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入鄉隨俗,注意澳洲的社會禮節
-- 談華人維護自己的形象
墾丁
俗話云:來到羅馬,就要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那麼,作為華裔移民來到澳洲,是不是我們應該像澳洲人那樣行事,即所謂的「入鄉隨俗」呢。
其實,作為華裔移民,首先我們可以為我們民族的良好習慣和傳統而感到驕傲,應該為保持我們好的形像而努力。譬如勤力認真工作、勤儉節約、彬彬有禮、和睦相處、熱情好客、著重教育等。從淘金時代到現在,華裔移民為澳洲的國家建設和經濟繁榮,已經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然而,當筆者在和很多社區人士分享交流時,大家都認為華人社區內有些人的某些行為,卻往往會使我們的社區,受到其他社區人士的非議。在社區活動中,就會遇到一些另大家都尷尬的局面,雖然我們知道這些不妥當的行為,不是存心所為,但對澳洲本地人來說,這是一些令人側目的行為。
舉例說: 西人所謂的早茶,就是備有茶、咖啡和一些餅乾或點心的茶敍。其目的主要是通過早茶活動,促進和加強人們之間的友誼和交流。一杯茶或者咖啡,配一塊餅乾和一些點心,一聊可以是個多小時。然而,在一些社區舉辦的早茶活動中,出現了由於文化差異導致不甚愉快的情況。譬如,早茶的牛奶是用來佐茶或咖啡的,但有些華人不了解這個風俗,會一杯一杯地倒著牛奶來喝;有時候,排隊在前的華人,會拿走了整盤的點心,後邊的人就沒有東西能享用了;甚至有個別的華人,不僅在現場吃,還要打包拿回家,把為早茶準備的餅乾一把一把地往手袋裡送。因為在現場不僅有華人,還有澳洲本地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民族,看到這種情景,真教同族的我們很難受。
另外有一些情況亦常發生,例如在一些講座或招待會,主辦單位提供了食物、甜點和水果,我們社區的一些人,會很踴躍地出席。在餐會一開始,會出現爭先恐後、擁擠搶食的情況,一些人拿了堆成一座山、肯定他自己吃不完的滿滿一盤。因為搶食,有時將食物撒到滿桌都是,而地上還可以有踩得稀爛的甜點。最後讓清理現場和打掃衛生,變得非常困難。
還有一個現像發生在圖書館。圖書館是借書、讀書和社區活動信息的中心; 其環境幽雅、舒適、安靜。這樣的環境和氣氛,是需要大家一起去維護的。圖書館工作的人員,經常會為各種年齡的孩子舉辦一些活動,例如故事會和各種教育娛樂節目。由於華裔家庭有祖父母幫助帶孩子的傳統,有些長者也許覺得無處可去,就經常帶著孩子呆在圖書館,當圖書館是兒童遊樂場。孩子們自然不會知道圖書館的規矩,他們在圖書館裡嬉戲玩耍、蹦蹦跳跳、吵吵嚷嚷,破壞了公共地方的秩序,影響了其他人的讀書環境。
澳洲良好的社會環境和風氣,能吸引世界各地的移民,是國民們和新老移民長期努力維護的成果。希望通過在社區的宣傳和教育,讓我們華人社區人士,多了解當地的風俗和習慣,入鄉隨俗,做一個中西結合驕傲的華裔澳洲公民。
(圖: 在出席有提供食物的活動時﹐切記要守秩序﹐不要爭先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