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菜园

ZOE

ZOE

网址:

摘要:又到高考备考季,全国的考生和家长都在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摩拳擦掌、全力以赴。然而,曾几何时的高考独木桥已不再是升学的唯一通道,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走进高考考场前已经手握海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教育国际化为今日中国的考生提供了更多进入世界名校学习的机会。


又到高考备考季,全国的考生和家长都在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摩拳擦掌、全力以赴。然而,曾几何时的高考独木桥已不再是升学的唯一通道,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走进高考考场前已经手握海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教育国际化为今日中国的考生提供了更多进入世界名校学习的机会。

但是,升学海外名校也需要精心准备,这对于全力备考国内高考的考生和家长而言,无疑分心乏术。那么,让全心准备的高考成绩成为叩响海外名校大门的钥匙将是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案。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将中国的高考成绩列为中国学生升读海外大学本科的学术条件,这些国家包括留学热门目的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


拥有权威留学行业经验的艾迪国际携手加拿大教育中心为正在备战高考的考生和家长解读海外名校对于录取有高考成绩的中国考生的关键性问题,让大家明确目标,稳操胜券。


世界排名TOP50名校对于中国高考成绩的要求究竟有多高?


在2015-16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排名25位,北大排名41位,这两所国宝级大学在国内录取竞争也是尤为激烈的,那么,当学霸们错失升入这两所名校的机会,同等排名的海外名校将会帮您弥补遗憾。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QS世界排名19位,2015年对于中国高考录取的分数线以750分满分为例,文科大部分专业为525分,商科根据专业不同录取分数为533或548分,工程、遗传学、医学科学570分,软件工程551,理学根据专业不同525或者630分。


悉尼大学:QS世界排名45位,2015年对于中国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求为各省一本分数线。


昆士兰大学:QS世界排名46位,2015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亦为各省一本分数线。


新南威尔士大学:QS世界排名第46位,高考成绩要求目前是全澳洲最高的,以高考750分满分为例,根据专业不同,录取分数线分别为600、623、638、660分几档;


加拿大大学各省对于中国高三生的入学要求不同,以最热门的BC省和安大略省为例,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世界排名第50位,申请时需要提供高考成绩,至少一本线以上的要求。安大略省由于申请人多,竞争激烈,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国内学生提供高考和会考成绩的学校数量最多。比如:QS世界排名34位的多伦多大学需要一本线以上的成绩,西安大略大学要求高考520分以上,麦克马斯特大学要求530分以上.


看完以上的录取要求,对于遗憾错失国内头牌名校的学霸们来说,用高考成绩进入世界TOP50的大学,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海外大学录取是否参照国内的一本、二本分数线进行录取?


由于中国的高考制度复杂,国外大学通常会参考国内大学录取划定的分数线来设定自己大学的分数线,所以,国内各省的一本、二本分数线,甚至文科线、理科线都可能作为海外大学录取中国高考学生的分数标准。以澳大利亚的大学为例:


蒙纳士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67位,2015年录取分数线为一本分数线高分档(文科线)可以申请除了奖学金、法律和制药科学的全部课程,一本分数线低分档(理科线)可以申请商科、教育、护理、理科等大部分专业;对于一些艺术类设计、音乐课程可以接受满足二本分数线高分档。


阿德莱德大学:澳洲八大名校之一,2015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一本分数线(理科线)。


对于需要高考成绩的加拿大大学,分数线也大多定在一本线。


除了高考成绩,申请海外大学还需要哪些条件?


作为国际学生,在申请那些可以接受高考成绩的海外大学的时候,除了符合要求的高考成绩,还需要做哪些准备,是学生和家长也非常关心的问题。


通常来说,国际学生还需要提供满意的标准化英文成绩来满足国外大学对于中国学生的语言要求,对于直接读本科的学生,通常需要的雅思分数为6.5分,个别大学和专业申请需要7.0的英文成绩。这么高的语言成绩学生和家长也不用过于紧张,国外的很多大学还是有双录取的,也就是在学生英文成绩不够的情况下,可以拿到英文课程和本科课程的录取,先在大学的语言中心修读英文。所以,对于在高考前无暇备考雅思的学生,可以在高考后进行英文的准备,而英文成绩的最终结果并不直接影响大学的录取。通常上,澳大利亚大学这方面的要求更为灵活,而加拿大一些知名大学需要凭借符合条件的雅思,才能申请本科,也就是不能双录取。具体,还需要根据学生选择的院校而定。

另外一方面,加拿大的一些大学除了高考成绩,还需要有会考成绩,并且成绩上也有要求,这些条件也需要申请人提前了解和准备。


此外,对于像设计、建筑类专业,在申请本科直录的时候,还需要准备作品集等,也需要国内的学生和家长注意,做好时间规划,提前准备好。

 

另外一方面,加拿大的一些大学除了高考成绩,还需要有会考成绩,并且成绩上也有要求,这些条件也需要申请人提前了解和准备。


此外,对于像设计、建筑类专业,在申请本科直录的时候,还需要准备作品集等,也需要国内的学生和家长注意,做好时间规划,提前准备好。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孙瑞)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14日报道,一组卫星图像引起了关注,该组图像连续记录了南极洲两座巨型冰山从南森冰架分离的画面。

卫星图像显示,一开始冰崖与整个冰架连接松散,出现了断裂。接着在4月7日,这个断裂沿着冰架平行的方向与冰架分离,分裂出两座大型冰山:一座 长10千米,宽5千米;另一座长20千米,宽5千米,这两座冰山大约有250-270米厚。近期,这两座冰山在风、潮汐和洋流的推动下正在向东北方向飘 移。

专家称,这两座冰山不会立即阻断通往南极洲科学考察站(例如在特拉诺瓦湾的意大利马里奥·祖切利考察站和韩国的张保皋站)的补给路线。但是,它们可能对该地区的海床系泊设备造成为威胁,这一设备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意大利的《国家南极项目》中投入使用了。

“这一裂缝最早是在1999年的一次野外考察中发现的,随后逐步扩大,在2014年间加速扩张”,来自意大利国家能源与环境委员会的马西莫·弗雷佐蒂说,“历史表明,大型的冰川崩解一般每30年出现一次。”

裂缝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冰架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因为表层的暖空气与底层的暖流都可能导致其融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北边的普莱斯特利冰川和南边的李维斯冰川的运动速度不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4月19日1时10分在北京房山区 (北纬39.91度、东经115.75度)发生了2.7级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地位于房山区大安山乡,经北京市地震局核实,此次地震属非天然地震。等等,非天然状态下也能发生地震?别不信,事实上就是如此,并且非天然地震还有好几个种类。

此“地震”非彼地震

最近接连发生的地震让很多人揪心,截止4月19日,在过去近一个半月间,全球先后发生了5次7级以上的地震(3月2日苏门答腊7.8级、4月10日阿富汗7.1级、4月13日缅甸7.2级、4月16日日本九州7.3级、4月17日厄瓜多尔7.5级),尤其从4月10日起8天内更是连续发生了4次7级以上地震。

4月19日,发生在北京房山的地震更是把很多人、尤其是在首都工作和生活的人吓了一大跳。全球进入震动模式了?很多人予以了这样的担忧。但是在地震学界看来,这样的担忧并没有太多的道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认为,当前全球强震连发态势对我国大陆的地震形势没有明确的短期预测意义,社会公众不要过度担心。

潘怀文表示,8天时间内全球连续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类似情形自1900年以来共出现过37次,其中仅3次在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有7级地震发生。这表明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密集活动和中国内部发生7级以上地震之间关联程度不大,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对于当前世界各地发生的大级别地震,我们还是应该淡定一些才好。

而此次房山发生的地震,目前已经被确认并不是完全自然状态下的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这肯定不是构造地震,即不是一个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的地震,而是属于浅层地震。“浅层地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为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导致的地震,或者是降雨长期腐蚀易溶岩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坍塌造成了地震。”蒋海昆说到。

地震了?!科通君也住房山,妥妥的睡到天亮……

震源深度0公里是什么鬼?

此次房山地震发生地位于房山区大安山乡,经北京市地震局核实,此次地震属非天然地震,其是京煤集团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矿一座废旧矿道垮塌引发的矿震。

根据国家地震台网官微解释,非天然地震如爆破、塌陷、矿震、核试验等,由于发生在地表浅层附近,在速报时均按0公里处理。房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震发生地是一家企业所在地,“非天然地震”的具体情况和原因他们正在核实。

0公里?你确定不是谁家诺基亚掉地上了吗……

多位居民有“震感”

大安山矿工家属区的骆女士介绍,4月19日凌晨1点多,突然感觉到床在动,柜子和窗玻璃也在晃,“我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把老头叫起来说地震了,但坐起来后就没事儿了”。另几位居民也表示,凌晨感觉到床在晃动, 但持续五六秒后就停了。

煤矿:井下岩石自然垮落导致矿震

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矿称,4月19日凌晨1点10分,井下采空区上覆盖岩自然垮落,导致矿震,地面和井下均有震感,未造成人员伤害。大安山煤矿为证照齐全的国有矿井。目前矿井正常运转,仍有矿工进进出出。

非天然地震都有哪些种类?

非天然状态下也能发生地震?别不信,事实上就是如此,并且非天然地震还有好几个种类。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一些主要的非自然状态发生的地震。

1. 矿震

所谓矿震,是采矿诱发地震的简称,亦称之为矿山地震。中国地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矿震的发生原因是矿区开采人为地改变了原本稳定的地质结构,导致矿区受力不均引发地震,或者在日后垮塌发生地震。

例如2012年6月23日9时38分53秒,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纬度:38.43°,经度:109.73°)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0千米。后来榆林市地震办表示,这次地震的原因初步确认为煤矿采空区塌陷。此外,2015年12月25日,山东平邑县发生一石膏矿垮塌事故,也引发4.0级的塌陷地震。

一般而言,引起矿山开采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矿区开采直接引起崩塌、冒落、瓦斯突出导致的小型地震;二是开采后留下的采空区在一定条件下诱发地震,本次房山地震就属于此类。

许绍燮表示,矿震一般震级都很小,就地质方面而言,破坏作用都比较有限。但是在一些地下矿场丰富的区域,矿震依旧是不可忽视的威胁。尤其我国陕北、山西等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多地方持续多年大规模的地下采煤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并且不少采空区上面依然是居民聚集区,这些地方如果发生矿震,尽管地震级别不大,但是往往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矿震

2. 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是指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其中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最常见,多为弱震或中强震。我国在岩溶地区的大型水库有8个,其中4个诱发了地震。另外一种是断层破裂型水库诱发地震,其发生的概率虽然较低,但有可能诱发中强震或强震。我国的新丰江水库和印度的柯依纳水库所诱发的地震都属于这种类型。

宜昌地震台台长黄仲告诉记者,新丰江水库是世界上第一座经受六级地震考验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坝。1962年3月19日,新丰江大坝附近发生6.1级地震,震中离大坝仅1.1 公里,震中烈度高达Ⅷ度,这次地震使刚按Ⅷ度加固的大坝出现了长达82米的水平贯穿性裂缝,发电机组和开关站均受损坏而停止运转。此后,中小地震接连发生,频度很高。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又决定按Ⅹ度对大坝在前期小震加固的基础上进行第2 次加固,付出了很高的经济代价。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三峡库区已经出现了多次水库诱发地震。事实上,为了监测蓄水以后出现的水库诱发中小型地震,1997年,三峡工程专门建设了三峡地震监测台网,截止2014年底已经有20多个监测点。黄仲说,他们的监测数据和三峡地震监测台网的监测数据在湖北省地震局汇总,就能够为库区震情的监测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不过水库诱发地震也不必过于担忧,截止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5级,约占总数的80%以上;较强的水库诱发地震不到总数的20%。迄今为止,也只有两例水库诱发地震对大坝局部地段造成损害,一个是我国的新丰江水库,一个是印度的柯依纳水库(1967年该水库诱发了里氏6.5级地震),不过经抗震加固后,至今这两个水库都在安全运行。也就是说,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生因水库诱发地震而使大坝失事的实例。

新丰江水库

3. 核爆等爆破性地震

核爆等爆破性地震是典型的人工制造的地震,其中以核爆地震的威胁最大。自从人类掌握了核爆技术,就具备了利用核爆来产生地震、形成地震波的能力。甚至还有传言,前苏联和美国都有利用核爆研究地震武器的计划,其中前苏联的地震武器研究尤为令人关注。

因为地震的隐蔽性和破坏性,苏联高层在1987年下达第1384-345号命令,正式展开地震武器的研究,地点设在阿塞拜疆的巴库地震研究所,该计划代号“水星”,这和美国最初的载人航天计划同名。当时,他们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数据,如一枚1万吨级的核弹如果在诸如断裂带等特定区域地下爆炸之后可引发5.3级地震,这远远大于其释放的能量;而如果是10万吨级那么这一数字将会提高到难以想象的6.1级。1990年该计划进入实际试验阶段,科学家将接收中心和3个数字系统测控台同地下核装置安放在一起,构成简单的地震武器系统,但是之后由于苏联迅速解体,计划就无疾而终了。

尽管截止目前,地震武器依旧还是传说,但是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和识别地下核试验,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方法,可用来帮助国际社会监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执行情况。

最近几年,朝鲜持续进行地下核试验,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确认。据中国地震网公布,2013年2月12日10时57分在朝鲜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0公里。地震位置在北纬41.3度,东经129.0度,这里正是国际社会一直高度关注的朝鲜核试验场——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2016年01月06日09时30分在朝鲜北纬41.3度、东经129.1度又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国内外分析普遍认为,朝鲜极有可能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当然,由于朝鲜的地下核试验选址毗邻我国,尽管震级一般都不大,但也给我国东北地区带来了地震破坏及核辐射的威胁。

不过说到本次的房山地震,由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位于房山,一些异想天开的网友就将这次地震与核试验联系起来,这的确是联想过于丰富了,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况且,本次地震事发地离天安门不到100公里,就是有天大的胆子,无论是谁也不敢在这里进行这样的实验的。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肺部活检是一个侵入性的痛苦过程,对一位80岁的老太太来说尤其如此。但是通过穿刺性检查,肿瘤学家Geoffrey Oxnard给患者开出了一种相对应的靶向药物。经过治疗,患者的肿瘤似乎消失了。

然而,一段时间后,这位80岁的老人又带着病痛再次来到Oxnard的诊所。医疗诊断表明,癌症又回来了,而如果要了解癌症的耐药性,就需要再做一次肺部穿刺。

但这一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达纳法博癌症中心工作的Oxnard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新选择:“我们检查一下您的血液吧。”他仅仅采集了一些血液样本,进行了“血液活检”。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他就发现了产生微量突变的肿瘤DNA,正是这种突变导致肿瘤产生耐药性。幸运的是,有一种靶向治疗这种突变的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Oxnard设法让病人参加了这项研究,使她的病情再次得到缓解。

科学家发现,部分肿瘤细胞甚至是整个细胞会脱离原始肿瘤细胞,进入血液,由此血液活检应运而生。通过这种方法,能够采集血液样本分析肿瘤DNA的基因特征,从而避免固体肿瘤穿刺活检方法。

现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让这种方法可以被应用到临床。其中主要有三个探索方向:分析循环的肿瘤DNA、在血液中检测整个肿瘤细胞以及捕捉肿瘤释放的胞外体小囊泡。科学家已经发现,血小板或许能够提供癌症线索。

科学家知道,血小板在出血后具有凝血作用,但却不知道它们还具有超凡的“大食量”。所以当Tom Würdinger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成立实验室之后,他非常吃惊地观测到血小板会吞噬含有肿瘤RNA的小分子。如果血小板能够吸收肿瘤的转录物,它们就可能提供一种珍贵的诊断技术,Würdinger想到。

而且,血液活检还更加快捷、方便,并能将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此外,它们还能让临床医生密切监测肿瘤如何对治疗过程产生应答,从而预测癌症复发几率。长远来看,医生甚至还能在个人发现症状之前,利用血液活检在患病初期发现潜伏的肿瘤细胞。

自由漂移的DNA

DNA碎片经常会流入血液。这种基因“废弃物”在健康人体内也普遍存在,而且可能来自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家卢煜明意识到,如果孕妇的血小板会释放胎儿的DNA,那么肿瘤可能也会流出DNA。卢煜明由此率先开启了无创DNA检测的先河,通过非侵入性方法,对未出生婴儿的染色体异常进行产前检测,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广泛使用。在此过程中,这种检测方法也产生了未曾料到的信息,一些准妈妈被检测出患有癌症。

随后,更加精准的下一代测序方法的到来,则让通过血液检测自由流动的肿瘤DNA变得可行,因为这种测序技术能够区别肿瘤基因组序列和常规DNA序列的差异。此外,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也让研究人员能够诊断或量化具体的肿瘤DNA大小,即便其在血液中的整体含量仅有0.1%。

“这些是非常敏感的实验。”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皮肤科医生David Polsk说,“这是因为它们在实验室中的作用如此之大,临床医生为它们感到激动。”

当前,尽管一些血液检测正在悄然进入市场,但血液活检仍主要局限于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背景中。加州圣迭戈医疗诊断公司Pathway Genomics因为直接向消费者推广其血液检测方法,而在2015年9月遭到美国食药监局(FDA)的严厉批评。该监管机构称,其推出的价值699美元的癌症截击诊断检测方法,针对的是存在较高癌症风险,但却仍然健康的人群,而这种技术尚未得到批准向消费者开放,而且在临床上尚未获得足够证据。该公司则回应称,这是由医生参与的临床试验,并未采用直接向消费者推广的模式。

现在,卢煜明正在完成一项有2万人参与的鼻咽癌检测项目,这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常见的头部和颈部癌症。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卢煜明的团队对1300个健康人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3人处于早期癌症阶段。卢煜明很快将报告其研究成果。“我们能够在癌症发病早期发现其行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展。”他说。因为95%的患者在这一发病阶段接受治疗后都能存活下来。他补充说,现在检测出的病人已经得到了尽快的治疗,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健康。

发现复发萌芽

跟踪患者的循环DNA还改变了早期诊断癌症转移的可能性,这种病情往往需要反复侵入性穿刺活检。过去几年,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循环DNA,以此发现女性经过治疗后假定已无癌症的病例的潜在复发迹象。“这是早期诊断癌症转移或复发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密歇根大学卫生系肿瘤专家Muneesh Tewari说。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对20名乳腺癌患者的血检揭示了癌症复发的迹象,这比常规临床检测手段诊断时间提前了3年。相关的生物标记是循环DNA中的染色体重组。这些重组似乎会在癌症发展早期出现,科学家可以利用它们设计进行dPCR测试的引物。

“我们认为,循环肿瘤DNA应该是一种分辨乳腺癌复发的良好生物标记,而这在此前并未得到展示。当我们观察到这一现象时感到非常激动。”瑞典兰德大学带领这项研究的专家Lao Saal说。“如果能够提前3年发现癌症转移或复发,人们会觉得这样可能会在临床治疗上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另一项有55名乳腺癌患者参与的研究提前8个月发现了复发症状,该研究也利用dPCR对突变进行了检测。“有20%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最终会因此死亡。”发表该成果的英国伦敦癌症研究中心的Nicholas Turner说,“我们迫切需要对当前的诊断方式难以发挥作用的20%的女性进行更多了解。”

血液检测在临床治疗方面正在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当前对预定义基因变化进行搜索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哪些影响尚不清楚,Tewari说。肿瘤耐药可能来自于今天的检测手段尚未能覆盖的变异,因为需要探索下一代测序方式,监测所有可行的癌症变异,Turner说。

分离的细胞

事实上,自由飘移肿瘤DNA发现的时间并不长,科学家在1869年首次报告称在血液中发现肿瘤细胞。文献中记录了40多种设备可用于分离肿瘤细胞。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这个概念,即血液中的肿瘤数量可能用于评估患者癌症的攻击性。

然而,临床试验结果却令人沮丧。例如,2014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西南肿瘤研究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通过捕获和计量乳腺癌复发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很可能找到一些人可能存在的更加具有攻击性的癌症分支。然而,尽管对这些女性进行了另一轮的化学疗法,却没能改善她们的结果。从这项研究中,人们总结认为,将计量肿瘤细胞作为预测方法没有使用价值,斯坦福大学临床肿瘤学家Stefanie Jeffrey说。但她补充说,这一结论过于仓促,很可能是其余的治疗没有发挥作用。然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却并不建议通过计量肿瘤细胞帮助指导治疗。

与单纯计量细胞不同,一种更好的方法是测量肿瘤细胞的DNA或是RNA,从而提供了解导致患者癌症基因变异的更多信息。因为分离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从患者那里得到更多活细胞,这足以让他们培养这些细胞或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研究其功能特征。

第三种血液活检方式指向胞外体。它们是由所有活细胞留下的小囊泡,其中包括与肿瘤母细胞相似的囊泡,它们含有DNA、RNA和蛋白质。当前,这些胞外体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了解,但是基于胞外体的癌症测试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每种检测方式都开启了了解生物学及疾病过程的不同窗口,Tewari说。现在,更加精细的技术仍待进一步发展,但是临床医生对于今天血液活检能够发挥的作用仍然非常兴奋。“它们在帮助患者获得正确的疗法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Oxnard说。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不少动作电影里有这样的夸张情节:某个超级杀手枪法超一流,通过击发时甩动手腕可以让出膛的子弹在飞行过程中剧烈拐弯,于是子弹像一枚导弹那样绕过障碍物,命中躲在其后的敌人。

这种幻想技能未来将成为现实。

2012年2月初,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对外宣布研制了一种类似飞镖的激光制导子弹 ,长10.16厘米,适用于弹壳直径为12.7毫米的枪族武器。

研究人员称,该子弹在飞行过程中能自动调整方向,击中1.6公里以外的目标。

那么这种子弹到底神奇在哪儿呢?先要从射击的原理讲起。

游击队之歌里唱到“我们都是飞行军,每一颗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而实战中要达到却非常难。

统计表明,实际战场中损伤大多数是由炮弹这种面杀伤武器造成的,真正被枪弹击杀的人员实际微乎其微。

这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是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子弹的弹道误差急剧增加。第二是枪弹本身的杀伤半径太小,往往不会大于弹头的最大直径。

子弹从枪口被射出后,可以被视为一个赋予初速度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速度矢量可以分解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

假设射击手射击时枪身平行于水平面,则在垂直方向的速度是从0开始以每秒9.8米的加速度开始增加,直到触地。

按照一般步枪子弹初速度1000米/秒左右计算,子弹在飞行1000米以后,其就要偏离瞄准点4.9米,对比1厘米直径的子弹,这个距离实在太大了。

虽然可以通过修正射击角度来减少这个误差,但由于人体对枪械操作并不非常精确,因此这个误差总是存在,且距离越大,误差就变得越不可接受。

此外子弹在空气中飞行还会和空气互相摩擦,子弹头是一个锥形,重心靠后,空气对其作用会直接作用在重心上导致子弹翻滚,特别是横向风速较大时,这种情况就会变得很严重。

虽然枪械可以使用膛线使子弹沿着轴线进行旋转平均作用力,但空气在不同高度、地域的速度和密度不同导致飞行弹道总是存在误差。

这两个误差累积起来,就成了子弹的射击误差。距离越远,误差越大,5000米外狙击敌人的命中概率甚至要小于百万分之一,而手枪因为初速慢,射击散布更大,100米外就比较难以击中敌人了。

战场可以利用大炮,导弹等面积杀伤来弥补枪弹的不足,但在对手使用分散队形或者城市游击战时,往往不能及时使用大炮和导弹支援或者不能进行无差别攻击,如果能对子弹进行弹道控制实现精确制导,那步兵分队的战斗力无疑会几何级数的增长。

可以制导的子弹学名叫制导枪弹,就是把导弹的部件缩小后装载一个子弹里,在飞行过程中实现控制,实际上就是一颗微型导弹。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制导子弹实弹尺寸和内部结构照片

要实现子弹拐弯,需要克服两个问题:

第一是子弹怎样找到目标?

要让小小的子弹实现击中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人需要极高的制导精度,目前能够达到这一精度的只有激光制导技术。

因此制导枪弹也普遍采取了这一技术,在枪械上装上激光器就可以对目标进行照射,而后枪械上的激光接收装置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编码,计算机进行弹道计算,而后子弹发射沿着激光射线的位置不断调整子弹飞行轨迹,直到击中敌人。

前面说到的美军拐弯子弹就是在子弹前端设计一个光学传感器以探测目标的激光束。传感器把信息传给制导和指挥元件,后者通过中央处理器指挥电磁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则引导微型弹尾,指引子弹击中目标。

制导子弹的结构示意图

但需要注意的是,子弹在这里虽然能拐弯,但激光却不能拐弯,因此制导枪弹只能实现了高精度射击,却不能说完全实现了视线外打击敌人。

当然采取士兵A照射激光,士兵B射击目标的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士兵A为何不自己打击目标呢?

制导子弹射击高速机动目标示意图

第二是子弹怎样控制转弯?

和导弹一样使用矢量喷管是不行的,化学药品装药太小燃烧速率极难控制,因此就只能利用微型弹翼进行控制,但枪弹的出膛速度都是超音速,一般在3马赫左右。

在这样的高速下,实现大机动转弯,很可能让弹头进入不可控状态,于是制导枪弹要么降低出膛速度要么就不能进行大曲率的拐弯射击。

桑地亚实验室的子弹声称并不依赖惯性测量装置,而且每秒钟能够实现30次变向,但初速只有732米/s,低于大多数子弹速度。实际上如果进行稍大一点曲率的射击,这个初速还会被迅速降低,直到对人体构不成有效杀伤。

此外在一个子弹一般大小的容积内集成几乎所有导弹的电子设备并实现大多数导弹的性能对于微型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要求极高,且控制信号的精度也要大大优于导弹,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可以做到这点。

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制导枪弹可以大大增加射击精度这一特性无疑是十分诱人的,因此必然代表了未来单兵武器的发展方向。未来战场上,单兵生存率也会受到很大的考验,也许无人化战争的时代就要因此来临。

此外制导枪弹不一定只打击人体目标,还可以在加大口径之后对机械目标进行打击。

英国“星光”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可以看到其最上部装了三颗制导子弹,据称可以击穿装甲车和大多数飞机装甲

例如英国目前发明了一种叫“星光”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将三个子弹头镶在火箭发动机前端,每枚子弹药长396毫米(15.6英寸),直径22毫米(0.87英寸),重900克(32盎司),在旋转的前部弹体有两块鸭翼,不旋转的后部弹体有四块弹翼。后部弹体也装有电子部件制导这枚子弹头。

子弹头由钨合金制造,装药450 克(16 oz),延期碰炸引信。利用激光制导飞向目标,可以达到3.5马赫的速度,据称目前可以实现击穿装甲车前装甲的作战效能,对直升机目标也非常有用,但无法击穿坦克装甲。

然而毫无疑问,这种单兵携带的防空武器,在今后对敢于进入人口密集区的飞行区和装甲目标将造成极大的威胁,那么再使用大型有人机作战可能就不再划算了。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歇过,并向太空发送各类探测器或其它地球上的物品,以期与可能的外星人建立起联系。2008年,美国宇航局通过其深空网络将披头士乐队歌曲作品《穿越苍穹》送入太空。如今,这首歌曲正在以每秒186000英里(约合每小时30万公里)的速度向431光年外的北极星飞去。在过去六十多年中,人类已经向太空发送了许多物品,如文艺作品、小古董、高尔夫球,甚至还包括雨滴的录音、比萨饼、科学家的骨灰等奇怪的东西。2015年7月,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部分骨灰搭乘“新视野”号抵达冥王星,汤博也成为在宇宙中飞得最远的“人”。下面来盘点一下人类送入太空的100件奇怪物品。

1. 乐高玩偶:伽利略和罗马神朱庇特和朱诺的小雕像。

2. 披头士乐队歌曲作品《穿越苍穹》。

3. 一位母亲与孩子亲吻声的录音。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中的道具:光剑。

4. 卢克-天行者的光剑。这把道具光剑于2007年10月随“发现”号航天飞机在STS-120任务中升空。

5. 一张牛津城的彩色照片。

6. 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他的Hot Seven乐队演奏的《忧郁蓝调》。

1948年,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在演奏。

7. 人类性器官的黑白示意图。

8. 美国纳斯卡车赛发令旗。

9. 由卡尔-里克特指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创作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

10. 澳大利亚土著歌曲《晨星》和《恶魔鸟》。

11. 牧羊人放牧时的声音录音。

12. 由查克-贝瑞演奏的《Johnny B Goode》。

13. 由蓝调乐手威利-约翰逊演奏的歌曲《Dark Was the Night, Cold Was the Ground》。

《玩具总动员》主角巴斯光年。

14. 《玩具总动员》主角巴斯光年。它于2008年在“发现”号STS-124任务中升空。

15. 雨滴的声音录音。

16. 彩色照片:《红杉上的雪花》。

17. 一棵树与水仙花的彩色照片。

18. 扬基体育馆投球区土墩收集来的土。

19. 莱特兄弟于1903年试飞的飞机碎片。

20. 两只金圆蛛,分别名为格莱戴斯和埃斯默里尔达。它们于2011年被带到了国际空间站。

21. 许多死掉的太空猴子,它们很多都叫阿尔伯特。

22. 安迪-沃霍尔在一小片瓷砖上画的一幅画:男性的阴茎。这块瓷砖在“阿波罗12号”任务中被带入了太空。

23. 克拉斯-奥登伯格画的米奇。

24. 比利时艺术家保罗-范-霍尼蒙克创作的小雕像《降落的宇航员》。

25. 澳地利艺术家理查德-克里斯彻参加的视频交互节目《ARTSAT》。

26. 慈母龙蛋壳和骨骼化石碎片。1985年,一块慈母龙的蛋壳和骨骼化石在“空间实验室2号”任务中被带到太空。

27. 一只萨克斯。

28. 用全世界几条主要河流的河水制作的全息图。

29. 亚瑟-伍兹用丙烯颜料上色的铝制雕塑《宇宙舞者》。

30. 伊丽莎白-卡洛尔-史密斯创作的水彩画《梦想放飞时》。

31. 艺术家皮尔-科姆特创作的雕塑《Primsa》,这个作品由14个小彩球组成,每个小球直径2.5厘米,从其轴心伸出7条小分枝。

32. 德国艺术家迈克尔-波梅创作的两幅艺术作品。

33. 由布鲁尔创作的音乐片段。

34. 由澳大利亚艺术家史蒂芬-里特为火星制作的DVD:《黑白照片》。

35. 太空物理学家杰拉德-奥尼尔的部分骨灰。

36. F-111战斗机飞过上空时轰鸣声录音。

37. 火箭科学家克拉夫特-艾瑞科克的部分骨灰。

38. 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重拍版。2008年,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重拍版被发送给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39. 2009年,在“来自地球的问候”任务中,25800条来自澳大利亚的文字信息被发送给“Gliese 581”星。

40. 10万条广告。

41. 佛罗里达熟食店出售的三明治。1965年,宇航员约翰-杨将其带入太空,但三明治在低重力环境下解体。

42. 海胆精子。

43. 查尔斯-迪韦勒录制的塞内加尔打击乐。

44. 轮船气笛声录音。

45. 一只足球。

46. 两套纪念硬币:用于纪念英国在美洲建立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这两套硬币于2007年随“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

47. 一台巨型3D打印机。

48. 铁匠工作时的声音录音。

49.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1977年写的一张条子。

50. 许多呕吐袋。

51. 1985年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的四罐百事可乐和四罐可口可乐。

52. 2000年,必胜客花费75万美元将一块比萨送到了太空中俄罗斯宇航员尤里-乌萨彻夫手中。必胜客以如此昂贵的代价成为了首家将比萨饼送到太空的公司。

2000年,必胜客花费75万美元将一块比萨送到了太空中俄罗斯宇航员尤里-乌萨彻夫手中。

53. 罗伯特-麦克伦南的歌曲《新几内亚男士家歌》。

54. 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部分骨灰。

55. 巴赫的《回旋的嘉禾舞》(小提琴E大调第3组曲)。

56. 海浪声的录音:用12英寸镀金铜碟刻录。

57. 来自詹姆斯敦的一个货物标签,这是考古学家在对这个殖民地研究过程中发现的。

58. 在《星际迷航》中扮演蒙哥马利-斯科特的老牌影星詹姆斯-杜汉的骨灰。

59. “30秒上火星”乐队主唱杰瑞德-莱托的一首流行单曲《Up In The Air》。

60. 一只温顺的狗的声音录音。

61. 由墨西哥人洛伦佐-巴塞拉塔创作、安东尼奥-麦西塞尔-拉斯-阿古伊利拉斯乐队演奏的歌曲《El Cascabel》。

62. 美国著名作家、电视制片人安-德鲁彦的脑电波记录,时长达1小时。

63. 日本尺八演奏家山口五郎的作品《Tsuru No Sugomori》。

64. 由“阿波罗14号”任务宇航员阿兰-谢帕德带到月球上的一个高尔夫球。在零重力环境下,阿兰-谢帕德将高尔夫球打到了182.9米开外。

65. 一套泥罐。

66. 摩尔斯电码录音。

67. 一块Le Brouere奶酪。

68. 1984年电影《笑破铁幕 》的海报。

69. 人手的X光照片。

70. 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所著书籍《灵魂之书》。萨帕尔穆拉特-尼亚佐夫曾于1990年至2006年期间任土库曼斯坦总统。

71. 一段笑声的录音。

72. DNA结构的彩色图。

73. 悉尼歌剧院照片。

悉尼歌剧院。

74. 拖拉机声录音。

75. 汉堡和薯条。不过,它们并没有被送到外太空。

76. 立体脆的商业广告。这段广告被送到了42光年外的大熊座47星。

77. 来自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食肉性腔骨龙头骨。

78. 心跳的录音。

79. “阿波罗16号”任务宇航员查尔斯-杜克的全家福照片。查尔斯-杜克将这张照片留在了月球上。

80. 马和马车声音的录音。

81. 韩国人Soon Hee Shin的一句问候--“望一切安好!”

82. 水熊虫。这是一种可以在极端温度下生存的微型八腿生物。

83. 沙门氏菌样本。2007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一份沙门氏菌样本带入太空。这种细菌在太空中变得更加致命。

84. 一段鬣狗叫声录音。

85. 美国传奇女飞行员阿米莉娅-埃尔哈特所戴过的手表和围巾。

86. 蒸汽火车的声音录音。

蒸汽火车。

87. 一块烤羊排。

88. 海拉细胞。这种细胞名称源自一位名叫海瑞塔-拉克斯的宫颈癌患者。

89. 一本《花花公子》杂志。这本杂志是由“阿波罗12号”任务一位替补宇航员于1967年带上的。

90. 由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带入太空的一份圣餐酒和圣餐饼。

91. 由前苏联宇航员于1965年带入太空的TP-82手枪。这是一种专为宇航员配备的三管手枪。

92. 由美国作曲家劳里-施皮格尔演奏的《天体音乐:约翰尼斯-开普勒的宇宙和谐》。

93. 一段雷声录音。

94. 一段锯木头的声音录音。

95. 秘鲁传统乐器排箫和鼓声的录音。

96. 由德国著名指挥家奥托-克伦佩雷尔指挥、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录音。

97. 一段蟋蟀叫声录音。

98. 一段关于“土星5号”运载火箭起飞时的声音录音。

99. 《星际迷航》之父金-罗登贝瑞的骨灰。金-罗登贝瑞的骨灰于1997年被送入太空。

100. 由南非人弗莱德-杜布用祖鲁语向外星人发出的问候:“你们好,伟大的存在。愿你们长存!”

(文章来自 新浪网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去年,以色列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杰夫-斯坦豪尔在实验室中再造了黑洞环境,用于研究粒子在黑洞边界的行为。在实验中,斯坦豪尔发现形成声波的能量确实会从黑洞中泄露出来。

研究人员将霍金辐射理论与数学工具及高性能计算机结合起来创建一个模型,用于显示各种信息进出黑洞时的情形。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40年多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了所谓的“霍金辐射”理论,即黑洞因为辐射而逐渐萎缩变小直至消失。“霍金辐射”是一项革命性理论,但是由于逃离黑洞的辐射过于捉摸不定,因此“霍金辐射”很难得以证实。近期,来自美国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足以支持“霍金辐射”理论的明确证据,他们的发现或将帮助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当一个黑洞死亡时,其内部的一切事物也都将随之消亡。“霍金辐射”理论认为,黑洞应该有能力产生热量并释放亚原子粒子,直到它们能量完全耗尽,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霍金辐射”。霍金还指出,黑洞并不是完全黑暗的,它们也不会永远存在。

在1974年的声明中,霍金解释了黑洞周围的强大引力场是如何对粒子与反粒子之间配对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就像量子理论中真空中时时发生的情形那样。如果粒子恰好形成于黑洞表面外侧,那么粒子对中正粒子就有可能逃离。在观测中,它们可能是以热辐射的形式从黑洞发射出来。同时,反粒子则跌入黑洞之中。通过这种方式,黑洞逐渐损失质量。

去年,以色列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杰夫-斯坦豪尔在实验室中再造了黑洞环境,用于研究粒子在黑洞边界的行为。这个边界其实就相当于黑洞表面。在实验中,斯坦豪尔发现形成声波的能量确实会从黑洞中泄露出来。这与霍金的预言相一致。近期,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天文与物理学家克里斯-阿达米带领研究团队提出了一项新理论。根据这种新理论,他们可以对黑洞相当长的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认为,黑洞表面后方的各种信息及所有事物都不是立即消失,而是在黑洞蒸发的后期慢慢泄露出去。他们将霍金辐射理论与数学工具及高性能计算机结合起来创建一个模型,用于显示各种信息进出黑洞时的情形。

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一切都慢慢消失了。这一现象违背了物理学定律,许多关于黑洞蒸发的矛盾现象无法得以解释。阿达米表示,“这一问题从来没有得到解决,因为霍金的计算结果无法验证霍金辐射的效果。物理学家假设,随着霍金辐射带走黑洞所有的质量,黑洞会逐渐萎缩。但是,没有人能够通过数学计算来验证这一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当黑洞萎缩到最小化时,其内部的一切事物都将消亡,因此所有的量子信息不可能隐藏于黑洞表面之后。阿达米等人的研究成果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但是,阿达米和斯坦豪尔等人没有提出量子引力理论,他们只是采用霍金的理论。这样,他们就可以全面理解黑洞究竟是如何与霍金辐射交互的。阿达米解释说,“为了完成这项计算,我们不得不猜测黑洞是如何与自己周围的霍金辐射场交互的。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能够解释这种交互行为的量子引力理论。然而,实验证明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猜测,因为在固定、不可变的黑洞界限中我们的模型与霍金理论相一致。”阿达米研究团队成员、渥太华大学科学家卡米尔-布拉德勒表示,“当然,我们的模型仅仅是一个模型。但是,我们能够证明黑洞与霍金辐射之间的任何量子交互都非常有可能与我们的模型具有同样的属性。”

关于黑洞物理学的证明,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培基曲线”理论。“培基曲线”理论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物理学家唐-培基之名命名,培基曾经预言了这种可以呈现最初进入黑洞然后又离开黑洞的量子信息曲线。阿达米和布拉德勒通过初步计算再现了类似的曲线。在本年度的里思讲座中,霍金曾经表示如果这一理论能够得以证明,他有望获得诺贝尔奖。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1990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借助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轨道,由此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每一年,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哈勃望远镜会特别选择一种宇宙天体进行拍摄。今年拍摄的天体是气泡星云(Bubble Nebula),又被称为NGC 7635。

这并不是哈勃望远镜第一次拍摄气泡星云,不过,由于该星云体积巨大,此前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图片都只显示出它的一小部分。上图是1998年拍摄的气泡星云图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26年前的4月24日,哈勃空间望远镜借助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轨道,由此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

每一年,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哈勃望远镜会特别选择一种宇宙天体进行拍摄。今年拍摄的天体是气泡星云(Bubble Nebula),又被称为NGC 7635。该星云位于仙后座内,距离地球约8000光年。

气泡星云实际上是一大团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团,被内部的一颗恒星照亮。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在1787年首次发现这一星云。这并不是哈勃望远镜第一次拍摄气泡星云,不过,由于该星云体积巨大,此前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图片都只显示出它的一小部分。

现在,利用宽视场相机3(WFC3)拍摄的4张图像进行合成,哈勃望远镜首次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星云的全貌。气泡星云的“外壳”其实是一股强有力的气流——被称为“恒星风”,来源于图片中心偏左那颗明亮的恒星——作用的结果。

这颗恒星被记为SAO 20575,质量估计在太阳的10到20倍之间,其恒星风产生的压力导致周围的星际物质形成了类似气泡的形状。在恒星强烈的紫外辐射下,恒星周围的巨大气体和尘埃云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这个“气泡”的直径已经有大约10光年,但在持续的恒星风压力下,依然在不断增长——目前的速度是每小时超过10万公里。除了气泡本身的对称性,另一个更加令人震撼的特征是:恒星并非位于星云中心。天文学家还在争论这一现象的成因,以及为什么能形成如此完美的气泡形状。

气泡星云实际上是一大团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团,被内部的一颗恒星照亮。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在1787年首次发现这一星云。这是2000年拍摄的气泡星云图片。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艺术想象图。

导致这一壮观景象的恒星其实还有更不易察觉,却又值得注意的一面。它的周围环绕着一个复杂的“彗星节”(cometary knots)系统,在图片中恒星的右侧清晰可见。单个的彗星节,其范围比太阳系还大,所拥有的质量与地球相当。它们由球形的尘埃团组成,后面拖着巨大的慧尾——被恒星照亮并离子化。

对这些彗星节,以及整个星云的观测,将帮助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变化。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将哈勃的能力推到了极限,确定了一个遥远星系的存在。据观测,该星系距离地球约134亿光年之遥,是已知宇宙中最遥远和最古老的天体系统。

我们看到的来自这个星系的光,在大爆炸之后仅仅4亿年时产生,经过漫长的旅程才被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在新的哈勃望远镜观测计划中,天文学家将进入一个此前认为只有通过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才能触及的新领域,后者作为后继计划,预计将于2018年发射升空。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近日來傳媒經常報導的一則新聞,就是澳洲史上規模最大、在中國舉行的「澳大利亞周·中國」貿易促進活動,於4月11 – 15日,分別在中國的北京、香港、深圳、廣州、上海、杭州、烏鎮、成都、沈陽以及廈門等十個城市展開。共有超過一千多家澳洲商家參加了這次的出口貿易促進活動,項目包括八大行業,有醫療健康與養老、農業、教育、金融服務、高端食品、消費品、科技創新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管理等的廣泛領域。

日前筆者在華人服務社遇到了常務副主席兼財政周波博士,與他談話時了解到原來他剛從中國回來,他代表服務社全程參加了「澳大利亞周·中國」活動中的醫療健康與養老行業的活動,取得喜人的成績。

周博士說:「在北京參加了醫療健康與養老論壇,並與300多家中國當地從事健康與養老服務的商家近距離接觸,從而獲得了不少聯繫和鉅大的商機。隨後還與130多家來自澳洲的健康與養老業商家到杭州與烏鎮參觀考察,了解互聯網醫院這一新型網上的醫療服務方式。澳洲代表團在烏鎮參觀了綠城-烏鎮雅園養老社區,與在園區內頤養天年的高齡人士互動。在整個活動中,澳洲貿易委員會的官員,特別是劉初陽參贊以及陳舒培商務經理提供了積極的、專業的服務和支持。」

「在上海,我出席了以總理特恩布爾先生名義主辦的『澳大利亞周·中國午宴』,很高興能與總理本人合影留念。」

「當今全世界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澳洲如此,中國更如此。而在澳洲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健康養老及護理體系,而中國在這一方面則屬於剛剛起步的階段。硬件方面可以通過雄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進步逐步解決,但軟件管理方面則急需像澳洲這些已積累了豐富管理經驗國家的合作與支持。」

「缺口是鉅大的,機遇是無限的。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了解到目前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已超過1.3億,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3億,解決這數目鉅大的高齡服務需求,對整個社會和政府都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通過介紹,才知道中國需要一千萬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但是目前只有五十萬專業的護理人員。可見在未來很長的一個時期裡,對培訓工作的需求將會有多大。」

「經過35年的發展,服務社已積累了豐富的高齡服務經驗,提供的服務從登門護老、日間護老中心、殘障人士宿舍服務,一直到高齡頤養院,為華裔長者提供文化上、語言上都適合的服務,包括餐食及活動安排。與其他西人服務機構相比,我們的理念先進,質量一流的服務經驗,在滿足中國鉅大的服務要求,我們是有一個明顯的優勢 在語言文化上是相通的,不需要翻譯。因此相信我們可以借此東風,把服務社提供高齡服務的業務擴展到中國大陸這一廣闊的市場。」

祝願服務社能在此機遇下有發展,為中國的照顧高齡者的事業略盡綿力。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4 月 27 日, 联邦班克斯选区大卫·高民议员为圣乔治及萨瑟兰郡乒乓球协会的乒乓球 员 Lucy Koh 颁发了本地体育冠军助款发放。

Lucy 被选中接受$500 的助款以奖励她在阿德莱德 2015 年澳洲少年乒乓运动冠军赛中 取得的优异成绩。

‘Lucy 是一位杰出的乒乓球员,我很开心能办颁发本地体育冠军助款给她以支持她比 赛来回旅程的持续性费用。’

居住于 Penshurst 的 Lucy 在 2013 年国家少年乒乓球比赛中竞技过,近期获得单项竞 技银牌和双打竞技金牌。

‘Lucy 是圣乔治及萨瑟兰郡乒乓球协会的重要队员, 我祝愿她在坚持体育的道路上 好运相伴。 她的努力、决心和才华将为她开辟光明的乒乓前途。

本地体育冠军助款计划是联邦政府为帮助杰出的体育界青年来追逐梦想所开展的行动。 拨款额度为$500 用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的相关旅费、住宿费、校服和设备。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