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动物园近日发生动物伤人事故,来自中国四川的明星大熊猫“白云”突然攻击饲养员,导致饲养员受重伤。加州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正在调查事件原因。
据圣地亚哥动物园发言人介绍,大熊猫伤人事件发生在上周日(13日)上午,当一名饲养员试图让“白云”回到睡觉的地方时,平日温顺的大熊猫突然抓住饲养员的胳膊,随后对饲养员又抓又咬,事件持续了大约30秒钟。受伤的饲养员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加州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发言人称,饲养员伤势“严重”,管理局将调查动物园的安全防范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动物园是否为雇员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果调查发现园方有过错或疏失,将面临民事处罚。
今年19岁的大熊猫“白云”是该动物园的大明星,自1996年从中国四川来到圣地亚哥动物园以来,一直深受游客欢迎,中方已多次延长“白云”的租借期。“白云”在该动物园共产下五只幼崽,最近一次生育是2009年8月5日诞下雄性幼崽“云子”。其余四名子女已先后返回中国。
目前圣地亚哥动物园共有三只大熊猫,分别是熊猫妈妈“白云”、爸爸“高高”和幼子“云子”一家三口。攻击致人受伤的“白云”已经重新与游客见面。(张炜)
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核与辐射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市民应避免恐慌,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
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
个人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对已受到或怀疑受到体表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方法简单,可用水淋浴,并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起来,直到以后有时间再进行检测或处理。
不应擅自服用碘片
市民应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解除心理恐慌状态
“核事故发生后,即使没有受到辐射,也会感觉害怕,这是什么原因?”中国疾控中心解释说,不管是否受到实际的辐照,都会有精神上的焦虑。这种情况归因于人们对健康危险的自我感受,它部分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主管部门有能力和值得依赖,是否已经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控制辐射剂量。医学工作者应对人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心理恐慌状态。(陈荞)
这件清代珐琅御制瓷器备受关注。
本报讯 (记者李健亚)前日,香港苏富比春拍在北京举行了预展,以收藏瓷器为主的玫茵堂珍藏、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的藏品,成了此次春拍打出的两张王牌。“玫茵堂”珍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以估价1.8亿港元成为全场焦点。专家称,“玫茵堂”此场拍卖将成为中国艺术拍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最高估价瓷器成焦点
今年2月,香港苏富比便发布消息称在4月举行的春拍上将重磅推出尤伦斯收藏和玫茵堂珍藏。此次预展中,这两大收藏也成为重点。据介绍,“玫茵堂珍藏”开始于上世纪,经过了50年的收藏历程,以其御制瓷器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精炼的私人御制瓷器收藏之一。此次亮相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估价更是高达1.8亿港元。
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部资深专家沈恩文告诉记者,珐琅彩最初由西洋传教士引进,是清代内府造办处绘施于铜、瓷及玻璃胎器的加彩技艺。造办处御制瓷胎画珐琅器产量极少,传世品多集中在北京和台北两故宫博物院。而此次亮相苏富比春拍的又是“锦鸡花石”这类极少出现的题材,目前同类型的藏品又只有四件,除了博物馆典藏外,能在市场上流通的事实上就两件。
此次上拍的这件珐琅瓷器估价就高达1.8亿港元,成为估价最高的瓷器,沈恩文称这是从珐琅彩御瓷的艺术价值和市场需求两方面做出的合理定价。“去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清乾隆瓷器估价3000多万,最终以2.526亿港元成交,当时便对中国瓷器艺术品市场有了推高作用”。
尤伦斯106件当代艺术品上拍
早在今年2月,收藏家尤伦斯把自己的106件当代艺术品打包拍卖的消息一传出,便引起艺术界的轩然大波,甚至有传言说尤伦斯要放弃收藏中国艺术品。为此,香港苏富比北京预展中,苏富比方面也专门为尤伦斯藏品开辟了特殊预展,展示了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等二十余幅作品。
据介绍,此次专场中的作品有一部分曾亮相于1989年首届“现代艺术大展”上,其中就包括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毛旭辉的《家长系列三号》等。在本次拍卖中,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估价达到2500万至3000万港元。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指出,此次尤伦斯大规模藏品流向拍卖市场,能对当代艺术板块起到积极作用。林家如称,尤伦斯希望并不只是中国买家对中国当代艺术感兴趣,也包括世界级买家。
据悉,此次香港苏富比春拍将于4月1日至8日在香港举行,共上拍包括瓷器、中国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等3600件珍品。
■ 拍卖纪录
清代瓷器目前正是艺术市场中最火热的一个板块。去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估价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就意外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成为目前为止最贵的中国艺术品。当时这曾引起各方的关注,专家也曾表示,在今年中国古代工艺品和中国书画两大板块都可能有天价拍品出现。不知道此次将上拍的清代珐琅御制瓷器是否有可能再创天价,打破最贵艺术品的纪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及资料
清朝诸帝长相如何?他们怎样学习、生活和处理朝政?
清廷各衙门如何运作?有哪些职能?清朝皇帝圣旨、外交国书及“金榜题名”之“金榜”等文书,都是何等模样?
瑾妃丑吗?慈禧漂亮吗?
无论你欲窥探“清宫秘史”,还是想研究大清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问题,你或多或少会在这里寻找到相关原始资料或答案。
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的这座五层琉璃顶仿古建筑,便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称“一档”。它是197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修建的,风格与紫禁城巍峨的宫殿相谐。馆藏清朝档案1000多万件,另有少量明代档案。
溥仪于1924年11月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中华民国于11月20日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该会清点、整理了清廷内阁大库积存了近300年的大量文件,包括诏令、奏章、朱谕、则例、外国表章、历科殿试试卷等。鲁迅当年也以国民政府教育部官员身份参与清理工作,并发出“公众的物品,不易保存”的感叹。他在《谈所谓“大内档案”》一文中说,其实“大内档案”中有价值的东西,早已被“内行”的“当局者”“偷完”,“外行”的“当局者”“糟完”。所存的残余“正如败落大户家里的一堆废纸,说好也行,说无用也行的。因为是废纸,所以无用;因为是败落大户家里的,所以也许夹些好东西”。
当初收藏这些“废纸”的机构,叫“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文献部”,建于1925年。今天“一档”所保存的,便是“大内档案”在被“偷”、被“糟”之余,“夹”着的一些堪称“国宝”的“好东西”。“一档”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级档案馆,正越来越大地发挥着独特作用。
回想前几年,本人有幸参观“中国一档”的一个陈列室,大开眼界,在李宏为馆员陪同指引下,算是看到了许多原装清宫真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康熙遗诏原件。长期流传于坊间的故事说,康熙遗诏上“传位十四子”,被什么人篡改为“传位于四子”,背后似乎隐藏着雍正的天大阴谋。这事在民间居然成了历史疑案。可我亲眼看到,边角已然残缺的康熙巨幅遗诏上面,“四子”二字之前,根本没有“于”字,更不见空当和任何涂改痕迹。而且即便有“于”字,也不是由“十”字改的,因为它应是繁体的“於”。一传十,十传百,讹传的力量,真大。
清朝自建国前之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开国世祖顺治帝等列祖列宗,直至溥仪那小儿,12幅帝王肖像并挂于墙壁,除溥仪是照片外,其他均为宫廷画家作品,都栩栩如生。其中光绪最英气逼人,如一介书生;道光尖嘴猴腮,了无帝王之相;大有作为的明主康熙,富富态态,像个忠厚长者。他们那威严、华贵而可笑的龙袍和顶戴“草帽”之上,仿佛叙写着300多年的历史烟云……忽见慈禧一幅70多岁时的画像,耷拉着脸,威风严厉如凶神恶煞。陪我参观的先生倒说,这是“老佛爷”最面善的一幅肖像。瑾妃则虚胖短颈,远非美人,又跟慈禧贴得挺近,难怪光绪不喜欢她,肯定是走了“老佛爷”的后门,才得以混进宫里。
“老佛爷”专权时的重臣翁同龢中状元的“大金榜”原件,也引起我浓厚兴趣,细看,发现是咸丰六年(1856年)放榜。这位光绪的老师,为人刚直,后为慈禧所弃,去职还乡郁郁而死,有《瓶庐诗稿》传世。“金榜题名”的“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又勾起我对他的几分敬重。
为了更好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一档”于1980年起实行对社会开放政策。成千上万来这里查阅资料的人,可不都像我似地只看热闹:
他们是历史学家,为编史修志在此探抉最幽微的佐证;
他们是文学艺术家,为创作历史题材作品,在这里搜集最可靠的素材;
他们是政府官员,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来此寻找答案;
而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外交、民族、天文、地理、水利、气象、法律、医学、建筑、园林等领域的研究者,也都能在此找到外界绝无或罕见的相关宝贵资料。
“一档”时任馆长徐艺圃先生,是学法律出身的学者,他在一次讲话中透露过如下事例:
1992年初,三峡工程议案在全国人大会议表决前夕,有关方面举办三峡水利工程展览时,查用“一档”所存清代长江水患情况资料100多件,为这个议案的通过起了良好作用。
1992年6月,我国与韩国建交。与韩“断交”的台湾国民党“政府”欲出卖驻韩使馆。外交部官员来“一档”查了清廷外务部档案证实,此馆原为旅韩华侨商会会址,为华商所购,是祖国财产,台当局无权出售,从而使这个使馆升起了五星红旗。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得力帮手荣禄,死后近90年,居然被牵扯到一桩遗产纠纷案中,有人声称是荣禄之后,要继承他在香港的遗产。荣禄遗嘱的代理律师只在“一档”查了“玉牒”(皇族家谱,荣属瓜尔佳氏)等档案,就证实了荣禄无子,数年未决的遗产纠纷,从而顺利结案。
还有一件有趣且有益的事。有中医专家通过对“一档”所藏清廷太医院和御药房的医案、配方的研究,挖掘出了一种宫中保健饮品,听说已投产并大批上市了。皇上是难伺候的,身体稍有不适便召太医。不用药,怎能治病?常用药,有害无益。太医机灵,也是无奈,于是配“保健茶”代药,有点药味,但其性偏于调理,给皇帝“进补”的同时去去心病。说是“服药”,实则与饮茶无异,龙体爽快了,便夸太医华佗再世。这么个凝聚着多少高明太医心血和智慧的宫廷饮品,被今人享用,正如国家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已故的胡昭衡先生为这种茶的题词所说,“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岂非好事?它可不是当今一些广告自称的这皇家、那贵族的“秘方”,而是真有所本,这个“本”就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只此一 家,别无分号。
“昔日深宫藏,如今民享之”,清廷档案真的为社会服务,为人民造福了。
“我可以参考这些档案吗?”我问徐馆员。徐馆员回答,凭工作证即可查阅。那次之后,总想再度饱览“一档”文物,因为那里的大多珍稀宝贝,我还无缘一睹。
“一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它所藏浩繁档案,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近年,档案的研究开发利用已见卓著成绩;而在尚未整理完毕的一些档案中,随时都可能有新的重大发现。这些成果当然也昭示着档案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鲁迅叹息过的“公众的物品,不易保存”,已成为历史。这么多“死物”变成了“活物”,为公众服务,老祖宗智慧荫及今人,真是咱们的福气。正如郭沫若先生1960年在《题赠档案馆》一诗中所诵:“国步何由探轨迹,民情从此识端倪。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
有机会,我一定再赴“一档”,以览“上林”园里这株古老大树逢春滋荣,萌发新芽,万枝花红的美景……
小乌龟在密封袋中。近日,有商贩兜售装有小乌龟的钥匙链
商贩将活生生的乌龟装入密封的袋中,制成挂坠销售。网友认为商贩之举太残忍。
市民纷纷购买“钥匙龟”
昨日,在北京电力医院门口,一小贩正在兜售挂坠。挂坠是塑料透明的密封袋,里面的液体为绿色或粉红色,活的小金鱼、乌龟或金钱蛙在其中游动着。
小贩称,袋子里有营养液和压缩氧,“乌龟在里面能活3个月,放出来还能活”。商贩称,因为“龟”、“鱼”代表“吉祥”,所以“生意很好”,每个5元钱,几个小时能卖300个。
途经此地的很多顾客,纷纷购买这种挂坠。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挂坠批发商郑先生。郑先生称,这种挂坠批发价是每个2.5元,但进货不能太多,因为“乌龟只能活两三天”。至于“营养液”,郑先生表示不知情。
网友拍商贩“残酷丑陋”
近日,网友“花自飘零NT”在微博称,“多少小生命就此终结了。动物生命就该如此低贱吗?”他呼吁制止买卖“钥匙龟”的行为。
微博引起网友热议。网友“贺兰老大”称,商贩之举残酷而又丑陋,令人心寒!
昨天,“中国鱼鳖网”创办者章剑称,挂坠是密封的,即使有营养液,水里面容氧量一般够用17个小时左右,龟、鱼一两天就会死掉。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华宁认为,销售活龟挂坠,是一种虐待动物行为。(李超 黄合)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14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将坚持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中国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
温家宝说,2005年,中国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去年又出 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政策。目前,中国正在着手制定相关政策的贯彻细则,相信这些措施将会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温家宝指出,中国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同样也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目前,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在工业企业当中,民营企业无论从数量、产值、资产总量还是就业人数,都超过了国有企业。国有经济虽然比重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此外,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股份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这样也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 中国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建议,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应该针对外星生命开展一些相关研究。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随时都有可能发现外星生命。而在‘十二五’期间,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将在贵州建成,这一计划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发现外星生命的可能性,也使相关的研究显得更有必要。”刘慈欣说。
投资7.3亿元、世界迄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2008年12月在贵州省平塘县一片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中正式启动,预计工期5年半。
FAST作为一个多学科基础研究平台,不仅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精确测定黑洞质量等,还可用于搜寻识别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
“射电望远镜建成的一天,我们应该仅仅是倾听宇宙,还是向外星发射信号?如果真的发现了外星文明,我们该怎么办?”刘慈欣说。
刘慈欣建议,“十二五”期间应该在学科研究上开辟这样一个领域:外星生命探测。这一科研项目应是天文学、生命科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多学科的联合研究。“虽然目前还没有必要建立独立学科和进行大的资金投入,但至少应该有一个起步,建立这个领域初步的研究课题或项目。”他说。
除了外星生命探测的基本问题外,课题研究还应包括社会学和对策方面的内容:如探测外星文明的基本原则——是监听型探测,还是发射型探测?是否允许向太空进行携带人类和太阳系信息的超大功率发射?研究应侧重于后者的副作用,以及针对副作用的相应对策。
他说,“十二五”期间,空间探测等“不直接与经济挂钩”的科学研究更加凸显,这些项目的实施能促使国民对科学的心态发生进步,使大众从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科学研究。
“作为科幻作者,我期盼着看到中国人能把自己的目光从日常事务中拔出来,望向太空,哪怕只是一小会儿。有时候,这可能是一件很现实的事。”刘慈欣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德纲如果是相声界的“教父”,那么赵本山在东北二人转中的地位又该如何评价就不好说了。美国记者显然了解中国艺术圈里的很多内幕和文化形态,用“教父”形容郭德纲借用了中国人大多熟悉的美国电影《教父》,不必太多解释就心知肚明了。
成为一个相声界的“教父”很难,即便是郭德纲在若干年后有能力消除之前“否认师从”、“藏秘排油广告代言风波”、“力挺徒弟打人”、“指点侯家家产分配”等负面形象的影响,也无法对相声界有足够的控制力。
中国相声界两大派别的分野在京津两派,北京重于庙堂,郭德纲几欲跻身正统,却终因侯跃文英年早逝,计划落空;天津相声自成一统,虽有天津卫视力挺却很难融入天津草根层中,郭德纲也只是捞得个虚名,主流相声界留个郭德纲的生存空间并不多。
郭德纲的功夫与相声界同辈人中处于中上水准,却因为在两大派别中无立足之地而生生逼出了第三条道路——草根型的非著名相声演员。剥去郭德纲“戴墨镜”、“穿华服”、“随从众”的标签式外在元素后,很容易就能够看明白,郭德纲今日的种种“显贵”行为是因为昨天的“受罪”方式太多了——“等咱有钱了……”的潜台词昭然若揭,更让“友邦人士”误以为一个相声新秀有无比巨大的野心和令人咋舌的气派。
郭德纲在成名前结交了一批朋友,朋友们欣赏的是郭德纲身上的功夫,自然他们忽略了郭德纲的做人风格。在一个有前途的艺人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文化团队、推广团队早已经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相当成熟的共生模式,文化团队和推广团队里的人甘做人梯,为得是能够将自己最喜爱艺术方式得到传承。成功的模式在梅兰芳先生背后的“梅党”和程砚秋先生背后的“程党”都有范式可循。
对比来看,郭德纲并不太幸运,他的推广团队非常庞大,所以郭德纲有一夜成名的佳话,却因为缺少文化团队的支撑,郭德纲只能在其原来唱大鼓出身的夫人干预下对其进行形象设计,美国记者在旁观的情况下发现郭德纲不仅服饰上像极了教父,而且在餐厅里郭德纲接受外地朋友的“朝贺”场景也被误读成教父的证据了。
帮会文化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亚文化的一部分,主流文化既没有否认帮会文化的存在,也没有消灭帮会文化的愿望。从现代社会学角度是自由管理和组织自治的范例之一。郭德纲还没有能力成为“教父”式的人物,表现的东西暴露出郭德纲不可能成为侯宝林、马季式的相声界领军人物。
掐指一算,郭德纲过上好日子还不足十年功夫,连美国人都觉得郭德纲有着十足的有钱人派头和志得意满的状态,显然和那些痛恨郭德纲的国人一起有“仇富”的嫌疑——未富之前那个日日过着困顿生活相声演员郭德纲为何没有美国记者报道呢?
本报讯(记者邵泽慧) 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认为,教育领域的“外语热”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母语教育。现在大量的孩子把学英语当成唯一的目的,频繁的英语考试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即使走上工作岗位,英语考试还直接关系到职称的评定,他认为要治理中国的“英语崇拜症”。
张树华说,要确定外语教育中英语与其他外语合理的比重和格局;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与外语水平要求不该一刀切。而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首先必须掌握的是母语。 J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