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金边2月6日电(记者 雷柏松 张瑞玲)柬埔寨首相洪森6日晚致函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维奥蒂,要求安理会关注日益恶化的柬泰边境地区局势,制止“泰国对柬埔寨的侵略行径”。
洪森在向媒体记者散发的信中说:“柬泰双方战地指挥官2月6日中午通过谈判达成了停火。但泰国军队当天晚些时候动用包括105毫米、120毫米、130毫米和155毫米大炮等重型武器,向世界文化遗产柏威夏寺以及其他地区发射了多发炮弹,有的炮弹落入柬埔寨境内约20公里处。”
洪森说,泰国武装部队对柬埔寨发动的攻击已造成越来越多人员伤亡和柏威夏寺及其他古迹的严重破坏。泰国对柬埔寨的一再入侵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巴黎和平协议等。
洪森说:“鉴于泰国的侵略行径严重威胁到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恳请主席先生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以制止泰国的侵略。”
2月4日至6日,柬泰两国军队在柏威夏寺附近有争议先后发生三次严重交火,双方动用了火箭炮、大炮等重型武器,双方互有人员伤亡。
柬埔寨与泰国在柏威夏寺附近地区的主权归属上存有争议。柏威夏寺建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把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所有,这一裁决结果在泰国引发争议。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国有关柏威夏寺的主权争议升级,双方在这一区域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互有人员伤亡。
陈炯明墓园现状
整治规划公示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惠州讯 (记者秦仲阳 通讯员吴仁摄影报道)位于惠州西湖边紫薇山的历史名人陈炯明墓园,最近将开始规划整治修复。1月27日,《陈炯明墓地整治修建性详细规划(草案)》开始公示,主要对该墓园的重点保护区范围的整治修缮进行规划设计,规划用地面积约7754平方米。
根据公示的《规划》方案,整治修缮工程分为一、二期,一期先搬迁重点保护区内位于墓冢前方的现有村小组办公用房及右侧临时房屋,对经过墓园的现有村道走向重新进行调整,修缮墓冢及陈妻儿墓碑;二期再考虑搬迁重点保护区内的其他村民房屋。
墓园毁损缩水严重
陈炯明(1878年-1933年),字竞存,广东海丰人。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曾将惠州当作大本营,后卒于香港,留遗言要求返葬惠州。其妻儿前来吊唁时亦病故,被分别葬于陈炯明墓两侧。
记者昨天来到惠州西湖边紫薇山上看到,陈炯明墓园目前损坏十分严重。陵墓是民国时期的亭式建筑,墓碑高约3米,俯视西湖。碑铭为国学大师章太炎亲笔题字。当年,墓前筑有摆放祭品的祭台,祭台前是一幅长约30米、宽约10米的石灰町(小拜町),顺山势斜坡而下是一幅长约40余米、宽约30米左右的长方形石灰町(大拜町)。大拜町右侧建有3间瓦房,为守墓人居室,两侧对称设一对石灰构筑的待茶台,用以接待来拜祭的各界人士。
但现在墓园面积已经严重缩水,除墓穴、墓碑尚基本如旧外,周边建起了民用私宅,墓穴后面不远处有几栋瓦房。一条宽约5米左右的水泥路从左而上在陈炯明墓面前横穿而过,路面与墓基相接。
墓地以外30米为重点保护区
根据《惠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范围管理办法》,陈炯明墓及附属构筑物以外30米为重点保护区,其内不得修建其他建设工程,对于现有的非文物建筑物,将区别情况进行拆除或整治;重点保护区以外30米为一般保护区,其内不得修建高9米以上的建筑物;一般保护区以外50米为建筑控制地带,其内不得修建高18米以上的建筑。
新华网安卡拉2月2日电(记者 郑金发 王秀琼)土耳其北部黑海地区宗古尔达克省2日上午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35人受伤。
据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事故发生在宗古尔达克省德夫雷克县,一辆满载旅客的大巴突然翻车,导致7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3岁的儿童。
报道说,在事故中受伤的35人已被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土耳其有关方面正在调查事故原因。
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生态屏障地位的大小兴安岭目前已无木可采,面临着名存实亡的危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近日编制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下称《规划》)显示,大小兴安岭林区可采资源难以为继,森林质量大幅下降。
规划称,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可采成过熟林资源由开发初期的4.6亿立方米下降到2008年的0.21亿立方米,已经到了无木可采的地步。森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黑龙江国有林区幼中龄林占85%,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50%以上。
但为了维持林区财政收入和职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部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中龄林也被列入采伐指标。“涸泽而渔式的采伐再不停止,大小兴安岭林区将会名存实亡。”规划说。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纬度最高、国有林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研究发现,大小兴安岭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使来自东南方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在此涡旋,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营造了适宜的农牧业生产环境,庇护了全国1/10以上的耕地和最大的草原。
60年来,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5亿立方米,上缴利税290亿元。但国家林业局的一项调查发现,长期的高强度开发,导致林区生态功能退化、可采林木资源锐减、林区民生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滞缓等矛盾和问题凸显。
由于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林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调查显示,与开发初期相比,大小兴安岭林区林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湿地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多年冻土退缩,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径流时间缩短,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沙化加剧,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调查还发现,由于可采资源锐减,林区经济发展滞缓,就业形势严峻,职工生活困难。林业职工年平均收入不足所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50%。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林区自办社会,居民居住条件极其简陋,棚户区面积近1800万平方米。相当一部分职工仍然居住在开发初期建设的“板夹泥”危旧房中。
规划提出,把保护与修复林区生态系统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森林资源采伐强度,逐步停止主伐,加强森林经营,强化森林管护,提升森林质量。
据了解,国家将从2011年起,结合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大幅度调减大小兴安岭林区木材产量,使木材产量稳定在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内。可采资源基本枯竭的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林区将全面停止主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大幅调减采伐量,逐步停止天然林主伐。同时调整林区局场布局,到2020年,在现有基础上撤并林场290个,其中黑龙江省230个,内蒙古自治区60个。
针对矿产资源开采日益泛滥的情况,规划提出严格限制在林区发展对生态和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淘汰关闭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无后备资源的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逐步减少矿山的数量。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加拿大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一只成年美洲鹤在湿地上踏着水波助跑,准备腾空而起。
一只美洲鹤俯下身,给饥饿的雏鸟喂食昆虫。中间还有一枚鹤卵,将在两天内孵出另一只雏鸟——尽管通常来说每季只有一只幼雏能够存活下来。父母双方轮流照看鸟巢。
仅几个月大的两只小美洲鹤
图中景象难得一见,并且从未有人拍到过这种照片:一只渡鸦凿开蛋壳后,叼着幼雏的腿偷走鹤卵。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尽管人类行为受到限制,但诸如鸟类、狼、熊之类的捕食者却可洗劫鹤群。成年美洲鹤极为警惕,时刻从高高的芦苇丛中向外监视敌情。
撰文:珍妮弗·S·霍兰 JENNIFER S. HOLLAND
摄影:克劳斯·尼格 KLAUS NIGGE
翻译:陈昊
加拿大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的沼泽与林地上空,一架红色小飞机以让人目眩的方式打着圈向下俯冲,几乎碰到树梢。吉姆 ·布雷迪驾驶飞机倾斜着再次掠过天空,他和两名乘客把脸贴在舷窗上,眯着眼睛寻找地面上熟悉的白色斑点——成年美洲鹤,以及跟在它们身后的黄褐色雏鸟。美洲鹤是地球上濒危程度最严重的鹤,这片荒野便是最后一群随季节迁徙的野生美洲鹤的避暑之乡。
在空中进行数量统计的是布雷迪、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汤姆·施特恩以及加拿大野生动物管理局的利·克雷格-穆尔。三人忧心不已。2008 年春,这群美洲鹤数量达到266只,但截止到第二年春天,就死了57只,其中23只来自得克萨斯州南部的越冬场,那里受大旱侵袭,美洲鹤的主要食物来源 ——青蟹和枸杞都遭遇灭顶之灾。其他美洲鹤则很可能是在迁徙途中丧了命,通常是因撞上电线触电而死。根据现有了解,电线是迁徙途中杀害美洲鹤的罪魁祸首。
尽管如此,美洲鹤现在的处境还远不算历史上最糟的。其种群复兴过程中一次关键性事件发生在42年前,那年春天,加拿大生物学家厄尼·库伊特外出探险,在湿润的北国土壤上一汪浅水湖中央,他发现一个巨大的鸟巢,里面有两颗表面斑驳的鹤卵,每颗都有梨子那么大。库伊特小心翼翼地将一枚鹤卵装入羊毛袜中,他知道,带走的这枚鹤卵中承载着一个未来小生命的重量以及拯救一个物种的希望。
上世纪40年代,国家奥杜邦协会的罗伯特·波特·艾伦及其他成员发起拯救美洲鹤的行动,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库伊特此举是拯救行动中的重要一步,他用袜子装回的鹤卵为人工培育美洲鹤埋下种子,对拯救这一物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曾几何时,一群群的美洲鹤在这片大陆上往返来去,但19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定居者把湿地改造为农田,并射杀鸟类食用其肉,导致美洲鹤数量骤减。20世纪40年代,大风暴袭击路易斯安那州,鹤群逐渐衰落,剩下的野生美洲鹤至多22只。
美洲鹤站立时高度将近1.5米,可发现潜伏在芦苇丛中的狼群——或生物学家。它扇动宽阔羽翼,为赢得异性青睐欢跳起舞,它曲项朝天,鸣叫声响彻苍穹。最后一群野生美洲鹤于1967年列入《濒危物种保护法案》,目前种群规模已慢慢扩大。同时,环保主义者对美洲鹤进行人工孵化养殖,并把培育出的鹤群放归栖息地,使其总数(包括人工养殖在内)超过500只。
为拯救世界15个鹤种中这宝贵的一支,科学家们首先需要回答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美洲鹤夏季筑巢及产蛋的场所在哪里?19世纪90年代末,生物学家得知野生美洲鹤在沿海的沼泽地过冬,也就是后来的得克萨斯州阿兰瑟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为破解夏日栖息地的谜题,工作人员要求市民看见美洲鹤便向他们汇报,同时,志愿者们沿着迁徙线路一路搜寻,希望可以找到线索。之后,1954年的夏天,在得克萨斯州以北4000公里处,加拿大北部平原上,一架消防直升机飞越一片几乎无人涉足的湿地时发来报告,称他们发现一群美洲鹤。这群幸运的美洲鹤落户在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内,这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公园。
这片面积44800平方公里的荒野于1922年划出,为的是保护加拿大最后的美洲森林野牛群落,同时也为鹤群提供了庇护。在这里,美洲鹤面临的敌人只有自然界中的捕食者——狼、熊、狐狸、偷蛋的渡鸦等。它们守卫着5平方公里的土地,把巢筑在齐膝深的水上,每次哺育一只或两只幼雏,以昆虫幼体、植物种籽、蜗牛和鱼类为食。
回到文章开头,空中的红色小飞机朝着西方下降斜飞,克雷格-穆尔兴奋地高喊,他又发现了一只美洲鹤。尽管有早期调查获得的GPS坐标做指导,小组成员还是需要耗时几个月,进行多次飞行(飞行时间达59小时),才能完成当季的数量统计——25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2个鹤巢、52只雏鸟和 22只幼鸟。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人民网12月16日电 希腊首都雅典15日发生严重骚乱,抗议者在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的同时,还到处焚烧汽车和投掷燃烧瓶。警方则使用催泪弹和闪光弹驱散聚集在议会大厦附近的人群。骚乱发生前,当地正在举行抗议政府“预算紧缩方案”的24小时大罢工活动。
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希腊政府提出包括大幅度削减工资和劳资改革计划在内的改革方案,以满足国际社会提供1460亿美元“救市资金”的先决条件。消息传出后,希腊工会表示强烈不满,并组织了包括航空、工厂、医院、铁路、渡船和公交公司在内的全国性大罢工。
这是今年希腊工会为抗议政府的紧缩政策发动的第七次全国大罢工。在每次罢工开始后,希腊的青年人都成为“骚乱主力军”。他们用黑色滑雪帽遮住面部,使用各种简易工具将人行道上的地砖撬起来作为“武器”,在将它们投向防爆警察的同时,还四处打砸商店纵火闹事。
为摆脱金融危机,希腊政府和议会推出了削减养老金和工资、提高税收、延长退休年龄和允许私营企业更多裁员等政策。这一系列“大幅度减少工资”的举动引起了希腊民众,尤其是工会的强烈不满。在当天骚乱中,一名持保守主义立场的政客被愤怒的人群当街痛殴一顿。
希腊的新闻机构也参与了当天的罢工活动,当地新闻网站不再更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停止播音,报纸也中断印刷一天。希腊各大反对党都对政府提出的紧缩计划表示抗议,一些激进党派甚至宣称,此举将让希腊工人的生活水平“退回到中世纪”去。(高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