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图片。这些图片集中展现了极光、土卫一“米玛斯”、Abell 383星系团以及好似绿龙般的SH 2-235星云等壮观景象。

  1.太空龙

太空龙太空龙(图片来源:WISE Team/JPL-Caltech/NASA)

  在可见光条件下,SH 2-235星云好似一个小朵小琥珀色云。但在美国宇航局广域红外探测器眼中,这个星云却变成一条“绿龙”,宽度超过100光年。这幅新照片于4月8日公布,所呈现的多尘云是一个恒星形成区,里面的恒星处于生命的早期阶段,例如被尘埃毯包裹的婴儿恒星以及在气团中形成的很多大质量恒星。

  2.绚烂极光

绚烂极光(图片来源:Shawn Malone)绚烂极光(图片来源:Shawn Malone)

  马奎特苏必利尔湖上空出现的绚丽极光。12日,一股太阳风(带电粒子)刮过地球,远至美国南部密歇根州的地区均出现美丽的极光。摄影师肖恩·马隆纳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今天早上,我有幸欣赏到美丽的极光。极光的色彩给人一种虚幻之感。这种景象并不是经常能够看到的。”

  3.星云热气环

星云热气环星云热气环(图片来源:Joe DePasquale, Digitized Sky Survey 2/ESO)

  照片由智利拉希拉的欧洲南方天文台拍摄,呈现了NGC 3582 星云升起的巨大热气环,好似在太空中舞动的触须。这个气体尘埃星际云是一个活跃的恒星形成区。随着大质量恒星年纪轻轻就走上爆炸死亡之路,爆炸喷射的物质形成这些壮观的环。新形成的恒星放射出剧烈的紫外辐射,加热气体,导致星云发光。

  4.太空放大镜

太空放大镜太空放大镜(图片来源:J. Richard (CRAL) and J.-P. Kneib (LAM)/ESA/NASA)

  在对星系团Abell 383进行观测时,天文学家发现一个在宇宙只有9.5亿岁时形成的星系。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4月13日公布,照片中的这个年轻星系好似一个昏暗的点,悬在明亮的中部星系上方。这个遥远星系是利用一种被称之为“引力透镜”的现象观测到的。Abell 383中的很多星系规模巨大,它们的引力好似一个巨型放大镜,弯曲和放大星系团后方天体发出的光线。

  5.土卫一“米玛斯”

土卫一“米玛斯”土卫一“米玛斯”(图片来源:Space Science Institute/JPL/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拍摄,4月11日公布。照片中满身陨坑的土卫一“米玛斯”出现在土星环附近,好似被切去一块。这种现象因直径81英里(约合130公里)的赫谢尔陨坑所致,让这颗小卫星在正面观察时呈现出类似“死亡之星”的外观。由于“卡西尼”号当时的拍摄角度,土卫一一侧看上去好似变平了一般。

  6.未来恒星的种子

未来恒星的种子未来恒星的种子(图片来源:D. Arzoumanian (CEA Saclay) for the “Gould Belt survey” Key Programme Consortium/SPIRE/PACS/Herschel/ESA)

  照片由欧洲航天局的赫谢尔太空望远镜获取的数据合成,4月13日公布,明亮的灯丝状分子云(琥珀色)延伸至茧星云(蓝色)附近的太空区域。赫谢尔望远镜在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段进行观测。这幅图片由涉及3个波长的数据合成,允许科学家观察到这个特定区域内的“灯丝”以及“灯丝”内的45个亮点。这些亮点是前恒星核,也就是正在形成当中的恒星种子。(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神秘的木乃伊

神秘的木乃伊(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神秘的木乃伊(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埃及古物学家伊布拉赫姆·巴德尔正进行准备工作,让一具身份未经确认的木乃伊接受CT扫描。这具木乃伊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688年至公元前332年之间。研究发现,很多古埃及贵族患有血管病,包括一名身材娇小的埃及公主。

  5.脚先进入

脚先进入(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脚先进入(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在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古埃及贵族麦赫珀里(Maiherpri)木乃伊送进CT扫描仪,脚部首先进入。他生活在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295年之间。

  6.笑对扫描仪

笑对扫描仪(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笑对扫描仪(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在接受CT扫描时,麦赫珀里木乃伊似乎正在微笑。他的裹尸布大部分都已被拆开。

  7.五彩缤纷的皇室木乃伊

五彩缤纷的皇室木乃伊(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五彩缤纷的皇室木乃伊(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这具石棺内的“伊希斯”(Isis)木乃伊年代可追溯到埃及第18王朝,正准备接受CT扫描。伊希斯木乃伊是接受CT扫描以研究古代疾病的52具埃及博物馆木乃伊之一。(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美国-埃及联合研究小组对开罗埃及博物馆的52具木乃伊进行了CT扫描,以研究古代疾病。扫描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出现与动脉硬化症有关的动脉阻塞,这种疾病可导致心脏病或者中风。

  1.送进扫描仪

送进扫描仪(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送进扫描仪(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作为一项古代疾病研究的一部分,一具身份未经确认的埃及木乃伊被送进CT扫描仪接受检测。这具木乃伊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688年至公元前332年之间。美国-埃及联合研究小组对开罗埃及博物馆的52具木乃伊进行了医学扫描,这具木乃伊便是其中之一。扫描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出现与动脉硬化症有关的动脉阻塞,这种疾病可导致心脏病或者中风。

  研究人员表示,一具公主木乃伊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约3500年前,她是迄今最古老的心脏病患者。研究论文合著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心脏病学教授格雷戈里·托马斯指出:“如果这名公主活到今天,我会建议她减肥,多做运动,而后接受心脏手术。她需要做两个搭桥。”

  2.木乃伊内部

木乃伊内部(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木乃伊内部(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一具名为“德杰赫尔”(Djeher)的男性木乃伊头部的CT扫描图,呈现了面具下面的头骨。这名男子生活在埃及托勒密五朝时期,即公元前304年至公元前30年。美国-埃及联合研究小组对开罗埃及博物馆的52具木乃伊进行了CT扫描,德杰赫尔以及一位埃及公主的木乃伊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公主是迄今最古老的心脏病患者。

  3.回到棺木中

回到棺木中(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回到棺木中(图片来源:Michael Miyamoto)

  在完成CT扫描以研究古代疾病之后,工作人员盖上哈蒂亚(Hatiay)木乃伊的石棺,此人生活在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295年之间。扫描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木乃伊存在钙沉积现象,说明发生动脉阻塞。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这是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图片,包括恒星形成区、婴儿恒星的喷流、美国新墨西哥州野火以及东北大西洋上空的云漩涡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恒星形成区

恒星形成区(图片来源:UCLA/JPL-Caltech/NASA/)恒星形成区(图片来源:UCLA/JPL-Caltech/NASA/)

  蛇夫座恒星形成区彩色快照,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在红外光条件下拍摄,展现了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不同类型的星云。照片中部的亮白色区域为发射星云,由于气体被附近恒星加热,即使在可见光条件下,也能观察到发光现象。底部红色区域为反射星云,由温度较低的尘埃反射中部恒星的光线形成。颜色较暗的区域遍布整幅照片,由温度较低的密集气体构成,阻挡了背景光线,形成吸收星云。

  2.火山波纹

火山波纹(图片来源:JPL-Caltech/ASI/NASA/)火山波纹(图片来源:JPL-Caltech/ASI/NASA/)

  这幅图片由美国宇航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绘制,立基于意大利卫星在2月11日至3月7日获取的雷达数据,展现了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最近喷发之后周围地区发生的变化。这座火山最近较为活跃,于3月5日喷发,向外喷出熔岩。4月3日,宇航局派遣携带雷达的飞机,对基拉韦厄火山以及火山喷发对周围地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观测。

  3.云漩涡

云漩涡(图片来源:the Image Science & Analysis Laboratory/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云漩涡(图片来源:the Image Science & Analysis Laboratory/NASA Johnson Space Center)

  照片于4月4日公布,由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穹顶观测台上拍摄。东北大西洋上空,离散的云朵形成一个漩涡。2010年,穹顶观测台被安装在空间站上,共装有6个窗户。这些云层是3月20日从美国南加州延伸至加拿大温哥华岛的一个低压系统的组成部分。

  4.婴儿恒星的喷流

婴儿恒星的喷流(图片来源:JPL-Caltech/NASA)婴儿恒星的喷流(图片来源:JPL-Caltech/NASA)

  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幅红外照片,于4月4日对外公布。照片中,一颗婴儿恒星的两侧向外喷射两个喷流(绿色)。喷流是这颗仍在形成的恒星周围物质球喷射的气体和尘埃。天文学家根据斯皮策获取的数据得出结论,其中一个喷流的产生时间比另一个早4.5年。这是一项出人意料的发现,有助于天文学家了解恒星形成过程。

  5.法国漩涡

法国漩涡(图片来源:Jeff Schmaltz/MODIS Land Rapid Response Team/GSFC/NASA)法国漩涡(图片来源:Jeff Schmaltz/MODIS Land Rapid Response Team/GSFC/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Aqua卫星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于4月1日拍摄,展现了在法国沿岸比斯开湾形成的彩色漩涡。宇航局表示,2011年春初,携带着大量沉积物的河水从法国大陆流入比斯开湾,将原来的蓝色海水变成棕褐色。春季和夏季,沿岸一带出现上升流,将大陆架底部的沉积物带到表面。这些富含营养物的水刺激藻类生长,进而赋予海水绿色。

  6.卫星配对

卫星配对(图片来源:Space Science Institute/JPL/NASA/)卫星配对(图片来源:Space Science Institute/JPL/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拍摄,展现了土星的两颗卫星——土卫五“利亚”(左)和土卫四“狄俄涅”。两颗卫星的北半球都存在巨大的陨坑。土卫五的直径达到949英里(约合1528公里),是体积最大的土星卫星之一,仅次于土卫六“泰坦”。在这幅照片中,个头较小的那个便是土卫四,直径为698英里(约合1123公里)。

  7.新墨西哥野火

新墨西哥野火(图片来源: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新墨西哥野火(图片来源: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4月3日,美国新墨西哥州鲁伊多索唐斯北部地区发生野火(红色轮廓),烟雾笼罩在过火区上空。照片于3日由美国宇航局的Aqua卫星拍摄。新墨西哥州火灾信息部门表示,由于风力较大,野火迅速蔓延,截至第二天,陡峭多岩地区的森林过火面积已达到6000英亩(约合2400公顷),5座房屋和一些附属建筑焚毁。(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1999年至2003年,科学家曾在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搜寻绿蝮蛇踪迹,而后在实验室对捕获的标本进行分析,通过身体特征确定它们是否是新物种。在东南亚,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种蛇类,被称之为“红眼绿蝮蛇”。但由于只能根据一些标本加以了解,他们对这种蛇知之甚少。

  1.红眼蝮蛇

红眼蝮蛇(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红眼蝮蛇(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

  一幅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一条蛇缠绕在树枝上。这是在东南亚新发现的一种蛇类,名为“红眼绿蝮蛇”(学名“Cryptelytrops rubeus”)。红眼绿蝮蛇主要分布在胡志明市附近的森林以及越南南部、柬埔寨Langbian高原东部低矮的丘陵地区。

  研究论文合著者、英国班戈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安尼塔·马尔霍特拉表示:“我们只能从一些标本身上了解这一物种,世界上见过这种蛇的人并不多。说老实话,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马尔霍特拉和同事同样发现了与红眼绿蝮蛇非常类似的蛇,长着令人吃惊的黄眼睛,被称之为“豆蔻山绿蝮蛇”。在1月23日出版的《动物分类学》杂志上,科学家对这两种蛇进行了描述。

  2.外出就餐

外出就餐(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外出就餐(图片来源:Jeremy Holden)

  一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青蛙可能体型太大,让红眼绿蝮蛇难以下咽,在这幅照片拍摄后不久,它便选择放弃。现在还不清楚这条红眼绿蝮蛇到底是因为受闪光灯影响还是因为青蛙体型太大无法吞下而选择放弃。

  科学家表示,这种新发现的蛇喜欢吃什么食物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研究论文合著者马尔霍特拉说:“我们很难获得有关这种蛇食物偏好的信息。蛇的消化能力很强,粪便中只含有少量极难消化的东西,例如哺乳动物的毛发、鳞片以及爬行动物的爪子。青蛙很容易消化,最后什么也不会留下。”

  3.与叶子融为一体

与叶子融为一体(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与叶子融为一体(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

  照片于2000年5月在越南丛林拍摄,一条红眼绿蝮蛇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绝对是一个伪装高手。这种蛇生活在树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拥有很强的消化能力,经常吃的滚瓜肚圆,这成为它们向高处行进的一个障碍。

  但研究论文合著者马尔霍特拉表示,这种新发现的蛇也会在地面上生活,并且经常在地面上觅食。“它们通常在溪流附近出没,因此有人认为青蛙是它们的一个主要食物。我们知道其他与其存在血缘关系的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它们应该拥有非常相似的生态学特征。”

  4.眼睛好似宝石

眼睛好似宝石(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眼睛好似宝石(图片来源:Peter Paul van Dijk)

  照片于2000年5月在越南南部的Cat Tien国家公园拍摄,一条红眼绿蝮蛇抬起头,盯着照相机镜头。马尔霍特拉指出,这家公园生活着新发现的红眼绿蝮蛇,在面临较大压力的森林地区,它们的栖息地面积很小。

  现在还不清楚红眼绿蝮蛇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其他栖息地,因此现在还无法将这种蛇列为濒危物种。马尔霍特拉和同事希望它们不会沦为罕见动物收藏者的牺牲品。她说:“红眼绿蝮蛇可能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它们是非常美丽的动物。”(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集中展现了第谷超新星残余、银河系“市中心”以及太阳表面喷射“火环”等壮观景象。

  1.断电中的日本

断电中的日本断电中的日本(图片来源:DMSP/USAF/NOAA)

  一幅伪色卫星照片,展现了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之后的断电情况。科学家将2010年美国空军国防气象卫星计划获取的数据与灾难发生当日的数据进行了比较。黄色区域未发生断电,红色区域则处于黑暗之中。断电区域主要集中在从东京北部郊区到北部港口城市仙台之间的地区。仙台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地区。

  2.第谷超新星残余

第谷超新星残余(图片来源:CXC/NASA)第谷超新星残余(图片来源:CXC/NASA)

  一幅合成图片,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展现了被称之为“第谷超新星残余”的天体,很有点向“三月疯狂”比赛致敬的味道。这个膨胀的碎片云是距离地球大约1.3万光年的一颗恒星爆炸后的产物。爆炸产生的光线于1572年到达地球。即使在白天,这颗天体短时间内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图片中的红色区域为低能X射线,蓝色区域为高能X射线。此外,图片也第一次揭示出明亮的X射线条纹,也就是右侧白色区域,支持了超新星是高速粒子,即宇宙射线源泉这一理论。

  3.银河系“市中心”

银河系“市中心”(图片来源:Caltech/NASA)银河系“市中心”(图片来源:Caltech/NASA)

  形象地说,图片展示的区域就是银河系的“市中心”,存在着数千颗恒星。在可见光条件下,这一区域异常明亮,让观测里面发生的事情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但在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例如这幅于3月18日公布的照片——我们却可以洞察这一区域内的活动。照片中,卷须状温暖气体(黄色-红色)和富含碳的尘埃(绿色)像窗帘一样穿过银河系的中心。在银河系的中心,明亮的白色恒星团环绕一颗看不见的超大质量黑洞。

  4.你好,海伦

你好,海伦(图片来源:NASA)你好,海伦(图片来源:NASA)

  这幅新公布的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拍摄,土星的小卫星——土卫十二“海伦”好似一朵单色花悬挂在漆黑的太空中。这颗卫星的直径只有21英里(约合33公里),与土卫四“狄俄涅”共享一条轨道。土卫十二和土卫四是仅在土星周围发现的“特洛伊卫星”之一。

  5.火环

火环(图片来源:SDO/NASA)火环(图片来源:SDO/NASA)

  3月19日,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到的太阳表面向外喷射一个等离子圆环的壮观景象。这种等离子环被称之为“日珥”,是被磁场束缚在太阳表面的带电气体云。但这种束缚并不稳定,日珥最终会逃脱,获得自由,喷向太空。

  6.鹿豹座CY星

鹿豹座CY星(图片来源:WISE/NASA )鹿豹座CY星(图片来源:WISE/NASA )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展现了炙热而明亮的恒星鹿豹座CY星。由于被封在含金属的尘埃颗粒云内,这颗恒星发出红色光芒。恒星发出的强紫外线辐射刺破主要由多环芳烃(绿色,与地球上的煤烟类似)构成的尘埃壳。富含碳的尘埃带好似一条温暖的毯子,里面遍布微红色天体团。新恒星正在这条“毯子”内形成。(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是25年来最为严重的核危机。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由于遭受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袭击,核电站至关重要的冷却系统供电设备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危机发生。

  1.从太空看到的日本反应堆

从太空看到的日本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从太空看到的日本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16日拍摄的卫星照片,展现了日本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照片中,发生爆炸的3号反应堆(从左数第二个)正向外冒出白色羽状蒸汽。两天前,3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安全壳建筑的屋顶被掀翻。

  左侧的所有4座反应堆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右侧的两座白色矩形建筑,也就是5号和6号反应堆所在建筑保持完整。为了避免发生灾难性的熔毁事故,日本政府采用直升机喷水和军用卡车高压水炮喷水的方式冷却反应堆。救援现场的辐射水平危及到工作人员的健康,附近12英里(约合20公里)内的居民被迫疏散。美国官员建议扩大疏散区,并指出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控制住此次核危机。

  2.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

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1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2号、3号和4号反应堆(从右至左)所在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每一座建筑内,燃料棒在冷却系统失灵后温度不断升高,导致反应堆和建筑外墙之间发生爆炸。据《纽约时报》报道,4号反应堆的屋顶(最左边)虽保持完整,但其他大部分已在15日遭到严重损毁。当时燃料棒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氢气爆炸。

  照片中的3号反应堆正向外冒出白色蒸汽。3月14日发生的爆炸破坏了反应堆所在建筑,反应堆周围的钢结构安全壳严重受损。美国国际安全和科学研究所表示,2号反应堆虽然破坏程度相对较小,但外壳可能发生破裂,释放出蒸汽。3月15日发生的爆炸可能导致这座反应堆的主安全壳受损。在1号反应堆(最右侧),3月12日发生的爆炸摧毁了所在建筑顶部三分之一的部分。

  3.爆炸前的核电站

爆炸前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爆炸前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在3月12日,也就是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之后拍摄的福岛核电站卫星照片中,外部破坏还不明显。随着周围温度不断升高,2号反应堆(右数第二个)最终发生爆炸,所在建筑屋顶被掀翻。这也是福岛核危机的第一次大爆炸。

  4.地震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地震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图片来源:Kyodo/Reuters)地震前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图片来源:Kyodo/Reuters)

  2008年10月拍摄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这座核电站于上世纪70年代投入运营,随着核危机的发生,福岛核电站注定要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核电站一样,背负骂名。由于辐射水平升高,日本政府设立了12.5英里(约合20公里)的疏散区,同时建议距离核电站不到19英里(约合31公里)的居民留在室内。16日,美国国务院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做法,建议距离反应堆不到50英里(约合80公里)的所有美国居民撤离。

  5.爆炸后的核电站

爆炸后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爆炸后的核电站(图片来源:DigitalGlobe/Getty Images)

  3月14日爆炸后几分钟拍摄的照片。据美国国际安全和科学研究所推测,散布在太平洋上空的主要是爆炸产生的烟雾和尘埃,而不是反应堆冒出的蒸汽。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3月18日,虽然救援人员仍在向反应堆注水,但冷却福岛核电站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新焦点,即铺设电力电缆通向反应堆所在建筑,可能帮助救援人员重启冷却系统。官员们表示这项工作可在几天内完成。但专家们指出恢复供电可能不足以冷却放射性燃料,因为水泵和管道系统可能在地震、海啸或者爆炸中受损,甚至有可能遭受三重打击。(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别了,“发现”号

别尔,“发现”号( 图片来源:Tamas Ladanyi, TWAN)别尔,“发现”号(图片来源:Tamas Ladanyi, TWAN)

  照片在3月8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离开国际空间站时拍摄,呈现了“发现”号和空间站在匈牙利上空穿过的景象。9日,这架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完成最后一次太空之旅。照片中的“发现”号似乎被薄雾环绕的原因在于,在拍摄这幅长曝光照片时,这架航天飞机正在倾泄废水。

  5.韦斯特布鲁克星云

韦斯特布鲁克星云(图片来源:ESA/NASA)韦斯特布鲁克星云(图片来源:ESA/NASA)

  这幅新公布的图片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照片合成,展现了斯特布鲁克星云(也被称之为“原行星星云”)的毒气喷流。这些毒气包括从隐藏的恒星喷出的一氧化碳和氰化氢。

  类日恒星死亡时并不会发生爆炸,而是不断膨胀,最终剥离自身的外层气层。星核变成白矮星,加热膨胀的物质,形成明亮的行星星云。原行星星云是这一过程的一个短期阶段,银河系中的已知原行星星云只有几百个。

  6.冰山瓶颈

冰山瓶颈(图片来源:Aster/NASA/METI/ERSDAC/JAROS)冰山瓶颈(图片来源:Aster/NASA/METI/ERSDAC/JAROS)

  2月21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发生6.3地震,塔斯曼冰河也被震裂,导致重达3000万吨的冰山崩落。坠入塔斯曼湖时,冰山裂成更小的碎片。3月2日,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拍摄了这幅伪色照片,冰山碎片在塔斯曼湖远端聚集。塔斯曼湖位于终碛附近,终碛是冰河消退后沉积下来的石砾,揭示出冰河此前的规模。

  7.索伦之眼

索伦之眼(图片来源:CXC/NASA, INGTLP, JKT, NSF/NRAO/VLA)索伦之眼(图片来源:CXC/NASA, INGTLP, JKT, NSF/NRAO/VLA)

  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螺旋星系NGC 4151中央的黑洞。由于与魔幻大片《指环王》中的超自然眼睛类似,这个星系的中央区域被形象地称之为“索伦之眼”。这幅合成图片3月10日公布,展示了疯狂吞噬物质的黑洞向外喷射的X射线(蓝色)。可见光数据(黄色)和射电数据(红色)在黑洞“瞳孔”周围创造了没有眼睑的索伦之眼幻象。(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集中展现了法国留尼汪岛、“发现”号航天飞机、韦斯特布鲁克星云以及螺旋星系NGC 4151“索伦之眼”等壮观美丽的景象。

  1.法国留尼汪岛

法国留尼汪岛 (图片来源:图片来源:Luc Perrot)法国留尼汪岛 (图片来源:Luc Perrot)

  这幅合成图片出自天文摄影师卢克·派罗特之手,好似直接从《小王子》上撕下来的一样,展现了法国留尼汪岛。在满天星斗的夜空中,留尼汪岛好似一颗行星。这幅图片采用了立体投影手法,即一种数字处理方式,让360度的球面全景呈现为一幅扁平的图片。图片由几幅在夜空中拍摄的长曝光照片拼接而成,其中包括银河弧。留尼汪岛是一座火山岛,座落于马达加斯加东部。

  2.地月合影

地月合影(图片来源:NASA)地月合影(图片来源:NASA)

  国际空间站上的第26远征队队员3月6日拍摄的地月合影,照片中的地球只露出大气层,好似一条细细的蓝线,化为小点的月球似乎从蓝线上擦过一般。第26远征队由6名宇航员构成,将于3月16日结束任务。3名宇航员将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返回地球,其他3名宇航员将开始执行第27远征任务,另有3名宇航员将于3月31日抵达空间站。

  3.鹿豹座阿尔法星

鹿豹座阿尔法星(图片来源:NASA/Caltech/UCLA)鹿豹座阿尔法星(图片来源:NASA/Caltech/UCLA)

  一些恒星所需要的就只有“速度”二字。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最近对外公布,位于照片中央的便是明亮的特大恒星鹿豹座阿尔法星。与速度较慢的邻居不同,这颗“逃逸”的恒星速度极快,时速在150万英里至940万英里(约合每小时240万公里至1510万公里)之间。在这种高速飞行下,鹿豹座阿尔法星产生的辐射猛烈轰击和压缩星际气体和尘埃,形成照片中红色的弓形冲击波。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印度尼西亚的泥火山“露西”是世界上最大并且增长速度最快的泥火山,于2006年5月“复活”。根据一项新研究发现,露西可能在未来26年继续向外喷出炙热的泥浆。英国达拉谟大学的科学家表示,在最终恢复平静前,这座泥火山喷出的泥浆数量将达到惊人程度,可填满5.6万个奥运会游泳池。

  1.被泥浆吞噬的村庄

被泥浆吞噬的村庄(图片来源:John Stanmeyer, National Geographic)被泥浆吞噬的村庄(图片来源:John Stanmeyer, National Geographic)

  2008年,印度尼西亚露西泥火山喷出的泥浆吞噬了东爪哇的希多阿乔村(Sidoarjo)。泥火山存在于陆上或者水下,在地下淤泥层或者粘土层因板块活动或烃气聚集受压时形成。为了计算露西火山未来的泥浆流,研究小组对火山附近一个钻洞内的水压进行观察,同时将数据与2006年以来的岩石特性和泥流数量数据结合在一起。

  首席研究员理查德•戴维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种计算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评估火山灾难造成的破坏,提醒东爪哇的居民火山喷出的泥浆将在多久后影响他们的生活,进而提前做好准备。”这项研究在露西苏醒后进行,为期近5年。根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刊登的一篇文章,很多村庄在研究过程中被掩埋在厚度达到60英尺(约合80米)的泥浆下。达拉谟大学的科学家表示,火山泥流共造成13人死亡,至少1万个家庭被迫离开家园。此次针对泥火山的研究论文刊登在3月出版的《地质学会志》上。

  2.被泥浆淹没的房屋

被泥浆淹没的房屋被泥浆淹没的房屋(图片来源:Sigit Pamungkas, Reuters。)

  2006年10月,东爪哇希多阿乔村的村民庆祝斋月。在他们的身旁,一座座房屋掩埋在泥浆中。根据《国家地理杂志》的报道,对于露西泥火山2006年喷发的原因,科学家仍存在分歧。很多人将矛头直指一家钻探天然气的公司,其他人则认为喷发由地震所致。2007年,达拉谟大学的科学家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一座天然气探井穿透地下9300英尺(约合2800米)的岩层后,火山的泥浆开始上涌,高温高压水开始“逃逸”。

  3.泥浆中艰难行进

泥浆中艰难行进泥浆中艰难行进(图片来源:Sigit Pamungkas, Reuters)

  2009年5月,东爪哇波龙地区的一名居民在泥浆中艰难前行,试图从被泥流淹没的房屋中取走贵重物品。达拉谟大学的戴维斯指出,随着露西继续向外喷出泥浆,火山周边地区不断沉入地壳。下沉引起的压力增长可能导致这座火山最多形成166个新喷口,进而给当地房屋、公路和铁路造成更大破坏。

  4.无法遏制?

所有遏制露西泥火山的努力——包括使用混凝土球封堵火山口——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所有遏制露西泥火山的努力——包括使用混凝土球封堵火山口——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图片来源:Adek Berry, AFP/Getty Images)

  照片于2010年5月拍摄。迄今为止,所有遏制露西泥火山的努力——包括使用混凝土球封堵火山口——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根据《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的报道,卡车和反铲挖土机纷纷出动,努力控制损失,同时修筑一道道堤坝阻止泥流。露西每天喷出多达60万桶泥浆。波龙的商店老板苏米特罗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说:“任何举措和技术都无法阻止泥流。在我看来,奇迹不会发生。’

  5.重新安置

重新安置重新安置(图片来源:John Stanmeyer, National Geographic)

  2008年,东爪哇的希多阿乔村,一户人家因为房子被泥流淹没,被迫搬到市场的简易房。根据《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刊登的一篇文章,自2006年苏醒以来,露西泥火山已经喷出数百万桶炙热的泥浆,被淹地区的面积相当于2个纽约中央花园。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5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