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7.测量古炮

测量古炮(图片来源:Donnie Reed)测量古炮(图片来源:Donnie Reed)

  2010年,考古学家里索罗手拿标尺,测量一门9尺(约合2.7米)长的加农炮。这门加农炮从查格雷斯河河口附近的一座西班牙堡垒落入水中。堡垒名叫“圣洛伦佐”,从100英尺(约合31米)高的悬崖上俯视查格雷斯河。1740年,英国舰队在舰队司令爱德华·弗农的指挥下进攻圣洛伦佐堡,摧毁了这座要塞的部分城墙,多门加农炮和爆炸造成的碎片坠入大海。

  里索罗和其他考古学家可能发现了摩根船长指挥的海盗船的加农炮,这些海盗船于1671年沉入附近的海底。但这个研究小组并未发现1740年从圣洛伦佐堡坠入大海的任何加农炮,包括照片中的这门在内。 

  8.打捞上岸的加农炮

打捞上岸的加农炮(图片来源:Donnie Reed)打捞上岸的加农炮(图片来源:Donnie Reed)

  2010年,巴拿马查格雷斯河河口附近,来自韦特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弗里茨·汉瑟尔曼(左)和詹姆斯·德勒加多正在检查打捞上岸的加农炮。这些加农炮在海底度过了近350年,上面包裹着厚厚的有机凝结物。据说,17世纪的海盗船长摩根曾使用加农炮攻击西班牙舰队和殖民地。

  摩根船长的海盗船甲板上装有小型火器,在近距离作战时,他们会使用霰弹枪。口径较大的炮安装在甲板下方,透过特殊的窗户开火,攻击较远的目标,例如西班牙堡垒和战舰。摩根船长据信1635年左右出生于威尔士,早年曾当过水兵,考古学家对他的这段经历并不十分了解。1660年,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出任私掠船船长,受雇于英国政府,攻击和骚扰西班牙舰队和殖民地,同时负责新大陆的船运工作。

  9.面目全非

面目全非(图片来源:Donnie Reed)面目全非(图片来源:Donnie Reed)

  一门被厚厚的有机凝结物包裹的小型加农炮,可能安装在摩根船长的旗舰“决斗”号的甲板上。考古学家说,他们并不用轻型货车运送加农炮,将它放在货车上只为展现它娇小的尺寸。加农炮前面的卵形物体是“决斗”号的压舱石,用于提高船只的稳定性。数百年在水下度过,加农炮和压舱石已经连为一体。 (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准备潜水

准备潜水(图片来源:Dominique Rissolo)准备潜水(图片来源:Dominique Rissolo)

  韦特研究所考古学家勒伯莱(左)和汉瑟尔曼站在浅水区,准备潜入查格雷斯河河口附近的沉船地点。画面出现扭曲由韦特研究所执行理事多米尼克·里索罗使用鱼眼镜头拍摄所致。里索罗表示河口的风和水流加大了潜水难度。他说:“刮北风时潜水面临很大难度,水流过快,冲击水下礁石则会影响可见度。在这一区域工作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潜水员必须从照片中所在的位置游动大约300英尺(约合91米)。在水下大约35英尺(约合11米)处,考古小组发现了摩根船长的物品并将其打捞上岸。

  5.进行打捞

进行打捞(图片来源:Donnie Reed)进行打捞(图片来源:Donnie Reed)

  2010年,潜水员准备将一门17世纪的加农炮吊在充气气袋下面,而后让它浮出水面。因海水与铁发生化学反应,加农炮上覆盖着厚厚的碳酸钙。

  6.气袋给力

气袋给力(图片来源:Donnie Reed)气袋给力(图片来源:Donnie Reed)

  2010年,一名潜水员利用充气气袋让一门小型加农炮从海底浮出水面。摩根船长和他的手下曾使用类似这样的小型加农炮轰击企图登船的敌方水兵。这种加农炮装填被称之为“榴霰弹”的铁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008年,一个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在巴拿马海底发现几艘沉船,船上装有多门加农炮,它们的主人据信就是当时的海盗船长亨利·摩根。2010年,科学家开始打捞加农炮以及其他物品。打捞出海后,科学家将清理加农炮表面堆积的有机物,而后在巴拿马展出。据悉,这项考古计划由巴拿马政府、韦特史料研究所、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德克萨斯州大学以及国家地理学会合作进行。

  1.摩根船长的加农炮?

摩根船长的加农炮?(图片来源:Donnie Reed)摩根船长的加农炮?(图片来源:Donnie Reed)

  照片于2010年在巴拿马拍摄,最近对外公布。照片中,巴拿马潜水员乔·勒伯莱尽力让一门17世纪的加农炮稳定上升,在气袋的帮助下,加农炮慢慢从查格雷斯河河口附近的海床浮上水面。据信,这门加农炮的主人就是17世纪的海盗船长亨利·摩根。在后世眼中,摩根成为“残忍”的代名词。据悉,考古学家共发现6门17世纪的加农炮。

  1671年,摩根船长的旗舰“决斗”号在从查格雷斯河驶往维乔(Viejo,现在的巴拿马市)途中触礁沉没。另有3艘海盗船同样撞向同一暗礁或者彼此相撞,最后悉数沉入海底。惨剧发生后,这位意志坚决的威尔士私掠船船长重整队伍,继续朝着劫掠维乔的方向进发。私掠船船长是与政府签约的私人水兵。具体到摩根身上,他与英国政府签约。

  2.摩根船长

摩根船长(图片来源:Rischgitz/Getty Images)摩根船长(图片来源:Rischgitz/Getty Images)

  1680年的摩根船长雕版画,背景中,他率领的海盗船进攻西班牙舰队。摩根船长成功将私掠船船长和政要这两个相差万里的身份集于一身。在中南美洲抢劫西班牙殖民地和在加勒比海攻击西班牙舰队之后,他于1674年被英国查理王国授予爵位,后出任牙买加副总督。他在牙买加拥有一片巨大的糖料种植园,并在那里度过愉快的晚年。韦特研究所执行理事多米尼克·里索罗参与了摩根海盗船打捞工作。里索罗说:“他非常聪明,口才很好,也很有幽默感。”这位海盗船长嗜酒如命,1688年最终被酒精夺去性命。

  3.大胆进攻

大胆进攻(图片来源:Time &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大胆进攻(图片来源:Time &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一幅未标注日期的图片,展现了1669年4月摩根船长的海盗船在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湾攻击西班牙舰队的景象。当时的委内瑞拉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穿过连接马拉开波湖和加勒比海的海峡时,摩根遭到宿敌西班牙舰队的攻击。交火中,摩根击沉了两艘西班牙军舰并迫使另外一艘缴械投降,最后成功逃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照片,包括火星尘暴、泻湖星云、俄罗斯火山和“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在内的精彩照片纷纷榜上有名。

  1.“奋进”号航天飞机

奋进号航天飞机(图片来源:Lorrie LeBlanc)奋进号航天飞机(图片来源:Lorrie LeBlanc)

  上周从一架客机上拍摄的照片,“奋进”号航天飞机穿过云层,最后一次飞向地球轨道。照片由美国航空公司飞行员洛丽·勒布兰克使用手机拍摄,当时的飞行高度为3.7万英尺(约合1.1万米)。照片中的“奋进”号好似一个火点,窜入天空,身后是一条长长的尾气尾巴。发射时,这架航天飞机距离勒布兰克驾驶的客机大约40英里(约合64公里)。

  勒布兰克在自己的Facebook个人页面上表示:“其他所有飞机都希望与我们通话,询问我们看到了什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进行最后一次太空飞行,将一台新的宇宙射线探测器运向空间站。退役之后,这架航天飞机将在洛杉矶的加州科学中心展出。

  2.火山云旋涡

火山云旋涡(图片来源:Jeff Schmaltz, MODIS/NASA)火山云旋涡(图片来源:Jeff Schmaltz, MODIS/NASA)

  一幅卫星照片,呈现了索科罗岛火山顺风处上空出现的云旋涡。这种螺旋结构被称之为“卡门涡街”,由3500英尺(约合1000米)高的火山阻隔南风所致。

  3.躁动的俄罗斯火山

躁动的俄罗斯火山(图片来源:NASA)躁动的俄罗斯火山(图片来源:NASA)

  照片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呈现了俄罗斯的阿瓦恰火山。这座火山的高度达到8993英尺(约合2741米)。阿瓦恰火山出现在照片左侧,右侧为科泽尔斯基活山(Kozelsky Volcano)。后者是一个寄生火山锥,由大型火山喷口构成。

  4.火星尘暴轨迹

火星尘暴轨迹(图片来源:NASA/University of Arizona)火星尘暴轨迹(图片来源:NASA/University of Arizona)

  照片由火星侦察轨道器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空160英里(约合250公里)处拍摄,呈现了火星南部尘暴的漩涡轨迹。风暴在浅色的沙丘上画出十字,暴露出下方颜色暗淡的物质。

  5.泻湖星云

泻湖星云(图片来源:ESA/NASA)泻湖星云(图片来源:ESA/NASA)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泻湖星云特写照片,呈现了巨浪翻滚的气体尘埃云,大质量恒星在云内若隐若现。泻湖星云也被称之为Messier 8星云,长度140光年左右,相比之下,冥王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只有4“光时”。红外望远镜能够刺透这种多尘星际云,揭示隐藏在里面的恒星。照片中,发光的氢气(红色)和氮气(绿色)形成错综复杂的结构。

   6.“奋进”号靠近空间站

“奋进”号靠近空间站(图片来源:NASA)“奋进”号靠近空间站(图片来源:NASA)

  5月18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在地球云层上方飞行,开始靠近国际空间站。美国东部时间18日上午6点14分,“奋进”号与空间站对接。(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科学家在刚果(金)发现5种“迷失”的青蛙,其中包括透明蛙。1950年至1952年,科学家第一次描述这些青蛙种群。很长时间以来,它们的生存状况便是一个谜,直到最近的一次野外考察,科学家才再次发现它们的踪迹。此次野外考察于2009年至2011年进行。

  1.透明蛙

透明蛙(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透明蛙(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

  一只身怀六甲的透明蛙,体内的卵清晰可见。这种青蛙学名“Hyperolius leucotaenius”,1950年首次被人发现。最近,科考队又在刚果(金)埃利拉河岸边发现这种青蛙的踪迹。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阿尔帕索分校生物学家、科考队领队埃利·格林鲍姆表示:“与绝大多数‘迷失’的两栖动物一样,我们在数十年时间里一直未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对它们的生存状况一无所知。”

  2010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发起行动,决心在世界各地重新发现100种“迷失”的两栖动物。此次刚果(金)野外考察便是受这一行动启发。联合会的重新发现行动规模空前,首要目标是寻找10种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并具有美感的物种。不过,科学家最终只发现了15种迷失的动物种群,其中只有一种是他们最希望发现的。

  格林鲍姆表示,在刚果(金)重新发现蛙类种群是一个好消息。他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的发现说明这些丛林并没有留下太多人类足迹,科学家尚未进行深度考察。它们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现在就加大努力进行保护还不算太迟。”此次刚果(金)野外考察的部分资金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研究与探索委员会提供。

  2。家住高海拔地区

家住高海拔地区(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家住高海拔地区(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

  这种青蛙学名“Chrysobatrachus cupreonitens”,是在刚果(金)东南部伊托姆伯维高原(Itombwe Plateau)被洪水淹没的高海拔草地发现的。科考队队长格林鲍姆表示,全世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灭绝或者即将灭绝。此次野外考察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保护,这一点非常重要。两栖动物就像是矿井中的金丝雀。它们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3.身体只有指甲大小

身体只有指甲大小身体只有指甲大小(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

  科学家在伊托姆伯维高原海拔大约6000英尺(约合2000米)的地区发现的青蛙,学名“Arthroleptis pyrrhoscelis”,只有指甲大小。格林鲍姆的网站指出,Arthroleptis的卵直接孵化成幼蛙,跨过蝌蚪这个阶段。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很少对刚果(金)森林进行考察。由于1960年前后频繁爆发战乱,很多科学家无法进入这个国家进行研究。格林鲍姆表示,危险而糟糕的公路、不完善的卫生设施以及大量地雷的存在提高了研究工作的难度。此次野外考察过程中,他步行100英里(约合160公里)穿越丛山,还感染了登革热。

  4.森林幸存者

森林幸存者(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森林幸存者(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

  科考队在刚果(金)东部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的森林发现的青蛙,学名“Hyperolius chrysogaster”。这座国家公园的森林比较健康,是已知唯一的Hyperolius chrysogaster栖息地。格林鲍姆的网站指出,刚果(金)东部的其他森林遭到砍伐,为农业生产腾出空间。森林遭到破坏威胁到青蛙、山地大猩猩以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5.青蛙家族的肌肉型

青蛙家族的肌肉型(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青蛙家族的肌肉型(图片来源:Eli Greenbaum)

  这种青蛙学名“Phrynobatrachus asper”,肌肉非常发达。格林鲍姆在他的网站上表示:“这种青蛙腿上肉很多,是2009年重新发现的,当时伊托姆伯维高原的村民将用这种青蛙做的晚饭卖给科学家。”这一举动促使科考队出发寻找一只活的Phrynobatrachus asper。在高原的一个森林溪流中,他们最终如愿以偿。森林溪流是这种青蛙的首选栖息地。(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公布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星系“分子风”、火星表面断层、西藏阿雅格库里湖和色彩鲜艳的矮星系NGC 4214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星系“分子风”

星系“分子风”星系“分子风”(图片来源:AOES Medialab/ESA)

  一幅艺术概念图,呈现了来自星系的“分子风”。借助于强大的红外观测设备,欧洲航天局的赫谢尔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分子气体形成的狂风,最大速度可 达到每秒621英里(约合时速360万公里)。科学家一直认为可能存在这种风,“赫谢尔”的数据第一次证实他们的推测。“分子风”会剥离星系物质,用于形 成恒星,但它们的动力之源仍旧是一个不解之谜。

  2.恒星繁殖地

恒星繁殖地恒星繁殖地(图片来源:ESA/NASA)

  这幅合成图片来自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12日对外公布,展现了色彩鲜艳的矮星系NGC 4214。这个星系距地球大约1000万光年,处于活跃的恒星形成状态。天文学家在其周围发现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恒星,说明在这个太空区域,当前的“恒星婴儿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NGC 4214拥有大量氢气——恒星的主要构成要素——说明恒星形成潮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

  3.火星表面断层

火星表面断层火星表面断层(图片来源:ESA)

  照片由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最近对外公布,展现了火星表面出现的裂缝。照片呈现的是火星尼利·福萨地区,这一地区位于远古撞击盆地“伊西底斯”西北部,存在一系列弯曲的断层和深沟。这些弯曲结构往往在盆地边缘一带出现,说明裂缝在撞击后形成。

  4.太阳表面等离子体

太阳表面等离子体太阳表面等离子体(图片来源:SDO/NASA)

  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最近对太阳的一个活跃区域进行了观测,拍摄了这幅等离子体(带电气体)沿磁场线来回移动的照片。根据这颗卫星的观测,悬浮的红热等离子体发出强远紫外线,在太阳表面逗留时间超过两天。

  5.西藏阿雅格库里湖

西藏阿雅格库里湖西藏阿雅格库里湖(图片来源:NASA)

  照片由宇航员拍摄,5月9日公布,展现了中国西藏高原。照片中,铁锈色沉积物流入绿松色的阿雅格库里湖。当沉积物不断堆积并达成一定程度,上方的河水不再流动,进入一个新水道。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水道往往来回移动,形成河流三角洲典型的扇形。这幅照片展现了当前两个活跃的河流三角洲,处在平滑和历史更为久远的地表区域(棕褐色),即此前河道的所在区域。

  6.哈尼草原大火

哈尼草原大火哈尼草原大火(图片来源:Landsat/NASA,陆地卫星)

  5月8日,美国陆地卫星7号拍摄了这幅照片。照片中,佐治亚州奥克弗诺基沼泽的哈尼草原(Honey Prairie)野火肆虐,浓烟冲天。这场野火由雷击引起,被烧毁的灌木丛面积达到61822英亩(约合25018公顷)左右。但奥克弗诺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消防人员并没有过分担忧,因为野火本就是这个沼泽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能够为新草清除地面,提供生存空间。保护区的消防员正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夏季的大雨有望彻底将野火扑灭。 (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

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图片来源:Chris Du Plessi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黑鹰妈妈:眼见骨肉相残(图片来源:Chris Du Plessis/Gallo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黑鹰妈妈不会阻止孩子间的争斗,尽管这种斗争往往导致丧命的惨剧发生。福布斯指出,黑鹰巢穴内会爆发“暴力冲突”,父母只会袖手旁观,任由年长的孩子杀死弟弟妹妹。他说:“这与亲手杀死亲骨肉没什么分别,长子与母亲合作,导演了这一幕,母亲也很愿望看着这一切发生。”

  这种骨肉相残看似残忍,但在很多鸟类身上均较为常见。幼仔间的争斗可能帮助食物资源实现合理分配,确保身体最健壮的孩子存活下来。黑鹰妈妈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孩子,而是整个家庭的繁衍生息。

  5.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

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图片来源:Erwin and Peter Collaerts)Hooded Grebe妈妈:偏向老大(图片来源:Erwin and Peter Collaerts)

  由于抛弃亲骨肉的行为,Hooded Grebe妈妈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妈妈之一。Hooded Grebe妈妈使用腐烂的植物建造漂浮的巢穴,与“老公”一起孵化两枚蛋直到其中一个孩子出生。福布斯说:“一旦长子出生,Hooded Grebe妈妈父母便带着它离开巢穴,任由幼子自生自灭。它们只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Hooded Grebe妈妈这么做就是为了保险起见,即使长子出问题,至少也有一个孩子存活下来。福布斯说:“大型捕食性鸟类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6.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

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图片来源:Arthur D. Chapman)长尾南蜥妈妈:自私的悲观主义者?(图片来源:Arthur D. Chapman)

  如果长尾南蜥妈妈产了一窝蛋并且周围有很多捕食者,它们会在孩子孵化前将蛋吃掉。福布斯表示,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做法,它们要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确保能够进行下一次繁殖。他说:“长尾南蜥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捕食者的存在让它的孩子没有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它只能选择吃掉蛋,实现营养的再循环。”

  7.野兔妈妈:抛弃骨肉

野兔妈妈:抛弃骨肉(图片来源:Jack Milchanowski, Visuals Unlimited)野兔妈妈:抛弃骨肉(图片来源:Jack Milchanowski, Visuals Unlimited)

  孩子出生后,野兔妈妈便将它们抛弃在窝里,在最初的25天,它们每天只在窝里呆大约2分钟,给孩子喂食。在此之后,年幼的孩子就必须自食其力。兔子肉味道鲜美,捕食者尤其喜欢吃小兔子肉。为了保护孩子,野兔妈妈将它们藏在地下隐秘的兔子窝,让它们能够存活下来。虽然照顾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但却能够提高它们的存活率。(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动物世界,很多母亲表现出残忍和可怕的一面,似乎无法与“伟大”二字联系在一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进行了盘点,包括黑鹰、野兔、埋葬虫和大熊猫在内“不称职”的母亲纷纷榜上有名。

  1.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图片来源:Gary Meszaros/Visuals Unlimited)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图片来源:Gary Meszaros/Visuals Unlimited)

  埋葬虫妈妈绝对是动物世界“坏妈妈”的典范,在一场致命的“抢座位”游戏中,它们会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幼虫会爬进爸爸妈妈埋葬的死老鼠体内。母亲会用反刍的方式喂食孩子老鼠肉。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生物学家、《家族自然史》(A Natural History of Families)一书作者斯科特·福布斯表示:“幼虫来回摆动身体,乞求妈妈喂食。最先抢到‘座位’的幼虫得到食物,最后的不幸儿只能苦苦乞求,在没有食物可分之后,埋葬虫妈妈便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要在幼虫中间做出选择,幸运的可以得到食物,不幸的便被自己吃掉。通常情况下,埋葬虫繁育的幼虫数量超过老鼠肉所能满足的数量。这种吃掉亲骨肉的策略能够提高幼虫的整体存活率,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2.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

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大熊猫妈妈:只生不养(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大熊猫也是动物世界的最差母亲之一,它们有时会孕育两个宝宝,但极少全部抚养。福布斯说:“大熊猫在媒体报道中的形象极佳,但它们也是不称职的妈妈。”它们的第二个孩子无依无靠,体型只有一块黄油那么大,通常被弃之荒野,任由其自生自灭。

  “受宠”的长子一天天长大,耗费了母亲大部分精力,每天都要吃大量竹子。福布斯说,在彻底断奶前的八九个月,大熊猫妈妈可能无法同时喂饱两个孩子。“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而不是两个孩子兼顾可能是一种更合理的做法。这就像在投入大量资源前控制产品质量一样。”

  3.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

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图片来源:Heidi and Hans-Jurgen Koch, Minden Pictures)仓鼠妈妈:吃掉亲骨肉(图片来源:Heidi and Hans-Jurgen Koch, Minden Pictures)

  尽管长得惹人喜爱,仓鼠妈妈也会残忍地吃掉亲生骨肉。福布斯认为仓鼠妈妈需要采取这种残忍的方式,将幼仔数量控制在自己抚养能力之内。他说:“它们不知道能找到多少食物。它们需要控制幼仔数量,淘汰掉存在发育缺陷的孩子,同时确保其他孩子能够在食物短缺情况下存活下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美国德州野火

美国德州野火(图片来源:Landsat/NASA)美国德州野火(图片来源:Landsat/NASA)

  一幅伪色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一颗卫星在4月18日拍摄,暗红色大斑点是美国德克萨斯州野火过后留下的“伤疤”。右上方的暗红色“伤疤”由德州西北部的斯文森(Swenson)和库珀山农场火灾所致。这两场野火的过火面积超过28万英亩(约合113312公顷)。

  6.乌云密布的天空

乌云密布的天空(图片来源:Pierre Ducharme, Reuters)乌云密布的天空(图片来源:Pierre Ducharme, Reuters)

  4月26日,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乌云悬浮在飞行器装配大楼上空。“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在这里做好发射准备。这艘航天飞机预计于4月29日发射,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备用零件和一个新的粒子物理学实验设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奋进”号的最后一次太空之旅。为期14天的任务结束后,“奋进”号将正式退役。

  7.月球撞击坑

月球撞击坑(图片来源:ASU/NASA)月球撞击坑(图片来源:ASU/NASA)

  月球撞击坑特写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器最近拍摄。这个撞击坑的直径达到0.6英里(约合1公里),撞击后喷射的物质落回月表。撞击坑下方和左侧的两个小黑斑同样是撞击区,可能由大块物质伴随细小颗粒降落月表形成。

  8.南美落日景象

南美落日景象(图片来源:NASA)南美落日景象(图片来源:NASA)

  照片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4月12日拍摄。南美洲日落时分,地平线上的地球大气层从亮白色变成深蓝色。不断变化的明暗界线是日夜交替的分界线。照片中,明暗界线穿过南美洲,笼罩在夜色中的玻利维亚科伊帕萨大盐湖隐隐可见。(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图片,集中展现了超新星残余、戴“绿光帽”的落月、索马里地貌和月球撞击坑等壮观景象。

  1.超新星残余

超新星残余(图片来源:CXC/NASA/CAS)超新星残余(图片来源:CXC/NASA/CAS)

  1572年,地球上的很多人看到了超新星发出的明亮光线。借助于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科学家将有关不同亮度的X射线数据结合在一起,绘制出超新星爆炸残留碎片的新图片。这些碎片暗示着这种宇宙大爆炸的发生。

  爆炸产生的碎片被称之为“第谷超新星残余”,外形好似马勃菌,不断扩张的碎片(黄色)形成一个云,外面包裹着高能冲击波(蓝色)。这幅图片表明,高能X射线弧(左下方)似乎来自于一个移动速度更快的物质球。天文学家认为,超新星在白矮星吞噬伴星爆炸后喷射的大量物质时形成。爆炸将大量物质喷向这个类日同伴,碎片放射出X射线弧。

  2.空间站丢垃圾

空间站丢垃圾(图片来源:NASA)空间站丢垃圾(图片来源:NASA)

  4月22日透过国际空间站窗户拍摄的照片,装满垃圾的无人驾驶“进步41号”补给船离开空间站。这艘补给船将在与空间站保持距离内绕轨道飞行,允许地面人员进行工程学测试。测试结束后,操作人员将操控这辆“太空垃圾车”进入地球大气层。重返大气层期间,“进步41号”补给船会因摩擦产生的热量燃烧。

  3.落月戴上绿光帽

落月戴上绿光帽(图片来源:Gerhard Hüdepohl, ESO)落月戴上绿光帽(图片来源:Gerhard Hüdepohl, ESO)

  最近,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甚大太空望远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对外公布,这幅照片便是其中之一。受地球大气干扰,照片中的橙色落月好似戴上一顶绿光帽。地球大气层的折射作用就好似一个棱镜。在靠近地面密度更高的大气中,较短波长的光线弯曲程度超过波长较长的光线,月球顶部出现的绿光似乎来自于波长略超过橙光或者红光的光线。在地球大气层温度发生适当变化情况下,月球折射的光线可形成幻景,在月球落下地平线时产生短暂的绿光。

  4.索马里的空中景象

索马里的空中景象(图片来源:ALOS/ESA)索马里的空中景象(图片来源:ALOS/ESA)

  照片由日本的一颗卫星拍摄,最近对外公布,展现了索马里西南部盖多地区的景象,当地地貌富于变化,色彩鲜艳,好似一个万花筒。这幅照片覆盖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西部248英里(约合400公里)和肯尼亚内罗毕北部497英里(约合800公里)的区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 页,共 16 页