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人们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捕获了这只海马
一只海马的标本在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了10多年之久,一直无人问津。日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拉尔夫·福斯特借助于CT扫描对标本进行了仔细分 析,最终发现它属于一个此前科学界未知的海马种群。
1995年,人们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捕获了这只海马,随后它便被送到当地一家博物馆。在博物馆,它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06年,拉 尔夫·福斯特意识到它并不是一只普通的海马,“我们对这种怪异的小生灵知之甚少,我认为它非常与众不同,于是便开始研究。借助于CT扫描,我获得它骨骼的 3D图片。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海马不同于已知的所有海马种群”。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共有大约23万种,科学家认为这一数字还不到全部种类的30%。福斯特表示,之所以选择“似非而是”这个单词命名这种海马, 原因在于这种海马较为怪异,与预想中的海马相矛盾。现在,科学家正在搜寻这个海马家族的其他成员。发现这只海马的区域被称之为“中光度区”,但戴水肺的潜 水者很难进入这一区域。科学家猜测,在它们最喜欢的栖息地,这种海马可能非常普遍,但这种普遍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除非你能够发现这样的栖息地,否则的 话,你很难发现这种海马。
海马专家、韦茅斯海洋生物公园的克里斯·布朗表示:“不幸的是,由于海洋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多物种可能在我们发现前就已经灭绝。海马尤为容易受污染和栖息地丧失影响,此次发现的新种海马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木易)
1995年,人们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捕获了这只海马
一只海马的标本在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了10多年之久,一直无人问津。日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拉尔夫·福斯特借助于CT扫描对标本进行了仔细分析,最终发现它属于一个此前科学界未知的海马种群。这只海马身长只有几毫米,与其他所有海马不同的是,它没有背鳍。新种海马被命名为“似非而是”。
1995年,人们在澳大利亚西南沿海捕获了这只海马,随后它便被送到当地一家博物馆。在博物馆,它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2006年,拉尔夫·福斯特意识到它并不是一只普通的海马,“我们对这种怪异的小生灵知之甚少,我认为它非常与众不同,于是便开始研究。借助于CT扫描,我获得它骨骼的3D图片。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海马不同于已知的所有海马种群”。
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共有大约23万种,科学家认为这一数字还不到全部种类的30%。福斯特表示,之所以选择“似非而是”这个单词命名这种海马,原因在于这种海马较为怪异,与预想中的海马相矛盾。现在,科学家正在搜寻这个海马家族的其他成员。发现这只海马的区域被称之为“中光度区”,但戴水肺的潜水者很难进入这一区域。科学家猜测,在它们最喜欢的栖息地,这种海马可能非常普遍,但这种普遍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除非你能够发现这样的栖息地,否则的话,你很难发现这种海马。
海马专家、韦茅斯海洋生物公园的克里斯·布朗表示:“不幸的是,由于海洋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多物种可能在我们发现前就已经灭绝。海马尤为容易受污染和栖息地丧失影响,此次发现的新种海马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木易)
法新社消息称,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当地时间22日中午发生在该国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的强烈地震已造成至少65人死亡。
报道指出,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度较浅,因此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当地警方称,地震已经造成了“多人死亡”,市民则反映有多人被困在倒塌的建筑下。整个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煤气的味道,克莱斯特彻奇大教堂也部分被毁。
目前,相关部门正加紧搜救幸存者,邻国澳大利亚也已派出搜救队支援新西兰抗震救灾。
预计灾害死亡人数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新华网布里斯班2月3日电 (记者 傅云威 刘秀华) 中国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总领馆3日对新华社记者说,迄今没有收到昆士兰州北部沿海地区的飓风“雅斯”造成中国人受伤的报告。
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任共平说,从澳大利亚警方、民防部门等渠道获得的信息表明,没有中国人在飓风中受伤。他说,总领馆将继续密切关注在昆士兰州的中国公民的安全状况。
飓风“雅斯”2日午夜在昆士兰州汤斯维尔市和凯恩斯市之间的地区登陆,最大风速达到每小时290公里,强风掀起巨浪,损毁建筑和公共设施,造成大约17万户居民断电,目前尚无人员在飓风中死亡的报告。
当地气象部门报告说,飓风目前已从5级降至2级,并继续向内陆推进,预计将继续给相关地区造成损害。昆士兰州民防部门说,当局已着手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
此前,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馆已启动应急机制,与昆士兰州政府、警方和旅行社等部门联系,采取措施撤离中国游客,确保中国公民安全。
人民网2月3日电 代号“雅斯”的特大飓风3日凌晨在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登陆,造成大量房屋被毁、树木被连根拔起,近十万家庭电力供应中断。气象学家表示,这场堪称澳大利亚近百年来遭遇的最强飓风,威力超过2005年肆虐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
据悉,“雅斯”飓风宽达500多公里,最大风速每小时280公里。其登陆地点位于著名的大堡礁附近,“上岸”后的飓风威力不减,继续深入内陆,给当地来了1000多毫米的特大降雨。当地气象台警告说,本次飓风可能造成昆士兰州众多地区再度被严重的洪水淹没。
当地政府估计,“雅斯”飓风导致昆士兰州1万多所民居不同程度损坏,众多农作物绝收,上万人被迫转移到政府提供的避难所居住。飓风所到之处,往往会带来长达四五个小时的狂风和暴雨。飓风登陆前,很多居民抢购了发电机、瓶装水和大量食品作为应急措施。
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大片地区最近不断遭遇洪水袭击,造成至少35人遇难,大约3万所民居受损,交通中断,煤矿生产瘫痪,不少地区积水仍未退去。昆士兰州经济总量占澳大利亚五分之一左右,是蔗糖和炼焦煤主产地。 昆士兰州州长宣布,当地中部、北部和西部进入紧急状态,授权警方强行疏散危险地区居民。数以千计游客和居民则抓紧时间撤离澳东北部沿海城市。当地旅游业者无奈地表示,现在人们一提到昆士兰州,眼前就会出现这是个“一半是洪水,一半是飓风”的灾区。
此前,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发出预警,提请在昆士兰州的中国公民注意飓风“雅斯”,注意人身安全,做好生活用品储备,有条件者尽快撤离受影响地区。中国驻澳外交机构特别要求中国公民近日勿前往昆士兰州旅行。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当地每年都要遭受大约6次飓风袭击。1974年,当地重镇达尔文市曾遭飓风“特雷西”重创,造成71人丧生。此后,澳大利亚政府对建筑物的防风抗灾能力提出了更要的要求。(高轶军)
![]() |
避险中心内的灾民
澳大利亚气象局说,飓风“雅斯”(Yasi)预计2月2日晚或3日早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海岸登陆,强度堪比美国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
雪上霜
气象局预计,“雅斯”锋面宽650公里,最大风速每小时280公里,登陆后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强度,深入昆士兰州芒特艾萨市,距海岸900公里。
澳大利亚气象局高级预报员戈登·班克斯告诉路透社记者:“这场飓风不会登岸后迅速减弱,而是会向昆士兰州北部推进并带来强降雨。”
这一机构预计,“雅斯”破坏力堪比2005年重创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飓风“卡特里娜”和2006年3月袭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因尼斯费尔的飓风“拉里”。
“拉里”导致昆士兰州因尼斯费尔和周边地区1万多所民居损坏,一季香蕉和其他农作物绝收。
不过,“雅斯”可能“扫荡”人口更稠密地区,威胁范围超过“拉里”,超过35万人暴露在“雅斯”威胁下。
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大片地区过去一个多月发生罕见洪水,致使至少35人丧生,大约3万所民居受损,交通中断,煤矿生产瘫痪,不少地区积水仍未退去。
发警告
昆士兰州救灾协调员伊恩·斯图尔特提醒民众,“这是一场可怕的飓风”,不可轻视。
州长安娜·布莱告诉媒体,“雅斯”可能是昆士兰州历史上遭遇的最猛烈风暴,可能给昆士兰州北部和中部地区带来1000毫米降水。
布莱说:“这场风暴巨大、威胁生命安全。我们必须确保人人都知道所面临的情况,以便他们做好准备。”
“雅斯”1月31日晚强度达到3级,距汤斯维尔东北1780公里,以30公里时速向海岸推进,预计登陆时上升到4级,仅次于最强级别。
昆士兰州经济总量占澳大利亚大约五分之一,是蔗糖和炼焦煤主要产地。一名制糖业人员说,“雅斯”威胁着昆士兰州三分之一甘蔗田。
忙避险
昆士兰州州长布莱宣布昆士兰州中部、北部和西部进入应灾状态,授权警方强行疏散危险地区居民。州北部一些地区学校2月2日、3日和4日关闭。
数以千计游客和居民2月1日加紧撤离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城市。飞离凯恩斯和汤斯维尔的航班皆满员。军用飞机已经把数百名住院病人从凯恩斯送至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
而打算留守的居民开始抢购发电机、野营炉具等应急用品。
澳大利亚最大运煤企业“QR国家”为避免飓风造成损失,1月31日晚暂时关闭古涅拉和纽兰兹这两个运输网。
(新华社特稿)
中国天气网讯 珊瑚海强热带气旋YASI的中心2011年2月2日08时(北京时间,下同)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部凯恩斯(CAIRNS)东偏北方向大约44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南纬16.4度、东经149.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6米/秒,相当于我国的超强台风),中心最低气压为922百帕。
预计,YASI将以每小时35公里左右的速度快速地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维持,将于2日夜间在昆士兰州凯恩斯(CAIRNS)到汤斯维尔(TOWNSVILLE)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后强度将迅速减弱。
由于YASI的强度强,移速快,预计未来24小时YASI将给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部沿海和地区造成严重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影响。
撰文:弗吉尼亚· 莫雷尔 VIRGINIA MORELL
摄影:蒂姆· 拉曼 TIM LAMAN
翻译:陈昊
唐纳德的塔楼是这片森林中最高的,虽没有另一位唐纳德的特朗普大厦( 地产大亨唐纳德· 特朗普的产业)那般雄伟,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是用它手头的唯一工具——鸟喙所建。唐纳德是一只冠园丁鸟,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阿德尔博特岭幽暗的森林中。在一片青苔中央,它用小树枝围着一棵树苗交错缠绕,搭成尖塔。它在塔底部布置成堆的坚果、甲虫和乳白色蘑菇,较低的树枝上还挂起了毛虫粪便制成的花环。打扮完毕之后,塔楼赫然耸立地面之上,高达1米左右,如灯塔般直指天际。唐纳德落在附近一棵树上,引吭向天。哒哒哒,它向空中呼唤,哒哒哒。
所有这一切——精心搭建的高塔、美丽的礼品以及刺耳的高叫——为的是一个目的:说服雌性冠园丁鸟,让它们相信,唐纳德是这片地区最棒的小伙儿,姑娘们就得选它做伴侣。唐纳德的漂亮高塔经得起考验吗?
“这是场终极考验。”堪萨斯大学鸟类学家布雷特· 本兹说。就是他为唐纳德取了地产大亨的名字。“好了,现在它的塔是附近最高的,咱们来看看它能不能招来个姑娘。”
已知的20种园丁鸟中,有17种都会为求偶而搭建工事,搭出的巢穴类似藤架或凉棚,屋前还有精心修饰的平台。本兹对他在这片森林中找到的所有冠园丁鸟的凉棚都进行了测量,因此,他可以权威地评判唐纳德的成绩。同时,本兹还对唐纳德及其他雄鸟的行为了若指掌,因为他在隐蔽处架起了摄像机,记录下鸟儿们的一切行动,包括其交配过程。
科学家对园丁鸟兴趣浓厚,是因为这种鸟清晰地展现了性选择的力量。这种进化过程中的影响力由查尔斯· 达尔文定义,为的是解释雄性动物用来招摇的遗传特征,比如叫声、明亮的体色、尖角等等。达尔文指出,大多数动物都是由雌性选择雄性,选择的标准则是雄性用来吸引它们的外形和派头。由于大多数的园丁鸟都是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说,一只雄鸟会与多只雌鸟交配,而且这些雄鸟会建起装饰精美的高塔,因此,它们是验证性选择学说的最佳物种。雄鸟不帮助雌鸟搭巢、孵卵或哺育雏鸟——它所给予的只有基因。因此,雌鸟在选择雄鸟时十分挑剔。
人们研究园丁鸟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与人类惊人地相像。进化生物学家贾里德· 戴蒙德称它们为“与人类最为神似的鸟类”。这种鸟儿搭建起类似洋娃娃之家的小屋,颇有艺术家风范地摆放花朵、树叶和蘑菇,有的会同时鸣唱另一物种男女二重奏的两个声部,还有的能轻松模仿笑翠鸟的沙哑笑声和链锯的轰鸣。另外,它们都会跳舞。再说说唐纳德布置的那堆甲虫:它为了单纯的装饰性目的而把它们杀死。已知的物种中,除园丁鸟外,只有人类会以这种方式处理动物。
鉴于园丁鸟这些天才的行为,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具有审美情趣以及模糊的文化意识,这些特征在除了人类以外的物种中极少出现。(现在的观念认为有些灵长类,比如猩猩,也具有文化传统,但没有审美能力。)
“雌性充当评委。”本兹一边拨开遮挡物,一边告诉我。我心中默默为唐纳德祈祷着,轻手轻脚地钻入掩体。此时天刚破晓,下着毛毛细雨,交配季节中,这种天气最受冠园丁鸟喜爱。透过遮蔽物,我看见唐纳德落在它平时展示歌喉的树枝上。挺不起眼的家伙:跟八哥差不多大,一身草绿色羽毛,头顶一道橘黄色条纹。它发出机关枪般的叫声,一片破败的黄叶落在它塔楼脚下的青苔上。唐纳德立即从树上飞下,清除落叶。姑娘们会欣赏这种做法,我心想。
所有的园丁鸟都是恪尽职守的能工巧匠,它们精心挑选建材,布置极为考究。在澳大利亚,一只双眼湛蓝的缎蓝园丁鸟在它用木棍和草叶搭建的“林荫道”前摆上蓝色的鹦鹉羽毛、白色的蜗牛壳,以及黄色和紫色的花朵。就搜集材料的用心程度来说,很少有能比得上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开阔林地中的大园丁鸟的。雄性大园丁鸟攒集数千块白色和灰色鹅卵石、蜗牛壳、羊椎骨、成堆的绿色和紫色玻璃片、子弹壳、彩色塑胶条、电线、瓶盖、锡纸、镜子等等——总而言之,一切明艳闪亮的物件,甚至还有CD光碟。毫无疑问,这些东西起到讨好异性的作用,但同时,鸟儿还利用它们互相竞争。“它们互相争斗,偷对方的装饰品,还捣毁对手的房屋。”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员娜塔莉· 多尔说。
冠园丁鸟也会发起类似的争斗,但今天没有对手来唐纳德的塔下挑衅。它飞回枝头,加快了鸣叫的频率——这是它发现异性的信号。但附近的雄鸟也开始唱起相思小曲——它们都在树上为这只雌鸟展开竞争。
唐纳德上演一出鸟叫与树蛙叫声交替出现的演唱,然后从树上跳下,落到它的青苔坪上。它在尖塔后弓起后背,把嘴朝向树梢轻声啁啾。突然,塔前出现了另一只冠园丁鸟,与唐纳德羽色相同,但头部更圆。是只雌鸟!
好了,唐纳德成功招来一只雌鸟,现在,它要努力把姑娘挽留下来。
唐纳德与雌鸟开始玩起捉迷藏。它展开之前隐藏起来的橘黄色羽冠,斜张着翅膀突然向雌鸟冲刺,之后又迅速撤回,收起羽冠。它的羽冠如尖钉般耸立,鲜红似辣椒,样子有点像“摇滚铁公鸡”洛·史都华。它双脚紧抓青苔地面,上下左右地晃动身体,一面啁啾鸣唱,活像个摇滚巨星。然后它跑回塔后,再从另一侧跳出来冲向雌鸟。它们俩绕着尖塔你来我去,唐纳德冲向它爱慕的对象,后者又跑到另一边,要把追求者的模样和火红的羽冠看个清楚。
如果雌鸟选择唐纳德,它们就会在这青苔坪上交配,但是十分钟后,雌鸟走到青苔边缘,展翅飞走了。它显然没有示意唐纳德追随,因为后者留在塔下,反复鸣唱,音调越来越高。唐纳德哪里做错了?
“也许什么也没做错。”我躲回掩体后,本兹说,“我猜这不是它第一次拜访唐纳德。而且我打赌,它还会再来的。”
可能唐纳德也这么认为。又或者,它期待另一只雌鸟的到来。不管怎样,它都没有浪费时间,又重新回到工作中。它收起狂欢的羽冠,在尖塔脚下闲逛,不时捡起掀翻的青苔和断裂的树枝。它重新摆放好坚果,又清理了甲虫堆。最后,它调整了一下毛虫粪便做成的装饰品。它退后几步,注视整个建筑,仿佛得出结论,尖塔已做好再次接待来客的准备。然后,唐纳德飞回枝头,重新开始鸣唱。哒哒哒,它呼唤着,哒哒哒。
新浪环球地理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为《华夏地理》杂志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 或部分转载。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近年来,“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一直在利用最新技术的远程遥控相机对澳大利亚深海物种进行研究和拍摄,发现了大量怪异的深海物种。澳大利亚昆士兰脑神经科学研究所近日公布了这些怪异深海物种的图片。科学家认为,对这些深海怪异生物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神经细胞进化的过程。
1. 六鳃鲨
在澳大利亚珊瑚海1400米深的水下,一只六鳃鲨因为咬住了科学家们所设置的鱼饵而被捕获。这只六鳃鲨长约4米。据昆士兰脑神经科学研究所科学家介绍,这只六鳃鲨是此前用相机从未拍摄到的深海物种之一。六鳃鲨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活化石,因为它和鲨鱼一样早在数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因此,对六鳃鲨的研究也是“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研究有助于发现人类视觉的进化起源。研究人员对于六鳃鲨的夜视功能特别感兴趣。
“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主管基利-格雷格表示,“这项技术将有助于发现深海生物是如何适应深海下高压、寒冷和黑暗等生存挑战的。在那里,它们必须要能够找到食物、要懂得在黑暗中如何交配,还要防止被吃掉。我们对这些生物的生活方式所采用的感官系统非常感兴趣。”
2. 深海片脚类动物
在2006年“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所拍摄的一张图片中,一只深海片脚类动物正在瞪着珊瑚海中的一部远程遥控相机。据专家介绍,这类生物生活于水面之下大约1600多米深海中,它们的甲壳抗压能力是陆地甲壳动物的140倍。
3. 深海片脚类动物
这只深海片脚类动物将一个桶形凝胶状海洋生物体当作了藏身之处。如果科幻小说家在描写妖魔时需要创作灵感的话,这只深海片脚类动物或许可以充当它们的原型。
4. 多毛琵琶鱼
2006年,“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相机拍摄到了一条多毛琵琶鱼。该项目科学家安迪-顿斯坦解释说,这种琵琶鱼的长毛能够将各种感官信息传递到大脑,可以帮助神经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生理学。
5. 深海琵琶鱼
这条深海琵琶鱼也是由“澳大利亚深海研究”项目相机于2006年发现的。这条深海琵琶鱼侧腹部长出的条纹状感官系统,能够保证它在珊瑚海水面之下2000米的黑暗之中生存下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5日报道 最近,科学家对9种新命名的长手鱼进行了描述。这些鱼类最令人吃惊的特征就是长着“手”,所谓的“手”指的就是它们用来行走的鱼鳍。
粉红色长手鱼
这幅未标注日期的图片展示了一种新命名的粉红色长手鱼,它们利用鳍行走于海床之上而不是游泳。在最近有关长手鱼家族的科学评论中,科学家对9种新命名的鱼类物种进行了描述,图片中的粉红色长手鱼就是其中之一。
粉红色长手鱼身长4英寸(约合10厘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鱼类,迄今为止只发现4条,均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周围区域捕获的。自1999年以来,就再没有人发现活粉红色长手鱼的踪影,但直到现在,科学家才正式将这种鱼类认定为一个独特物种。
评论作者、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的丹尼尔·格莱德希尔和彼得·拉斯特表示,世界上所有14种已知长手鱼都只在澳大利亚东南沿岸的浅水域被发现。即使对于此前发现的长手鱼,科学家也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对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习性,我们仍知之甚少。
斑点长手鱼
图片展示的是一种此前已知的斑点长手鱼,是在塔斯马尼亚岛德文特河河口和附近海湾底部的沙质沉积物上发现的。这种鱼利用鳍在海床上行走,主要以海虫和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斑点长手鱼可能是长手鱼家族中被研究程度最高的成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为一种极度濒危物种。也就是说,野生斑点长手鱼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极高灭绝风险。
长手鱼行动迟缓,喜欢在面积狭小的栖息地活动,因此可能很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猎杀目标。但研究人员认为长手鱼也拥有一件秘密武器,它们的皮肤具有毒性,能够毒杀绝大多数攻击者。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鱼类分类学家格莱德希尔表示,一些逸闻趣事指出捕食者可能在吃掉长手鱼一小时内死亡。
红色长手鱼
这种红色长手鱼也是此前已知的一种鱼类,现已被澳大利亚列为易受攻击的物种。人们只在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周围水域发现它们的身影。科学家对长手鱼了解的并不多,因为它们的数量很少,不经常在野外发现。研究人员认为长手鱼的产卵数量低于绝大多数其他鱼类,长期生存面临考验。鱼类分类学家格莱德希尔表示,长手鱼往往在离家很近的区域活动,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黄鳍长手鱼
图片展示的是一种新描述的长手鱼,名为“Ziebell”,其典型特征为生有黄鳍,此外还长有略带紫色的斑点。Ziebell只在塔斯马尼亚岛沿海被发现,它们的数量很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已被澳大利亚列为易受攻击的物种。
迄今为止,人们只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水域发现长手鱼的踪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指出,这种鱼类在大约5000万年前可能遍布世界各地,地中海便曾发现这种怪鱼的化石。(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