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新华网新德里5月29日电(记者毛晓晓)据印度媒体29日报道,印度计划委员会本周已同意向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和印度科学研究所拨款总计1000亿卢比(约合23亿美元),以研制出运算速度达每秒百万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目前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由中国研制,其实测运算速度达每秒2570万亿次。印度媒体报道说,印度在2007年曾自主研发出运算速度当时居世界第四的超级计算机,并于今年5月将其峰值运算速度提升到每秒220万亿次,但仍比中国的超级计算机低一个数量级。

  印度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巴拉克里希南表示,研制超级计算机是掌握国际航天市场的关键,将目标设立为“百万万亿次”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

  印度的超级计算机除应用于航天领域外,还将用于预测雨季数据,促使天气预报更加准确并协助农业生产。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从备受宠爱的詹姆斯·邦德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再到其他隐秘的政府部门,所有类型的间谍都武装着一系列隐秘程度超乎想象的设备和工具,帮助他们窃听别人的谈话,秘密拍摄录像,扫描人群中可疑分子的面目,获取嫌疑人的DNA或者在危急时刻毁掉自己的数据。

  1.机器蟑螂


机器蟑螂

  蟑螂、甲虫和其他爬虫都是不受欢迎的家伙,借助于最新的电子技术,它们也成为间谍们的得力帮手。2006年,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打造了一支“僵尸蟑螂”部队,可进行远程遥控。利用蟑螂的身体机能为所安装的CPU和无线电装置供电,科学家在这条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此外,研究人员还研制出远程控制的半电子甲虫,他们将电脑芯片植入甲虫大脑,同时为它们安装照相机以及其他设备。

  2.面部扫描太阳镜


部扫描太阳镜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负责执勤的警察将佩戴装有面目扫描软件的太阳镜。这种太阳镜安装了小型照相机,每秒可拍摄400幅面部照片,而后将照片传给数据库,数据库内储存着1300万个面部的数据。面部扫描太阳镜的工作距离最远可达到50米,将帮助执法人员寻找参与打架斗殴和其他非法活动的分子。

  3.可自毁RAM


可自毁RAM

  作为一名间谍,最不愿看到的可能就是辛辛苦苦得到的数据被他人盗走,新型磁阻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如果芯片面临威胁,自毁机制将让存储在这种RAM内的数据“不可用”。目前,飞利浦公司正在研发这项技术。他们研发的RAM芯片包裹两层柔软的磁箔,一层被磁化,另一层扮演“看守者”角色,利用一块永磁体的磁力保持数据周围存在一个闭环。如果窃贼撕掉磁箔,磁体便会擦除数据。

  4.携带数码相机的间谍风筝


携带数码相机的间谍风筝

  是否对邻居的庭院感到好奇又或者想拍一些航拍照?Eolo公司研制的间谍风筝可以做到这一点。间谍风筝装有造价低廉的数码相机,风筝绳的长度大约在82英尺(约合25米)左右,可通过无线控制器拍摄照片。这一装置科技含量低,造价低廉,很难成为中情局的宠儿。下一次再看到行为异常的风筝悬在自家屋顶上方时,请擦亮眼睛,也许它就是一个间谍。

  5.窥视孔换向器


窥视孔换向器

  我们在门上安装窥视孔是为了自我保护。我们通过窥视孔确定来者身份,而后再决定是否开门。但窥视孔也很容易成为我们的“敌人”。借助于所谓的“窥视孔换向器”(又称战术猫眼),执法人员可以在屋内的人不知情情况下窥视里面的动向。
6.镭射麦克


镭射麦克

  镭射麦克可用于窃听他人的谈话。这种装置利用激光束测量表面上的声音振动,通常是玻璃窗,而后将声音传输给用户的接收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镭射麦克制作指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一下。

  7.间谍苍蝇


间谍苍蝇

  有传闻称,机器蜻蜓和其他机器昆虫曾在华盛顿和纽约的政治抗议活动中出现,悬浮在反战集会者上方,但政府拒绝承认曾使用这些机器人。机器昆虫的研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一些组织和机构承认他们正不断改进,让机器昆虫趋于完美。由于机器昆虫的飞行能力效率较低,研究人员可能很快将研制重点放在半电子飞行昆虫以及其他昆虫上,例如甲虫和蟑螂。

  8.枫树籽形微型摄像头


枫树籽形微型摄像头

  图片展现的是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枫树籽形隐秘微型摄像头,它装有两台微型喷射推进器,帮助相机在空中移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计划将这种隐秘摄像头投入战区,负责监视周围环境,在灾区寻找幸存者或者用于探测化学和生物武器。

  9.笔形文件扫描仪


笔形文件扫描仪

  希望又快又隐秘地扫描一份文件吗?Planon公司研制的Docupen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愿望。这个文件扫描议个头与一支普通的笔差不多,非常具有欺骗性。用户只需划过文件或者照片,便可获取并存储数据,而后利用USB或者蓝牙将数据传给电脑。

  10.伪装成螺丝钉的无线摄像头


伪装成螺丝钉的无线摄像头

  很难想象,微型隐秘摄像头居然被伪装成螺丝钉。这个微型无线摄像头隐藏在螺丝钉帽内,可将实时影像传输给电视,或者录制下来。这种摄像头采用一块9伏电池,价格低廉,很容易买到。

  11.多功能笔


多功能笔

  外表看似普通的笔也可在危急时刻挽救主人的生命,甚至用于获取攻击者的DNA。Benchmark 1100 Pen是一款可以充当武器的笔,由Benchmade公司研制,装有久保田棍型的尖头武器。这件武器采用阳极化处理的铝或不锈钢材料,隐藏在笔内。乌兹战术笔的笔帽内藏有一个DNA提取器,不仅可以作为武器,向攻击者展开还击,同时也可用于获取他们的血液样本。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款笔都可用于破坏玻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5日说,一家医药企业研制出治疗丙型肝炎的新药,除疗程短、治愈率高,副作用低于现有药物。

  这家机构当天发布报告,美国默克公司研制的新型抗丙肝药品Boceprevir可在更短时间内治愈更多患者。

  丙型肝炎的现有治疗手段主要为服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或注射干扰素。疗程在6个月至一年之间,治愈率大约40%,但易产生恶心、疲劳和呕吐等副作用,同时影响心理健康。

  默克公司15年前开始研制Boceprevir,先后两次临床试验药效。研究显示,配合现有治疗手段,Boceprevir可使治愈率提高20至25个百分点,疗程缩短一半。一些研究人员说,不少患者完成Boceprevir疗程6个月后,已检测不到丙肝病毒。

  新药药物原理是抑制一种蛋白酶发展,阻断丙肝病毒复制再生途径。

  新旧药物配合使用,多数患者可在6个月内治愈;一些晚期患者大约需8个月;一些特定人群,疗程可能更长。

  不过,新药并非没有副作用。接受Boceprevir治疗,可能降低血液中输送氧气的红细胞数量,导致贫血、乏力或疲劳等症状。

  一个独立专家评判团定于27日开会讨论新药疗效和安全性,决定是否允许投产。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日本专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出迄今为止制造的精准度最高的原子钟。这台光晶格钟灵敏度极高,能够探测到地球引力发生的变化,允许科学家测量时间的精度达到令人吃惊的17位数。此外,它也可用于大幅改进GPS跟踪系统,探测最小10厘米的高度差。
日本研究小组表示,这是朝着研制人类历史上最为精确的测量装置迈出的重要一步。原子钟用于设定国际原子时间或者协调世界时,二者与我们绝大多数人使用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存在差异,但更为精确。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原子钟也会失去精确性,必须进行调整以修订微小误差。精确性降低与所谓的“迪克效应”有关,也就是原子钟的激光器产生的不必要的噪音。日本研究人员研制的光晶格钟避免了这个问题,同时更为稳定,无需经常调整。
这台新原子钟由东京大学的英敏香取教授以及他的团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维克多·弗拉姆鲍姆教授的帮助下研制。弗拉姆鲍姆表示,光晶格钟就像是一个放在草皮上,里面装有原子的蛋格。“离子时钟通常只有一个原子,你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所希望的精确度。新发明的原子钟可以操纵数千个原子,能够更快获得结果。”
除了更为精确外,这台光晶格钟也可用于寻找地下矿物和碳氢化合物。GPS依靠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计时,精确度更高的GPS自然能够发挥更大作用。GPS追踪器通过与卫星保持通讯工作,卫星负责报告位置和时间。追踪器内的电脑将自己的时间与卫星报告的时间相比较,利用差值计算它们的方位。光以每秒18.6万英里(约合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穿行,如果卫星时间落后于GPS接收器的时间千分之一秒,接收器便可计算出它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为186英里(约合300公里)。
弗拉姆鲍姆说:“我们在测量原子钟频率时的精确度可达到17位数。它的精确度高得惊人,甚至能够探测到地球引力势的差异。在引力场,时间走得更慢,时钟的快慢取决于物体引力势的强弱。”他指出,日本研究人员研制的原子钟也可用于石油勘探。“由于石油是低密度液体,所以石油的引力势低于附近岩石。借助于这种原子钟,你可以勘探矿物,应用于包括汽车、飞机和太空飞船在内所有平台的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时相对大地测量。”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井式真空充气保护大型铌锡线圈热处理炉的炉体炉膛。
日前,我国首台井式真空充气保护大型铌锡线圈热处理炉系统(以下简称铌锡热处理系统)在合肥安装调试成功。该系统专门设计用于对由管内电缆导体绕制的铌锡线圈进行热处理以生成铌锡超导线圈,也可用于其他大尺寸工件高温热处理。目前,只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这种设备。本系统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超导磁体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大型铌锡超导磁体奠定了一项技术基础。
由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与北京七星华创公司联合研制的这套铌锡热处理系统主要由炉体系统、工艺气路系统、控制系统及气体杂质含量监测系统等组成。其中工艺气路系统包括导体微充微排系统、导体真空系统、炉体真空系统等。导体微充微排系统既可用于导体内部的清洗工艺,也可用于气氛保护工艺时实现导体充排气的自动控制。设备可实现7组导体的同时工艺热处理;导体真空系统用于对铌锡导体内部抽真空清洗,可以获得一定洁净的本底真空,缩短导体内部的清洗时间。
现场安装调试针对炉体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技术难点展开,从调试结果来看,各项指标都已达到预期要求。其中,冷态极限真空度优于8×10-4帕,热态极限真空优于1×10-3帕,压升率≤0.05帕/小时。炉内工作区温度均匀性在炉体充氩气氛状态下可以达到<±5℃,在真空状态下则可达到<±3℃,均达到了高水平。
该热处理系统设计中包含了诸多创新技术,如炉体内可进行真空和充气两种工作模式的热处理,并可实现热处理过程中模式的直接转换;为了保证温度均匀性关键指标,在炉体结构中设置了均热和导风措施,使得该热处理炉系统在此项技术指标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装置的研制成功不仅为在建的“十一五”国家大科学工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超导磁体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而且为我国铌锡超导磁体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条件。(柯讯)
《科学时报》 (2011-04-07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社交智能机械实验室研制的机器人“西蒙”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社交智能机械实验室研制的机器人“西蒙”,使用一个相机能够理解什么时候人们对其产生交互兴趣,它能够观测理解人们的行为,并使用挥手等一些手势,从而博得人们的关注。
 

  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分院交互计算系教授亚伦-博比克(Aaron Bobick)称,之后西蒙机器人必须理解是否它真实地捕捉到人们的注意力,仅使用相机作为引导,西蒙实现大约80%的准确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他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在一项测试实验中,一位志愿者在机器人西蒙警觉的眼睛下,坐在桌子前堆积彩色积木,它胆怯地挥手试图吸引志愿者的注意力,当志愿者意识到被忽视的西蒙存在时就不再挥手。
 

  这项实验的目的是帮助机器人理解什么时候坐在人们的旁边并保持安静,以及什么时候适合于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人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简单的身体语言,但这对于机器人却并不显而易见。
 

  博比克解释称,为了使机器人与人类更好地产生交互行为,它们必须遵循相同的社交常规,这意味着它们必须感知和理解人类的社交常规。目前,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其它机器人专家正在帮助机器人理解是否它们被其它机器人或者人类欺骗。(悠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jandan.net
澳大利亚研制出太空啤酒

  据国外媒体报道,太空啤酒要实现起来其实很难,因为在零重力条件下,饮用任何碳酸饮料都会让人产生“打湿嗝(wet burp)”现象。众所周知,在地球上你喝下一口啤酒它会通过喉咙流到胃里,当二氧化碳气泡扩大上升时,你会打一个响亮的嗝,并且心情也会随着打嗝而愉 快。

  “打湿嗝”是指在没有重力来保证液体都在你的胃部,如果你在这时打嗝,那么二氧化碳和啤酒会伴随着你的鼻涕和胃液都从你的嘴里飞出来。这种太空啤酒解决了这一问题方法就是在保持口感度的情况下,大幅减少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目前,该啤酒已通过微生物检验和动物实验,并经公司员工试饮过后确认了安全性,据说味道与一般啤酒无异。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正在筹划远大的蓝图。

  (凹凸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7日消息,如果宇航员能在太空也可以喝啤酒了。这对于爱喝啤酒的宇航员来说是很欣喜的事情。澳大利亚一家啤酒公司首次研制出太空啤酒而对啤酒产业来说则是重要的飞跃,也令宇航员们在太空中也能尝到啤酒的清爽。

jandan.net
澳大利亚研制出太空啤酒

  据国外媒体报道,太空啤酒要实现起来其实很难,因为在零重力条件下,饮用任何碳酸饮料都会让人产生“打湿嗝(wet burp)”现象。众所周知,在地球上你喝下一口啤酒它会通过喉咙流到胃里,当二氧化碳气泡扩大上升时,你会打一个响亮的嗝,并且心情也会随着打嗝而愉快。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打湿嗝”是指在没有重力来保证液体都在你的胃部,如果你在这时打嗝,那么二氧化碳和啤酒会伴随着你的鼻涕和胃液都从你的嘴里飞出来。这种太空啤酒解决了这一问题方法就是在保持口感度的情况下,大幅减少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目前,该啤酒已通过微生物检验和动物实验,并经公司员工试饮过后确认了安全性,据说味道与一般啤酒无异。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正在筹划远大的蓝图。

  (科学网-kexue.com 凹凸曼)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虽然科幻影片中出现的机器人还无法成为现实,但研究人员通过不懈努力正越发接近这一目标。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研究人员便在研制用于医疗、教育、太空探索、军事甚至于性爱的机器人,文本盘点的10种机器人便是其中最具发展前景的。

  1.机器人牧师

机器人牧师
机器人牧师

  2010年5月,日本的一对新人受到高科技的礼遇,一位机器人牧师主持了他们的婚礼。这个机器人名叫“I-Fairy”,由Kokoro公司研制,是世界上第一个主持婚礼的机器人。I-Fairy与一台PC相连,声音和讲话由电脑控制。Kokoro公司表示,除了能够发表讲话外,这个机器人还能跳舞并做出各种手势。I-Fairy的售价大约在75180美元左右,显然是为有钱一族准备的。

  2.智能社交机器人

智能社交机器人
智能社交机器人

  还记得动画连续剧《杰森一家》中甜蜜的机器人女管家“罗茜”吗?虽然其他功能一应俱全,但这个机器人并不会做早餐。在研制智能社交机器人的道路上,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不断向前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便可研制出另人惊叹的智能社交机器人。

  在这所大学的社交智能机实验室,研究人员研制出具有相当类人学习能力的机器人“西蒙”。实验室研究员安德里亚•托马兹在自己的博客上指出,她正在研制具有社交学习能力的机器人,与《星球大战》中的R2D2、CP30或者“罗茜”类似。她说:“这些机器人具有多种用途,能够在人类社会与人类共存,同时也能够在人类环境下与人类进行互动。更为重要的是,它具备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同时能够应对在与周围人类互动时出现的新挑战。”

  如果想了解研制“西蒙”的进展情况,你可以登录它自己的博客。除了详述自己的最新动向外,“西蒙”还进行了自我描述,口气一点也不谦虚。在回答“我看起来怎么样?”这个问题时,“西蒙”的回答是:“相当可爱,这是一定的!”

  3.机器人教师

机器人教师
机器人教师

  日本研究人员正在研制机器人教师“塞娅”。据美国媒体报道,“塞娅”2010年在东京五六年级的教室接受测试。这个机器人可以点名、微笑和斥责,能够表达6种情绪,其中包括惊讶、恐怖、厌恶、愤怒、高兴和悲伤。具备这种能力要感谢由马达控制的橡胶皮肤以及眼睛和嘴巴周围的线路。

  4.性爱机器人

性爱机器人
性爱机器人

  除了完成常见的任务外,机器人也能完成最为亲密的任务——性爱。2010年1月,曾在AT&T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工智能的电气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道格拉斯•海恩斯在Truecompanion公司揭开了他的最新作品——性爱机器人“洛克茜”的神秘面纱。他在接受ABCNews.com网站采访时说:“它是一个性爱劳动者。”海恩斯指出,这款机器人的造价在5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之间,研制工作历时两年半左右。

  对“洛克茜”感兴趣的消费者可以要求Truecompanion公司按照自己的喜好定制这款性爱机器人。为了研制出外表和功能均与真实性伴侣类似的性爱机器人,Truecompanion公司对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为工程师提供建议,帮助他们研制出性格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机器人。据海恩斯透露,“洛克茜”的原型仿照美术系的一名高加索学生,身高5英尺7英寸(约合1.7米),体重120磅(约合54公斤),消费者可以选择头发、眼睛颜色以及其他特征。

  5.机器人侍者

机器人侍者
机器人侍者

  美国媒体2010年12月报道称,中国山东开设了一家机器人餐厅。机器人侍者借助一个类似传送带的系统骑着自行车在餐馆内移动,负责为客人送菜。它们装有运动传感器,在客人伸手拿盘子时便会停下来。这家餐馆共有十几个机器人,每一个的造价在6000美元左右,担任招待员、演艺者、服务员和迎宾员等不同角色。餐馆老板张永佩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将餐馆机器人的数量增至30个,引入能够在餐桌前为客人服务和具备上下楼能力的机器人。

  6.Roomba智能清洁机器人

Roomba智能清洁机器人
Roomba智能清洁机器人

  iRobot公司研制的Roomba智能清洁机器人不会眨眼睛,不会和它们的主人交谈,也不会为主人准备食物,但它们却受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欢迎。这款清洁机器人于2002年问世,迄今为止的销售额已超过500万美元。Roomba的成功让iRobot大受鼓舞,随后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实用机器人,其中包括扫地机器人Scooba和泳池清理机器人Verro。这些机器人的售价在300美元至600美元之间,启动之后可自行移动到指定地点进行清理工作。

  7.机器人安全卫士

机器人安全卫士
机器人安全卫士

  iRobot除了研制家用机器人外,也为军方研制机器人。这家公司与波音合作,共同研制小型战术机器人,用于保护士兵和负责公共安全的人员的安全。SUGV是一款小型无人驾驶地面车,装有摄像机、音频设备和传感器,可通过远程遥控在战区搜寻临时爆炸装置和应对公共安全面临的威胁。这款机器人可以爬楼梯并进入人类难于进入或者非常危险的区域。

  8.太空机器人Robonaut 2

太空机器人Robonaut 2
太空机器人Robonaut 2

  2月底,“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奔赴国际空间站,第一个太空类人机器人Robonaut 2也将一同前往。Robonaut 2由美国宇航局和通用汽车在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研制。1996年,宇航局启动Robonaut 2研制计划,2000年揭开第一版Robonaut 1的神秘面纱。Robonaut 2虽不是Robonaut 家族的第一位成员,但却是家族内第一位将要入主太空的成员。

  美国宇航局在其网站上指出Robonaut 2可用于完成一些简单重复任务或者危险任务。在不改变当前设计的情况下,这款机器人可用于置换空气过滤器。在地球上的通用工厂,这款重300磅(约合136公斤)的机器人也可与人类一同工作。未来,Robonaut 2将用于帮助人类探索火星等行星或者小行星。

  9.机器人治疗师

  新研究发现,通过朝着预先设定的不同方向活动患者的手臂,机器人能够帮助中风幸存者改善手臂和肩部机能。美国心脏协会表示,日本神奈川北里大学东医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中风协会2月初举行的国际中风研讨会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发现。研究过程中,40名于最近中风发作的患者每天接受一名职业治疗师实施的标准治疗。这些患者中有32人同时接受机器人治疗,其他人则用同样的时间进行自我锻炼。研究发现,接受机器人治疗的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程度超过进行自我锻炼的患者。

  10.丰田类人机器人“阿西莫”

丰田类人机器人“阿西莫”
丰田类人机器人“阿西莫”

  丰田公司研制的类人机器人“阿西莫”(Asimo)可以奔跑和识别面部。在将来的某一天,这款机器人便可能走进千家万户,帮助料理家务和照顾家里的老人。Asimo是“高级步行创新移动机器人”的英文缩写。“阿西莫”家族的第一位成员于1986年问世,功能是担任一名助手。自此之后,这款机器人的研制工作便以突飞猛进的速度不断向前迈进。丰田表示“阿西莫”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类人机器人。现在的“阿西莫”身高4英尺(约合1.21米),奔跑速度达到近每小时4英里(约合每小时6.4公里),能够执行一些简单的语音命令,同时还可借助装有摄像头的眼睛进行面部识别。(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五, 04 3月 2011 13:04

俄罗斯研制核动力宇宙飞船

  俄罗斯《晨报》3月2日文章 原题:俄罗斯“三步走”开发太阳系

  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在接受“俄罗斯之声”电台采访时表示,俄科学家正在研制装配核动力推进器的宇宙飞船。

  佩尔米诺夫透露:“我们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共同研制的运输—能源模块绝无仅有。该能源推进装置功率很大,主要用于轨道间飞船、探索远太空、研究火星等行星。因为现有推进器飞行时间长,对人来说很危险,也难以完成这样长时间的飞行。而采用新推进器后,运送时间将缩短至原来的数十分之一。当然,其他因素会变得突出,如需要防辐射保护。所有这些问题都在考虑当中。”他还补充说:“其他一些国家也对该计划表现出兴趣。我们不排除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这一计划。”

  目前关于这一计划的细节还知之甚少。佩尔米诺夫称,未来的火箭将装备兆瓦级核动力装置。飞船由俄“能源”火箭航天公司负责研制,明年内完成设计草图。后续工作预计需要9年,耗资170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

  要实现俄罗斯专家制定的开发太阳系三大战略设想,就需要新型宇宙飞船。佩尔米诺夫解释说:“每个设想的规模和造价都不同。但每个设想都希望逐步扩大人类在近地轨道的存在。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飞往月球,30年代建立月球研究基地,40年代初开始载人开发火星。现在我们正仔细研究这些方案。”

  他指出,或许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这些方案。佩尔米诺夫说:“完全可以同正在开展国际空间站研究工作的国家来共同研究月球,建立月球定居点。如使用美国的重型运载火箭、俄罗斯的载人飞船、俄罗斯或者欧洲的月球登陆设备。”

(编辑:SN012)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3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