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火星车机遇号近日从漫长的“冬眠”中醒来了。火星的冬季极其严酷,低光照条件导致机遇号的太阳能板无法有效获取能量。但即便是在休息状态,机遇号也不忘抓拍了几张自己所在的“奋进号”陨石坑的“风景照片”。这个陨石坑直径14英里(约合22.5公里),是这辆火星车一路上造访过的最大陨石坑。
在使用广角全景相机拍摄的图像中,机遇号甚至把自己的一部分太阳能板也拍进去了。它拍摄这些照片的时间是火星当地时间傍晚4:30~5:00之间。所有用于合成这些图像的照片是在机遇号抵达火星开展科学工作的第2888天拍摄的。机遇号已经原地停留长达19周以最大限度节省“体力”,应对火星上严酷的寒冬环境。
拍摄这些照片时,机遇号正停在“奋进号”陨石坑西部边缘约克角(Cape York)的格雷哈文岩石露头(Greeley Haven outcrop),处于低能耗状态。自从2004年1月份登陆火星以来,机遇号已经在火星南半球表面度过了4个冬天,它的着陆地点位于目前它所处的位置西北方大约14英里(约合22.5公里)处。
机遇号所处的位置比它的孪生姐妹勇气号更加靠近赤道,因此机遇号在之前的几个冬季里尚不需要像勇气号那样专门找到一个向阳的斜坡专门用来“晒太阳”。然而,由于机遇号的太阳能板上已经积聚了厚厚的一层尘埃,其差能效率已经大打折扣,因此地面控制小组不得不开始采用勇气号在过去3个冬季中所采用的方法:找一个向阳的斜坡过冬。
为了让这张合成照片具有完整的长方形形状,照片边缘的一些小部分使用了之前拍摄的图像填充,所有这些图像都将被收集起来用于合成一份这一地点的360度全景照片。
自从2011年8月份抵达这里以来,机遇号便一直在奋进号陨石坑的西侧边缘考察。这一陨石坑的面积几乎和美国西雅图市的面积相当。这一陨石坑的面积也相当于维多利亚陨石坑的20倍,后者是抵达奋进号陨石坑之前机遇号所造访的最大的陨石坑。文中这张图像的上方所呈现的便是奋进号陨石坑内部的景致。整个图像采用伪彩色,目的是加强不同物质成分和结构之间差异的显示,如位于陨石坑内部遥远距离上的沙丘和纹理结构等等。(晨风)
研究表明作息时间不稳定会引起不育。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我的生物钟在滴答作响。”这句话一般会在讲述一个中年妇女想要在绝经之前怀孕的电影里出现。但五月二十三日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另外一种生物钟——调整作息的生物钟对于想要怀孕的女性也是很重要的。
身体会自觉地把睡眠周期和女性生殖周期相联系。当科学家把一个雌性小鼠的视交叉上核移除时,在它大脑里用以调节生活节奏——发情期的起搏器停止工作,它不能再生育。对女性来说,加晚班或者频繁地跨时区旅行都会导致经期的不正常,以及很多生育方面的负面影响,像新生儿体重偏低、早产和流产。
但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医疗和医学专业学生keith summa说:“这些流行病研究学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还存在其他与作息时间相关的因素也有影响呢?比如,晚上工作的女性的睡眠多会不足。但我们的研究还是为生殖问题是源于昼夜颠倒或昼夜的不规律作息本身这个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Summa和他的同事把48个已经受精的雌性小鼠分成3组,然后通过改变笼子里的照明条件来改变小鼠的睡眠模式。对照组的小鼠的作息正常:12个小时的白天,12个小时的黑夜。第二组早上的灯逐渐延迟,最初是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6点,5天后,研究人员把作息表推迟了6个小时,也就说,小鼠的白天时间是中午到午夜。5天的时间可以让小鼠习惯一个作息表,然后又改变它的作息时间。第三组采取的试验条件与第二组相反:它们的灯是逐步提早。也就是说,如果小鼠的白天在开始的5天是6点开始,那么在下一阶段,它的白天从午夜开始,以此类推。
这个试验时间超过25天。最后,正常的生活作息一组90%的小鼠受孕。相反的,那些作息表被逐步推迟的小鼠成功受孕的减少了50%,作息表逐步提早的只有22%的小鼠成功受孕。
没有参与实验的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 AdelaideTamara Varcoe说:“它对生殖能力的影响作用真让人吃惊。他们那么小的干预却产生了那么深远的影响。”summa 表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研究失去受孕的机会的时间和原因。Summa 提到:“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显示受孕是早期就发生的证据。”他猜测生物作息紊乱可能阻止了胚胎在子宫的着床。去年,Varcoe的实验室也打乱了受精小鼠的生活节奏,但是没有观察到任何生殖方面的影响。更重要地是,Varcoe 的团队是在小鼠证实已怀孕后调整的白天-黑夜的周期,然而 Summa 的团队在受精后立即就调整了周期。Varcoe 同意 Summa 观察到生育能力的缺失可能是因为胚胎的着床问题。Varcoe 解释说:“生物钟存在于人体的每个器官里,其基因能在所有女性的子宫内表达,但是它具体是干什么的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另外婴儿的发育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母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周期等。”
为March of Dimes(实验的基金提供者)工作的博士 Michael Katz 说:“那么应该怀孕的女性就该放弃晚上的工作或者停止在各国出差吗?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把发生在动物实验品身上的结果应用到人本身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人类和老鼠的生殖周期是相似的,他们都有为生物钟控制的发情期,但是彼此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老鼠的生殖期持续时间长达四天,而且老鼠没有月经来潮。然而,Katz说:“根据研究结果,如果女性工作时间不规律,而且她想怀孕但是没怀上,那么她就该去想想是不是跟这个有关了。女性如果仍然上晚班并且想怀上孩子,那么她需要做的只是始终如一,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Summa 同意 katz 的说法,并说:“我们可以建议的是对于那些想怀孕的女性,她们最好保持规律的睡眠周期。她们需要每天在同样的时间睡觉,而且睡眠充足。”而且因为生物钟紊乱已经导致了许多的健康问题(包括肥胖、糖尿病、行为障碍和抑郁),他的建议可能对于每个人都是很有作用的。(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资料来源煎蛋,科学网(kexue.com)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最新的宇宙研究可追溯到130亿年前,仅仅是大爆炸发生后的五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内宇宙的第一代恒星和星系逐渐开始形成,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当第一代星系完全诞生之后,早期宇宙的信息已经丢失,因此观测“宇宙扰动”的最佳时期应该是恒星开始形成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将无法窥探到这一宇宙时期,形成“视觉空洞”。
艺术家绘制的宇宙第一代恒星
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目前所在的宇宙极为奇妙而且复杂,其中充满了数千亿个星系以及神秘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有着具有137亿年的历史。在宇宙诞生之时,微小的扰动对未来宇宙的演化存在很大的影响,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宇宙中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扰动都在未来的宇宙中放大,就像一个池塘的波纹,最后会扩散至整个池塘。对此,宇宙学家们正在寻找观测早期宇宙的最佳时间,但现在会是最佳的时间吗?我们能否得知宇宙的将来或者过去数十亿年的事件?
哈佛大学的理论宇宙学家阿维·勒布(Avi Loeb)通过最新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显示目前理想的观测宇宙时期能触及到130亿年前的宇宙事件,该时间段位于大爆炸之后的大约五亿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佳观测时间逐渐往后,我们也将失去早期宇宙的详细信息。阿维·勒布对此认为:“我很高兴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成为一名宇宙学家,我们仍然能恢复一些关于早期宇宙的线索。”而对于最佳观测时间,目前科学家有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一个理论认为年轻宇宙的视界最为靠近我们,因此我们只能看到很少的一部分宇宙信息。
另外一个理论认为随着宇宙年龄的增加,我们可以收集到更多的来自遥远宇宙空间的光线。然而,在年龄更大或者其他新加入的宇宙中,物理学家发现坍缩使得引力如同在宇宙池塘中,这段时期的宇宙被喻为“泥潭水域”。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似乎都相互作用,但第一个的问题明显要好于第二个竞争理论。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研究宇宙扰动的最佳时间为大爆炸之后的五亿年,也就是宇宙中第一代恒星与星系形成之时。
由于第一批星系诞生之后,关于早期宇宙的信息很可能随之丢失,而查看宇宙扰动的最佳时期是宇宙第一批恒星诞生之时。现代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射电望远镜检测了早期宇宙存在的各种物质,比如氢气。当这些无线电波在130亿年之后抵达地球,保留着原有的信息记录,我们仍然可以观测到早期宇宙会发生何种事件。理论宇宙学家阿维·勒布认为射电望远镜是我们调查宇宙的最大希望,通过在大尺度上观测氢元素,我们可以洞察到早期宇宙中发生的事件。
而对于另外一部分的宇宙学家而言,加速膨胀的宇宙将使得所获得的图片显得有些暗淡。因为宇宙的加速膨胀,星系正好处于我们的视野之外,这就意味着那些星系的光将永远不会抵达地球。此外,随着引力涉及的大尺度结构越来越大,最终这些被我们所见的星系也将被拉伸到视觉之外。如果届时的时间段是当前宇宙年龄的十至一百倍,宇宙学家将不可能观测到这些星系。根据勒布介绍:如果我们想了解早期宇宙,就应该在永远无法观测到它们之前收集详细数据。(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机器鱼在海水中测试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海洋污染是当今海洋生物最大的威胁,为了有效的控制海洋污染,近日一组科学团队制造出一款机器鱼,用来监控海水信息。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款机器鱼被命名为Five-foot-long,价值约2万英镑(约19万人民币),目前机器鱼正在西班牙附近的港口进行测试,来自自来水公司与水族馆的相关人士都对这款机器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科学家认为,目前来说监控海水质量有些难度,仅靠人工很难分析出海面漏油的情况,潜水员下水则又存在安全问题,这款机器鱼的诞生,不仅可以测试水质,还可以起到水面搜索,甚至求援的功能。
根据介绍,这款机器鱼约5英寸长,造价达2万英镑,形状酷似鲨鱼,水中的运动姿势与鱼类十分接近。它可独立工作,利用传感器将信息发送到岸边。机器鱼可以自动避开水中障碍物,按照指定地图中的线路行驶,而在8小时的时间内,它可以做到自动返回。(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研究显示从一个人的上网习惯可以看出一个是否患有抑郁症。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1日消息,出于对便利性和私密性的要求,加之现代年轻人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的会选择在网上进行抑郁症的自我诊断,比如使用健康资讯网站。但是有研究指出,我们或许可以从一个人上网的习惯和模式看出他是否有潜在或较为明显的抑郁倾向。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有抑郁倾向或者患有抑郁症的人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和心理健康的人有些许的不同。
来自密苏里科技大的研究者们前不久在216名密苏里科技大的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每个学生的结果都是匿名的,以此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结果显示,抑郁的人会花上更多时间浏览随机的网页和信息,并且在使用网络的时间中,有更少的时间是用在专一的,固定的事物上,比如解决学习和工作的问题等。同时,抑郁的人使用共享软件的频率更高,他们收发的电子邮件也更多。
研究人员称这种随机的上网模式(比如前一秒还在刷微博,后一秒又跳到科学网(kexue.com)观看科普新闻,不多久又到视频网站去观看视频。编者注)可能指向注意力的缺失,而难以集中精力也是抑郁症的症状之一。
除此之外,他们使用互联网或者上网设备的频率也有些不同,比如抑郁的学生可能每天花上8个小时上网,而随后的整整两天里他们都不想碰电脑。这项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得对抑郁症进行诊断,同时也对抑郁情绪有了更全面的理解。(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椋鸟飞聚在一起,组成一只巨大的鸟。
椋鸟 聚集在一起组成大鸟来对抗对它们虎视眈眈的老鹰。
2012年5月20日讯(具体拍摄时间不详),椋鸟聚集形成一只巨大的鸟。乍一看,可能觉得是一只大鸟在空中盘旋,但实际上一大群的椋鸟组成的大鸟的轮廓。能够形成这样的惊人图像,“归功”于鸟群旁边的一只鹰,鸟儿们团结起来组成一只更大的鸟来抵御这位捕食者。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被Rob Wolstenholme在位于英国萨默塞特郡的Shapwick Heath 国家自然保护区抓拍到。
今晨上演日环食好戏
日本多地在当地时间的5月21日,时隔25年后重新观测到“金环日食”的罕见天象。本次“金环日食”持续了约5分钟,东京上空因多云天气,只在云隙瞬间观察到这一特殊天象。
日食于当地时间早上6点多开始,日本九州南部、四国南部、近畿、东海及关东等地在7点半左右可观测到“金环日食”。其他地区可观测到部分日食。
据日本气象协会介绍,21日受本州南海上空锋面及低气压影响,关东、近畿及九州地区为多云天气。不过,日本多地的人们或在云层缝隙中领略到这一奇景。
相关阅读
意大利地震文化遗产早破坏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被破坏
当地时间20日4时03分(北京时间10时03分),意大利北部一个历史建筑密集的地区突然遭遇5.9级地震袭击。地震导致至少6人遇难,数十人受伤,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被破坏。
教堂钟声同时响起
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学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显示,地震震中位于意大利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米兰多拉市附近,震源深度6.3公里。地震持续大约20秒。由于震源离地面很近,整个意大利北部都有强烈的震感。
6名遇难者中,有3人是在工厂上夜班的工人,地震震塌了厂房,将他们压在废墟下。地震导致数十人受伤,但伤势并不严重。
一名正在当地的媒体记者汤普
森称,地震将她从睡梦中惊醒,“震感很强烈,好像持续了一分钟,可能更长。”
汤普森说,在死一般的寂静后,城里教堂的钟声突然同时响起,撕破沉寂。此后,余震接连不断地袭来,直到5点50分仍有很强的余震。地震后,许多人走上街头躲避余震。由于酒店、商店的电灯在震后全部打开,当地有如白昼。
文化遗产破坏严重
一名英国游客戴维称,地震刚发生时,他正在做梦,震感甚至变成了梦境,“最开始的几秒钟,我梦见了地震,这时我醒了过来,隔了几秒钟才意识到真的发生了地震。”
戴维说,他在黑暗中摸索着出口,“房间剧烈摇晃,天花板上不断落下泥灰,现在我还感到很害怕”。
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城镇大都分布在震中附近,包括费拉拉、摩德纳、曼图亚等,这些地区有着许多的艺术、历史建筑。
当地官员称,20日凌晨发生的地震破坏了部分教堂的屋顶,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塔楼也被震坏。“地震给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文化遗产造成严重破坏。”意大利文化部长说,文化保护部门人员已经开始着手调查文化遗产受破坏的程度。
上一次是在700年前
意大利许多地区都处在地震带上,3年前发生在中部城市拉奎拉的6.3级地震导致约300人遇难。但在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较为强烈的地震并不多见。意大利地震专家格雷戈里说,上一次该地区发生同级别地震的时间是14世纪。
“对人类而言,700年的时间可谓漫长,但对大自然而言,只是弹指一挥间。”格雷戈里说。(百千)
对人类而言,700年(一次强震)的时间可谓漫长,但对大自然而言,只是弹指一挥间。 ——意地震专家格雷戈里
相关阅读
还在用信鸽的怀旧青年
黑脸包公最初在网络上热起来时,本版15日曾简单报道过《“杜甫很忙”之后,“包拯很黑”来了》,然而,仅仅几天时间之后,“一黑成名”的包大人更加火热,关于包大人的相关讨论帖四十余万,在众人跟风创作的过程中,各种漫画爱好者纷纷加盟,漫画系列也风靡一时,现在,创造该“黑脸包公”段子的原作者浮出水面,扬子晚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包拯红了,网友很欢乐
在网络上众人的“帮助”下,北宋开封府尹包拯携带强大的团队共同“穿越”到现代人的网络世界里,各种频繁演出,令人目瞪口呆。在网友们的笔下,师爷公孙策、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展昭、长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纷纷亮相,分享“与包公在一起的那些往事”。引来新一轮的围观潮,当然,这些人的“爆料”似乎略显那么些不厚道,因为,他们此次所叙述的包公,都与他那张铁面无私的黑脸有关。以此为调侃的形象,使得包公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甚至有人擅自提议,包公可以忧伤地把签名改为:“本府是炭,黑到忧伤……”
就因为包大人的黑,便有了网友对其各种各样的调侃,从黑到在黑暗中隐藏取证,到黑色可以深夜躲开刺客追杀,再到黑色到以为QQ下线,网友感叹,包大人额头的小月牙深刻地解释了“白天不懂夜的黑”这一概念。
#微开封#成最热标签,
网友各种体调侃包黑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然而,各种文字版的调侃已经令人“无法忍受”之时,网络上又赫然出现了各种包拯很黑漫画版。这里面的漫画故事也充满了乐趣。展昭在电脑前上网,突然屏幕一片黑暗,以为死机了,正要重启,电脑里传来包公的声音:怎么视频开了半天也没反应?包拯的手机突然显示黑屏了,被人批评:“你又自拍设为背景了!”漫画的形式加上文字,更加令人深感出其不意。
“包拯很黑”系列的相关帖子中,都有着一个小小的标签,#包大人很忙#或者#微开封#。在网上,各种网友开始展现各种微开封的帖子。南京市公安局白下分局发微博:包大人可是蜀黍的偶像,执法先锋,犯罪克星,最近大人日理万机,不料昨天深夜遇见大人,小白激动万分,#与包大人合影#,晒给大家瞅瞅,包拯完全不存在……
另外还有人把包大人与时下流行的甄嬛体合并在一起。网友@疯欞公子:包大人:听闻近日本府被不少网友念及,此时微博QQ头像亦为本尊,误为隐身。彼时酱油黑炭猪脚,傻傻分不清楚。思来想去这鼓调侃之气延续已久,前有诗圣杜甫为榜后辈岂敢僭越之,望诸位高抬贵手,容我三日而休调气养神,绝不负各位恩泽。网友:说人话。包大人:我想放假!!
在众人纷纷狂欢娱乐时,“微开封”的最早创造者浮出水面,原来,这些段子的最初源头是福建籍微博网友“两色风景嘎”,他名叫黄振寰,是国内知名的80后童话作者,其漫评、段子也颇具人气。
说到创作“包大人很忙”的来由,小黄说:“大概是在一个月前,有天我突然灵感迸发,写了一条与包公有关的笑话,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黄振寰接连创作了很多条以此为对象的微段子,取名“微开封”系列。一个月的时间,在他的微博中,已经有六七十条与包公有关的段子,主题多样,后期主要以七侠五义等段子闻名,然而,网友们却纷纷被这中间的黑脸包公所吸引。于是众人在网上开始了各种创造。
黄振寰对扬子晚报记者说,围绕最初想到的包公的黑的笑话,自己能想出来一大堆,于是,他随时带个小本子,一有灵感就赶紧写下来,然后有时间再发到微博上。“算是生活的娱乐吧,其实没有别的网友参与的话,我也经常这样自娱自乐。”黄振寰说,从小到大,自己一直是个“包公迷”,只是孩童时期,更多的是被展昭等人的武打场景所吸引,那时包公在自己脑海中是“很没有存在感”的,然而,随着逐渐成熟,自己被包公的聪明才智所吸引,这也是一种纪念方式。
黄振寰说,“这种方式的狂欢,是网络上特有的现象。就像杜甫很忙,但是需要画工和ps技术,但是包公很忙就只需要动动脑子,写下文字就是。”
“始作俑者”现身:
“包拯很黑”是艺术加工
对于众人调侃包大人的情况,黄振寰说,这是一种生活的娱乐。虽然有网友质疑是否调侃过度,他表示,历史上的包拯并不是黑脸,但是人们经过加工把他变黑,就是树立了一种不畏惧恶势力,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形象,而网友的参与也是一种艺术加工,这样并无损包大人的光辉正直。
另外,用这样的形式,让大家重新温故包大人的美好形象,也没什么不好,包拯是清官,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这些调侃会让更多的人想起这个传奇人物,而不会影响他的丰功伟绩。”黄振寰说。(扬子晚报记者李冲)
研究证每个人都能一眼区分出同性恋,即使他们没有明显的表现。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第一印象说的是人通过与人的首次接触而根据自己的猜测做出对所见之人的判断,有人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依靠人的主观臆断,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比如大多数人都有潜在的"同志识别能力",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为同性恋。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有一眼就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同性恋的能力,尤其是看女孩时,准确性更高。这种能力来源还无法解释,但它确确实实存在。
研究者要求129名学生观看了96张不同男女的黑白照片,看每张照片的时间不超过1秒,而后要求学生们对照片中人物的性取向作出判断,结果有高达2/3的同学猜对了其中女性是否为同性恋,57%的同学猜对了其中男性是否为同性恋。当然在这次试验中,照片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去掉眼镜,不能化妆,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研究者乔舒亚-塔巴克(Joshua Tabak)说:"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人会有这种能力,但它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反应需要的时间还不到1秒,就好比人能立马分辨出一个人是男是女,是白人还是黑人一样。"
当然,这种能力也并非人人都有,有些人没有这种瞬间分辨的能力,可能是他们或者他们的上一辈的生活环境里并没有同性恋这种概念。(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