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菜园

周四, 24 4月 2014 22:45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記新州公立教育講座為家長解疑團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記新州公立教育講座為家長解疑團

墾丁

 

許多華裔移民對澳洲的教育制度充滿憧憬,冀望孩子在這片土地上得到最好的教育。在孩子還未出生,家長便開始為他們計劃將來,例如要購買哪裡的房產以讓孩子讀上最好的學校。然而,入學這課題,由於移民來源地與澳洲兩地教育理念和文化的差異,再加上語言障礙,對理解澳洲教育體系,一些華裔父母是有一定的困難,也為無力幫助孩子的學業而感到無奈。為了深入了解此課題,筆者早前參加了一個分析新州公立教育體系的講座,主講者為新州教育廳社區聯絡主任。

 

在講座中,有華裔家長表示,孩子必須在「最好的學校」和「最好的班級」,才可以學到知識,日後長大才會有所作為。其中一位家長又說:「在澳洲的教育體制下,尤其是小學,孩子上課只是玩耍,放學回家不需要做作業,怎麼能學到知識?又如何通過各個重要的考試呢?相比之下,在家鄉的孩子們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業,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學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另一位家長說:「正因如此,我們正考慮把孩子送到中國接受教育,讓孩子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才回澳洲繼續升學。」

 

父母除了關心學校的選擇,亦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家長們圍在一起,不免又談起課外補習的課題。有些家長省吃儉用,就為了送孩子上補習學校,深信這樣會幫助孩子的學業。有位家長似乎做足了準備功夫,跟筆者分享說:「新州公立教育體系的六年小學教育中,有多個統一及自願參加的考試,這包括在三年級及五年級的全國語文和數學測試;四年級可以報考精英班(opportunity class);到六年級又有投考精英中學(selective high school)的考試等。讓孩子上補習班,就是為他們參與各級的考試作準備。」

 

講者體會天下父母心,但不認同家長從孩子3、4歲時,便參加補習班,往後便是考取精英班的補習,然後到強化考取精英中學的補習,有的孩子甚至從學前班一直補習到高中畢業。講者強調過早的應試教育,往往會揠止學生的創新能力,阻礙其全人發展,將來更難以適應社會的生存空間。

 

講座嘗試為華裔家長帶來新啟示,提出「家長與學校的角色」,鼓勵家長把書本上的知識留給老師在學校教導,父母在家則盡量配合學校的教法,並在適當時給予孩子一些指導。需知家庭教育永遠無法取代學校的位置,除了知識的獲取,家長還需要培育孩子個人的品德。

 

講者提到本地教育強調「我要學」而非「考大學」的學習態度,其教育理念是培養學生全面廣博的發展,著重開發孩子的自主和社交能力等,這樣會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助他們成為通才。

 

每個地方的教育制度,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既然已在澳洲生活,充分地了解新州的公立教育體系,逐漸讓孩子養成自我探索的學習模式,平衡各方面的發展,達到學業和心理健康兩不誤。作為華裔移民,在保持和發揚中華文化精神的同時,應了解和吸收澳洲的優秀教學理念,讓孩子在這裡健康快樂地成長!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