6级和6.5级2次地震。

  报道援引俄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堪察加分所的报告说,第一次地震震中在希韦卢奇火山东南45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04.5公里。第二次地震的震中在堪察加湾,震源深度为55.9公里。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上海2月20电(记者贾远琨)从枣庄西至上海虹桥的645公里京沪高铁上海段20日起开始进行联调联试,调试项目将包括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验和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试验等。调试工作将于5月份完成,确保6月份具备试运行条件。

  京沪高铁上海段从枣庄西至上海虹桥,线路全长64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及以上,其中枣庄西至蚌埠先导段联调联试已全面完成。

  京沪高铁上海段联调联试与综合试验包括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试验、时速40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系统试验、新型高速弓网及供变电系统试验、无砟轨道结构试验等。

  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铁全线铺通,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以试运行486.1公里的时速创造了新纪录,这些都为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京沪高铁贯穿中国7省市共设24个车站,计划将于2011年6月底建成通车,届时,京沪间可实现4小时的快速通达。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12 页,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