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核心提示:为何日本人有独特的生死观?可能跟日本的自然灾害多有关,地震、海啸、台风等发生频率高,日常生活就处在“危机”中。另一方面,生死皆坦然是日本人固有的信念,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樱花飘落一样灿烂地死去是日本人追求的境界。

首先要从日本影片说起。譬如日本影片《入殓师》,说的是一个大提琴手因乐队解散,不得不回乡下找工作,意外地接受了“入殓师”的挑战。电影通过表现人类共通的感情——夫妻爱,父子、母子爱,还有友情,细腻地展示了日本的独特文化,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特别是影片以“死”贯穿始终,突出了生与死的尊严,凸现了日本人的价值观。或许,唯有日本人,才能够拍出《入殓师》这样的电影;也只有日本人,才能把死描绘得如此美丽。

无独有偶,获得日本文学大奖直木奖的天童荒太的小说《哀悼者》,也是以“死”为主题的作品。主人公通过访问逝去者生前生活的场所,从而了解他人的人生。这部小说去年11月出版以来发行量一直位居日本图书排行榜榜首。小说作者称是受到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影响,为如此之多无辜的人被夺去生命而哀痛,感受生命的尊贵而决意描述逝者的人生。这部小说和电影《入殓师》的共同之处在于:真挚地面对死者。《入殓师》的编剧小山薰堂谈到写剧本的感想时说,体验生活时有入殓师告诉他一句印象至深的话:死是一种最高境界的平等。如果不能直面死的话,那么也不可能平等对待生者。

淡然面对生死,是多数日本人的人生信念。如果有人初次到日本,会惊讶于日本人能够很好地与逝者“相处”——一些日本人的房子与墓地靠得那么近,推窗就可见一排排的墓碑,似乎那也是居所的一部分。日本的墓碑小巧玲珑,墓地与人居住的空间一样拥挤,但井然有序,墓碑前的花瓶里插着白色、黄色菊花,迎风微微飘摇,竟为墓地增添了几分雅致。“死”还能造就风景,当有人在交通事故或者事件中遇难,总有许多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把鲜花供奉在出事地点。

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还有,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日本人,面对电视镜头,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冷静而淡然地说:感谢营救人员作出的努力,感谢这么多人的关心。近年来,男高音歌手秋川雅史演唱的那首《化作千风》在日本也引发热潮,这首歌曲的本意是表达对死者的思念,但抚慰了生者的灵魂,并传递出生者与死者间的奇妙联系。“千年之风”就代表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寄托。歌中唱道: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我并没有睡在那儿,而是化作千年之风……

为何日本人有独特的生死观?可能跟日本的自然灾害多有关,地震、海啸、台风等发生频率高,日常生活就处在“危机”中。另一方面,生死皆坦然是日本人固有的信念,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樱花飘落一样灿烂地死去是日本人追求的境界。

了解日本人的生死观,说不定是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一个途径。一直以来引发中日争端的靖国神社问题,固然是不同的历史观在碰撞,其中日本人别样的生死观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他们认为,人死了罪也就没有了,他们相信“死成神”,“死者皆成佛”,对逝者就不问其生前的利害与怨恨。而这一点与中国人不同。

当然,电影《入殓师》的涵义是广泛的,它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呼吁人们重视老龄社会,因为现在日本社会对老人越来越淡漠。年长的观众看了影片尤其能够得到共鸣,他们的心灵离“死”更近些。

在这金融危机时代,别看日本政局一团糟,老百姓还是平静过日子,隐忍、节俭,并冷静地思考生死,进而珍惜生命,这本身就是件了不起的事。《入殓师》的日文官方博客上,曾有位孕妇写下了这样的感想:我和未出生的小孩一起看《入殓师》,我希望他(她)从小就明白生和死是同样的尊贵,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一位即将当母亲的人,迫不及待地要向小孩灌输生死观,这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新华网华盛顿3月13日电(记者 易爱军)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13日因指责军方不恰当对待一名泄密军人而辞职。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一项声明中说,她已经“遗憾地”接受了克劳利辞去负责公共事务助理国务卿职务。声明援引克劳利的话说,他的言论造成了影响,应当对此承担“完全责任”。为此,他递交了辞呈。

  驻伊拉克美军情报分析员布拉德利·曼宁因私自下载大量美国外交电报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机密报告并将其泄露给“维基揭密”而于去年5月被捕。美国国防部将其单独关押,夜间禁止他着装睡觉并不时将其唤醒,以防他自残。

  克劳利11日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一次讨论会上说,国防部对待曼宁的方式“荒谬可笑、适得其反而且愚蠢”,他对此感到不解。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国防部已向他保证相关程序“适当而且符合基本标准”,而且国防部的担心与曼宁的安全相关。

  现年60岁的克劳利早年在美国空军服役26年,曾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2009年5月开始担任负责公共事务助理国务卿和国务院发言人。

  希拉里·克林顿在声明中还说,克劳利的副手迈克尔·哈默将代理国务院发言人一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德黑兰3月13日电(记者 杜源江 何光海)伊朗德黑兰省司法部门负责人阿里-礼萨·阿瓦伊13日称,伊朗将在5月11日继续审判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的3名美国人。

  阿瓦伊说,审判将在德黑兰革命法庭举行,审理过程不对外开放。

  伊朗2月6日开始闭门审判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的3名美国人。其中唯一的女性莎拉·舒尔德因去年9月获保释出狱而缺席受审。伊朗司法部门发言人穆赫辛尼·埃杰耶德1月底表示,伊朗法庭已传唤莎拉·舒尔德到庭受审。

  美国人莎拉·舒尔德、沙恩·鲍尔和乔希·法塔勒2009年7月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进入伊朗后遭逮捕。伊朗指控他们非法入境,是间谍。美方否认伊朗的说法,一直要求释放这3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彩色照片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3月12日消息,近日,有志愿者意外地发现了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的彩色照片,这些彩色照片将当时前所未有的震撼场景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被称为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发生于1906年4月18日清晨5点12分左右,震级达里氏7.9,震中位于接近旧金山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上。天气干燥导致大火连烧3天,全市5.3万座房屋中的2.8万座被摧毁,全市近40万居民中22.5万失家园,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估计损失约4亿美元,相当于现今的95亿美元,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这些照片是在Majestic酒店的窗口拍摄而成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组照片是2009年在史密森尼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发现的,作者是当时的著名摄影师伊维斯(Frederick Eugene Ives)。


地震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伊维斯当时所在的位置是Majestic酒店,这座酒店是在地震四年前建造的,被认为是旧金山最古老的仍在运营的酒店。当时地震后的大火刚好在该酒店两个街区外中止,这座建筑得以在那场灾难中幸存。


大地震发生前繁华的市区

  伊维斯是当时最早尝试拍摄彩色照片的摄影师之一,史密森尼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方面认为这些作品也许是反映当时旧金山大地震的唯一真正的彩色照片资料。因为虽然此前也有彩色照片,但都是以手工上色为主。伊维斯的儿子后来将这些照片捐献给博物馆,它们才有机会得以重见天日。

  (蒙斯)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如果您知道,您在家里穿衣服、吃饭的样子很有可能被远在太空中的间谍卫星拍摄到,会不会感到担心呢?当然,没有国家会无聊到用价值不菲的间谍卫星拍摄普通人。不过,愈来愈多遍布太空的间谍卫星却让人不得不担心这么一天的到来。

间谍卫星(当然各国政府更喜欢侦查卫星这个名称)是用于军事侦查的地面观测卫星,第一个间谍卫星是俄罗斯史波尼克(Sputnik)人造卫星,发射于1957,它也是第一颗进入轨道的人造卫星。目前,最先进的间谍卫星地面分辨率可以达到0.6米,也就是说在战争中,间谍卫星可以随时监测到敌方军事部署。因此,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的花费重金发射间谍卫星。本文将向您介绍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最为重要的侦查卫星,请继续阅读下节吧。

2006年范登堡空军基地正在通过Delta II运载火箭发射USA-193间谍卫星,不过该卫星由于故障已经于2008年2于21日被毁

美国长曲棍球雷达侦查卫星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对长曲棍球雷达侦查卫星(US Lacrosse radar spy satellite)讳莫如深,直到2008年7月,美国国家侦察局才公开承认该卫星的存在。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斯坦菲尔德 特纳(Admiral Stansfield Turner)透露,长曲棍球雷达侦查卫星计划最早起源于1978年,当时美国中情局和美国空军提出要发明一个光学雷达侦查卫星,并专门服务于美国空军。

正在建造中的长曲棍球侦查卫星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引言:《路感》(Street Sense)是一份华盛顿的小报纸,与众不同的是,这是一份为无家可归者创办的报纸。一些华盛顿的流浪者,或者曾经的流浪者在这里交流思想,为报纸撰写文章,还负责沿街叫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金融危机的一片阴霾中,《路感》却成为2009年华盛顿地区唯一一家发行量有所增加的报纸。这是一份怎样的报纸?报道什么内容,如何真正运作?

图为《路感》的卖报员。

当你走过华盛顿特区的地铁口时,如果这天是周三,或许会听到叫卖声:“《路感》有售!每份1美元。”这些卖报人多是流落街头的无家可归者,《路感》正是专为他们办的报纸。

与贫困作战的报纸

《路感》是一份名副其实的小报纸,只有16页,每两周出版一次,周三上摊。

这份报纸有一半内容由街头流浪者或曾经的流浪者提供,其余的则由专职记者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撰写。报纸为流浪者提供信息,为他们发声,讲述他们的故事,不仅包括社论、专题、诗歌,甚至还有餐饮指南。

《路感》的社区项目经理艾米·沃克斯告诉记者,这是一份与贫困作战的报纸,一方面让社会各界关注最底层的人,同时为流浪者和穷人代言,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路感》创刊于2003年。当时,两位干新闻出身的志愿者劳拉·奥斯利和特德·亨森受美国其他城市街头报纸的启发,希望在华盛顿开办一份类似的报纸。曾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工作过的亨森说:“不论他们的经历有多悲惨,这些无家可归者身上仍有人性的闪光点,从他们的人生故事、音乐或诗歌中得以体现。”

两人找到美国无家可归者联盟。在这个民间组织和一些志同道合者的帮助下,2003年11月第一期《路感》出版,用大篇幅关注了华盛顿特区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生存状况,印刷了5000份。如今报纸已经扩大到1.6万份。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潜水人员2007年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个水下洞穴发现一些骨骼,其中包括一颗人头骨和一些乳齿象骸骨。潜水人员目前正在对该洞进行研究,那颗头骨可能是第一批美洲人的残骸。

1.第一批美洲人

第一批美洲人(图片提供:Daniel Riordan-Araujo)

2007年,潜水人员在加勒比海附近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一个水下洞穴发现一个头顶朝下的人头骨,他们小心翼翼的把一个标志物放在头骨附近。根据头骨的位置进行判断,该科研组认为这个人是在大约1万年前死在那里的,之后不久这个洞穴就因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如果这一猜想得到证实,这个头骨将成为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早期美洲人或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残骸。

尽管这个颅骨和乳齿象及其他史前动物骨骼是在2007年发现的,但是为了留出充足时间研究该地点,训练具有考古经验的潜水人员,相关消息直到上个月末才公布。潜水人员以前曾在周围的洞穴里发现冰河时代的动物遗体,但是他们并没想到会在这一地区发现人颅骨。潜水人员艾伯图·纳瓦说:“这是一次美妙的探索经历,你永远也想不出接下来会发现什么。”

图鲁姆洞穴探测项目(PET)和全球水下探索者协会成员纳瓦说:“我们想查清楚黑人霍约洞穴的故事,弄明白这个人和动物骸骨是如何到达那里的。”《国家地理》杂志对潜水人员进行考古学培训提供了部分资助。该杂志和《国家地理新闻》都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组成部分。

2.乳齿象骸骨

乳齿象骸骨(图片提供:Daniel Riordan-Araujo)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新华网华盛顿3月11日电(记者 刘丽娜 蒋旭峰)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说,如果形势需要,美国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保障石油供应。他同时强调,美国将努力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确保长期能源安全。

  奥巴马当天在白宫记者会上说,最近的北非局势动荡导致国际石油供应受到影响,油价攀升。他说,油价上涨并非新现象,但这为经历了危机与衰退的美国企业和民众带来新的负担。美国正在监控石油市场的任何潜在操纵行为,他认为美国能比以前更好地应对石油供应遭到破坏带来的影响。

  奥巴马说,美国将继续扩大国内石油生产,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长期来看,美国必须推动新能源战略,以保障本国能源安全。他说,与2005年相比,美国石油进口量已经降低7%,在电动汽车等与新能源相关的产业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奥巴马说,要确保美国的长期能源安全,还需要两党共同努力。近日由于油价上涨,共和党批评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对高油价负有责任,一些国会议员呼吁奥巴马动用石油战略储备,以应时需。自今年2月中旬中东局势发生动荡以来,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24%。

  奥巴马还认为,国际社会能够合作应对本次油价动荡的冲击。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骆家祖屋。 骆家祖屋。

骆家辉(左三)回乡祭祖时和家人及地方官员合影。 骆家辉(左三)回乡祭祖时和家人及地方官员合影。

  文/图 记者陈杰、华莹

  “家辉被提名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了。”当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骆家辉出任美驻华大使的新闻在电视上播出后,他的六叔公骆耀章接到了远在美国的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这一好消息迅速在骆家辉的老家台山市水步镇吉龙村传开,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骆家辉的祖籍地广东台山市水步镇吉龙村,找到了骆家辉的六叔公骆耀章和村长骆其慰,听他们讲述老家亲人心目中的骆家辉以及乡人对骆家辉的期待。

  美谈:

  资助家乡扩鱼塘修马路

  1997年骆家辉当选华盛顿州州长,同年10月,他和父母、妻子等第一次回到故乡,谈及当年骆家辉首次回到祖居的情景时,骆耀章说,当时闻讯赶来的乡亲有好几万人,人们从村口的公路一直排到了水步镇。

  看到那么多乡亲来迎接他,家辉又激动又意外,曾感叹地对叔公说:“我没为家乡做过事,没想到却受到这么热情的接待。”

  2002年,吉龙村与邻村共同筹资4万元修建进村的水泥道路,骆家辉和父亲骆荣硕得知后,立即向村里汇款1500美元资助修路。

  骆耀章还回忆说,村口的池塘以前很小,也是1956年在骆家辉的祖父(即其堂兄)资助下,得以扩挖成现在的样子。

  乡人:

  期盼骆家辉回乡交流

  在骆耀章的记忆里,骆家辉仅回过家乡两次,一次是1997年,一次是2006年,都是回乡祭祖。2003年他曾到过广州,却没有回台山看看。

  吉龙村村长骆其慰说,记得骆家辉第一次回乡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挤满了前来庆祝的人,但村民都没有机会和骆家辉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因为作为华盛顿州的州长,他受到了严密的保卫,而且他公务繁忙,在家乡逗留的时间非常短暂。

  “其实乡亲们都希望能和他说说话。”骆其慰说,希望骆家辉在担任驻华大使后,能有时间有机会回家乡看看,和乡亲们交流交流。

  骆耀章也说,乡人们对骆家辉充满了期待,希望他在担任驻华大使后,能促进中美友好往来,这将是乡人们最大的荣耀。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人民网3月12日电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警方近日装备了一种名为“天眼”的无人驾驶飞机来打击犯罪活动。该机可在警方遥控下,通过内置的高清摄像头,从空中拍摄可疑地点照片。不过,当地人担心,如此高技术设备可能被用来窥探他人隐私。

  迈阿密警方承认,“天眼”在低空飞行时,完全有可能拍到居民家中的“隐私画面”。不过,警方表示,该装置只有在诸如发生暴乱、劫持人质、缉拿逃犯等紧急情况时才会升空工作。此外,“天眼”在执行监察任务过程中,其拍摄到的实时图像在送达地面时会产生延迟现象。

  直升机早已成为美警察的标准装备之一,而最新的“天眼”无人机售价达5万美元。此前,美军也曾装备类似的监视装置,并用它们来探测雷区虚实。目前,迈阿密警方正向美国联邦航空局递交使用“天眼”飞行器的申请书,但整个批准过程可能要拖上六个月之久。(高轶军)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84 页,共 1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